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倒计时10天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27015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倒计时10天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倒计时10天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倒计时10天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倒计时10天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一、“师夷长技”的主张1.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1)林则徐:近代中国第一个开眼看世界的人。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编译西方报纸和书籍。主持编写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2)魏源:代表作海国图志。性质: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史地著作。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抵御外侮,使国家富强。(3)特点:只学“器物”,不变制度。即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不变革封建专制制度。(4)影响。积极:“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局限:只学西方技术,不变革制度,且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他们的思想主张并没有真正实施。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地主阶级洋务派。(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内忧:太平天国运动。外患: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2)代表人物及阶级:奕、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地主阶级洋务派。(3)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4)评价:客观上促使了中国近代思想的解放。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基础。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洋务派“自强”“求富”的迷梦彻底破灭,说明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在中国行不通。二、“中体西用”思想1.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2.评价:(1)积极方面: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冲击了保守的传统思想,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一定的条件。(2)局限性:根本目的是维护中国固有的封建制度和纲常名教,不可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三、早期维新思想1.背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对中西文化的体用关系进行了深刻反思,逐渐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2.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3.主张:变革社会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人进行商战。4.作用:早期维新派的观点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但没有付诸实践。四、维新思想1.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的维新思想:(1)康有为:把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借用经学的外表和孔子的亡灵,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2)梁启超: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要性。(3)严复: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阐明了中国如能顺应“天演”的规律,实行变法维新,就能由弱变强,免于亡国灭种的道理。2.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这次变法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起了重要作用。同时,它又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封建思想文化,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五、新文化运动1.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大量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2)代表人物: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3)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是指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传统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学提倡使用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2.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2)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3)它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文化的普及。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李大钊首举社会主义旗帜: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歌颂十月社会主义革命。2.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3.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李大钊、陈独秀等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后,就用马克思主义学说来指导中国的革命运动。1.陈旭麓说:“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意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这一评价是基于1860 年()A.革新思潮开始萌发B.民族意识普遍增强C.反满情绪持续高涨D.实业救国形成共识【解析】选A。1840年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人开始了开眼看世界,认为南京条约是万年和约,并未认识到近代化的重要性,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涌现了谋求近代化的“洋务运动”,革新思潮开始萌发,故A正确;民族意识普遍增强是在甲午战争后,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B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洋务运动”是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并未反满,在辛亥革命前后反满情绪高涨,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C错误;实业救国思潮形成共识是在甲午战败后,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D错误。2.有史学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此观点强调了“中体西用”()A.是理想的救国方案 B.容纳资本主义的新文化C.符合当时的国情 D.充斥封建主义的旧文化【解析】选C。由材料“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说明在当时封建主义文化居主体的情况下,“中体西用”主张便于引进西方技术与文化,因而是符合当时中国国情的主张,故C正确。3.梁启超从1899年到1903年在清议报和新民丛报两种刊物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向国民广泛地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各种理论和学说,竭力鼓吹民族主义、自由平等、博爱、民主民权等资产阶级的思想与精神。这反映出梁启超()A.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B.激励国民从西学中寻找救国良策C.认为西学是救亡图存的根本D.引入了西方民主共和的救国理念【解析】选B。材料强调的是梁启超介绍西学,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未涉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A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梁启超介绍西学,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希望国民能够接受自由、平等、民主等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B正确;材料只是强调梁启超宣传西学,并未涉及什么是救亡图存的根本这一命题,C错误;梁启超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没有引入共和的理念,D错误。4.1905年,严复在与孙中山交谈中说:“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之于丁。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乎!”严复认为当时的紧迫任务是()A.推翻君主专制 B.建立立宪政体 C.发起暴力革命 D.开展民众启蒙【解析】选D。材料未涉及严复对当时政治制度看法的信息,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严复的君主立宪思想,故B错误;根据“逐渐更新”可知严复主张渐变的改革,故C错误;根据“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可知严复认为当时最紧迫的任务是开启民智,故D正确。5.康有为“从崇尚经典走向怀疑经典,又从怀疑经典转向大讲西学,最后吸取了西学中的近代精神,又回过头来重新解释经典”。这反映了康有为()A.欲使儒家思想近代化 B.借传统文化推行变法C.主张以西学取代中学D.调和了中西文化矛盾【解析】选A。根据材料“康有为从崇尚经典走向怀疑经典最后吸取了西学中的近代精神,又回过头来重新解释经典”可知,康有为不断对儒家思想进行调整,其目的就是力图使儒家思想实现近代化以挽救民族危机,A正确。6.有学者指出:“戊戌政变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维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解放作用”指的是()A.否定了满清王朝的合法统治B.动摇了儒学的统治地位C.确立了君主立宪的发展方向D.提高了民众的参政热情【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制,保留君主,维新变法借助了光绪帝的力量,故A错误;此时主张学习先进的制度,制度改良,并未深入到对儒学思想的动摇,故B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维新变法后的辛亥革命走的是民主共和的革命道路,故C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维新变法起到了启蒙作用,提高了民众的参政热情,故D正确。7.右下图是民国四年的一幅漫画。漫画中孔子被碾在车轮底下。这直接反映出作者()A.维护中国先进文明 B.推崇民主共和制度C.否定传统儒家思想D.主张学习西方技术【解析】选C。根据材料漫画,几千年的文化先师孔子被时代的车轮碾于轮下,这很明显已经不是维护中国先进文明,故A错误;有关“民主共和”的思想,材料中并没有任何的涉及,故B错误;进入近代中国,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学思想是传统封建思想的基石,而孔子被时代的车轮所碾压,昭示的正是时代对传统儒家思想的否定,故C正确;有关“西方技术”的相关信息,材料中同样没有体现,故D错误。8.胡适曾把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事件的根本精神归结为一种“新态度”,并把这种“新态度”称作“评判的态度”,也就是尼采所说的“重新估定一切价值”。这一历史事件是指()A.戊戌变法 0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 D.国民大革命【解析】选C。维新变法属于向西方学习的制度阶段,并未上升到新态度,故A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还是停留在向西方学习的制度阶段,并未上升到新态度,故B错误;新文化运动在“民主”“科学”思想指导下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上升到了新态度,具有“评判的态度”,故C正确;国民大革命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前提下对帝国主义支持下北洋军阀的推翻,与题意无关,故D错误。9.新青年自第2卷刊登通告:“自第二卷第一号起,新辟读者论坛一栏,容纳社外文字,不问其主张体裁是否与本志相合。”同时,新青年第1到3卷每一号的封三都刊有投稿简章,明确提出“来稿无论或撰或译,皆所欢迎。”此举()A.宣告新文化运动开始B.体现了兼容并收的原则C.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D.大力弘扬了“五四精神”【解析】选B。“容纳社外文字不问其主张体裁是否与本志相合”“来稿无论或撰或译,皆所欢迎”等信息说明新青年对来稿采取了兼容并包的原则,故选B;宣告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青年杂志于1915年创刊,故A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A;题干没有提到C、D,故排除。10. 新文化运动期间,胡适指出,“孔子论知识注重一以贯之,注重推论,本来很好。只可惜他把学字看作读书的学问”,因而造成某些“流弊”。这体现了胡适()A.反孔批儒的态度很坚决 B.肯定了孔子的教育方法C.认为儒家学说的弊端多 D.并非全盘否定传统文化【解析】选D。根据“注重推论,本来很好”可知胡适认为儒家学说有一定的可取之处,故A错误;根据“造成某些流弊”可知胡适并未肯定孔子的教育方法,故B错误;胡适认为孔子把“学”看作学问造成了某些“流弊”,并不是认为儒家学说的弊端多,故C错误;胡适对孔子的评价是辩证的,认为儒家学说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并非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故D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