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课教学的几点体会.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7971881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田径课教学的几点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田径课教学的几点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田径课观摩的几点体会幼特教育与音乐教育 晏 文从教一年以来, 虽然我一直担任音乐课教学工作。但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也经常去听其它科目教学,上周我听了学校体育教师赖菊梅的田径课,听完以后让我受益颇多,也让我对体育教学有了些自己的想法如何能让田径这项古老运动吸引更多同学主动参与? 一、提高学生认识, 培养兴趣一个学生, 从小学体育课开始, 就在逐渐熟悉田径各个项目了, 到了高中阶段, 跑、跳、投等练习已经进行了很多次。相对其他运动项目, 田径运动的个项目变化很小, 教学组织难免单调, 枯燥, 再加上对田径运动基础性认识不足, 所以不少同学认为田径可有可无。其实这一切都离不开田径运动。田径运动为他们提供了充沛的体力、惊人的速度、弹跳力和肌肉力量。 我们需不需要田径课? 答案是肯定的, 虽说有的项目我们很熟悉, 但在我们身体发育的不同阶段, 田径运动有着不同的任务, 有时反复练习是必要的。比如说, “ 跑步”这一古老运动人人都知道, 但会不会跑, 如何跑, 什么时候跑是我们田径项目研究的内容, 而且随着科学的发展, 人们对跑步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更新, 会跑使一个人终身受益。但田径课就是跑吗? 我们的田径课不是训练田径运动员, 教师的教学安排围绕着打好基础, 改进提高有关技术, 结合其他各项运动如球类、体操等, 综合的、全面地锻炼身体, 提高身体素质。田径运动包括诸多小项, 不完全是跑, 而且有许多跑还是很有乐趣的。统一了以上几个问题认识后, 二贯彻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 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是空洞的口号, 其最根本的意义在于,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阐明了实施素质教育不能缺失体育, 体育是向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门必修课程和重要的教内容和手段。教师进行田径教学时, 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 充分理解学生的所想, 最大限度地使教师的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学习目的相互吻合, 在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培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从而为终身体育观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设立开放的评价体系。将单一的评价标准转变为向心理、社会、教育的综合评价标准。评价时要做到明了内外一体化, 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 课内教给学生思想、理论和方法, 课外培养学生自练、自评、互教的能力和参与社会交往的能力, 真正解决传授技能和学生健身的问题。因此体育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 灵活教学, 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设立开放的评价体系, 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 力争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四, 加强学生安全意识, 健全完善的保险制度。 在田径教学中做到学生喜欢、老师尽心、家长满意、学校放心, 就必须要充分重视安全性的问题, 教师在课前排除安全隐患, 课中做好教学监督, 并交给学生相互进行保护帮助的措施和方法, 最大限度地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当然通过以上措施并不能绝对地消除意外发生的可能。因此, 建立相关完善的保险制度是当务之急。通过法律的界定, 在解决学生伤害问题上有法律依据。教师和学生放下心中意外事故的包袱, 积极地投入地田径课堂的教学中, 开展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田径项目, 获得学习田径项目的乐趣。 第五, 增强体育作业的可行性, 提高体育的实践能力。体育作业不是一种强制性的负担, 而是一种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建议性健身手段。体育作业完成的形式多样化和活动方法灵活性, 学生既可以通过个人的活动也可以通过参加俱乐部、校外体育、家庭体育等途径来达到对课堂田径体育教学的巩固和延续。学生在完成体育作业的过程中, 形成良好的课外体育文化氛围, 不仅提高了运动能力, 而且培养社交手段、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稳定的兴趣爱好, 在不同层次上提高体育的实践能力。新时期大学田径教学应当贯彻 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 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以激发学生学习和锻炼兴趣为先导, 有意识降低对运动技术的要求, 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建立以提高学生综合体育素质为中心的考核体系, 加强学生安全意识, 健全完善的保险制度, 增强体育作业的可行性, 不断提高学生体育的实践能力, 为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技能与习惯而做出更大的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