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结构质量通病防治.ppt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7583841 上传时间:2020-03-22 格式:PPT 页数:183 大小:23.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体结构质量通病防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3页
主体结构质量通病防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3页
主体结构质量通病防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体结构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 PPT模板下载 4 2主体结构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 3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主要问题 1 梁 板底不平 下挠 梁侧模板不平直 梁上下口涨模 2 柱模板出现胀模 断面尺寸不准 3 柱身扭曲 4 柱轴线位移 5 墙体厚薄不一 平整度差 6 墙体烂根 模板接缝处跑浆 7 成品保护 4 柱模板出现胀模 截面尺寸不符合要求原因分析 1 柱加固不到位2 浇筑方式不正确防治措施 1 根据柱高和断面尺寸设计核算柱箍自身的截面尺寸和间距 对大断面柱使用穿柱螺栓和竖向钢楞 以保证柱模的强度 刚度 以抵抗混凝土的侧压力 2 层高过高时 应分次浇筑 分次浇筑过程中下一次振捣时不能振捣到上次浇筑的混凝土中 现场问题 框架柱脚模板安装施工存在漏浆隐患 现场问题 结构柱根部漏浆蜂窝现象 主体结构工程 改进措施 上下层柱交接处柱模底部缝隙用小模板封闭 确保柱砼交接处不产生漏浆蜂窝现象 8 柱身扭曲原因分析 1 柱钢筋扭曲2 柱加固 及撑设不到位 防治措施 1 支模前先校正柱筋 使其首先不扭向 2 安装斜撑 吊线找垂直时 相邻两片柱模从上端每面吊两点 使线坠到地面 线坠所示两点到柱位置线距离均相等 即使柱模不扭向 9 柱轴线移位原因分析 1 施工放线不到位2 未设置定位筋 导致柱移位防治措施 1 施工放线时除放出柱位置线以外还应设置模板控制检查线 柱线向外便宜300mm 2 支模时 先立两端柱模 校正垂直与位置无误后 柱模拉通线 再支中间各柱模板3 在施工线范围内设置定位钢筋 防止柱移位 10 墙体厚薄不一 平整度差原因分析 1 模板加固不到位2 混凝土浇筑方式及振捣方式不对防治措施 1 模板设计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穿墙螺栓间距 墙体的支撑方法等在作业中要认真执行2 层高过高时 应分次浇筑 分次浇筑过程中下一次振捣时不能振捣到上次浇筑的混凝土中 11 墙体烂根 模板接缝处跑浆原因分析 1 混凝土振捣不到位2 模板底部未进行封堵防治措施 1 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应充分振捣2 墙柱底部应采用1 2水泥砂浆进行封底堵塞 禁止采用塑料口袋等建筑垃圾进行封堵 柱墙根部不烂根 13 剪力墙阴角做法 做法说明 1 阴角采用方木防止模板加固时变形漏浆 不得采用钢管 2 方木应顺直 均匀 3 方木布置应连续 方木 柱墙阴角模板加固 节点处理 螺杆距阴角 200mm 螺杆处必须设置内撑 加固用力适当 严禁阴角模板咬肉 柱墙阴角拆模后效果 柱墙阳角模板加固 对拉螺杆锁扣 柱墙阳角拆模后效果 模板角缝边缘混凝土浆在每层置模前必须清理干净 确保角缝拼装严密 18 墙柱防烂根做法 做法说明 1 柱墙等竖向构件的模板背枋按竖向设置 下口距离楼面60mm 2 柱墙等竖向构件的模板安装校正后 先用1 2水泥砂浆填塞柱墙模板下口缝隙 用木枋塞进背枋下口 压于1 2水泥砂浆面并与柱墙模板紧贴 再用铁钉将竖向背枋与后塞木枋钉牢 根部套模防止烂根 150mm 套模 柱墙加固完成后应敲紧贴模 有效防止漏浆 柱墙根部拆模后效果 不烂根 不漏浆 柱墙根部拆模后效果 不烂根 不漏浆 22 梁 板底不平 下挠 梁侧模板不平直 梁上下口涨模原因分析 1 梁底 板底安装时不平整 长梁未起拱2 梁侧模加固不到位防治措施 1 梁 板底模板的龙骨 支柱的截面尺寸及间距应通过设计计算确定 使模板的支撑系统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2 作业中应认真执行方案要求 以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模板变形 模板支柱应立在垫有通长木板的坚实的地面上 防止支柱下沉 使梁 板产生下挠 3 梁 板模板应按设计或规范起拱 23 楼板标高控制 做法说明 1 本工法按分户验收要求 除厨房 卫生间 走道以外 其余房间均应按此工法施工 2 四角立杆距墙边或梁边500mm 中间立杆为房间中心 3 中间立杆部位标高按规范要求计算模板起拱高度 标高立杆顶部设置双扣件 梁柱节点顺直 不爆模 不咬肉 不漏浆 梁梁节点顺直 不爆模 不漏浆 目标样板 剪力墙阳角顺直 不爆模 不漏浆 剪力墙阴角不咬肉 线角顺直 楼层墨线 线坠 1 梁底模找正 梁底模 梁底方 模板端头与墨线重合 2 封头模板拼装 柱墙封头模板 用铁钉钉成密缝 梁底板压封头模板 3 梁侧模拼装 梁侧模绕柱墙模板通配 所有转角处用铁钉钉成密缝 梁侧模包梁底模 4 梁下口加固方 梁下口加固方与侧模下口用铁钉固定 5 梁上口锁口方 梁上口锁口方与梁侧模钉牢 木方上口与侧模上口平齐 6 板模安装 板模原边压角 靠边 与梁侧模上口钉牢 铁钉间距 300mm 7 加固 采用木质夹具进行加固 间距 600mm 8 柱墙模板拼装 柱墙模板从梁侧模以下开始拼装 所有拼缝均应钉拼缝木条 确保接缝平整 梁底模交接处必须拼密缝 且接缝平整度不得大于1mm 三 拼装节点处理 板模接缝处应垫木方 梁上口锁口木方离角部间距不得大于200防止拆模后板底角部混凝土表面不平整 所有压角 转角 套割处必须拼密缝 且不得出现小阳角 尽量做到大模压边 原边压角 梁板模板完成后应立即在柱墙插筋上抄测标高 对模板空间尺寸进行复核 标高 开间 拼缝严密 线条顺直 尺寸准确 节点到位 板模施工质量 板模安装 1 结构复核 净空尺寸复核 标高复核并弹出底模线 2 支撑体系搭设 板底模线 挂线找平支撑体系 支撑体系间距600 连接件 3 摆板底方 板底方间距200mm 用铁钉与支撑架固定 4 板底模安装 板底模 5 反扶梯基安装 反复梯基 6 反扶梯基固定 顶撑木方固定 7 踢板安装及固定 踢板 步步紧固定 8 侧板安装 楼梯侧板安装 侧板下口统一内斜10mm 板底方楞放 间距不大于250 抗滑板 门字架 间距不大于900 靠墙侧贴双层双面胶条 墙面清洁 线角顺直 钢筋质量通病主要问题 1 钢筋原材料材质缺陷 2 焊接质量差 3 钢筋搭接及锚固长度不够 4 梁二排筋下沉 5 柱箍筋接头位置绑扎错误 6 成品保护 7 钢筋加工时的缺陷 8 钢筋保护层垫块不合格 9 同截面接头过多 10 梁柱接头搭接错误 11 露筋 12 钢筋遗漏 13 挡墙顶部竖向内外排钢筋锚入一侧板在一个平面 原料材质缺陷原因分析 1 表面锈蚀 混和放料 原料曲折 成形后弯曲处裂缝 钢筋纵向裂缝 钢筋截面扁圆试件强度不足或伸长率低 冷弯性能不良 冷轧钢筋无生产厂标识 取用钢筋实际直径2 钢筋存放不合格 原料材质缺陷防治措施 1 进场的钢筋必须认真检验 钢筋不得有裂纹 结疤 折叠以及局部缩径和机械损伤的缺陷 进场的钢筋除具有炉罐 批 号直径和检验出厂合格证明文件外 还必须按现行的钢筋材质标准和检验要求分别进行力学性能的抽样检验和冷弯实验 当符合标准规时方可使用 2 钢筋原材应放在仓库或料棚内 钢筋应垫离地面200mm以上 地面干燥的露天场地 场地周围应有排水措施 必要时加盖雨布 堆放期尽量缩短 仓库应设专人验收收入仓库钢筋 根据钢筋型号划分钢筋堆放区并设标识 钢筋加工时的缺陷原因分析 条料弯曲 钢筋表面损伤 钢筋剪断尺寸不准 钢筋调直切断时被顶弯 钢筋连切 箍筋不方正 成型尺寸不准 点焊网片扭曲 已成型好的钢筋变形 冷拉钢筋伸长率不合格冷拉钢筋强度不足 冷拉率波动大 冷拔断丝 冷拔钢筋塑性差 圆形螺旋筋直径不准 钢筋代换后 根数不能均分 箍筋弯钩形式不对防治措施 由于加工缺陷较多 我们应针对各种现象 逐个分析原因制定各种预防措施 严格按照平法设计图集进行下料 确保工程质量 钢筋表面锈蚀较严重1 现象 钢筋表面出现红色浮锈 日久后变为暗褐色 甚至发生鱼鳞片剥落现象 2 危害 钢筋表面较严重锈蚀 浇筑在混凝土中时 影响钢筋与混凝土间的握裹力 钢筋锈蚀发展 会使混凝土产生锈蚀裂缝 3 原因分析 保管不善 受雨雪侵蚀 存放期过长 环境潮湿 通风不良 4 预防措施 1 已成型钢筋可用水灰比为0 3 0 6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灰浆涂抹到钢筋表面 有1 2年防锈效果 浇筑前 原则上应将灰浆清除 2 钢筋不得直接堆置在地面上 必须用东西垫起使离地面20cm以上 根据天气情况 必要时加盖雨布 场地四周有排水设施 且地势要高 尽量缩短堆放期 先进场的先用 5 治理方法 钢筋上的红褐色锈斑要清除 清除可采用手工或机械方法 盘条钢筋可通过冷拉或调直过程除锈 已成型的钢筋及粗钢筋采用专用除锈机除锈 对锈蚀严重 锈皮剥落 因麻坑 斑点损伤截面的 应降级使用 钢筋切断尺寸不准1 现象 剪断尺寸不准或被剪钢筋端头不平 2 危害 尺寸过短 造成筋端锚固弯钩不规范 甚至使受力筋长不合格 尺寸过长 不仅造成浪费 还造成钢筋顶模板 3 原因分析 1 定尺寸板活动 2 刀片间隙过大 4 预防措施 1 拧紧定尺寸板的紧固螺栓 2 调整固定刀片与冲切刀片间的水平间隙 对冲切刀片作往复水平动作的剪断机 间隙以0 5 1 0mm为合适 5 治理方法 根据钢筋所在部位和剪断误差情况 确定是否可用或返工 箍筋不规整1 现象 矩形箍筋成型后拐角不成90度 或两对角线长度不相等 2 危害 不能保证钢筋骨架的直顺 规整 箍筋无法与受力主筋紧贴 混凝土的钢筋保护层难于保证符合质量要求 3 原因分析 箍筋边长成型尺寸与图纸要求误差过大 没有厂严格控制弯曲角度 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没有逐根对齐 4 预防措施 注意操作 使成型尺寸准确 如何准确见二 三 预防措施部分 当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 应在弯折处逐根对齐 5 治理方法 当箍筋外形误差超过质量标准允差值时 对于 级钢筋 可以重新将弯折处直开 再行弯曲调整 只可返工一次 对于其他品种钢筋 不得重新弯曲 焊接质量原因分析 1 焊工技能差 2 钢筋端部歪扭不直 钢筋头下料不平整 在夹具中夹持不正或倾斜 3 夹具长期使用磨损 造成上下钢筋不同心 上下钢筋直径相差级别过大 4 预压时用力过大 使上端钢筋晃动和移位 5 焊后夹具过早放松 接头未及冷却使上钢筋倾斜 焊接质量防治措施 1 不合格的焊工不允许上岗 2 钢筋头歪扭 不平整不直部分焊前应采用气割切断或矫正 3 两端钢筋夹持于夹具内 上下应同心 焊接过程中上钢筋应保持垂直和稳定 夹具的滑杆和导管之间 如有较大的间缝隙 造成夹具上下不同心时 应修理后再使用 上下钢筋直径相差不宜超过两级4 钢筋下送加压时 顶压力应适当 不得过大 5 焊接完成后 不能立即卸下夹具 应在停焊后约2分钟再卸夹具 以免钢包流淌或钢筋倾斜 电渣压力焊观感较好 现场实例 电渣压力焊错位 67 电渣压力焊观感较好 电渣压力焊错位 电渣压力焊焊包不均匀 68 单面焊焊缝不合格 69 气压焊焊接钢筋偏心 闪光焊焊接钢筋偏心 73 直螺纹连接丝头过细 不符合要求 钢筋保护层垫块不合格原因分析 1 在浇筑砼或受施工荷载冲击时导致垫块位移或压碎 2 梁板墙等主筋上未安装垫块或安装数量少 导致露筋或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小 3 选用不符合设计尺寸要求的垫块防治措施 选用合适尺寸的垫块 垫块按梅花状放置 应布置适宜 距离不得过大 并放置牢固 严禁松动 位移 脱落 振捣砼时注意防止垫块位移 75 梯板上无垫块 76 粱底无垫块 77 垫块绑扎牢固 垫块放置规范 钢筋搭接及锚固长度不够原因分析 施工管理不到位 钢筋下料长度不够或钢筋绑扎不规范 未按照图纸及规范要求进行绑扎施工防治措施 绑扎钢筋骨架之前要结合图纸及规范要求 并按照钢筋材料表核对配料单和料牌 计算钢筋长度是否符合要求 形状 数量是否和图纸相符 仔细研究各号钢筋绑扎安装顺序和步骤 及时检查钢筋搭接及锚固长度 79 柱纵筋绑扎长度不符合规范要求 80 同截面接头过多原因分析 1 钢筋配料时疏忽大意 未考虑原材料的长度 2 忽略了配置在构件同一截面中的接头 3 分不清钢筋位在受拉区还是受压区 防治措施 1 配料时按下料单钢筋编号再划出几个分号 注明搭配 同一组搭配 可按一顺一例安装 接头宜相互错开 2 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杆件中的钢筋接头均应采取焊接或机械连接 3 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及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 且不小于500mm 同一连接区段内 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 不应大于50 受力钢筋在同一截面接头数量 1 闪光对焊 气压焊 电渣压力焊焊接接头 非预应力钢筋在受拉区不宜超过50 预应力钢筋不宜超过25 当焊接质量有可靠保证时 可放宽至50 受压区可不予限制 2 绑扎接头 受压区不得大于50 受拉区不得大于25 82 框架柱钢筋电闸压力焊不合格 截断后截面接头率大于50 83 同一断面有3个焊接接头 接头率达60 柱箍筋接头位置绑扎错误原因分析 1 未进行施工技术交底2 绑扎柱钢筋骨架时疏忽防治措施 1 应对新进场工人进行技术交底2 注重过程中检查 及时发现及时整改 85 86 露筋原因分析 1 保护层垫块垫的太稀或移位 2 钢筋骨架绑扎不当 造成骨架外形尺寸偏大 局部抵触模板 3 钢筋在施工过程中踩踏严重 使钢筋移位 4 混凝土浇筑厚度不符合设计尺寸 5 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护筋人员不到位防治措施 1 垫块垫的适量可靠 2 钢筋骨架控制好总外形尺寸 不得超过允许偏差 3 做好成品保护工作4 按照设计规定进行混凝土施工 5 浇筑过程中应安排护筋人员 护筋人员应服从管理人员安排 87 混凝土浇筑厚度不符合设计规定引起露筋 钢筋骨架尺寸偏大 抵触模板引起露筋 88 板底垫块缺失 导致露筋 护筋人员不负责导致板面露筋 89 钢筋安装不规范及钢筋遗漏原因分析 1 施工工艺一般 工人施工质量一般 未加强管理 未提高各施工人员质量意识2 施工管理不善 没有深入熟悉图纸内容防治措施 1 提高施工水平 在施工过程中提高各施工人员质量意识2 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 新进场的工人安装成品应仔细检查 严格要求3 绑扎钢筋骨架之前要牢记图纸内容 并按照钢筋材料表核对配料单河料牌 检查钢筋规格是否齐全准确 形状 数量是否和图纸相符 仔细研究各号钢筋绑扎安装顺序和步骤 及时检查有没有钢筋遗漏 90 柱纵筋弯曲 箍筋绑扎不规范 间距不均 箍筋位置绑扎不到位 91 92 剪力墙缺钢筋拉钩 93 主次梁交接处箍筋未加密 94 漏设腰筋 当梁的腹板高度hw 450mm时 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 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95 成品保护原因分析 施工工艺一般 工人施工质量一般 未加强管理 未提高各施工人员成品保护意识 防治措施 1 施工过程中提高各施工人员质量意识 做好成品保护工作2 对成品进行严格管理 96 钢筋绑扎结束后未做好成品保护 导致分布筋踩踏严重且无垫块 容易引起板与粱交接部位附近裂缝 97 柱子钢筋绑扎差 不注意成品保护 造成较多破坏 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混凝土浇筑时未进行钢筋成品保护 无专人看管 整理 埋下严重质量隐患 98 搭设通道 防止钢筋踩踏 99 混凝土质量通病主要问题 1 表面缺陷 麻面 蜂窝 露筋 孔洞 酥松脱落 缝隙夹层 缺棱掉角 2 外形尺寸偏差 表面不平整 位移倾斜 凹凸鼓胀 3 内部疵病 匀质性差 强度达不到要求 保护性能不良 预埋件空鼓 4 混凝土裂缝 塑性收缩裂缝 沉降收缩裂缝 干燥收缩裂缝 温度裂缝 撞击裂缝 沉陷裂缝 冻胀裂缝 5 成品保护 100 混凝土离析混凝土的离析是混凝土拌合物组成材料之间的粘聚力不足以抵抗粗集料下沉 混凝土拌合物成分相互分离 造成内部组成和结构不均匀的现象 通常表现为粗集料与砂浆相互分离 例如密度大的颗粒沉积到拌合物的底部 或者粗集料从拌合物中整体分离出来 102 表面缺陷麻面原因分析 1 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 2 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或局部漏刷3 模板接缝拼接不严 浇筑砼时缝隙漏浆4 振捣不密实 砼中的气泡未排出一部分汽泡停留在模板表面 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 有小凹坑 103 表面缺陷麻面防治措施 1 模板表面清理干净 不得粘有干硬性水泥等物2 浇筑砼前 应用清水湿润模板 不留积水 严密拼接模板缝隙3 脱模剂须涂刷均匀 不得漏刷4 砼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 严防漏振 每层砼均应振捣至汽泡派出为止 104 蜂窝原因分析 1 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或骨料计量错误 2 混凝土搅拌时间短 没有拌合均匀 混凝土和易性差 振捣不密实 3 浇筑砼时 下料不当或一次下料过多 没有分段分层浇筑 造成混凝土漏振 离析 4 模板孔隙未堵好 或模板支设不牢固 模板移位 造成严重漏浆或墙体烂根 现象 混凝土局部酥松 砂浆少 石子多 石子间出现空隙 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105 孔洞原因分析 1 在钢筋密集处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 砼浇筑不畅通2 未按施顺序和施工工艺认真操作 产生漏振3 砼离析 砂浆分离 石子成堆 或严重跑浆4 砼中有泥块 木块等杂物掺入5 未按规定下料 一次下料过多 振捣不到位 现象 现象 混凝土结构内有空腔 局部没有混凝土 或蜂窝特别大 106 表面缺陷孔洞防治措施 1 难于下料的地方 可采用人工摊铺砼浇筑2 正确的振捣严防漏振 边角加强振捣3 防止土块或木块等杂物的掺入4 选用合理的下料浇筑顺序5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和质量检查工作 107 缝隙夹层原因分析 1 浇筑前 未认真处理施工缝表面2 捣实不够3 浇筑前垃圾未能清理干净防治措施 1 砼浇筑以前 认真清理模板内的垃圾杂物 并处理好施工缝表面2 浇筑过程中 要振捣密实 同时防止木块等杂物掉入砼中3 冬期施工时要制定冬期施工预防措施 防止冰雪的夹层 现象 施工缝处砼结合不好 有缝隙或有杂物 造成结构整体性不良 108 混凝土缝隙夹层 109 缺棱掉角原因分析 1 砼浇筑前木模板未湿润或湿润不够 或者钢模板未刷脱模剂或刷涂不均匀2 砼养护不好 3 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4 拆模时外力作用或重物撞击 或保护不好 棱角被碰掉防治措施 1 模板在浇筑砼前应充分湿润或刷涂均匀脱模剂 砼浇筑后应认真洒水养护2 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 砼应具有足够的强度 3 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 注意保护棱角 吊运时 严禁模板撞击棱角 4 加强成型砼保护 现象 梁 柱 板 墙和洞口直角处砼局部掉落 不规整 棱角有缺陷 110 混凝土缺棱掉角 111 露筋原因分析 1 浇筑砼时 垫块发生位移或数量太少 2 结构构件截面小 钢筋过密 3 砼配合比不当 产生离析 4 保护层小或该处砼漏振 5 木模板在砼浇筑前未浇水湿润 吸水粘结防治措施 1 浇筑砼前 认真检查 保证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 2 钢筋密集时 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 3 若使用木模板 浇筑前浇水润湿木模板 现象 钢筋砼结构内部的主筋 副筋或箍筋等裸露在砼表面 112 混凝土孔洞露筋 113 混凝土孔洞露筋 缺棱掉角 114 松顶原因分析 1 砼配合比不当2 振捣时间过长 造成离析3 砼的沁水没有排除防治措施 1 设计砼配合比 水灰比不能过大 以减少沁水性及良好的保水性2 掺加加气剂或减水剂3 控制振捣时间4 采用真空吸水工艺等 现象 砼柱 墙 基础浇筑后 在距定面50 100mm高度内出现粗糙 松散 有明显的颜色变化 内部呈多孔性 基本上时砂浆 无石子分布其中 强度低 影响结构的受力性能和耐久性 经不起外力冲击和磨损 115 混凝土松顶 混凝土松顶蜂窝 孔洞 116 酥松脱落 原因分析 1 木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润湿不够2 炎热刮风天 砼脱模后 未浇水养护3 冬期浇筑砼时 没有采取保温措施防治措施 1 注意以上所分析的原因2 砼在特殊天气下的施工时 应制定特殊的施工措施3 加强砼的养护及保温工作4 出现通病后 制定出处理措施 现象 现象 砼结构构件浇筑脱模后 表面出现酥松 脱落等现象 表面强度比内部强度低很多 117 塑性收缩裂缝 现象 在结构表面出现形状不规则长短不一 互不连贯 类似干燥的泥浆面 大多在砼浇筑初期 浇筑后4h左右 当砼本身与外界气温相差悬殊 或本身温度长时间过高 400以上 而气候很干燥的情况下出现 塑性裂缝又称龟裂 严格讲属于干缩裂缝 原因分析 1 砼浇筑后 表面没有及时覆盖 受风吹日晒 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 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 而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 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开裂2 使用收缩率较大的水泥 水泥用量过多或使用过量的粉砂3 砼水灰比过大 模板过于干燥 118 塑性收缩裂缝 预防措施 1 配制砼时 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 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 减小空隙率和砂率要振捣密实 以减少收缩量 提高砼抗裂强度2 砼浇筑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3 在气温高 温度低或风速大的天气下施工 砼浇筑后 应及时进行喷水养护 使其保持湿润大体积砼浇完一段 养护一段要加强表面的抹压和养护工作4 砼养护可采用表面喷氯偏乳液养护剂 或覆盖草袋 塑实薄膜等方法当表面发现微细裂缝时 应及时抹压一次 再覆盖养护5 设挡风设施 119 成品保护 1 采用浇水养护方式的浇水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 并保证混凝土工具有足够湿润状态 冬期施工平面及立面结构采用覆盖塑料薄膜和草帘 直到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 2 浇注后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 2MPa以后 才能上人和安装钢管支架及模板 如果混凝土未达到临界强度 但又必须上人操作时 必须在混凝土表面铺跳板或胶合板增大受力面积 防止混凝土被踩坏 3 竖向构件的侧面模板 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积棱角不因拆模板而受损坏时 方可拆除 拆模时间控制一般夏季为8小时 冬季为小时 具体时间还需要根据预拌混凝土搅拌站提供的情况调整 4 已浇筑混凝土的楼梯踏步 在踏步上铺满1 8cm厚的胶合板 以防破坏其棱角 120 雨期施工 1 搅拌站严格控制混凝土的用水量 计算是将砂石所含水量计算在内 严格控制塌落度 确保混凝土强度 2 下雨时不宜露天浇注混凝土 开工前最先掌握天气变化情况 避免突然下雨影响浇注混凝土 3 已入模振捣成型的混凝土要及时覆盖 防止突然遇雨 受雨水冲淋 4 合模后如不能及时浇注混凝土时 要在模板的适当部位预留排水孔 防止突然下雨模内积水 5 在浇筑混凝土时如突然遇到下雨时 小雨不停工 大雨搭设防雨棚或临设施工缝方可收口 雨后继续施工 要对施工缝进行处理 后再浇注 6 雨期施工期间要加强防风紧固措施 7 所有施工机械采取相应防漏电措施 121 冬期施工 1 冬期施工用于搅拌混凝土的砂 石 水泥均应保持正温 2 预拌混凝土搅拌采用加热水的方法 水温不大于80 3 骨料必须清洁 不得含有冰 雪等冻结构及易冻裂的矿物质 含泥量不得超过规定值 掺含钾 钠离子早强型防冻剂时混凝土中不得混有活性骨料 4 严格控制水灰比 不得大于0 6 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不少于300kg 由骨料带入的水分及外加剂溶液中的水分均应从拌合物中扣除 5 混凝土拌制前 应用热水冲洗搅拌机 6 混凝土搅拌机的温度不低于10 入模温度不低于5 7 在混凝土浇筑之前 要及时清除钢筋及模板上的冰雪冻块和污垢 122 123 主要问题 1 工序间隔时间不符合规范要求 2 砂浆搅拌无计量 未用砂浆搅拌机 随意添加外加剂 3 砌体砂浆不饱满 4 干砖上墙 5 尺寸偏差大 6 灰缝超标 7 砌体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差 8 构造柱不合格 9 外墙面渗水 砌体强度不足事故 砌体强度不足事故 砌体强度不足事故 案例4 3 某包装车间扩建厂房倒塌事故 事故概况 某车间跨度为12m 为扩大车间而接出一段厂房 使车间变成L形 如图所示 在扩建过程中厂房突然倒塌 造成4名施工人员死亡 砌体强度不足事故 4 2砌体强度不足事故 129 工序间隔时间不符合规范要求原因分析 墙体砌筑时未按照相关规范对工序间隔时间要求进行施工防治措施 1 砌筑时 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和蒸压粉煤灰砖的产品龄期不得少于28d 2 非承重砌体应分次砌筑 每次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 5m 待前次砌筑砂浆终凝后 再继续砌筑 日砌筑高度不宜大于2 8m 3 非承重砌体应分次砌筑 每次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 5m 待前次砌筑砂浆终凝后 再继续砌筑 日砌筑高度不宜大于2 8m 130 砂浆搅拌合无计量 未用砂浆搅拌机 随意添加外加剂原因分析 1 未按砂浆配合比计量 拌合时采用体积比 2 拌合机械用卧式拌合机 3 在水泥砂浆中掺加砂浆王且无试验室出具的试配报告 降低了砂浆的强度 131 防治措施1 砂浆现场拌合应严格按配合比 重量比计量 砂浆搅拌必须在现场的搅拌站进行 不得在楼层上搅拌 2 采用立式砂浆拌合机 掺用有机塑化剂的砂浆 拌和时间为3 5min 随拌和随用 时间控制在3h内用光 严禁使用过时灰 3 在满足砂浆和易性的条件下 控制砂浆的强度而掺加塑化材料后应适当的调整水泥用量 凡在砂浆中掺入有机塑化剂 早强剂 缓凝剂 防冻剂等应有试验室出具的试配报告 方可使用 抹灰砂浆不允许添加塑化剂 4 不得用增加砂浆王掺量方法来改善砂浆的和易性 132 砌体砂浆不饱满原因分析 1 砂浆和易性差 操作者用大铲和瓦刀铺刮砂浆后使底灰产生空穴 砂浆不饱满 2 干砖上墙和砌筑操作方法错误 不按 三一 砌砖法砌筑水平灰缝缩口太大 3 工人施工素质不高 不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134 防治措施1 改善砂浆和易性是确保灰缝砂浆饱满和提高粘结强度的关键 2 改进砌筑方法 按三一砌砖法砌筑 干砖严禁上墙 砌筑前1 2天将砖湿润 严禁干砖上墙使砌筑砂浆早期脱水而降低强度 干砖表面的粉屑起隔离作用减弱了砖与砂浆失去粘结 3 砌筑过程中要求铺满口灰然后进行勾缝 135 砌体砂浆不饱满 砌体砂浆饱满并勾缝 136 干砖上墙原因分析 管理不到位危害性 干砖墙影响砂浆与砖的粘结力 造成吸水较快 砂浆保水性差 和易性很差 砌筑时铺摊和挤浆困难 砂浆强度减低 防治措施1 砖应在砌筑前提前1 2d浇水湿润 待砖表面凉干后使用 严禁干砖上墙砌筑 2 加强管理 137 尺寸偏差大原因分析 在砌筑过程中没有按照墙体轴线 标高控制线等来控制墙体位置 防治措施 在砌筑过程中提高工人质量意识 改善施工办法 及时用尺 线坠 靠尺 塞尺等检查工具进行质量检查 138 检查墙体平整度和垂直度 139 填充墙砌体一般尺寸允许偏差 140 砌体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差原因分析 1 砂浆强度不稳定 2 外墙转角处 楼梯间和纵横墙交接处留置直槎 3 构造柱及拉接筋设置的不准确 位置不对 长度数量弯钩的制作不符合施工规范规定 4 施工组织不当造成留槎过多 留直槎时漏放拉接筋 5 未按照抗震要求对墙体采取加强措施 6 随意凿墙破坏墙体整体性 7 墙体通缝 阴槎 指留槎时面砖 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 不砌 带接茬时塞入 槎面看上去是凹进去的 预留了空洞 将来砌筑时候填补 142 防治措施 1 1 根据材质情况进行试配确定砂浆的配合比 2 确保计量工作的准确性 3 严格控制无机掺料的使用 4 砂浆搅拌时 严格按照顺序进行加料 5 试块制作要规范 标准 2 砖砌体外墙转角 纵 横 墙交接处和楼梯间墙体应同时砌筑 若不能同时砌筑 在临时间隔处应砌成斜槎 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 3 3 一般情况下 墙体转角处 与砼结构结合处 留有斜直槎处都应设拉结筋 数量为120 墙厚放置1 6拉结钢筋 独立墙120 厚墙放置2 6 墙厚大于120 应加设2 6拉结钢筋 间距沿墙高不应超过500 埋入长度每边均不应小于500 对抗震设防烈度6度 7度的地区不应小于1000 末端应有90 弯钩 143 4 在安排施工组织计划时对施工留槎应统一考虑 外墙角尽量同时砌筑不留槎 5 采取相应加强措施 在抗震设防地区 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5 当填充墙长度大于5m时 墙顶部与粱有拉结措施 当墙高超过4m时 宜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接的通常钢筋混凝土水平粱 6 不可随意凿墙 7 上下皮灰缝应错开搭砌 搭砌长度不应小于砌块总长的1 3 砖砌体不小于总长1 4 竖向通缝不应大于2皮砌块 144 砌体转角处按规范留置斜槎 145 填充墙与混凝土柱连接没有拉结筋 植筋质量不合格 146 构造柱不合格原因分析 1 构造柱顶模板安装未设置斜模进料口 浇筑砼不密实 2 马牙槎未按照规范设置防治措施 1 构造柱安装模板应在顶部安装450 宽度250 高度应比梁底高30 50 的斜模进料口 浇筑细石砼时用榔头轻敲模板 钢筋插钎捣实 混凝土振捣密实 2 按规范设置构造柱马牙槎 147 构造柱顶部浇筑不密实 马牙槎设置错误 148 1 构造柱处砌体留设马牙槎 先退后进 每槎高度不超过300mm 5线 槎口深度 60 进线与退线各自对齐 自底向上 每600设置拉结筋一道 外墙马牙槎上口砌45 斜角 2 支模时沿马牙槎边贴双面胶 模板采用对拉螺栓固定 螺栓从构造柱内部穿过 149 灰缝超标原因分析 墙体砌筑前未按砌块模数设置皮数杆或未在砼结构柱上标注控制水平灰缝尺寸 防治措施 1 砖混结构的建筑物应在四大角设置皮数杆 框架 短肢墙 结构的填充墙应在柱 短肢墙 标注砌砖模数 沿高625mm弹水平线 控制水平灰缝2 砌体的灰缝应横平竖直 厚薄均匀 水平灰缝厚度宜为10mm 但不应小于8mm 也不应大于12mm 150 墙面平整 灰缝平直饱满 水平 竖向灰缝不均匀 151 1 非承重墙砌体顶部应预留180mm左右空隙 在下部砌体达到设计强度的85 以上 或至少隔7天 时 用配砖以斜45 60度顶砌敲紧 2 墙顶线向下划分到楼面不合砖模数时 在楼面用细石砼找补调整 3 在预留管线 墙体转角 顶砖丁接等端头处 应预先砌筑至少两皮砖高的挡砖 4 顶砌时 端部用 预制的三角形砼块组砌 152 外墙面渗水原因分析 1 砌体的砌筑砂浆不饱满 灰缝空缝不密实有砂眼 造成墙面渗水 2 脚手眼及其他孔洞堵塞不当防治措施 1 组砌方法要正确 砂浆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坚持三一砌砖法 2 脚手眼及其他孔洞 应用原设计的砌体材料按砌筑要求堵填密实 153 砌筑灰缝不密实引起的渗水 墙体裂缝引起的渗水 砌体工程事故与处理 4 1砌体裂缝事故 4 1砌体裂缝事故 4 1砌体裂缝事故 4 1砌体裂缝事故 4 1砌体裂缝事故 4 3砌体加固方法 4 3砌体加固方法 4 3砌体加固方法 4 3砌体加固方法 4 3砌体加固方法 4 3砌体加固方法 4 3砌体加固方法 4 3砌体加固方法 4 3砌体加固方法 4 3砌体加固方法 4 3砌体加固方法 4 3砌体加固方法 4 3砌体加固方法 4 3砌体加固方法 4 3砌体加固方法 4 4砌体结构的现场检测方法 4 4砌体结构的现场检测方法 4 4砌体结构的现场检测方法 原位轴压法测试装置 1 手动油泵 2 高压油管 3 压力表 4 钢拉杆 共4根 5 反力板 6 螺栓 7 砂垫层 8 槽间砌体 9 扁式千斤顶 4 4砌体结构的现场检测方法 4 4砌体结构的现场检测方法 4 4砌体结构的现场检测方法 推出仪及测试安装示意图 1 被推出丁砖 2 后梁 3 支架 4 调平螺钉 5 前梁 6 加荷螺杆 7 传感器 8 推出力峰值测定仪 9 垫片 4 4砌体结构的现场检测方法 4 4砌体结构的现场检测方法 谢谢观看 PPT模板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