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版必修二6.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WORD教案7.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76868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人教版必修二6.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WORD教案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人教版必修二6.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WORD教案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人教版必修二6.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WORD教案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人教版必修二6.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WORD教案7一、设计思想: 从行星运动规律到万有引力定律的简历过程,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是极好的科学探究过程及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教育素材。在行星运动规律与万有引力定律两节内容之间安排本节内容,是为了更突出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这个科学过程。如果说上一节内容是从运动学角度描述行星运动的话,那么,本节内容是从动力学角度来研究行星运动的,研究过程是依据已有规律进行的演绎推理过程。本节内容与下一节内容结合起来应该说是一个比较完成的探究过程,从问题的提出、猜想与假设、演绎与推理、结论的得出、检验论证等,是一次很好的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来看,学生在学习万有引力之前,应该对力、质量、速度、加速度、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等概念有较好的理解,并且掌握自由落体、抛体和匀速圆周运动的运动学规律,能熟练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所以在推导太阳与行星运动规律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主地运用原有已经习得的知识进行推导,并要求说明每一步推理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教师仅在难点问题上做适当的点拨。二、教学设计流程图:教师流程学生诱发行动引导产生问题问题提出新旧结合提出问题引导利用已有规律、概念猜想与假设作出合理猜想与假设引导近似处理简化模型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规律简化模型适时的难点点拨引发深入探索演绎推理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圆周运动规律,开普勒第三定律,分别推导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和行星对太阳的引力可能的数学加工指导得出结论综合得出结论发问意义延伸留下疑惑和进步一发展空间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原因,知道太阳与行星间存在着引力作用。 (2)知道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的来源。 (3)知道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方向和表达式,知道牛顿运动定律在推导太阳与行星间引力时的作用。 (4)领会将不易测量的物理量转化为易测量物理量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猜想与假设”的情感认识(学史教育),经历自主学习的“演绎推理”过程。(2)利用现有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建立太阳和行星运动的简化模型,培养抓住“主要矛盾”,建立物理模型的意识。 (4)初步体会对称变换。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讲述牛顿之前科学家的猜想与推测,理解牛顿所说的:“如果我曾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的时代背景,知道努力学习过程,就是为了站上巨人们的肩上,“看得更远”使自己更富创造性。(2)通过对研究太阳与行星的相互吸引力过程中参照系的转换,认识在规律面前各星体之间没有特殊性,培养学生要尊重规律的价值观。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引入新课师:在上一节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开普勒在前人的基础上,充分挖掘第谷的观测数据,为我们勾画出太阳系星体运动的完美图像。让我们再次体会这种完美性师: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是开普勒基于对行星运动的观测得出的,是对行星运动特点的现象的描述,为我们解决了行星做什么运动的问题。从现象到本质是物理学研究的必然过程,接下来我们需要研究什么样的问题呢?生:回答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内容。【复习巩固,引出问题】2.新课教学师: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的猜想与假设。【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做推理】师:接下来我们共同来研究这个吸引力和哪些因素有关?在这一节和下一节我们将追寻牛顿的足迹,用自己的手和脑,重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师:我们在开普勒的基础上,以行星的运动为基础,建立一个简化的物理模型:你将如何处理?师:有了物理模型,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就应该是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请同学们自己尝试推导:向心力与哪些因素有关?【适时引导:测量周期取代测量速度】板书师:同学们作出很好的推导。我们的工作完成了吗?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道行星肯定也吸引了太阳,力的大小应该相等。这个力是否应该也和太阳有关呢?怎么能得到F和太阳的关系呢?【适时提示思考:以太阳为参照物行星做圆周运动,那么以行星为参照物,太阳做什么运动?】板书师:现在请同学们综合上面所做的工作,关于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与哪些因素有关,能有一个更加准确、全面的结论了吗?板书师:天体的运动图像如此优美,天体如此运动的原因,你不觉得也很简洁完美吗?文艺复兴时美学对简洁、和谐的美学追求,影响着人们对科学的简洁、和谐美的追求。师:同学们刚才经过几十分钟的演绎推导,相互交流,充分利用了现有知识,得到了这样的结论,非常不错。同学们知道在历史上经历怎样的艰辛过程呢?多媒体展示简史材料。在历史上,古希腊开始就在进行不断的猜想、推测。在那时候还没有圆周运动的规律,没有向心力的概念,没有相互作用的观念,也没有刚才用到的牛顿运动定律伽利略、开普勒、笛卡尔,胡克,哈雷等都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解释。伽利略曾经考虑过地球和天体的重力有统一性,并说:“如果他能够教给我什么使地上万物下落的原因,我就可以告诉他地球运动的原因”,还说:“在圆周运动中,既然运动物体不断地离开并在接近它的自然终点,那么接近的倾向和抗拒的倾向在力量上就永远相等了”,这可以看到“向心力”概念的雏形,笛卡尔认为单独考虑一个物体时不存在重量,已是“相互作用”的观念。胡克等人认为,行星绕太阳运动是因为受到了太阳对它的引力,甚至证明了如果行星的轨道是圆形的,它受到引力的大小跟行星到太阳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牛顿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了,形成对运动及相互作用的深刻理解,用逻辑严密的体系,以惊人的开拓精神把天体运动、宇宙结构纳入自己的力学体系,得到运动的三定律,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并经实践检验确立下来。牛顿有一句名言:“如果我曾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同学们刚才应该已经体验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的确可以使自己看得更远。如何才能站上巨人的肩?我想在每个同学心中都有了答案。同学们,如此优美的公式的意义,难道仅仅体现在太阳和行星之间吗?生:为什么行星能绕太阳运动?生:讨论发表各自观点。根据牛顿运动定律知道一定是受到了向心力,且这个力是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得到初步结论:生:讨论近似认为行星围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太阳处于圆心。(行星轨道半径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课本P30】)。生:根据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和开普勒第三定律进行尝试推导。展示推导过程,体现出测量周期取代测量速度。 结论: ,【需要指出k与行星无关】即:F (1)表明:生:引发思考生:【思考】讨论也应该做圆周运动,根据刚才的推导过程同样可以得到行星对太阳的吸引力:F (2)生:讨论根据牛三:FF,所以由(1)、(2)可得:太阳与行星间引力与太阳质量、行星质量成正比,与两者距离而二次方成反比。即: F 写成等式:F (3)此时式中的G是比例系数,与太阳、行星都没有关系。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的方向沿二者的连线指向对方。生:感受结果的简洁优美。生:看简史材料。感受巨人是大量人工作的成果。感悟巨人的肩对科学发现的重要性。生:有所思。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简化模型自主演绎推理体会将不易测量的物理量转化为易测量物理量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天体在规律面前是平等的,尊重规律。初步体会对称变换理解牛顿所说的:“如果我曾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的时代背景,知道努力学习过程,就是为了站上巨人们的肩上,“看得更远”使自己更富创造性。向迈向万有引力做发问。3总结:(1)总结知识、方法收获;情感体验(2)你认为科学的发现(创新性结论的提出)需要具备哪些因素?生:再次体会演绎推导的过程。情感体验生:谈自己的认识。前人研究的基础及成果,社会价值的追求,个人的努力等落实基础知识和技能,感受科学发展的过程,科学发展中的文化。4作业课后问题与练习。课后解答强调基本观点,重视思维方法,符合逻辑关系。五、板书设计62 太阳与行星的引力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公式:F 方向:沿二者的连线指向对方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行星对太阳的引力: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