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经典的申论套话集锦.doc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6617764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些经典的申论套话集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一些经典的申论套话集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一些经典的申论套话集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些经典的申论套话集锦 全国各族人民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前景催人奋进,“十一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艰巨繁重。我们要大力弘扬万众一心、埋头苦干、开拓创新的精神,励精图治,锐意进取,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今年是“十五”时期的最后一年,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呈现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价格平稳、活力增强的态势,特别是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有所提高、发展的协调性有所改善、关键领域的改革有所突破,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看到当前又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体制机制不完善,以及影响经济安全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同时,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估计得充分一些,把应对的政策措施考虑得周全一些。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明年务必迈出实质性步伐。申论万用句型一、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而以法为镜,可以断曲直。”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才能形成公正的社会氛围,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社会问题。二、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做好相关的监督工作,不断健全、完善相关的体制机制,来促进材料中所提到的一系列问题的解决。三、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任何问题的出现对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社会来说总是带有一定的破坏性,这对我们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问题的出现有助于我们清楚认识到我们在对一些社会问题的处理上还存在着许多不足,这对于我们来说反面是一个完善自己,完善社会相关体制机制的一个机会。四、1、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和现象的存在和发展蔓延,值得我们去沉思和探讨。2、从材料中所反映的情况来年,目前的形势已经非常严峻,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3、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道严峻的课题。五、坚持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原则,在完善相关法律体制的同时,各级有关部门和机关应当采用各种灵活的方式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宣传和教育。使人民群众发解问题的严重性和政府对该问题的有关解决方式,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人民群众自发去预防和解决该问题,节省法律运作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法律的实际执行成本。对策分析万能手段!记下了不及格都难!新手发贴,望多多支持!谢谢!(1) 法律手段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用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来检验有关行为的正确与错误,衡量其是否合法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来处理有关问题通过有关法律程序(例如民事、刑事、行政诉讼、调解)来解决有关矛盾、争端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执法主体、依据、程序合法处理好“法治”与“人治”的关系 处理好法、理、情的关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有关方面和群众的合法权益 加快有关方面的立法步伐 加大普法教育力度,树立全民法治意识深化司法制度改革(2)行政手段 制定机关政策、贯彻执行政策 实施职能管理,例如城市管理、规划管理、市场管理、人事管理、文化管理 改革行政审批运行机制,切实转变职能推进行政民主化进程,实行透明管理 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 树立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 加强督办、查办,强调落实,提高执行力 加强信息工作,加速推进电子政务重视调查研究,充分体察民意 视可行性研究,重大决策出台前举行听证会,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社会环境各级领导要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情为民系、权为民用,心为民想,事为民办,利为民谋” 切实加强民主集中制,遏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不正之风遏止行政fubai,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建立预警机制,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实行政务公开,推进民主化进程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服务政府,阳光政府,节约政府构建和谐社会 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科学的发展观 正确的政绩观 科学的人才观 正确的群众观五个统筹: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3)经济手段 制定有关经济法律、法规、政策 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环境、资源、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治理经济环境,政治经济秩序 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深化改革开放 运用财政、税收、金融、价格等经济杠杆,加强宏观经济调控 培育规范各种经济要素市场,建立良好的市场运行机制 熟悉WTO规则及有关经济法规,妥善应对经济纠纷 从实际出发,发展地方经济、特色经济 调整产业结构 加强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引入和建立全新的竞争机制、风险机制、分配机制 加强工商管理,反不正当竞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采取有力措施,缩小城乡差距、东西部地区差距 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弱势群体 建立诚实守信的经济道德、社会道德 按规定对有关方面实施经济处罚、经济赔偿 提高产品质量,搞好售后服务 实行政府采购制,公开招投标制 认真进行成本核算,严格控制预算 厉行解决,建设节约型社会(4)管理手段 掌握管理规律,实现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探索先进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 建立管理规章(规章制度)(建章立制),做到照章办事 明确职责、权利,切实加强对有关工作的管理 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搞好有关工作 强化社会管理、社区管理、属地管理、行业管理 树立“人本”意识,加强人性管理、柔性管理 加强协调沟通,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社会环境、人际环境、上下级环境、劳资环境 加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管理 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 节约管理成本 (5)教育手段 继续实施普法教育,树立全民“法治”意识,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推行社会主义全民道德教育,提高全民公德水准 加强对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搞好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扫盲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教育 加强有关适应性、针对性短期培训,加强继续教育,建立学习型社会 努力培养选拔科技人才队伍、企业家队伍和管理者队伍 深化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改革 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计算机网络,加强宣传教育,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6)监督手段 党纪国法监督 司法监督 新闻监督 群众监督 舆论监督 内部监督 审计监督(领导干部离任审计) (7)协调手段 树立协调意识 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利他观念 注意协调沟通,形成工作合力 互相尊重、理解、支持、帮助 统筹兼顾,注重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注意利益协调,兼顾各方利益,实现双赢多赢 注意协调方法与技巧 选择适当的协调方式 注意上下级协调、干群关系协调、矛盾各方协调,有关方面的协调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8)自律手段 建立有关机关单位的自我约束机制 有关方面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调节、自我修正 领导干部要加强“四自”,即“自重、自省、自励”领导干部要接受监督,更要加强自律 要加强公民道德、职业道德、官德修养 自觉树立诚信观念 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 严于律己,“慎独”在市场竞争中,谁节约资源,谁就拥有成本优势,谁就拥有发展的主动权。江铜正是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拥有了新的竞争力,有了很强的发展后劲。“吃干榨净”是企业突破资源瓶颈应具的本领。企业要有开发新产品的能力,要有严格经济核算的能力,要有激励员工积极性的能力,等等。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大声疾呼:企业还要有“吃干榨净”、发展循环经济的能力。今年的考点都在这了,你全能熟悉知道申论没问题了,经典对策(两会) 内容如下,最下面提供个打印版方便大家如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第一,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着力点,把扭转经济增速下滑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通过扩大国内需求扭转经济增速下滑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根本途径。在这项工作中要加强三个着力点:一是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关键在于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在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工作中,要特别重视加强农村消费,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开拓广大的农村消费市场。二是采取财政、信贷,以及行政等方面的有效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三是发挥国家集中财力的优势,保持投资的较快增长。第二,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重点是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扩大政府投资,适当减轻税负,优化支出结构,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较大幅度地扩大政府投资,增加政府公共支出。二是实行结构性减税,适当减轻居民的税负,减轻企业负担,加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竞争力。三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了加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基础,需要增加财政支出中用于基本建设投资的规模,大幅度扩大财政赤字,适当增加国债发行规模。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改善金融调控,保证货币信贷供给总量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二是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调动商业银行增加信贷投放的积极性,优化信贷结构,加强对信贷投向的监测和指导。三是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增强投资者信心,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四是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注重防范金融风险,保持金融的稳定。在认真落实扩大内需工作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继续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如何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2009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扩大政府公共投资,着力加强重点建设。在2008年年末新增安排保障性住房、灾后恢复重建等中央政府公共投资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政府公共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及农村民生工程、保障性住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以及铁路、公路、机场和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投入力度,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及服务业发展。二是推进税费改革,实行结构性减税。结合改革和优化税制,实行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扩大企业投资,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全面实施消费型增值税,减轻企业税负,促进企业增加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投入。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公平税费负担,推动节能减排。继续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加强规范管理。落实好目前已出台实施的各项税费减免政策。三是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促进消费需求。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和对农民的补贴,实施家电和汽车下乡补贴政策,带动和引导消费需求。四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增加财政投入,着力保障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等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民生支出。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五是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大科技投入和节能减排投入,促进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引导增加银行贷款,重点支持行业振兴规划项目。稳步推进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改革。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如何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全面科学分析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体现了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的要求,体现了货币政策要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加积极作用的政策取向。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是要改善金融调控。在保持物价稳定的同时,适当增加货币、信贷投放,保持银行体系充足的流动性,保证货币信贷总量满足经济发展需求。2009年以高于GDP增长与物价上涨之和约34个百分点的增长幅度作为全年货币供应总量目标,争取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7左右,新增贷款5万亿元以上。二是优化信贷结构。引导金融机构用好新增信贷资金,加大“三农”、中小企业、灾后重建、民生工程、重大工程建设、节能减排、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区域协调发展等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信贷投入。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的贷款。三是进一步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证资金渠道畅通。充分发挥各类金融机构的优势和特点,创新和改进金融服务,满足合理资金需求,形成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合力。在充分发挥好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等的信贷支持作用的同时,规范和扩大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在防范风险前提下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稳定股票市场运行,推动期货市场稳步发展,扩大债券发行规模,发展直接融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发挥保险的保障和融资功能,促进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四是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各类金融企业都要加强风险管理,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加强金融监管协调配合,强化对金融机构的功能监管、审慎监管和资本约束。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对我国的影响,进一步完善危机监测应对机制,确保国内金融机构流动性充足,防止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处理好金融创新、金融开放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在切实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继续加快金融创新、扩大金融对外开放,使金融创新与对外开放水平,与金融监管和防范风险能力相适应。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测和管理,健全国际收支应急保障制度。 如何合理扩大政府投资第一,扩大政府投资要达到适当规模和尽快落实到位。我国从去年四季度开始,中央就果断地采取了扩大政府投资的政策手段,并作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一项重要措施,来稳定社会信心和促进投资增长。中央政府计划两年内投资1.18万亿元,带动地方政府和社会投资共约4万亿元。今年中央政府投资总额9080亿元。要实现保持社会投资较快增长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目的,政府扩大投资需要把握好三点:一是政府新增投资达到适当规模,在全社会投资中占到一定的比例,足以抵消民间投资下滑的趋势;二是中央政府投资要拉动地方政府投资,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三是政府扩大投资尽快到位,两年投资的大头要放在今年,今年投资的大头要放在上半年。第二,扩大政府投资要注重优化投资结构。为了推动投资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扩大政府投资主要用于保障性住房、教育、卫生、文化等民生工程建设,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技术改造与科技创新,农田水利、铁路、高速公路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在继续安排好在建重大项目建设的同时,集中建设和启动一批有利于推进结构调整、增强发展后劲、继续改善民生的重大工程。一是大幅度增加对“三农”工程的投入;二是加快实施城乡保障性安居工程;三是着力解决交通运输“卡脖子”路段和优化能源结构;四是加大对节能减排、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五是加大对社会事业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第三,扩大政府投资要注重提高投资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报告要求,政府投资必须用在应对危机最关键的地方。扩大政府投资要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扩张,必须把好三道关:一是所有投资项目都要坚持科学决策。不论是中央政府投资还是地方政府投资,上项目都要更加注重认真选择、突出重点,切实搞好可行性研究论证和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二是继续控制各种影响结构调整、浪费能源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投资项目。包括:继续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投资,严禁新上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坚决遏制追求奢华、过度超前、浪费土地的城市建设。三是全面加强投资项目和资金的监管。今明两年政府投资规模大、项目多,要进一步加强对重大投资项目的管理,加强对投资和建设全过程的监督检查,确保项目工程质量,防止各种腐败行为和豆腐渣工程。正如报告所指出:我们的每一分钱都来自人民,必须对人民负责。所有工程建设都要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财富。如何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第一,及时发布经济信息和加强政策导向。在经济运行由持续下行到见底稳定、逐步回升的过程中,市场需求的变化时快时缓,各种不确定因素较多,企业和个人对投资和经营活动往往持谨慎态度。在这种情况下,稳定和加强社会信心至关重要。国家有关部门要定时公布各类经济和市场信息,正确分析和判断宏观经济走势;中央政府机构要及时发布已确定的各种政策措施取向,积极引导企业和个人投资行为。大力支持、吸引民间资本投向政府鼓励项目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广泛参加各种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扩大对相关领域的投资规模;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和技改投资力度,为在经济上升周期加快发展、提高水平积蓄力量。第二,抓紧研究出台鼓励引导社会投资的优惠政策。在经济低迷时期促进社会投资扩大,既要运用减免税费等刺激政策,也要运用财政补贴等扶持政策。今年以来,国家已结合推进税费改革,采取了减税、退税或抵免税等多种方式减轻企业负担和促进企业投资。在此基础上,还要针对经济下行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研究采取新的财税优惠政策或加大优惠政策力度,鼓励引导一些投资意愿不强又影响发展全局的关键领域扩大投资。可供选择的支持重点有两个:一是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力度;二是加大财政政策促进企业设备更新的力度。第三,着力拓宽社会投融资渠道。长期以来,我国国民高储蓄率为社会扩大投资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在经济不景气时期,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会有所回落,但高储蓄的倾向不会改变。在中央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大背景下,目前社会资金仍相当充裕,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也比较充足,关键是在引导和增强社会信心的基础上,为企业、个人扩大投资拓宽投融资渠道。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措施,继续清理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开展正常投融资活动的体制和政策障碍,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金融服务、社会事业等领域,为个体、民营经济参与经济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加快形成引导鼓励社会投资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拓宽社会投融资渠道的重点:一是继续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积极规范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二是继续推进银行体系改革和发展,大力发展地方性中小银行,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为中小企业提供持续稳定的贷款支持。 如何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第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民消费能力。要通过采取更有力政策措施,包括大幅度增加农业农村投入,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进一步增加农业补贴、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销售、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壮大县域经济、组织农民开展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特别要广开农民工就业门路和稳定现有就业岗位,组织返乡农民工参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大力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增加收入。第二,加快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搞活农村流通。一要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进一步扩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覆盖面,增加统一配送的商品品种,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农家店的综合服务功能。二要全面推进“家电下乡” 、“农机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工作。精心组织,强化监管,确保下乡家电产品质量,搞好售后服务。三要加快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继续实施“双百”市场工程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工程,推进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降低流通成本。要加大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和农资打假工作力度,严厉查处坑农害农行为。第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和消费条件。加快大中型和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灌区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今年再解决6000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路建设投资力度,建立农村客运政策性补贴制度。扩大电网供电人口覆盖率,加快推进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大力推广农村沼气,今年再增加500万沼气用户。科学制定乡镇村庄建设规划,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积极发展农村邮政服务和信息化。第四,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增强农民消费意愿。下大力消除制约农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一是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大力办好农村教育,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大力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强县、乡、村医疗卫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力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尽快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二是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抓紧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力度,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三是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行新的扶贫标准,重点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应当从那些方面扩大居民消费第一,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一是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二是着力增加城乡中低收入者的收入,特别是农民和城市低收入居民的收入。继续采取更多措施,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继续提高失业保险金和工伤保险金标准;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保障水平,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继续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三是千方百计促进就业。这是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第二,加快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扩大农村消费。一要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进一步扩大农家店覆盖面,增加统一配送商品品种,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农家店综合服务功能。二要加快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继续实施“双百”市场工程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工程。三要全面推进“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工作。第三,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大力促进住房、汽车消费。积极拓宽消费领域。引导企业开发适销对路商品和服务,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拓展电子信息、通信产品、教育培训、家政服务、文化娱乐、旅游休闲、体育健身等消费。积极发展网络、动漫等新型消费。促进城市耐用品消费升级换代。大力发展节假日和会展消费。第四,稳定居民支出预期,扩大即期消费。从解决人民群众感受最深的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问题入手,通过继续加大国家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发展步伐,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等多方面措施,统筹解决影响即期消费的体制性问题,切实减轻和消除居民扩大消费的后顾之忧,增强居民消费意愿。第五,完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继续抓紧清理、修订抑制消费的不合理规定和政策,研究制定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和鼓励扩大消费的政策。完善消费信贷政策,拓宽信贷消费领域。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大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工作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商业欺诈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交易环境,提振消费信心,促进安全消费,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如何促进居民合理住房消费居民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镇人口持续增加,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居民住房需求呈上升趋势。实行支持和鼓励居民合理住房消费的政策措施,既可以提高居民居住水平,改善民生,又可以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第一,认真落实有关信贷税收政策,减轻居民购房负担。去年10月份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居民住房消费。如对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税税率暂统一下调到1%;对个人销售或购买住房暂免征收印花税;对个人销售住房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对住房转让环节营业税按不同年限实行有区别的税收减免政策;下调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等。当前,关键是抓好贯彻落实,使这些政策取得实效。第二,继续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引导居民合理消费。进一步加大住房供应结构调整力度,增加中小套型、中低价位住房供应。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型住宅,提高居住生活舒适度、住宅性能和使用寿命。加快发展住房二手房市场和租赁市场,鼓励居民通过多种渠道解决住房问题。第三,支持房地产企业应对市场变化,引导其以合理价格促销。房价的合理定位是激活房地产市场、撬动居民住房消费的关键。房地产企业应当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在促进居民合理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在房地产市场需求不旺的情况下,调整销售定价策略,对房地产企业也是有利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主动根据市场变化,通过合理调整住房价格,促进商品住房销售。第四,完善公积金制度,支持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消费。研究城镇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和长期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工建立住房公积金的政策,把更多中低收入职工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大力发展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进一步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费用,简化贷款办理手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健全住房公积金管理考核机制,完善住房公积金监管系统,确保资金安全。第五,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居民合理住房消费,必须为广大消费者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要加大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力度,规范交易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调整住房销售价格过程中出现的纠纷,要引导当事人依据合同约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如何加快保障性住房投资建设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落实和完善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措施,争取用3年时间,解决750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240万户林区、垦区、煤矿等棚户区居民的住房问题。今年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关键一年,将解决260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和80万户林区、垦区、煤矿等棚户区居民住房的搬迁维修改造问题。第一,加快推进廉租住房建设。今年力争解决260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其中新增房源177万套,新增发放租赁补贴80万户。要尽快确定并组织实施20092011年廉租住房规划和今年的廉租住房工作计划,抓紧落实建设用地和配套资金。要坚持以实物配租为主,多渠道筹集房源,增加廉租住房供应。要严格控制建设标准,新建廉租住房套型建筑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廉租住房项目要优先安排在交通便利、公共设施较为完善的区域。对实行货币补贴的,租赁补贴额要合理确定。第二,加快城市棚户区改造步伐。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中,相当一部分居住在各类棚户区中。加快解决这些家庭的住房困难,是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努力使全体居民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举措。要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住户参与的方式,加快改造步伐,使小区环境、基础设施等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在解决困难住户住房问题的同时,使困难家庭的负担控制在合理水平。城市棚户区改造中新增加的住房,要优先作为廉租住房房源。第三,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今后三年,我国将新增经济适用住房400万套,平均每年新增130万套。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搞好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管理。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充分考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对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的要求。经济适用住房单套的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合理划定供应对象收入线水平,严格审查申请人情况,确保有限的经济适用住房供应给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第四,落实资金、土地等配套政策。今年,中央财政将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的投资支持力度,对中西部地区适当提高补助标准。中央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用于租赁补贴开支后有结余的,可用于购买、改建或租赁廉租住房支出。地方也要相应加大投入力度。对符合贷款条件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商业银行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要选择一些有条件的地区进行试点,把部分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补充用于经济适用房建设,抓紧制定试点方案,积极稳妥地推进试点工作。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供应,保证用地指标。健全工作机制,规范保障性住房供应的管理。 如何做好地震灾后重建工作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党中央、国务院对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非常重视,国务院发布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指出恢复重建工作主要从资金保障、恢复生产、对口支援、科学规划四个方面全力推进。第一,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保障恢复重建资金需求。2008年,中央财政除安排384亿元资金专项用于救灾之外,还建立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当年安排740亿元。各级财政建立了资金快速拨付机制,全力保障资金需求。第二,加强组织指导和政策扶持,帮助灾区恢复生产。国务院制定了关于地震灾区恢复生产的指导意见、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灾区恢复生产和恢复重建工作。第三,建立对口支援机制,有效调动各方力量。在中央的统筹协调下,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按照“一省帮一重灾县”原则,制定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建立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机制,全国19个省(市)对口支援四川省18个重灾县(市)以及甘肃、陕西两省灾区。第四,依法推进恢复重建,科学编制重建规划。国务院组织各方面专家编制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城镇体系、农村建设、城乡住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市场服务体系、防灾减灾、生态恢复、土地利用、文物保护等10个专项规划,以及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根据2008年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的进展情况,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对2009年的恢复重建工作进行了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灾后重建要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力争在两年内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的目标任务。为落实这一目标,必须抓紧全面实施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扎实做好灾后重建各项工作。中央财政安排1300亿元,作为灾后重建的资金保障。居民住房、校舍建设要加快进度,力争让受灾群众尽早住进新房,确保今年底95%以上的学生能在永久性校舍中学习。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工作要继续推进,同时要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生态修复、环境整治和灾毁耕地复耕等工作。灾区的产业重建与发展要与国家的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相结合,加快推进。另外,报告要求相关地区和部门继续搞好对口支援和专项援助工作,管好用好灾后重建资金和物资。怎样稳定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一要加大扶持粮食生产的力度,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要稳定面积、主攻单产、优化品质,力争粮食面积稳定在16亿亩左右。推进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以重点县(场)为单位,集中投入、整体开发,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能力。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向主产区倾斜,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加大对产粮大县一般性转移支付、财政奖励和粮食产业建设项目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强化“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二要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主要是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加油料等重要紧缺农产品生产,稳定生猪、棉花等产业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能力和保障能力。推动大宗作物区域化布局,重点支持东北地区优质大豆、长江流域“双低”油菜、适宜地区木本油料生产,启动长江流域和黄淮海地区棉花生产基地建设,推动园艺产品集约化生产。加快发展畜牧水产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实施奶业振兴计划。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三要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今年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已经公布,比上年分别提高0.11元和0.13元,提价幅度1317。同时,根据情况适时启动主要农产品的临时收储政策,扩大粮食、棉花、食用植物油和猪肉储备。灵活运用国际市场调剂国内品种余缺,搞好购销调运,努力避免农产品价格下滑,保障农业经营收入稳定增长。四要进一步增加农业补贴,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今年“四补贴”资金在去年大幅度增加的基础上再增加200亿元,达到1230亿元。其中,农资综合补贴和粮食直补资金共867亿元已经在2月份提前拨付。今年农机具购置补贴达到130亿元,比上年增加90亿元,增长2倍多。安排良种补贴154.8亿元,比上年增长28,对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全面实施良种补贴,扩大油菜和大豆良种补贴范围,增加油茶良种补贴。五要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在今年财政状况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中央财政安排了“三农”投入7161亿元,比上年增加1206亿元,增长20。其中,安排农业基础设施投入1295亿元。主要用于大规模开展土地整治和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快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度,加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加快农村水电路气等民生工程建设步伐。六要加快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推进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力争三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为农民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 如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一要加大惠农政策增收力度。近几年国家对农民的补贴逐年增加。2008年“四补贴”资金达到1030亿元,比上年增加了一倍,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当前外出就业出现困难、农产品价格出现下降的情况下,增加农业补贴是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有效措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四补贴”资金在去年大幅度增加的基础上再增加200亿元,达到1230亿元。其中,农资综合补贴和粮食直补资金共867亿元已经在2月份提前拨付。如果按农村人口平均,每人可以得到补贴150多元。同时,从今年开始,实现新的扶贫标准,安排扶贫资金187亿元,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二要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这既是稳定农业生产最有力的措施,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最基本的保障。今年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已经公布,比上年分别提高0.11元和0.13元,提价幅度1317。这对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加强农产品市场调控,根据情况适时启动主要农产品的临时收储政策,扩大粮食、棉花、食用植物油和猪肉储备。支持优势农产品出口,防止部分产品过度进口冲击国内市场。搞好农产品购销和调运,畅通流通渠道,完善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利益分配机制,让农民从价格上升、产品增值中得到更多实惠。三要拓展农民就业空间。当前外出农民工回流使农村就业压力增大,必须把促进农民就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内外联动,多种措施并举,最大限度拓展就业增收空间。一要扩大农业产业链的就业容量,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发展精深加工,努力挖掘农业内部就业增收潜力。二要扩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就业容量,利用当前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通过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等方式,组织农民特别是大量的返乡农民工大规模开展兴修水利、整治土地、植树造林、修桥筑路、治理人居环境。三要拓展农村非农产业就业渠道,积极发展家庭工业等多种形式的乡村工业、加快发展类型多样的农村服务业,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四要积极开辟外出就业增收空间。一方面要支持和引导企业尽量多留用农民工,稳定现有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要尽量多使用农民工;同时,大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搞好就业指导和服务。四要加快发展小城镇,壮大县域经济。继续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积极引导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向县域转移,大力培育特色支柱产业,增强县域经济对农民就业增收的带动能力。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相应行政管理权限,增强小城镇辐射农村、带动就业、促进消费的作用。总之,要实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千方百计,多措并举,努力形成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合力。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有那些政策措施近些年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速度逐步加快,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继续改善,整体经济水平有所提高。但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对扶贫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尽快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一要实行新的扶贫标准。新扶贫标准将对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贫困标准提高到人均年收入1196元,扶贫对象扩大到4007万人。这标志着我国扶贫开发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由主要解决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转向对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全面提供扶持和帮助。二要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重点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继续发挥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创造性,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经济结构,开发当地资源,改善生产条件,注重防灾减灾,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生态环境。要适应国家拉动内需政策,增加扶贫开发投入。利用良好金融环境,为贫困地区企业和贫困农户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利用公共工程提供的就业机会,努力增加贫困农户受益的机会。同时,对没有劳动力或劳动能力丧失的贫困人口实行社会救助。三要加大整村推进力度。2009年至少要完成9000个村的整村推进任务。加强水利、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加大对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优先解决溜索、危房等特殊困难问题。优先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扶贫开发,积极稳妥实行移民扶贫,对特殊类型贫困地区进行综合治理。四要加强劳动力转移培训。通过劳动力培训,提高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的就业能力,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探索“雨露计划”与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有机结合的途径,逐步将短期培训转向职业教育,并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五要提升产业化扶贫水平。根据贫困地区资源特点和优势,大力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充分挖掘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潜力,扶持扶贫龙头企业的发展,努力增加贫困地区的就业机会,不断提高贫困地区财政势力。六要继续开展党政机关定点扶贫和东西扶贫协作。充分发挥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军队和社会各界在扶贫开发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行业扶贫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促进贫困地区发展的合力。积极开展反贫困领域国际交流合作。 如何加强农业基础和农村民生工程建设2009年,我国将着眼打基础、利当前、管长远,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快农业基础建设和农村民生工程建设进程。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大江大河和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建成一批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加快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度,加快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增加中央和省级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加强重要水源工程及配套灌区建设。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大规模开展中低产田改造,提高高标准农田比重。继续推进“沃土工程”,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实施范围。开展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奖补试点。大力开展保护性耕作,加快实施旱作农业示范工程。推进生态重点工程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继续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工程,增加天然林保护投资,抓紧研究延长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期限有关政策,完善三北防护林工程投入和建设机制。建设现代林业,扩大退牧还草工程实施范围,加快重点区域荒漠化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启动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工程。支持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启动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重点加强示范基地、机耕道建设,提高农机推广服务和安全监理能力。普及主要粮油作物播种、收获等环节机械化。实行重点环节农机作业补贴试点。对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大中型农机具,给予信贷支持。大力发展农机合作组织,扶持发展农机大户,组织好农机跨区作业。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重点产区和集散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支持大型粮食物流节点、农产品冷链系统和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开展农超对接。长期实行并逐步完善鲜活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政策。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扎实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建设,重点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继续加强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今年要解决600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扩大电网供电人口覆盖率、全面落实城乡同网同价政策。2010年底基本实现全国乡镇和东中部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油(水泥)路,西部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补助建设500万农村户用沼气,支持建设1000处以上大中型沼气工程。加快农村安居建设,抓好国有林区和垦区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2009年国家从那些方面加大支农力度做好2009年的“三农”工作,对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必须多方面加大对“三农”的支持保护力度。一是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投入。大幅度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业农村的比重,新增国债使用向“三农”倾斜。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土地出让收入重点支持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2009年起国家在中西部地区安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生态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等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及县以下资金配套。2009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将增加到7161亿元,比上年增加1206亿元。二是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在上年较大幅度增加对农业补贴的基础上,2009年再增加200亿元农业补贴。继续增加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提高补贴标准,实现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全覆盖,扩大油菜和大豆良种补贴范围,实施油茶良种补贴。较大幅度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补贴总额由上年的40亿元增加到130亿元。加大农资综合补贴力度。另外,还要在全国范围实施“家电下乡”,对农民购买彩电、电冰箱、手机、洗衣机等指定家电品种,国家按产品销售价格给予13%的直接补贴,对农民购买汽车、摩托车实施补贴。三是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今年国家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从新粮上市起,白小麦、红小麦、混合麦每50公斤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87元、83元、83元,比2008年分别提高13%、15.3%、15.3%。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90元、92元、95元,提高幅度分别为16.9%、16.5%、15.9%。扩大国家粮食、棉花、食用植物油、猪肉储备,适时启动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四是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抓紧制定鼓励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实施办法。在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快发展多种形式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和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增加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加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扩大试点范围、增加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