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艺术原理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6607964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艺术原理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园林艺术原理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园林艺术原理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词解释 园林:园林是由地形地貌和水体、建筑构筑物和道路、植物、动物等素材,根据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条件、艺术布局等方面综合组成的统一体。 园林美:是以自然形态的物质材料为主题(山、水、植物)创造而形成兼具再现、表现特点的三度空间的风景美。游赏者的审美活动必须在这一风景空间中完成。 景观:由环境形象所构成的可以被人们所感知的形式信息,具有图形性与象征性,能表达出特定环境的功能内容。 动态景观:按一定观赏路线,综合考虑成景因素的点、线、面布局,系统地布置多种景点,让人们在行进中观赏连续运动变化的景物,步移景异,形成系列景观,如颐和园的排云殿 静态景观:视觉空间相对静止,通常以定点观赏,一般要在人流比较集中,易停留的最佳观赏点来组织视点和景物之间的关系,如浙江的千岛湖。 实体:一些空间限制因素,如山坡。虚体:各实体间所形成的空旷地域,如山谷。 对比:把两种性质极端不同的形体组合成图画,显示出强烈冲击性而产生美感 调和:把性质相同或类似的造型放在一起。 节奏:音响运动的轻重急缓形成节奏 韵律:在流动的过程中,加以组织和统一,产生运动中的秩序 稳定 :给人以安定舒适愉快的感觉,园林中常见体量上用下大上小。颜色上浅下深,降低重心 对称:保持景物均衡的一种形式(由中心设一中轴线,左右上下完全相同)对称的造型。给人平静,舒适感觉(静止美),感觉庄重,严肃,有气魄,但显得呆板,不亲切 均衡:轴线的左右两边造型不同,但份量感相同,感觉平均 不对称均衡(拟对称均衡):造型也有安全感,由于造型可以任意变化,故造型生动活泼(动态美),广泛应用于自然式园林布置中 比例:要素本身、各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的长宽高尺度是否合宜,(空间、形体、体量的关系) 尺度:构筑物局部或整体与人之间的制约关系。包括:自然尺度、夸张尺度和亲切尺度 空间:西方将空间表现为具有一定几何形象的关系,明确的景,东方则表现为不定的,模糊的或把有限空间象征为一种宏大的空间概念,对空间的理解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主配手法:就是要突出主景。具体手法有:主景升高、轴线和风景视线、动势法、面向朝阳 主景升高:在空间高程上加以突出(为了使构图的主题鲜明、构图更加明确)主景升高对周围景物起控制作用,不受任何风景的干扰,还可以造成仰视风景,形成特殊的感染力 动势:一般四面环抱的空间(如水面、广场、庭院等)、周围次要的景物往往具有动势,区域一个焦点(具有向心性),主景宜布置在这个点上 借景:根据造景的要求,通过视点和视线的巧妙组织,把空间之外的景物纳入观赏视线之中的构景处理 园冶(ye):“园林巧于因借,精于体宜”、“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疃,尽为烟景”。 直接借景:利用有资借取的景物,将其巧妙地组织于画面中,使空间景象层次丰富,景深清晰,视线开展,扩大空间感受。 间接借景:借助平静的水面、镜面的映射与反射物体形象的构景方式。 抑扬手法:即是解决景的藏与露的关系,按照其划分空间的作用和艺术效果分为障景、隔景 障景:凡是抑制视线而又能引导空间转折的屏障景物都可称为障景 隔景:根据一定的构景意图,借助分割空间的多种手段,将园景分割成不同的景区和功能区,使景观各具特色,避免相互间的视线干扰和人流干扰 急转:两种不同空间组织中用很实的物体,如密林、山丘、建筑实墙 缓转:变画自然,给人感觉平静,如疏林、空廊、漏窗、水面分隔或在两空间中设置过渡空间 框景:利用类似画框的门框、窗框、洞框及一些树木的枝条,有选择地摄取一定的另一空间的景色。 夹景:运用透视消失与背景的构图处理,在人的活动游览两侧,设抑制视线引导行进方向的景象,把人的视线和注意力引向计划的景观方向,产生两侧约束力的景观。 假山:园林中以造景或登高游览为目的,用土、石等材料人工构筑的模仿自然山景的构筑物。 置石:以石材或仿石材料布置成自然露岩景观的造景手法。 特置(孤置):以单块石头或多块拼合为一个总体的独立性石景 对置:两石沿建筑中轴线的两侧作对称布置的山石布置,两石对置互相之间有呼应。两石顾盼有情,疏密有致. 散置:“攢三聚五”的设置方法,对石材要求相对低,要组合好,“散漫理之” 理水:对水的形态、状态(势态)总体的布局安排。 水池:指人造的蓄水容器,其池边缘条状,开阔分明,池的外形属于几何形,但不限于圆形,三角形,方形的组合。 河流,溪流:被限制在有坡度的渠道中,由重力作用而产生自流的水,流水可表现具有运动性,方向性和生动活泼的室外环境 瀑布:流水从高处突然下落,观赏效果丰富多彩,常作为室内外环境,布局的视线焦点,分三类:自由落瀑布,叠落瀑布,滑落瀑布 泉:地下水的露头,根据出水姿态不同,可分为山泉,涌泉,喷泉,壁泉以及间歇泉 喷泉:利用压力使水从喷嘴喷向空中,到一定高度后落下,富有装饰感 园路:在园林绿地中修筑各种道路以供游人、车辆通行或游览。园路是园林的脉络,联系各个风景点的纽带,构成园景的重要因素 园林小品:园林中供休息、装饰、照明、展示和为园林管理及方便游人使用的小型建筑设施,一般设有内部空间,体量小巧,造型别致,富有特色,讲究适得其所 园林意境:是通过设计者构思创作所表现园林景观上的形象化、典型化的自然环境与它显露出来的思想意蕴。重点题目 园林的分类、园林的五大要素 中国传统美学(儒、道、释) 园林美主要内容、特征 形式美的表现形式 园林布置的艺术规律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1)统一与变化;2)均衡与稳定;3)比例和尺度;4)比拟和联想;5)空间的组织 中西方审美观的不同表现 园林景观处理手法1) 主配手法:主景升高,轴线与风景视线、动势法、面向朝阳法2) 层次手法:前景、中景、背景3)借景手法:直接借景、间接借景4)抑扬手法:障景、隔景5) 前景处理手法:框景、漏景、添景、夹景 园林地形的作用、类型、设计要点 假山的作用、类型、设计要点 置石的作用、类型、设计要点(各种置石方式) 水景的艺术形态、形态组合、设计要点 园路的作用、类型、设计要点 园桥的作用、类型、设计要点 小品的作用、类型、设计要点 植物种植设计的原则、配置方式 园林色彩构图的处理方法 园林意境表达方式第一章1. 园林的五大要素:山(即地形地貌)水、植物、建筑、道路广场、园林小品2. 造园的四大要素: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3. 园林的三大功能:游乐休憩、美化环境(景观)、改善生态(生态)4. 园林设计原则:实用、经济、美观5. 园林的类别:(照片、笔记) 6. 园林的最初概念:是以植物和自然景观为主要内容,供人游赏的户外境域。7. 园林(garden and park)的定义:园林是由地形地貌和水体、建筑构筑物和道路、植物、动物等素材,根据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条件、艺术布局等方面综合组成的统一体。(汪菊渊的笔记)8. 园林学的研究内容分为三个层次A传统园林学B城市绿化C大地景观规划补充:1.“园林”最早出现在中国文字:西晋的文字中。最初概念(发展照片)2. 在城市建设中,凡是依靠植物改善环境的地方一律成为园林。3. 园林学的性质: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第二章 园林美概论 第一节 园林美一 古典美学:研究审美规律的科学1. 中国传统美学:儒、道、禅宗(释)(1)儒家美学以仁学为基础,建立“中庸”的美学视天下为己任,积极“入世”的功利思想是其实用价值的特点儒家美学的最大特点:“比德说”(君子比德思想),将道德(善)与审美(美)结合在一起代表:孔子(一个基础两个特点)(2)道家美学以自然之道为基础,“天人合一”思想是最高境界“天人合一”“清净无为”的非功利性哲学思想,推进发现纯粹美学形式(基础,最高境界,意义)(3)禅宗美学“神仙思想”提出“悟”,推进了中国式的“韵”与“意境”的发展。禅宗美学使中国传统美学从求实转向空灵,中国传统美学最核心范畴的“意境(境界)”由此而生 (4)汉代董仲舒美学观对“天地之美”的看法:天地之美在于“和”,由于阴阳二气协调统一,天地产生出奉养人的各种美好事物重点:影响我国古典园林一开始就向着风景式园林发展的三个意识形态的重要因素:“天人合一”、“君子比德”和神仙思想。2. 外国古典美学观点l 毕达哥拉斯:美体现着合理的或理想的数量关系,本质是和谐l 苏格拉底:美与善是一致的l 亚里士多德:美与善既统一又有不同,秩序、均衡、准确3. 美的定义:凡是能够使人得到审美愉快的欣赏对象都叫“美”美的三层含义:审美对象、审美性质、美的本质4. 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马克思、车尔尼雪夫斯基、鲁迅、毛泽东(照片)二园林美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融合(含义体会照片)自然美是园林美表现的主题园林美是三度五维的范围(长、宽、高、时间空间、联想空间(即意境)1. 园林美的定义:是以自然形态的物质材料为主体(山、水、植物)创造而形成兼具再现、表现特点的三度空间的风景美。游赏者的审美活动必须在这一风景空间中完成。 园林美(广义):园林是塑造风景的艺术,园林美是经过人类艺术创造或改造的具有三度空间的风景 美。A. 园林是介于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之间的艺术形式B. 园林是一种特殊的造型艺术(照片) 表现艺术: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情感的艺术形式,如模纹花坛 再现艺术:再现现实世界客观事物美2. 园林美的属性:多元性、多样性(照片)3. 园林美的主要内容:1)山水地形美;2)借用天象美;3)再现生境美;4)建筑艺术美;5)工程设施美6) 文化景观美;7)色彩音响美;8)造型艺术美;9)旅行生活美10)联想意境美第2节 中西方不同的园林审美观(古典园林)一、中西方审美观的不同表现(笔记P4)审美观:审美理想和情趣的物化形式,受传统文化及民族审美心理影响1.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不同:西方以人为中心;中国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2.园林美的显现形式不同3.形式美和意境美:西方:物镜、情境;中国:意境第三节 园林美的特性一 自然性:主要表现在主要造景材料的多样性及表现的风景美的变化多样。园林景色表现了自然关系的美,园林景素的布置。组合符合自然状态状态的自然关系。风景空间充满活力、生气,是活的艺术二空间性:园林美是真实的空间美1) 所有美是客观存在的(可触、可感)2) 所有游览活动要在真实的空间中体会3) 园林的空间自由多变三时间性l 欣赏、审美活动的完成需要一定时间l 创造园林美离不开时间,审美者的思维需要时间l 风景主题展现需要时间 杭州“满陇桂雨”;大观园“凹晶馆”皓月清波,“凸晶堂”山高月小四综合性l 园林是艺术美、社会、美和自然美的统一l 反映在表现符号的综合性A. 人为符号:语言、楹联、园名(如个园、耦园)B. 自然符号:直观自然材料;景素的线条、形状、色彩l 五官的综合感受:形、声、香、味身体感受主要:视觉、听觉(松竹、鸟语)、嗅觉(花香)、味觉(品茗)、触觉(石、水、柳絮吹拂)五固定性和易变性l 园林本身作为一个审美对象,受到地点不可移动的限制,融合了综合现状l 园林美还具易变性:景观随时间而变、空间易变 第三章 风景园林的环境要素(笔记P5-6) 第四章 园林景观艺术第一节 景与景的欣赏一、 景观与视觉感知1. 景观认知景观:由环境形象所构成的可以被人们所感知的形式信息,具有图形性与象征性,能表达出特定环境的功能内容。认知:个体理解和获得知识的过程,包括知觉、意象、记忆、想象、推理、判断和概念形成等。知觉:对事物的个别感觉和综合成事物整体关系的心理过程,客观对象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感知途径:第一信号系统: 1. 视觉线索(联想) 2 .听觉(表象回忆) 3 . 嗅觉(表象联想) 4.触/味觉(综合) 第二信号系统: 诗词、楹联、匾额(对人的感知觉回忆产生联想)2. 景观欣赏根据人的行为形式可分为: 动态欣赏(人在运动中欣赏景观动态景观) 静态欣赏(人在相对静态中欣赏景观静态景观) A 动态景观:步移景异、移步换景、以景观连续变化为主(点.线.面) B 静态景观:定点欣赏3. 景观的视觉条件(1) 水平和垂直的视野范围:正常眼睛总视场:垂直视角130度,水平160度。 视域超过60度:模糊。透视图不画超过60度视域景。 正常平视,不需转动头:垂直2630度,水平45度:能看清景物整体(2) 视距、景物高度、视觉(观赏)效果(共五个)D/H=4 景物逐渐疏远,淡薄 一般广场是道路宽度的三倍,英国汉普顿宫花卉欣赏多视距,一般花卉观赏不超过4m,苏州园子建筑出挑平台常5-6m,前后建筑均可观。一般封闭广场,广场中心纪念物及四周建筑物高度与广场直径之比为1316,合适视距。视距与视力的关系(共五个):D=2030米,可清晰看清细部、质感D=30100米,可清晰看清体量、全貌D=100600米,可清晰看清整体层次、轮廓D=6001200米,可看清景物和人的存在D1200米, 景物模糊、渺小4. 不同视角的风景感染力(视点位置高低不同)(问法注意)(1) 平视:对空间深度感染力特别强。平静、安宁、深远 (远、中、近景)(2) 仰视:对景物高度感染力特别强。雄伟庄严、紧张气氛,可使主景有伟大气魄 (虫览)。(3) 俯视:给人感染力攀登惊险高峰后征服了自然的“登太山而远天下”的英雄气概和喜悦(垂直深度)二外部空间景观的特征 可感知性 (能真实亲身感受) 易识别性 (容易被认知) 整体性 (环境与景观之间统一)制约性 (受场地条件、人力、物力影响、受人的认识水平、设计老水平登影响) 地物性 (景观在一定空间中形成,在特定场地中才能形成,不可移动) 社会性 (离不开人的创造、欣赏) 时空性 (随时间空间变化而变化)第二节 园林布置的艺术规律园林属于造型艺术的范畴,必须遵循一定的艺术规律,才能产生园林的美感。园林布置的艺术规律有:统一和变化,均衡和稳定,比例和尺度,比拟和联想,空间的组织。 自然界以其形式美取胜而影响人们的审美感受,各种景物都是由外形式和内形式组成的,外形式由景物的材料、质地、线条、体态、光泽、色彩和声响等因素;内形式是上述因素按不同规律而组织起来的结构形式或结构特征所构成。 为何形式美具有变异性、相对性和差异性。P99一. 形式美的表现形态从形式美的外形式方面加以描述,其表现形态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线条美、图形美、体型美、光影色彩美、朦胧美1. 线条美 线条是构成景物外观的基本因素广阔、宁静阻断停顿流动延续上升、挺拔升落、速度滑动、危机弧线丰满抛物线动势波浪线起伏悬链线稳定双曲线和谐蛇形自由螺旋线飞舞、欢快回纹线上升、流动放射线扩张2. 图形美 图形是由各种线条围合而成的平面形,一般分规则式和自然式 规则式图形特征是庄重、稳定、有序、有明显规律变化、有一定轴线 不规则式图形表达人们对自然的向往,特征是自然,流动3. 体形美 体形是由多种界面组成的实体,给人以更深的印象风景园林中饱含着绚丽多彩的体形美要素,表现于建筑、植物造型、雕塑、山石、水景等不同类型景物有不同体形美,同一类型景物也具有多种状态的体形美4. 光影色彩美 色彩是造型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通过光反射,色彩能引起人们生理和心理感应,从而获得美感,色彩表现的基本要求是对比与和谐。5. 朦胧美 形式美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产生于自然界,如雾中景、雨中花、云间佛光、烟云细柳,给游人以留有较大虚幻空间和思维余地,常利用烟雨条件或半隐半现的手法给人以朦胧隐约的美感。 (笔记P9)二. 园林布置的艺术规律(一)统一和变化 统一就是把许多复杂事物以一个共同点贯穿全部整体,使零散变整体,有变化又要统一是所有艺术作品表现形式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在统一中求变化的手法:对比和调和、韵律和节奏的手法等。1. 对比和调和 对比:把两种性质极端不同的形体组合成图画,显示出强烈冲击性而产生美感。调和:把性质相同或类似的造型放在一起,主要通过形与色彩进行调和。形体组合的方式: 同质要素的结合(基本简单统一,一般化) 类似要素的结合(易产生变化的美)大王椰子 散尾葵 异质要素的结合 (如无计划安排,会散乱) 乔木 灌木对比,使两种不同的形体各自的特性得到强化,园林构成四要素之间存在对比。 建筑山石水体植物线条硬硬动(柔和)柔和色彩不变不变变化变化对比有形状、体量、明暗、虚实、色彩、质感、空间开合等对比(7个),对比关系其实是主从关系,一方优,一方劣,忌两对比要素完全等量。(1)形状的对比 方和圆、直线和曲线、规则形和不规则形都是形状上互相对比的可以比较的因素,通过对比可以取得构图上的变化以及突出某一特征。(2)体量的对比 用小体量的景物烘托大体量的主景,使主景更加高大突出,大小对比易产生错觉。 园林中还利用近视点的物体大,远视点的物体小的透视规律,用体量比常见小的建筑与本来不太大,不太远的景物布置在一起进行对比,结果使本来不太大的景物和空间看起来更大更远。(3)明暗对比 光线的强弱能造成景物与环境的明暗,景物明暗给人不同感觉。明给人开朗、活泼感觉;暗给人幽静,柔和。明朗空间供人活动 幽暗树木休息 明暗对比强烈:轻快、振奋;明暗对比弱: 柔和、沉郁(4)虚实对比 虚(空虚、虚无、没有任何实物的空间);实(有实物存在,占有一定空间) 虚给人轻松感,但风景单调;实,厚重但景物丰富。(5)空间开合对比 开放空间与闭锁空间的对比可以使人豁然开朗,产生兴奋,突出变化效果。(6)色彩对比 (万绿丛中一点红,杂树映朱栏)(7)质感对比 粗:稳重,古朴;细:感觉轻松,可丰富景观。2. 韵律和节奏 节奏:音响运动的轻重急缓形成节奏 韵律:在流动的过程中,加以组织和统一,产生运动中的秩序。 重复是获得韵律和节奏的必要条件。 园林中造成韵律和节奏的手法有五种:(1) 简单的韵律:单因素 等距反复出现的连续构图,如台阶、行道树等(2) 交替的韵律:二种以上的因素 交替等距反复出现的连续构图,如方形花坛与长方形花坛的等距离交替排列,或行道树等距交替种植。(3) 渐变的韵律:连续重复的组成部分(要素)按一定规律逐渐变化(在某一方面作规则的逐渐增加或减少) 如塔从上而下的变化,面积和层间距。(4) 起伏曲折的韵律:一种或几种因素在形象上出现较有规律的起伏变化所产生的韵律,如起伏曲折的道路、花径、云墙、绿篱、起伏的林冠线。(5) 拟态的韵律 :既有相同因素,又有不同因素反复出现的连续构图,如漏景的框窗(注意),而花饰又各不相同,云墙。韵律和节奏手法既有变化,又易获得统一。但要注意,整齐规则的景物表现出的韵律,游人一目了然,虽然明显但乏味,自然景物表现出的韵律,使人在不知不觉中体会,比较含蓄。(二)均衡和稳定 给人以安全感,追求均衡稳定1. 对称:保持景物均衡的一种形式(由中心设一轴线,左右上下完全相同)均衡:轴线的左右两边造型不同,但份量感相同,感觉平均。制约关系没有对称那么明显,是对称 的天然形式。对称的造型给人平静,舒适感觉(静止美),感觉庄重、严肃、有气魄、但显得呆板、不亲切。如纪念性(岳飞庙)、理解性场合(雨花台)、建筑前庭、主要出入口(天安门)。不对称均衡(拟对称均衡):造型也有安全感,由于造型可以任意变化,故造型生动活泼(动态美),广泛应用于自然式园林布置中。(颐和园廓如亭) 获得不对称均衡的方法有: (1)以对称均衡为基础,改变整个画面中某个部分的构成。 (2)不对称均衡更强调均衡重心,故应确定主体位置后再确定次要位置(书法、插花、国画等艺术),假山“先立宾主之位,后定远近之形”,尤其是单体建筑群。2.稳定 :给人以安定舒适愉快的感觉,园林中常见体量上用下大上小,颜色上浅下深,降低重心来取得景物的稳定感。(三)比例和尺度比例:要素本身、各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产生联系的手段,主要表现为各部分数量关系之比,强调事物的长宽高尺度是否最理想。尺度:构筑物局部或整体 与人之间的制约关系,包括:自然(习见)尺度、夸张尺度和亲切尺度。园林设计(布置)首先要根据目的考虑主要景物和空间的尺度: 若景物超过的人习见尺度,使人感到雄伟壮观(夸张尺度) 若景物符合人的习见尺度,使人产生亲切感。(自然/习见尺度) 若体量小于习惯尺度,使人感到小巧、紧凑、倍加亲切(亲切尺度)其他一些细部的尺度如台阶、座椅等,更应该根据人体的平均尺度或习见尺度来确定(功能)满足功能要求的尺度: 月洞门高度最小2.0米,坐凳高40厘米,课桌70到85厘米,儿童蘑菇坐凳高30厘米,台阶高15厘米,宽30厘米。(一些不可变尺度)可变尺度如雕塑,园林中要反常规:佛香阁、智慧海台阶30到40厘米高。2R+T=66升面R踏面T主要景物尺度确定后,其他景物要和主要景物保持良好比例关系才能产生园林的美感。黄金比ab=1.41.6 近黄金比1.618材料、结构、功能也会影响比例,不同的文化创造独特的比例形式。良好的比例不只是直觉,更要合理性(四)比拟和联想园林中常见的比拟和联想的手法(五个):1) 以小见大,以少胜多。对大自然的山水景观进行临摹、缩小,使人在园林中有真山真水。2) 运用植物的特征、姿态、色彩用拟人化的手法,给人以不同感受。竹:象征屈世谦卑,节高清雅的风尚松:象征坚强不屈,万古长青的气概,松有画意梅:不屈不挠,英勇坚贞兰:居静而芳,高雅不俗菊:贞烈多姿,不怕风霜荷:廉洁朴素,出淤泥而不染岁寒三友“松、竹、梅”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3) 运用雕塑,建筑及小品使人产生联想4) 运用文物、古迹使人产生联想,开发风景区的人文景观5) 园林通过景色的命名、题咏来使人产生联想:杭州西湖 平湖秋月第三节 造景手法(笔记P13)l 进行园林设计的原则:根据园林绿地的性质、规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园林布置的艺术规律:统一和变化,均衡和稳定,比例和尺度,比拟和联想,空间的组织。园林景观艺术处理手法:主从、层次、借景、抑扬手法和前景处理一 主从手法:主景升高、轴线和风景视线、动势法、面向朝阳。1. 主景升高:在空间高程上加以突出(为了使构图的主题鲜明、构图更加明确)作用:主景升高对周围景物起控制作用,不受任何风景的干扰,还可以造成仰视风景,形成特殊的感染力。注意:升高后的主景色彩和明暗上要和背景取得对比2. 轴线和风景视线l 轴线的两个端点、两个轴线的一个交点,这些点的表现力很强l 风景视线的汇聚点在情趣上、造型艺术上、视觉的感染力上都应是布置的l 方式:1) 把主景布置在视线或轴线的汇聚处2) 把主景作为空间构景的重心3) 把主景或绝妙景色与主要的人流方向进行对构4) 主景分别布置在轴线的两端景物位于单向人流的端点处或转折处主景在几条轴线或风景视线的交点,能吸引视线,具有控制作用,对景区空间和方位知觉有中心标志物的功能位于人流行进方向水体景观位于人流易识别的标志处 位于多方向人流的诱导点主景位于有明确行进目标的轴线端点视线汇聚中心几何中心成为视线或环境的焦点l 要注意对构景物之间、景物和视点的距离上限450-500m;特殊情况1000m;通常观赏的景物高度与景物视距之比H/D为1:1.5-1:5 3. 动势(集中,动势向心)l 一般四面环抱的空间(如水面、广场、庭院等)、周围次要的景物往往具有动势,区域一个焦点(具有向心性),主景宜布置在这个点上l 通过景物和造型形式有节律性的视感和情趣(拱桥、塔、瀑布等)作用:诱导人的视觉4. 面向朝阳:主景一般坐北朝南(建筑的朝向及山石、植物等),由于背风向阳,景物光亮,有良好的光照和生长条件,富有生气。二层次手法l 特点:近景:距离视点最近,可看清景物的细部和质感,用作画面构图的边框和引导面;中景:距离视点有一定距离,可展示事物全貌,可识别景物的主要细部和色彩,通常作主景、作重点布置,是构图重心;背景:距离视点特别远,景物大体轮廓可见,轮廓线、体量不清楚,而且越远越淡薄,作背景处理。l 景色就空间距离而言,有近景、中景、远景(也叫前景、中景、背景),前景、背景是为了中景,使其具有深远感l 合理安排近、中、远景,可以加深层次感,使人获得深远的感受l 将建筑物前面的景物做一些低于视平线的草地、花坛、水池等来烘托建筑,背景处理不能太单调也不能变化过多l 前、中、背景不一定都具备,如中景开朗广阔、气势宏伟、体量大,前景可以不要,只要简单的背景三借景手法(景物因借) 借景:根据造景的要求,通过视点和视线的巧妙组织,把空间之外的景物纳入观赏视线之中的构景处理。l “园林巧于因借,精于体宜”、“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青红色庙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疃,尽为烟景”园冶l 借景能从视觉上扩大空间、丰富园景,借景的方式有:1. 直接借景:利用有资借取的景物,将其巧妙地组织与画面中,使空间景象层次丰富,景深清晰,视线开展扩大空间感受(以小见大)具体手法:一、直接借景(近借、远借、仰借、俯借、因时而借) 二、间接借景P163概念例子等记1) 近借:相邻相近空间之间景物的相互借取,如花窗、门洞、隔断、漏窗。一般所借的对象与园相毗连,或距离很近,其具体做法一般是隐藏园墙,使园外景物如在园中2) 远借:在视野开阔的地方,把远处有利的景物组织进来,有延长视线的作用,如山、水、树木、建筑。具体处理手法:一是使其掩映在相应方位保留通透的视线联系(适用于视野大、大园);二是提供山亭、楼阁之类的高视点的观赏途径(适用与小园或者大园的幽辟园)如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3) 仰借:低处借高处景物,利用自然高差形成景观层次来借景,如古塔、形成视觉上的崇高感4) 俯借:利用高视点的优势(视野开阔),居高临下俯视观赏园外景物,视域开阔、气势浩宏。如楼阁、山、台、悬岩、塔、城、榭、山亭。需保护的安全措施,古典园林常用栏杆、障石5) 因时而借:根据时间、空间的特性、地物风情、气象变化、立意构思来借景,如借早霞因时:天时,景象的补充与衬托因地:利用当地特殊的地貌,文化特色,民风民俗,发挥听觉、视觉、嗅觉的感官体验借声:园中自然之声(雨声、水声、鸟鸣、马啼等)借香:必须掌握三个要点:1.人必须作为构景的核心;2.所借之景必须纳入景物的意境构思之中;3.借景时必须注重其自然之形。 2. 间接借景:借助平静的水面、镜面的映射与反射物体形象的构景方式。如网师园“月到风来亭”在水边装饰一面镜子,映出园内景色,加深院落空间的深度,也点出了景色主题。四抑扬手法分景l 含蓄有致、意味深长,景愈藏,意境愈深,越露越小,忌“一览无余”l 抑扬手法即是解决景的藏与露的关系。按照其划分空间的作用和艺术效果分为障景、隔景l 作用:1.激发审美情趣;2.障丑显美;3.增加园林层次,丰富园林景观;4.风水上的讲究l 运用形式:欲扬先抑、欲露先藏l 1. 障景:凡是抑制视线而又能引导空间转折的屏障景物都可称为障景。 可造成园林特有的“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动人意境。障景的位置在景区入口或空间系列的转折处。障景往往可以自身成景,减少视线干扰,要求有一定完整的动势。形象生动、高于视平线。障景前要留出足够的空地供游人逗留。 材料:树林、山丘、照壁、置石 2. 隔景:根据一定的构景意图,借助分割空间的多种手段,将园景分割成不同的景区和功能区。使景观各具特色,避免相互间的视线干扰和人流干扰。 两种方式:1) 实隔:用高于视平线的建筑等实体完全阻隔。加强私密性,强化空间领域,被分隔的空间景色独立性强,彼此无直接联系。(急转)2) 虚隔:用水面、漏窗、花架及树林等分隔材料来分隔景色,对人的活动有一定限制。(缓转)五前景处理手法 增强艺术感染力。具体手法:框景、漏景、添景、夹景1. 框景(景色全观)定义:利用类似画框的门框、窗框、洞框及一些树木的枝条,有选择地摄取一定的另一空间的景色。 作用:利用一些简单的景框作为构图的前景,把人的视线高度集中一中景,加强景观的艺术感染力。1) 先有景,景框朝优美的景观方向(因景设框)2) 先有景框,在和景框对物位置布置景(因框设景)类型:镜游框景;流动框景;端头框景;入口框景 2. 漏景(“漏景若隐若现、含蓄雅致”“时隐时现”“犹抱琵琶半遮面”)P168 材料:景窗、漏花墙、隔断、石峰、疏林树干等1) 动态观赏效果:连续变化的风景序列2) 静态观赏效果:每个漏景是一个完整的画面 3. 夹景:运用透视消失与背景的构图处理,在人的活动游览两侧,设抑制视线引导行进方向的景象,把人的视线和注意力引向计划的景观方向,产生两侧约束力的景观。 夹景还可以增强园景的感染力,在纪念性园林,应用巧妙,可产生肃穆庄严的气氛,所夹的景往往是一个高潮或者小高潮。 4. 添景P169:当缺乏前景时,添景使空间具有一定深度。一般以大乔木为添景第四章 园林造景基础一.园林规划设计师应用两种手法把想象转化为人们能接受的形象:1.用绘图或模型将设计意图表现出来;2.利用地形、水体、植物、建筑及构筑物、道路等来建立具有三维空间的实体。即利用园林设计的物质要素来建立一个实际的形象。二.本章阐述如何利用这些要素为园林设计服务。1.地形是诸要素的基地和依托,是构成整个园林景观的骨架;2.水是园林中最活跃的要素,“园以水活”,“无水不成园”,水极富变化和表现力,赋予园林生机;3.植物本身的丰富性为园林景观的丰富提供了条件;4.建筑(构筑物)具有功能和造景的双重作用,常成为园林中的主景;5.道路起联系各景点,丰富景观的作用。第一节 园林地形处理地形:指地球表现三维空间的起伏变化,即地表的外貌。园林地形(小地形):土丘、台地、斜坡、平地,或因台阶和坡道所引起的水平向变化的地形。微地形:起伏很小的地形。一.地形的概述:1.地形的美学特征:a.平坦地区常具有一种强烈的视觉连续性和统一感。b.丘陵和山地则无这种景观,显示出分隔感和孤立感。各类地形影响景观特征意大利台地园法国勒诺特式(地势平地);凡尔赛宫英国乡村的地形特征自然风景式园林江南园林2.地形的空间感:地形能影响人们对环境空间的范围和气氛的感受。a.平坦地形:缺乏空间限制(即垂直限制)稳定、安静、轻松、安定。b.地伏大的地形:限制和封闭空间。起伏越大,空间感越强,易产生兴奋感觉。3.地形控制视线:与空间限制紧密相关的是视野限制。在垂直面中,地形可影响可视目标和可视程度,可构成引人注目的透视,可创造出景观系列和景观层次,屏障不悦目因素。常用来描绘和计算地形的方法:等高线法、明暗度和色彩、蓑状线、数字表示法、三度模型以及计算机图解法地形还可以影响所视景物空间之间的高度和距离的关系。4.地形组织排水a.地表径流、径流量、径流方向、径流速度无不与地形有关。地面越陡,径流量大、流速快;太陡水土流失;过于平坦积水。b.相比,从排水角度考虑:斜坡(种植灌木)为防止水土流失10%,草坪不积水坡度1%,还应考虑排水方向的引导。5.创造小气候条件:地形能影响光照、风向以及降水量。二.地形表现方式:最常用:等高线、数字表示法其他:明暗度和色彩、蓑状线、三度模型、计算机图解法1.等高线表示法:最常用!等高线:假想高程面和实际地形的交线,是闭合曲线,等高线上的每一点高程等值(悬崖峭壁等高线交叉)。等高差(等高距):面与面之间的距离(一个已知平面上任何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比例尺1:100等高距0.20.1m1:2001:5000.20.5m1:5001:100012 m1:20005m以上原地形等高线用虚线表示,设计等高线用实线表示,所有等高线都是闭合不交叉的。2.百分比法:坡度的百分比=斜坡的垂直高差/整个斜坡的水平距离坡度标准排水沟i0.4% 停 车 场i5.0%路 面i2.0%残疾人坡道i8.0%草 坪i5.0%车 行 道i25%I=H/L100%关于坡度的基本知识(设计标准和尺度):01%:too felt(过于平坦),该比例的斜坡排水性差,基本不适合做室外空间的利用和使用功能的开发。1%:可用作开阔地(广场)-偶尔积水。1%5%:felt 平坦地,是理想的坡地,适合大面积工程用地的需要,如楼房、网球场或运动场等。但面积不可过大,否则在视觉上过于单调乏味,具体有:1%草坪的最小坡度;2%运动草坪的最大坡度,适宜作庭院铺装和平台处理;3%明显可见的坡度;5%10%:适合多种形式的土地利用,将可布置密度低矮的墙体,如台阶、花台、树池、水池。可以产生动人的平面变化,排水不错,但要加以控制,防止水土流失;10%人行走的最大坡度;10%15%:起伏型斜坡,过于陡斜,布置的工程设施如建筑、平台等要与等高线平行,尽量少土方量(挖、填量),防止水土流失,在该斜坡的高处,视野开阔。15%过于陡峭,大多数不适于土地利用,不再布置很多东西,只在某点布局点景和标志物。如果对该种地形使用得当也能创造动人的景色,如山西恒山悬空寺“三根马尾吊空中”。三.地形的类型可通过规模、特征、坡度、质地构造及形态来划分。形态是涉及土地的视觉和功能特性最重要因素之一,景观是虚体和实体的一种持续的组合体。实体:一些空间限制因,如山坡。虚体:各实体间所形成的空旷地域,如山谷。1.平地:看似平坦处于水平的地形。简洁、稳定、平坦,缺少明显的变化,静止,缺私密性,无视线焦点,适静水体,作中性背景,适宜布置静景。2.凸地(山丘、山峦、小山峰):正向实体,视线焦点(崇高感)。山巅对周围景素有一定的控制性,动态感和进行感,全方位开放,对小气候有影响。在凸形地貌的山顶上设置设计元素可以增加它的高度。如,教堂、政府大厦等凸形地貌具有向外看的方向性 视线3.脊地:a.线状,导向性,动势感,引导游人欣赏两侧景色,形状紧凑,集中,外向的,空间和排水的分水岭。b.布置建筑、道路、停车场。4.凹地(低洼地、沟穴):a.非实地,内向,封闭的空间,具一定孤立感和私密性。避免虚假的孤立性和私密性(易遭周围高地袭击),故要加遮拦体。b.利用虚假私密性,凹处可布露天舞场、排水困难,冬暖夏凉。四.地形功能1.划分空间:限制地形时,影响我们空间感的3个因素:1)封闭斜坡坡度;2)空间底面范围;3)地平轮廓线坡度底面区域2.控制视线:可引导视线流动,控制视线。3.调节游览路线、速度,丰富游览情趣,地形影响游览速度。4.改善小气候;5.调节虚实变化。五.土山竖向设计竖向设计:和水准面相垂直方向的高程安排。1.任务:1)建立园林的地形骨架,满足造景的功能要求;2)综合安排园内外的高程关系(水进出、入口);3)为不同园林植物创造不同的生态环境;4)有利于铺设地下管线(排水重力流);5)尽可能持土方平衡(园内、外周围单位)。2.内容:1)地形设计(决定园林大骨架,确定山的高程、坡度、峰位、体量、面积,水进出);2)园路、广场、桥涵、铺装地(高程、排水、形式、坡度);3)建筑、小品(位置、高度等,建筑外台,室内外草坪、高度;大比例尺图中室内外草坪、角点标高)4)给植物生长创造条件(植物种植上的高程要求)5)排水设计(确定分水线、汇水线汇水区域排水方向路径)6)管线综合(解决各种管线关系,管线与其他植物、建筑关系)3.设计原则:根据用地的功能要求,园林艺术要要营造的意境和原地形条件,统筹安排,在利用的基础上改造(对原地形利用)。4.造景要求:师法自然;1)延伸变化,莫为比翼(要歪走斜伸);2)麓峰相宜(山底盘和顶峰比例要相宜);3)胸有丘壑,虚实相生(山臃破腹);4)左急右缓(两山对峙,左右坡度不一致);5)主次分明,组合有致;6)山有三远:“高远、平远、深远”;7)山要步步移,面面观; 8)先找脊线5.土山设计步骤:1)定位(实、虚体位置、底盘、峰位)2)搭架(脊线、先连接脊线,再往内画等高线)3)画线(最外沿勾出,再勾出内层)4)作立面模型、修改成图。第二节 假山设计一. 假山概述1.假山的概念、类型假山:园林中以造景或登高游览为目的,用土、石等材料人工构筑的模仿自然山景的构筑物(所有人工筑造山) 假山建造:造山(南方);掇(duo)山(学术界);筑山(北方)。2.假山类型:1)依据材料不同,分为: a.土山; b.石山; c.土石相嵌(石山代土、土山代石、石包土、土包石)(日本)埋置在山坡、草地、边缘和道路拐角处,如山之余脉。2)石山依据手法,分为: a.掇山(叠山):掇石为山,用自然山石掇叠成假山。b.塑山:用艺术手法将人工材料塑造成假山。c.凿山(剔山):凿石为山,石味浓。3.假山置石的功能(两个都有,总的) (无园不石、无园不水)1)艺术造景功能 (水能使人远,石能使人古)a.园林组景或地形骨架,划分空间手段北海“静心斋”,苏州片石山房b.山石小品点缀成景:扬州个园“四季假山”c.和植物组合成景 (石得树而华,树得石而坚) “松下之石宜拙(黄石),蕉下之石宜玲珑(太湖石),竹下之石宜瘦(笋石)”2)实用功能a.兼作山石护坡、驳岸b.与建筑结合,踏跺、云梯、角隅理石;c.作室内外自然式家具或器设:山石几案4.假山在园林中的布局1)把假山做主建筑的对景处理;2)主要出入口正面;3)假山在园地周围;4)布置在园一角;5)在院内成“之“字形布置;6)临水布置;7)粉墙为背景,嵌石于墙内,“峭壁山”二.置石置石:以石材或仿石材料布置成自然露岩景观的造景手法。 方式有:对置、特置、散置,与建筑结合的置石,山石器设、花台。假山和置石的区别:假山:1)模写真山真水的人工造山,该过程中经过概括、夸张、提炼。 2)假山的整体性强,是一个山体(或山系)。必须做到一个山体或山系完整的整体,体量较大。置石:1)既可独立也可不独立(附属于其他景素) 2)模写自然山体的一个局部,不须具备一个山系。 1.对置两石沿建筑中轴线的两侧 作对称位置的山石布置,是两石对峙的布置方式。互相之间有呼应,两石要顾盼有情,疏密有致。2.特置(孤置):以单块石头或多块拼合为一个总体的独立性石景。孤置山石、孤赏山石、本身具有较完整的构图关系。选材要选脱颖而出的石材(“南天一柱)选体量大、轮廓线突出,姿态多变,色彩突出的山石。品评明峰:用“”瘦、皱、漏、透(外形)、清、丑、顽、拙(气质)“八字概括。四大名石:上海豫园:玉玲珑;(太湖石)苏州留园:冠云峰;(太湖石) 苏州十中:瑞云峰;(南太湖石) 杭州花圃:皱云峰(英石)特置的用途: 做入门障景和对景;布置视线集中的廊间、天井中间、漏窗后面,水边、水中、路口或园路转折处。用途广。特置布置要点: 1)因近求高;(含义笔记) 2)背景和前景衬托石; 3)注意虚实比; 4)置石的位置在风景视线的交叉点;5)注意面向把最好的面放在主视线上;3.散置:“攒三聚五”的设置方法,对石材要求相对特置低,但要组合得好,“散漫理之”。注意:1)石势2)主次分明,主次相配,断续相连; eg:北京筠石院3)大小相应,顾盼呼应4)切忌把三石、五石放在一直线上,等腰、等边三角形,要做成不规则的。5)斧劈石忌“川”、“山”、“小”.(排比和对称)布置要点:有聚有散,有续有断、主次分明、高低曲折、顾盼呼应、疏密有致、层次丰富。常用于:园门两侧廊间、粉墙前、山坡上、小岛上、水池中或与其他景物结合造景。若所在空间较大,则采取“大散点”(以大代小、以多代少)、群置。4.与建筑结合的置石:以山石陪衬建筑,用少量的山石在合宜的地方布置。方式: 1)踏跺(可以丰富建筑立面、强调建筑入口);2)镶隅和抱脚(美化墙角);3)云梯(以山石掇成的室外楼梯,既节约空间,又自然成山石景);4)粉壁置石(壁山)、尺幅窗和无心画;5.山石器设(用山石作室内外的家具或器设,常用于有起伏地形的自然式地段),猴哥笔记问题6.花台(山石花台为植物提供良好环境)。第三节 水景设计(理水)理水:对水的形态、状态(势态)总体的布局安排。1. 水的一般特性:(1) 水有大量的、自身独特的、区别于其他因素的特征。水是整个设计因素中最迷人和最激发人兴趣的因素之一。(2) 人类有本能地利用观赏水的要求、感情上喜欢看水,喜欢接触水,还具有特殊的浪漫主义特色。(3) 水的自然特性:可塑性1.水的可塑性:设计水体实际上是设计容器。2.水的状态:静水(平静少动);动水(流动变化)3.水声:水可以制造出很多的音响效果,来完善和增加室外空间的观赏。水声能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4.水的倒影:水能不夸张地、形象地映出周围环境的景物。二.水的艺术形态:可以构成许多优美的环境和衬托出宜人的气氛。1.点:视线的焦点。 喷泉、瀑布、涌泉、装饰泉。2.线:网络、联系。 溪流3.面:起背景的作用面:水以面的形态存在,经常作为城镇的背景,建筑物的背景。建筑临水或在水中 穿插其中,对比强,使建筑空间在延伸感,游动感,漂浮感。园林中以水面形态布置,有环抱水,又有渗入水中,被水环抱线的形态网络,水的线的形态存在起网络、联系的作用。(1)作为水景风景线,以水来引导风景画面的展开(特点:水流引导和空间有序)(2)水以线的形态成为水乡网络,形成一区的河道纵横和空间曲折。点的形态焦点中心,(如喷泉,涌泉,装饰泉)三、水的形态组合(1)自由组合型东方庭院水体组合:以自由布局的水面为中心,辅以涧溪泉瀑,使水体在序列空间中远近起伏有致并再现水的自然形态于意境之中,如 无锡的寄畅园,南京瞻园(结合图形),苏州网狮园(2)几何组合型西方庭院水体组合:注重几何图形组合的布局,以方整规则的水面为主,串联小渠,喷泉以及各种水瀑布,形成水体在单一空间中的层次变化,突出人工造型与自然环境的对比衬托,如法国的凡尔赛宫。(3)空间组合型现代建筑水体组合:现代建筑水景融汇东西方水景布局的特点,水体成为沟通内外,上下,前后空间的重要媒介,取水的自然形象而又随意雕琢加工,表达空间的动态和秩序。三、(一)平静的水体依其容体的特性和形态可分为:规则式和自然式1、规则式水池:水池是指人造的蓄水容体,其池边缘条状,开阔分明,池的外形属于几何形,但不限于圆形,方形,三角形,矩形等典型的纯几何图形,还可以组合。2、自然式水体(池,湖):设计较自然或半自然,可以是人造或自然形成的。水塘的外形通常有自然的曲线构成,最适合乡村或大的公园内。驳岸较平缓,离水面近看起来水面就较大,反之则水面感觉较小。日本小水面的基本形态(结合图形)瀑布模式图掌握(1)云形池(2)水字形池(3)心字形池(4)流水形池(5)葫芦形池(二)动水 1、河流,溪流(小溪流模式图):被限制在有坡度的渠道中,由重力作用而产生自流的水。流水可以表现具有运动性,方向性和生动活泼的室外环境。 设计内容:水的流量,河床的大小和坡度,沟底和驳岸的性质。2、瀑布(瀑布模式图,日本瀑布模式图):流水从高处突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