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练案14 国共的十年对峙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48604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练案14 国共的十年对峙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练案14 国共的十年对峙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练案14 国共的十年对峙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4讲国共的十年对峙时间:2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 (2018广东湛江调研)1927年11月,中共领导人瞿秋白指出:“革命潮流的低落与消沉,在现时的中国必须有三个条件:一、反革命的统治能相当解决中国社会关系中的严重问题(如土地问题、劳资问题等);二、反革命的统治能够逐渐稳定;三、革命的群众溃散而消沉。如今事实上中国绝对没有这些条件。”这一认识的提出(C)A结束了右倾错误思想的影响B加速了国共武装对峙阶段的到来C对革命形势的估计过于乐观D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提供了依据解析根据所学,八七会议批判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故A项错误;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国共开始了武装对峙,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如今事实上中国绝对没有这些条件”,结合所学,八七会议在反右的过程中,没有注意防“左”,瞿秋白对革命的形势估计过于乐观,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左”倾错误,而工农武装割据,强调农村包围城市,故D项错误。2. (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据统计,1927年11月后,中共中央各类文献中频繁出现“割据”一词,如:“暴动割据”“农民割据”“农村割据”“割据局面”“割据地带”“割据区域”等。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A)A对革命方式有了新认识 B放弃了城市革命中心论C支持井冈山式革命道路 D开始注重农民阶级力量解析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逐渐认识到城市中心道路的不可行,开始思考革命的新出路,故A项正确;大革命失败后党把工作重心逐渐从城市转向农村,但并非放弃了城市革命中心论,故B项错误;材料提及“割据”等理论不等同于井冈山式革命道路,故C项错误;在中共成立之初就开始注重农民阶级的力量,故D项错误。3. (2018河南中原名校考评)1930年10月,共产国际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在暂时还不是苏区的地方,发展农民运动,发展游击战争”,中共的干部工人骨干才开始按共产国际的要求向农村地区转移。这表明当时(B)A中共始终以农民运动为革命的核心B井冈山道路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认可C土地革命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开展D中共党内关于革命道路的分歧消失解析材料表明,中共只是在暂时还不是苏区的地方发展农民运动,可见不是以农民运动为革命的核心,故A项错误;材料中共产国际主张在暂时还不是苏区的地方发展农民运动,井冈山道路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认可,故B项正确;材料中土地革命只是在暂时还不是苏区的地方发展,而非全国各地,故C项错误;材料“才开始按共产国际的要求向农村地区转移”,说明中共党内对革命道路问题之前是有分歧的,故D项错误。4. (2018安徽皖南八校联考)1927年夏,全国工会会员达280万人,农民协会会员900余万人。随着革命斗争的深入发展,各地党组织领导建立了一批工人武装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这表明(C)A北伐战争的兵源准备充分B国共武装斗争将全面展开C有了创建新型军队的条件 D工农武装割据具有可行性解析北伐战争从1926年开始到1927年七一五政变失败,为北伐战争提供充足兵源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全国工会和农民协会会员的增长,组建了工人和农民武装,没有涉及国共两党武装斗争即将开始,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工人和农民武装的出现,可知为中国共产党建立无产阶级军队提供条件,故C项正确;工农武装割据是在攻打大城市的武装起义失败后,中共采取的措施,与材料中工人和农民武装出现不符,故D项错误。5. (2018江西红色七校联考)下图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B)A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B中共开展工农武装割据C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 D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解析根据材料中a年到b年中共党员数量先减后增,主要组成成分由工人转为农民,a年为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b年应该为19281937年间,故A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后农民成为党员的主要成分,故B项正确;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故D项错误。6. (2018湖北百所重点学校联考)在1927年8月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上,中共明确提出用“平民式”的革命手段来解决土地问题,规定党当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有计划、尽可能地在广大区域内准备农民的总暴动。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A工作重心将发生变化 B开始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C已放弃城市工人运动 D开始关注农民革命问题解析“中共明确提出用平民式的革命手段来解决土地问题,规定党当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有计划、尽可能地在广大区域内准备农民的总暴动”,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将转移到农村,故A项正确;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说明共产党早已开始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故B项错误;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并不意味着放弃城市工人运动,故C项错误;早在国民大革命时,中国共产党就已经开始关注农民革命问题,故D项错误。7. (2018河南郑州调研)下表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薛暮桥统计的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农村土地情况调查数据,表格中的信息可以说明(C)地主富农中农贫雇农合计占农村总户数/% 3.56.419.670.5100占农村总土地/%45.818.517.318.4100A.近代农村经济结构剧烈变动B国民党民生主义已初见成效C中共土地革命政策的必要性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迫切性解析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动表现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瓦解,材料中的地主和富农等不同阶层户数和占地数体现不出自然经济解体,故A项错误;国民党的民生主义即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它在国民政府统治下没有实行,故B项错误;材料中地主、富农户数少但所占的土地数多,反映出近代中国农村贫富分化、阶级矛盾尖锐,故可说明中共进行土地革命的必要性,故C项正确;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与材料中20世纪30年代初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8. (2018辽宁六校协作体联考)1929年2月中共中央致湖北省委的信:“不要城市就是否认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就是否认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结果共产党只有变成小资产阶级农民党。(你们)在斗争的布置上有用乡村包围城市的企图,这种倾向是极危险的。”这说明(A)A中共中央坚持走苏俄道路B中共尚未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C中共当时存在性质转变的危险D此时毛泽东已经离开领导岗位解析根据材料“不要城市就是否认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就是否认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说明中共中央依旧主张走城市包围农村的道路,坚持苏俄式的革命道路,故A项正确;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革命实际的正确途径,故B项错误;中共中央批评农村包围城市,依旧是“左”倾错误的延续,不存在性质转变的问题,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二、非选择题(20分)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后来这种理论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了数次的斗争。 1930年4月2日李立三同志在怎样准备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的条件的文章中强调:“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中心城市,产业区域,特别是铁路海员工厂工人群众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想以乡村来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6月,党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立三路线”。这次“左”倾错误在党内统治的时间虽然只有三个多月,但党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材料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一次是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1)对比指出材料一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主张。分析两种革命道路的历史地位。(12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阐述经过这两次反复,中国民主革命是如何转折的。(8分)答案(1)主张:毛泽东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李立三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地位: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最初党中央“左”倾错误否认其正确性,后来全党接受其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城市中心道路最初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推行的冒险主义政策,使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损失,后该道路被放弃。(2)转折:大革命失败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使中国革命逐渐走出低谷。王明“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主干力量,使中共中央和红军主力转移到了抗日战争的前沿阵地,获得了战略转移的落脚点和开创革命新局面的出发点。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协助和平解决,中国革命由内战向全民族抗战转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概括、分析能力。(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进行概括;第二小问,结合中国革命道路探索史实来分析。(2)根据材料所述的“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来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