毛概社会实践《对高中教育现状的思考》.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291084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社会实践《对高中教育现状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毛概社会实践《对高中教育现状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毛概社会实践《对高中教育现状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发展成绩斐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计划经济和行政指令色彩浓重的教育改革逐渐被法律、制度规范的教育改革所代替。至2009年底,九年义务教育已基本普及。15岁以上国民受教育平均水平,从1990年的6.4年升至2012年的9.05年。但在这些数字之外,作为学生的我们深切感受到现阶段的教育依然存在弊端,高中教育尤甚。我们调查采访了百余名经历过高中教育的人,收集了他们所接受的高中教育的情况,以及对当今高中教育的看法。此外,我们广泛查阅资料,接触了多种东西方教育思想,结合现实情况对高中教育进行思考,并得到了一些结论。一、何谓教育“教育”一词始见于孟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教育偏重于伦理,教导人们恪守道德规范,培养高洁的品格风骨。说文解字中有这样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教育十分强调“模仿”,师长的作用尤为关键。“教育”在西文中源于拉丁文educate,前缀“e”有“出”的意思,意为“引出”或“导出”,意思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可见西方教育偏重于启发,强调个人思辨。2、 高中教育现状待补描述存在问题二、1教育日趋功利保罗弗莱雷提出这样的观点:“教育即解放,教育即政治。”意为教育是人获得解放重要手段,也是个人、家族改变命运的重要手段。曾获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教育是对人口进行的投资,并且对人进行投资比对物进行投资要获得更高的回报率。”我们推崇教育,一方面是因为它把我们从无知、非理性、迷信、专制等思想和生活状态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追求更稳定丰裕的生活。可我们注意到,精神追求的意味正渐渐淡去,教育变得越来越功利。功利教育最大的特质就是一切为了应试。部分地区教育理念已被扭曲,学生为了分数而学习,教师为了升学率而授课,课本知识被强调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不能在卷面上体现的能力被视为多余。原本为了助力未来发展的学习反而扼杀了我们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学生的身心也被扭曲,原本应该朝气蓬勃,敢于梦想的青少年不堪重负,追名逐利。功利教育的危害是及其巨大的。表现有二:一、培养出学生知识结构单薄,不懂得运用;二、学生只会读书,综合能力重度缺乏。在本次调查中有一道关于被调查者是否认为高中教育应培养学生除学习能力以外的其他素质,几乎所有被调查者(95.39%)都表示了赞同。但是在另外一道关于被试者高中是培养状况的调查中,接近一半(46.05%)的被试者则表示他们的高中教育并没有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两道题对比,足以证明当代高中教育的一大弊端大部分学校并没有注重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否能够“成人、成才”,而是只在乎自己的升学率。国家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从1982年提出“素质教育”一词起,党和国家就坚决反对片面追求升学率应试教育,“四有青年”和新课程改革等等也陆续出现,为的就是实现教育真正应有的内涵。不论是从学生个人的发展,还是整个社会的前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都是十分必要的。接着,我们还对高中教育状况进行了调查。对于那些在课程设置方面有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高中(约占被调查者一半),我们发现,这些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具有一个普遍性。首先,思维创新能力应该是这些学校最看中的,这也说明我国对创新方面的支持确实得到了体现。其次动手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选择率都超过了60%,这说明在教育者的眼中,学生未来的发展(因为这些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对社会的适应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有一道关于高中阶段学生希望得到的能力一题中,选择动手能力、组织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的被试者也都超过了60%。说明这几项能力是大学生承认他们所需求。与前一题相比较我们惊奇的发现,在选项的选择率上惊人的一致,这说明我国不乏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好高中。还有一个奇怪的细节,在“高中培养的能力”一题中,选择演讲能力的不足50%,而在“希望得到的能力”一题中则达到59.89%,相差超过十个百分点,这一定程度说明高中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口才的培养。受限于选项数量,我们不能把所有素养都放入题目中,但是我们已经可以看出,学生对其他综合能力的需求超过了对学习能力的需求(学习能力的选择率倒数第二,仅次于艺术鉴赏)。组织、动手、思维、沟通、演讲等等能力,都是与我们将来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而这些应该在高中阶段的教育课程中有所体现,而不是单一的传授课本知识。二、2学生缺乏自主意识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七成以上的同学在高中阶段完全跟随课标要求,没有明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西方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认为,高中阶段的学习也应该是这样一个“唤醒”的过程:一方面它“唤醒”我们智力上的潜质,使我们具备进行更高层次学习的基础,;另一方面它“唤醒”我们的特长与兴趣,开让我们在广泛学习中渐渐找到自己的合理定位。教育要真正唤醒学生,启发式的教育至关重要。启发式教育中,老师的充当“产婆”的角色,学生拥有知识和智慧的能力,在老师的帮助下将它们诞生。启发教育的典范,中国有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西方有苏格拉底层层诘问。以差异作为学习的起点,在相遇的对话中构建差异认同。然而,在当今社会,学生数以亿记,教师水平良莠不齐,启发式教育难以普遍推行。我们从问卷调查结果看到,当下的填鸭式教育表现得差强人意。学生更像是流水线上的整齐划一的产品,差异的棱角在课程标准下磨平,探索自我的意识失却了。长此以往,本应是为社会注入新鲜力量的生力军思维被禁锢,创新成了纸上空谈,整个社会陷入沉闷呆板的氛围中,停滞不前。为打破基础教育的僵局,学生的自主意识尤为关键。学生不能被动地等待教师的点拨,应该勇于探索,乐于思辨,善于请教,努力寻求自我突破。另外,学生还应该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规划能力,把握自己的长处,针对自身情况有选择性地学习,把目光放得长远,及早制定可行计划并一步步落实,让人生充满最大的可能性。二、3品格教育的缺失雅斯贝尔斯主张“教育即陶冶”,认为教育是灵魂的教育,甚至是信仰层面的,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要影响人的心灵。这与我国推重修身养性的传统教育观相吻合。我们认为,教育的第一要义是是使人成为人,陶冶人格,提升人性境界。也正是高尚品德与正直品性的具备,使人有了超越动物性,向精神层面发展的可能,使人成为人,使社会有了和谐友爱的基础。多年的应试教育的确为社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合格的人才,但是这些人才大部分只是在技术知识方面适合了社会发展,却缺乏了作为优秀人才该有的日常一些基本技能,比如做人的道理,与人的沟通等等。本次问卷的问答题结果中出现不少关于学生人文素质的意见。一位大学刚毕业的被调查者写的很好:“缺乏对人性的教导,其实高中最应该教育的不是成绩,而是对青少年人格和人性的指导”。国外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也非常重视。高中教育必须面对全球化时代的挑战,瞄准“面向全球”的“全球化教育目标”,培养高中生具有“世界公民的意识与态度”(韩国),成为“现代社会警醒的公民”(法国)。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描述的基础教育目标涵盖了“心智成熟、知性社会化、自我实现、社会责任”四个要素,日本描述的高中生形象是:“自立的个体、共生的精神、领袖的气质”。事实上,在日本围绕“高中生形象”、“理想的人”的讨论往往是吸引全民讨论的热门话题,同时也为高中教育的改革提供了舆论准备。(本段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虽然中国对学生人文素质、思想品德的教育也非常重视,但现实是大部分学校只抓学习,疏漏了人文关怀教育和人品德行教育。有一份问卷是由家长填写的,这位妈妈看到了中国将来一定会存在的社会普遍问题独生子女。这位妈妈写到:“独生子女大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敬互爱,缺乏包容和传统文化的继承”。而这直接的后果是,“有的学生毕业以后,不会做人做事,缺乏沟通协调”。人文精神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应该优先于知识的学习。三、后记高中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与思辨能力,但身心还在发展阶段,三观还未完全成型。我们反对功利教育,提倡学生多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自主思考,将知识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勇于实践。我们期待中国教育能更加注重对学生品格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