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9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19 文言文阅读精讲(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95940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2019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19 文言文阅读精讲(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浙江省2019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19 文言文阅读精讲(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浙江省2019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19 文言文阅读精讲(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19 文言文阅读精讲考情分析命题特点选材稳中有变,一般是记事类散文、送序类、书序类和人物传记交替出现。人物传记选文由原来传统的史传作品向名家所写人物传记方向扩展。散文选文则向写景、说理散文方面延伸,选文涉及不同时代,内容涵盖政治家的事迹、名人逸事、山水感悟、反思自我等。题型保持稳定,题量没有变化,实词、虚词、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为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断句为主观题,3分;句子翻译为主观题,2小题,共7分。总共分值20分。值得注意的是,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的文言文阅读中的分析综合题,其题干都带有“赏析”二字,说明这道题带有明显的鉴赏倾向。全国卷及其他省份的高考试卷中文言文,一般都是分析概括题,即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梳理和概括,停留在对文章内容的整合的基础上。其他省份能力层级为C级;浙江省此题既然为“赏析”,其能力层级则为D级,它在能力层级的要求上,超越了其他省份对应的高考题。这道题体现了浙江卷独特的命题思想和命题特色。2016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的文言文断句题没有和其它题共用文本,而是另选文段。命题趋势高考试卷通常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2019年高考试卷定会稳中有变,备考复习时应灵活安排,做好攻略。高考真题连接一、【2018年浙江高考语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20分)颜太初杂文序司马光天下之不尚儒久矣。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耶?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 【答案】B16【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C项张冠李戴,效法嵇康、阮籍的青州牧,而不是颜太初。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答案】C 17【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结合上下句,疏通需要断句句子的大概意思,再找句子重要标志,【答案】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 18【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第一句,考生首先要补充省略的主语“颜太初”,再抓住句中的几个关键词语“诵”、“夸诳”、“蹈而行之”。翻译第二句,要注意“不显于时”“立于后世”均为状语后置句,翻译时要调整语序,还要抓住几个关键词的意义,如“贱”、“夭”等。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时记住“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字顺,调补贯”,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诵”、“夸诳”、“贱”、“夭”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答案】(1)(颜太初)掌握了先王书中的义理以后,不是仅仅称道它,用来夸大欺骗世人,而是必定亲自去实践。(2)前代的读书人活着时地位不显赫,但文章在后代长存的太多了。颜太初虽然地位低寿命短,他的文章难道一定流传不了吗?【参考译文】天下已经很久不崇尚儒 当时有人推荐颜太初说他博览群书有文才,皇帝下诏征用他为国子监直讲。恰好有御史平素与颜太初不友好,向皇帝进言,说颜太初太狂妄褊急,不可以担任学官。诏书一到所到达的地方,就改任颜太初为河中府临晋主簿。太初为人,其实宽厚温良有治理政绩,并不是狂妄的人。从临晋改任为应天府户曹,掌管南京学,在睢阳去世。旧的制度,判、司、簿、尉任职八年的考核没有因欠国家税而评定为下等,照例担任令录。即使是愚昧懦弱衰老,并没有什么功绩的人。用任职的年数来累积,也一定能得到这个职位。然而颜太初才干见识如此优秀,参加进士科考试进入官场将近十年,最终没能脱离判、司、簿、尉的队列直至终身,死时年仅四十多岁。唉,天要使儒者丧生,使天下一定达到大乱的地步啊!坏人和不懂道理的人结伙诽谤好人,大奸大恶的人一定会被铲除吗?为什么他的仕途和寿命都这样完结了呢?当世的人看颜太初的官职不能撼动别人,文章又多爱指摘攻讦,那些有缺点毛病的人就很厌恶看他的言论,即使得到了他的文章,也不是很重视,所以丢失的居多,作者只得到两卷颜太初的书。同州又得到了他所创作的题名记,现在收集成册并为它写上序言。前代的读书人活着时地位不显赫,但文章在后代长存的太多了。颜太初虽然地位低寿命短,他的文章难道一定流传不了吗?后来又读到他的文章,读他的后车诗,就不会忘记借鉴警惕;读他的逸党诗,就不会破坏礼节道义;读他的哭友人诗,那么残酷的官吏也心怀愧疚;读他的同州题名记),那么守长也知道不良的政令、腐败的统治;读他的望仙驿记,那么守长也不用处理繁剧的事务了。从这点来说,他的文章实在是有好多益处啊。文言文阅读答题方法考点1概括赏析概括赏析题常常以选出错误选项的形式来设置,因而探究命题人错项陷阱设置的类型,进而掌握应对方法,对提高考生的辨别能力,快速而准确地判断出文意理解的正误,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常见设问方式: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技巧】七比对,破解设误陷阱1比对时间防时序错乱命题者常把事件发生的时间故意颠倒、搞错。考生作答时,要了解以时间、地点叙写的文言材料的顺序特点,要善于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注意敏感的时间顺序,注意“已然”的情况和“未然”的情况,识破“时序错乱”的陷阱。2比对地点防地点不合比对选项中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地点与原文是否一致,识破命题者所设“地点不合”的陷阱。3比对人物防张冠李戴高考文言文所选的材料大都是记叙性的,除全文记叙的中心人物,还会写到另一些人物。这类命题陷阱往往将“彼”强接在“此”上,张冠李戴。辨析时应抓住“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等信息,尤其要看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4比对关键细节防曲解文意命题者对原文关键细节(关键词语)故意错解以迷惑考生。这种曲解文意的方式正成为设题的主要陷阱。因为错误极其细微,故要认真、细心比对。5比对添加内容防无中生有“添加”就是通过“无中生有”的方式,在选项中故意添加一些貌似合理的内容“制造”出错误选项来。辨析时应将原材料中未涉及的内容与原文仔细比对,从而识破“无中生有”(或于文无据)的陷阱。6比对因果关系防因果混乱这类干扰项往往把没有因果关系的事件硬说成是因果关系,或者颠倒了“因”和“果”两者之间的关系。辨析时要注意选项中“因此”“以致”等表因果的词语。在遇到涉及因果关系的选项时,一定要与原文中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仔细分析因果关系是否恰当。7比对表范围、程度等词语防以偏概全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故意缩小(或扩大)原文有关信息的范围、作用、程度等,或者断章取义。考点2文言翻译所谓“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在对文言句子理解的基础上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以直译为主,要求做到“信”“达”“雅”。“理解”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能读通、读懂并领会某一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能理解文言句子内部以及分句间的逻辑关系;三是能理解文言句子的内涵和深层含意。解答文言翻译题要准确翻译好文言文中的关键实词、虚词,还要正确翻译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对文言实词、虚词,前面已作专门讲解。本考点重点讲解文言特殊句式。如果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特点、标志不熟悉或不理解,就会造成阅读文言文的障碍和翻译语句的不通畅。近年来,浙江卷中经常涉及这一点,因此考生要给以足够的重视。常见设问方式: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答题技巧】谨记“7字诀”保留法所谓“留”,就是保留(照录)文言文中的某些词语,如现代汉语中仍然常用的成语和习惯用语,以及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官职、书名等的专有名词。以下几种情况可以使用保留法:(1)古今意思相同的词可以保留不译。例如:“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可译为“因此君子有终生无法忘记的忧心之事,却没有短暂的忧心之事”。(2)专有名词可以保留不译,如人名、物名、地名、朝代、年号、帝国、国号、职务、典章制度和度量衡单位等。例如:“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可译为“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让人对项羽说”。(3)成语可以保留不译。例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可译为“如此劳苦功高,却没有封侯的奖赏”。删削法所谓“删”,就是略去不译。文言语句中有些词,如句首语气词“盖”“夫”,音节助词“之”,用于特殊场合的连词“而”等等,白话中没有相当的词对译,而删去之后又不影响句子的准确、通顺,便可略去不译。文言实词中有些重文和互文,有时也可略去不译,有的则可以合并译出。例如:“登轼而望之”,其中“而”连接两个动作,在时间方面前后相承,不必勉强译为“而且”。又如:“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其中的“因利乘便”互文,可以合译为“(秦人)趁着十分有利的形势”。再如:“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仿佛”“若”只译其中的一个即可。“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之”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昼夜勤作息”,“作息”为偏义复词,其中的“息”无实意,不译。替换法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替换文言词语。在翻译文言语句时,替换法的运用有以下几种常见类型:(1)有些文言词语现在已经不用了,应换成现代词语;有些单音节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能独立使用,应以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替换。例如:“吾尝终日而思矣”可译为“我曾经整天地思考”,其中“思”就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思考”替换了。(2)通假字要换成本字,译成本字的意思。例如:“距关,毋内诸侯”可译为“把守住函谷关,不让诸侯进来”,其中的“距”就译成了本字“拒”的意思“把守”,“内”译成了本字“纳”的意思“让进来”。(3)古今异义词、同形异义词和偏义复词要换成相应的现代词语。例如:“沛公居山东时”可译为“沛公居住在崤山以东时”,“山东”是古今异义词,翻译时就换成了“崤山以东”。(4)活用的词语、固定结构要换成相应的现代词语。例如:“吾从而师之”可译为“我跟从他以他为师”,“师”为名词的意动用法,翻译为“以为师”。(5)判断句、被动句中的标志性词语要对应译出。例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为判断句,应译为“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啊”。增补法所谓“增补”,就是补充上省略了的成分。以下几种情况可以使用增补法:(1)省略了的主语、谓语、宾语要补上。例如:“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是“(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辞)”的省略,因此应译为“(你)估计我回到军营中,你再进去(辞谢)”。(2)省略了的介词“于”等要补上。例如:“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是“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的省略,因此应译为“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3)判断句要补上判断词。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为判断句,应译为“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的”。调序法所谓“调序”,就是把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语序调整过来。以下几种情况可以使用调序法:(1)主谓倒装句。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为主谓倒装句,应译为“你不聪明,到了极点”。(2)宾语前置句。例如:“大王来何操”可译为“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物”。(3)定语后置句。例如:“村中少年好事者”可译为“村中有个好事的少年”。(4)状语后置句。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可译为“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比蓝草颜色更深”。凝缩法所谓“凝缩”,就是把文言文中为了增强气势而使用繁笔的句子简化。例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分析:上面的句子中“席卷”“包举”“囊括”“并吞”四个词语都是“并吞”之意;“宇内”“四海”“八荒”都是“天下”之意;“意”“心”意思也相同。因此,可以凝缩翻译为“秦有并吞天下的雄心”。变通法“变”指根据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这往往是上述几种方法都用上了,还难以准确翻译时的一种方法。尤其是碰到文言文中运用修辞或典故的地方时,应学会变通地翻译。如:对比喻句的翻译,应尽量保留比喻的说法,如果不能保留,只译出本体即可。如过秦论中“金城千里”,可译为“辽阔的国土,坚固的城池环绕,牢固可靠”。对借代句的翻译,一般只要把所代的事物写出来就可以了,如可以将“缙绅”“三尺”“纨绔”分别翻译成“官员”“法律”“富家子弟”。对委婉说法的翻译,只要将委婉语句按照现代汉语的用语习惯表述出来就可以了,如可将“会猎”“更衣”翻译成“出兵征伐”“上厕所”。考点3文言断句文言文断句,就是根据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对提供考查的语段进行语意和语气上的停顿。文言文断句考查对实、虚词的理解能力,对句式的判断能力和对语气的分析能力。考查方式有两种:1直接给语段断句从选文中挑选几个未断句的句子,或直接另选一段未断句的材料,要求考生用“/”为之断句,有时还限制具体标注几处。2判断文中语句断句是否正确挑选文中的几个句子,提供四种断句方式,判断哪种断句方式正确。【答题技巧】1读文段,通文意拿到一段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材料,反复推敲,然后根据内容,将大的层次划分出来,把有把握的地方先断开。2标名(代)词,定主宾在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代词和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代词和名词在句中常作主语或宾语,将它们标出,有助于梳理语句的结构,判断语气停顿的位置。3抓标志,找位置(1)“曰、云、言、谓”等词是对话的标志。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以确定断句的位置。(2)引出议论的词语“夫、盖、至若、若夫、唯、斯、凡、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3)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等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乎”等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4)表疑问语气的“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5)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等,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6)“以、于、为、则、而”等词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