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单元评价检测四.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196017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单元评价检测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单元评价检测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单元评价检测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单元评价检测(四)(90分钟 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囿于(yu) 门槛(kn) 忌讳(wi) 小钹(b)B.腌蛋(yn) 隔阂(hi) 馄饨(tun) 秸秆(ji)C.招徕(li) 箍桶() 苋菜(xin) 蹲踞(j)D.门楣(mi) 吆喝(he) 颤巍(chn) 马趴(p)2.下列各组中均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在它的下面画上横线,然后将正确的字填入括号中。(2分)A铁铉 左料 荸荠 过瘾 糯米( )B商贩 藉贯 支棱 凑齐 避邪( )C面颊 别致 斟酒 吹虚 柞木( )D淳朴 喜微 譬喻 挑剔 卤煮(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句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A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B今年,我也如法炮制,泡了八宝酒,用以供祖后,倒一杯给儿子,告诉他是“分岁酒”,喝下去又长大一岁了。C倘若说这是芝麻,不是脏东西,不等于骂中堂大人孤陋寡闻,没有见识吗?D老人从局长位置上退下来后,深居简出,很少在公共场合露面,偶尔出门时也是大模大样,不事张扬。4.(2012福州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 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B5月21日清晨,福州市民如愿以偿地观赏到日环食奇观。C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D由于张丽莉老师舍己救学生,被网友誉为“最美女教师”。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云南的歌会主要写了三种不同场合听到的民歌演唱,演唱的方式和内容都不相同。B.端午的鸭蛋语言平淡而有味,虽记录的是平淡的日常生活,却蕴涵着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爱。C.俗世奇人塑造了两位有独特技艺、独特性格的民间高人的形象。一人仅写一事,却写得形神兼备,三笔两笔就勾画出人物的神韵。D.春酒一文通过写家乡过年的风俗,写喝春酒、喝会酒,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春酒的喜爱和怀念之情。6.综合性学习。(7分)民俗节日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语文学习的宝贵资源。同学们伴随着这些节日度过了一年又一年,而对它的了解又有多少呢?那么,让我们一起去熟悉它,探究它,从而增进了解,获得知识。(1)了解民俗节日。请用线将下列相关内容连接起来。(2分)民俗节日 民俗活动 饮食文化春节 赏月 包粽子清明 踏青 吃润饼端午 舞狮 尝月饼中秋 赛龙舟 吃团圆饭(2)探究诗句内涵。下列诗句所表现的共同的文化内涵有哪些?(2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汨罗沉没一流恨,湘楚常怀千古羞。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品评民俗节日。请结合上面提示的内容,说说我国民俗节日的特色。(3分)特色一:_特色二:_二、阅读品悟(40分)(一)阅读云南的歌会有关段落,完成711题。(13分)大伙儿唱得最热闹的叫“金满斗会”。有一次,由村子里人发起,到时候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人围坐一桌,足足坐满了三十来张矮方桌,每桌各自轮流低声唱十二月花,和其他本地好听曲子。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来会的妇女占多数,和逢年过节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洁索利,头上手中到处是银光闪闪,使人不敢认识。我以一个客人身份挨桌看去,很多人都像面善,可叫不出名字。随后才想起这里是村子口摆小摊卖酸泡梨的,那里有城门边挑水洗衣的,打铁箍桶的工匠,小杂货商店的管事,乡村土医生和阉鸡匠,更多的自然是赶马女孩子、不同年龄的农民和四处飘乡赶集卖针线花样的老太婆,原来熟人真不少!集会表面说是避疫免灾,主要作用还是传歌。由老一代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反复唱下去,到大家熟习为止。因此在场年老人格外兴奋活跃,经常每桌轮流走动。主要作用既然是在照规矩传歌,那么不问唱什么都不犯忌讳。就中最当行出色的是一个吹鼓手,年纪已过七十,牙齿早脱光了,却能十分热情整本整套地唱下去。除爱情故事,此外嘲烟鬼,骂财主,样样在行,真像是一个“歌库”(这种人在我们家乡则叫做歌师傅)。小时候常听老太婆口头语,“十年难逢金满斗”,意思是盛会难逢,参加后才知道原来如此。7.“金满斗会”为什么是“最热闹的”?(2分) 答:_8.“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指的是怎样的唱法?(2分)答:_9为什么要召开“金满斗会”?(3分)答:_10.选文中画线语句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答:_11.作者引用老太婆的话有何用意?(3分)答:_(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题。(13分)手写春联韩进勇年夜饭之前,春联是必须要贴好的。如果说给家族和亲戚中的长辈拜年是抚慰血缘、感恩亲情的最深入的生命活动,那么贴春联则是崇敬天地、祝福家国最广泛最美好的精神仪式。从30多岁到50多岁,春联一贴贴了20年。每一年每一联都是正宗的、手写的。在大家都贴印制的现代春联的今天,这种手写的、原生态的春联显得独具特色。隆冬时节,天寒地冻,抹在纸联上的糨糊一到屋外马上就会冻结,必须抓紧时间贴好。因此,便有几分急切,几分忙乱,但从不会因此潦草马虎。先是踩了凳子用抹布把门框、门楣仔细擦干净,然后再把上联、下联、横批、福字一联一联一张一张地认真贴好。每一联每一处都贴得实实在在、平平展展。春联贴好了,过年就有了最鲜明最长久的标志。红纸黑墨,每年的春节,我家的门口都有喜庆热烈的颜色映照,都有纯正的墨香弥漫。春联一贴20年,每年至少两副,算起来也有四五十副之多,可惜没有保存,又大都忘记,不然,收集起来,也很有纪念意义。不过从仅能想起来的几副中,也能看到我对岁月的深情,看到我的情怀和生活的变化。“冰消雪融冬终去,山醒水活春始来。”2001年的春联反映了我对春天迫切的渴望。几年过去,对岁月有了更深的理解:春在冬中孕育,收缩和凝聚之后才有生发和绽放。每一个季节都同样珍贵,同等重要。于是有一年写了如下的春联:“依依惜别送皑皑白雪,殷殷期盼迎浩浩春风。”春联的创作,是人和岁月情感的交流,因此心愿和祝福总是如此的美好。“春风拂大地,红日照家园。”去年的春联贴出之后,让人的内心很开阔也很舒展。今年,我家的春联是这么多年来针对性最强的一副。母亲年逾八旬,沉疴在身,年前发作,告急告危,然而在医生的救治下,在亲人的陪护下,竟转危为安。于是在母亲院子的大门口,我贴上了这样的春联:“国泰民安人长寿,风调雨顺地丰年。”儿子远在澳大利亚,春节没有回家,让人几多牵挂,但短信、电话、视频常常联系,除夕之夜,他和几个同学在相距万里之遥的异国他乡,还能从网上看春晚,这又让人有了几分安慰,几分感慨。想到中国的文化影响力逐渐增强,春节的扩展面越来越大,因此我门口的春联便有了更加开阔的意境。上联:中国节日普天齐庆。下联:华夏文明五洲分享。横批:四海同春。春联,是最深情又最敞亮的诗句,是写给春天的请柬,是搭在春天门前的一道彩虹。我们把它捧给亲人,捧给新春,也捧给这广阔的世界(摘自人民日报2012年2月11日)12.第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3分)答:_13.第段有一句话能总领两段的内容,请你用波浪线在文中标出来。(3分)14.用“”划出文章的结构层次,并指出划分的理由。(4分)理由:_15.除了“演春台戏”“贴春联”这些习俗,你还知道哪些春节习俗? (3分)答:_(三)(2012福州中考)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14分)点燃一个冬天游 睿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开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八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只有几根玉米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瘟天,又是下雨。”女人没好气地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孙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煤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女人望天,叹气。“瘟天!”女人又咧咧地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女人用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哧地划了根火柴。“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无法过了。”女人说。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这点儿煤是女人用背篓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辛苦。女人想用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孙老师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踏着水的声音。这声音渐行渐近。孙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里的鼻涕孙老师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地叫了一声老师好。孙老师“嗯嗯”地应着,说放下书包,快来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A】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一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么了。孙老师笑着招呼,都来烤烤,别冻着了。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慢慢地被雾帘遮住。远处渐渐有了狗叫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孙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孙老师说:“天黑得早,早点回。住远一点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孩子们点头。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篓。背篓里是满满的一背篓干柴。“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眼。女人说:“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玩?”“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家了呀。”孙老师说。“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呀。可我们放学很早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枉你还那么热心。”女人愤愤地说。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得哗啦哗啦响。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孙老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捆干柴。“看到啥了?”女人问。孙老师放下柴火,说:“看见了。他们在路上的一个草坪里玩。我批评了他们几句, 放学是得早点回家。”女人说:“你看你,唉!”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哗哗啦啦摇了一个晚上。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女人说:“听见没有,下雪了。”孙老师说:“听见了,下就下呗。”“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呢。”“那点干柴能维持多久?”孙老师翻了翻身:“能维持多久就多久。睡觉,睡觉,明天还有课。”“你”女人已经听见孙老师的呼噜声了。第二天一大早,【B】大地上到处插满了白旗,空气里仅有的一点暖气算是彻底投降了。寒气四掠,厚厚的积雪很刺眼。孙老师和女人还蒙在被子里,就听见了有人踩着积雪扑哧扑哧的声音。接着有人走进学校。孙老师一个骨碌爬起来,难道是学生们来了?这么早?女人跟着起了床。女人看见孙老师打开门,站在那里不动了。“咋了?咋了?”女人赶紧跑过去。门口,齐刷刷地站着孙老师的学生们。他们手中都提着一袋木炭,正一个接一个地把木炭往孙老师的门口放。门口已经堆了好大一堆木炭。“老师。”孙老师还没来得及说话,已经有人说话了,“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在放学后烧的,这种木炭特别耐烧。”原来这时学生们又说:“老师,够你们烧了吗?不够我们继续烧,我们能烧。”孙老师的眼里已经有了泪水,他回头看了看女人。女人的脸红扑扑的。女人眼里也闪着东西,她嘴里冒着热气,一个劲儿地说:“够了,够了,都可以点燃一个冬天了。”(选自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中国卷)16.请按时间顺序将小说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4分)早上:_下午放学后:孙老师夫妇以为学生贪玩,放学不及时回家。晚上:_第二天清早:学生送来自己烧的木炭,孙老师夫妇深受感动。17.从全文看,孙老师是一个_而较少考虑自家生活的人;他的妻子嘴上爱抱怨,实际上却是一个心地善良、_、_的好女人。(3分)18.文中【B】处画线句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2分)答:_19.请对【A】处画线句作简要点评。(2分)答:_20.请写出本文题目“点燃一个冬天”的两层含义。(3分)表层含义:_深层含义:_三、写作(40分)21.(2012衢州中考)远行前,母亲的皱纹让儿子怦然心动;送别时,父亲的背影让儿子潸然泪下我们生活在爱的包围中,请以“被爱的感觉”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文章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答案解析1.【解析】选C。A项中“讳”应读hu;B项中“阂”应读h;D项中“楣”应读mi。 2.答案:A.左佐;B.藉籍;C.虚嘘;D.喜熹3.【解析】选D。“大模大样”形容态度傲慢、满不在乎的样子,前后矛盾。4.【解析】选B。A项两面对一面,应去掉“能否”;C项词序不当,“建立”和“完善”应交换位置;D项缺少主语,应去掉“由于”。5.【解析】选D。春酒一文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对故乡的怀念之情。6. 答案:(1)(2)示例:诗句内容与民俗节日相关。描述民俗节日活动、节日气氛。表现不同节日的不同特色。(3)示例: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民俗活动与民俗饮食相结合。民俗活动形式丰富多彩。文化色彩浓厚。7.答案:因为它参加的人员很多,场面宏伟,气势壮大,唱歌的时间长,一连三天才散场。参会的妇女居多,而且打扮得非常漂亮。老年人在场上格外兴奋活跃。8.【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指代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指代了什么内容的问题,一般从上文找,概括或引用作答都可。答案:每桌各自轮流低声唱十二月花,和其他本地好听曲子。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9【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其实就是回答“金满斗会”的作用。答案:表面说是避疫免灾,主要作用还是传歌。由老一代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10.【解析】本题考查对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的把握。外貌描写的目的是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答案:外貌描写,表现了老人的兴奋活跃,热情专注。11.答案:这既是从另一个角度对盛会进行评价,又表达出作者由衷的赞叹之情。12.【解析】本题考查对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的把握。根据“踩”“擦”“贴”等词语可以判断出运用了动作描写,表现出一家人对贴春联的重视。答案:动作描写。表现一家人对贴春联的重视。13.【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心句的把握。从两段内容中筛选出能概括两段内容的句子即可。答案:不过从仅能想起来的几副中,也能看到我对岁月的深情,看到我的情怀和生活的变化。14.【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的把握。本文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答案: 总分总。15.答案:春节期间的扫尘、守岁等。16.【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按“早上”“下午放学后”“晚上”“第二天清早”给文章划分段落,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早上”“晚上”所写的内容。 答案:孙老师夫妇为学生生火,学生烤火取暖。 孙老师的女人担忧没有足够的燃料过冬,孙老师却不在意。(概括合理均可) 17.【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从孙老师夫妇为学生生火的言行分析两人的性格特点。答案:对学生关怀备至 勤劳顾家 理解丈夫(支持丈夫)(答出两点即可)(言之有理即可)18.【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B】处画线句主要写天气的寒冷,联系下文来看,重在烘托学生令人感动的“雪中送炭”的行为。答案:突出山村冬天天气严寒,为下文写学生们雪中送炭做了铺垫,也衬托了学生这种行为的感人。(言之有理即可)19.【解析】本题考查对优美语句的理解。从修辞手法入手,分析此句所写内容和对表现孙老师品质的作用。答案(示例):这里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学生围在火堆边烤火时欢快的情景,从侧面表现了孙老师对学生的爱。(言之有理即可) 20.【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题目的理解。题目“点燃一个冬天”一语双关,这个题目本是孙老师妻子的一句话,但在这里蕴涵着孙老师夫妇和学生们的爱心。答案:学生们送的木炭能满足孙老师夫妇一个冬天取暖的需要。 爱心使孙老师夫妇和学生们在寒冷的冬天里感到温暖。 (孙老师用爱温暖着学生,而学生也用真挚的爱回报老师,使寒冷的冬日充满暖意。)(言之有理即可)21.【写作提示】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首先审好题目,“被爱”限制其范围,“感觉”是写作的重点。“被爱的感觉”是丰富多彩的,多种多样的。有的如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有的如狂风霹雳,涤荡心灵;有的在争吵中显示出亲昵,有的在无言中享受着默契;有的在热忱中流露出关切,有的在冷语中暗含着真诚写作中表达出父母、老师、同学等对自己的爱,抓住有代表性的事例和典型细节表达被爱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