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过关检测试题C卷 附答案.doc

上传人:xian****812 文档编号:7516442 上传时间:2020-03-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过关检测试题C卷 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过关检测试题C卷 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过关检测试题C卷 附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过关检测试题C卷 附答案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姓名:_考号: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根据学生个人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所处的位置来判定其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其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A.诊断性 B.性 C.总结性 D.相对性2、新课程改革倡导( )的课程评价。A、强调学生学会学习B、强调新的学习方式C、突出甄别和选拔功能D、立足过程,促进发展3、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A英国B美国C德国D法国4、教师自觉地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语方法是( )。 A.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5、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遗传素质B学校教育C社会环境D个体主观能动性6、英国政府1870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中,一方面保持原有的专为资产阶级子女服务的学校系统,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国民小学、职业学校。这种学制属于( )。A、双轨学制B、单轨学制C、中间型学制D、分支型学制7、1966年提出动作技能的七层次结构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安德森B.韦特海默C.乌申斯基D.辛普森8、我国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是( )。A.大学B.春秋C.学记D.论语9、方华情绪快而强,容易冲动,常常是爆发式的,并伴随有明显外部表现,她的气质类型属于( )。A.胆汁质 B.多血质C.粘液质 D.抑郁质10、初二(5)班学生在课堂上非常注意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希望老师喜欢他们。该班学生的课堂纪律发展处于( )。A.人际纪律阶段 B.自我服务阶段C.自我约束阶段 D.相互协调阶段 11、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有针对性的格言、箴言作为座右铭以自励、自律,使其获得教益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个人修养法C.环境陶冶法 D.品德评价法12、( )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A顺应性B同化性C重组性D具体13、初三学生小岩晚上在家复习功课,忽然灯灭了,他根据物理课上所学的知识,推测可能是保险丝断了,然后检查了闸盒里的保险丝。这是问题解决过程中哪个阶段?( )。A.发现问题阶段B.理解问题阶段C.提出假设阶段D.检验假设阶段14、我国先秦时期,主张 “ 有教无类 ” ,倡导 “ 因材施教 ” 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15、规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积极思考,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这说明他的那种教学能力比较突出?( )。A.教学知识能力B.教学反思能力C.教学监控能力D.教学操作能力16、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差异性17、西方教育史上,提出 “ 泛智教育 ” 和普及初等教育的主张,并对班级授课制作出系统阐述的教育著作是( )。A 柏拉图的理想国B 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C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D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西方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和普及初等教育的主张,并对班级授课制做出系统阐述的著作是( )。A.柏拉图的理想国 B.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赫尔巴特的教育学19、初中生晓敏在解决问题时,习惯于一步一步分析问题,每步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先后顺序,晓敏的认识方式属于( )。A.冲动型B.直觉型C.继时型D.同时性20、在群众体育,竞技体肓相比,学校体育的突出特点是( )。A.娱乐与竞技性B.普及性与文化性C.教肓性与基础性D.全体性与全面性21、在一堂化学课上,张老师运用分子模型和挂图,帮助学生认识乙醛的分子结构 。张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B.练习法C.作业法D.演示法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总算积极的。2、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因。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4、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一直保持随意注意。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系统脱敏法。 2、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3、班级管理的功能有哪些?4、简述增进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原则。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张老师在生物课上讲解植物吸水的知识时,首先要求同学动手做个实验:讲两块萝卜分别浸泡在两个装有浓盐水和清水的烧杯里,浸泡后取出并观察萝卜的变化。结果发现泡过浓盐水的萝卜变蔫了,而泡过青水的萝卜变水灵了。张老师用右方示意图显示实验结果:泡过浓盐水的萝卜失去水分,泡过清水的萝卜吸收水分。张老师接着进-步提问:谁能概括出萝卜什么状态下失水?什么状态下吸水?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张老师总结说明植物吸水的原理: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反之,细胞则吸水。接着,张老师布置小组讨论:为什么盐碱地-般种不好庄稼?如果你种的植物出现“烧根”现象,你需要追肥还是浇水,为什么?最后张老师请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问题:(1)张老师采用哪些教学方法?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2)张老师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2、某初中三年级一女生把一男同学向其表达“爱慕之意”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认为,要严肃处理,“杀一儆百”,于是在班会上把这封“情书”公之于众,结果导致了该男生的休学。请用所学的德育规律、德育原则分析该案例。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答案:D相对性2、答案:D3、C4、D5、【答案】D6、A7、D8、C9、A10、A1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题中关键词“自励”指自己勉励或激励自己;“自律”指自己约束自己。二者均属个人修养法。12、B13、【参考答案】D14、答案:A15、D16、D17、答案:C 18、答案:C夸美纽斯19、C20、C21、答案:D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按教育作用的性质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教育的正向功能(积极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负向功能(消极功能)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所以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因此题干的描述是错误的。2、正确答案:(正确 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因。动机本身不属于行为活动,它是行为的原因,不是行为的结果;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不能直接观察,但是可以通过任务选择、努力程度、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表示等行为进行推断;动机必须有目标,目标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并且提供原动力。动机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功能。 )3、这种说法是正确的。(1)教学过程中有两类不同性质的活动(教和学),但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学生与其所学的知识之间的矛盾(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实际上也就是学生认识过程的矛盾,是认识主体与其客体之间的矛盾,因此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最主要的活动,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2)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点:认识对象的间接性与概括性;认识方式的简捷性与高效性;教师的引导性、指导性与传授性(有领导的认识);认识的交往性与实践性;认识的教育性与发展性。4、【答案】该说法是错误的。随意注意指的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课堂上长期保持随意注意容易引起学生的疲劳,导致学习效率的降低。因此,在课堂上既要注意保持学生的随意注意,也要合理利用学生的不随意注意,充分利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正确答案:(系统脱敏是指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系统脱敏法的步骤包括: (1)进行全身放松训练;(2)建立焦虑刺激等级表;(3)焦虑刺激与松弛活动相配合。)2、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3、(1)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4、(1)真诚:自由地表达真正的自己,表现出开放与诚实(2)尊重与接纳但不对学生进行无理性的溺爱和迁就(3)同理心。同理心包括三个条件:第一,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第二,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第三,让对方了解自己对其设身处地的理解。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1)张老师采用了实验法、演示法、谈话法和讨论法。 首先,张老师在讲解植物吸水时,先安排同学们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萝卜在清水和盐水中的变化,这体现了实验法;其次,张老师又用示意图显示实验结果,通过老师的演示让学生明白实验的结果,这体现了演示法;第三,张老师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答萝卜在什么情况吸水,什么情况下失水,通过问答的方式明白原理,体现了谈话法;最后,张老师布置了小组讨论,通过学生自己发表建议和看法,体现了讨论法。 (2)张老师贯彻了启发性教学原则和循序渐进教学原则,首先,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材料中,张老师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谈话等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积极的思考,独立的解决问题。最终明白了植物吸水的原理,体现了启发性数学原则。其次,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根据知识的逻辑顺序,系统的、连续的进行数学活动。材料中张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植物吸水的原理,而是先通过实验观察实验结果,然后通过谈话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逐步明白植物吸水的原理,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2、(1)这一案例中的班主任违背了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2)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教育者既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3)德育过程要坚持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含义,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及时检查,坚持不懈,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