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V).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119068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V).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V).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V).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V)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题,共48分)1.下表是东汉和唐代部分卿职的职责对比,对其中变化趋势的认识正确的是东汉唐代太常掌礼仪祭祀,每祭祀,先奏其礼仪及行事,常赞天子。太常掌邦国礼乐、郊庙、社程之事,以八署分而理焉卫尉掌宫门卫士,宫中檄循事。卫尉掌邦国器械、文物之政令少府掌中服御诸物,衣服宝货珍膳之属。太府掌邦国财货之政令。太仆掌车马。天子每出,奏驾上卤簿用;大驾则执驭。太仆掌邦国厩牧、车舆之政令。A. 中枢权力职官分离趋势加快B. 皇室与国家财政逐渐分离C. 中枢权力分工明确互相制衡D. 实现从家臣到朝臣的转变【答案】【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东汉部分卿职的职责既负责皇帝家事,也负责国事;到唐代部分卿职的职责主要负责国事;故实现从家臣到朝臣的转变,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东汉和唐代部分卿职的职责的变化实现从家臣到朝臣的转变,没有涉及中枢权力职官分离的信息,故A项错误。B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且材料强调东汉和唐代部分卿职的职责的变化实现从家臣到朝臣的转变,故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枢权力分工的信息,无法推断出中枢权力分工明确互相制衡,故C项错误。2.唐代中后期,枢密院是宦官掌握的内廷机枢。五代时,枢密院变为武夫掌控的、文臣俯首的权力机构。到宋代,枢密院的正副职则多由文臣担任,文官参预典掌枢密。这一变化有助于A. 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降低行政成本B. 消除将权对君权的潜在威胁C. 增强军队的有效指挥与实际作战能力D. 解决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枢密院的正副职则多由文臣担任,文官参预典掌枢密”与宋代重文轻武的政治特点密切相关,文官掌管枢密院,可以防止武将专权,威胁皇权,故B项正确;宋代官僚机构膨胀,出现一职多官现象,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故A项错误;文官掌管枢密院显然不利于军队战斗力的提升,故C项错误;材料中主要军事权力的分配,不是解决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的问题,故D项错误。3.明代中叶以后,读书人为商人作寿序、墓志铭的情况比较寻常,商人在知识分子的文集中大量出现。如王阳明就曾为大商人作墓表,并宣称“古世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对这种情况分析正确的是A. 知识分子与商人群体由对立走向合流B. 知识分子与商人都要“正心诚意”C. 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社会观念D. 商人的地位超越了知识分子【答案】C【解析】根据“读书人为商人作寿序、墓志铭的情况比较寻常,商人在知识分子的文集中大量出现”,结合所学,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人们的传统重农抑商观念,C正确;A项中“对立”“合流”表述不当,排除;材料反映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人们的传统重农抑商观念,“正心诚意”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D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读书人为商人作寿序、墓志铭的情况比较寻常,商人在知识分子的文集中大量出现”,联系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解答。4.从汉到明清,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等人在道德上名声扫地,但法家思想被后继统治者悄然继承应用。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专制加强对法家思想地位的巩固B. 专制的加强对儒家思想的冲击C. 儒家理念与政府专制集权的矛盾D. 儒家思想与专制集权不可调和【答案】C【解析】根据“从汉到明清,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等人在道德上名声扫地,但法家思想被后继统治者悄然继承应用”,体现统治者的统治思想是外儒内法,即表面上推崇儒家思想,但是实际操作上也依赖法家的思想,体现了儒家理念与政府专制集权的矛盾,C正确;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依然是儒家思想,A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儒法结合、儒法互济,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从汉到明清,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等人在道德上名声扫地,但法家思想被后继统治者悄然继承应用”,结合所学我国古代统治者的治国思想分析解答。5.雅典民主制度的发生、发展取决于公民集体的状况:在公元前6世纪形成的公民集体中,与农业有关的公民占有主要地位;工商业者身份的公民则是推动公民取得反对贵族专权的主要力量。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雅典农业发展远远超过工商业发展B. 农业从业者是推动民主的基础力量C. 工商业者受到贵族抑商政策的打击D. 雅典民主是实现平民对贵族的专政【答案】B【解析】“与农业有关的公民占有主要地位”等字眼意在强调农业从业者其实是推动雅典民主的基础性力量,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雅典工商业发展远远超过农业发展,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雅典并未实行抑商政策,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雅典民主是贵族对平民的专政,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6.罗马皇帝曾有句名言:“朕诚为陆上之主,但海法乃海上之王。”罗马皇帝可以依照自己的意志制定一部统率臣民的法律,但他却不能任意制定一部海商法,因为海商法体现的是各国人民的海商贸易惯例及客观法精神。这反映出古罗马A. 万民法仅适用于帝国陆地范围B. 力图革除习惯法的不合理因素C. 尊重公平和理性的自然法精神D. 广泛借鉴了外邦人的法律规定【答案】C【解析】据材料“他却不能任意制定一部海商法,因为海商法体现的是各国人民的海商贸易惯例及客观法精神”可以得出,君主不能随意制定海外贸易法律,因为经济贸易有其自己的规律和原则,由此可知,C符合题意;ABD均与材料所述无关。7.在17761780年间,美国大多数州都制定了州宪法。州宪法都附上了“权利法案”,列举了受到保护的人民基本权利和自由;宣布实行共和制;削减州长的权力,增大了议会的权力。材料说明美国:A. 联邦宪法精神在各州贯彻B. 引领世界民主进程的发展C. 人民的基本权利高于一切D. 地方掀起了民主改革浪潮【答案】D【解析】“宣布实行共和制、削减州长的权力”等属于美国地方民主改革的内容,也就说明了地方掀起了民主改革浪潮,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是州宪法精神在各州贯彻而非联邦宪法精神在各州贯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并不主张人民的基本权利高于一切,选项C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史实的备选项。8.毕达哥拉斯希望以数学研究来探索宇宙奥秘,寻找超脱轮回的永生之道。牛顿花费大量精力以炼金术求窥见上帝的生化创造之功,力图从自然法则中寻找世界末日的根据,甚至甘冒天下之大不讳而坚守自己的信仰。这说明了A. 宗教信仰成为科研的根本动力B. 自然科学发展与宗教相互关联C. 宗教神学受到自然科学的挑战D. 科学素养的提高有待全面加强【答案】B【解析】“毕达哥拉斯希望以数学研究来探索宇宙奥秘,寻找超脱轮回的永生之道”只是宗教力量的个案,不能代表整个科学研究,故A项错误;“毕达哥拉斯希望以数学研究来探索宇宙奥秘,寻找超脱轮回的永生之道。牛顿花费大量精力以炼金术求窥见上帝的生化创造之功,力图从自然法则中寻找世界末日的根据,甚至甘冒天下之大不讳而坚守自己的信仰”可以说明科研与宗教的信仰是有一定关系的,故B项正确;“毕达哥拉斯希望以数学研究来探索宇宙奥秘,寻找超脱轮回的永生之道”没有说明宗教神学受到自然科学的对立性,故C项错误;牛顿为近代物理学做出巨大贡献,故D项错误。9.阅读下面的英国农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重变化表。这一变化可以说明年份比重/%184022.7186018.7189010.219008.4A. 英国农业生产严重萎缩B. 世界形成初步的国际分工C. 英国劳动力向海外转移D. 圈地运动使农民涌入城市【答案】B【解析】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英国农业的机械化,农业生产得到发展,故A项错误;英国农业人口的国内转移,推动了英国工业化,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形成初步的国际分工,故B项正确;英国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故C项错误;圈地运动应该是在工业革命之前进行的,故D项错误。10.1931年,苏联领导人提出“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大力引进先进设备,取得良好成效。但直到1935年初,煤矿业的风镐和截煤机利用率分别为49%和74%。据此推知A. 口号不符合当时社会需要B. 经济危机影响苏联的建设C. 技术人才的培养不足D. 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制约【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苏联大力引进机器和设备,但从1935年的统计可以得出,其设备的利用率较低,主要是受技术人才的缺乏的影响,C符合题意;A说法不正确;苏联是利用经济危机的契机大力引进机器和设备,B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D不正确。11.“20世纪70年代初,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一些国家出台了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措施。欧洲各国的许多人一度拒收美元。”这段材料说明了A. 以美元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B. 日本、西欧崛起C. 美国实力相对削弱D.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答案】A【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有两大核心:双挂钩机制和固定汇率制,题干中“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否定了固定汇率制,说明以美元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故A项正确;日本、西欧的崛起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原因之一,题干未提及此情况,故B项错误;美国实力相对削弱也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原因之一,但材料未体现,故C项错误;贸易保护主义只是其中的一个表现,不是题干主旨,故D项错误。12.外国使节采用何种礼节觐见中国皇帝,始终是中外关系的一个死结,围绕着“跪与不跪”,引发了多次外交冲突(见下表)其反映的实质是A. 列强对中国内政的干涉B. 近代外交确立的艰难历程C. 清政府天朝上国的意识D. 维护国家主权利益的斗争【答案】B【解析】“礼部坚持英国特使马嘎尔尼行跪拜礼,并擅改英国外交文书”不属于干涉别国内政,故A项错误;材料中从“乾隆时代(1793年)”到“同治时代(1873年)”漫长的过程中才有了近代外交的形式,故B项正确;“英、法、俄、美等六中使节首次以平等礼仪觐见皇帝”已经不能体现“天朝上国”意识,故C项错误;“指示决不见不行跪拜礼之夷人,否则唯有与之决战”这种情况不属于维护主权,故D项错误。13.1943年美、英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他们的一切权利。国民政府要求机关学校放假三天,“以资庆祝”;而治外法权在道光时代的人眼中,不过是“以夷制夷”的一种策略罢了。该变化体现出A. 中国外交体制走向近代化B. 中国成为列强争夺的重点C. 国民党利用英美抵制日本D. 主权观念和国家地位变化【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中“1943年”可得出这一时期正处于中华民族扩展时期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期,据所学可知促进中国外交体制走向近代化应该是总理衙门的设置,故A项排除;结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背景,可知“中国成为列强争夺的重点”的表述不合史实,故B项排除;材料中阐释的是英美放弃在中国的治外法权,与“国民党利用英美抵制日本”无关,故C项排除;依据题干中“国民政府要求机关学校放假三天”“治外法权在道光时代的人眼中,不过是以夷制夷的一种策略罢了”等信息可得出当时国人的主权观念和国家地位的变化,故D项正确。14.1937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成立由北大、清华和南开大学组成的长沙临时大学,设文、理、工、法商4个学院、17个学系。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理工学院增添了化学战争、堡垒工程、当代工业三门课程;文学院增添了国际形势、国际概论等课程。这表明A. 教育被纳入国家垄断的体制之中B. 高等教育开始同国际标准接轨C. 教育发展与国家战略需要结合D. 政府致力于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理工学院增添了化学战争、堡垒工程、当代工业三课程;文学院增添了国际形势、国际概论等课程”说明抗日战争影响到大学专业的设置,即教育发展与国家战略需要相结合了,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教育被国家垄断,故A项错误;中国的高等教育在抗战前就已经和国家标准接轨,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涉及抗战时期大学的内迁,没有体现出教育均衡发展,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思维逻辑是“现象本质”。本题材料的现象是 “理工学院增添了化学战争、堡垒工程、当代工业三门课程;文学院增添了国际形势、国际概论等课程”这反映出抗日战争对大学课程设置的影响。15.1946年,出席政协会议的代表共计38人。国民党代表8人,中共代表7人,民盟代表9人,青年党代表5人,无党派人士代表9人。会议过程中,中共代表与民盟代表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一致意见,并团结其他爱国人士结成反内战、争民主的联盟。材料表明A. 民主党派和中共利益完全一致B. 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得以落实C. 国民党与共产党的矛盾已消除D.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力较大【答案】D【解析】材料“中共代表与民盟代表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一致意见,并团结其他爱国人士结成反内战、争民主的联盟”表明中共的主张得到各民盟和各民主党派的支持,说明中共的政治影响力不断扩大,D符合题意;A“完全一致”说法不正确;B“得以落实”的说法与史实不符;C与史实不符。16.1954年宪法确认的民主的主体不仅包括了工农劳动群众,还包括了“可以合作的劳动人民”,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专政的对象也不是整个资产阶级,而只是官僚资产阶级。由此可见当时A. 新中国民主具有广泛性 B. 民族资产阶级仍有革命性C. 新宪法强化了阶级矛盾 D. 政治协商制度具有稳定性【答案】A【解析】材料中对民主主体的定义上是包含资产阶级的,这说明在当时中国的民主具有很宽广的范围,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误,民族资产阶级在此时是被团结的对象;C选项与事实相悖;D选项错在本题与政治协商无关。17.“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一系列新的政策。就国内政策而言,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条是政治上发展民主,一条是经济上进行改革”“政治上发展民主”直接体现在A.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 实现基层民主选举制度C. 提出实施“一国两制”方针D.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在195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健全完善民主法制的同时,实行了基层民主选举,故B项正确;“一国两制”方针是解决台湾与大陆关系的方针政策,与问题“政治上发展民主”不符,故C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通过1954年第一部宪法确立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一系列新的政策”,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分析个选项即可。18.“大会上他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做或鼓动他人做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他相当成功地使人相信了中国共产党奉行和平的政策。”与此次中国参与的国际会议相关的是A. 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公约B. 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C. 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等问题D. 表达了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决心【答案】C【解析】“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做或鼓动他人做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说明是提出“求同存异”的万隆会议。此次会议主要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等问题,C正确;A是日内瓦会议内容;B是会见印度代表团提出;D中制止新殖民主义不符合材料主旨。19.下表“市场”一词在历届中共三中全会报告中出现的频率统计,其中第一次出现高峰的主要原因是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C.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D. 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时间“1993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召开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B项符合题意。A项时间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C项说法本身错误;D项时间是xx年。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20.到1951年10月,全国有27个省、8个行署、146个市、2038个县召开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到1952年底,全国所有的省、市、县、区、乡都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绝大部分乡的人民政府委员会已由乡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这表明当时A. 基层民主制度开始确立B. “民主建政”有利于国家政权建设C. 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D. 人民代表大会制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省、市、县、区、乡都召开的人民代表会议不属于基层民主,故排除A;依据材料中的“全国所有的省、市、县、区、乡都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绝大部分乡的人民政府委员会已由乡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这些信息可知,“民主建政”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推动国国家政权建设,故选B;材料中没有涉及民主统一战线的问题,故可排除C;人民代表大会制是在1954年建立的,故排除D。21.1980年春节前夕,商业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大城市敞开供应猪肉,最好是“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国务院又下达文件,允许“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这些措施A. 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B. 改变了单一的公有制形式C. 促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 D. 有利于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答案】D【解析】据“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可以得出国家尝试以市场手段调节社会经济,故D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时间是1984年,与“1980年春节前夕”不符,故A项排除;材料信息并未提到所有制改革,故B项排除;据材料中“要求各大城市”可知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无关,故C项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要求各大城市敞开供应猪肉”“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联系所学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分析解答。22.下表是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单位:)。表格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类别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1978年7762241997年255381179185A.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B. 农轻重产业结构日趋合理C.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D. 工业结构不断进行调整【答案】C【解析】【详解】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占比的情况变化是城乡个体工业和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从无到有,而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比重大大降低,集体工业比重上升,这都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故选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是21世纪初期,故A项错误;题干中的表格里面只有关于工业领域的数据,故B项错误;题干主要说到了工业部门所有权的占比情况,与工业结构无关,故排除D项。23.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俄罗斯有学者也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A. 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着较清醒的认识B. “冷战”思维仍然主导者当前国际关系C. 国际局势既趋向缓和又表现出紧张对抗D. 没有厘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特点【答案】D【解析】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中国新时期外交的特点不结盟政策,而上海合作组织就是不结盟政策最典型的体现,所以把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明显是没有认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的新特点,故D正确;ABC不是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准确认识。【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奉行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任何其他国家和组织的原则,一直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24.2017年9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时指出:“中国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定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发挥联合国在捍卫和平、建设和平、预防和制止冲突方面的主渠道作用。”这实际上反映了当代我国A. 积极推行不结盟政策B. 积极推行多边外交C. 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D. 积极谋求睦邻友好【答案】B【解析】“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体现出新时期中国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故B项正确;A与材料联合国为中心信息不符;C属于一直坚持的外交方针,不符合主题;D是上海合作组织的作用。第卷非选择题(共52)二、主观性试题(第25题225分,第26题12分,27题15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华民族复兴”是近代百年来中国人的梦想,而中国梦就是民族复兴的梦,是中国人为世界作出贡献的美好愿望和梦想。材料一晚清以来,在东西方列强的持续侵略和残酷压迫中,现代“民族”观念逐渐引入。革命党人反对国内民族的压迫,立宪派人士则宣传建立彼此相依的大民族共同体。1917年李大钊比较明确地提出了“民族复兴”的思想,“当以中华民族之复活为绝大之关键”。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中也批评列强“不准弱小民族复兴”的观念。“九一八”事变爆发至整个抗战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成为中国最为响亮的政治口号和社会性全民话语之一。据黄兴涛等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复兴”观念之历史考察等材料二“中国梦”是百年来的“现代化”梦想,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许多中国人的个人梦财富、名誉、地位;二是中华民族的国家和集体之梦大国梦、强国梦。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将自己的梦想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结合在一起,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梦想。提到“中国梦”,很多人自然而然得想到“美国梦”。美国梦的核心观念是,“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认为美国提供了人人都能成功的机会,成功取决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不是家世和背景,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据程美东、张学成当前“中国梦”研究评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华民族复兴”这一观念形成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异同。(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梦”提出的意义。【答案】【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晚清以来,在东西方列强的持续侵略和残酷压迫中”, “1917年”,“九一八”事变等信息,结合所学可以得出,中华民族复兴这一概念与中国近代民族危机有关。同时材料中还涉及到革命派与立宪派的争论,近代有识之士的努力等。故从这几个方面可以得出答案。第(2)问,不同点可根据材料“中国梦”是百年来的“现代化”梦想,包含两个层次:一是二是”,得出中国梦是个人与民族复兴融合。而美国则是强调个人。相同点可从宏观层面回答,如顺应历史潮流等。第(3)问,意义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如民族情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严格意义上的留学生运动,是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而出现的历史现象。近150年来,留学生作为一支学贯中西的新型知识群体,直接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中国先进文化的构建。高潮时期主要方向方式规模及代表人物清末同治时期留学美国官费18721875年间120名(广东84名,江苏20名,浙江9名,福建4名,安徽2名,山东1名)詹天佑、唐绍仪等清末光绪年间留学日本官费、自费各半1896年至1912年期间近3万人赴日留学黄兴、宋教仁、秋瑾、鲁迅等民初五四前后留美、留法、留苏庚子赔款赴美,留法、留苏基本由民间社团组织梅贻琦、胡适、竺可桢等(赴美)周恩来、邓小平等(赴法勤工俭学)刘少奇、刘伯承、蒋经国等(赴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全方位,欧美发达国家居多初期公费为主,进入21世纪后,自费留学占主流从1978年到xx底,走出国门的留学生累计达40421万人;xx,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635人来华留学李彦宏、张朝阳等据李喜所中国留学生的发展历程及其与现代化进程的关系整理依据材料信息,概括近现代中国留学教育某一阶段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历史影响等方面予以解读。(要求:解读清晰,史实准确,与所概括的特点之间形成严密合理的逻辑关系。)【答案】答案:第一阶段: 特点:官费;留学美国;主要学习军事和工艺技术、自然科学;留学生多来自沿海家庭。(答出任意2点即可)背景: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西学的传播;新思潮的萌发;洋务运动的兴起。(答出任意3点即可)影响:成为近代民族工业和海军的中坚力量;促进了工业、科技与国防的现代化。(答出1点即可)第二阶段:特点:留学日本;主要学习资本主义制度来改造中国;自费留学人数大增(留学逐渐成为社会风尚)。背景: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强盛;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加剧;清末新政;科举制废除,民间求学风气转变;距离日本近费用低、文化风俗习惯相似。影响:成为民主革命运动的骨干;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第三阶段:特点:主要到美国、法国、俄国留学;留学资金来源多样化;浓厚政治色彩(学习马克思主义,探索救国教民道路)。背景:新文化运动提升民众的民主、科学意识;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美国返还部分庚子赔款。影响:促进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中坚力量。第四阶段:特点:以留学欧美经济文化发达国家为主;自费留学逐渐占主流;规模空前:双向。背景:改革开放(政策因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要;思想解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全球化潮流;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影响: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融合;友谊的桥梁,增强国际了解与沟通;促进我国经济科技发展,加快现代化进程。要求:特点依据材料提取,概括准确。(答出2点即可)历史解读必须包括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及历史影响两部分。(解读要与所提取概括的特点之间形成严密合理的逻辑关系,解读清晰、史实准确)【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题型,首先,需认真审清题干,“依据材料信息,概括近现代中国留学教育某一阶段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历史影响等方面予以历史解读”,即从材料中近现代中国四个留学阶段中任选一个进行作答即可,角度方面则从特点、背景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其次,须审清这四个阶段,即同治时期、光绪年间、五四前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后,针对各阶段具体状况进行具体阐述即可。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政府主动提倡工商业以来,对民法和商法的需要就变得明显起来了;同时,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不平等条约的种种不利,并希望取消治外法权。英、美也在它们1902和1903年签订条约时要求修改法律(注、:1902年中英商约和1903年中美商约都申明一旦中国的法律制度经调查确认为“皆臻妥善”,两国即放弃在华法律特权,至少在原则上承认领事裁判权存在的有限性)。为此,设立了官署,由沈家本任主管,检查大清律例。1905年,如剐刑等酷刑被废除,杖刑等体罚由罚款代替,连坐和严刑拷问也被废除。1906年起,政府聘请日本法律专家帮助编撰民法、商法和新的刑法;新刑法草稿在1908年完成。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材料二“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没有重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1979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重视立法。截止七届人大共制定了138部法律,对10部法进行了修改,包括有关国家机构的法律、民法、刑法以及经济方面的法律等。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十四大、十五大精神,围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制定了104部法律,对57部法律进行了修改。摘编自顾昂然回顾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1)根据材料分析清末和新中国两次修订法律的原因。(2)根据材料比较清末和新中国两次修订法律的相同之处。【答案】【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政府主动提倡工商业以来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不平等条约的种种不利英、美也在它们1902和1903年签订条约时要求修改法律”,据材料二“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没有重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根据十四大、十五大精神,围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国人主权意识、西方国家要求、文革教训、改革开放、依法治国等方面分别分析清末和新中国两次修订法律的原因。(2)本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历史教训、与时俱进、经济立法、兼顾其它法律等方面比较清末和新中国两次修订法律的相同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