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6592182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89 大小:7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二)推荐文章 发表时间:2009-4-27 14:05:16作者:管理员本文章已被6047人浏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 1“看见”、 “听到”、 “想像”、 “思考”是( )。A心理过程 B心理状态 C个性特征 D能力倾向2. 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A. 感觉和知觉 B.感觉和记忆 C. 知觉和记忆 D 记忆和想象3. 孩子看到桌上有个苹果时,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知觉”活动的是()A. “真香” B. “我要吃” C.“这是什么” D. “这儿有个苹果”4. 儿童心理发展趋势和顺序()A. 没有规律 B. 根据不同个体而已 C. 大致相同 D. 有时相同,有时不同5从幼儿听觉发展的角度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孕妇在宁静悦耳的音乐环境下对胎儿发展有好处B胎儿适应噪声环境,对胎儿出生后的适应环境有帮助C新生儿对不同的声调和声音的纯度、强度、持续时间等有不同的反应D以上表述都正确6注意是一种( )。A独立的心理过程 B认识风格 C心理现象 D个性特征7昔日同窗情,至今常怀念,这属于( )。A运动记忆 B情绪记忆 C形象记忆 D语词记忆8幼儿想像的典型形式是( )。A无意想像 B有意想像 C再造想像 D创造想像9由于( )的作用,幼儿虽然知道想像与现实不符,仍迷恋于想像的过程。A动机 B需要 C情绪 D记忆10儿童知道从烤炉中取出的面包是热的,这是(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思维11在幼儿判断和推理过程中,幼儿初期常常不能按( )进行推理和判断。A游戏逻辑 B生活逻辑 C直观逻辑 D客观逻辑12儿童对学会使用的实物,能根据形状来概括,如区别耙和刷;对不会使用的实物,则不能概括,这属于( )。A动作的概括 B生活情景的概括 C情绪性的概括 D功用性的概括13关于幼儿言语的发展,正确的表述是( )。A理解语言发生发展在先,语言表达发生发展在后B理解语言和语言表达同时同步产生C语言表达发生发展在先,理解语言发生发展在后D理解语言是在语言表达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4下列各项表述, ( )不表现幼儿语音意识的产生。A对自己和别人的发音感兴趣,并意识到自己发音弱B能比较稳定地、正确地叫爸爸C评价他人的发音,追求自己发音准确D意识到同音字有不同意义15幼儿语法掌握过程个,结构变化不包括()A逐渐分化 B. 逐步严谨 C. 副词运用 D. 语法意识16婴幼儿喜欢成人接触、抚爱,这种情绪反应的动因是为满足儿童的()A生理性需要 B情绪表达性需要 C自我调节需要 D社会性需要17.不属于幼儿期性格的典型特点是()A活泼好动 B喜欢交往 C好奇好问 D很不稳定18“清高孤傲,自命不凡”,最容易在( )亲子关系的家庭出现。A民主型 B专制型 C独断行 D放任型19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是( )的成分。A自我评价 B自我体验 C自我控制 D自我觉醒20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在儿童的安慰、帮助和同情等能力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父亲 B同龄人 C母亲 D教师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_和_,_是根源于本质未变的制约因素,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和教育条件的不断变化,构成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_。2幼儿有意注意的形成是与_在幼儿行为调节中所起的作用有密切联系的。3_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属于无意注意。4从功能看,内部言语的特点是不作为交流的工具,是对自己的言语,因此,又称_。5成人和幼儿的判断在形式上是不同的,实质上反映了_的不同。6儿童理智感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_和_。7气质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_、_及_、_方面。8亲子关系通常分成三种_、_、_,研究证明,_的亲子关系最有益于幼儿个性的良好发展。9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需要分_需要和_需要两种。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再造想像2内部言语3美感4气质5自我意识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6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是什么?2记忆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简要说明幼儿思维方式发展变化的趋势。4简要说明幼儿坚持性及其发展的关键年龄。五、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1幼儿教师如何根据感知觉的规律组织教育教学活动?2请说说幼儿记忆发展中易出的问题,你如何采取应对措施?六、案例分析(共14分)小明是个3岁零3个月的孩子,十分活泼可爱,父母很喜欢他。可令其父母不解的是:小明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从不爱多思考。比如,玩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插出什么样,就说插的是什么。在绘画或要解决别的问题时也是这样。夫妇俩认为这样不好,便总是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动,可小明却常常做不到。小明父母时常为此而烦恼。试问小明父母的态度和行动对吗?请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角度分析小明的这一类行为,并为小明的父母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参考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A感知觉、记忆、思维、想像等是人对事物的认识过程。2A感觉和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3D“这儿有个苹果。”体现个体的感知觉。 “真香!”体现的是想像, “我要吃!”体现的是需要, “这是什么?”体现的是思维。4C儿童的生理成熟或发展是有一定顺序的,生理成熟的顺序性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出现与发展的顺序性提供了基本的前提。5C新生儿对不同的声调,声音的纯度、强度、持续时间等有不同的反应。6C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是影响心理过程的一种心理现象。7B同窗情是情感方面的,当然就是情绪记忆。8A幼儿以无意想像为主。9C这主要是情绪的作用。10D这不是记忆,是幼儿对一种普遍性的认识,属于思维。11D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不强,常不能用客观逻辑进行思考。12B这是幼儿对熟悉的事物进行的概括,是在自己的生活情景之内进行的概括。13A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是理解在先,表达在后。14B能比较稳定地正确地叫爸爸说明幼儿的社会性的发展不属于语音意识的产生。15C儿童语法结构变化不包括副词运用。16D喜欢成人的接触等反映了儿童的社会性需要。l 7D幼儿期性格的典型特点是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好奇好问和模仿性强。18D放任型亲子关系容易产生这一种不良品质。19A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是从自我评价中产生的。20B同龄人的相互作用对儿童同情等能力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二、填空题1稳定性 可变性稳定性可变性 2言语 33岁 4自我中心言语 5思维方式 6环境的影响成人的培养7强度 平衡性 灵活性 指向性 8民主型 专制型 放任型 民主型 9生理社会三、名词解释1再造想像: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图解、符号等非语言文字的描绘,在头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其新形象一般是以前已经存在的。2内部言语:儿童身心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是外部言语的内化,是思维过程的依靠,对心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幼儿内部言语的产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一个质变。3美感:指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而产生的。儿童对美的体验也有一个社会化过程。4气质: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反应的大小)、平衡性(兴奋或抑制的优势)及灵活性(转换的速度)、指向性(有人倾向于外部事物,有人倾向于内心世界)方面。气质的特点包括天赋性、遗传性、稳定性。5自我意识: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存在以及自己对周围的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就是自我意识。四、简答题1幼儿注意发展的特征是: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1)无意注意占优势,其发展表现为:刺激物的物理特性仍然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与兴趣和需要关系密切的刺激物,逐渐成为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2)有意注意的初步形成,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水平低、稳定性差,依赖成人的组织和引导,有如下表现特点: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要求下发展的;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活动中实现的。2记忆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1)记忆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而知觉的发展离不开记忆知觉中包括着经验的作用,特别是知觉恒常性和空间知觉,更和经验密切相关,而经验的积累主要靠记忆。(2)儿童的想像和思维过程依靠记忆,记忆把知觉和想像、思维联结起来,使儿童能对知觉到的材料进行想像和思维,儿童最初的原始的想像和记忆不容易区分。(3)儿童学习语言靠记忆,记住声音的语义,交际时对句子的理解和连贯性的保持也需要记忆。(4)儿童情感、意志的发展受记忆影响,记忆使儿童积累一些情感体验的经验,从而使情感丰富起来。意志行动离不开记忆。3幼儿思维方式发展变化的趋势表现为: (1)直观行动思维,主要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主要特点是:思维是在直接感知中进行的;思维是在实际行动中进行的;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主观上无预定目的和行动计划。(2)具体形象思维,依靠表象,即事物在头脑中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在直观行动性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3)抽象逻辑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思维,是通过概括、判断和推理进行的,是高级思维方式。严格说,学前期只有这种方式的萌芽。43岁幼儿坚持性的发展水平很低,在某些条件下能够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动,但是行动过程不完全受行动目的制约,坚持时间极短。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困难枯燥会使他们失去坚持完成任务的愿望和行动;许多情况根本不能接受坚持性任务。坚持性发生明显质变的年龄在45岁,是幼儿坚持性发展变化最迅速的年龄,也是受外界影响波动最大的年龄。实验表明:45岁是幼儿坚持性发展最关键年龄。正是在这个年龄,外界环境对幼儿坚挣l生的影响最大。因此可以说,45岁是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应抓紧对这个年龄的幼儿进行坚持性的培养。五、论述题1幼儿教师应按照幼儿感觉和知觉发展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1)适应现象。感觉是由于分析器工作的结果而产生的感受性,会因刺激持续时间的长短而降低或提高,这种现象叫适应现象。幼儿园各班活动室应有通风换气设施和制度,以保证空气清新。(2)对比现象。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觉会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感觉的对比。感觉对比分先后对比和同时对比两种。教师在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时,掌握对比现象的规律,对提高幼儿感受性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不同分析器的感觉,也会因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在视觉感性方面较明显。在组织幼儿观察活动时,不应有喧哗声,教师的声音也不应太大。(3)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其影响因素有: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包括颜色、形状、声音和强度差别,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从背景中分离。教师要运用背景与对象关系的规律,通过板书、挂图和实验演示出来。教学应当突出重点,加强对象与背景的差别;教材重点的线条、粗字体或彩色笔,使它们特别醒目;教学指挥棒与直观教具的颜色不要太接近;注意对象的活动性。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刺激物易知觉。据此,教师应尽量多地利用活动模型、活动玩具及幻灯、录像等,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了解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在视觉刺激中,凡距离上接近或形态上相似的各部分容易组成知觉的对象;在听觉上,刺激物各部分在时间上的组合、时间上的接近也是分离知觉对象的重要条件。据此,教师绘制挂图时,为突出需要观察的对象或部位,周围最好不要附加类似的线条或图形,注意拉开距离或加上不同色彩;凡是说明事物变化或发展的挂图,更应注意每一个演进图的距离;教师讲课声音应抑扬顿挫;教师的言语应与直观材料结合。人的知觉是在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中的,由于词的作用可以使幼儿知觉的效果大大提高,直观材料加教师讲解,幼儿才能很好地理解。2幼儿记忆发展中常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种情况:(1)偶发记忆。在幼儿记忆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种被称为偶发记忆的现象。这种现象是指当要求幼儿记住某样东西时,他往往记住的是和这件东西一道出现的其他东西。在幼儿园里,我们常看到,老师出示贴绒小鸭,问幼儿有几只鸭子,有的幼儿却答成鸭子是黄颜色的。应对措施:由于幼儿对课题选择的注意力、目的性不明确,把没必要的偶发记忆课题也记住了,结果使中心记忆课题完成效果不佳。幼儿教师要重视这种幼儿特有的记忆现象,注意引导幼儿朝有意记忆方向努力发展。(2)“说谎”问题。幼儿的记忆存在着正确性差的特点,容易受暗示,容易把现实与想像混淆,用自己虚构的内容来补充记忆中残缺的部分,把主观臆想的事情,当作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来回忆。这种现象常被人们误认为幼儿在“说谎”,这显然不对,教师应该正确对待这种现象。假如幼儿是由于记忆失实而出现言语描述与实际情况不符,那么,不能看作是有意说谎。应对措施:这是由于幼儿心理发展不成熟而造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这种情况会有改变。因此,教师不能随便指责幼儿“不诚实”,而是要耐心地帮助孩子把事实弄清楚,把现实的东西和想像的东西区分开来。六、案例分析(答案要点)通过上述案例说明:(1)小明父母的态度和行为是不对的。(2)幼儿初期的思维还带有较大的直观行动性,他们的思维离不开直接感知和行动,行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很差。小明正处于幼儿初期,他的行为正好符合这一特征,因而是正常的。小明父母不了解幼儿初期思维的这一特点,提出了过高的要求,小明是很难达到的。(3)对小明父母的教育建议:依据心理发展规律,正确理解幼儿初期思维发展的特征;创设情境,丰富玩具和提供实际操作机会;循序渐进提出行动目的性和计划性要求;抓住合理时机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9生理社会三、名词解释1再造想像: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图解、符号等非语言文字的描绘,在头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其新形象一般是以前已经存在的。2内部言语:儿童身心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是外部言语的内化,是思维过程的依靠,对心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幼儿内部言语的产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一个质变。3美感:指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而产生的。儿童对美的体验也有一个社会化过程。4气质: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反应的大小)、平衡性(兴奋或抑制的优势)及灵活性(转换的速度)、指向性(有人倾向于外部事物,有人倾向于内心世界)方面。气质的特点包括天赋性、遗传性、稳定性。5自我意识: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存在以及自己对周围的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就是自我意识。四、简答题1幼儿注意发展的特征是: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1)无意注意占优势,其发展表现为:刺激物的物理特性仍然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与兴趣和需要关系密切的刺激物,逐渐成为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2)有意注意的初步形成,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水平低、稳定性差,依赖成人的组织和引导,有如下表现特点: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要求下发展的;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活动中实现的。2记忆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1)记忆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而知觉的发展离不开记忆知觉中包括着经验的作用,特别是知觉恒常性和空间知觉,更和经验密切相关,而经验的积累主要靠记忆。(2)儿童的想像和思维过程依靠记忆,记忆把知觉和想像、思维联结起来,使儿童能对知觉到的材料进行想像和思维,儿童最初的原始的想像和记忆不容易区分。(3)儿童学习语言靠记忆,记住声音的语义,交际时对句子的理解和连贯性的保持也需要记忆。(4)儿童情感、意志的发展受记忆影响,记忆使儿童积累一些情感体验的经验,从而使情感丰富起来。意志行动离不开记忆。3幼儿思维方式发展变化的趋势表现为: (1)直观行动思维,主要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主要特点是:思维是在直接感知中进行的;思维是在实际行动中进行的;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主观上无预定目的和行动计划。(2)具体形象思维,依靠表象,即事物在头脑中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在直观行动性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3)抽象逻辑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思维,是通过概括、判断和推理进行的,是高级思维方式。严格说,学前期只有这种方式的萌芽。43岁幼儿坚持性的发展水平很低,在某些条件下能够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动,但是行动过程不完全受行动目的制约,坚持时间极短。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困难枯燥会使他们失去坚持完成任务的愿望和行动;许多情况根本不能接受坚持性任务。坚持性发生明显质变的年龄在45岁,是幼儿坚持性发展变化最迅速的年龄,也是受外界影响波动最大的年龄。实验表明:45岁是幼儿坚持性发展最关键年龄。正是在这个年龄,外界环境对幼儿坚挣l生的影响最大。因此可以说,45岁是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应抓紧对这个年龄的幼儿进行坚持性的培养。五、论述题1幼儿教师应按照幼儿感觉和知觉发展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1)适应现象。感觉是由于分析器工作的结果而产生的感受性,会因刺激持续时间的长短而降低或提高,这种现象叫适应现象。幼儿园各班活动室应有通风换气设施和制度,以保证空气清新。(2)对比现象。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觉会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感觉的对比。感觉对比分先后对比和同时对比两种。教师在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时,掌握对比现象的规律,对提高幼儿感受性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不同分析器的感觉,也会因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在视觉感性方面较明显。在组织幼儿观察活动时,不应有喧哗声,教师的声音也不应太大。(3)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其影响因素有: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包括颜色、形状、声音和强度差别,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从背景中分离。教师要运用背景与对象关系的规律,通过板书、挂图和实验演示出来。教学应当突出重点,加强对象与背景的差别;教材重点的线条、粗字体或彩色笔,使它们特别醒目;教学指挥棒与直观教具的颜色不要太接近;注意对象的活动性。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刺激物易知觉。据此,教师应尽量多地利用活动模型、活动玩具及幻灯、录像等,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了解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在视觉刺激中,凡距离上接近或形态上相似的各部分容易组成知觉的对象;在听觉上,刺激物各部分在时间上的组合、时间上的接近也是分离知觉对象的重要条件。据此,教师绘制挂图时,为突出需要观察的对象或部位,周围最好不要附加类似的线条或图形,注意拉开距离或加上不同色彩;凡是说明事物变化或发展的挂图,更应注意每一个演进图的距离;教师讲课声音应抑扬顿挫;教师的言语应与直观材料结合。人的知觉是在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中的,由于词的作用可以使幼儿知觉的效果大大提高,直观材料加教师讲解,幼儿才能很好地理解。2幼儿记忆发展中常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种情况:(1)偶发记忆。在幼儿记忆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种被称为偶发记忆的现象。这种现象是指当要求幼儿记住某样东西时,他往往记住的是和这件东西一道出现的其他东西。在幼儿园里,我们常看到,老师出示贴绒小鸭,问幼儿有几只鸭子,有的幼儿却答成鸭子是黄颜色的。应对措施:由于幼儿对课题选择的注意力、目的性不明确,把没必要的偶发记忆课题也记住了,结果使中心记忆课题完成效果不佳。幼儿教师要重视这种幼儿特有的记忆现象,注意引导幼儿朝有意记忆方向努力发展。(2)“说谎”问题。幼儿的记忆存在着正确性差的特点,容易受暗示,容易把现实与想像混淆,用自己虚构的内容来补充记忆中残缺的部分,把主观臆想的事情,当作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来回忆。这种现象常被人们误认为幼儿在“说谎”,这显然不对,教师应该正确对待这种现象。假如幼儿是由于记忆失实而出现言语描述与实际情况不符,那么,不能看作是有意说谎。应对措施:这是由于幼儿心理发展不成熟而造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这种情况会有改变。因此,教师不能随便指责幼儿“不诚实”,而是要耐心地帮助孩子把事实弄清楚,把现实的东西和想像的东西区分开来。六、案例分析(答案要点)通过上述案例说明:(1)小明父母的态度和行为是不对的。(2)幼儿初期的思维还带有较大的直观行动性,他们的思维离不开直接感知和行动,行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很差。小明正处于幼儿初期,他的行为正好符合这一特征,因而是正常的。小明父母不了解幼儿初期思维的这一特点,提出了过高的要求,小明是很难达到的。(3)对小明父母的教育建议:依据心理发展规律,正确理解幼儿初期思维发展的特征;创设情境,丰富玩具和提供实际操作机会;循序渐进提出行动目的性和计划性要求;抓住合理时机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一来源:考试大2009/6/8【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模拟考场视频课程字号:TT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是广义的,其年龄阶段一般是指( )。 A03岁 B36岁 C612岁 D018岁 2生活在当前信息社会时代的儿童,与生活在过去科技发展水平低下社会的儿童,在心理特点方面会有所差异,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 )。 A稳定性 B可变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3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的研究指出,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清楚的情绪反应,即( )。 A愉快与惊奇 B愉快与悲伤 C愉快与厌恶 D腧快与不愉快 7现在的幼儿与几十年以前的幼儿某些心理年龄特点,如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爱活动、爱游戏等基本相同。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 )。 A可变性 B整体性 C阶段性 D稳定性 8有个孩子听到妈妈说: “你是好孩子。”他说: “不,我是坏孩子。”这说明这个孩子处于( )。 A关键期 B敏感期 C最佳期 D危机期 9在语言活动中,某小朋友认真地、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这说明该小朋友具有( )。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 10人类短时记忆的广度为( )。 A52个信息单位 B72个信息单位 C62个信息单位 D82个信息单位 11一个小女孩看到“夏景”说: “小姐姐坐在河边,天热,她想洗澡,她还想洗脸,因为脸上淌汗。”这个小女孩的想像是( )。 A经验性想像 B情境性想像 C愿望性想像 D拟人化想像 12下列哪种活动反映了儿童的形象思维?( ) A做游戏: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 B过家家:用玩具锅碗瓢盆做饭、吃饭 C给娃娃穿衣、喂奶 D儿童能算出2+3=5 13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前读写”阶段主要完成的任务是( )。 A培养读写兴趣 B严格要求 C主要指出缺点和不足 D尽可能多识字 14婴幼儿的情绪发展形成主要依靠( )。 A感知觉的发展 B语言的发展 C自我意识的发展 D情绪气氛的熏陶 15幼儿最初社会性发生的标志是( )。 A诱发性微笑的出现 B不出声的笑 C出声的笑 D有差别的微笑的出现 18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在( )。 A儿童个性发展上 B儿童智力发展上 C儿童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 D儿童动作发展上 19根据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具体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0“儿童心理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的乘积”,这种观点是( )。 A相互作用论 B二因素论 C环境决定论 D遗传决定论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心理过程包括_、_、_三部分。 2_是34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主要是通过_来掌握和学习别人的经验的。 3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觉会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_,分_和_两种。 4幼儿有意注意的形成是与_在幼儿行为调节中所起的作用密切相关。 5当要求幼儿记住某样东西时,他往往记住的是和这件东西一道出现的其他东西,这种现象叫做_。 6幼儿的想像是以_为主,_开始,以_发展为主,_开始发展。 7幼儿的动作最初是从无意动作向有意动作发展,以后则是从以无意动作为主向以有意动作为主的方向发展,即服从_一规律。 8亲子关系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亲子关系是指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关系,即_;广义的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作用方式,即_。 9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有:高尔顿的“_”;霍尔的“_”;盖塞尔的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工作记忆 2表象 3创造想像 4理智感 5性格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2简述幼儿想像发展的一般趋势。 3说明动机和需要的关系。 4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五、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请论述幼儿的思维与幼儿活动之间的关系,并请说明如何创设活动的环境。 2试述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六、案例分析(共14分) 孩子已经2岁零7个月了。近些天,孩子的“言行举止”总是让妈妈弄不明白,究竟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妈妈的脑际。 前几天,妈妈和孩子一块坐在院子里乘凉,孩子看到深蓝的天幕上那如洗的圆月、调皮地眨巴着眼睛的星星,非常兴奋,和妈妈有说不完的话。可小孩哪里知道劳累了一天的妈妈的心思。妈妈说: “天黑了,该睡觉了” “月亮为什么不睡觉?” “那星星为什么还眨眼睛?”孩子的反问让妈妈惊讶! 妈妈和孩子一块到大街上,他极不愿意让妈妈拉他的手,总是那样不听话。最让妈妈担心的是平坦的道路他不走,却偏偏一摇三晃地走那凸凸凹凹的地方,正如在饭桌上,本来会自己好好地用汤匙吃饭,却故意把米粒撒一饭桌,用手捡着放到嘴里。 不过有时也挺可爱的。比如,前天中午,妈妈把做好的饭菜刚送到饭桌上,还未来得及解围裙,孩子却一脸认真地说: “妈妈,你辛苦了。”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下面问题: (1)孩子的“言行举止”说明了什么? (2)这个时期,幼儿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D018岁在儿童心理学中是指广义的儿童。 2B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儿童的心理特点表现出差异,这是说明可变性。 3D林传鼎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愉快与不愉快,而不是其他。 4C幼儿初期是指34岁的儿童。 5C36岁是儿童个性形成的开始时期。 6A听故事是一个言语理解的过程。 7D幼儿与几十年以前的幼儿的某些心理年龄特点基本相同,这说明的是稳定性。 8D儿童心理发展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说明儿童处于危机期。 9C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力在同一活动范围内所维持的时间长短。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说明有稳定性。 10B人类短时记忆的广度是72个信息单位。 11A这是小女孩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想像。 12C给娃娃穿衣、喂奶都是直观的,没有间接性。 13A“前读写”阶段主要完成的任务是培养兴趣。 14D婴幼儿的情绪发展形成主要依靠的是情绪气氛的影响。 15D有差别的微笑出现标志着幼儿最初的社会性发生。 16A男女双性化是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 17D这一实验说明了成熟的重要性。 18C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 19C皮亚杰认为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 20B这一观点并没有说明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只是说明了这两因素对发展有作用。 二、填空题 1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2模仿模仿3感觉的对比先后对比同时对比4言语5偶发记忆 6无意想像有意想像再造想像创造想像7无有8依恋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9遗传定律复演说成熟势力说 三、名词解释 1工作记忆:是指在短时记忆过程中,把新输入的信息和记忆中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的记忆。在幼儿期随年龄的增长,工作记忆的能力越来越高。 2表象:指过去感知而当前没有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在头脑中出现。根据加工创造的程度,表象可分为记忆表象和想像表象,也可分为具体表象和符号表象。 3创造想像:是根据自己的创见,独立地构造新形象的过程,具有首创性、独立性、新颖性等特点。 4理智感:是人所特有的情绪体验。这是由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高级情感。 5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的特点包括对现实稳定的态度、惯常的行为方式。 四、简答题 1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是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的。 (1)稳定性。根源于本质未变的制约因素:儿童脑的发育是有稳定顺序和阶段的,神经联系的建立是有次序的;人类知识经验的掌握是有一定顺序的,儿童也必须遵循;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发生变化,要经过一个大致相同的不断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可变性。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和教育条件的不断变化,构成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 (3)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它们的关系是相对的。 2一般趋势是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造性想像发展:从想像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从想像的单纯的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从想像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3需要和动机既有联系又有差别。需要是一种刺激,人的活动动机是在这种刺激下产生的:如有了某种需要,人就会想办法满足它,从而产生活动动机;但需要产生之后,并不一定就成为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需要变成动机往往要有一个发展阶段。处于萌芽状态的需要,能使有机体产生不安之感;需要增强到一定程度,会使人产生一定的愿望;而愿望变成动机的过程还需要有一定的诱因条件,才能为满足愿望而采取行动去达到一定的目的。 4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是: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促进幼儿情感发展,丰富深化积极情感,疏导消极情感;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五、论述题 1人的思维与人的实践活动分不开,幼儿的思维发展更是如此。幼儿的思维是在同周围现实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幼儿的各种活动,一方面,要针对幼儿思维的特点去组织幼儿的活动;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思维。 (1)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特征与幼儿的活动。幼儿思维概括能力的发展主要处于形象概括的水平。例如:幼儿对人、马和虎的概括是根据外表特征进行的。他们的理由是,人、马、虎都有身子,有头、有脚等。 幼儿的概括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概括的内容比较贫乏;概括的特征很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的;概括不准确,概括的内涵不精确,只反映事物的表面特征,概括的外延不适当,往往有过宽或过窄。 幼儿不易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应该理解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特点,尽可能为幼儿提供易于理解的概念,在实际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概括能力。 (2)问题情境与幼儿思维的发展。思维总是由于出现问题而产生。幼儿阶段常常对许多事物表示好奇,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幼儿能否对事物进行思考、是否有思考的积极性,依赖于一定的问题情境、教师组织的活动能否成为幼儿的问题情境,这与问题的选择有很大关系。如果问题很容易,幼儿不假思索就能解答。那么,这个问题就不能引起幼儿的思考活动。因此,为了发展幼儿的思维,教师所组织的活动一定要符合幼儿的思维水平,符合幼儿思维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幼儿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幼儿思维的不断发展。 (3)幼儿的提问与幼儿的思维。由于提问是幼儿思维活动的积极表现。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鼓励幼儿提问,对幼儿的提问“闻问则喜”,为幼儿的思维活动创造宽松的气氛,培养幼儿思维的热情。 (4)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与幼儿的活动。首先,要为幼儿提供大量可以直接感知的玩具与活动材料;其次,为幼儿提供活动与操作的条件与机会;再次,在活动的过程中为幼儿提供较多形象可爱的玩教具,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向具体形象思维水平过渡,并提高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还有,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对事物的认识兴趣,组织丰富的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思考问题。 2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遗传、生理成熟、环境和教育等,现代心理学主要关注这些因素是如何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 (1)遗传和生理成熟。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幼儿正是在这种生物的物质前提下形成了自己的心理。有研究表明,即使具有优越的环境,先天生理障碍,也会使孩子智力发展迟缓。例如,一个天生失明的儿童,想要训练他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是很难做到的。遗传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遗传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然材质。正常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基础;遗传奠定了幼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它规定了每个儿童心理不同发展的可能性。 (2)环境和教育因素。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指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作用。在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心理发展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例如,母亲照料孩子的方式会影响孩子社会行为的发展。研究也表明,缺少关怀与照顾的收容机构对儿童的影响是破坏性的。归纳起来,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环境使遗传和生理成熟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遗传素质仅仅是物质前提。没有环境的影响,心理发展不会由可能性转化为现实;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与方向的重要因素:首先,社会生活条件与教育水平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的水平;其次,儿童与成人的交往活动对儿童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再次,具体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是形成幼儿个别差异的最重要条件。影响幼儿比较多的具体环境主要有家庭、幼儿园和社会托幼机构和电视等各种媒体。 五、案例分析 (答案要点) 孩子的行为举止说明: (1)孩子正处于心理的高速发展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比如,提出“星星为什么还眨眼睛”、“月亮为什么不睡觉”,说明思维的发展,出现了最初的概括和推理;想像的发生,把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进行了延伸、扩展。 “不听话”说明孩子最初的独立性的出现;“故意用手捡米粒放进嘴里”说明孩子动作技能的发展,对新的动作产生了兴趣。 会说“妈妈辛苦了”,说明儿童已开始使用抽象的词语,但还经常需要和具体活动联系在一起。 (2)注意保护孩子的探究精神,但要和重视安全结合起来。比如,走凸凹不平的路,既要防止摔伤,又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认知兴趣。 孩子“反抗期”的执拗,要注意教育,不要养成任性的性格,同时又不能耻笑、威胁孩子。 对待孩子的独立性,要注意教育,防止养成执拗性的同时,也要防止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不良性格。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一来源:考试大2009/6/8【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模拟考场视频课程字号:TT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是广义的,其年龄阶段一般是指( )。 A03岁 B36岁 C612岁 D018岁 2生活在当前信息社会时代的儿童,与生活在过去科技发展水平低下社会的儿童,在心理特点方面会有所差异,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 )。 A稳定性 B可变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3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的研究指出,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清楚的情绪反应,即( )。 A愉快与惊奇 B愉快与悲伤 C愉快与厌恶 D腧快与不愉快 7现在的幼儿与几十年以前的幼儿某些心理年龄特点,如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爱活动、爱游戏等基本相同。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 )。 A可变性 B整体性 C阶段性 D稳定性 8有个孩子听到妈妈说: “你是好孩子。”他说: “不,我是坏孩子。”这说明这个孩子处于( )。 A关键期 B敏感期 C最佳期 D危机期 9在语言活动中,某小朋友认真地、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这说明该小朋友具有( )。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 10人类短时记忆的广度为( )。 A52个信息单位 B72个信息单位 C62个信息单位 D82个信息单位 11一个小女孩看到“夏景”说: “小姐姐坐在河边,天热,她想洗澡,她还想洗脸,因为脸上淌汗。”这个小女孩的想像是( )。 A经验性想像 B情境性想像 C愿望性想像 D拟人化想像 12下列哪种活动反映了儿童的形象思维?( ) A做游戏: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 B过家家:用玩具锅碗瓢盆做饭、吃饭 C给娃娃穿衣、喂奶 D儿童能算出2+3=5 13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前读写”阶段主要完成的任务是( )。 A培养读写兴趣 B严格要求 C主要指出缺点和不足 D尽可能多识字 14婴幼儿的情绪发展形成主要依靠( )。 A感知觉的发展 B语言的发展 C自我意识的发展 D情绪气氛的熏陶 15幼儿最初社会性发生的标志是( )。 A诱发性微笑的出现 B不出声的笑 C出声的笑 D有差别的微笑的出现 18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在( )。 A儿童个性发展上 B儿童智力发展上 C儿童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 D儿童动作发展上 19根据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具体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0“儿童心理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的乘积”,这种观点是( )。 A相互作用论 B二因素论 C环境决定论 D遗传决定论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心理过程包括_、_、_三部分。 2_是34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主要是通过_来掌握和学习别人的经验的。 3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觉会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_,分_和_两种。 4幼儿有意注意的形成是与_在幼儿行为调节中所起的作用密切相关。 5当要求幼儿记住某样东西时,他往往记住的是和这件东西一道出现的其他东西,这种现象叫做_。 6幼儿的想像是以_为主,_开始,以_发展为主,_开始发展。 7幼儿的动作最初是从无意动作向有意动作发展,以后则是从以无意动作为主向以有意动作为主的方向发展,即服从_一规律。 8亲子关系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亲子关系是指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关系,即_;广义的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作用方式,即_。 9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有:高尔顿的“_”;霍尔的“_”;盖塞尔的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工作记忆 2表象 3创造想像 4理智感 5性格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2简述幼儿想像发展的一般趋势。 3说明动机和需要的关系。 4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五、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请论述幼儿的思维与幼儿活动之间的关系,并请说明如何创设活动的环境。 2试述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六、案例分析(共14分) 孩子已经2岁零7个月了。近些天,孩子的“言行举止”总是让妈妈弄不明白,究竟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妈妈的脑际。 前几天,妈妈和孩子一块坐在院子里乘凉,孩子看到深蓝的天幕上那如洗的圆月、调皮地眨巴着眼睛的星星,非常兴奋,和妈妈有说不完的话。可小孩哪里知道劳累了一天的妈妈的心思。妈妈说: “天黑了,该睡觉了” “月亮为什么不睡觉?” “那星星为什么还眨眼睛?”孩子的反问让妈妈惊讶! 妈妈和孩子一块到大街上,他极不愿意让妈妈拉他的手,总是那样不听话。最让妈妈担心的是平坦的道路他不走,却偏偏一摇三晃地走那凸凸凹凹的地方,正如在饭桌上,本来会自己好好地用汤匙吃饭,却故意把米粒撒一饭桌,用手捡着放到嘴里。 不过有时也挺可爱的。比如,前天中午,妈妈把做好的饭菜刚送到饭桌上,还未来得及解围裙,孩子却一脸认真地说: “妈妈,你辛苦了。”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下面问题: (1)孩子的“言行举止”说明了什么? (2)这个时期,幼儿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D018岁在儿童心理学中是指广义的儿童。 2B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儿童的心理特点表现出差异,这是说明可变性。 3D林传鼎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愉快与不愉快,而不是其他。 4C幼儿初期是指34岁的儿童。 5C36岁是儿童个性形成的开始时期。 6A听故事是一个言语理解的过程。 7D幼儿与几十年以前的幼儿的某些心理年龄特点基本相同,这说明的是稳定性。 8D儿童心理发展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说明儿童处于危机期。 9C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力在同一活动范围内所维持的时间长短。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说明有稳定性。 10B人类短时记忆的广度是72个信息单位。 11A这是小女孩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想像。 12C给娃娃穿衣、喂奶都是直观的,没有间接性。 13A“前读写”阶段主要完成的任务是培养兴趣。 14D婴幼儿的情绪发展形成主要依靠的是情绪气氛的影响。 15D有差别的微笑出现标志着幼儿最初的社会性发生。 16A男女双性化是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 17D这一实验说明了成熟的重要性。 18C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 19C皮亚杰认为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 20B这一观点并没有说明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只是说明了这两因素对发展有作用。 二、填空题 1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2模仿模仿3感觉的对比先后对比同时对比4言语5偶发记忆 6无意想像有意想像再造想像创造想像7无有8依恋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9遗传定律复演说成熟势力说 三、名词解释 1工作记忆:是指在短时记忆过程中,把新输入的信息和记忆中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的记忆。在幼儿期随年龄的增长,工作记忆的能力越来越高。 2表象:指过去感知而当前没有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在头脑中出现。根据加工创造的程度,表象可分为记忆表象和想像表象,也可分为具体表象和符号表象。 3创造想像:是根据自己的创见,独立地构造新形象的过程,具有首创性、独立性、新颖性等特点。 4理智感:是人所特有的情绪体验。这是由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高级情感。 5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的特点包括对现实稳定的态度、惯常的行为方式。 四、简答题 1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是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的。 (1)稳定性。根源于本质未变的制约因素:儿童脑的发育是有稳定顺序和阶段的,神经联系的建立是有次序的;人类知识经验的掌握是有一定顺序的,儿童也必须遵循;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发生变化,要经过一个大致相同的不断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可变性。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和教育条件的不断变化,构成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 (3)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它们的关系是相对的。 2一般趋势是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造性想像发展:从想像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从想像的单纯的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从想像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3需要和动机既有联系又有差别。需要是一种刺激,人的活动动机是在这种刺激下产生的:如有了某种需要,人就会想办法满足它,从而产生活动动机;但需要产生之后,并不一定就成为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需要变成动机往往要有一个发展阶段。处于萌芽状态的需要,能使有机体产生不安之感;需要增强到一定程度,会使人产生一定的愿望;而愿望变成动机的过程还需要有一定的诱因条件,才能为满足愿望而采取行动去达到一定的目的。 4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是: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促进幼儿情感发展,丰富深化积极情感,疏导消极情感;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五、论述题 1人的思维与人的实践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