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知识要点-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7994221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分析知识要点-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案例分析知识要点-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案例分析知识要点-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重大危险源辨识、安全生产检查、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安全评价、职业病危害评价和安全技术措施制定的案例分析。从厂址、总平面布置、道路及运输、建筑物、工艺过程、设备装置、作业环境、安全管理措施八个方面分析1)按导致事故的原因进行分类(4大类):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2)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分为6类。l.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6)电磁辐射危害(电离辐射:x射线、丫射线、a粒子、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上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危害)。(8)明火危害。(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危害(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危害(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11)粉尘与气溶胶危害(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12)作业环境不良危害(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13)信号缺陷危害(14)标志缺陷危害 (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2.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1易燃易爆性物质 (2自燃性物质(3有毒物质 (4腐蚀性物质 (5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3.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1)致病微生物(2)传染病媒介物(3)致害动物(4)致害植物(5)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索。4.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负荷超限(2)健康状况异常。(3)从事禁忌作业。(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5)辨识功能缺陷 (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5.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2)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3)监护失误。(4)其他错误。(5)其他行为性危险和危害因素。6. 其他危险和危害因素。3)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4)按职业健康分类,将职业危害因素分10类:粉尘、放射性物质、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职业性肿瘤的危害因素、其他职业危害因素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直观经验分析方法(对照、经验法,类比方法),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事件树,事故树)2.重大危险源是指生产、使用、加工、贮存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临界量的单元。距离小于500米。1)爆炸品:叠氮化钡0.叠氮化铅0.雷酸汞0.三硝基苯甲醚三硝基甲苯硝化甘油硝化纤维素10硝酸铵2)易燃气体:丁二烯二甲醚甲烷,天然气氯乙烯氢液化石油气一甲胺乙炔乙烯3)易燃液体:苯50苯乙烯00丙酮丙烯腈二硫化碳环己烷环氧丙烷甲苯00甲醇500汽油乙醇乙醚乙酸乙酯正己烷4)易于自燃的物质:烷基铝1、戊硼烷1吨,黄磷50吨5)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钾1吨,钠10吨,电石100吨6)氧化性物质:发烟硫酸100过氧化钾20过氧化钠20氯酸钾100氯酸钠100硝酸(发红烟的)20硝酸(发红烟的除外,含硝酸70%)100硝酸铵(含可燃物.)300硝酸铵基化肥1000有机过氧化物: 过氧乙酸(含量)过氧化甲乙酮(含量)107)毒性气体:氨10二氟化氧二氧化氮1二氧化硫氟光气0.环氧乙烷10甲醛磷化氢硫化氢氯化氢氯煤气砷化三氢(胂)锑化氢硒化氢溴甲烷毒性物质: 丙酮合氰化氢丙烯醛氟化氢环氧氯丙烷(氯,环氧丙烷)环氧溴丙烷(表溴醇)甲苯二异氰酸酯氯化硫氰化氢三氧化硫烯丙胺溴乙撑亚胺异氰酸甲酯.75其它常见临界量:类别,典型物质举例,物质特性,(储存区临界量, 生产区临界量)民用爆破器材:雷管,导爆管(1,0.1)铵梯炸药、乳化炸药(50,5)硝酸铵(250,25)烟火剂、烟花爆竹:黑火药、烟火药、爆竹、烟花(5,0.5)易燃液体:汽油、丙烯、石脑油 闪点28(20,2) 煤油、松节油、丁醚 28闪点60可燃气体:乙炔、氢、液化石油气 爆炸下限10(10,1) 氨气 爆炸下限10%(20,2)毒性物质:氰化钾、乙撑亚胺、碳酰氯 剧毒品(1kg,0.1kg) 三氟化砷、丙烯醛 有毒品(100kg,10kg苯酚、苯胺 有害品(20,2)8)蒸汽锅炉压力2.5MPa,蒸发量10t/h;热水锅炉温度120,功率14MKW9)压力容器,介质为中度毒性以上的三类,P0.1MPa、PV100的易燃介质长输管道: 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且设计压力大于1.6 MPa的管道;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液体介质,输送距离200 km且管道公称直径300 mm的管道尾矿库: 全库容100万m3或者坝高30 m3 的尾矿库三、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顺序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时,要全面、有序地进行,防止出现漏项,宜从厂址、总平面布置、道路运输、建构筑物、生产工艺、物流、主要设备装置、作业环境、安全措施管理等几方面进行。识别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系统安全分析的过程。(一)厂址: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周围环境、交通运输条件、自然灾害、消防支持等方面分析、识别。(二)总平面布置:从功能分区、防火间距和安全间距、风向、建筑物朝向、危险有害物质设施、动力设施(氧气站、乙炔气站、压缩空气站、锅炉房、液化石油气站等)、道路、贮运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三)道路及运输从运输、装卸、消防、疏散、人流、物流、平面交叉运输和竖向交叉运输等几方面进行分析、识别。(四)建构筑物从厂房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防火间距、安全疏散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从库房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安全疏散、防火间距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五)工艺过程1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2对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可针对行业和专业的特点及行业和专业制定的安全标准、规程进行分析、识别针对行业和专业的特点,可利用各行业和专业制定的安全标准、规程进行分析、识别。例如,原劳动部曾会同有关部委制定了冶金、电子、化学、机械、石油化工、轻工、塑料、纺织、建筑、水泥、制浆造纸、平板玻璃、电力、石棉、核电站等一系列安全规程、规定,评价人员应根据这些规程、规定、要求对被评价对象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和识别。3根据典型的单元过程(单元操作)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典型的单元过程是各行业中具有典型特点的基本过程或基本单元。这些单元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已经归纳总结在许多手册、规范、规程和规定中,通过查阅均能得到。这类方法可以使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比较系统,避免遗漏。(六)生产设备、装置对于工艺设备可从高温、低温、高压、腐蚀、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等方面进行识别。对机械设备可从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等方面进行识别。对电气设备可从触电、断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等方面进行识别。另外,还应注意识别高处作业设备、特殊单体设备(如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等的危险、有害因素。(七)作业环境注意识别存在毒物、噪声、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粉尘及其他有害因素的作业部位。(八)安全管理措施从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日常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识别。四、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分析方法1)对照、经验法2)类比方法2.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五、危险、危害因素控制的基本知识采取有效的危险、危害因素控制措施可以很好地预防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损失。(一)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采取事故预防对策时,应能够:(1)预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因素。(2)排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和危害因素。(3)处置危险和危害物并减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4)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因素。(5)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条件的要求。(二)事故预防技术措施分类:设计过程中,当事故预防对策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宜优先考虑事故预防对策上的要求,并应按下列事故预防对策等级顺序选择技术措施:直接安全技术措施。生产设备本身具有本质安全性能,不出现事故和危害。间接安全技术措施。若不能或不完全能实现直接安全技术措施时,必须为生产设备设计出一种或多种安全防护装置,最大限度地预防、控制事故或危害的发生。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间接安全技术措施也无法实现时须采用检测报警装置、警示标志等措施,警告、提醒作业人员注意,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或紧急撤离危险场所。若间接、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仍然不能避免事故、危害发生,则应采用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和个人防护用品等来预防、减弱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在实际工作中上述措施常常是综合使用的。(三)选择事故预防对策的原则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连锁:警告: 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措施1.改进生产工艺过程,实行机械化、自动化生产。2.设置安全装置,如防护装置、保险装置、信号装置及危险牌示和识别标志。3.机械强度试验:隔一定时期进行,使机械(如蒸汽锅炉及其主要附件、受压容器、起重机械及其用具,以及直径较大、转速较高的砂轮等)承受比工作负荷高的试验负荷,如果试验的对象在试验时间内没有破损、剩余变形或其他缺陷,就认为合格,准许运行。4.电气安全对策:括安全认证,备用电源,防触电,电气防火防爆,防静电措施。5.机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6.工作地点的布置与整洁:照人机工程学要求安置机器设备,使之符合工人操作习惯,操作方便,使加工物品所经过的线路最短;工作场所的通道,设备与建筑物的墙壁、柱子之间的距离要符合安全要求;工作场所有存放工具、毛坯和成品等的箱、柜、架板等;保持工作场所的整洁和地面平整。7.配备个人防护用品3.安全生产检查1)类型:定期、经常性、季节性及节假日、专项、综合型、职工代表不定期2)软件:查思想、意识、制定、管理、事故处理、隐患、整改硬件:查生产设备、辅助设备、安全设施、作业环境3)方法:常规检查、安全检查表法、仪器检查及数据分析法4)程序:准备、实施、综合分析4.隐患排查治理中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职责1)依照法律法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2)生产经营单位是责任主体3)应建立制度,并逐级落实4)应保证资金5)定期组织排查6)应建立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7)发包、出租的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8)积极配合监督检查9)统计分析并定期报告10)组织整改11)治理过程中采取防范措施12)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13)重大隐患治理后要评估5.安全评价1)基本程序:前期准备,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作出安全评价结论,编制安全评价报告。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当委托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的机构,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每3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提出安全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对安全生产条件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的方案。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当将安全评价报告以及整改方案的落实情况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在港区内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当将安全评价报告以及整改方案的落实情况报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备案。2)评价内容:预评价:准备,辨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选择合适方法评价,安全对策措施建议,评价结论验收评价:准备,参考预评价辨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选择合适方法评价,安全对策措施建议,验收评价结论6.职业危害评价1)类别:粉尘、生产性毒物、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职业性致癌物、生物因素、其他2)控制:工程控制技术、个体防护、组织管理3)前期预防:职业危害申报、三同时管理、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4)过程管理:材料和设备、作业场所、作业环境、防护措施、履行告知义务、健康监护、培训、应急救援粉尘的分类:1无机性粉尘:矿物性粉尘,如硅石、石棉、煤等;金属性粉尘,如铁、锡、铝等及其化合物;人工无机性粉尘,如水泥、金刚砂等。2有机性粉尘:植物性粉尘,如棉、麻、面粉、木材;动物性粉尘,如皮毛、丝、骨质粉尘;人工合成有机粉尘,如有机染料、农药、合成树脂、炸药和人造纤维等。3混合性粉尘:一般包括两种以上的粉尘。生产环境中最常见的就是混合性粉尘。7.安全技术措施1)防止事故发生的: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故障安全设计、减少故障和失误2)减少事故损失的:隔离、设置薄弱环节、个体防护、避难与救援3)通用措施: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人员培训、持证上岗、防护用品、安全检查、警示标志、应急预案4)防火防爆措施:电气设备、防雷、防静电、消防设施5)防电气事故措施:绝缘、屏护、间距、安全电压、漏电保护、防雷、防静电6)职业危害控制措施粉尘:原材料,工艺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湿式作业,密闭、抽风、除尘,防护毒物:密闭通风排毒,局部排气,气体净化噪声:消除或降低,消除或减少传播,个人防护振动:控制振动源,改革工艺,限制时间和强度辐射:屏蔽,距离防护,合理布局,个人防护7)机械防护措施:危险部位(旋转类型、接近类型、通过类型)的防护8)危化品运输安全措施:资质、运输工具,审批许可,押运人员(一)采用工程技术措施消除和降低粉尘危害是治本的对策,是防止尘肺发生的根本措施(二)湿式作业(三)密闭、抽风、除尘 (四)个体防护,预防粉尘爆炸的安全技术措施:降低粉尘浓度,穿防静电工作服,生产装置接地,采用防爆厂房亚麻粉尘爆炸危害与后果:粉尘浓度越大,爆炸威力越大,粉尘分散度越小,爆炸威力越大;爆炸能量与粉尘活性有关;爆炸产生的后果与厂房结构有关特种设备:锅炉与压力管道(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压力容器:出口压力大于0.1MPa,电梯、起重机械(0.5T,电动葫芦1T)、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最大速度大于2ms,或高于2m)、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例如:锅炉,电梯,起重机,氧气、乙炔气瓶特种设备使用应遵守的安全规定:(1)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2)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3)按规定在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登记;(4)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5)按规定作好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6)按规定作好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7)及时消除事故故障;(8)按规定进行特种设备的报废注销;(9)编制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预案;(10)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11)作好使用前的试运行和例行检查;(12)做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13)做好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定和修订、安全教育培训、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相关方安全管理1.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1)高危行业,其他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设置安机构或配备专职管理人员2)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配备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或委托2.制度体系内容1)综合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指标和总体原则,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例行工作制度,承包与发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设施和费用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危险物品使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交通安全管理制度,防灾减灾管理制度,事故调查报告处理制度,应急管理制度,安全奖惩制度2)人员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安全工器具管理制度,特种及危险作业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规范,职业健康检查制度,现场作业管理制度3)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三同时,定期巡视检查制度,定期维护检修制度,定期检测、检验制度,安全操作规程4)环境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标志管理制度,作业环境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管理制度3.制度管理:起草、会签、审核、签发、发布、培训、反馈、持续改进(每年审查和修订,35年全面修订,并重新发布)4.教育培训1)主要负责人:内容:初次培训(1)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2)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专业知识。(3)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事故防范、应急管理和救援组织以及事故调查处理的有关规定。(4)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5)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6)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7)其他。再培训:对已经取得上岗资格证书的有关领导,应定期进行再培训,再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新知识、新技术和新颁布的政策、法规: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程、标准和政策;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知识;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典型事故案例。时间:高危行业48学时,再培训16学时;其他32学时,再培训12学时2)管理人员:同主要负责人一样3)特种作业人员: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证书6年有效期,3年复审一次,连续10年无事故经同意可延长至6年一次,复审前培训8小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操作证4)其他人员:高危行业72学时,再培训20学时;其他24学时,再培训8学时5.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特种作业: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制冷与空调作业、煤矿安全作业、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石油天然气安全作业、冶金(有色)生产安全作业、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烟花爆竹安全作业、安全监督总局认定的其他作业。1)使用合格的特种设备2)使用登记3)建立档案4)维护保养5)检验检测6)报废注销7)应急预案8)持证上岗9)教育培训10)消除故障6.相关方安全管理1)四个要求:资质证书,人员资格,工器具、安全设施,管理机构和人员2)安全协议:技术措施、安全措施,规章制度,奖惩规定,事故报告、调查、责任划分,安全教育,资质条件审查,不得擅自转包或分包,不得擅自更换关键人员3)现场要求:全面安全技术交底,危险作业前做好分析,制定措施,教育培训,开工手续办理,安全管理人员监督检查,多个承包商应明确责任,严重不符停工整顿4)承包方安全管理:根据自身能力和资质承包相应工程,完善规章制度,责任界定清晰,现场安全措施的核示和确认,安全教育培训,危险或交叉施工,设置专职人员监护三.安全生产许可、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安全文化建设的案例分析1.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安全生产条件要求: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备自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2)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3)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4)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5)特种作业人员经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6)从业人员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7)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8)厂房、作业场所和安全设施、设备、工艺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的要求。(9)有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并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台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保护用品。(10)依法进行安全评价。(11)有重大危险源监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12)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1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14)企业应有采矿许可证;(煤炭企业)国家对矿山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审查工作分为两部分,形式审查和实质性审查。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完成审查和发证工作的时限是自收到申请之日起45日之内。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不设年检。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满需要延期的,企业应当于期满前3个月内向原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办理延期手续。对安全生产状况良好、没有发生死亡生产安全事故的企业予以免审延期的特殊规定,符合该规定的企业虽然应当在有效期满前向原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提出延期的申请,经其同意后方可免审延续3年。两级发证:确定国务院与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人民政府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为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发证机关。一级发证: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负责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2.安全条件论证报告内容:内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及对安全生产的影响,与周边其他单位或居民安全方面的相互影响,自然条件对安全生产的影响3.安全标准化:1)确定目标2)设置组织机构,确定相关岗位职责3)安全生产投入保证4)法律法规的执行与完善安全管理制度5)教育培训6)生产设备设施管理7)作业安全8)隐患排查和治理9)重大危险源监控10)职业健康11)应急救援12)事故管理13)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4.安全文化1)基本要素:安全承诺,行为规范与程序,安全行为激励,安全信息传播与沟通,自主学习与改进,安全事务参与,审核与评估2)操作步骤:建立机构,制定规划,培训骨干,宣传教育,努力实践3)评价程序:建立评价组织机构与评价实施机构,制定评价工作实施方案,下达评价通知,调研、收集与合适基础资料,数据统计分析,撰写评价报告,反馈企业征求意见,提交评价报告,进行评价工作总结四.应急体系建设、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应急准备与响应、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1.体系建设1)应急体系框架:组织体制:管理机构、功能部门、应急指挥、救援队伍运作机制:统一指挥、分级响应、属地为主、公众动员法律基础:法律、条例、政府令、标准保障系统:信息通信、物资装备、人力资源、经费财务2)建设原则: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依托现有、资源共享,一专多能、平战结合,功能实用、技术先进,整体设计、分布实施2.预案制定1)三个层次: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2)编制程序:成立工作组:主要负责人为领导资料收集: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标准、同行案例分析、技术资料等危险源与风险分析: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和后果等应急能力评估:应急装备、应急队伍等应急预案编制:全体参与和培训、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相关部门的相衔接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主要负责人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主要负责人签署,备案3)预案结构:基本预案,应急功能设置,特殊风险管理,标准操作程序,支持附件4)主要内容:应急预案概况事故预防:危险分析,资源分析,法律法规要求准备程序:机构与职责,应急资源,教育、培训与演习,互助协议应急程序:接警与通知,指挥与控制,警报和紧急公告,通信,事态监测与评估,警戒与治安,人群疏散与安置,医疗与卫生,公共关系,应急人员安全,抢险与救援,危险物质控制现场恢复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3.应急演练1)计划:梳理需求,明确任务,编制计划,计划审批2)准备:成立演练组织机构,确定演练目标,演练情景事件设计,演练流程设计,技术保障方案设计,评估标准和方法选择,编写演练方案文件,方案审批,落实各项保障工作,培训,预演3)实施:演练前检查,演练前情况说明和动员,演练启动,演练执行,演练结束与意外终止,现场点评会4)评估总结:评估,总结报告,文件归档与备案5)改进:改进行动,跟踪检查与反馈桌面演练:圆桌讨论或学习活动,明确和熟悉应急预案中所规定的职责和程序,提高协调配合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战演练:以现场实战操作的形式开展的演练活动。根据演练情景要求通过实际操作完成应急响应任务,以检验和提高能力单项演练:只涉及应急预案中特定应急响应功能或现场处置方案中一系列应急响应功能。综合演练:应急预案中多项或全部应急响应功能的演练活动。注重多个环节,不同单位之间应急机制和联合应对能力检验检验性演练:检验预案可行性及应急准备的充分性而组织的演练。示范性演练:为了向参观,学习人员提供示范,为普及应急知识而组织的观摩性演练。研究型演练:为了研究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有效方法,试验应急技术,设备和设施,探索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案而组织的演练。4.应急准备与响应、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1)预防:安全距离、选址规划、减少存量、设置防护等2)准备:风险评估、救援队伍、应急物资、通信保障、培训、演练等3)响应:监测、营救、疏散、警戒、抢险、危险控制4)恢复: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事故调查事故应急救援基本任务: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 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立即按照本单位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并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环境保护、公安、卫生主管部门报告;道路运输、水路运输过程中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驾驶人员、船员或者押运人员还应当向事故发生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报告。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环境保护、公安、卫生、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按照本地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实施救援,不得拖延、推诿。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下列规定,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置措施,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蔓延、扩大:1立即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疏散、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2迅速控制危害源,测定危险化学品的性质、事故的危害区域及危害程度。3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大气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产生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等措施。4对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状况进行监测、评估,并采取相应的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措施。有关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指导和必要的协助。案例1某石化厂泄漏,说明此次应急救援演练现场应采取哪些应急措施。: 成立现场应急指挥机构及专业处置小组;危害分析与事态评估/工程抢险:泄漏控制、供电系统、供水系统/环境监测/泄漏物的处置/医疗救助/公共关系/警戒、交管/疏散与人群安置/接警与通知/通报与紧急公告说明此类事故的应急恢复阶段应做的主要工作:清理废墟,损失评估,消毒去污,灾后重建,预案评估说明此类事故的应急恢复阶段应做的主要工作: 宣布应急结束的程序,撤离和交接程序,恢复正常状态的程序,现场清理和受影响区域的连续检测,事故调查与后果评价。指出此次应急救援演练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 应急演练策划与准备应急演练的实施应急演练的总结评估五.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和安全生产统计分析1.事故报告的内容事故调查报告内容: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2)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3)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4)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5)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6)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事故上报程序和时间:1)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任人报告,情况紧急直接报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监部门和负有安监责任的相关部门2)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监和负有安监职责相关部门报告3)安监部门与负有安监责任的相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按照事故级别逐级上报事故情况,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通知公安、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每级上报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a、特别重大(省级调查)、重大事故(国务院调查)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监管理部门和负有安监职责的有关部门。b、较大事故(设区的市级调查)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监及负有安监职责的有关部门c、一般事故(县级调查)上报至设区市级人民政府安监部门和负有安监职责的有关部门。4)国务院安监部门和负有安监职责的有关部门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接到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 单位负责人县级管理部门市级管理部门省级管理部门国务院管理部门国务院 9小时报告事故内容: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2)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3)事故的简要经过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人数和初步估算的直接经济损失5)已经采取的措施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事故的补报: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伤亡人数发生变化及时补报,道路交通、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及时补报。事故的应急处置:1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采取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伤损。2事故发生地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其负责人立即赶赴现场,组织事故救援。3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4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做好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做好记录,保存物证。5事故发生地公安机关对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立案侦查,采取强制措施和侦查措施。追捕逃匿犯罪嫌疑人。案例X:2005年12月3日7点30分(8点正式上班),机械加工车间起重工小李做好了起吊准备,在其他人未到场的情况下开始了吊装作业。7点45分,小陈进入机械加工车间,未走行人通道进入吊装作业区,被起吊的钢件撞成重伤。事故调查组成员: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或授权的部门组织,县安全监管、公安、工会、监察、特种设备监察部门参加。编写事故调查报告:(1)事故发生时间:2005年12月3日(2)事故发生地点:机械加工车间(3)事故过程描述(4)事故受害人:小陈(5)事故类别:重伤事故(6)事故类型:起重伤害(7)事故性质:责任事故(8)事故责任者:小陈或小李或小陈与小李(9)事故直接原因: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10)事故间接原因:危险作业缺乏现场监督和监护(11)建议措施: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案例X2:一煤炭企业,2007年7月5日10时,电工甲在维修车间进行电气维修。10时30分,车工乙开完会,准备使用机床时发现没电,于是来到电气开关柜前,发现开关柜门开着,没有停电作业警示,就接通电源,造成电工甲触电死亡。事故调查组组成:县级人民政府、煤矿安全监察分局、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县级公安机关、县级监察机关、县级工会、县级人民检察院、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的人员和专家组成。事故调查报告概要:(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某煤炭开采企业;(2)事故发生经过和救援情况;事故发生时间和事故发生地点;事故过程描述;事故救援情况;(3)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事故受害人是甲;(4)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事故直接原因是乙未确认有人在电气维修,即合闸送电;事故间接原因是甲未按照操作规程作业;。(5)事故责任认定和对事故责任者处理的建议:责任事故;事故责任者是甲和乙;(6)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2.事故调查 “政府领导,分级负责” 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原则:精简,效能原则1)调查组的组成: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要求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事故的调查取证:(一)现场处理1事故发生后,应救护受伤害者,采取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扩大。2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3为抢救受伤害者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志。(二)物证搜集 1现场物证包括:破损部件、碎片、残留物、致害物等。2在现场搜集到的所有物件均应贴上标签,注明地点、时间、管理者。3所有物件应保持原样,不准冲洗擦拭。4对健康有危害的物品,应采取不损坏原始证据的安全防护措施。(三)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1与事故鉴别、记录有关的材料(1)发生事故的单位、地点、时间;(2)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技术等级、工龄、本工种工龄、支付工资的形式;(3)受害人和肇事者的技术状况,接受安全教育情况;(4)出事当天,受害人和肇事者什么时间开始工作、工作内容、工作量、作业程序、操作时的动作(或位置);(5)受害人和肇事者过去的事故记录。2事故发生的有关事实(1)事故发生前设备、设施等的性能和质量状况;(2)使用的材料,必要时进行物理性能或化学性能实验与分析;(3)有关设计和工艺方面的技术文件、工作指令和规章制度方面的资料及执行情况;(4)关于工作环境方面的状况。包括照明、湿度、温度、通风、声响、色彩度、道路、工作面状况及工作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取样分析记录;(5)个人防护措施状况,应注意它的有效性、质量、使用范围;(6)出事前受害人或肇事者的健康状况;(7)其他可能与事故致因有关的细节或因素。(四)证人材料搜集 事故发生后,要尽快找被调查者搜集材料,对证人的口述材料,应认真考证其真实程度。(五)现场摄影及绘图 1显示残骸和受害者原始存息地的所有照片。2可能被清除或被践踏的痕迹,如刹车痕迹、地面和建筑物的伤痕、火灾引起损害的照片、冒顶下落物的空间等。3事故现场全貌。4利用摄影或录像,提供较完善的信息内容。5必要时,绘出事故现场示意图、流程图、受害者位置图等。事故调查常用方法:故障树分析方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方法、变更分析方法。事故原因分析的步骤:1)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2)内容分析:受伤部位、受伤性质、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式、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3)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4)确定事故的间接原因5)确定事故责任者。直接原因分析:1)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2)人的不安全行为:间接原因分析: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3)劳动组织不合理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事故报告项目的界定标准:1)损失工作日等于或超过105日的失能伤害2)急性工业中毒3)道路交通、火灾和水上交通事故7天内死亡或失踪超过7天均按死亡事故报告,其他事故在30日内死亡,或超过30天失踪的均按死亡事故报告统计。4)直接经济损失:人身伤亡、善后处理、事故救援、事故处理支出费用和财产损失价值等合计。12、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2)职责: 1.查明事故发生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2.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3.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4.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5.提交事故调查报告(向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报送)3.事故处理:事故调查组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延期不得超过60日。需要技术鉴定的时限顺延。有关人民政府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的期限,及时作出批复,并督促有关机关、单位落实,包括对生产经营单位的行政处罚,对事故责任人行政责任的追究以及整改措施的落实等事故调查报告的批复主体和批复期限:特别重大事故调查报告有国务院批复,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由省级、市级、县级人民政府批复。重大、较大、一般事故批复15日内,特别重大30日内,延长不得超过30日。(1)特别重大事故,一次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组织事故调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负责人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处罚单位200-500万元。单位负责人失职导致的罚上一年年收入80%。(2)重大事故,一次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5 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省级人民政府组授权或委托有关部门调查;省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负责人立即赶赴事故现场; 处罚单位50-200万元。单位负责人失职导致的罚上一年年收入60%。(3)较大事故,一次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1 000万元以上5 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授权或委托有关部门调查;设区的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负责人应当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处罚单位20-50万元。单位负责人失职导致的罚上一年年收入40%。;(4)一般事故,一次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重伤,或1 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县级人民政府或委托有关部门调查;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分局负责人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处罚单位10-20万元。单位负责人失职导致的罚上一年年收入30%。刑法中的处罚:除了“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是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其它均为3年以下,3-7年:“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大型群众性活动重大事故罪”“不报,谎报事故罪”安全生产责任的行政处分规定:主要是对于职务性过错的制裁。包括:不作为失职和作为失职处分。刑事责任:具有以下情况的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给以仨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1)不依照安全生产法保证安全投入,致使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犯罪2)主要负责人未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犯罪3)直接责任人员违反安全生产保障的犯罪4)擅自生产、经营储存危险物品的犯罪,5)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有关危险物品管理规定及进行危险作业未安排专人管理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的犯罪6)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与员工宿舍不符合有关安全要求的犯罪7)生产从业人员不服从管理,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安全操作规程的犯罪8)主要负责人在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不立即组织抢救或者在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逃匿的以及对生产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延误不报的犯罪9)负有安监职责部门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审批和监督管理职责的犯罪10)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有安监职责的有关部门对生产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拖延不报的构成的犯罪。11)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工作的机构出具虚假证明的犯罪,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严重不负责任出具证明文件有重大失实,造成严重后果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的责任:单位及有关人员谎报瞒报,伪造或者故意破坏现场的,转移、隐匿资金、财产,或者销毁有关证据、资料的,拒绝调查或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在事故中作伪证或指使他人作伪证的,事故发生后逃匿的,对事故发生单位处以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于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年年收入60%-100%的罚款。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事故种类:确定的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范围为下列7类事故:(1)特大火灾事故。(2)特大交通安全事故。(3)特大建筑质量安全事故。(4)民用爆炸物品和化学危险品特大安全事故。(5)煤矿和其他矿山特大安全事故。(6)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特种设备特大安全事故。(7)其他特大安全事故。伤亡事故的分类:按严重程度分类、按伤害部位分类、按受伤性质分类、按事故起因物分类、按不安全状态分类、按不安全行为分类。(1)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分类: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2)按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分类:(3)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分类: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重大死亡事故。1)道路交通事故:a、轻微事故:轻伤1-2人,财产损失机动车不足1000元,非机动车不足200元b、一般事故:重伤1-2人,或轻伤3人以上,或财产损失不足3万元c、重大事故:死亡1-2人,或重伤3-10人,或者财产损失3-6万元,d、特大事故:一次造成3人死亡或者重伤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或者死亡2人,重伤5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在6万元以上。2)火灾事故:a、特大火灾事故:死亡10人以上;重伤20人以上事故;死亡重伤20人以上事故;受灾50户以上的事故,直接财产损失100万元以上事故。b、重大火灾事故:3人以上死亡事故;重伤10人以上事故;死亡重伤10人以上事故,受灾户30以上事故,直接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事故。c、一般火灾,不具有前两列两相情形的燃烧事故。3)水上交通事故:a、特大事故b、重大事故c、大事故d、一般事故e、小事故4)民航飞行事故:特别重大飞行事故、重大飞行事故、一般飞行事故5)铁路交通事故: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关于煤矿事故的调查: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或者根据国务院授权,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国务院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重大事故由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较大事故由煤矿安全监察分局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一般事故中造成人员死亡的,由煤矿安全监察分局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没有造成人员死亡的,煤矿安全监察分局可以委托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或者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监察部等有关部门、全国总工会和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派员组成国务院事故调查组,并邀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特别重大事故以下等级的事故,由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事故调查组,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特别重大事故调查报告报经国务院同意后,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复结案。重大事故调查报告经征求省级人民政府意见后,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批复结案。较大事故调查报告经征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意见后,报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批复结案。一般事故由煤矿安全监察分局批复结案。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内作出批复。特别重大事故的批复时限依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执行。总结事故教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是否贯彻落实了有关的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2 )是否制定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3 )是否制定了合理的安全技术防范措施。( 4 )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范措施执行是否到位。( 5 )安全培训教育是否到位,职工的安全意识是否到位。( 6 )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是否到位。( 7 )企业负责人是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8 )是否存在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因而造成了事故的发生。( 9 )是否落实了有关“三同时”的要求。( 10 )是否有合理有效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措施等等。4.统计分析1)指标体系绝对指标: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重伤人数,轻伤人数,损失工作日,直接经济损失相对指标:千人死亡率,百万工时死亡率,亿元GDP死亡率,重特大事故率,万车死亡率,百万吨死亡率,百万机车总走行公里死亡率等2)统计方法:综合分析法,分组分析法,算数平均法,相对指标比较法,统计图表法,排列图,控制图3)职业卫生常用统计指标:发病(中毒)率,某病患病率,病死率,粗死亡率4)事故损失直接经济损失:( 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善后处理费用, 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 现场抢救费用,3 清理现场费用, 4 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3 财产损失价值( l 固定资产损失价值。( 2 流动资产损失价值。间接经济损失:停产、减产损失价值,工作损失价值,资源损失价值,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损失工作日:死亡一人6000日事故原因分析属于下列情况者为直接原因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属下列情况者为间接原因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3劳动组织不合理;.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7其他。3.3事故责任分析3.3.1根据事故调查所确认的事实,通过对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析,确定事故中的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3.3.2在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中,根据其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确定主要责任者;事故原因分析的基本步骤(1) 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2)分析伤害方式:受伤总位;受伤性质;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式;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3)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从两个方面来考虑;能量源和危险物质。(4)确定事故的间接原因,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整改措施主要分为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及教育培训3 个方面。一、安全技术整改措施 (一)防火防爆技术措施首先应加强对可燃物的管理和控制,利用不燃或难燃物料取代可燃物料,不使可燃物料泄漏和聚集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其次是防止空气和其他氧化性物质进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