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李白诗三首》学案1 沪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169939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李白诗三首》学案1 沪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李白诗三首》学案1 沪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李白诗三首》学案1 沪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李白诗三首学案1 沪教版【学习目标】初步了解大诗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理解诗歌的表现方式和修辞手法。理解李白在诗歌中表达思想感情。【学习提示】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合称“李杜”。行路难、月下独酌抒发了诗人远大的志向和复杂的精神世界,送友人则是一首送别诗。这三首诗显示了李白诗歌联想丰富,想象奇特,情真意切的特点。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正音正字】樽zn羞(同馐)xi直(同值)zh箸zh【诗歌分析】行路难是李白写的三首行路难中的第一首。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李白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朋友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要是在平时,李白一定会为美酒佳肴和朋友盛情而“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李白不是那种软弱的人。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达了不甘消沉、继续追求的情绪。“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想到两位始穷后通的人: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垂钓碧溪”,终于遇见文王而成就大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特殊经历,给诗人增加了信心。“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当李白回到现实中来,又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路在何方?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自己一定能像刘宋时宗悫说的那样,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歌行中只算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原因,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起伏变化。一开头,“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这似乎是一次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显示出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旋即又恍然神游千载,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速变化交替。“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真地传达出了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追求的复杂心理。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诗歌分析】送友人,是李白非常有名的送别诗。全诗充满了诗情画意。一开头,先写明送别之地“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朋友远行,李白远送,两人骑着马,并辔来到城外,放眼远望:青翠的山峦,如画的景色,使即将远行的朋友忘记了征程;而近处:波光粼粼的流水缓缓地向城东淌去,似在代替李白述说着悠悠的别情。一、二句不但对偶工整,而且色彩明丽,组成一幅有声有色、有情有意的郭外送别图。三四句,紧承一、二句。出句,点明题目。对句,交代这位朋友是孤身在外,如今又要远行他乡。孤蓬是一种随风漂转的荒草,这里借喻远行的朋友别后要像蓬草那样随风飞逝,踪迹难寻了。五六句,不仅写得十分工整,同时寓意也十分丰富,用漂浮不定的“浮云”和无限伤感的“落日”表达双方此时复杂而又无奈的心思。天空的一片白云,随风变幻,就像友人的行踪从此山南水北,已是任意西东了;而天边那一轮如火的残阳正在徐徐落下,似乎对即将告别的大地恋恋不舍,正好贴切地传达了李白对朋友的惜别之情。结合前文,在这山青水丽、落日衔山的背景下,与朋友分手,怎不令人愁肠百结!七八句,友人挥手告别,这是全诗中唯一涉及行人的具体动作。这一动作再一次打开了作者内心感情的闸门。但是李白没有直接描写自己此时的感受,而是宕开一笔,用“萧萧班马鸣”这一场景来结束全篇。这一句出自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班马”就是离群之马。诗人和朋友在马上连连挥手告别,而两匹马似乎也懂得主人的心意,临别时忍不住同时仰天长啸,这不期而至的“马鸣”,使全诗笼罩在苍劲而又有几分悲凉的气氛中。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诗歌分析】月下独酌,表达了诗人苦闷与孤独的内心世界。开头写“独酌”的场境。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人物只是他一个,动作是独酌。诗人突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自己的影子拉过来,化成了三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变得热闹起来了。尽管诗人盛情邀请,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影子也不会喝酒。那么又该怎么办呢?姑且暂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及时行乐吧!诗人已经渐入醉乡,酒兴一发,既歌且舞。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像倾听佳音;舞时,身影转动,似与自己共舞。醒时相互欢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分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写得一往情深。最后二句,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永结无情游,相期渺云汉。”然而,它们毕竟是“无情”之物,把“无情”之物作为自己结交的对象,可见诗人内心是多么孤独啊!【思维训练】1. 行路难中,哪些词语表现了“难”? “不能食”、“冰塞川”、“雪满山”、“多歧路”。2. 行路难中,哪句比喻了人生道路障碍重重?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3. 如何理解行路难的结尾二句?经过前面层层叠叠的感情起伏变化、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通过这样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4. 行路难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即使人生道路充满荆棘,也不要放弃,对前途要充满信心,始终执著追求人生理想。5. 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给你的启示。身处困境,不能悲观绝望,应执著追求自己的理想,相信总有一天能达到胜利的彼岸。6. 送友人中,“孤蓬”“浮云”“落日”“班马”对表达离别之情有什么作用? “孤蓬”“浮云”,使人联想到漂泊在外的游子。“落日”“班马”,本身就暗含了离别的愁苦。离别之情寄予这些景物中,情景交融。7. 月下独酌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与月、影为伴的孤寂,表达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尤其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的孤寂与悲凉之感,表现了诗人政治上失意的苦闷。诗歌主要运用了衬托手法,以动衬静,以热闹场面衬托孤寂苦闷的内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