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课件完整版.ppt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7106419 上传时间:2020-03-13 格式:PPT 页数:475 大小:4.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课件完整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5页
教育心理学课件完整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5页
教育心理学课件完整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2 学科定义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 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 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与教育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与个性心理学 4 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 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年人在日常生活情境中所发生的心理活动 如感知觉 记忆 思维 想象 推理 情绪 意志 个性特征及学习等 并找出有关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的一般原理和规律 教育心理学则是以普通心理学的一般原理为基础 研究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下 主要是学校教育情境 受教育者掌握知识和技能 形成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的规律 同时也要研究教育者的心理特征和影响 以及师生之间相互作用和教育过程中其他心理现象 5 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 儿童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 任务是揭示人的幼年 童年 少年和青年心理发展过程的特征和动态 儿童心理学的对象是大多数处于教育情境下正在学习的儿童和青少年学生 所以儿童心理学不能脱离教育 而应把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因素来考虑 并在教育过程中去探索他们的心理发展 教育心理学就是根据儿童心理学研究所获得的事实 以确定教育的可能性 从而安排正确的教育措施 这样才能发挥教育的功能 6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社会心理学 教育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 教育心理学所研究的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或学生的行为问题 都带有明显的社会性 因此 必须依据教育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来解决 教育心理学不能孤立地研究个体行为 必须在社会心理学水平上分析个体的各种行为 教师 学校管理人员与学生及集体的交往方式 影响每个人的行为 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应充分体现这些因素 必须充分应用教育社会心理学的理论 提出处理这些行为的方式和方法 从而提高教育效能 7 研究方法 描述性研究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个案法相关研究实验性研究因果关系控制 8 观察法定义 观察法也称自然观察法 它是在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并记录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 了解学生心理的研究方法 在学校教学 教育活动中 教师经常采用此法观察学生的行为 在教学情境下观察学生的行为 可以获得多方面的资料 如通过观察 随时注意学生学习进步的情况 或学习的困难所在 作为辅导学生学习与调整教学方法的参考 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对自己的反映 借此加强或改进师生间的关系 9 观察法特点 观察不是一种很严密精确的方法 应用观察法只能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某些自然的外部表现 而不能对心理活动的进行施加影响 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它的过程 观察者所获得的资料 难免带有主观的色彩 因而影响其准确性 观察者宜注意 1 每次观察不宜太广泛 最好只观察少数或一种行为 2 所观察的行为须事先明确规定 3 观察时应随时记录 或利用录音 录像帮助 4 每次宜用较短的时间 对同一类行为 可做多次重复观察 10 问卷法 问卷法 questionnairemethod 要求被试对已拟订的问题进行回答 然后研究人员汇总回答结果并加以研究的方法 优点 主要是简便易行 取样大 研究的被试具有广泛性与代表性 由于样组扩大 可以抵消一些中间变量的影响 研究结果的统计处理具有科学性等 问卷法的缺点 如问卷中题目的用语有时容易表露某种期待的答案 被试对问题的回答常有猜测 不易真实 统计处理较简单 难于进行质的分析等 11 问卷法 续 编制问卷应注意 1 问卷试题不宜过多 可以适当加大 但必须紧紧围绕主题拟题 2 问卷题目内容应生动有趣 使被试愿意回答 回答须简单 3 被试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 尽量避免明白主试的意图 4 一套问卷题 中间应加入一定量的测试被试回答是否真实的题目 5 问卷材料的选择须严格和客观 应通过预测进行效度和信度的检验 12 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是对少数人或个别人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个案研究的是个别学生 特别是那些学习上有困难或行为上有问题的学生 对个案本人的有关资料 必须搜集齐全 除学校现成资料以外 其他如教师 同学的意见以及对学生的直接观察和与学生本人的交谈 是非常重要的资料 13 实验法 实验法是心理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 成就最大的一种方法 它是在有意控制某些因素的条件下 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现象的方法 实验是有控制的观察 实验法有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14 实验室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 是在特设的实验室内利用一定的仪器进行心理实验 通过实验可以获得人的心理现象的某些科学依据 教育心理学的某些课题也可以在实验室内进行 如关于记忆的问题 在实验室可以利用电动 记忆鼓 考察被试学习某种材料的编码 储存和提取情况 15 自然实验法 自然实验法 就是在自然的情况下即教育情境下创设控制某些条件 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自然实验法有观察法和实验法的优点 既是主动创设条件 又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 因此 它在教育实践领域内研究学生心理是最常用和最适用的方法 16 相关 17 研究方法比较练习 18 研究方法比较答案 19 学科产生 发展的简史 初创时期 20世纪20年代前 1903年 桑代克出版 教育心理学 发展时期 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末 理论建设时期 20世纪60年代至今 教育心理学四方面成就 主动性研究 反思性研究 合作性研究 社会文化研究 布鲁纳 1994 20 初创时期 特点是已认识到运用科学的心理学观点和方法能够解决教育中的问题 理论与研究的积累不够充分 其内容多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去解释教育问题 研究方法也有机械主义和简单化倾向 21 发展时期 特点是广泛吸取心理学分支学科中与教育有关的内容 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内容庞杂 缺少严格理论体系 偏重于研究动物和儿童的简单心理活动 难以解决实际问题 22 理论建设时期 特点是内容日趋集中 逐渐突出教与学的领域 重视结合实际教育进行研究 23 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1903年桑代克出版 教育心理学 这是美国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913 1914年桑代克在这本书的基础上 扩大为三大卷的 教育心理学 第一卷论人的本性 第二卷论学习心理 第三卷论智慧 疲劳和个别差异 24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 20世纪我国出现第一本有关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 日本小原又一所著 教育实用心理学 20年代之初 廖世承任教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他编写了我国第一本 教育心理学 1924 教科书 1926年 陆志韦翻译出版了桑代克的 教育心理学概论 继廖世承之后 建国以前我国学者自己编著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还有潘菽 1935 陈选善 1938 肖孝嵘 1940 和艾伟等 25 学习意义 准确了解学习者的问题提供科学理论指导预测和干预结合实际进行教育 教学研究 26 课程参考书 1 潘菽主编 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2 邵瑞珍主编 教育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3 冯忠良 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心理学原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4 皮连生主编 学与教的心理学 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5 陈琦 刘儒德主编 当代教育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 吴庆麟著 教育心理学 教育学科分支学科丛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 皮连生主编 教育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8 李伯黍 燕国材主编 教育心理学 第2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 吴庆麟主编 胡谊副主编 教育心理学 献给教师的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 张春兴著 教育心理学 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7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 28 一 发展的概念 发展 指个体从胚胎 出生 成熟 衰老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发生的变化 发展包括 生理发展人格发展社会性发展认知发展心理发展 是指个体从胚胎 出生 成熟 衰老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9 发展的一般规律 发展的速度不相同 Ratesdiffer 发展是有顺序的 Orderly 发展是逐步产生的 Gradual 30 二 心理发展的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维果斯基 最近发展区 31 一 皮亚杰的术语 认知 Cognition mentalactivitiesassociatedwiththinking knowing andremembering图式 Schema aconceptorframeworkthatorganizesandinterpretsinformation同化 Assimilation interpretingone snewexperienceintermsofone sexistingschemas顺应 Accommodation adaptingone scurrentunderstandings schemas toincorporatenewinformation 3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 Sensorimotor 前运算阶段 Pre operational 具体运算阶段 Concreteoperations 形式运算阶段 Formaloperations 33 1 感知运动阶段 Sensorimotor 0 2岁通过感觉学习 Learningthrough5senses 客体永久性 Objectpermanence 图示 目的性行为 Goaldirectedactivity 34 2 前运算阶段 Pre operational 2 7岁自我中心 Egocentrism 单维思维 One waylogic 守恒困难 Difficultywithcentering conservation 集体独白 Collectivemonologue 35 3 具体运算阶段 Concreteoperations 7 11岁多维思维 Twowaylogic 守恒 Conservation 分类 Classification 排序 Seriation 36 4 形式运算阶段 Formaloperations 11 15岁假设 演绎推理 Hypothetico deductivereasoning 科学 推理 Scientific reasoning 青少年自我中心 Adolescentegocentrism 37 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 认知发展阶段具有普遍性认知发展阶段具有特殊性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8 皮亚杰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关注学生的思维水平 Awarenessofstudentthinking 知识是建构的 Individuals construct knowledge 教学与认知阶段相适应 Match teachingtocognitivestage 用不平衡激励 Usedisequilibriumtomotivate 39 二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人格 又称个性 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人格主要使与他人相区别的个人特征 40 信任对不信任 Birthto12 18months 自主对羞耻与怀疑 18monthsto3years 主动对内疚 3to6years 勤奋对自卑 6to12years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Adolescents 亲密对孤独 Youngadulthood 繁殖对停滞 MiddleAdulthood完善感对失望 Lateadulthood 41 艾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续 艾里克森认为 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 必须经历8个顺序不变的阶段 其中前5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有生物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使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 发展健全的人格 42 艾里克森理论的应用 建立信任 Trust fillthechild sneedsconsistently 发展自主性 Autonomy Allowtoexperimentwithinsafebounds 鼓励主动性 Initiative Allowlimitedchoicesthatwilloftenresultinsuccess 鼓励勤奋 Industry helpstudentssetandachieverealisticgoals 支持同一性形成 Identity SupplyavarietyofpositiverolemodelsBetolerantwhileyoumaintainsanity 43 三 学生的个体差异 一 智力差异 二 性格差异 三 认知方式的差异 44 一 智力差异 斯坦福 比纳智力测验量表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智力水平正态分布 45 智力概念 智力的复杂性使得智力至今无完整统一的定义 几种主要的观点 智力是个体学习的能力智力是个体抽象思维的能力智力是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智力是智力测验所测得的能力我国较多的心理学家认为 智力是个体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的综合 其中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 46 智力量表 心理学家创造的对人的聪明程度作定量分析测量工具 这些测量工具被称作智力量表 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 比纳量表 简称S B量表 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 A Binet 和西蒙 T Simon 于1905年编制 后被引入美国 由斯坦福大学的推孟 L M Terman 作了多次修订而闻名于世 我国有它的修订版 智商 intelligencequotient 简称IQ 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47 智商 比率智商 IQ 智力年龄 MA 实际年龄 CA 100离差智商 1963年 美国的韦克斯勒 D Wechsler 编制了另一套智力量表 该量表仍采用智商的概念 但这里的智商是以同年龄组被试的总体平均数为标准确定的 称为离差智商 离差智商假定同年龄组测量成绩总平均数为100 用个人实际得分与总平均数比较 确定其在同龄组内所处的相对位置 以此其智力水平 计算公式为 IQ 100 15 X X S X为个体测验分数 X 为同年龄组的平均分 S为标准差 48 韦克斯勒 D Wechsler 智力量表 美国的韦克斯勒 D Wechsler 编制学龄前智力量表 WPPIS 儿童智力量表 WISC 成人智力量表 WAIS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包括 言语分测验和操作分测验每个分测验的测验题都由易到难编排的 49 正态分布 50 1 水平差异 51 2 早晚的差异 能力早期表现能力的早期表现又称人才早熟 古今中外有些人在童年期就表现出某些方面的优异能力 例如 唐代王勃6岁就善于文辞 13岁时写了著名的 滕王阁序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的名句流传千古 中年成才中年是成才和创造发明的最佳年龄 是人生的黄金时期 能力晚期表现能力的晚期表现又叫大器晚成 我国医学家和药学家李时珍在61岁时才写成巨著 本草纲目 画家齐白石在40岁才显露出他的绘画才能 50岁时成为著名画家 52 智力的个体差异智力的群体差异智力的群体差异是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 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 年龄差异 种族差异等等 53 3 男女智力差异 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 也就是说 很聪明的男性和很笨的男性都比女性多 智力中等的女性比男性多得多 54 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 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 男性的视知觉能力较强 尤其是空间知觉能力 男性明显优于女性 女性的听觉能力较强 特别是对声音的辨别和定位 女性明显优于男性 男性偏于抽象思维 喜欢数学 物理和化学等学科 女性长于形象思维 喜欢语言 历史 人文地理等学科 一般说来 女孩的口语发展比男孩早 在言语流畅性及读 写 拼等方面均占优势 但男孩在言语理解 语言推理等方面又比女孩强 55 二 性格和气质差异 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指心理过程的强度 如 情绪体验的强度 意志努力的强度 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 如 知觉的速度 思维的灵活程度 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 和心理活动的指向性 有人倾向于外部事物 有人倾向于内心世界 等方面的特点 56 气质类型 胆汁质情绪体验强烈 迅速 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 精力旺盛 表里如一 刚强 易感情用事 多血质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情绪易表露 变化粘液质稳重但不灵活 踏实但有些死板 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抑郁质敏锐 稳重 体验深刻 外表温柔 怯懦 孤独 行动缓慢 57 气质的影响 任何一种气质都有积极的一面 也有消极的一面 气质只能影响智力活动的方式 不能预先决定人的成就和智力发展的高低 在同一活动领域有成就的人物中 可以找出不同气质类型的代表 在不同活动领域智力杰出人物中 也可以找出不同气质类型的代表 任何一种气质类型的人 都有可能成为本专业的专家 当然 也可能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58 三 认知方式差异 认知方式 又称认知风格 是个体在知觉 思维 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认知方式差异的表现 场独立与场依存冲动型与沉思型辐合型与分散型 59 威特金 H Witkin 对知觉的研究 场独立 fieldndependence 和场依存在 fielddependence 这两个概念最初来源于威特金 H Witkin 对知觉的研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他为了研究飞行员怎样利用自身体内部的线索和视觉见到的外部仪表的线索调整身体的位置 专门设计了一种可以摇摆的坐舱 舱内置一坐椅 当坐舱倾斜时 被试可调整坐椅 使身体保持与水平垂直 研究发现 有些被试主要利用来自仪表的视线索 他们不能使自己的身体恢复垂直 另一些则主要利用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 尽管坐舱倾斜 他们能使自己身体保持与垂直 60 威特金 H Witkin 对知觉的研究 威特金称前一种人的知觉方式为场依存方式 后一种人的知觉方式为场独立方式 具有场独立方式的人 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 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 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 在认知方面独立于他们的周围背景 倾向于在更抽象的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 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 具有场依存方式的人 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们 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 善于察言观色 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 GroupEmbeddedFiguresTest GEFT 61 图示 62 沉思型与冲动型 沉思型认知方式 reflectivestyle 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 有些儿童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 冲动型认知方式 impulsivestyle 一些儿童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 且常常出错 研究表明 大致30 的学前儿童和小学儿童属于冲动型 当然 有些反应快的人 不一定属于冲动型 因为他们即快又准确 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对任务很熟悉 或者是由于他们的思想很敏捷的缘故 63 幅合型与发散型 据美国的吉尔福 J P Guilford 研究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辐合思维的特征 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 运用逻辑规则 缩小解答范围 直到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 发散型认知方式则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来发散思维的特征 表现为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 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 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 因而容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念 64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65 学习的定义 学习 learning 由于经验而发生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改变 学习要求发生某种改变 这种改变必须相对持久发生行为或知识的改变改变必须由经验引起成熟或暂时的改变 如生病 不是学习 66 学习研究的四种取向 行为主义学习是刺激 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 所以这种学习理论称联结学习理论认知学派学习认知结构的改变人本主义学习是自我的变化建构主义学习是主体对客体积极建构意义的过程 67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的困惑不随意反应辨别消退 68 无条件刺激 无条件反应 经典条件反射的建立 69 中性刺激 无条件反应 无条件刺激 无条件反应 无条件刺激 续 70 中性刺激 无条件反应 无条件刺激 无条件反应 无条件刺激 US和NS的结合不断重复 续 71 中性刺激 无条件反应 条件刺激 条件反应 无条件刺激 无条件反应 无条件刺激 US和NS的结合不断重复 续 72 图示 食物 唾液分泌 铃声 定向探寻 UCS UCR CR NS CS 73 经典条件反射在学校中的例子 头脑风暴 74 桑代克的尝试 错误说 桑代克的经典实验桑代克 EdwardLeeThorndike 1874 1949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猫的 迷笼实验 75 76 尝试 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 效果律 情境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或减弱受反应之后效果的支配 若反应之后得到了满足或受到奖赏 则该反应与情境之间的联结便加强 若反应之后得到了烦恼或受到惩罚 则该反应与情境之间的联结便减弱 练习律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情境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或减弱受练习因素的影响 经过练习的联结则会加强 此即应用律 未经练习的联结则会减弱甚至消失 此为失用律 准备律 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学习者有准备而又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 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 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以活动也感到烦恼 77 应用与练习 桑代克举了数学中的一个刺激 反应的联结 不停地重复乘法表 并且老是提供奖励 形成了刺激 7 7 和反应 49 的联结 找出与心理学家对应的观点 A 巴甫洛夫B 华生C 桑代克 学习是形成刺激和反应的联结或联想 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应的同时出现进行的 学习是通过行为受奖励而进行 78 斯金纳 斯金纳 1904 1990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 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 是由已知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操作性行为 是没有可观察的材料 而是由有机体本身发出的自发的反应 79 斯金纳箱 斯金纳在30年代发明了一种学习装置 箱内装上一操纵杆 操纵杆与另一提供食丸的装置连接 把饥饿的白鼠放进箱内 白鼠偶然踏上操纵杆 供丸装置就会自动落下一粒食丸 白鼠经过几次尝试 会不断按压杠杆 直到吃饱为止 白鼠学会了按压杠杆以取得食物的反应 按压杠杆变成了取得食物的手段 所以操作条件反射又叫工具条件反射 在操作条件反射中的学习 也就是操纵杆 S 与压杆反应 R 之间形成了固定的联系 80 图示 81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正强化 当有机体自发做出某种反应以后 随即呈现愉快刺激 正强化物 从而使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增加 负强化 当有机体自发做出某种反应以后 随即排除或避免了某种讨厌刺激或不愉快情境 负强化物 从而使此类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 消退 当有机体自发地做出某种反应以后 不对其施与任何强化 从而使该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降低 惩罚 当有机体自发地做出某种反应以后 随即呈现一个讨厌刺激或不愉快情境 以期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 称为惩罚 82 行为加强 行为减弱 增加刺激 去除刺激 正强化 惩罚 负强化 消退 图示 83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应用 行为矫正程序教学 以课本或教学机器的形式向学生呈现程序的教材 以使学生按规定的程序自学教材内容 程序教学的基本思想是 把一门课程的教学总目标分为几个单元 每一单元再分成许多小步骤 学习者每完成一步课业后 都会及时获得反馈 得到强化 然后按顺序进入下一步骤的学习 直到学完一个个单元 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 教材分小步子 对所学内容反应积极 即刻反馈 尽量低的错误率 允许学生自定步调 84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 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作用 通过多种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引起必要反应和形成强化刺激的材料及条件 引起学生的多种反应 使学生建立起刺激与反应间的牢固联结 85 认知学习理论概览 认知学习理论也称认知派 是教育心理学中与联结派相对立的一个学派 这一学派从学习的内部过程着眼 对学习做出了与联结派完成不同的解释 认知派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并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S R联结 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完形 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的 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的 学习不仅依赖于当前的刺激情境 而且也依赖于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 认知派的学习理论代表 格式塔心理学派的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 结构说奥苏贝尔的认知 同化说 86 苛勒的经典实验 1913年 1917年间 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提出完形 顿悟说 87 黑猩猩 88 89 黑猩猩 90 完形 顿悟说的基本内容 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顿悟是指对情境的突然理解 顿悟说否认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直接联系 强调二者以意识为中介 试误往往是顿悟的 前奏 而顿悟则是试误练习到某种程度时出现的 结果 一般说来 简单的 常规性 的问题解决 往往不需要进行反复的尝试 错误 而对于 复杂的 创造性的 问题解决 则大多需要经过尝试 错误过程 方能产生 顿悟 学习的实质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所谓完形 亦称 格式塔 指的是一种心理结构 它是在机能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 一切学习 其实质均在于通过对情境中各部分之间关系的理解而构造完形 学习并非是在情境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 91 布鲁纳的认知 结构学习理论 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 务必使学生理解 掌握 该学科的 基本结构 布鲁纳 教育过程 一 学习观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 认知结构 学习过程包括新知识的获得 知识的转化和评价三个方面 二 教学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包括两方面 一是指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 二是指掌握学习该学科的态度和方法 92 布鲁纳的认知 结构学习理论 续 三 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对学生的学习重要性 掌握一门学科中最基本的概念 原理及其内在的逻辑联系 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有利于该学科知识的长期保持和检索 掌握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有利于学习迁移的发生 掌握具有再生能力的基本知识结构有利于培养学习的内部动机 在早期教育中教授学科的基本结构 有利于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 93 奥苏贝尔的认知 同化说 奥苏贝尔 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 一 意义学习的实质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言语学习 是接受学习 而不是发现学习奥苏贝尔认为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 有意义 的 接受学习 这是课堂学习的主要类型 有意义学习是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 实质性联系的过程 非人为的联系是指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观念的联系不是任意的 而是建立在合乎逻辑的基础上 94 奥苏贝尔的认知 同化说 续 二 意义学习的条件有意义言语学习主要是通过同化过程实现的 在奥苏贝尔看来 同化既包括把新的信息纳入或归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 也包括改变已有认知结构以容纳新的信息 可见 奥苏贝尔所称的同化包含着皮亚杰的 同化 和 顺应 两种含义 95 奥苏贝尔的认知 同化说 续 二 意义学习的条件 续 客观条件 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 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 主观条件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认知结构 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 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96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产生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于本世纪50年代末在美国兴起 于60 7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它与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心理学相抗衡 因而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 罗杰斯罗杰斯在 学习的自由 一书中 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学习与教学观点 从而集中体现了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97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在教学目标上 强调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 在课程内容上 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 在教学方法上 主张以学生为中心 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 自我发现 教师的作用在于去除实现学生潜能的障碍 教师应成为学习的促进者 98 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 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20世纪70年代 维果茨基的思想被介绍的美国 对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 99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知识观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 只是一种解释 一种假设 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学习观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 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 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学生观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在以往的学习中 已形成了丰富的经验 100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续 教学观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 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呈现者 应该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 倾听他们的看法 洞察他们想法的由来 并以此为依据 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 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 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各异 在学习共同体中 这些差异本身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 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 101 认知学习理论的启示 对于现代教育技术 认知学习理论启示我们 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学习内容和提供学习材料的研究上面 必须通过多种教学媒体充分调动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积极性 使他们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 102 Chapter3End 谢谢 103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104 本章学习目标 识记概念 知识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符号学习 概念学习 命题学习 下位学习 上位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 实物直观 模象直观 言语直观 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记忆恢复 遗忘曲线理解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掌握陈述性知识同化的类型了解知识遗忘的理论掌握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105 知识 知识 是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能动反映 是人类经验 思想 智慧赖以存在的形式 知识 knowledge 是个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学习就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 知识的类型从不同的概括水平来划分为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依据知识的不同表述形式划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106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 declarativeknowledge 是关于 是什么 的知识 包括各种事实 概念 原则和理论等 程序性知识 proceduralknowledge 是关于 如何做 的知识 包括如何从事并完成各种活动的技能 107 知识学习的类型概览 符号学习 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下位学习 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108 符号学习 符号学习 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 主要是词 的意义 又称词汇学习 例如 儿童在学习 房子 一词中 起初的心理内容为特殊房子的表象 以后为许多同样房子的一般表象 最后为房子的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 即概念 109 概念学习 概念学习是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 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 例如 三角形 就有 三个角 和 三条相连接的边 这是所有三角形的两个共同的关键特征 其他如它的大小 形状 颜色等属无关特征 如果掌握了这两个关键特征 就是掌握了这个概念的一般意义 这就是概念学习 三角形 就成了代表概念的名词 110 命题学习 命题学习是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 命题是由句子来代表的 组成句子的词实际上都代表概念 例如儿童学习欧姆定律时 没有获得有关电阻 电流和电压等概念 便不能获得欧姆定律这个命题的意义 111 命题学习的意义 命题的意义 是通过所学命题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适当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以后产生的 原有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或概念 在命题学习中起 固定点 的作用 而建立上述联系的这种新旧知识的结合形式 基本上有三种 类属学习 总括学习 并列学习 原有的观念是通过这三种不同形式 对新命题进行同化的 112 下位学习 认知心理学假定 认知结构本身 在观念的概括和包摄水平上是按层次组织的 在原有观念的概括和包摄水平高于新的观念时 新旧观念之间所构成的类属关系 称下位关系 这种学习便称为下位学习 下位学习又区分为两种 派生类属相关类属 113 派生类属 派生类属其新的观念是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一个特例 或原先学过命题的一个例证 例如 原有观念 鱼 由带鱼 草鱼 黄鱼等从属观念组成 现在要学鳗鱼 把它纳入 鱼 观念之中 扩充了鱼的观念 又获得了鳗鱼这一新观念的意义 114 相关类属 相关类属其新的观念是原先学习过的观念的深入 精制和限定 例如 爱国运动 是总概念 从属观念是 挂国旗 保护能源 卫生大扫除 现在学习 建设精神文明 是原有 爱国运动 观念的不断加深 获得了新的意义 115 两种下位学习的区别 前者新观念纳入原有观念时 观念的本质属性不变 后者则使原有观念的本质属性发生变化 因此后者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更大些 116 上位学习 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了一些观念 现在要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 学习一个概括和包摄程度更高的命题时 便产生总括学习 它是通过对学过的材料进行归纳组织或综合整体的组成部分后获得意义的 由于新的命题或概念在概括和包摄程度上高于原有的一些观念 所以这种学习又称上位学习 例如 学过了 胡萝卜 芹菜 和 油菜 等概念后 再学 蔬菜 这个总括性概念时 新概念总括了原有的一些观念 新概念就具有了意义 这种学习在概念学习中比命题学习更为普遍 117 并列结合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是通过并列结合获得意义的学习 是在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既非从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但是 因为它们是由一些原有观念合理结合而成的 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有一般的吻合性 所以它们都有潜在意义 因而也可以被原有的知识同化而产生意义 例如 原有观念是热量与体积 遗传与变异 需求与价格等等关系 现在要学习质量与能量的关系 新旧知识不能从属 也不能总括 但是 它们之间仍具有某些共同的关键特征 如后一变量随着前一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等 根据这些共同特征 新命题与已知观念并列结合 新命题就有了意义 118 知识的直观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对知识的感知主要通过教师的直观教学活动来进行 知识直观的类型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119 实物直观 实物直观即通过让学生直接感知实物来使其获得具体的感性经验 实物直观由于触及真实的事物 比较生动形象 因而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20 模象直观 模象直观即以事物的模拟形象作为直观的对象使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 模象直观可以人为地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有利于学生形成有关事物的一般表象 121 言语直观 言语直观即借助于形象化的语言来使学生形成相应的知识表象 言语直观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使用 它不受时间 空间和地点的限制 122 记忆种类 陈述性知识的保持实质就是知识的记忆 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在研究人类的学习与记忆时 把学习与记忆看成时信息加工过程 并根据信息在头脑中停留的长短 把记忆区分为三个系统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123 瞬时记忆 瞬时记忆又称感觉记忆 是指当感觉刺激停止之后头脑中仍能保持瞬间映象的记忆 它是一种时间非常短暂的记忆贮存系统 保持时间约在0 25 2秒之间 感觉记忆只留存在感官层面 如不加注意 转瞬即消失 感觉记忆的容量有感觉器官的解剖生理特点决定 一般认为其记忆容量为9 20个字母或物体 124 瞬时记忆 续 感觉记忆中的信息未经任何加工 按刺激物原有的物理特征编码 因而具有非常明显的形象性的特点 乘车通过街道 视听器官对街边景物 各种声音 正如走马看花般随看随忘 此现象即属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的一部分信息受到注意就转入记忆系统的第二阶段 未加注意部分就会消失 感觉记忆也称感官登录 sensoryregister 125 熟悉的事物未必有记忆 上下的楼梯有多少台阶穿脱的衣服有几个纽扣心理学家 Nickerson Adams1979 被试 大学生材料 15枚一分硬币 只有A是正确的 结果 猜测 猜中的机率为1 15 126 其中只有一枚是正确图案 127 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指保持信息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 如拨打一个陌生的电话 在通完电话后你就可能忘了这个电话号码 短时记忆的容量也即广度 一般认为是7 2个项目 Miller 1956 128 短时记忆 续 短时记忆是正在工作着的 活动着的记忆 因此我们又称它为工作记忆 workingmemory 短期记忆是信息处理的中间站 还需继续加以处理 否则就会消失 短期记忆也称初始记忆 primarymemory 又称短期贮存 short termstore 简称STS 129 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保持在一分钟以上乃至终身的记忆 它的信息主要来自短时记忆的加工 复述 也有由于印象深刻而从感觉记忆一步形成的 在长时记忆中 大量是以意义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的 130 长时记忆 续 科林斯 A M Collins 和奎利恩 M R Qullian 的研究认为语义记忆可能以网络形式贮存材料 每个概念是个节点 它可以和上下概念相连 也可以和它的属性相连 回忆时 从一个概念开始 可以联系到上下左右的有关概念 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 层次越多 时间越长 131 信息在LTM如何存贮 132 图示 133 信息保持中的质变 保持的内容在质的方面发生变化的特征一般表现为 记忆内容中不甚重要的细节部分趋于消失 而主要内容及显著的特征能较好地保持 从而使记忆内容简略 概括和合理 另一方面 记忆内容中的某些特点和线索有选择地被保留下来 同时增添某些特征 使记忆内容成为较易理解的 事物 134 巴特莱特实验 Barrlett 1922 135 长时记忆中的扭曲现象 记忆扭曲测验 Allport Postman 1958 136 信息保持中的量变 记忆恢复现象一般而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 保持量呈减少的趋势 出现遗忘 但也有例外的情况 记忆恢复是指在一定条件下 主体学习后过几天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要高的记忆现象 这种记忆恢复现象在学习有意义的材料时表现得最为明显 137 遗忘 遗忘是指不能或错误地再现或再认 遗忘并不局限于保持的相反过程 而是涉及记忆的所有环节 识记得不清晰 不牢固本身就蕴含着遗忘 至于保持中的信息漏失或失真更是遗忘的主要方面 可见 遗忘只是到了回忆阶段才得以表现而已 遗忘的作用也应辩证看待 我们所需要的信息的遗忘自然是消极现象 但大量非必需信息的遗忘则是积极现象 有利于腾出空间来储存当前更有用的信息 所谓与遗忘作斗争 就是想方设法使需要的信息能随时取用 并为此在识记 保持和回忆三个环节上都要着力研究科学地防止遗忘的措施 138 江城子 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 139 遗忘曲线 遗忘曲线以曲线的形式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 呈现 先快后慢 的趋势 在识记后短时期内遗忘较多 在过了较长时间间隔后 记忆保持的份量较少了 遗忘的发展也较慢了 140 图示 141 图示 142 遗忘的理论解释 记忆痕迹衰退说干扰抑制说动机性遗忘说 143 记忆痕迹衰退说 记忆痕迹衰退说主要强调生理活动过程对记忆痕迹的影响 认为遗忘是由于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 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 144 记忆痕迹衰退说 续 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来看 记忆痕迹是人在感知 思维 情绪和动作等活动时大脑皮层上有关部位所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 联系形成后在神经组织中会留下一定的痕迹 痕迹的保持就是记忆 在有关刺激的作用下 会激活痕迹 使暂时神经联系恢复 保持在人脑中的过去经验便以回忆或再认的方式表现出来 有些没有被强化的痕迹 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衰退造成遗忘 记忆痕迹衰退说目前还没有得到精确有力的实验证明 但它的解释接近于常识 正像某些物理 化学痕迹也会随时间推移而消失一样 很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145 干扰抑制说 干扰抑制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 一旦排除了这些干扰 记忆就能够恢复 146 干扰抑制说 续 干扰抑制说的最初研究是睡眠对记忆的影响 詹金斯和达伦巴希在一项实验中 让两位被试识记无意义音节字表 要求达到一次能正确背诵的程度 然后让一位被试睡觉 另一位被试继续日常活动 分别在1 2 4 8小时后 让被试回忆学习过的材料 结果显示睡眠的被试回忆成绩比继续活动的回忆成绩要好 说明遗忘不是由于时间的流逝自然衰退的 而是在清醒状态下 大脑活动的结果 即日常活动干扰抑制了对原先学习材料的回忆 147 干扰抑制说 续 干扰抑制说的最明显的证据是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前摄抑制是指先前的学习与记忆对后继的学习与记忆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是指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保持与回忆的干扰作用 148 动机性遗忘说 动机性遗忘说又称为压抑说 认为遗忘是由于某种动机的压抑所致 弗洛伊德把记忆和遗忘看作是个人维护自我的动态过程 他认为人们常常压抑早年生活中痛苦的记忆以免因为这种记忆可能会引起的焦虑或不安 这种经验难以回忆既不像记忆痕迹衰退说所述的痕迹的消退所造成 也不像记忆干扰说所述的由于学习材料之间的相互干扰所造成的 如果通过某种方式 如催眠或自由联想等是能够恢复这种被压抑的记忆的 149 动机性遗忘说 续 有人做过的实验表明 回忆中涉及愉快经验的约占55 不愉快的约占33 平淡的约占12 可见对不愉快事件的回忆明显地少于对愉快事件的回忆 如果能消除人的压抑回忆的原因 消除记忆材料 或事件 与消极情绪之间的联系 遗忘现象就能克服 150 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1 记忆术2 扩大组块3 多重编码策略4 关键字法5 过度学习 151 记忆术 目前最流行而又取得公认的记忆技术是PQ4R法 预习 Prepare 提问 Question 阅读 Read 思考 Reflection 复述 Repeat 复习 Review 对那些无意义联系的材料人为地赋予某种逻辑意义或联想结构 也能提高记忆的效果 这些方法有 152 记忆术 续 定位记忆法 将记忆项目与熟悉的地点位置相匹配 使地点位置作为恢复各个项目的线索 串联法 把单词或名称的第一个音节或字母串连起来组成一个单词 如美洲五大湖泊Huron Ontario Michigan Erie Supe rion的字头可连成homes 记住后者就容易记住前者 形象控制法 使身心轻松舒适 头脑中出现过去或未来的良好形象或整体形象 以增强记忆 联想法 利用观念与形象的联想 将材料构成有意义联系的内容 例如马克思生于1818年 卒于1883年 就可以用 一爬一爬 一爬爬上山 来加强记忆 153 山巅一寺一壶酒 3 1415926535897932384626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杀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尔乐 154 扩大组块 短时记忆受记忆广度的限制 一般人只能一分钟之内 经过一次视听经验 大约记下7 2个组块 051267165146051267165146CIAFBIIBMTWACIAFBIIBMTWA 155 多重编码策略 在学习时应按材料的性质予以多重编码 意码 形码 声码等 以便增加记忆 以学习语文材料为例 对学到的每一单字而言 事实上除了同时在记忆中编好形码 声码与意码三者之外 还须加编一个 动码 有了 动码 之后 以后才会按检索指引的要求 不须费力地将所记忆的单字写出来 书写的动作在性质上即属动码 156 关键字法 关键字法原本是一种运用心像联想的方式以便于记忆人名的方法 后来扩大用于学习外语 例如 有人为你介绍一位阎先生 为了便于记忆 你会立即联想到 阎王 另有人为你介绍钱小姐 你可能联想到 钞票 你所联想到的 阎王 或 钞票 都可形成心像 有了心像就便于记忆 这种借形成心像以强化所要记忆资料的文字称为关键字 关键字法现在已披引伸用来学习外语 例如 英语学习中的 gas 一词 根据其发音 联想到中文的关键字 该死 由此向到煤气可以引起中毒 这样 很快记住了 gas 的词义 157 过度学习 过度学习 所学材料达到刚刚成诵后的附加学习 学习者在刚能回忆出学习内容以后 继续进行额外的或附加的学习 那么他对所学内容的保持量便会显著增加 过度学习量在50 左右效果最好 过度量可以按时间来计算 也可以按学习遍数计算 如用半小时 或读了10遍 会背诵某篇课文 接着增加15分钟 或再读5遍 158 Chapt4End 谢谢 159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160 本章学习目标 识记概念 动作技能 智慧技能 产生式 练习曲线掌握程序性知识的特点了解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掌握如何培养动作技能理解动作技能和智慧技能的关系了解智慧技能的形成阶段 161 程序性知识的特点 1 基本结构2 输入 输出3 意识控制程度4 学习速度 162 1 基本结构 从基本结构看 陈述性知识是符号所代表的概念 命题与原理的意义掌握陈述性知识的关键是理解符号所表征的意义程序性知识是对陈述性知识的应用 其基本结构是动作或产生式 形成程序性知识的关键式对动作方法的熟练掌握 163 产生式 安德森 1983 认为程序性知识是以产生式 production 和产生式系统来表征的 人脑之所以能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也是由于人经过学习 在其头脑中贮存了一系列以 如果 那么 形式表征的规则 这种规则被叫做产生式 产生式这个术语来自数学和计算机科学 认知心理学家纽厄尔和西蒙将这一术语引进心理学 他们认为 人脑和计算机一样都是 物理符号系统 其功能都是动作符号 计算机由于贮存了一系列以 如果 那么 if then 形式编码的规则而具有了完成各种运算和解决问题的智能 164 产生式的表示 产生式是条件与动作的联结 即在某一条件下会产生某一动作的规则 它由条件项 如果 和动作项 那么 构成 人们在运用程序性知识完成各种活动时 总是根据当前的条件的不同 而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行动或动作 例如 在分数加法中 如果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 那么 我们可以直接将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加 如果两个分数的分母不同 那么 我们首先必须先通分 找到最小公分母 然后再将分子相加 用产生式可以表示如下 165 图示 P1分母相同的分数加法的产生式如果目标是解分数加法且有两个分数且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那么将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加P2分母不同的分数加法的产生式如果目标是解分数加法且有两个分数且两个分数的分母不同那么首先求两个分数的最小公分母 166 产生式系统 产生式系统是多个产生式的联结 当一个产生式的动作成为另一个产生式的条件时 产生式之间便相互联系起来 构成产生式系统 产生式系统表征了复杂的技能的完成过程 167 2 输入 输出 从输入 输出看 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态的 容易用语言表达清楚 程序性知识是相对动态的 不太容易用语言表达清楚 168 3 意识控制程度 从意识控制程度看 陈述性知识的意识控制程度高 激活速度较慢 是有意识的搜寻过程 程序性知识的意识控制程度较低 激活速度较快 169 4 学习速度 从学习速度看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速度较快 但是 遗忘也较快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速度较慢 需要大量练习 保持比陈述性知识牢固 170 程序性知识的种类 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 171 技能 技能 指个体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稳定的 合乎法则的动作进行方式 技能可相应地分为两类 动作技能和智慧技能 172 技能的特点 1 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 不同于本能行为 2 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 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 不同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3 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 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173 技能和能力 技能和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定的能力水平是技能形成的前提条件 具有相应的能力就易于掌握相应的技能 人们技能形成的速度及所形成的技能的难度往往取决于能力的发展水平 通常在某方面能力越强越易于形成某种技能 技能的形成有助于能力的发展 习得了知识并不意味拥有了能力 只有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经过技能这个环节 才能使能力得到发展 因而 技能是知识掌握与能力形成与发展之间的重要环节 技能的形成对能力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174 技能和知识 从另一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职业技能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