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三基知识培训.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969775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感染三基知识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医院感染三基知识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医院感染三基知识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三基知识培训2013 08 院感三基训练指南 共二个部分 1 三基训练指南 十四章 2 三基训练习题 1 医院感染管理概论7 医院隔离措施2 医院感染诊断8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3 医院感染与微生物防与控制措施4 医院感染监测9 消毒灭菌的基本概念5 医院感染暴发10 常用医疗用品及环6 标准预防境的消毒与管理 11 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12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13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14 医疗废物管理 注 红色需掌握 蓝色需熟悉 黑色需要了解的 一 医院感染管理概论 一 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1 医院感染定义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病的感染 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存在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内源性感染 是现代医院感染的主要形式 菌群失调二重感染细菌移位主动移位被动移位潜在活化 CMVTB 3 医院感染常见感染源及传播途径 感染源 病人 带菌者或自身感染 污染的医疗器械 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 环境储源等 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 飞沫传播 空气传播 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 1 有严重基础疾病患者 如糖尿病 恶性肿瘤 慢性肾病等患者 2 老年人及婴幼儿患者 3 接受各种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 如抗癌药物 放疗 免疫抑制剂等 4 长期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造成体内微生态失衡的患者 5 接受各种侵袭性诊疗操作的患者 4 医院感染的控制 1 保护易感人群 规范操作 减少侵入性操作 合理使用抗生素等等2 切断传播途径 隔离措施的落实 环境卫生 包括清洗 消毒灭菌等 3 控制传染源 隔离治疗等 4 医院感染的控制 外源性感染的控制改善医院环境 加强消毒隔离 加强供应室和一次性医用器材管理 培训和督查增强无菌观念 加强手卫生 内源性感染的控制 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 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 加强患者的抵抗力 如合理营养 充足睡眠 二 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概念 1 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应履行的职责医务人员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执行者 其主要职责是 1 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2 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及时发现和上报医院感染病例 并协助开展医院感染流行趋势的调查 3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消毒隔离等规章 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 4 参加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掌握职业安全防护方法 2 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科室 部门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点科室 部门是指医院感染高发科室 对预防医院感染具有重要作用的科室 如重症监护病房 新生儿病房 母婴室 移植病房 烧伤病房 手术室 产房 导管室 消毒供应中心 内镜室 口腔科 血液净化中心 感染性疾病科等 16 二 医院感染诊断1 医院感染诊断原则 无明显潜伏期的感染 规定在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染为医院感染 有明显潜伏期的感染 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 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 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出新的病原体的感染 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 属于医院感染 17 医院感染诊断原则 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 如疱疹病毒 结核杆菌等感染 如激素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属于医院感染 18 医院感染诊断原则 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新生儿经胎盘获得 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 的感染 如单纯疱疹 弓形体病 水痘等 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注 医院感染主要按临床诊断来报告 但要力求做出病原学诊断 不属于医院感染 19 1 入院前不存在 入院后获得 2 住院过程中获得 出院后发病 3 与诊疗操作相关 4 与医务人员 医疗设施 医院环境中的病原体同源 5 本次感染与上次住院密切相关 诊断应把握的关键几点 20 2 医院感染常见临床类型部位分类 1 下呼吸道感染2 胸膜腔感染3 表浅切口感染4 深部切口感染5 器官 或腔隙 感染 包括人工瓣膜引起的心脏瓣膜炎 6 泌尿道感染7 胃肠道感染 包括感染性腹泻胃肠道感染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8 病毒性肝炎9 腹 盆 腔内组织感染 包括腹水感染 10 血管相关性感染 11 输血相关性感染12 血液感染 败血症 菌血症 13 皮肤软组织感染 包括褥疮感染 乳腺脓肿 乳腺炎 新生儿脐炎 婴儿脓疱病等 14 烧伤部位感染15 上呼吸道感染16 细菌性脑膜炎 包括颅内脓肿 椎管内感染 17 其它 包括骨关节感染 骨髓炎 椎间盘感染 生殖道感染 口腔感染 医院内发生的心肌炎心包炎等 3 院感监控重点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以上诊断标准请大家掌握 4 医院感染病例漏诊或误诊因素 病史记录不详细或遗漏 既往史现病史病原学和影像学资料少 回顾性调查 质量控制指标不科学 不客观 培训不够 三 医院感染与微生物 一 医院感染病原体的特点1 医院感染病原体的特点主要有 以机会致病菌为主 如大肠埃希菌 铜绿假单胞菌 肠球菌 克雷伯菌属 白色假丝酵母菌等 多为多重耐药菌株 主要侵犯抵抗力低下的患者 2 医院感染常见多重耐药菌 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VRE 产超广谱 内酰胺酶 ESBLs 细菌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 CRE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 CR AB 多重耐药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MDR PDR PA 26 采集原则是 避免常居菌群污染 在感染的急性期 使用抗生素前采集标本 选择正确的采集部位 并以适当的技术 方法与容器收集足量的标本 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 常规培养应在2h内 厌氧培养应不超过30min 送达实验室 二 标本采集 无菌标本质量最高 27 自然咳痰法 支气管镜法 经人工气道抽吸 自然咳嗽痰液标本如何采集 痰标本正确采集3个基本条件晨痰 清晨留痰漱口后留痰 先用清水反复漱口和牙齿3次 然后留痰深咳留痰 用力深咳嗽 咳出呼吸道深部痰液 标本采集 痰液标本如何采集 注意 要的是真正的痰液而非唾液 四 医院感染监测 1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从过往的回顾性监测转向过程监测全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两类 1 全院综合性监测 指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 2 目标性监测 指针对高危人群 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 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 2 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 评价清洗 消毒效果 五 医院感染暴发 一 医院感染暴发的确认临床医护人员发现3例及以上相同症状 如发热 或同种疾病 如肺炎 或同种病原体 如MRSA 应高度重视 并立即向科主任及感染管理科汇报 由感染管理科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予确认 二 医院感染暴发的处置 1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报告内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报告内容包括 报告时间 报告人 报告单位 联系人姓名 电话 医院感染暴发时间 医院感染暴发病例数量及死亡人数 主要临床表现 医院感染暴发的可能原因 医院感染病例处置情况及控制措施 事件的发展趋势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等 2 医院感染暴发处置原则是 1 控制并积极治疗感染源 2 切断感染途径 3 对易感人群实施保护措施 4 发生特殊病原体或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时 还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 积极查找病原体 5 在调查处置结束后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制定今后的防范措施 六 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 体液 分泌物 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 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 接触上述物质者 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1 其基本特点为 1 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 强调双向防护 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 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 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 并限制人员的出入 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 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 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2 呼吸卫生 咳嗽礼仪 1 医务人员应认识到控制呼吸道分泌物的重要性 在接诊患有呼吸道感染综合征的患者时 应遵循隔离措施 如戴口罩和手卫生 当医务人员有呼吸道感染征象 且需要接触患者时 应戴口罩 教育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掩口鼻 并立即丢弃用过的纸巾 否则应用臂弯遮掩口鼻 当患者能耐受时 可佩带外科口罩 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实施手卫生 进行手卫生宣教 提供位置便利的速干手消毒剂 提供卫生纸和免触碰开启的垃圾桶 鼓励有呼吸道感染征象的人员在候诊区内 与其他人员保持1m以上的空间距离 二 手卫生 手的清洁与消毒 是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最简便的措施之一 手卫生最重要的理由 去污防止细菌从家庭到医院防止细菌从医院到家庭防止医院内感染 全球洗手日 每年10月15日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5年倡导号召全世界各国从2008年起 每年10月15日开展用肥皂洗手活动 呼吁全世界通过 洗手 这个简单但重要的动作 加强卫生意识 以防止感染到传染病 第三届 全球洗手日 主题 正确洗手 手筑健康 医务人员手卫生要求 卫生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 10cfu cm2外科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 5cfu cm2 第一步 掌心相对 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手卫生技术 第二步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 手卫生技术 第三步 掌心相对 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手卫生技术 第四步 双手指交锁 指背在对侧掌心 手卫生技术 第五步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 交换进行 手卫生技术 第五步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 交换进行 手卫生技术 第六步指尖在对侧掌心前后擦洗 手卫生技术 最后不要忘记洗手腕及手臂揉搓双手至少15秒 医务人员手无可见污染物时 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或进行手消毒 方法如下 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按照洗手揉搓的步骤 双手相互揉搓 揉搓时注意覆盖整个手部的皮肤 直至手部干燥 使整个双手达到消毒的目的 七 医院隔离措施 一 隔离的管理要求1 呼吸道传染病病区有隔离要求 1 应设在医院相对独立的区域 分为清洁区 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 设立两通道和三区之间的缓冲间 2 严格服务流程和三区管理 各区之间屏障分隔清楚 标识明显 3 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隔离病区 应设置负压病室 4 各区应安装适量的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水池 5 不同种类传染病患者应分室安置 6 疑似患者应单独安置 7 受条件限制的医院 同种疾病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两床之间距离应大于1米 二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个人防护用品是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 包括口罩 手套 护目镜 防护面罩 防水围裙 隔离衣 防护服等 口罩的分类及使用 1 医用防护口罩 能防止吸入直径 5 m的感染因子 加结核杆菌 SARS病毒等和含有感染原的粉尘 适用于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 2 医用外科口罩由外 中 内3层材料构成 分别作用为 外层抗水 中层吸附 内层吸湿 应注意正确佩戴 医用外科口罩能阻止接触直径 5 m的感染因子 适用于 1 有创操作中阻止血液 体液和飞溅物的防护 2 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 3 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时 3 普通医用口罩及纱布口罩适用于普通环境下的卫生护理 不得用于有创操作 正确使用口罩 使用口罩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并按照产品说明书使用 2 佩戴时应注意防水层朝外 有鼻夹的一侧在上 将鼻夹压紧至鼻梁 3 一次性口罩应一次性使用 4 口罩应保持清洁 当口罩潮湿及受到患者血液 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5 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时 应进行密合性测试 隔离衣或防护服选择 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 A 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 如传染病患者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和其周围环境时 B 对实行保护性隔离的患者 如大面积烧伤 骨髓移植等患者进行诊疗 护理时 C 可能接触患者血液 体液 分泌物或排泄物时 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 A 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 B 接触某些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 可能受到患者血液 体液 分泌物 排泄物喷溅时 下列情况下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1 在进行支气管镜检查 非密闭式吸痰和气管插管等诊疗 护理操作时 可能发生患者血液 体液 分泌物等喷溅时 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2 为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检查 非密闭式吸痰和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 可能发生患者血液 体液 分泌物喷溅时 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第三节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措施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原则 1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 医院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 飞沫传播 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 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 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2 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 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 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3 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 并限制人员的出入 4 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病房 5 受条件限制的医院 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6 医用建筑布局 流程合理 八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措施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的感染预防措施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措施为重点要求大家掌握 九 消毒灭菌 掌握原则由E H Spaulding1968年根据医疗器械的造成感染的危险性大小 及在病人使用过程之间所要求的消毒或灭菌设立 他将医疗器械分为三类 分别是 高度危险物品 CRITICALITEMS 中度危险物品 SEMI CRITICALITEMS 低度危险物品 NON CRITICALITEMS 高度危险物品 定义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 器官或血流系统或血液从中流过的物品 一旦被微生物污染 包括细菌芽胞 感染的危险性较高 例如 外科器械 血管 介入 导管 移植物 活检钳 针头 腹腔镜 透析器 口腔科 牙科 接触病人伤口的器械和用品 换药器械和用品 移植物 各种穿刺包等 要求一定要灭菌 灭菌方法 压力蒸汽 首选环氧乙烷 EO 等离子体灭菌 HP Plasma 化学灭菌 如 2 戊二醛浸泡10小时以上 中度危险物品 定义 与粘膜或破损皮肤接触 并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 微生物污染后可造成中等度危害 例如 体温表 氧气湿化瓶 呼吸机管道 胃肠内镜 气管镜 口罩 麻醉机管路 压舌板 喉镜 便器 口腔科检查器械 扩阴器等 要求高水平消毒 消毒方法 2 戊二醛含氯消毒剂碘伏 75 酒精 低度危险物品 仅与人体完整皮肤接触的物品 一般情况下无害 若被大量微生物污染时可造成危害 例如 血压计 听诊器 痰盂 毛巾 面盆 餐具 地面 墙面 桌椅 被褥 床 便盆 病历夹 门把手 水龙头 拐杖 床垫等 要求低水平消毒 消毒方法 清洗 机械除菌 总之 应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险程度选择消毒灭菌方法 消毒 灭菌工作中的自我保护 消毒因子大多是对人有害的 因此 在进行消毒时工作人员一定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采取自我保护的措施 防止消毒事故和消毒操作方法不当对人的伤害 热力灭菌 干热灭菌时防止燃烧 压力蒸汽灭菌防止爆炸事故及操作人员的灼伤事故 紫外线 微波消毒 防止对人的直接照射 气体化学消毒 灭菌剂 防止有毒消毒气体的泄漏 经常检测消毒环境中气体的浓度 对环氧乙烷气体灭菌还应防止燃烧和爆炸事故 液体化学消毒 灭菌剂 防止过敏和对皮肤粘膜的伤害 处理锐利器械 应避免对人损伤 十 常用医疗用品及环境的消毒与管理 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常用物品消毒规范 第十一章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 略 十二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 接触到病人的血液可通过针刺 锐器割伤或者是病人的血液溅到眼睛 口腔或者皮肤 急 重症救护常在突发事件及紧急抢救 多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进行 更易发生针刺 锐器割伤事件 职业总暴露的危险性更大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和艾滋病 易被刺伤的情况 1 被拔出的静脉穿刺针刺伤2 将静脉注射器与针头分离3 抢救 配合手术时传送器械 治疗 抢救 手术后器械清洗 如何预防针刺伤和割伤 国外研究表明 安全操作环境能有效减少护士锐器刺伤的次数 如采用安全针头注射器 提供便于丢弃尖锐物品的容器 负压标本试管采血等 小心弃置 用过的针头 不应用手套回针帽 不应有意用手将针折弯和毁形 不应摆弄针头 就近将用过的针头 刀片及其他锐器要丢弃在黄色利器盒里 医务人员避免意外事故方法 使用后 应立即丢入尖锐物收集箱 禁止双手重新盖帽 禁止用手移去注射器针头 禁止将针头放置在床边 小车顶部 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后 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完整的皮肤或黏膜暴露后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 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黏膜 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暴露后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 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黏膜 然后用消毒液进行局部消毒 皮肤可用75 乙醇或者0 5 碘伏消毒 黏膜可用0 05 碘伏消毒 发生锐器伤有伤口时 应当由伤口的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 避免挤压伤口局部 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并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冲洗后 用消毒液如75 乙醇或者0 5 碘伏进行局部消毒 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后 处置程序 进行正确的局部处理 向科室负责人及感染管理科报告 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 核实暴露的感染源情况 根据感染源种类及暴露的程度 进行相关抗原抗体检测 采取相应的预防感染措施 并定期追踪随访 十三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1 根据患者的症状 体症及实验检查结果 合理选择抗生素2 根据权限使用3 及时留取标本送检 十四 医疗废物管理谁将面临危害 医护人员病人后勤人员废物收集与处置人员公众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 全程安全管理 防止疾病传播 保护环境 保障人体健康推行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 医疗废物定义 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 预防 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 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医疗卫生机构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 医疗废物分类如下 医疗废物应坚持就地分类的原则 方法如下 主要设置二种颜色的污物袋黑色袋装生活垃圾黄色袋装医用垃圾锐器盒装放锐器 黄色 医疗废物处置原则是 分类收集原则 减少有害有毒废物和带传染性废物的数量 有利废物的回收和处理 回收利用原则 避免浪费 减量化原则 通过重复利用 破碎 压缩 焚烧等手段 减少固体废物的体积和数量 无公害原则 废物处理必须遵守环保及卫生法规标准要求 分散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原则 分类收集的废物分别进行处理 对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的处置要求 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 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 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 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 并及时密封 Thankyou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