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V).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74025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V).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V).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V).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V)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答案必须填涂在机读卡上。)1. 列宁在论“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中发出号召:“共产党员和同情分子应当更加鞭策自己,从休息时间内抽出一小时,也就是把自己的工作日延长一小时,将这些时间集中起来,在星期六这天进行一次六小时的体力劳动,以便立即创造出实际的价值。”文中省略号部分的内容应该是( )A.“迫于国内政治经济危机,解决普遍的物资匮乏问题”B.“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实现苏联工农业的现代化”C.“为了支援国际反法西斯,早日实现世界的和平安定”D.“鉴于国内外形势的严重,为了对阶级敌人取得优势”2. 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3. 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材料反映的经济政策( )A.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卫了新生政权 B.允许自由贸易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C.使美国逐步走出经济大萧条的阴影 D.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经济比例失调4. “(20世纪)30年代中期或者说末期的苏维埃社会,是独特的、建筑在三个基本原则下的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工业化、国家管理经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开辟的不同于西方的“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其特征是( )A.依靠本国积累工业发展资金 B.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按计划协调发展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D.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5. 苏联国民经济:“1949年,当苏联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时,而全国人均不到一双皮鞋。”该描述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成为军事强国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C.人民抵制享乐D.实现了工业化6. 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要是指赫鲁晓夫( )A.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B.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C.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7.读下图,下列对1958年、1963年、1973年、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产生高低差异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1958年由于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 B.1963年由于赫鲁晓夫改革提前结束C.1973年由于勃列日涅夫改革正在进行 D.1983年由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8. 俄国历史学家德米特连科评述道:“这样,到80年代初,苏联的极权体制事实上在社会上失去了支持,不再有合法性。它的崩溃只是时间问题。”据此可得出( )A.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实现理论上的突破B.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架C.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具有历史必然性D.斯大林模式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因素9.下面漫画中的人物为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京、梅德韦杰夫。下列与图片反映的主题相符的是()A.沉重脚步俄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探索历程B.八位领袖苏联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C.大国兴衰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加强D.体制弊端高度集中的体制阻碍苏联发展10.二战后建立了“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一体系有利于()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正常运转促进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加强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A.B.C.D.11.由希腊债务危机引发的欧洲新一轮经济危机成为世界金融的热点。为稳定金融秩序,各国可向哪一机构申请救助()A.世界银行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关贸总协定D.联合国12. 70多年来,世界银行历届行长均由美国人担任,而其姊妹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之位则一直由欧洲人把持。这一“潜规则”反映了( )A.美欧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居主导地位 B.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受到遏制C.美国和西欧联合操纵世界经济 D.美欧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有明确分工13.为缓解金融危机,美国政府推出了高达819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但同时提出“购买美国产品”的限制条款。这一限制条款与下列哪一国际组织的宗旨相违背()A.联合国B.世界贸易组织 C.世界银行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4.二战后,欧洲联合与合作的愿望比任何时候都强烈,这一愿望是建立在惨痛的历史教训基础之上的。这种历史教训是()A.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B.自近代以来,各国冲突和战争连绵不断C.西欧各国经济发展互补性强 D.二战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5. 传统理论认为,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很难结成经济集团,因为两者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过大,民族经济利益往往矛盾尖锐。即使能够达成某种经济或贸易协定,发展中国家必然难以摆脱发达国家的控制。突破这一理论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欧洲从欧共体发展到欧盟C.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发展 D.欧佩克国家的团结与协作16.xx7月,世界贸易组织就中美间部分贸易争端投诉做出裁决,认定xx年美国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发起的反补贴措施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协议,美国征收了不当关税。这一裁决表明世界贸易组织()A.充分照顾中国的经济大国地位 B.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国际贸易C.其宗旨是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D.迫使美国摒弃对外贸易壁垒17.下面漫画不平等的“赌局”的主旨是()A.世界经济危机传染性增强 B.战后冷战思维变相延续C.发展中国家抵制经济全球化 D.南北国家经济差距扩大18.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全球。国际金融市场随之剧烈动荡,并对全球实体经济造成巨大冲击。这一现象说明经济全球化()A.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B.导致了贫富分化更加严重C.使世界经济发展日趋失衡 D.带来了经济风险的全球化19.xx年5月英国卫报指出: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自此以后,全球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的关键是()A.苏东国家转向市场经济 B.国际组织促进交流合作C.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D.美国实施单极世界战略20.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21. 梁启超曾这样评价孔子:“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这主要反映了( )A.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 B.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C.儒家学说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 D.儒家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作用22. 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三者的主张的本质内涵都是重视( )A.人的平等权利B.人的善良本性C.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D.人的自由权利23. 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文中的“他们”指的是( )A.儒家学派B.道家学派C.法家学派D.墨家学派24. 孙膑兵法中说:“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商君书也说:“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可见兵家和法家都主张重视战争,赢得战争出现这种思想的社会根源是( )A.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 B.社会动荡不安,诸侯争霸频繁C.思想学术自由,出现百家争鸣 D.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重视25.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26. 董仲舒认为,天是宇宙间的最高主宰,“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因而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董仲舒这一思想( )A.神化皇权并力图使之受制约 B.确立了儒法合流的治国方略C.否定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D.使神权与王权开始走向结合27. 唐代诸多新兴的庶族士人在讲到自己出身时往往上溯到久远的世系。例如,李白自称出自陇右李氏,韩愈则声称出自春秋时期晋国的韩氏,白居易、刘禹锡等人也都去汉魏世家中寻亲认祖。这表明当时( )A.科举制不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B.儒家思想注重慎终追远C.九品中正制为选官主要方式 D.士族政治仍有较大影响28. 唐末五代,对关羽的信仰主要限于民间。宋以后,皇室封关羽为王,立庙祭祀,与宋对峙的金朝也下令重修关庙,关羽神灵的社会地位迅速提高。这反映出( )A.时代精神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B.小说繁荣促进关羽形象普及C.理学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D.民族融合推动了民间信仰变革29.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A.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C.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30.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宝玉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二、材料题(16+16+8=40分)31.学术界普遍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经济国际化的新阶段。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由于贸易商、传教士和殖民主义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地被打上了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园农业的发展使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他们一般难以管理。这个问题在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的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球大约有14个国际卡特尔组织,它们的出现,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三 “全球化”套用当代美国语言学大师杭士基所讲的,是居全球化中心位置的“中心国家”日趋“流氓化”。他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 它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经济学家告诉我们,“M型”社会已经来临,两端很高,中间很低。随着全球化和高新科技的发展,如纳米科技、通讯科技、 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黄俊杰全球化时代,需要经典精神的召唤1.根据材料一,指出推动全球化的媒介有哪些。(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对外经济扩张的形式有什么不同。(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全球化”引发的问题。人类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以空前的速度发展,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0分)4.全球化浪潮给世界各国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也带来了挑战。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处理好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关系?(4分)32.合作、交流、发展、共赢是时代发展的潮流。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代海外贸易图材料二 16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初叶,中国和拉美之间存在着一条太平洋丝绸之路。西班牙自 1565年逐步侵占菲律宾诸岛,由此开辟了环太平洋航路。1571年,西班牙人在明都洛外海营救了一艘中国船只。1572年,闽南商人把许多价值不菲的商品运到马尼拉,其中包括丝绸、瓷器和熏香、麝香、金属制品以及水果、肉食腌腊品等。西班牙人全部买下后,转运到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从此,从中国沿海诸港至马尼拉再至阿卡普尔科的船只年年往来。摘编自明清时期的太平洋丝绸之路 材料三 横贯欧亚大陆的古丝绸之路,留给世界“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遗产。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习近平主席准确把握新时期国际秩序深刻调整、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大趋势,高屋建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得到有关国家积极响应。 摘编自央视发布权威“一带一路”版图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8分)2.结合材料二,试从社会生活的视角分析太平洋丝绸之路产生的影响。(2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可行性。(6分)邻水实验学校xx秋第一阶段高 二 试 题 答 案一、单选题15 DDBAB 610 ACCAB 1115 BABBC1620 BDDAA 2125 BCCBB 2630 ADABA二、材料题31.答案:1.商品贸易,殖民掠夺,黑奴贸易,宗教传播2.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列强以流通领域的交换为主要形式,以倾销商品为主要方式;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经济国际化由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以资本输出为主,出现国际垄断同盟3.问题: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贫富鸿沟的加深。因素:世界科技革命的推动,国际分工与专业化协作程度日益加深;跨国公司日益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采用;两极格局的结束为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4.经济全球化是资本的扩张,对传统的民族经济主权构成挑战,发展中国家要捍卫民族主权。基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发展中国家不能闭关自守,必须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秩序的重构,才能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和捍卫国家的主权。32.答案:1.特点:交通发达(海上丝绸之路发达);范围广泛(远及南亚、西亚、非洲、欧洲或已到达欧亚非三大洲);政策开放,政府设机构管理(设市舶司管理);沿海港口多,海外贸易发达。2.影响:物种交流频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3.历史条件:古代丝绸之路奠定见史基础。现实条件: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人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利益加强;中同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确立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人WTO,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