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体学基础》教案.doc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6663942 上传时间:2020-03-01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常人体学基础》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正常人体学基础》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正常人体学基础》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正常人体学基础教案编写人:李婧基本教材:正常人体学基础 (主编:刘英林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主要参考书:1、系统解剖学. 柏树令. 第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组织胚胎学 刘贤钊 第三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生理学 刘玲爱 第五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授课班级: 2007级医学检验技术10班授课时间:20072008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教学方法:课堂理论教授、实验教学教学进度表周次节次学时教学内容112第一章 绪论22第二章 细胞 第一、三节32第二章 细胞 第二节242第三章 基本组织 第一、二节52实验一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细胞、基本组织)62第三章 基本组织 第三、四节372第三章 基本组织 第五节82实验二 基本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血液)92实验三 ABO血型的鉴定 血细胞观察4102第五章 运动系统 第一节(一、二)112第五章 运动系统 第一节(三、四)122实验四 骨与骨连接5132第五章 运动系统 第二节142实验六 肌152第六章 呼吸系统 第一、二、三节6162第六章 呼吸系统 第四、五、六节172实验八 呼吸系统的微细结构特点实验九 正常人体呼吸音的听诊182第七章 消化系统 第一节7192第七章 消化系统 第二节202第七章 消化系统 第三、四、五节212实验七 呼吸道、肺、胸膜与纵隔实验十 呼吸系统临床应用的主要标志实验十一 消化管、消化腺8222实验十二 消化系统的微细结构232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一)242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二、三、四)9252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二节(一、二、三)262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二节(四、五、六、七)272实验十四 正常人体心音听诊实验十五 人体心电图的描记实验十七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实验十九 运动前后心率、血压的变化10282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三、四节292实验十三 心实验十六 全身血管实验十八 各主要淋巴器官302第九章 泌尿系统 第一节11312第九章 泌尿系统 第二、三节322第十章 生殖系统 第一节332第十章 生殖系统 第二节12342实验二十 泌尿系统实验二十一 男、女性生殖器官352实验 泌尿、生殖系统组织学362第十一章 感觉器 第一节13372第十一章 感觉器 第二、三节382实验二十二 视器和前庭蜗器的观察实验二十三 视力、色觉和声波的传导392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一、二)14402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二、三)412实验二十四 中枢神经系统422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 第二节15432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 第三节442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 第四、五节452实验二十五 周围神经16462第十三章 内分泌系统 第一、二、三节472第十三章 内分泌系统 第四、五、六节482实验 内分泌系统17492机动502机动512机动18522期末复习指导532期末复习指导542期末复习指导第一章 绪论一、课堂安排:人体学绪论部分讲述两节课。二、教学要求:1.了解人体学的定义,分科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2.了解人体器官的组成和系统的划分3.掌握人体学的常用的方位、术语4. 详述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 兴奋性 生殖)及相关概念(兴奋性、刺激、反应、兴奋、抑制、阈值)。5.熟悉内环境的概念6.熟悉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过程、特点三、教学内容:第1节 正常人体学的定义和范围一、正常人体学的定义与医学的关系和任务二、正常人体学的学习方法第2节 人体的组成一、人体的组成二、解剖学姿势及方位术语第3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一、生命基本物质二、新陈代谢三、兴奋性第4节 机体与环境一、机体内环境与稳态二、机体对环境的适应第5节 人体功能的调节一、人体功能调节的方式二、人体功能调节的反馈作用四、课后作业:1、正常人体学包括哪几门学科?2、说出人体的基本组成,人体的分部。3、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4、解释: 人体学、 内脏、 新陈代谢、兴奋性、阈值5、什么是解剖学姿势?与立正姿势的区别是什么?6、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7、说出兴奋性与阈值的关系。五、课后小结:第一堂课,主要是给学生介绍这门课的特点及课堂教法,这门课的安排,使学生对此有初步的了解,根据课堂观察,重点重复学生反应有点犹豫的地方,比如:兴奋性,阈值,及兴奋性和阈值的关系,通过图示及板图,重复讲述,效果很好。第二章 细胞第一次课 第一节 细胞的结构 第三节 细胞增殖一、教学要求:1、掌握细胞膜、各种细胞器及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2、理解细胞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细胞周期中各阶段的主要特点。二、课前提问:提问整个第一章的主要内容,将第一章串讲一次,语速放慢,便于给学生思维的机会,也便于发现问题。巩固了上一次所学内容,尤其是解剖学姿势、方位和术语很重要,这叫磨刀不误砍柴功。绪论的知识基本没有问题,学生理解掌握较好。三、教学内容:第1节 细胞的结构一、细胞的化学组成成分二、细胞的基本结构第3节 细胞增殖四、作业如下:1、图示细胞的基本结构及细胞质内的细胞器有哪些?2、说出细胞增殖概念。五、课后小结:细胞的结构容易掌握,主要是记忆的东西,图示讲述,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第二次课 第二节 细胞膜的功能一、课堂提问: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细胞器,顺利过关,不多赘述。二、教学要求:1. 熟悉细胞的物质转运功能2. 了解细胞的受体功能3. 熟悉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三、教学内容:第2节 细胞的功能一、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二、细胞的受体功能三、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四、课后小结:物质转运用时不少,比较抽象的内容,图示讲述,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细胞的生物电对检验专业来说,不是重点内容,还是详细讲述,重点掌握的内容点出来,分层次要求,肌肉收缩略讲,挂图不系统,自己版图,效果更好。五、本次课作业如下:1、细胞的功能有哪些?(屏障,物质转运,受体,生物电,肌细胞的收缩功能)2、说出被动转运与主动转运的主要区别。3、说出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第三章 基本组织第一次课 第一节 上皮组织 第二节 结缔组织一、课堂组织:提问绪论中的相关内容,引出基本组织概念,导入新课。二、教学要求:1.掌握上皮组织的分类、细胞特点、及功能2.掌握疏松结缔组织的细胞及纤维种类3.了解透明软骨的分类4.熟悉骨组织的结构及骨板三、教学内容:第1节 上皮组织被覆上皮第2节 结缔组织一、固有结缔组织二、软骨组织和骨组织四、课后小结:本次课结合挂图讲解,形象、直观,学生易理解,效果较好。五、课后作业:1、说出被覆上皮的种类及其主要分布。2、归纳结缔组织的分类即疏松结缔组织的细胞种类。第二次课:实验一 显微镜的使用 细胞 上皮组织一、课堂组织:首先讲述显微镜的使用,虽然中学时学生已经接触过显微镜,但是,毕竟不是人均一台,且,本学期,组织学实验较多,所以,对于显微镜的使用讲解及注意事项不怕反复强调。二、实验过程:第一节课,熟悉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第二节课,看图,并初步学会绘图。三、实验报告:绘图胆囊上皮(单层柱状上皮)第三次课 第三节 肌组织 第四节 神经组织一、课堂提问:上次所留作业,不存在问题。二、教学要求:1.熟悉骨骼肌的一般结构2. 详述三种肌组织的结构特点,简述肌丝滑行原理3. 了解兴奋收缩耦联4.了解骨骼肌的收缩形式5. 熟悉神经元的结构、神经末梢三、教学内容:第3节 肌组织一、骨骼肌二、心肌三、平滑肌第4节 神经组织一、神经元二、神经纤维三、神经末梢四、突触四、课后小结:组织学浅显易懂,借助于挂图讲述,便于理解,边讲述,边提问。让学生黑板填空,写出三种肌组织的分布、是否随意肌、细胞形态、细胞核的形态数量、细胞核的位置、有无横纹等,列出条目,学生看书找答案,然后写在黑板上的空里,学生参与,效果很好。五、课后作业:1、详述三种肌组织的结构特点、分布、有无横纹(可列表或图示)2、解释兴奋收缩耦联,说出兴奋收缩耦联的结构基础及耦联因子。 3、列出神经元的分类(两种分法)及神经末梢的分类。第四次课 第五节 血液一、课堂提问:上次课后作业,基本掌握,不错。二、教学要求:1.了解血液的组成特性2.掌握各种血细胞的形态、正常值3.了解红细胞的生成 4. 熟悉血液凝固的概念5.了解纤维蛋白溶解系统6.掌握血型及血型鉴定三、教学内容:第5节 血液一、血液的组成、血量、理化特性二、血浆三、血细胞四、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五、血型与输血四、课后小结:这次课,学生参与比较多,因为血液的相关知识,同学们中学已经学过一部分,所以,课堂上比较轻松。鉴于血型及血型鉴定是检验专业的主课,所以,这部分,反复讲,重点讲,不断提问,直到学生表情明朗为止。五、课后作业如下:1、说出各种血细胞的功能、正常值。2、通过红细胞的生成、调节 、破坏,总结贫血的种类和原因。3、解释:贫血、血沉4、解释 血液凝固的概念,说出血液凝固的过程5、解释血型的概念,说出ABO血型的抗原和抗体各有哪几种?存在部位?6、ABO血型的分型依据是什么?是如何分型的?7、输血的根本原则是什么?第五次课 实验二 基本组织 肌组织、神经组织、血液一、实验内容:肌组织、神经组织、血液二、课堂小结:由于是第二次用显微镜,观察起来比上一次迅速多了,找标本也轻松了许多,只有极个别同学找不到骨骼肌的细胞核,大部分同学做的很好。三、实验报告:绘图:各种血细胞第六次课 实验三 ABO血型的鉴定 一、实验目的:学会玻片法鉴定血型二、课前提问复习:对于血型鉴定实验来说,课前提问显得尤其重要,提问问题包括:1、什么是血型?2、ABO血型的抗原和抗体有哪几种?存在部位?3、ABO血型的分型依据是什么?是如何分型的4、鉴定血型的原理是什么?强调:用已知的抗体测定未知的抗原。写出抗原抗体反应的反应式。三、课后作业:写出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第四章 运动系统第一次课 第一节 骨和骨连接(一)一、教学要求:1、熟悉骨的构造。2、熟悉运动系统的组成,关节的构造及运动。3、熟悉脊柱、胸廓的组成。4、熟悉脑颅和面颅各骨的名称,下颌骨的形态结构。5、掌握可摸到的骨性标志。二、教学内容:第1节 骨与骨连结一、概述二、躯干骨及其关节三、颅及颅骨的连接三、课堂组织及小结:运动系统这部分比较直观,这次课是骨骼部分,讲课方法是:先让学生说出所能说出的骨的名称,对不正确的名称加以纠正。然后再系统一下,完成这一步以后,再看挂图或者标本,对主要的骨的骨点结构加以巩固,收效很好。四、课后作业如下:1、简述运动系统的构成、作用。2、说出关节的构造、运动形式。3、说出主要躯干骨的名称、部位。4、说出胸廓的构成骨及作用。解释胸骨角5、椎骨共多少块?颈、胸、腰、骶、尾骨各多少块?6、说出脑颅及主要面颅的名称及位置。第二次课 第一节 骨和骨连接(二)一、教学要求:1、掌握上肢各骨的位置、形态及主要结构。2、熟悉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组成、特点和运动。3、掌握上肢骨的骨性标志。4、掌握下肢各骨的位置、形态及主要结构。5、熟悉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组成、特点和运动。6、掌握骨盆的组成和下肢骨的骨性标志。二、教学内容:第1节 骨与骨连结四、四肢骨及其关节三、课堂组织及小结:因为这部分比较直观,讲课方法是:先让学生说出所能说出的骨的名称,对不正确的名称加以纠正。然后再系统一下,完成这一步以后,再看挂图或者标本,对主要的骨的骨点结构加以巩固,收效很好。四、课后作业:1、描述四肢骨的名称及位置。2、详述四肢骨的主要骨连接的名称、运动形式(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3、全身骨的主要骨性标志。第三次课 实验四 骨与骨连接一、 实验安排:总结运动系统骨的构成及各部骨的名称,然后,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各部分骨的形态及结构,要求能找出身体的主要骨,并能组成人体骨骼。二、 实验总结:各组比赛性质,看哪一组找所说名称骨的速度最快: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感觉掌握的相当理想。三、作业:书写实验报告:总结全身骨,默写各部分骨的名称及骨点。第四次课 第二节 骨骼肌一、教学要求:1、了解肌的形态和构造。2、熟悉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背阔肌、胸大肌的位置和作用。3、熟悉膈的位置,形态和作用。4、熟悉腹肌的位置、层次和作用。5、熟悉四肢各肌的位置及作用。6、掌握全身肌的肌性标志。二、课前提问:主要是提问骨骼部分,检查同学们掌握的程度,提问问题就是上一次课的课后作业,检查结果令人满意。三、 教学内容:第2节 骨骼肌一、概述二、躯干肌三、头肌四、颈肌五、上肢肌六、下肢肌七、全身的肌性标志四、课后小结:骨骼肌部分学生接受起来感觉比较轻松,因为,这部分中学接触过,这里再结合挂图,便于理解,课堂效果不错。五、课后作业如下:1、说出主要躯干肌的名称位置。2、说出主要头肌的名称、位置。3、说出主要四肢肌的名称位置及临床肌肉注射的常用肌。4、解释股三角、腹股沟管第五次课 实验六 肌一、 实验安排: 这次一改原来的常规安排:先分组观察全身主要肌及骨连接,然后再总结提问,正好顺应学生刚到实验室,急切想看肌肉标本的迫切愿望,效果很是理想。二、作业:书写实验报告,总结全身主要肌及骨连接。第五章 呼吸系统第一次课 第一节 呼吸道 第二节 肺 第三节 胸膜与纵隔一、教学要求:1、掌握呼吸系统组成。2、熟悉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及其开口部位。3、熟悉喉的位置,喉腔的形态、分部。4、掌握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及临床意义。5、掌握肺的位置、形态和微细结构。6、熟悉胸膜与胸膜腔的概念。7、了解纵隔的概念。二、课堂安排:本章节理论上分两次讲,这次课的内容是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及肺。提问式进行课堂教学,挂图和版图结合结合临床实例讲述,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三、教学内容:第1节 呼吸道一、鼻二、喉三、气管和主支气管第2节 肺一、肺的位置和形态二、肺的微细结构三、肺的体表投影第3节 胸膜与纵隔一、胸膜二、纵隔四、课后小结:根据课堂提问及观察来看,这次课,学生接受比较好,稍微有点难度的是,肺下界的体表投影,反复做动作给学生看,以便理解,收效较好。五、课后作业:1、呼吸系统的组成,上下呼吸道的概念。 2、解释呼吸的概念 ,说出呼吸的三个环节。3、说出咽的分部,鼻咽癌的好发部位是哪里?4、气管分叉处的位置? 气管切开的常用部位?支气管异物为何容易坠入右侧?5、详述肺的位置、形态、及肺下界的体表投影。6、说出壁胸膜分哪几部?胸膜腔负压有何生理意义?第二次课 第三节 肺通气 第四节 气体交换与运输 第五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一、课堂提问及复习:呼吸系统的组成?什么是上下呼吸道?什么是呼吸?呼吸包括哪三个环节?鼻咽癌的好发部位是哪里?气管分杈处的位置? 气管切开的常用部位?支气管异物为何容易坠入右侧?肺的位置?及肺下界的体表投影。个别同学对于呼吸的三个环节回答不完整,其余,很好。二、教学要求:1.了解肺通气的动力及阻力,熟悉肺容量及肺通气量2.理解气体的交换动力,熟悉肺换气的影响因素3.了解呼吸运动的调节三、教学内容:第4节 呼吸过程一、肺通气二、气体的交换与运输第5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一、呼吸中枢二、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四、课后小结:这次课的主要内容是肺容量和通气量,气体的交换与运输,呼吸的调节,理论性比较强,学生接受起来稍微困难,所以,这次课讲述较慢,而且重点反复讲。学生接受较好。五、课后作业:1、说出肺通气的动力是什么?2、解释肺活量、时间肺活量 3、气体交换的动力是什么?影响肺部气体交换的因素有哪些?4、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主要运输形式是什么?5、呼吸的基本中枢位于何处?6、缺氧、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和氢离子浓度升高会对呼吸有何影响?第三次课 实验八 呼吸系统的微细结构特点 实验九 正常人体呼吸音的听诊一、 实验安排:先是提问总结呼吸系统的理论知识,然后再分组实验观察。最后,实验总结。二、实验小结: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基本能在镜下观察到肺微细结构中的主要结构:如 肺小叶、肺泡等,进一步巩固了理论知识。三、作业:绘出肺的呼吸部镜下结构彩图(低倍)。第六章 消化系统第一次课 第一节 消化管一、教学要求:1.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功能,上下消化道的概念2.掌握胃的位置、形态、分部3.掌握小肠的分部、功能4.了解大肠的部位、功能二、课堂安排:先挂上挂图,让学生说出消化系统的各部的主要名称,学生的概括能力有限,可以只说名称,不说所属,根据学生所说,发现不对之处,及时纠正,然后,再按照课本内容详述这部分内容,学生有针对性记忆,效果较好。三、教学内容:第1节 消化管一、消化管的一般结构二、口腔三、咽四、食管五、胃六、小肠七、大肠四、课后小结:消化系统的第一次课,概述、消化管,这部分比较形象,讲述起来比较顺利,课堂效果也比较好。五、课后作业:1、消化系统的组成?上、下消化道的概念。2、解释 消化 吸收 咽峡3、食管的三处狭窄的位置及临床意义。4、说出胃的位置、形态、分部?胃的运动形式?5、胃底腺的细胞种类及其分泌的物质是什么?6、胃液的主要成分及其主要作用是什么?7、说出小肠的分部(十二指肠、空、回肠),十二指肠溃疡的好发部位?8、结肠的特征性结构是什么?第二次课 第二节 消化腺一、 课前提问及复习:消化系统的组成?上、下消化道的概念。消化、吸收、咽峡?食管的三处狭窄的位置及临床意义?说出胃的位置、形态、分部?胃底腺的细胞种类及其分泌的物质是什么?存在问题:胃底腺的细胞种类及分泌的物质,有同学回答不齐全,所以,此处再作讲述。二、教学要求:1.掌握肝的位置和形态,熟悉肝的功能2. 了解胆囊的位置、形态,掌握胆汁的排泄途径3.熟悉胰的形态、位置和功能三、教学内容:第2节 消化腺一、肝二、胰四、本次小结:这部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是:肝的位置,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胆囊底的体表投影,不容易接受和掌握的是各种消化液的成分和作用。生理学部分用较多的时间讲授,以便学生理解。五、课后作业:1、胰液和胆汁的排放部位?2、小肠的主要运动形式?与胃的运动形式相比有何不同?3、肝的位置和形态4、阑尾根部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5、胆汁的有效消化成分是什么?主要消化哪种食物?6、解释肝小叶、门管区第三次课 第三节 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 第四节 消化系统功能的调节 第五节 腹膜一、 课堂提问及复习:小肠的分部?胰液和胆汁的排放部位?结肠的特征性结构是什么?肝的位置和形态?阑尾根部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十二指肠大乳头、肝门管区?学生掌握的基本可以。二、教学要求:1.掌握消化吸收的过程2.了解消化功能的调节3.了解腹膜及腹膜腔、腹膜与脏器的关系及腹膜形成的结构三、教学内容:第3节 食物的消化、吸收与排便一、主要食物的消化二、主要食物的吸收三、排便第4节 消化系统的神经支配及主要调节一、神经调节二、体液调节第5节 腹膜一、腹膜和腹膜腔二、腹膜与脏器的关系三、腹膜形成的结构四、课后小结:这次课的内容不多,但是主要是生理学部分,比较抽象,详细讲述,边讲边提问,牵住学生的思路,课堂效果可以。五、课后作业:1、为何说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2、三大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形式是什么?3、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消化器官的调节作用如何?第四次课 实验七 呼吸道、肺、胸膜与纵隔实验十 呼吸系统临床应用的主要标志实验十一 消化管、消化腺一、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掌握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组成,呼吸道、消化道的位置、形态及连通关系,肺、肝、胰腺的位置、形态。熟悉胸膜、腹膜的配布及胸膜腔的构成,了解纵隔的境界、分部。二、实验安排及实验小结:先提问消化、呼吸系统的解剖学部分,然后,提问实验室的某些模型,看同学们掌握的如何,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的情况(实际上,结果是满意的,学生都能说准所指模型的名称和主要结构。),然后,分组讲述、观察。三、课后作业:书写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结构。第五次课 消化系统的组织学实验一、 课堂组织:这次试验课,发给学生三个切片,肝、胃底腺、小肠切片,要求:学生镜下分辨出切片的组织结构,绘制两个图片胃底腺和肝的微细结构图,标出胃底腺细胞种类、肝的基本结构单位肝小叶、门管区。二、实验小结:大部分同学,镜下结构找的比较准确,绘图很好。三、作业:写实验报告(绘肝小叶、胃底腺图),课堂完成。第七章 脉管系统第一次课 第一节 心(一)一、 课堂安排:循环系统内容比较多,这次课的内容是心脏,课堂教学用具心脏模型,挂图,借助于挂图和比较大的心脏模型,可以很直观的进行心脏部分的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边提问边讲述。二、教学要求:1.掌握心的位置、形态、心腔的结构2.了解心壁的微细结构、心的血管及心包三、教学内容:第1节 心一、心的形态与结构四、课后小结:课堂效果很好,学生可以拿着模型叙述心各腔的结构。五、课后作业:1、心的位置、外形和体表投影。2、心各腔的结构。3、心的传导系统有哪些?第二次课 第一节 心(二)一、 课堂提问及复习:让学生拿着模型说出心各腔的名称及出入的结构。心的位置、外形和体表投影,心的传导系统有哪些?提问同学有点紧张,效果不是十分令人满意,提问之后,根据情况又系统回顾了上一次课的内容。二、教学要求:1.掌握心动周期及心的泵血功能2.熟悉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3.了解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4.熟悉心肌的生理特性5.了解心电图三、教学内容:第1节 心二、心的泵血功能三、心的生理四、心音、心电图四、课后小结:这次课的内容是心率、心动周期、心输出量、心肌的生理特性。心肌生物电简述,不做重点掌握。没有挂图,主要靠版图,使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便于理解。五、课后作业:1、解释心率、和心动周期。2、描述心动周期的分期。3、解释心输出量及影响因素。4、心室肌细胞生物电各期的离子基础。5、心肌的生理特性有哪些?6、解释自律性、窦性心率。第三次课 第二节 血管(一)一、 课堂安排:这次课的主要内容是动脉系统,除了挂图外,要求学生自己画图,表示动脉的各个分支,以加深印象,并黑板上师范版图。对于可以触到的动脉搏动,都要求学生必须触到,临床上止血常用的动脉,更要求学生掌握其位置。二、教学要求:1.了解血管的分类及血管壁的微细结构2.了解肺动脉、肺静脉3.熟悉体循环的动脉分支及常用止血部位三、教学内容:第2节 血管一、血管的结构及功能特点二、肺循环的血管三、体循环的血管四、课后小结:动脉部分的掌握,除了腹主动脉外,其余都轻松愉快。五、课后作业:1、体循环动脉的走行及主要分支。2、常用于止血的部位。第四次课 第二节 血管(二)一、 课堂提问及复习:体循环动脉的走行及主要分支,常用于止血的部位。二、教学内容:第2节 血管四、动脉血压及动脉脉搏五、微循环六、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七、静脉血压与血流三、课后小结:动脉血压与血流、静脉系统的内容,掌握浅静脉的名称、部位、临床应用,门静脉的主要属支及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的吻合支,吻合支的临床意义。结合临床讲述这部分。四、课后作业:1、说出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2、详述体循环的静脉及其主要属支。3、门静脉系的构成及临床意义。4、阐明静脉血压和血流及影响静脉血流的因素。第五次课 实验:1、心音的听诊和心电图的描记2、学会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一、实验要求:会测量动脉血压,掌握其注意事项,能分辨出两个心音,心电图描记,会初步分析心电图(查出心动周期,计算心率,分析心律)。二、课后作业:写实验报告。第六次课 第三节 淋巴系统一、 提问复习:动脉血压正常值?临床上常用来采血和输液的静脉?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的吻合支?有何临床意义?二、教学内容:第3节 淋巴系统一、淋巴管道二、淋巴器官第4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二、心、肺、脑血流特点三、课后小结:微循环部分讲述主要靠版图,淋巴系统内容较多,但是,掌握部分不是很多,主要是淋巴干、淋巴导管,说出脾的位置、形态、功能,课堂掌握不错。四、课后作业:1、阐明微循环的组成及功能。2、说出淋巴系统的组成、淋巴干、淋巴导管,说出脾的位置、形态、功能。第七次课 实验十三 心实验十六 全身血管实验十八 各主要淋巴器官一、实验要求:观察心脏的位置、形态及各腔的结构联通关系。观察主要血管的分部走行。 二、写实验报告。 第九章 泌尿系统第一次课 第一节 肾与输尿管一、教学要求:1、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掌握肾的位置、形态、剖面结构。熟悉肾的微细结构。3、熟悉输尿管的分部和狭窄。4、熟悉膀胱三角的位置。5、熟悉女性尿道的特点。二、教学内容:第1节 肾的形态、位置、结构和血流特点一、肾的形态、位置二、肾的结构三、肾的血流特点第2节 输尿管、膀胱、尿道的结构特点一、输尿管二、膀胱三、尿道三、课后小结:本次课记忆性内容较多,理解性部分主要是:输尿管的狭窄,个别学生对其空间位置的理解困难,需要以自身为标本,给学生讲解,还有,膀胱三角的概念,要强调是在膀胱底的内面观。四、课后作业:1、说出泌尿系统的构成及功能2、说出肾的位置、形态、剖面结构,输尿管的三处狭窄及膀胱三角的概念。3、解释名词: 1、肾门 2、滤过膜 3、肾单位 4、膀胱三角 第二次课 第二节 尿的生成一、 课前提问及复习:泌尿系统的构成?肾的位置、形态、剖面结构?输尿管的三处狭窄及膀胱三角的概念。提问看来,学生掌握的还可。二、教学要求:1、了解尿液的理化性质2、熟悉尿生成的基本环节3、熟悉尿生成的调节三、教学内容:第3节 尿的生成及影响因素一、尿液二、尿的生成过程三、调节和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四、尿的储存及排放过程四、课后小结:尿的生成比较抽象,我讲课思路是尿的生成分两个阶段(原尿生成和终尿生成),便于学生理解。作业问题:学生对糖尿病患者的多尿和糖尿解释不严密,复习时重点讲述。五、课后作业:1、尿的生成过程包括哪几个环节?2、肾小球滤过的结构基础及动力是什么?解释肾小球滤过率。3、叙述水和葡萄糖的重吸收,解释糖尿病患者的多尿和糖尿。4、解释:尿潴留、尿失禁、尿频。第十章 生殖系统第一次课 第一节 男性生殖系统一、教学要求:1. 掌握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2. 了解睾丸的形态、微细结构。3. 掌握男性尿道的分部,各部形态特点。二、课堂组织:这次课主要讲述男性生殖,结合挂图讲述,重点内容提问式讲述,留下时间复习,最后,提问。三、教学内容:第1节 男性生殖器 四、课后小结:本次课内容易接受,作业也不存在什么问题。五、课后作业:1、男性生殖系统的构成功能。 2、睾丸的功能,精子的产生部位及雄激素的分泌部位。3、说出男性尿道的三处狭窄及意义第二次课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一、课前提问复习:男性生殖系统的构成功能?睾丸的功能?精子的产生部位及雄激素的分泌部位?男性尿道的三处狭窄及意义。二、教学要求:1. 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熟悉卵巢的位置、结构。3. 熟悉输卵管的分部4. 掌握子宫的形态、位置、及子宫的固定装置。5. 了解阴道的位置、形态。6.了解女性外生殖器的组成。7、了解会阴的概念。三、教学内容:第2节 女性生殖器四、课后小结:借助于挂图形象,学生接受较好,子宫的固定结构需阐明后帮助学生记忆。作业不存在问题。五、课后作业:1、说出女性生殖系统的构成,卵巢的位置、形态及功能。2、输卵管的分部及临床输卵管结扎的位置。3、子宫的位置、形态、分部及固定结构,第三次课 实验二十 泌尿系统 实验二十一 男、女性生殖器官一、 实验要求: 1、通过实验使学生观察、辨认出肾、输尿管、膀胱的位置、形态结构,确认肾的体表投影。2、观察生殖系统标本,进一步熟悉生殖系统的组成,各器官位置、形态 3、辨识子宫位置、形态、固定韧带。二、实验小结:实验前,先进行理论复习,提问式形式进行,随时借助于模型提问。通过实验,学生对泌尿生殖系统的结构进一步理解掌握。四、 作业:写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结构。第四次课 实验 泌尿、生殖系统组织学一、 实验要求:观察辨认肾、睾丸及卵巢的微细结构二、课后小结:对于肾的微细结构,学生看图困难,课堂上对肾单位又做详细讲述,便于学生观察。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对肾、睾丸、卵巢的微细结构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实验报告中个别学生标错了肾小管和肾小囊,大部分学生绘图很好。三、实验报告:绘图:肾的微细结构。第十一章 感觉器第一次课 第一节 视器一、教学要求:1、了解感觉器和感受器的概念。2、掌握眼球壁的层次、各层的分部及形态结构。3、掌握眼球内容物的名称和作用。4、熟悉房水的产生及循环的途径。5、熟悉结膜的分部。眼外肌的名称和作用。6、解释 视神经盘 黄斑 夜盲症 视力 视野二、教学内容:第1节 眼 三、课后小结:视觉器官虽然初中已经学过,但是,对于眼球壁的结构还是要详讲,并结合临床讲述相关眼病,学生较感兴趣。四、课后作业:1、眼的结构包括哪两部分?2、眼球壁分几层?每层各包括哪几部分?3、眼球内容物包括哪些?有何作用?4、白天及夜晚视物各是那种视细胞发挥作用?5、光线经瞳孔进入眼内经过的结构?第二次课 第二节 前庭蜗器 第三节 皮肤一、 课堂提问及复习:眼的结构包括哪两部分?眼球壁分几层?每层各包括哪几部分?眼球内容物包括哪些?有何作用?白天及夜晚视物各是那种视细胞发挥作用?光线经瞳孔进入眼内经过的结构?二、教学要求:1、掌握耳的分部。2、熟悉鼓室各壁和听小骨的名称。3、熟悉咽鼓管的交通及小儿咽鼓管的特点。4、熟悉膜迷路的分部,掌握内耳感受器的名称、位置和作用。 5、了解声波的传导途径。三、教学内容:第2节 耳 第3节 皮肤四、课后小结:介绍耳,主要是要学生了解耳的大体结构,搞清耳的功能,课堂上重复耳的功能及相应的感受器(位置觉感受器:椭圆囊斑和球囊斑,听觉感受器:螺旋器),讲解耳与生活中相关的事情:晕船、晕车、飞行员查体等。作业中不存在问题。五、课后作业: 1、耳包括哪几部分(详述)?2、耳的功能是什么?3、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是什么?4、临床上皮内注射、皮下注射分别把药物注入什么部位?第三次课 实验二十二 视器和前庭蜗器的观察实验二十三 视力、色觉和声波的传导一、实验目的1、观察视器、前庭蜗器的组成。2、熟悉眼球壁、中耳鼓室、内耳的位置、结构。3、观察、辨识眼底、膜迷路中感受器位置、形态。 4、学会视力的测定、瞳孔对光反射、骨传导和气传导的测定和比较、色觉的检查。二、课后小结:本次课轻松愉快,易理解,易操作,学生也比较感兴趣,即活跃气氛又巩固了知识。三、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结构及实验结果,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 1、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第一次课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一)一、教学要求:1、掌握神经系统的区分和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2、掌握脊髓的位置和外形,熟悉脊髓内部结构。3、了解脊髓功能。4、掌握脑及脑干的分部。5、熟悉脑干的外形及内部结构(神经核和纤维束)。二、教学内容:第1节 概述 第2节 中枢神经系统 (一)三、课后小结:神经系统相对较难,需要借助于模型、挂图详细描述,有时还要板图。作业属于督促性质,不存在什么问题。四、课后作业:1、神经系统的分部。解释:神经节、神经核、灰质、白质2、脊髓的位置和外形,脊髓的内部结构。3、脑的分部。4、脑干的外形。第二次课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二)一、 课堂提问:神经系统的分部?脊髓的位置和外形,脊髓的内部结构?脑的分部?脑干的外形?二、教学要求:1、掌握小脑的位置和外形。2、熟悉丘脑、下丘脑的组成和主要功能3、掌握大脑半球的分叶及表面的主要沟、回。4、掌握大脑皮质主要机能区的定位。5、熟悉基底核的组成及纹状体的概念。6、掌握内囊的位置、分部、各部通过的纤维束及内囊损伤后的表现。三、教学内容:第2节 中枢神经系统 (二)四、课后小结:此次课的难点在于内囊,从各个角度讲述,因为这部分联系临床较多,内囊的概念需要借助于模型,详述内囊的性质,以便学生理解内囊出血会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另: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其支配或投射的规律较难,需要较长时间解释,磨刀不误砍柴功。五、课后作业:1、小脑的位置。2、小脑与延髓、脑桥共同围成的脑室。3、间脑的分部,间脑内的脑室。4、下丘脑主要包括哪几部分?5、大脑半球的三条叶间沟和五个分叶。6、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躯体运动区、躯体感觉区、视区、听区)。7、内囊的位置,内囊出血的临床表现。第三次课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三)一、 课堂提问及复习:小脑的位置?间脑的分部,间脑内的脑室?下丘脑主要包括哪几部分?大脑半球的三条叶间沟和五个分叶?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内囊的位置,内囊出血的临床表现。二、教学要求:1、掌握脑和脊髓被膜的层次。2、熟悉硬膜外隙及蛛网膜下隙的概念。3、掌握各脑室的构成和脑脊液的产生及循环途径。4、熟悉脑和脊髓的动脉来源、大脑动脉环的组成。5、了解突触传递特点三、教学内容:第2节 中枢神经系统 (三)四、课后小结:对于蛛网膜下隙,部分学生理解有困难,对此,需提前用脑脊液循环图讲解,讲述脑脊液循环,需先了解各个脑室的部位及连通关系。突触的传递与前边的生物电紧密相连,所以,先简单回忆一下生物电很是必要,根据突触传递的特征,讨论临床上的安眠药的药理作用。五、课后作业:1、脑和脊髓的被膜有哪几层?2、解释硬膜外隙、蛛网膜下隙。3、硬脑膜形成的结构有哪些?4、解释脑脊液的产生及循环途径5、大脑动脉环的构成?6、突触的概念及结构及突触传递的过程?7、中枢兴奋传递的特征有哪些?第四次课 实验二十四 中枢神经系统一、实验目的:1、观察、辨识脊髓、脑的位置、形态。2、熟悉脊髓、脑的内部结构。3、熟悉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二、课后小结: 通过实验,学生对神经系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有的学生说:原来认为脊髓是半流质状,实验后,才知道原来是这样啊!看来实验对于学生的感性认识来说,至关重要。三、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结构,写出实验收获。第五次课 第二节 周围神经系统一、教学要求:1、熟悉脊神经的组成、脊神经丛。2、掌握膈神经、股神经的分布。3、掌握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的分布和功能。4、掌握坐骨神经的行程和分布。5、掌握12对脑神经的名称,熟悉脑神经性质6、熟悉动眼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迷走神经、舌下神经的分布。7、熟悉内脏神经的概念8、了解内脏运动神经和躯体运动神经的差别。9、熟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部位和神经节的位置。二、教学内容:第2节 周围神经系统 三、课后小结:讨论周围神经,结合临床讨论,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提高课堂效果。四、课后作业:1、颈丛、臂丛、腰丛、骶丛的主要分支。 2、手部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的感觉管理范围。3、胸神经的前支的节段性分布。4、脑神经共有哪些?5、支配眼外肌运动的主要神经有哪些?第六次课 第三节 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一、 课前复习:神经系统的组成?脑分哪几部分?临床上偏瘫的病人都有哪些表现?根据这些表现推断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二、教学要求:1、掌握躯干和四肢浅感觉、深感觉(精细触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和途径。2、熟悉头面部浅感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和途径。3、了解视觉传导通路的组成、途径及各部损伤后的表现。4、掌握锥体束(系)的组成和途径。5、了解瞳孔对光反射的路径。6、了解锥体外系的概念。三、教学内容:第3节 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四、课后小结:传导通路要善于总结规律,这样学生记忆起来就比较容易,比如:感觉传导通路有三、二、一的规律,三级神经元,二次换元,一次交叉。运动传导通路,两极神经元,一次交叉。作业中一题需进一步讨论:右手食指被针刺,说出传导途径,关键是大脑皮质机能定位的掌握和应用。五、课后作业:1、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传导系统的功能是什么?2、内脏痛与皮肤痛相比,有哪些特点?3、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的功能是什么?4、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不同表现?5、掌握传导通路: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躯干和四肢的痛温触觉、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第七次课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第五节 脑的高级功能一、 课前提问及复习: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传导系统的功能是什么?内脏痛与皮肤痛相比,有哪些特点?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的功能是什么?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不同表现?二、教学要求:1.熟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内脏功能的调节作用2.了解条件反射的建立与巩固,人类大脑皮质活动的特征,讨论觉醒与睡眠的特点及意义三、教学内容:第5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第6节 脑的高级功能四、课后小结:本次课的重点是自主神经的递质、受体及受体阻断剂,联系临床:比如,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原理,解磷定及阿托品的应用等。五、课后作业:1、叙述自主神经的分类,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纤维分类?2、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受体有哪几种?其受体阻断剂又是什么?3、解释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4、睡眠时相分哪几个时相?各有何生理意义?第八次课 实验二十五 周围神经一、实验目的:1、观察、辨识脊神经、脑神经和内脏神经的组成、走行、分布。2、观察、辨识膈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股神经、坐骨神经的走行、分支、分布。二、实验小结: 因天气太热,实验室味道太浓,刺激性很大,学生适应不了,观察效果不好,建议改善实验室条件。五、 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结构。第十二章 内分泌系统第一次课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下丘脑与垂体 第三节 甲状腺与甲状旁腺一、教学要求:1.了解激素的分类、作用特征及作用原理2.熟悉垂体的位置、形态和分布3.掌握腺垂体分泌激素的种类和作用4.掌握甲状腺的形态、位置和结构5.熟悉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及各种激素的作用6.了解甲状旁腺激素的作用二、课堂安排:内分泌系统讲述两次,这次课的内容是第一节到第三节甲状腺,对于激素的生理作用,列表记录,以助掌握。鉴于内分泌系统,学生中学已经接触过,这里,边提问,边讲述。三、教学内容:第l节 概述 第2节 下丘脑与垂体 第3节 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四、课后小结:这一部分学习起来比较抽象,需要图示:下丘脑腺垂体腺体激素,这样一个调节轴,然后借助挂图,帮助学生了解这些内分泌腺的分部及主要功能,在学习甲状旁腺素的生理作用时,讲述临床上由于误去了甲状旁腺而出现的临床症状,便于学生理解甲状旁腺素的作用,收效很好。五、课后作业:1、简述激素的分类、作用特征及作用原理。2、说出腺垂体分泌的激素有哪些?生长激素的作用是什么?神经垂体释放的激素。3、甲状腺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4、说出甲状旁腺激素的主要作用。第二次课 第四节 肾上腺 第五节 胰岛 一、 课堂提问及复习:激素的分类、作用特征?腺垂体分泌的激素有哪些?生长激素的作用是什么?甲状腺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课堂提问情况可。二、教学要求:1、熟悉肾上腺的位置和形态,肾上腺分泌的激素及功能2、熟悉胰岛的位置、细胞种类、结构、分泌的激素及作用,3、了解胰岛素分泌的调节三、教学内容:第4节 肾上腺 第5节 胰岛 第6节 其他的内分泌腺和激素四、课后小结:重点讲述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尤其是其对脂肪的代谢作用,是其特征性作用。通过调节轴解释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为何不可突然停药。五、课后作业:1、肾上腺分部,肾上腺皮质的微细结构,球状带、束状带、网状带各分泌什么激素? 2、糖皮质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解释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为何不可突然停药?3、胰岛素的主要生理作用。第三次课 实验 内分泌系统一、实验目的1、镜下观察辨认甲状腺、肾上腺及垂体的微细结构二、实验小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对甲状腺、肾上腺及垂体的微细结构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能在镜下准确辨认出甲状腺滤泡、肾上腺皮质分带、腺垂体细胞等结构。三、实验报告:绘出甲状腺(髙倍)、肾上腺(低倍)镜下结构彩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