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 李白诗四首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48826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9.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 李白诗四首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版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 李白诗四首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版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 李白诗四首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课李白诗四首学习目标1.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是他对黑暗现实消极反抗的表示,也表现了他不事权贵的傲慢性格。2.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和极度的夸张。3.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上李邕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诗意解读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李邕在开元七年至九年前后,曾任渝州(今重庆市)刺史。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时,因为不拘俗礼,且谈论间放言高论,纵谈王霸,使李邕不悦。史称李邕“颇自矜”,李白对此不满,在临别时写了这首态度颇不客气的上李邕一诗,以示回敬。诗中李白以大鹏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在这前四句诗中,诗人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个力簸沧海的大鹏形象也是年轻诗人自己的形象。诗的后四句,是对李邕怠慢态度的回应。李白的宏大抱负,常常不为世人所理解,被人当作“大言”来耻笑。李白显然没有料到,李邕这样的名人竟与凡夫俗子一般见识,于是,就抬出圣人识拔后生的故事,反唇相讥:“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名句识记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考点演示诗中“大鹏”这个意象如何理解?答案大鹏是李白诗赋中常常借以自况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一、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生于中亚碎叶城,后随家人迁居绵州彰明县青莲乡(今四川江油青莲乡)。李白自言“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青年时期出蜀漫游,天宝元年(742)奉诏入长安,供奉翰林,但因得罪权贵而被“赐金放还”。此后漫游于梁宋、齐鲁、吴越等地,安史之乱起入永王李璘幕,而此时肃宗李亨已在灵武即位,王室争权过程中永王被杀,李白被株连入狱,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乾元二年(759)行至白帝城遇赦返,流寓南方。宝应元年(762)卒于当涂(今属安徽)。李白的诗歌关注时局安危,抨击黑暗现实,同情民间疾苦,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他漫游各地,歌颂祖国的壮丽山川;他有浓厚的道家思想,诗中常表现出饮酒求仙及时行乐的心态。他的诗想象奇特,风格豪放飘逸,是我国诗歌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二、写作背景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一是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二是玄宗仅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他;三是受到权贵的排挤,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同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这已是他离开长安后的第二年,这首诗就是他行前写的。政治上的失意使他胸中块垒难消,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哭晁卿衡天宝十二载,晁衡以唐朝使者身份,随同日本第十一次遣唐使团返回日本,途中遇大风,传说被溺死,李白就在这时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失友之痛。丁都护歌天宝三年,李白毅然离开长安,开始游历山川,期间,他清醒地认识到了政治的黑暗和百姓的疾苦。天宝六年,李白漫游于丹阳横山一带,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了这首诗,反映纤夫之苦。越女词五首(其三)诗人李白在年轻时就立下了“安社稷,济苍生”的宏愿,为了实现理想,诗人远游求仕。本诗就是作者就途中见闻写下的一首诗,是一首描写江南采莲少女的诗,表现了少女的年轻多情、善良美丽。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渌水荡漾清猿啼(l)(2)熊咆龙吟殷岩泉(yn)(3)水澹澹兮生烟(dn)(4)忽魂悸以魄动(j)(5)洞天石扉,訇然中开(fi)(6)怳惊起而长嗟(hun)(7)吴牛喘月时(chun)(8)君看石芒砀(dn)(9)见客棹歌回(zho)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烟涛微茫信难求。信:确实求:寻找(2)势拔五岳掩赤城。拔:超过(3)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著:穿上(4)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澹澹:水波摇动的样子(5)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饶:多(6)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佯:假装3填空。(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2)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3)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4)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5)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6)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一、结构图示梦游天姥吟留别二、要点赏析1阅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回答下列问题:(1)李白这首诗是为“别东鲁诸公”而作的,简要回答为什么要采用“梦游”这种形式。答:_答案用“梦游”的形式,更便于超脱现实,更便于发挥他想象和夸张的才华,随意挥洒,吐尽胸中块垒。(2)“一夜飞度镜湖月”中的“飞”与“送我至剡溪”中的“送”有何妙处?答:_答案“飞”、“送”两字先后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梦游路上那种急切、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3)诗中梦境的描写与诗的最后两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关系?答:_答案梦境的描写是为诗末的抒情服务的,梦境和污浊的现实形成对比,抒情则展示了诗人政治理想难以实现、个性受到压抑的愤懑。2阅读哭晁卿衡,回答下列问题:(1)标题中的“哭”字在全诗中有何表达效果?答:_答案表现了诗人失去好友的悲痛和两人超越国籍的真挚的感情,使诗歌笼罩着一层哀婉的气氛。(2)请谈谈“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两句所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答:_答案这两句诗人运用了比喻、拟人(或比兴)的手法,对晁衡作了高度的评价,表达了自己无限怀念之情。前一句暗指晁衡遇难,“明月”象征着晁衡品德的高洁,而晁衡的溺海而亡就如皓月沉沦于湛蓝的大海一样;后一句以景写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白云写得满脸愁容,笼罩着海上的苍梧山,沉痛地哀悼着晁衡的逝去。3阅读丁都护歌,回答下列问题:(1)诗歌哪两句对“苦”字进行了具体的描写?试用自己的话分析“苦”在何处。答:_答案“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上句写船夫的劳动条件,含有三层意思:由于天气酷热,久旱不雨,使河水变浅,暗示一个“热”字;由于水浅,拖船也就更加艰难,点出一个“难”字;由于拖船运石之多,致使河水格外浑浊,人们口渴欲饮而不得,暗点一个“渴”字,可偏偏又找不到一滴能止渴的清水。如此恶劣的气候环境,简直到了令人不堪的地步。“苦”亦就不言而喻了。下句“壶浆半成土”,是对“水浊”的程度作具体说明。你看,盛在壶中的水,竟然一半是泥土。既然连一滴水都弄不到解渴,恐怕吃饭就更成问题了。(2)“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试加以分析。答:_答案心理描写。他们在如此艰苦的特定环境下,被迫拖船运石,而且运石的目的是为统治阶级修建宫室园林,是在为他人卖命。想到这些,他们的心情多么的悲苦啊!于是他们就自然唱起了声调哀切的“丁都护歌”,借此来泣诉自己内心的苦痛,真是一声歌声一行泪,令人不堪听闻。这寥寥十个字,就把船夫忧伤的心情、愁苦的面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4阅读越女词五首(其三),回答下列问题:(1)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答:_答案这首诗塑造了一群活泼可爱、有点羞涩的采莲姑娘形象。她们见有陌生人过来,便唱着渔歌,掉转船头,笑着躲进荷花丛里去,假装难为情就不出来了。(2)请分析一下这首诗的语言特色。答:_答案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琢。诗人用“见客”“笑入”“不出来”这一连串似乎很平常的动词短语塑造了美丽动人的采莲女的形象,“佯羞”一词写其对意中人的心理和情态,十分自然。诗人用“清水出芙蓉”般的语言抒发了对纯真爱情的赞美。三、疑难探究5请将梦游天姥吟留别与李贺的梦天进行比较,分析两诗在主题和意境上的差异。梦天李贺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答:_答案李贺在这首诗里,通过梦游月宫,描写天上仙境,以排遣个人苦闷。天上众多仙女在清幽的环境中,你来我往,过着一种宁静的生活。俯视人间,时间是那样短促,空间是那样渺小,寄寓了诗人对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表现出冷眼看待现实的态度。想象丰富,构思奇妙,用喻新颖,体现了李贺诗歌变幻怪谲的艺术特色。从主题上看,梦天中诗人求生的意志、对天国的向往与人生的短促、现实的困厄构成尖锐的矛盾,困扰着诗人的心灵。这首诗是诗人苦闷的象征。而梦游天姥吟留别有“人生如梦”的消极方面,更有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积极方面。这首诗是诗人昂扬振奋、潇洒出尘的气质的写照。从意境上看,李白的诗是明朗、坦率的,李贺的诗则是幽深、神秘的;李白的诗是充分男性化的,充满阳刚之气,李贺的诗则是充分女性化的,显得阴柔、纤弱。6丁都护歌一诗的哪两句是深化主题之笔?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答:_答案诗的结尾两句由眼前所见联想到更远的将来,是深化主题之笔。“石芒砀”,是指石头又大又多,这样的石头采之不尽,输之不竭,而纤夫之苦足以感伤千古,没有尽头。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诗人的悲苦之情奔涌而出,达到高潮。一、基础巩固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李白的诗歌有高度的艺术技巧,若论章法的严密、用典的巧妙、对偶的工整,就比别人高明许多。若论比喻的新鲜、夸张的大胆,虽有过人之处,只凭这些显然不足以产生那么大的艺术力量。,李白是以气势夺人的。气的充沛与浩大是盛唐文化的特点,李白诗歌具有特殊魅力的一个重要原因。A虽然如果未必即使但更B倘若那么也不过但也是C固然但未必可是其实也是D诚然可是也即使其实更答案C解析注意语段中“只凭这些显然不足以产生那么大的艺术力量”一句的作用;选段肯定了李白诗歌的高度艺术技巧(包括后面论述的“以气势夺人”);“若论”一词后面搭配的应该是“未必”,据此排除即可。2.下面是关于李白的一段话,请在横线处填写一句总结性的话,概括其主要意思,使上下文连贯流畅。(不超过40个字)尽管李白出生于西域,与中土汉人有着不同的气质特点,然而,李白性格的底子仍然是中国文化,仍然与中国文化的哺育分不开。这是李白少年时代在蜀地读书生活的积极影响。他五岁就能背诵关雎,他的诗歌有浓郁的书卷气,深深浸渍着青少年时代苦读而来的学养。至今流传着他匡山苦读的故事匡山有读书台,夜晚常有光如灯,老人说:“李白又在读书了。”至今流传着“铁杵磨成针”的励志故事,正是李白融身而为中国诗书人文传统的一个美好传说,正是李白其人底子仍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证明。答:答案文化取决于教育,无论李白有多么深刻的西域情结,也仍然抹不掉青少年时代的文化记忆。二、拓展提升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34题。长门怨二首李白其一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其二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注长门怨:古乐府诗题。据乐府解题记述:“长门怨者,为汉武帝陈皇后作也。后退居长门宫,愁闷悲思。桂殿:长门殿。这两句化用司马相如长门赋“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诗句。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一的前两句,点出时间是午夜,季节是凉秋,地点则是一座空旷寂寥的冷宫,其中“挂”“流”二字,给人以异常凄凉之感。B.其一的后两句本是写宫人见月生愁,或是月光照到愁人,但这两句诗却不让人物出场,把愁说成是月光所“作”,运笔空灵,设想奇特。C.其一描绘了一幅斗柄斜射、空屋流萤的月夜深宫图,远近结合,视听结合,虽看不到居住其中的人,而其人处境之苦、愁思之深已可想而知。D.其二通篇以“我”观物,由愁而写景,使景物都染上极其浓厚的感情色彩,开头的“愁”字,说明下面所写的一切都是愁人眼中所见、心中所感。答案C解析“视听结合”错,诗中有“视”而无“听”。4.其二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的?答:答案(1)其二描写了在深宫中过着孤寂凄凉生活的广大宫女的悲惨境况,表达了作者对宫女的同情。(2)主要采用了缘情布景(因情选景、借景抒情、用典抒情)的方式。一开头就点出“愁”字,说明下面都是“愁”人眼中所见、心中所感。主人公对季节、环境及月光的感受,都是“别是一番滋味”的。春季年年来临,而说“不记春”;屋中的尘土是不属于任何季节的,而说“起秋尘”,给尘土凭添萧瑟的季节感;明月高悬天上,而说“独照”,美好的事物在主人公眼中都带有浓浓的悲凉。同时,后两句诗人化用了司马相如长门赋的诗句,写出了宫女的孤寂凄凉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宫女的同情。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古风(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鹓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注徂辉:落日的余晖。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鹓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C.本诗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鹓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D.“归去来”源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剑歌”化用冯谖因未被重用弹剑而歌意欲离去之事。答案A解析“昂扬奋发的基调”分析不当,含有愤慨之情。6.结合全诗,分析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答案(1)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2)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3)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遇的激愤。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整首诗情景交融,情真意浓。B.“过五溪”说明诗人既言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D.诗歌想象奇特,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答案B解析“痛惜之情”理解错误,“闻道”表示“惊惜”。8.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答:答案“我”要将自己的这一片忧愁之心托寄给明月,让它陪伴着好友一直跟随到夜郎西。诗人运用奇特的想象直抒胸臆,十分恰切地表达了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惊惜和恋恋不舍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