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xxxxxxxxx工程xx隧道施工方案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xxxxxx有限公司二一六年九月目 录第一章、工程概况2 1、工程概况 2 2、xx隧道设计 2第二章、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2 1、编制依据 2 2、编制原则 3第三章、施工进度安排3第四章、施工准备4第五章、临时通风方案9第六章、隧道临时排水、照明用电方案13第七章、隧道施工技术方案19 1、测量放样 19 2、明洞及洞口施工 19 3、洞身施工 21 4、钻爆设计 27 5、初期支护 35 6、架立钢拱架 38 7、钢格栅施工 40 8、拱圈衬砌 42 9、隧道防排水施工 45 10、超前支护 50 11、超前小导管施工53 12、监控量测及洞内地质超前预测预报55 13、仰拱、铺底及填充、中央排水管等施工方案60 14、洞内路面施工61 15、隧道装饰工程62第八章、隧道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63第九章、施工进度保证措施71第十章、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72第十一章、施工安全技术措施75第十二章、文明施工保证措施77第十三章、施工环保措施78 xx隧道施工技术方案第一章、工程概况1、 工程概况: xxxxx工程,主线起点xx公路K6+600处,桩号起点为K0+000.路线沿着西北方向傍山沿湖布线,路径xx、xx村外侧,新建xx桥跨越千岛湖,xx隧道穿过驮高山岭,其余沿现有xx公路布线,终点在xx公路约K13+000处,(即朱峰口金峰漂流停车场位置)顺接。主线终点桩号为K2+675,主线长度2.675公里。本项目主线全长2.675公里,xx村接线全长0.270公里,本项目实际里程共计2.945公里。本施工方案主要针对xx隧道施工,xx隧道长558米,里程桩号K1+247K1+805。2、xx隧道设计xx隧道几何线形与净空隧道车速按60kmh,隧道照明速度60kmh;建筑界限基本宽度:行车道W-23. 5m;侧向宽度:L-0.5m;人行道:R-1.0m;总基本宽度:10.0m。隧道建筑限界净高:H-5.0m,人行道净高:h-2.5m。隧道平曲线进口R=550m的圆曲线中,出口位于直线段上。隧道纵断面线性为单向-1.10%坡,该隧道洞门采用端墙式,洞门结构为重力式挡墙;隧道横断面采用锚喷支护复合衬砌,内夹防排水层,明洞结构为现浇混凝土衬砌结构;暗洞衬砌结构按新奥法施工,采用复合式支护结构形式,初期支护以锚杆和钢筋网喷混凝土组成联合支护体系,二次衬砌采用模筑结构,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结构之间设防水排水夹层。xx隧道暗挖区段洞口加强段长度20m,v级围岩长度138米,IV级围岩长度130m,III级围岩长度250m。明挖区段SM长度20m。第二章、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1、编制依据1)、xxxx工程投标文件及招标文件范本。2)、xxx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3)、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 06.1-1999) 4)、地质勘察资料5)、拟投入的机械设备、施工技术力量以及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6)、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393号令)。7)、工程施工现场条件、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及环保要求。8)、xxxx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报告。9)、xxxx工程第S01标段施工安全专项风险评估报告。2、编制原则以招标文件和现场踏勘为基础,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特点,结合我单位的施工、经验、技术、设备能力,本着“安全为先,质量为本”的安全质量原则,以“确保安全,提高质量,均衡生产,文明施工,降低成本,如期高效”的项目管理思路,按以下原则进行隧道施工技术方案的编制: 1)、确保实现招标文件所要求的工期、质量、安全、环保、文明施工的目标; 2)、充分考虑地质、水文、气象等因素、合理组织人员、配置设备,保证工程顺利、均衡生产; 3)、以总体施工部署、施工进度安排、主要施工项目及关键工序的施工方案和技术保证措施为重点; 4)、以少占用道路、公用设施为原则,尽可能避免扰民; 5)、以减少干扰正常交通为原则,保证交通线路的安全畅通; 6)、按设计要求,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施工成本;第三章、施工进度安排根据现场调查和招标文件工期要求,拟采用单口掘进的施工方法,从隧道出口开始掘进。隧道路面为-1.1%的纵向上坡,从出口端掘进也有利于洞内排水。本工程拟2016年9月20日开工,2017年8月20日完工,施工时间为11个月。(1)隧道进洞准备:2016年9月20日2016年11月12日;(2)洞身开挖及支护:2016年11月12日2017年6月30日;(3)模筑混凝土:2017年1月20日2017年7月30日;(4)洞门施工:2017年6月10日2017年8月10日;(5)隧道附属工程:2017年6月1日2017年8月20日。根据以上总体施工计划及目标总体计划目标分解安排,xx隧道边仰坡开挖支护工作必须要赶在雨季来临前完成,以确保隧道进洞。雨季对洞内施工没有多大影响,但是如果雨季来临前没有顺利进洞,给边仰坡开挖、支护带来极大地麻烦,更加给顺利进洞带来隐患。故隧道进洞也成为本项目的关键节点,施工中应加大投入,于11月中旬完成隧道进洞工作。第四章、施工准备1、施工人员配置: (1)主要施工管理人员配置 序号姓名职务职责1项目经理项目全面负责2 项目副经理项目具体管理3总工 技术交底、质量检查4 专职安全员安全指导、检查5试验室原材料、配合比控制6质检科长质量自检、报检7测量负责人放样控制、复核、检查8 合同科长合同管理9 隧道施工现场管理员隧道施工现场管理序号名 称人 数职 责1工班长负责施工组织指挥工作2拌和站6操作拌和站3装料工6砂石料及外加剂上料4砼泵司机4操作砼输送泵及装拆管和砼输送车运输砼5防水板工6安设防水板铺设盲沟6台车就位6台车的移动,定位及模板轮廓尺寸7砼震捣工6捣固砼8修理工3负责设备维修9电工2线路维护合计41 (2)掘进劳动力组织及分工: 序号名 称人 数职 责1工班长负责施工组织指挥工作2安全员负责安全工作,发现和排除事故苗头3电工4负责电路4钻孔8负责钻孔工作5爆破8负责制做起爆药卷、运送炸药、装药、联线、起爆6装渣工6负责装渣7扒渣(洞内)12负责洞内扒渣8出渣运输8负责出渣运输9支护10负责支护、注浆堵水加固地层等10守库员2看守雷管、炸药库、保管发放火工材料11修理工3 机械设备维修工作12辅助工2工人配合机械合计67(3)衬砌劳力组织及分工 (4) 风、水、电设备及洞外保障劳力组织序号名 称人 数职 责1工班长负责组织指挥2风水电4高压风水电的供给管理,高压风水管的安装3通风排烟等4通风机、风管、排水管路安装维修4修理工4作业区的主要维修工作5机加工6作业区的所有机加工工作6电焊工4焊接作业7洞外运输7洞外材料运输8洞外辅助工7洞外材料装卸及其他辅助工作合计38 2、主要施工机械、仪器配置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进场日期技术状况拟用何处1挖掘机R220LC-522016.09良好隧道工程2装载机ZL502016.09良好隧道工程3风钻ERC-30SWD202016.10良好隧道工程4管棚钻机GPS-1542016.10良好隧道工程5高压注浆泵KBY507042016.10良好隧道工程6砼喷射机HBT9042016.10良好隧道工程7衬砌台车MANA/MN-SDM12016.12良好隧道工程8发电机500KW22016.10良好隧道工程9出渣车15m352016.10良好隧道工程10电焊机BX1-50012016.10良好隧道工程11通风机WSD2.2X222016.10良好隧道工程12全站仪徕卡22016.09良好隧道工程13水准仪DZS322016.09良好隧道工程 3、施工准备: (1)施工材料 水泥:采用建德海螺水泥厂生产的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砂:细度模数在2.42.8的淡化砂(中粗砂)。 碎石:采用淳安县千岛湖文昌石料场加工生产的碎石,严格级配制,含泥量不得大于1%,压碎值和针片状等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 水:采用千岛湖天然水,PH值68,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砼生产:选用普通硅酸盐早强型水泥,以设计施工图为准,在隧道出洞口外建一座自动计量砼搅拌站,安装1台HZS60(60m3/h)砼强制式拌合机现场生产砼,。砼配合比在施工前利用现场材料经试验合理选择级配。 (2)施工便道:施工便道按6m宽、0.2 m厚泥结碎石路面修建。 (3)施工用电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计划安排,经过容量计算,在隧道出口设1台400KV、进口设1台160KV变压器直接供给电器设备。 (4)施工用水 隧道进口安装二组变频恒压供水装置,利用湖水,供施工使用。 (5)三管两路及洞内排水 隧道进口建压风站一座,安装2台110KW的NERC-110型轴流式通风机,供应进口施工用风。隧道内通风管采用软质风管,通风方式采用压入式通风。风管悬挂于一侧边墙,高压风管、水管安装在通风管同侧临时水沟上方。隧道动力线、照明线安装在另侧边墙顶部。隧道两侧分别设置排水沟,排水沟不得侵入砼衬砌基础,并防止基础被积水浸泡。施工道路做好横向排水,确保道路不积水,保证道路畅通。(6)施工通讯 采用有线与无线对讲机相结合的联络方式。 (7)生产和生活用房 生产及生活用房在拟出洞口附近自建,采用砖石结构和板房结构; (8)挡护及防、排水工程 在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安全,在进洞前根据现场情况,做好引水、截水、排水和挡护设施,防止水害及山体滚石危及安全。4、隧道标化建设施工场地布置及洞口门禁系统设置施工场地的修建及队伍驻地建设按改善提高作业人员的工作环境与生活条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安全生产,标化建设、文明施工的总体要求,合理规划、布置和建造驻地建设。1)、队伍驻地建设拟建在出洞口右侧50m建设隧队伍驻地,驻地分为办公区和生活区。生活办公用房采用彩钢板活动房,满足透光、防风、消防、安全、交通较为便利等要求。办公室配备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2)、砼拌和站建设在出洞口右侧约300m的位置建设一座500型拌合站,以进行喷射混凝土、场地硬化和其他零星混凝土生产所用。按标化建设、文明施工的总体要求,合理规划。3)、洞口门禁系统设置为了进一步加强隧道标准化建设及规范隧道施工质量安全管理,提升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针对隧道施工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加强施工信息化系统建设,实行围岩与支护结构监控量测信息化、人员定位与安全管理信息化、施工质量管理信息化,及时有效指导和控制施工,降低质量安全风险。配置视频系统,实行隐蔽工程施工可视化监控管理。建立隐蔽工程施工过程照片、影像记录资料库,确保施工过程可溯、可查。隧道在出洞口设置视频监控系统、声光报警系统和门禁系统。1、本系统系隧道人员考勤、定位、监控、管理系统,未经领导批准,所有系统设备严禁他用。2、本系统工控机只能用于本系统相关功能,严禁进行与本系统无关的操作。3、工控机中软件系本系统管理,控制核心,对工控机的不正当操作,会对软件系统造成破坏,严重时导致软件系统崩溃,故严禁不正当操作:(1)严禁使用工控机玩任何游戏;(2)严禁使用工控机上网;(3)严禁使用工控机观看影碟;(4)严禁在工控机上安装任何与本系统无关的软件;(5)严禁用U盘在工控机上随意插拔;(6)严禁在工控机上随意拷贝与门禁系统无关的文件。对上述情况,发现一次,罚款50元。4、如遇闪电打雷天气,如使用工地没有避雷针、接地线等相关避雷设备,应关闭本系统所有电源(包括工控机、传输接口以及传输分站),避免因雷击造成的损失。5、各工区指定专人负责门禁管理,管理人员应根据隧道施工人员的变动情况,应把相关信息随时准确的录入到系统中,然后发识别卡。6、对离职的隧道施工管理人员和工人,在走之前其识别卡应当收回,外来检查人员(无卡人员)应当在人员进洞等级本上登记后进洞。7、各作业口视频监控应24小时不间断录像。8、门禁体系管理人员发现门禁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出现问题时要及时上报项目部。9、由于人为原因造成门禁/视频系统和设备损坏的,相关人员要承担相应的责任。10、门禁体系管理人员要每周将人员进出洞情况打印书面版留存,并将电子版发给项目部调度处留存。第五章、临时通风方案一、风水电作业和通风防尘1、 通风、降尘、净毒综合治理2、 通风方案 隧道采用机械通风、降尘、净毒综合治理,以通风降尘净毒为主,同时狠抓机械净化,实施水幕降尘,减少污染源。通风采用管道压入械车辆的维修保养,定期检查空气滤清器是否堵塞,进、排气是否畅通,喷油效果不好的油嘴及时更换。在机械燃油内掺加柴油添加剂,使柴油燃烧更充分,产生有害气体减少;将净化箱接到机械设备的排气管上,通过水洗和催化氧化二级净化系统,使排出的尾气中有害气体减少。采用湿式凿岩、水幕降尘相结合的办法防尘为减少粉尘产生的根源,在开挖和锚杆施工时,使用湿式凿岩机进行钻眼,可大大减少粉尘对空气的污染,改善施工人员的作业环境。水幕降尘:高压水在高压风的作用下喷出,其雾化程度高、射程远,水雾将隧道断面封闭,充分降尘。定期洒水出碴前向爆破后的石碴和岩壁上洒水,定期向隧道内车行路线上 二、临时通风设计 隧道进口建压风站一座,安装2台110KW的NERC-110型轴流式通风机,风压300-1800pa,电动空压机,供应进口施工用风。1、洞内风量要求每人每分钟供应新鲜空气不应少于3m3,柴油设备千瓦/分钟需要新鲜空气不小于3m3。 2、通风设计原则 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在满足通风效果的前提下,进行合理调配减少新购风机的数量。在净空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大直径风管,减少能耗损失。通过适当增加一次性投入,减少通风系统的长期运行成本。 3、设计参数 一次开挖断面:S=100m2(全断面) 通风距离:L=540m洞内最多作业人数:m=60人 =1600mm管道百米漏风率:=1.5%4、 风量计算、洞内最多工作人员数所需的新鲜空气,计算:Q1=3*k*m=31.2560=225(m3/min)式中3隧规规定每人每分钟需供应新鲜空气标准为3m3/mink风量备用系数,一般取1.151.25,按1.25取值m同一时间洞内工作最多人数,按60人计、按洞内允许最低风速,计算:Q2=60VS=600.15100=900 m3/min式中V 洞内允许最小风速,隧规规定全断面开挖时取值0.15m/s S 开挖断面积,100m2 60min和s换算常数、 按稀释内燃机废气计算风量:考虑在洞内同时有1台ZL50D型装载机(功率158kw)和2辆T815自卸车(功率210kw)作业,总功率578kw,取机械设备的平均利用率为70%,按隧规1kw需供风量不小于3m3/min,算得: Q3=5780.703=1213 m3/min 设备供风能力取Qmax=Max(Q1,Q2,Q3,Q4)=1213 m3/min风机风量:根据洞内最大需风量、通风长度和百米漏风率,应用公式Q机= Qmax/(1-)L/100=1213/(11.5%)540/100=1118 m3/min。 5、风压计算 阻动局沿动压取50Pa; 局部压力损失一般按沿程压力损失的10估算;沿程压力损失计算: h沿agpLQ2/s3(Pa) 式中a风道摩擦阻力系数 取a3x10-4kgs2/m2 L风道长度(m)(L=540m)。 Q风机风量(m3/s)(Q18.66m3/s) S管道截面积(m2)(S=2.0m2)。U管道内周长(m)(P=5.0m)。 g重力加速度,取9.8m2/s p漏风系数,P=1/(1-)L/100=1.4425,=1.3% h沿=lUpQmax2g/s3=375pa;局=沿x10%=37.5pa;正洞阻动局正洞沿=50+375+37.5=462.5(Pa)。 6、通风安装、布置 (1)风机安装 为了保证压入较好的新鲜空气,风机安装于洞外距洞口约10m处,为了使通风机运转平稳,用工字钢焊接2m高的机座,将通风机固定在上面,并用螺杆连接牢固。为了防止通风机和配电柜雨淋受潮及防止他人触电发生意外,在风机和配电柜上方搭盖雨棚和护栏。 (2)风管悬挂安装 风管与风机连接处用铁丝捆绑加固软风管。风管悬挂在进洞右侧岩体或衬砌墙体上,约离地面2.5m高,作业时,先每隔5m打眼,安装锚杆,然后布6钢筋拉线,用紧线器张紧,风管吊挂在拉线下。风管悬吊要稳固,高度一致。 三、隧道通风主要技术措施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通风机派专人管理值守,按规程要求操作风机,定期检修和润滑风机。2、狠抓“防漏降阻”工作,只有管道漏风率和摩阻系数小,才能确保单机送风距离长,效果好。因此每班必须对全部风管进行检查,不平、不顺之处及时调直调平,发现风管破损漏风,及时处理。轻微破损的管节,采用快干胶水粘补,重破损的管节,必须及时更换,从而降低漏风系数,保证管道密封度。3、加强运输设备的维修保养制度,按照设备管理要求定期维修,特别是进气和燃油系统,进行强化保养,并坚持燃油沉淀过滤制度,减少废气的排放量。4、对施工产生的粉尘进行综合治理,除采用常规的机械通风、除渣洒水、个人防护外,还可采取局部净化的处理方法,控制尘源所产生的粉尘扩散等措施,可大大改善工作面的环境质量。 四、隧道通风保证措施 1、每班都必须检查通风管道有无破损部位。 2、根据里程长度、投入机械设备及人员数量等因素,考虑一定富裕系数,提前做好通风设计计算,确定施工通风风量、风速,科学选配隧道施工通风所需风机、风管的性能和规格。 3、配备足够的备用设备,防止设备故障影响洞内施工。 4、要选用防爆型风机、阻燃型防静电风管,风机距洞口10米布设。 5、施工过程中加强通风管理,对通风机械设备、通风管路要做到经常性维护保养和检查,降低通风系统的故障率、减少通风管路的漏风量,确保施工通风系统正常和通风效果。 6、对施工通风系统或通过设施等出现异常时,如通风风筒脱节或破坏等,必须及时组织修复,尽快恢复正常通风。 五、防尘措施 洞内粉尘主要来源于运输车辆行驶过程中带起的尘土;机动车辆产生的烟尘;喷射混凝土作业时回弹及粉尘量。针对粉尘来源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 1、隧道内每30米在高压水管上预留一个水龙头并安装30米长软管一根,不定时给地面和空中洒水。 2、定期对机动车辆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车辆行驶状态良好 3、不允许超限装载,保证不超负荷运转,减少柴油不完全燃烧排黑烟。 4、喷射混凝土时要严格按照技术交底要求施工,减少回弹及粉尘量。 六、噪音控制措施 根据工程特点和拟投入的机械设备,结合环境保护要求和周围房屋、居民等实际环境状况,制定噪音控制措施,重点对产生噪音机械设备,采取降噪减振措施,使之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达到环保要求。 1、施工前走访市区环保厅(局),进一步详细了解有关噪音、振动的标准和规定。施工中严格遵守GB12532-90的规定,采取措施使噪音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临时设施布置时,将产生噪音、振动大的机械设备和车辆进出通道设置在离居民相对较远的地方。 2、施工中严格遵守国家、市(区)有关环境保护、控制噪音的法律法规,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将噪音大的工作尽可能安排在不影响居民正常休息的时段进行,在高考期间停止施工,保证考生的休息。 3、施工前对本工程的主要设备进行检查大修,减少噪音。对主要噪声源如装载机、空压机使用成色较新、噪音较小的设备,使其对居民的干扰降至最低限度。施工过程中,对机械设备定期维修和保养,避免机械状况不良产生强烈噪音。 4、提倡文明施工,杜绝野蛮装卸,严禁从高处抛甩产生强烈噪音。 5、施工期间经常走访附近居民,认真听取居民对噪音反映和意见,不断改进工作,让居民满意。第六章、隧道临时排水、照明用电方案隧道临时排水方案一、总体方案采用机械排水,设置多级泵站接力排水,工作面积水采用移动式潜水泵抽至就近泵站或临时集水坑内,其余已施工地段隧道渗(涌)水经隧道内侧沟自然汇积到泵站水池内或临时集水坑内,由固定排水泵站将积水经排水管路抽排至上一级排水泵站水池内,如此由固定式排水泵站接力将洞内积水抽排至洞外,经污水处理池处理后排放;临时集水坑根据汇水段水量大小而定。工作水泵按每组使用1台、备用1台配备,针对隧道涌水量大时要适当增加工作水泵。设专业排水队伍进行管理和操作。二、主要的排水系统方式隧道施工临时排水方式,根据坡度、水量和设备情况布置管路和排水泵站,一次或分段接力排出洞外。结合砂岩段落有渗漏水但出水量不大的实际情况,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排水系统有两种:1、仰拱二衬端头积水仰拱二衬端头的积水,采取WQ30-30-5.5型污水潜水泵通过80mm消防软管直接抽排至洞外,在最低处通过风镐凿出一个集水坑,集水坑尺寸40*40cm,深20cm,集水坑采用砂浆抹面,厚度不小于3cm,防止积水渗透浸泡初支仰拱基础,在仰拱混凝土浇筑时采取同标号混凝土回填,回填前清理干净基坑内杂物。2、仰拱二衬未施工段落积水编制依据隧道洞身土石界面处有水渗出或涌出的,初期支护封闭前采用土工布包裹双壁打孔波纹管的措施将水归集、接管排出隧道,避免冲刷地层浸泡拱脚。初期支护施工完成段落,土质段落不得设置集水坑,直接引流排出,砂岩地段集水坑与拱脚距离不小于2米。拱脚处排水沟的设置:距离两侧拱脚80100cm的距离人工开挖V型排水沟,采用M10砂浆抹面,厚3cm,纵向坡度与线路坡度相同。(详见附图)拱脚排水沟布置图集水坑的设置:两侧临时排水沟的积水通过汇集流向掌子面方向,根据出水量的大小确定集水坑的设置位置,原则上每50米设置一处,集水坑设置在线路中线位置,尺寸:长100cm,宽100cm,深100cm,采用M10砂浆抹面,厚3cm,或采用喷射混凝土封闭,同时四周采用围栏防护,做好警示标示,为保证道路的畅通,集水坑上方设置6m栈桥通过。集水坑位置图施工作业面积水通过设置临时集水坑来收集,然后通过小型污水泵使用80mm消防软管将积水抽排至最近的集水井内,然后再通过固定的排水管道排除洞外。排水管路的布设:根据洞内水量情况,结合选配的抽水设备,正常施工排水采用3套管路(可根据隧道施工后洞内涌水情况增加管路),1路为50mm塑料管排除仰拱端头的积水,1路为80mm塑料管排除集水井的积水,次两路排水管与洞内的高压风水布置在同一侧,1套为50mm消防软管(工作面上移动集水)。三、各项保障措施1、建立严格的值班制度。每个隧道作业面的隧道排水日常工作坚持队长、副队长轮流24h值班制,并制定抽水记录表进行统一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汇总问题进行总结分析。2、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和操作培训,针对一些技术特点和操作要领作重点讲解并现场示范。3、对用电的排水设备要确保电路安装的正确,检查转向是否正确;设置接地装置及标志,要严格按照安全用电方案办理,做到一机一闸一漏;4、针对隧道施工的特点,施工人员对隧道内排水沟及集水坑内污泥杂物要及时清理,对管路要定期检查维修,定期的用清水进行冲洗。5、在集水泵进水口包裹铁窗纱,同时把水泵(工作面移动式)或进水口施在竹筐内,可以防止污泥及杂物的进入而发生堵塞。6、当水位下降超过底座,间歇出水时,应立即停机进行检查;运行一定时间后,须进行维护保养。及时地进行保养和维修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转的必要措施。7、对隧道内的抽水设备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并派专人负责管理,做到24小时轮流值班,建立严格值班管理制度。8、对易损的排水设备及管配件要有必要的储备和供应上的保障。9、污水处理针对隧道排水污染大,粉尘多的特点,对排水要严格按照环水保规定,建立三级沉淀池,严禁污水不处理排放,对洞内施工排放的污水须经沉淀、隔油、气浮处理。处理后的水尽量用于洒道路,排放的水一定要经检验达标后方可排入河沟。沉淀池内淤泥用吸泥泵抽出后集中晾干,而后装运至弃碴场内统一堆弃。隧道照明用电方案a隧道施工供电1、施工供电应采用三级配电二级保护方式,并进行供电设计。供电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根据施工现场需要和用电量的分布情况,合理布局供电线路和供电设备。确定电源进线、变电所或配电室、配电装置、用电设备的位置及线路走向。负荷计算按用电设备同时工作时的最大负荷计算,选择变压器和电线的规格型号。设计配电装置,选择电器设备。绘制临时用电工程图,主要包括用电工程总平面图、配电装置布置图、配电系统接线图及接地装置设计图。临时房屋及其他建筑物应设置避雷设施。变压器、配电室应设置防护装置。2、隧道供电电压应符合下列要求:长距离供电应采用10kv供电,经过变压后对用电设备供电。供电线路应采用380V/220V三相五线系统。照明电压,作业地段不得大于36V,成洞地段可采用220V。低压线路末端的电压不得大于10%。3、变压器容量应按电气设备用电总容量确定。当单台电动设备容量超过变压器容量1/3时,应考虑增加启动附加容量。4、洞外变电站宜设在靠近负荷集中地点和设在电源来线一侧,并应考虑防雷击和防强风措施。电源线架设高度应满足安全距离的要求,跨越道路时应设限高架。5、供电线路布置和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隧道供电线路应采用三相五线系统,见图1L1、L2、L3-相线;N-工作零线;PE-保护零线;1-工作接地;2-重复接地;FQ-漏电保护器;M-电动机(2)隧道内架空线必须采用绝缘导线。(3)架空线应架设在专用电杆上,严禁设在脚手架及其他设施上。(4)在跨越铁路、公路、河流、电力线路跨距内,架空线不得有接头。(5)架空线路的跨距不得大于35m。(6)动力、照明线在同一横担上架设时,导线相序排列是:面向负荷从左侧起依次为L1、N、L2、L3、PE。动力,照明线在二层横担上架设时,导线相序排列是:上层横担面向负荷从左侧起依次为L1、L2、L3;下层横担面向负载从左侧起依次为L1、L2、L3、N、PE。(7)架空线的线间距不得小于0.3m,靠近电杆的两条线的间距不得小于0.5m。(8)架空线路应有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9)隧道内配线必须采用绝缘导线或电缆,且距地面高度不小于2.5m。(10)隧道内的短路保护用熔电器时,其熔体额定电流不应大于绝缘导线长期连续负载允许载流量的1.5倍。(11)在土壤电阻率低于200m区域的电杆可不另设防雷接地装置,但在配电室的架空线或出线处应将绝缘子铁脚与配电室的接地装置相连接。(12)施工现场内所有防雷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30。(13)涌水隧道的电动排水设备,瓦斯隧道的通风设备及斜井、竖井内的电气装置应采用双回路输电,并设可靠地切换装置。6、采用10kv高压电缆送电及洞内设置10kv变电站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洞内高压变电站,应设置在干燥的洞室或不使用的横通道内,变压器与周围及上下洞壁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30cm,同时应按规定要求设置安全防护设施。(2)洞内高压变电站之间的距离宜为1000m,由变电站分别向相反两方向供电,供电半径不宜超过500m。(3)洞内高压变电站应采用井下高压配电装置或相同电压等级的油开关柜,不应使用跌落式熔电器。低压则应采用成套组合电器,也可采用带有空气断电器的井下低压配电盘或装设自动空气开关,并有防尘措施。7、瓦斯隧道变压器不得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8、各种电器设备和输电线路应有专人经常进行检查维修、调整等工作,其作业要求应符合现行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TB10304)的规定。隧道施工照明1、 隧道施工作业地段应有足够的照明,采用普通光源照明时,其照度应符合表1的要求;不安全面因素较大的地段应加大光照度。表1隧道施工照明要求2、作业地段采用普通光源照明是应符合下列要求:(1)必须使用安全变压器,其容量不宜过大,输入电压220V,输出电压人别为:36V、32V、24V、12V,输出端不应高出额定电压的105%。(2)渗透水、滴水地段应用胶皮电缆,开挖工作面附近应用防水灯头。(3)曲线地段和洞室拐弯处应增加照明。3、洞内每隔50-100m应设置应急照明灯。4、成洞地段施工照明应尽量采用节能新光源第七章、隧道施工技术方案 隧道工程洞口采用明挖法,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开挖前,先进行仰坡加固处理及做好洞顶截水沟,对边坡、仰坡进行锚喷网支护,提供安全施工环境。开挖时用挖掘机把覆土剥离,下部基岩采用松动爆破后,用挖掘机配合自卸车清运土石方,设计边坡采用光面爆破技术。隧道采用独头掘进,暗洞开挖按新奥法原则施工,采用风动凿岩机凿岩,光面爆破,非电毫秒雷管起爆,洞渣采用挖掘机找顶、扒底,装载机装碴,运输采用8-15T自卸车无轨运输。采用钻爆法施工:对于级围岩采用留核心土环向开挖法;级围岩采用台阶法开挖;对于级围岩采用全断面开挖。衬砌采用复合式衬砌,用整体模板台车进行衬砌施工。整体流程为:明洞开挖及防护大管棚施工隧道开挖初期支护防水隔离层二次衬砌。 1、测量放样 隧道开工前做好洞外控制点复测和确定隧道位置增设基准点,洞外控制复测应在每个洞口附近测设不少于三个平面控制点、两个水准点和隧道中心线。洞口附近的基准点是洞内测量控制的基准。测量工作由专业测量小组负责实施,务必做到准确无误。洞内控制为洞内施工提供中线和高程基准。洞内控制网采用四等导线网,采用全站仪测坐标放样。高程控制采用四等水准,DZS3水准仪及双面标尺测量。由导线控制点将地面控制测量精度很好的传递至洞内。在掌子面标定中线及起拱线高程后,利用圆心放样开挖轮廓或利用支距法放样。隧道测量放样必须准确,保证开挖质量,减少超欠挖现象。 2、明洞及洞口施工 (1) 洞口施工 A洞口开挖原则:以尽量减少洞口刷坡,争取早进洞的原则,进行因地制宜开挖,设计图纸提出的开挖进洞位置仅作参考,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经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共同确认后进行调整。 B洞口仰坡及明洞开挖边坡防护设计以临时加固为主。进、出洞口边坡及两端仰坡的主要设计如下: 覆盖层表土部分:开挖坡率1:11:1.25,喷砼层厚15cm+双层钢筋网(2X615X15cm)+22钢筋砂浆锚杆(长3.0m,间距1.0X1.0m)。 强风化岩层(级围岩):坡率1:0.51:0.75,喷砼层厚15cm+双层钢筋网(2X615X15cm)+22钢筋砂浆锚杆(长3.0m,间距1.0X1.0m)。 中风化岩层(级围岩):坡率1:0.31:0.5,喷砼层厚10cm+单层钢筋网(615X15cm)+22钢筋砂浆锚杆(长3.0m,间距1.0X1.0m)。 边仰坡一般以土石分界为坡率转折点,每级边坡不应超过10m。 在明洞拉槽开挖前应结合路基情况事先做好排水工作,洞口环形截水沟应先期完成。当明洞结构基础一侧在基岩上,另一侧在土层上时,为防止不均匀沉降,土层区段的明洞基础、路机床均应挖至基岩面,且基岩面应挖成台阶形,再填浆砌片石后,方可做明洞结构及路基基层。 隧道两端洞口路堑就开始开挖,挖掘机械,装载机及运输车辆先进场施工。开挖前,先进行仰坡加固处理以及做好洞顶截水沟,防止地表水流入施工场地,洞口开挖时先用挖掘机把覆土剥离,基岩采用钻爆法配挖掘机开挖,边坡采用光面爆破。为了确保边坡的平顺和稳定,尽量避免超、欠挖和对边坡的过大扰动,洞口仰坡和边坡采用锚、网喷砼加固。确保明洞衬砌及进洞施工安全。 施工时注意事项: a、爆破主要用浅眼台阶爆破法,底部和边坡用小炮松动爆破(预留层),以保护底板和边坡受破坏; b、刷边坡仰坡,从上至下进行,施工时要保证坡面平顺,开挖形成的坡面按设计要求及时根据围岩情况进行锚喷网支护; c、洞口施工宜避开雨季,应安设计要求进行边、仰坡放线,自上而下逐段分层开挖,分层厚度23米,不得捣底开挖或上下重叠开挖; d、洞口施工作业时要快速支护、快速封闭,使洞口形成一个整体。并加强监控量测,确保安全明洞衬砌。 (2)明洞施工 明洞采用钢筋混凝土拱式明洞。明洞施工方法全部明挖,开挖和路基挖方同时进行,从上向下分台开挖。明洞施工中特别注意安全和结构的稳定,各项工序符合下列要求: a、在明洞拉槽开挖前应结合路基基本情况事先做好排水工作,洞口环形截水沟应先期完成。 b、当明洞结构基本一侧在基岩上,另一侧在土层上时,为防止不均匀沉降,土层区段的明洞基础、路基床均应挖至基岩面,且基岩面挖成台阶形,再砌筑浆砌片石基础后,方可做明洞结构及路基基岩。 c、明洞应落在稳固基础上,如遇基础不稳,应采取加固措施 ,具体方法视实际情况确定,明洞基础承载力要求400Kpa。 d、 施工放样:按设计要求正确测定中线和标高,放出边桩和内、外边墙的位置。 e、认真处理基础,边墙基础承载力必须达到设计要求。 f、明洞衬砌时拱圈要按断面要求制作定型挡板,内外模及骨架进行内外支撑,防止变形及位移。 g、明洞顶部回填做好防水层,衬砌达到设计强度后开始施作。 h、与边坡接触处要挖成台阶,并用粗糙的透水材料填筑。 i、暗洞部分的拱圈应由内向外和明洞拱圈衔接,必须确保仰拱的稳定性和内外拱圈联接良好。明暗洞衔接部位时结构防水的薄弱部位,施工时把隧道的洞身衬砌向明洞方向延长一定的长度,以达到整体防水效果。 明洞衬砌采用液压钢模衬砌台车,外模及外支撑采用定制木模和钢管支撑,砼由砼输送泵整体式灌注。在衬砌强度达到70%后方可进行洞背回填。模筑明洞混凝土施工同暗洞模筑混凝土施工。钢筋按规范要求进行,将钢筋调至正确位置,采用电焊机焊接,焊接尺寸单面不得小于10倍的钢筋直径,双面不得小于5倍的钢筋直径。同一截面钢筋接头的数量不能超过总数量的50%。水平钢筋的接头也应内外上下相互错开,钢筋保护层的净厚度应大于3cm。模筑明洞时外模用组合式钢模板,边浇注边加高,外模一定要牢固,并有专人看护,发现跑模及时处理。 (3)洞口仰坡及明洞开挖边坡加固措施为保证洞口仰坡及明洞开挖边坡稳定,开挖坡率1:031:0.5,喷C20砼厚15cm +6双层钢筋焊接网15x15cm+22钢筋砂浆锚杆(长3.5m、1.21.2m)。 3、洞身施工 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应按照“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速封闭、勤量测”的原则进行。开挖施工宜尽量采用非爆破开挖,必须爆破时应采用微振爆破,以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隧道爆破施工应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以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和控制超挖,并有利于施工质量控制和减少二次衬砌混凝土后期收缩裂缝的发生,严禁欠挖。 系统锚杆纵向间距与钢架间距应一致,系统锚杆、超前锚杆、超前小导管尾部均应与钢架进行焊接。隧道位于土层、全风化岩层及软质岩的强风化层时,位于拱、墙部位钢架的接头处均应设置锁脚锚杆(管)。初期支护喷混凝土应在开挖后及时进行,并宜采用湿喷工艺。 喷混凝土面的平均厚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喷层表面应连续圆顺并有一定平整度,平整度应满足D/L1/20(D为喷混凝土表面相邻两凸面凹进去的深度,L为表面两凸面间的距离)。钢架应有足够的保护层厚度,外侧保护层不小于4cm,内侧保护层不小于2cm。 要重视隧道掌子面前方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施工图地质勘察不可能完全准确反映实际情况,一些特殊的地质现象随时会出现,为了安全作业,并有效的指导施工,对一些重点不良地质地段应采取措施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工作。隧道可能与已知或推测的断层相遇,施工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如遇到,应视断层带宽度、交角、胶结等情况认真分析,及时汇报,以便及时采取对策。对于V级围岩采用管棚或小导管注浆预支护的区段,在初期支护完成后,为防止过大变形,等围岩稳定后及时施作二次衬砌。 级围岩采用留核心土法施工,其施工工艺详见下图: 施工步骤框图管棚超前支护上部环形开挖上部初期支护核心土体开挖沟槽路面施作下部土体开挖铺设防水层模筑二次衬砌下部初期支护施工特点:1、环形开挖进尺宜为1.5-2.0m,核心土面积应不小于整个断面面积的50%。2、开挖后应及时施工喷锚支护、安装钢架支撑,相邻钢架必须用钢筋连接,并应按施工要求设计施工锁角锚杆。3、围岩地质条件差,自稳时间短时,开挖前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超前支护。4、核心土与下台阶开挖应再上台阶支护完成后、喷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 级围岩采用半断面法(正台阶法)施工,其施工工艺详见下图: 施工步骤框图 上半断面开挖上半断面初期支护下半断面开挖沟槽路面施作拱部超前锚杆铺设防水层模筑二次衬砌下半断面初期支护a、主要技术措施 严格控制每循环进尺在2.0m以内,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上台阶长度为3m; 开挖成形后应及时进行初期支护,确保工序衔接,当地质变差时,应随时喷射早强混凝土封闭工作面; 施工过程中应对围岩及支护结构进行位移及收敛量测,以便及时调整施工方案或支护参数。 b、施工组织 上台阶挖掘机扒碴到下断面,再由汽车运出。下半断面作业,可与上台阶平行进行。本区段隧道掘进作业循环时间见下表。台阶法掘进工序循环时间表(循环进尺2.0m)项目测量放样钻眼爆破通风出碴 锚杆喷砼合计时间(h)1.03.00.50.54.03.012 级围岩采用全断面法施工,其施工步骤为:全断面开挖全断面初期支护铺设防水层,模筑二次衬砌沟槽路面施作。全断面开挖后,需立即喷射砼,并做好初期支护。 施工方法:级围岩采用自制凿岩台车进行全断面掘进,每循环进尺2.7m。开挖后时视情况喷混凝土封闭,每掘进一个循环,立即钻设锚杆、挂网,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初期支护紧跟开挖面。 a、主要技术措施 严格控制每循环进尺在3m以内,采用光面控制爆破,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开挖成形后应及时进行初期支护,确保工序衔接,当地层变差时,应随时喷射早强混凝土封闭工作面。 施工过程中应对围岩及支护结构进行位移及应力量测,以便监控稳定状态。 b、施工组织,掘进作业循环时间见下表。全断面掘进工序循环时间表(循环进尺3.0m) 项目 测量 放样 钻眼 爆破 通风 出碴 锚杆 喷砼 合计 时间(h) 1.0 3.5 1.5 0.5 3.5 2.0 12 在施工过程中,若实际围岩与设计资料不符时,应及时与监理、设计部门联系,及时合理调整施工方法,确保施工和隧道结构安全。应加强各施工面的联系与协调确保各施工面作业人员的安全。 4、钻爆设计 根据“新奥法”施工要求,隧道开挖必须尽可能减轻对围岩的振动,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在钻爆作业中采用微振光面爆破技术,严格控制段装药量和段间隔时间,避免单段震速过大及段间震速的叠加,段装药量小于10kg,段间隔时间大于30ms,同时优化光面爆破技术参数,并根据围岩情况,及时修正爆破参数,达到最佳爆破效果,并形成整齐圆顺的轮廓,减少超欠挖。主隧道级围岩段采用短台阶光面控制爆破开挖。级围岩采用全断面光面控制爆破开挖。 测量画线 台车(钻孔平台)就位钻 孔装 药爆 破 通风排烟 找顶刷邦 锚网喷支护下一循环开挖作业工序流程: (1)光面爆破设计 爆破设计遵守以下原则:炮孔布置便于提高机械钻孔效率;提高炸药能量利用率,以降低炸药用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采用光面爆破,控制好开挖轮廓,提高钻爆效果;在保证安全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掘进速度 (2)参数选择围岩类别、 周边眼间距(cm)4050 光爆层厚度(cm)7570 a 洞内爆破技术参数为: 、炮眼深度:2.2m()、3.0m() 、炮孔直径:42 、掏槽形式:采用楔形掏槽形式 由于一般情况下,掏槽爆破的震动强度比其它部位炮眼爆破时的震动强度都大,因此从减震出发,选用适于减震的楔形掏槽形式,见下图。具有减震效果的掏槽形式示意图 、雷管间隔:非电毫秒雷管间隔大于30ms b、装药参数为: 、炸药类型:四号抗水岩石炸药,规格32、25 、雷管间隔:非电毫秒雷管间隔大于30ms 、掏槽孔单眼装药系数为85。 、掘进眼均匀布置在周边眼与掏槽眼之间,间距7080cm,单眼装药系数为75。 、底板眼布置在底部,装药系数为80。 、类围岩周边眼间距40cm,最小抵抗线75cm,线装药密度0.15kg/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