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2“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课后强化演练 新人教版选修1 .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36736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2“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课后强化演练 新人教版选修1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2“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课后强化演练 新人教版选修1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2“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课后强化演练 新人教版选修1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课后强化演练 1卫鞅建功立业的首选目标是()A秦国 B魏国C齐国 D卫国解析:商鞅原名卫鞅,他出道之后来到魏国,准备展示才华,但是当时的魏王听信谗言,敌视排挤他。他听说秦孝公纳士,于是他远走秦国。答案:B2公元前343年,秦国商人吕相从赵国经商回到家乡,他没有把带回的钱财用于经商,反而购买了大量土地经营农业。他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秦国()A度量衡不统一,市场经营混乱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禁止从事商业,商人阶层消失D社会动荡,无法经商解析:公元前343年,正处在商鞅变法之中,商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该政策限制工商业,许多工商业者即使经商致富,也转向农业的经营。答案:B3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其主张体现了()A进步史观 B天命史观C循环史观 D英雄史观解析:材料中韩非对于三个历史阶段进行了评述,材料中观点的大体意思是:上古中人口稀少,条件简陋,可以行仁义;现代社会人多物少,争于气力,因此就不可以行仁义,而需要用法治。每一时代的世情事态都不一样,一切政治政策都要以当时的世情事态为出发点。这与法家的主张一致,这种观点表现出人们对历史认知的发展,也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反应,因此选择进步史观。B项是一种消极的态度,与材料不符;C项强调循环,而材料强调发展进步;D项材料中没有出现英雄。答案:A4商鞅变法法令规定,国家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国人必须严格执行。这一规定()阻碍了经济发展的进程便利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有利于国家赋税的征收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A BC D解析:度量衡的统一,有利于经济交流活动的进行,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该项措施是商鞅在社会经济领域的重大改革,与打击奴隶主贵族的势力没有直接的内在联系。答案:D5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诸子分财)者,倍其赋”对此规定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B有利于小农经济形成C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分异”分家造就了小家小户的形成,故有利于小农经济形成,自然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因此A、B两项正确;不仅要分家而且还要分割家产,这与传统宗法制下由嫡长子继承家庭中的政治地位(贵族家庭)和主要财产相悖,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故C项正确;君主专制是秦统一后确立了皇帝制后出现的,故D项错误。所以选D项。答案:D6商鞅变法的奖励耕织法令,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A维护农民阶级利益B实现富国强兵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处于战乱纷争的时代,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是各个诸侯国的共同目的,所以B项正确。A项不正确,C、D两项是顺应形势而达到的结果。答案:B7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加快俸禄制取代封邑制进程的是()A奖励耕织 B重农抑商C推行县制 D实行连坐解析:封邑制是分封制的产物。商鞅在秦国普遍推行县制,县令实行俸禄制,并且皇帝随时可以任免。县制的设立及推广,预示着它将取代西周分封制下的封国采邑制。答案:C8商鞅在变法中根据李悝的法经制定了秦律,秦律的突出特征是()A强调社会和谐 B倡导公平公正C维护农民利益 D鼓吹轻罪重罚解析:法家思想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强调严刑峻法,根据这一标准衡量四个选项,D项正确。答案:D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商有疑惰之心。农恶商,商疑惰,则草必垦矣。明君之治国也,士有斩首、捕虏之功,必其爵足荣也,禄足食也;农不离廛者,足以养二亲,治军事。故军士死节,而农民不偷(惰怠)也。商君书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兵事,而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通典食货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中推动农业发展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指出商鞅变法中“移风易俗”的内容是什么?(3)根据所学,指出商鞅变法最主要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答案:(1)重农抑商;优惠招揽移民农垦;废井田,开阡陌。(2)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家庭分居令。(3)通过变法图强,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通典食货材料二: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荀子议兵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法的原因。解析:本题考查了古代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解题时注意根据题目要求答题,(1)、(2)两问均强调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相关问题,题目较容易。答案:(1)因为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利其田宅”,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免除徭役;经过几年的努力,秦国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2)是商鞅变法实行的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等奖励军功措施的结果;使三晋之人为秦所用,而秦得专心应敌于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