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2020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34:化学实验(1)(I)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846248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版2020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34:化学实验(1)(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沪科版2020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34:化学实验(1)(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沪科版2020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34:化学实验(1)(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科版2020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34:化学实验(1)(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实验探究题 (共20题;共80分)1. (2分)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分别生长在海拔 10m、500m 和 1000m 的同一山坡上。在相应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明显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为检验环境(主要指海拔)和遗传(指不同海拔的植株)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实验处理:春天,将海拔 500m、1000m 处的野菊幼芽同时移栽于 10m 处。收集数据:要测量第二年秋天_。预测支持下列假设的试验结果:假设一 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 10m 处的野菊株高_。假设二 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 10m 处的野菊株高_。2. (5分)在t时,把一定质量的固体物质A(不含结晶水)溶于水制得A溶液,现取A溶液M克,并将它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原固体物质A,达饱和时,所加A的质量恰好为此份溶液质量的1/8。另一份在t蒸发水份,达饱和时,溶液质量减少一半。试求: (1)在t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 (2)原A溶液中A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 (4分)据报道:一家政服务人员在清洗抽水马桶时,同时倒入了“84消毒液”和洁厕剂,结果被两者反应产生的有毒气体熏倒在地。 (1)“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其中Cl的化合价为_。 (2)消毒液中的次氯酸钠(NaClO)与盐酸混合后,会生成氯化钠、水及有毒的氯气。请你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3)目前市场上的洁厕剂大多为酸性,含有一定量的稀酸(如稀盐酸、稀磷酸等),具有腐蚀性。下列物体中,表面可用这类洁厕剂清洗的是 (填字母)。 A . 抽水马桶B . 釉面砖(釉面的主要成分是SiO2)C . 不锈钢管D . 大理石台面(主要成分是CaCO3)4. (4分)某科学小组向一定量Mg(NO3)2、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然后过滤,并对滤液和滤渣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和实验探究。 (1)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滤渣中的成分是_。 (2)向滤渣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的溶质是_。 (3)写出该反应中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 5. (6分)小金通过图示实验装置(夹持部分已略去)及药品,按如下实验步骤,验证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其中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所用药品均足量(已知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步骤一:向大烧杯中注入足量的冷水,打开K1、关闭K2 , 向下压左侧注射器活塞,使生成的氧气持续通入U形管,并观察U形管中现象;步骤二:关闭K1、打开K2 , 向下压右侧注射器活塞,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将U形管内的氧气排尽,然后将烧杯中的冷水换成等量的80的热水,并观察U形管中现象;步骤三,并观察U形管中现象。(1)根据图示信息,写出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 (2)简述步骤二中判断U形管内氧气已经排尽的方法。_。 (3)补充完整步骤三的操作,并写出U形管中应观察到的现象。 _。 6. (2分)你已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标号实验仪器的名称:1 , 2。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若试管中反应物为混合物,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已知过氧化钠粉末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则用此法制取并收集较干燥的氧气时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2(填字母标号)。 (3)F装置可用来作排水法测氢气的体积,此时气体应从1(填a或b)口进入。F装置验满氧气的方法是2。 (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以下实验。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打开止水夹K1和K3 , 关闭K2 , 从分液漏斗向装置A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当看到D中_现象时,CO2已集满。写出D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关闭止水夹K1和K3 , 打开K2 , 从分液漏斗向装置C中加入适量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实验结束, C中观察到的现象中,能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_。7. (3分)科学课本上用图甲的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而小明通过查询资料对 该实验进行改进,利用四硫化钠(Na2S4)固体替代红磷进行实验,其反应原理为: 2Na2S4+O2+2H2O=8S+4NaOH 实验步骤:将足量的四硫化钠(Na2S4)固体置于试管中,再加入适量的水并迅速塞紧橡胶塞,再充分振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 h1(如图乙所示)。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丙所示),取下橡胶塞,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当管内液面稳定时塞紧橡胶塞,将试管取出倒转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如图丁所示)记录数据 h2。按照再重复实验 2 次。3 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第 1 次第 2 次第 3 次h1 /厘米11.011.411.6h2 /厘米8.79.19.2(1)步骤中进行充分振荡的目的是_; (2)根据第 1 次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结果精确到 0.1%);(3)小明设计的实验与课本上的实验相比,其有哪些相同的原理_。(写出两点) 8. (2分)凝乳酶是动物体内一种催化乳汁凝固的酶。为了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可按以下实验方法进行研究。 组别水浴温度()凝乳时间(min)110不凝固2207.03304.04401.55504.0660不凝固第一步:将2mL凝乳酶和2mL乳汁分别加入试管中,然后将2支试管放入同一恒温水浴中保温15分钟。第二步:将2mL凝乳酶注入盛有2mL乳汁的试管中, 。小乐选择6种不同的水浴温度,进行了6组重复实验,所得数据见上表:(1)写出实验方法中第二步的后续操作_。 (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3)第1组和第6组中的乳汁都不凝固,请分别说明原因_。 (4)在本实验基础上,如想进一步确定凝乳酶发挥最佳催化效果的温度,接下来的操作是_。 9. (4分)鉴定是根据一种物质的特殊性质检验物质的方法。 (1)农民检验氮肥:将适量消石灰【Ca(OH)2】和硫酸铵放在手心里搓,通过闻气味来检验是不是氮肥,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样做的原理:_。 实验室检验铵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法检验铵盐(所用硫酸铵、氧氧化钠、试纸均未失效)。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纸的颜色无明显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写出一个原因即可)。(2)若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Na、Cl、CO32、SO42四种离子,老师要求同学们分别用三种试剂先后检验出三种阴离子(要求每加入一种试剂能够检验出一种离子),并且待测溶液只能取一次。第一步操作:取一试管,加入待测溶液适量,再向其中加入_;此实验的最后一步操作是:静置,在上层清液中加适量_溶液,确定最后检出离子的存在。 10. (4分)氧气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木炭: 化学性质实验现象反应文字表达式能够与木炭反应(1)在进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木炭由瓶口缓慢伸至瓶底的原因是:_; 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完成后,发现瓶底被炸裂,原因可能是:_(2)某学生用细铁丝做燃烧实验,结果没有出现火星四射现象;请找出引起实验失败的三点原因:_;_;_ 11. (7分)研究表明,许多金属氧化物对氯酸钾分解有催化作用,分别用下列金属氧化物作催化剂,氯酸钾开始发生分解反应和反应剧烈时的温度如表所示:温度/Fe2O3Al2O3CuOMgO开始反应47051530549剧烈反应490540350545(1)上述实验中,从温度对反应催化效果来看,最好选用_作催化剂 (2)加热氢氧化铜固体可制得氧化铜和一种常见液体物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探究:氧化铜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哪一个更好?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均以生成 25mL 气体为准,可能影响实验的其他因素均以忽略,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序号KClO3 质量催化剂质量待测数据2.45ga2.45g0.51gMnO2b2.45g0.51gCuOc(3)实验的作用_;上述实验中的“待测数据” 处应填_。若 b_c,(填“”、“=”或“”)可知在某温度下氧化铜对氯酸钾分解效果更好。 12. (3分)实验创新是中学生最为重要的科学素养,如图是某校师生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创新实验。(已知白磷在40时即燃烧,其燃烧现象与产物与红磷燃烧相同) 【实验步骤】测量试管的容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药品,将注射器活塞调整到合适位置,连接好仪器。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加热粗铜丝,观察现象。燃烧结束后,打开弹簧夹,观察注射器活塞的移动情况。【反思交流】(1)测量试管容积的方法是_。 (2)若试管的容积为60mL,加热前注射器活塞至少应调整到_mL以上(填整数)。 (3)该实验中利用铜丝加热会不会影响测量结果?你的看法是_13. (3分)镁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但实验室看到的镁条常常有一层灰黑色的“外衣”,这层灰黑色的外衣是什么物质呢?甲认为可能是MgO;乙认为可能是Mg2(OH)2CO3;丙认为可能是Mg(OH)2。 (1)丁取来一镁条,除去表面的灰黑色物质后,把镁条在氧 气中点燃,燃烧后产生白色固体。由此,丁认为_的猜想是错误的。(2)丁又按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被加热的试管内生成白色固体,且试管口有液滴出现,另一只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丁认为_的猜想也是错误的。 (3)大家查阅资料后又知道:Mg(OH)2和Mg2(OH)2CO3加热后均可分解,产物均为氧化物。据此请写出Mg2(OH)2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 14. (4分)为了比较铜和锚的导热性能,小明选取了U形铜棒和铝棒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小明将铜棒的一端放入烧杯内持续沸腾的水中,铜棒的另一端放入试管内25的冷水中,每隔50秒测量一次试管内水的温度并记录,依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乙中的图象;换成U形铝棒后,小明按照同样的实验方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每隔50秒测量一次试管内水的温度并记录,依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乙中的图象。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应该选择_的U形铜棒和铝棒进行实验。 (2)实验中所需的仪器除了电子秒表外,还有_。 (3)本实验中,用_来衡量导热性能, (4)依据实验数据,此实验中_(选填“铜棒”或“铝棒”)的导热性能更好。 15. (4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及检验相关性质的装置图,据图回答问题(1)指出、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X_ , Y_ (2)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需要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填装置标号,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二氧化碳的收集装置可选用_,二氧化碳的检验装置可选用_(4)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固体混合物来制取甲烷气体要制取并收集甲烷(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可选用的发生、收集装置依次是_16. (6分)实验过程中出现下列现象,可能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写在横线上 (1)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水槽中的水变为紫红色_ (2)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时,试管破裂_(答出一条即可) 17. (4分)某科学小组向一定量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Mg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溶液A和固体B (1)【实验猜想】对滤液A所含的溶质有以下几种猜想: Mg(NO3)2、AgNO3、Cu(NO3)2 Mg(NO3)2、Cu(NO3)2Mg(NO3)2、AgNO3 只有Mg(NO3)2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不合理的猜想是_(填标号)。理由是_.(2)【实验探究】若猜想成立,通过以下实验可确定固体B的成分,请将下表填写完整。 实验步骤现象固体B的成分_有气泡产生_18. (8分)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NaOH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开始实验探究【猜想假设】猜想(1):该溶液没有变质,为NaOH溶液猜想(2):该溶液全部变质,为Na2CO3溶液猜想(3):该溶液部分变质,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查阅资料】Na2CO3溶液呈碱性(1)【设计方案】请你完善下表几组同学探讨的设计方案实验操作可能出现的现象与结论同学评价第1组若溶液变红,则猜想(2)不成立第2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 第2组若产生白色沉淀,反应方程式是:_,则猜想(1)不成立第3组同学认为:此方案还不能确定猜想(2)还是猜想(3)成立第3组若滤液不变红,则猜想(2)成立;若滤液变红,则猜想(3)成立第1组同学认为:不需过滤也能达到实验目的,更简单的操作方法是:_ (2)【探究实验】综合各小组的方案后,动手实验【结论与反思】NaOH溶液易与空气中CO2反应而变质,所以要密封保存【拓展延伸】同学们设计了如图两套装置进行实验:用胶头滴管吸取某种液体,锥形瓶中充入一种气体或放入一种固体物质,挤压胶头滴管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气球明显胀大(1)甲装置中可能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_(2)若乙装置中胶头滴管吸取的是稀盐酸,则锥形瓶中放入的固体可能是_19. (2分)因为“1升水中大约能溶解1升二氧化碳”,所以我们常采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在集满二氧化碳时,玻璃片的_(选填“毛”或“光”)面应朝下盖上集气瓶,有同学质疑:因为发生反应时排出气体的速度很快,二氧化碳与水接触的时间很短,溶解的量可能不大,于是他们决定探究二氧化碳是否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他们查阅资料得到:排水集气法收集时,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损失很小;排空气集气法与排水集气法的二氧化碳纯度比较如表所示:他们得出的结论是:_。收集的方法二氧化碳的纯度排空气集气法71%排水集气法87.5%20. (3分)小明在学习了“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知识后,进行如下实验:按图中甲组装实验仪器并进行气密性检查。取1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0.03克二氧化锰装入容器,塞紧橡皮塞,接上压强测量仪(如图乙)。倾斜装置,使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充分混合,用压强测量仪测量容器内的气压。分别用0.06克、0.09克和0.12克相同的二氧化锰重复上述实验,整理相关数据如图丙。(1)写出步骤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具体操作及气密性良好的判断依据:_。(2)实验中,小明用_来反映产生氧气的多少。(3)写出步骤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具体操作及气密性良好的判断依据:_。(4)本实验除了研究“二氧化锰质量对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质量的影响外”还可以研究的问题是_。(5)实验中,小明用_来反映产生氧气的多少。(6)本实验除了研究“二氧化锰质量对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质量的影响外”还可以研究的问题是_。第 17 页 共 17 页参考答案一、 实验探究题 (共20题;共80分)1-1、2-1、2-2、3-1、3-2、3-3、4-1、4-2、4-3、5-1、5-2、5-3、6-1、6-2、6-3、6-4、7-1、7-2、7-3、8-1、8-2、8-3、8-4、9-1、9-2、10-1、10-2、11-1、11-2、11-3、12-1、12-2、12-3、13-1、13-2、13-3、14-1、14-2、14-3、14-4、15-1、15-2、15-3、15-4、16-1、16-2、17-1、17-2、18-1、18-2、19-1、20-1、20-2、20-3、20-4、20-5、2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