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三血糖的平衡四体温的平衡一、基础巩固1.右图表示人进食后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对含量的变化,其中两条曲线表示健康人两种激素的变化趋势,另一条曲线表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变化趋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曲线b表示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B.在曲线c上升时,人体下丘脑还可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C.曲线a表示的激素是人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D.人体通过a、c激素的协同作用,可使血糖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解析:人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将使血液内胰岛素含量上升,胰高血糖素含量下降,故a为正常人进食后胰岛素含量的变化曲线,c为正常人进食后胰高血糖素含量的变化曲线,b为糖尿病患者进食后胰岛素含量的变化曲线。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人体血糖平衡过程中是拮抗作用。答案:D2.糖尿病患者有“三多”,其中之一是“尿多”。下列对其成因的解释,正确的是()A.糖尿病患者的肾脏发生病变,导致产生的尿量增多B.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有葡萄糖,增加了尿液的渗透压,从而使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导致尿量增多C.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浓度高,导致口渴,水喝得多了,尿就多了D.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发生病变,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能促进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的作用解析:糖尿病的病因是血糖进入细胞及血糖在细胞内的氧化分解发生障碍,而非糖物质转化成糖仍在进行,从而使血糖浓度过高,部分糖随尿液排出,而尿液中的葡萄糖又增加了其渗透压,因此导致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进而导致尿量增多。答案:B3.已知成人体内的肝糖原含量一般不超过150 g,有一成年男子参加长跑运动,历时2 h,每小时消耗葡萄糖350 g。则在2 h的长跑过程中,能表示此人体内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是()解析:人体内肝糖原含量虽不多,但在肝糖原消耗后,在自身胰高血糖素的调节下,可促进非糖物质(如脂肪、氨基酸)转化为血糖以维持血糖水平的相对平衡。答案:B4.下列属于人在寒冷环境中的身体变化的是()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的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多汗液几乎不分泌代谢活动增强A.B.C.D.答案:A5.试纸法检测尿糖的原理是利用试纸上的葡萄糖氧化酶将葡萄糖分解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又与试纸上的苯酚等无色物质形成红色物质,将其与标准比色卡比对,即可知道尿样中葡萄糖的含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检测原理与斐林试剂检测原理不同B.检测结果中红色越深,说明糖尿病病情越重C.正常人饭后尿糖检测呈红色D.该法也可以用于检测其他还原糖解析:斐林试剂检测原理是葡萄糖与Cu(OH)2反应生成Cu2O沉淀(水浴加热),呈砖红色,与试纸法检测尿糖的原理不同。检测结果中红色越深,可说明尿样中含有的葡萄糖越多,不一定是糖尿病病情越重。正常人饭后血糖浓度会升高,但通过调节可以使尿中无糖。酶具有专一性,葡萄糖氧化酶不能催化其他还原糖,所以不能用该试纸法检测其他还原性糖。答案:A6.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B.先注射葡萄糖溶液,后注射胰岛素溶液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解析:该实验自变量为胰岛素,对照组先注射生理盐水,与实验组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形成对照,预期对照组正常,实验组出现低血糖症状,然后再都注射葡萄糖溶液,预期实验组症状消失,对照组正常,则证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答案:A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机体在寒冷环境中通过调节,增加产热并减少散热,而在炎热环境中以增加散热为主,无论是寒冷环境还是炎热环境,产热量总是等于散热量,体温保持恒定B.热觉或冷觉的产生是在下丘脑中C.机体调节温度的能力有限,一旦超过了机体的调节能力,体温不再保持稳定D.恒温动物才有体温调节机制,变温动物的体温随外界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解析:冷热感觉的产生应在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答案:B8.小白鼠在实验前后的血糖含量变化如图所示,则T1时刻注入的激素、T2时刻小白鼠最可能出现的症状分别是()A.甲状腺激素异常兴奋B.胰岛素昏迷C.胰高血糖素昏迷D.肾上腺素正常解析:由图可知,T1时刻之前,血糖浓度相对稳定且正常,注入激素后血糖浓度大幅下降,说明注射的是胰岛素。血糖浓度过低时,小白鼠大脑严重缺少能量会出现昏迷等现象。答案:B9.实验室内有一群突变的老鼠,只要按时给这些老鼠喂食并且不让它们运动,它们就能维持正常。当它们进食后,其血糖浓度会轻微上升,然后下降至一个恒定状态;然而只要让它们运动或禁食一餐,它们的血糖浓度就会迅速下降,进而昏迷。这些突变老鼠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可能是()A.胰岛B细胞受损B.体内细胞缺乏胰岛素的受体C.无法将血糖转化成肝糖原D.体内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的受体或胰岛A细胞受损解析:运动或禁食一餐,血糖浓度迅速下降,说明升血糖的调控出现障碍,可能是胰岛A细胞受损,或体内缺乏胰高血糖素的受体,使胰高血糖素不能发挥生理作用。答案:D10.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 降到5 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的变化依次为()A.增加、增加、减少B.减少、减少、增加C.增加、减少、增加D.增加、增加、增加解析:人所处的环境温度降低,对冷敏感的温度感受器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细胞代谢增强,产热增加,耗氧量增加,代谢产生的水增多,抗利尿激素减少,尿量增加。答案:A11.一般而言,体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相对较大的动物较易散热。现有4种动物,图表示它们的体重,图表示不同环境温度下它们体温的变化。据图判断,其中最适宜在沙漠中生活的哺乳动物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丙动物体重最小,反映其体积最小,其体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相对表面积)最大,散热最快,且体温在环境温度发生改变时保持稳定,最适合在沙漠高温环境下生存。答案:C12.某同学感冒发热39 ,伴有轻度腹泻。与病前相比,此时该同学的生理状况是()A.呼吸、心跳加快,心肌细胞中ATP大量积累B.汗液分泌增多,尿量减少,血浆Na+浓度降低C.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D.糖原合成增强,脂肪分解加快,尿素合成增多解析:体温升高导致心率加快,新陈代谢旺盛,CO2增加,进而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 ATP在细胞中含量很少,转化很快。39 时体表温度高于环境温度,一般不会增加出汗来散热,相反会发冷,此时主要通过皮肤水分蒸发和呼吸道呼出水汽散热。轻度腹泻丢失的水分比盐(Na+)多,故血浆中Na+的浓度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尿量会减少。在高温持续期,产热增加与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有关。由于产热的增加对能量消耗也大大增加,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大大增强,所以糖原合成减少,尿素生成增多。答案:C13.回答下列问题。(1)清晨静脉取血测定正常人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的空腹血糖浓度。空腹时,血糖的来源是和。(2)空腹抽血后,一次定量饮入高浓度葡萄糖水。喝糖水后每隔一定时间静脉取血,测定血糖浓度(整个过程中禁食、禁水,不做剧烈运动),发现正常人与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血糖浓度的变化趋势都是先上升,再下降,但下降的速率不同。下降速率不同的原因是。(3)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是在该细胞的和这两种细胞器中进行加工的。解析:(1)血糖的来源有三条途径: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空腹时,血糖的来源是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2)一次定量饮入高浓度葡萄糖水,血糖浓度上升,正常人胰岛素分泌增加,降低血糖浓度。但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由于胰岛素分泌少,血糖下降得慢。(3)胰岛素是分泌蛋白,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答案:(1)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转化(2)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和被利用,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胰岛素分泌不足,所以血糖浓度下降较慢(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内质网高尔基体14.小白鼠是恒温动物,科学家们在实验中发现如果破坏了小白鼠的下丘脑,它就不再有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能力。(1)这个实验说明了,本实验的对照是。(2)正常小白鼠的体温调节类型和图中所示的相同。(3)研究者确定实验动物体温是否相对稳定的方法是。若研究者要对实验鼠被破坏下丘脑之前24 h和破坏下丘脑之后24 h的体温分别进行测量记录(测量间隔时间为4 h),请你为该实验设计一个合理的体温记录表。(4)若研究者仅根据一只小白鼠实验的结果便得出了前面的结论,你认为该结论可靠吗?为什么?。(5)有人认为脊髓也参与了体温调节,请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补充实验并简要说明。解析:曲线甲表示恒温动物耗氧量随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乙表示变温动物耗氧量随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小白鼠为恒温动物,但当破坏其下丘脑后,机体失去维持体温恒定的机制,其体温会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本实验属于自身对照,实验小鼠数量应多选取几只,以避免因数量较少出现的偶然性实验误差,增强说服力。答案:(1)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在下丘脑实验前动物的状态(或小白鼠被破坏下丘脑之前的状态)(2)甲(3)多次等时间间隔测量动物体温记录表如下:测量时间(间隔4 h)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第7次处理前小白鼠体温处理后小白鼠体温(4)不可靠。因为用一只小白鼠做实验具有偶然性,应选择多只小白鼠进行重复实验,若均得到相同的结果,上述结论才具有说服力(5)另取几只小白鼠,分别只破坏脊髓,观察各自的体温是否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