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非选择题标准练(七)(满分52分,实战模拟,30分钟拿下高考主观题满分!)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从而推动经济发展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形态。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取消流量漫游费,移动网络流量资费年内至少降低30%,此前我国已实施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宽带中国战略等新经济蓝图。因为数据的注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在发生“蝶变”,通过知识付费分享“最强大脑”,共享知识的兴起,改变了人们学习习惯和模式,缔造百亿级新产业,移动支付成为“行走”的钱包,激活了新零售,便捷了人们生活,工业互联网大范围应用于传统工厂,制造业掀起一场质量效益变革,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增长0.5%至0.62%。到2020年,我国大数据产业市场规模,将由2014年的767亿元增长至8 228亿元,以网络化、智能化作为显著特征的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依据材料,概括我国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条件,并说明数字经济为什么能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解析】第1小问需要结合材料提到的取消流量漫游费、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来分析其政策条件;第2小问是原因类试题,数字经济能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是因为付费共享知识促进了劳动者素质提高和人才培养,新零售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新兴产业能够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可以拉动经济增长等。答案:(1)降低网络使用成本、实施发展规划、产业政策。(2)通过付费共享知识促进了劳动者素质提高和人才培养,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新零售改变了消费方式,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数字产业市场规模大、增速快,促进了经济增长。(若考生答出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等可对应给分)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7年12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的主旨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回顾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向世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领导人阐述了中华文化中“天下一家”的理念,世界各国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分歧矛盾,也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的磕磕碰碰,但世界各国人民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拥有同一个家园,应该是一家人。世界各国就应张开怀抱,彼此理解,求同存异,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无论相隔多远,只要我们勇敢迈出第一步,坚持相向而行,就能走出一条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走向幸福安宁和谐美好的远方。本次对话会上,习近平再次向全世界作出坚定承诺,中国将一如既往为世界和平安宁作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共同发展作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说明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世界各国为什么应该彼此理解,求同存异,并简要说明中国向世界作出坚定承诺的底气来源。【解析】第1小问是原因类试题,限定知识是“当代国际社会”。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世界各国应该彼此理解,求同存异,是因为它符合当今时代主题,符合国家间的共同利益;第2小问是分析说明型试题,中国能够向世界作出坚定承诺的底气来源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并一直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负责任大国作用。答案:(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各国只有彼此理解、求同存异,才能共同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国家间虽然存在利益差别和对立,但也存在共同利益,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2)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日益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实践充分证明,中国一直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负责任大国作用。3.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振兴。中国传统文化是在农耕文明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广袤的农村是传统文化的产生、繁衍生息之地。农村各种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传统文化的遗存不仅包括文物,还包括能够保存乡村记忆的一些古老建筑,如老宅子、庙宇、祠堂、戏楼、书院等,还包括农耕文明中一些日常的劳动工具如马车、水磨、犁铧等;还包括一些生活用具,如马灯、风箱、轱辘、碾盘、拴马桩等。这些传统建筑和农耕文明的器具,寄托着人们的精神追求,反映出传统文化的审美趣味,保留着人们对传统乡村生活的美好回忆。乡村文化是传统的,乡村信仰是朴素的。但是,随着城镇化浪潮的加剧,人口向大中城市迁徙,农业人口的减少,对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造成一定冲击,致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基因在农村有逐渐流失的趋向。同时,在新农村建设中,许多地方一味追求生活的舒适便捷、村容村貌的整洁,不太重视对传统文化遗存和文化形态的保护,导致一些老牌坊和戏楼被拆除或遗弃、一些古老的风俗习惯无人继承或消失、一些传统的庙会因人口的减少而气氛冷清。乡村文化的各种遗存流失现象亟待加强保护,唤醒当代人继承发扬乡村传统文化既急迫又必要。(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合理性。(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的否定观,分析应如何加强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3)结合材料,为乡村文化的振兴提出两条建议。【解析】第(1)问是分析说明型试题,我们可以从文化与经济、文化的作用、对传统文化的保护等方面,分析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合理性;第(2)问是措施类试题,限定知识是辩证的否定观。乡村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加强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坚持辩证的否定,既要保护也要发展。我们需要立足于我国乡村振兴的实践,坚持创新性发展,融入时代精神;第(3)问是建议类试题,可以围绕对文物的保护、培养人才、发展乡村旅游等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1)经济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强对农村传统文化遗存和文化形态的保护,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农耕文明的保护和传承,促进乡村经济振兴。(2)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要求我们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加强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重视对农村传统文化遗存和文化形态的抢救和保护,坚持创造性转化,避免因城镇化浪潮加剧而导致农村文化的流失。加强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立足于我国乡村振兴的实践,坚持创新性发展,融入时代精神。(3)加强文物宣传保护,提高农民的文物保护意识;留住人才,吸引年轻人投入到农村文化建设中来;在保持原有村落形态的基础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发展农村文化旅游业;挖掘农村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美德,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审美趣味。(其他答案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