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毕业后走过的道路.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167039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望毕业后走过的道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回望毕业后走过的道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回望毕业后走过的道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回望毕业后走过的道路十个关键词和F08分享朱健 上海交通大学学指委秘书长 俞敏洪说“不努力,永远没人对你公平!”。我们出身于普通家庭,渴望有所追求,有所收获,也愿意付出勤奋和努力。明晰一些前方的规律,更有助于走好毕业前后关键的道路。 关键词一:做自己的导演 也许真的只有在大学四年及毕业前后,我们是自己人生这部电影的导演,是电影中的主角。从小学到高中,我们的电影,是父母按照社会价值观来制片。这甚至是一个没有主角的舞台,千人一面。老师,同学;大量的电影场景是考试,父母乃至心甘情愿地为此跑龙套。高考过后,影片定格,我们很欣喜地发现,自己的角色被保留在屏幕上。 从小学到高三,我们更多地是在成长;大学四年,我们在成长,更在成熟,大部分的父母发现他们已难以规划,制片权交到了我们自己手中。这是一个影片精彩纷呈的年代。有的绚丽多彩,有的情意绵绵,有的激情澎湃,也有的让人昏昏入睡。如果你没有尽早学会制片,你甚至可能不知道在一部什么样的影片里演绎了角色;有些人演技不错,底子不错,但角色被定格在一部烂片中;有的人磕磕碰碰,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但影片的结局让人欣喜和快慰。 毕业后,我们要跑场子,需要在单位中演绎角色,需要在家庭中演绎角色,虽然有一些角色自己还没有话语权,因为导演组有他们固定的想法,但整体看,需要做自己的制片人和导演。有孩子后,还不得不兼任孩子的制片人。而那些在主角、配角、导演从无斩获的人,当孩子的制片人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不同的阶段忙好不同的事。到了该回忆的年代,我们骄傲地记得,曾获过数次的最佳主角,并曾在无意中被评为最佳配角;我们为孩子导演的电影,可能让我们成为金牌制片人。 关键词二:“铂金三年”和“黄金十年” 交大学生大学四年,和清华、北大、复旦等高校同学,比拼第一课堂差异并不大,相差无几的师资、教学方法、内容;个体产生潜在差异的,主要在第二课堂。徐飞副书记有句话“课余决定品味,课余决定命运,课余决定未来!”。课余沉溺游戏、消耗时间的,和那些课余通过各类活动历练成长的,四年后差异很大。课余热衷科技创新和科研的,未来很可能在科研上有所建树;课余投入学生工作和社团管理,未来在仕途上走得会得心应手些;课余在创业上经常折腾的,未来成为企业家和创业者的概率自然大许多。第一课堂保证了你的学分、学位和“交大毕业生”光环,这些,给了你谋生的基础;第二课堂的经历和投入,帮助你锁定兴趣、提升能力和塑造品格,促使你寻找未来的自己,这些,给了你谋道的方向! 毕业后的前三年,是“铂金三年”:这三年中,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道路,坚定自己的选择,审视自己的生态环境。根本不必盲目羡慕同龄人的跳槽(尤其是跨行业、跨领域的跳槽);因为现在的自己和未来十年后的自己,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走曲线、折线道路的,并不可取。道路和选择是自己做出的;行业、单位的生态环境却有不少运气的成分。一些校领导、校友常抱怨我们交大毕业生去大企业、基层管理岗位的少,他们是以结果在量化毕业生当初的选择。其实我1997年毕业,周边一同学去了中海油,一同学去了中核总,一同学去了静安区下属厂;三年后,前两位都离开考研到清华读MBA,现在企业做小白领;去静安区的那位,也是长期无人赏识,数年后消磨了毕业时的锐气。这几位同学,是典型的没有落脚在很好的生态环境,当然也有自己放弃的因素。反观去年上海区县换届,我们有四位72年的校友走向厅局级领导岗位,他们共同点都是毕业的前几年得到了挖掘;随后单位培养加个人努力,一步一步走到现今。 毕业后的十年,过了三十而立的年龄,是个人努力可以把握的“黄金十年”。单位对你的整体评价、你自己的总体定位、家庭能对你事业的支撑,基本都已定型(科研基础研究、创业两个领域例外)。其后在发展道路上,想要提高自己的加速度已很难,看到的可能是个别后来者加速度的爆发和超越。如果跳槽到另外领域、行业或单位,又极有可能清零,更难以找回自己。如果不把握黄金十年,蛮有可能的是“沉舟侧畔千帆过”,自己成为许多后来者的参考座标。 关键词三:第一桶金 第一桶金,不仅仅对创业毕业生适用,现今在科研领域、管理领域发展,第一桶金同样关键和要紧。在非基础研究的科研领域,项目、人才计划其实很多,重点是主管部门是不是愿意把项目、人才计划交给你。第一桶金不在于拿到几个自科基金,而在于展现自己的科研素质(能够“务期必成”,拿到基金后保质保量完成,单位期待的时间内能拿出论文)。赢得主管部门、行业、学校、学院的信任,有信任关系作为前提,后面就不是“人找项目”,而是“项目找人”。 管理领域,第一桶金在于让自己入正轨(心态上眼光向下,而不唯上;态度上对工作24小时响应,而不是仅忙八小时;能力上写作研究能力和办事能力并重,而不是常常让同事感到你一无可用;定位上把自己作为这一领域的最后守门员,而不是老寄托后面还有领导把关,有同事补台;外在上有灵气,而不是木讷、对工作要求老是领会不清,和领导、同事没有默契;为人上感恩低调谦和,而不是斤斤计较,睚眦必究)。有这样的基础,管理领域是不会放过这么一个苗子的。 关键词四:职业素养 有些毕业生,到单位后很多时间在琢磨规则,交大毕业生不应如此。踏上职场后从平凡走向优秀,首要的是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好的人才,每时每代都可能被任用和重用。有以下一些具体职业素养,可作为参照: 1、并不需要成为领导身边的影子(指做工作老是在领导面前晃悠),但要成为主管领导身边的数据库。领导职责范围内的数据、素材,一旦需要,很快就能给。这肯定得取决于平常工作的井井有条,细致到位。 2、对工作负责,而不是对领导负责。因此,无论主管领导如何更换,是熟悉自己的,还是对自己不了解的;是比自己年长的,还是比自己年轻的;是外行,还是内行都一如既往做好自己分管和份内的工作。 3、对工作的安排自动自发。而在真正需要领导出面关心时,对于领导的到位、关心、帮助,我们能铭记在心。 4、对领导在关键时候分忧解难,而不会漠视或置之不理。如果领导有一个阶段特别辛苦,我们首先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工作领域没到位,给上级造成了负担,让领导操心。 5、把自己交给事业,把发展交给组织。让组织考虑我们的发展,而不会自己琢磨岗位的下一站。当外界有一个成长机会时,通常不琢磨着如何让领导推荐自己,甚至越过领导自己毛遂自荐;往往是组织进行沟通交流时,自己通常都还没考虑过这个问题。 6、参加座谈或会议,发言、讲话没有心理压力,有什么说什么。在参加会议座谈发言时,不用刻意去审时度势地发言,去迎合会议、迎合领导;如果真点到自己发言,更多讲实际情况,讲自己判断;发言没有思前想后的压力,因为没有想着通过精彩的发言让领导注意到自己,正所谓“无欲则刚”。 7、遇到荣誉,考虑更多的是团队的同事,而不是自己。哪怕自己履历空白,也能平静处之;但对同事的激励,考虑更多一些。 8、虽然常会为工作加班加点,但并不要成为工作狂。还是能很好地平衡工作、家庭、健康等多个领域。 9、也许还有些木呐、保守、刻板。但如果对我们的工作指点真是切中要害的,一定虚心接受;并不是“老顽固”,也不是“小固执”。 10、甚至有些“健忘”。当领导交代了一项额外的任务,或紧急任务,完成后,通常“健忘”一些,不记挂心头,更不会出一力,求一报。 徐飞老师一次在和公务员毕业生座谈时,提到“不要与上司争锋、不要与同事争宠,不要与下属争功”;这些,也应成为交大人职业素养的一部分。 关键词五:心态及习惯 就那么几天了,收拾一下心情,调整一下心态,都非常必要。毕业之后,一是不要太劳心:世界上有三种事,一种是老天爷的事,一种是别人的事,还是就是自己的事。不烦恼老天爷的事,少管别人的闲事,努力做好自己的事。二是不要太烦心:毕业后,同龄人发展的道路多样化起来;一些大学期间你认为不如你,你看不上的,可能在某些方面领先了你一些,不必为此烦心,走好自己的路。三是不要太灰心:属于你的成功和幸福,也许还在路途中;属于别人的辉煌和精彩,也许已经在归途。 如果感到诸事不顺,想一想这个寓言:“一头瘦驴,掉到了一个废弃的坑里。坑很深,根本爬不上来。主人看他是瘦驴,也懒得救它。更要命的是,每天还不断地有人往坑里倒垃圾。但瘦驴每天把垃圾踩到自己的脚下,从垃圾中找到残羹来维持生命。终于有一天,它重新回到了地面”。 在交大期间,一些老师和朋友说的话,没有品味和深入体会的,不如打包带走。交大许多老师都提到,“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有些习惯,在毕业前后,可能要琢磨一下。 蛮多大学毕业生现在具有的共性习惯是“不读书,不表达,不记录”;而交大毕业生,在这三方面应予以注意和克服: 不读书:交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甚至是超强的;临考前一周,甚至两三天,就能啃下一本教材。根据一份针对2000多青年人的样本调查,50的人一年读不了一本书。毕业后,还是建议交大同学养成一个读书、读点书的好习惯。读书不是为了功利性的考证等,是为了增加自己阅读、解读世界的窗口。毕业后一些工作、生活的困惑、心得,许多可以在相关书籍中找到答案,找到共鸣; 不表达:如果你认为是千里马,在赛马场上,在伯乐偶尔走近的时候,你得展现,得嘶鸣。现在的时代,节奏如此之快,单位召集的许多会,你不发言,不表达自己的看法,没人会把会议进程停滞在你面前;节奏之快,许多单位难以抽出更多时间来考察和全面衡量一个新进员工。表达又有许多学问:对于感兴趣、有想法的议题和事宜,先得“有一点动心”,想说出来,又得初步自我判断说出来不会跑题,不会为人不屑;其次是“打动人心”。给了你数分钟的表达机会,讲得多,讲得泛,讲完后别人不知你所云,下次人家就不欢迎你讲;再次是“赢得人心”。一个好方案,好想法的表达,需要平时的思考和积累。当同事频频点头,后面发言的同事频频引用你讲话内容,就体现了你表达的价值。 不记录:我们最能读懂的其实应该是自己。工作后,给自己制作一份工作档案(日记,或周记),包括工作规划、工作心得、工作体会,等等;给自己制订一份生活规划,包括锻炼、旅游、购物、购房等;给自己写一份感恩簿。每到节日,别忘了问候其中的人。 关键词六:体能体质和生活规律 良好的体能体质是大学期间打下的。虽常常听到念叨,“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但真正按此做到的只是少数。工作后有比较多时间去健身房,或是常去打球运动的,恰是那些没有被压担子、还没有被重点培养的青年人;如果你受到器重和信任,通常很难发现能腾出规律性的时间来安排运动。 体能体质要成为事业发展的支撑,而不应成为事业发展中的负担和障碍。没有组织和高层领导愿意重用一个体质多病的人才。还没效力,就让自己主管领导常去医院看望慰问,情何以堪哪! 繁忙的工作中,比较好的做法是早上早起十分钟,适当强度锻炼一下;午、晚两餐饭前后多走路,消化一下;事情不急的时候,尽量走路。 生活规律是自己可以把握调节的。每天晚上几点休息,早上几点起床,都可以形成规律。外出和朋友的消费、餐饮、购物等,什么层次的消费,看似决定于你的品味,其实主要还是你的心态。同样一杯可乐,在公园边买、草地上喝,成本2元不到;在新天地点单,支出可能是20元。不必为了所谓的面子去花这样的冤枉钱。“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你属于“既能挣钱、又持有简朴消费观”的,周围的慢慢积淀下来的,就是这样的朋友。 关键词七:寂寞和孤独 寂寞是一种浅层次状态,孤独是深层次的内心状态。如一位交大老师说,寂寞是有人可想,见面还可说;孤独是无人可想,无人可说。 大学期间,班级寝室,集体生活,较少寂寞,也较少孤独。毕业后的前几年,恋爱结婚成家的是少数派,大家能常常周末聚一聚,运动、打牌、吃饭,打发寂寞有的是办法。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如意,或不如意,恋爱、缘分之类的话题,在同学中也还能讲一讲,同学中也不避讳,内心是不孤独的。 再过上几年,不恋爱,不结婚的成为少数派,周末聚会找托辞不来的越来越多,组织聚会的越来越烦躁和没有成就感。如果只有你还经常想着和同学聚会,那你就是寂寞者之一。平时还可忙于工作,每每到周末或重要节日,形单影了,是最感寂寞和孤独的时候。 找寻缘分是这个阶段应有之义。不少人在这个阶段,改变或降低了心中择偶的标准。由于这个特定阶段交往面的狭窄,认为生活就是如此,缘分也许就这样了。如果在这个阶段急急地找到了配偶,她(他)却不是你的知音,那为今后几十年的“孤独”埋下了种子。 打发寂寞不太难,走过孤独不容易。 寂寞的时候,敞开心扉,拿起电话,给同学、朋友发个问候短信;你想起他们,他们也会想起你来。 孤独的时候,首先应是去找知音和伯乐,他(她)们一般总能把你带回心境明朗的状态;如果知音难觅、伯乐难寻,去找类似情况的影片看看,从影片中主角的命运和思考,看能否给自己带来一些启迪,为自己心灵打开一扇窗;再有就是找一些励志书籍或文章读读,也许能从中读出一些共鸣(农村出来的孩子,阅读路遥平凡的世界,都能找到内心深处的另一个“我”);再有的办法就是,带着几十块钱,甩门出去,找个地方喝杯饮料、买份报纸发发呆,给路边的乞丐一点钱,帮陌生人做点事帮帮忙,从小摊摊主、乞丐、陌生人的“谢谢”中,你很容易感到存在的意义、自己的价值。 关键词八:班级约定 在国外,甚少有“组织”的概念。发展和克服困难、挫折都是自己的事,难有 “组织”来培养你,关心你。中国同学则不同,班级和寝室,尤其是班级,是毕业后维系着纽带的重要组织。 临离校前,最好由班级骨干发起一些约定。离校前一小时内能做完的事情,常常能管住毕业后十多年的一些困惑和纠结。 班级约定一:份子钱(随礼钱)。最好的规则是“两免”,你结婚,我不送;我结婚,你也不必送。免却了结婚时间差异带来随礼钱涨价,或是同学经济条件差异带来的随礼数额的尴尬。如需客气一些,哪位同学结婚,其他同学凑起来买个礼物也行。 班级约定二:聚规律。凡有同学出差去一个城市,但凡这个城市有同学的,行程再紧也要告知所在地同学;所在地同学再忙,也要接待来访的同学;离开上海的同学凡是路过上海的,借此机会通常搞个上海地区同学欢聚。这方面,要作为一个铁规。一旦有人逐渐打破惯例,人心就会慢慢散去。 班级约定三:班基金。毕业最后一天离开学校,身上有几百上千的钱是没有差异的。留下路途必需钱,剩下的不妨全部捐作“班基金”,放在一个靠谱的召集人手中。每每涉及全班同学的事宜,如看望老师,毕业十年聚,才动用此基金。保管“基金”的人是决计不会贪污据为己有的,通常可能还会动员再募集一些。如此,毕业十年、二十年就不可能不聚会;因为这笔钱总得花掉,无论保管者,或是旁观者,总会有人惦记着此事了。 关键词九:父母关系 进大学前后,大学毕业前后,结婚前后,都是一个需要重新调整和父母关系的阶段。(一) 绝大部分的父母,善良,通情达理,有一定社会阅历,对我们的爱毫无保留 进大学前,哪怕父母再尊重、宠着你,其实家庭还是父母为中心的。进大学后,就可能是两个中心,在情感联系上,甚至已倾斜到孩子为中心。大学期间,现在早已不是给父母写信的年代;不少同学,每周和父母通一个电话,有些懒散些许,发个短信保持联系。如果现在还是每周父母给你打过来的(一般是妈妈居多),那请你看过这篇文章后,换个方式,每周你主动打给你父母(妈妈)。妈妈打来的电话,永远逃不脱“吃饭了吗?”、“天气热不热?”、“学习紧张吗?”、“是否还要寄些钱?”也许每次电话接通都是同一句话,大凡也离不开这些语句的周而复始。这样的电话开篇,会让一些同学隐约感到说不出的烦,对电话没期待,有抱怨。而如果你主动些,抢在父母之前打给他们,电话打通后就是五光十色的场景,你会告诉父母你刚打完球,抑或是刚和一个高中同学见完面,抑或是班级今天组织了活动,抑或是今天得了奖、工作上有了成就感父母会耐心听着你的讲述,放下电话,这通电话会让他们高兴一晚上。电话是双向沟通,效率高,但感情沉淀还是少了些。如果再有心一些,不妨在信息时代用些陈旧的方式,给父母写写信。1-2页的内容,花不了你一个小时的时间,但会让父母回味许久,会有数天的延续效应。 毕业前,圆满完成学业、经历过一些社会工作历练,我们已有些心高气傲,意气风发,“这个家庭的舞台,家庭的担子,就要转交给我了。”确实,单就找工作这个例子来说,父母可能托许多关系找的工作,还不如我们顶着“交大人”光环,很轻松就能落实的一份工作来的好。 对父母的一些叮嘱,一些话语,我们也许已不愿意太记在心头。 但过不了太久,也许是在感情上,也许是在工作职场上,我们会遇到挫折,遇到难题;这个时候,父母,毫无保留地等候在家门口,听我们诉说,帮我们解难题,甚至帮我们疗伤。事非经过不知难,毕业后在经历过几件事后,我们重新发现了父母的经验,父母的价值。 恋爱、结婚前后,父母对配偶的态度,配偶对父母的态度,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卡。初期,父母对另一半的态度,都是自己态度的放大。你喜欢,他们就喜欢,甚至比你更热情地对待对方。 在恋爱结婚问题上,过分倚重父母态度,在现在这个社会已不太为同龄人接受。我们倒是常常会过分重视了另一半,忽视了父母的内心感受。(我们系统一退休女教师,退休后就沦为儿子、媳妇的“保姆”。平时媳妇对婆婆带孩子就诸多挑剔;周末,媳妇竞能拉着儿子去旅游,依旧把孩子扔给婆婆。如此不体谅的媳妇,儿子还不多言。)。结婚生子后,父母为我们一心一意带小孩,保持着自身的身体健康,这是对子女事业最大的两个支持。我们已真正接过家庭的接力棒,在前行的同时,永远不要忘了父母的贡献。(二) 有个别的父母,由于地位较高,对子女在大学期间、毕业阶段,甚至结婚前后,始终是保持着绝对的权威。一些孩子如果能达到他们每个阶段设定的目标还好,如果达不到,很容易形成双重人格。从内心,我们很理解这些同学: (以10分计)我们的家庭通常给我们的起点是2,设定的目标是5,我们奋斗到了6,其中就有“+1”的超越,父母满意,我们也有成就感; 家庭给那些孩子的起点,其实也就在2、3,但设定的目标常常是7,8,甚至更高,同是交大同龄人,他们努力奋斗到了6,其中仍还有“-1”、“-2”的落差,父母不满意,孩子有挫败感。 对于这样的父母,做为孩子,自己沟通的效果常常不太好。努力通过有影响力的老师,有影响力的长辈,要和父母谈清楚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重新设定好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三) 有极个别的JR父母,其实在父母辈同龄人中是失败的;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既不合情,也不入理。我曾遇到的个案,有父母关系长期失和,弱势的一方拉上孩子搞联盟或是倾诉;有父母自己不可理喻,孩子只要一次考不好,每每要打孩子的;有孩子出现短暂问题,父母索性就从内心抛弃孩子的在这样的家庭成长,一些孩子如果自己没能抗住这些压力,很容易把自己陷进去。高校的心理个案,绝大部分都是“病根于家庭,病显于学校,病恶于社会”。 如果真不幸成长于这样的家庭,进入大学后,就要适当和这类父母之间有所屏蔽。屏蔽到多久?一般等自己毕业、工作稳定,甚至成家立业后,再以恰当的方式给父母报答,甚至是治疗父母的“心疾”。 关键词十:生命中的宝石 “数数生命中可能有的宝石”,在这个基本上是“有用为前提”的社会,你很难指望毕业后会遇到那么一些真朋友。每天遇到许多陌生人,他们常常在判断你的价值才决定和你交往的频率和深度。而一些同学自身,也往往走不出“有事有人,无事无人”的怪圈。 大学同学的友情常常是纯真的。大学同学,和父母,良师,自己妻子(先生),孩子等一样,是值得珍藏的生命中的宝石。有的同学和你不错,是因为你对他(她)好;有的同学和你不错,是因为他(她)懂得你的好。这些都值得珍惜。 配偶是父母之外最应抓住的宝石。毕业后几年,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周围人热心给你介绍女(男)朋友,甚至可能是主管领导的子女。接受,可能会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暂时“披金戴银”,但很可能错失生命中真正的宝石(领导的孩子,相貌、气质、脾气、秉性恰是自己理想的,这样的事情基本是童话)。按照自己心仪的摸样、气质、性格来寻找,不用着急,宝石就在前方,那将是一辈子的珍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