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VIII).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6106816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VI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VI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VI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VIII)第I卷 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认为,宗法制度“规定了同一血缘共同体成员之间的亲疏关系、嫡庶关系、等级关系、相对地位和世袭权力。”下列各项不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A. 稳定统治秩序 B. 确定政治权力C. 协调内部矛盾 D. 区分血统关系【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等级关系、相对地位和世袭权力”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确定政治权力,故AB项正确。“亲疏关系、嫡庶关系”有利于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故C项正确。材料是“同一血缘共同体”,非血统关系的区分,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点睛】逆向型选择题要求从各备选项中选出与事实不符的选项,题干部分的设问中常有“不是”、“不属于”、“不正确”、“错误的”、“与无关”、“未表明”“反映不出”等词句。2.魏书高祖纪记载:“夏殷不嫌一姓之婚,周制始绝同姓之娶。”其中西周婚姻制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 提倡自由婚配 B. 禁止同姓婚配C. 主张一夫多妻 D. 扩展统治范围【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禁止“同姓之娶”,和异姓联姻,有利于扩展统治范围,故D项正确。西周禁止“同姓之娶”,即为禁止同姓婚配,B项非原因,故排除。西周是宗法制社会,禁止“同姓之娶”,并不等于和异姓自由婚配,实行一夫多妻制度,故AC项错误。3.西周“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天子,日述职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反映了西周诸侯对周天子要尽的义务是( )A. 帮助镇守疆土 B. 随时派兵作战C. 及时缴纳贡赋 D. 按时朝觐述职【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诸侯朝天子”可知西周诸侯对周天子要尽的义务是按时朝觐述职,故D项正确。帮助镇守疆土、随时派兵作战、及时缴纳贡赋都是诸侯的义务,但是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BC项。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这里的“公天下”是指( )A. 权力继承根据血缘 B. 皇帝独揽国家大权C. 官吏任免依据才干 D. 百姓不是封君私产【答案】C【解析】【详解】“公天下”是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最高权力仍由皇帝掌控。依据材料“废封建,行郡县”可知柳宗元评价的是秦朝的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故C项正确。权力继承根据血缘是宗法制,皇帝独揽国家大权是皇帝制,故AB项错误。D项与“公天下”概念无关,故排除。【点睛】“公天下”是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最高权力仍由皇帝掌控,相对应的“家天下”主要体现在天子任命同姓宗族为下属官吏以便加强中央集权。“公天下”比“家天下”更进步,“家天下”是区别于“公天下”而言的,禹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之后,改变原来的王位禅让制为王位世袭制,即从原来的王位由贤者担任变成老子死了之后由长子继承王位。从此,“公天下”变为“家天下”。5.秦朝对于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是( )A. 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 减少重大事情决策失误C. 促使中央官员彼此牵制 D. 体现国家治理民主科学【答案】B【解析】【详解】依旧材料可知秦朝军政大事的决策经过“朝议”和“裁决”两步。通过“朝议”,可以减少重大觉得的失误,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央官制,非中央对地方,排除A项。秦朝是丞相制,丞相掌握国家的行政权,“朝议”体现决策过程,但无法促使官员彼此牵制,故C项错。秦朝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朝议”后依旧要由皇帝“裁决”,本质上依旧是皇权专制,故D项错误。6.汉书记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这里的周制是( )A. 郡县制 B. 皇帝制 C. 分封制 D. 察举制【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朝的制度是分封制,故C项正确。郡县制、皇帝制是秦制,察举制是汉制,故ABD错误。7.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另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由此可知宋朝( )A. 废除三公九卿制 B. 开始确立众相制C. 相权进一步削弱 D. 枢密院独掌实权【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的制度是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另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事权分化,相权进一步削弱,故C项正确。宋代沿用并改进了唐朝的三省六部制,非废除秦朝的三公九卿制,故A项错误。宋代并不是开始确立众相制,唐代相权已经分割,故B项错误。“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另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故枢密院独掌实权错误,排除D项。8.元史百官志:“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这表明元朝行省( )A. 始终没有形成定制 B. 最初是中央派出机构C. 只是负责地方军政 D. 长官都由地方官出任【答案】B【解析】【详解】依旧材料“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可知元朝初年行省制度未有定制,是中央派出机构,故B项正确。但是“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表明已成定制,故A项错误。“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表明行省长官的权力很大,全面负责地方的事务,故C项错误。行省的长官由中央任命,非均由地方官出任,故D项错误。【点睛】行省制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起源于元朝,明清两朝得到发展,最终影响了现代中国的行政体制。行省制是蒙古族统治者在中原地区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自元行省始,行省三司督抚的高层督政区体制较稳定地确立了下来。9.“(明)太祖不设丞相,而朝廷之事皆分六部,阁下诸臣但以备顾问而已,然各衙门章奏皆送阁下,票旨,事权所在,其势力不得不重。”这表明( )A. 内阁取代丞相 B. 六部参与决策C. 君主专制加强 D. 内阁独揽大权【答案】C【解析】【详解】明代废丞相,由皇帝亲掌六部,加强了皇权,故C项正确。“阁下诸臣但以备顾问而已”,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和协理章奏,故A项错误。“而朝廷之事皆分六部”,表明六部有行政权而非决策权,故B项错误。“事权所在,其势力不得不重”,表明内阁逐渐获得实权,但材料无法表明独揽大权,权力最终在皇帝,故D项错误。10.清代独创密折陈奏制度。所谓“密折”,其实就是“密奏”,一般只有皇帝和陈奏人知道,这从本质上表明( )A. 清代皇帝比较开明 B.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C. 皇帝加强监督百官 D. 清代重视保密工作【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密奏”,一般只有皇帝和陈奏人知道,表明皇权专制的强化,故B项正确。“密奏”表明皇权专制,而非开明,故A项错误。“密奏”表明皇帝加强对百官的监督,这是现象而非本质,故C项错误。清代重视保密工作也是现象,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应采用特征法,特征法体现的时代或阶段特征。主要适用于题目中有明确特征要求或虽无明确表述但隐藏有特征要求的试题。解答问题时我们应站在全局的高度,抓住时代特征或阶段特征,然后在这个大背景下去判断正确答案。11.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这里“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基本理念”是( )A. 文官制度 B. 公平公正 C. 品德为主 D. 分科考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具有永久的生命力”“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标准,蕴含了公平至上的理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故B项正确。文官制度不是理念,故A项错误。科举考试以考试成绩为主,故C项错误。分科考试是考试方式,不是理念,故D项错误。【点睛】文官制度是指资本主义国家关于各级文官的考试、任用、管理、权利和义务以及退休等一整套的制度和体制。是以其特定的内容与形式构成的关于文官进、管、出的法律制度。目的在于选贤任能,提高行政效率。文官制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中国西汉时的官吏任免制度,特别是隋唐时新兴起来的科举制度。现代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起源于英国。近代西方学习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依据本国国情制定文官制度,完善发展。现代中国又学习西方的文官制度建立了公务员考试制度。12.根据下图,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文明勃兴的最重要的客观条件是( ) A. 河流 平原 B. 山川 海洋C. 河流 森林 D. 海洋 平原【答案】B【解析】【详解】古希腊文明是典型的海洋文明,其勃兴的和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多山地多岛屿多港湾,故古希腊文明勃兴的最重要的客观条件是山川和海洋,故B项正确。河流、平原非古希腊文明形成的最重要的客观条件,故排除ACD项。13.恩格斯认为梭伦改革后,雅典“旧时残酷剥削自己同胞的方法已经弃而不用,如今主要是剥削奴隶和雅典以外的买主了。”史料指的是废除债奴制是梭伦改革的核心。这是因为这一措施( )A. 缓和了雅典的社会矛盾 B. 剥夺了贵族的世袭特权C.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 满足了公民的政治要求【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废除债务奴隶制,“旧时残酷剥削自己同胞的方法已经弃而不用”,有利于缓和雅典的社会矛盾,故A项正确。“如今主要是剥削奴隶和雅典以外的买主了”,表明贵族依旧有剥削特权,只是对象发生了变化,故B项错误。废除债务奴隶制,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关系不大,也没有满足公民的政治要求,故CD项错误。14.公元前6世纪末,执政官克利斯提尼改革,设立五百人议事会,议事会受公民大会、陪审法庭的制约。这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具有下列哪一特征( )A. 主权在民 B. 轮番而治 C. 权力制衡 D. 法律至上【答案】C【解析】【详解】“议事会受公民大会、陪审法庭的制约”,说明权力存在制衡,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主权在民、轮番而治、法律至上,故ABD项错误。15.下列关于罗马法基本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罗马政治制度的核心 B. 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C. 维护罗马贵族的利益 D. 巩固罗马统治的工具【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是罗马政治制度的核心、是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是巩固罗马统治的工具,故ABD项正确。罗马法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不仅仅是贵族的利益,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16.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古代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其宗旨是 ( )A. 协调帝国内部关系 B. 整理传统法律条文C. 侧重法律程序规范 D. 限制妇女公民权利【答案】A【解析】【详解】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古代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是罗马的万民法,目的在于协调罗马和被征服民族之间的关系,故A项正确。整理传统法律条文是其特征,侧重法律程序规范、限制妇女公民权利是其内容而非宗旨,故BCD项错误,17.权利法案以明确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其中国王仍旧保留的权力是( )A. 立法权 B. 行政权 C. 财政权 D. 司法权【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立法权、军权、财政权和司法权,唯一保留的是行政权,故ACD项错误,B项正确。18.下图美国总统选举过程,主要体现的美国政治特点是( ) A. 共和制 B. 政党制 C. 民主制 D. 总统制【答案】C【解析】【详解】美国总统选举过程,采用选举人团制,体现美国政治的民主的特征,故C项正确。图表没有体现共和制、政党制和总统制,故排除ABD项。【点睛】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选举人团制度。选民在大选日投票时,不仅要在总统候选人当中选择,而且要选出代表50个州和华盛顿特区的538名选举人,以组成选举人团。绝大多数州和华盛顿特区均实行“胜者全得”规则,即把本州或特区的选举人票全部给予在本州或特区获得相对多数选民票的总统候选人。当选的选举人必须宣誓在选举人团投票时把票投给在该州获胜的候选人。因此大选结果通常在大选投票日当天便可根据各州选举结果算出。赢得270张或以上选举人票的总统候选人即获得选举胜利。19.英国的君主是国家的元首,但不直接管理国家,其必须任命一个首相,由这个首相直接管理国家,这个首相必须是议会多数党的领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国王是国家元首,掌握首相任免 B. 首相直接管理国家,对国王负责C. 政党政治的发展,形成内阁制度 D. 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掌立法权【答案】D【解析】【详解】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但是首相由议会选出,对议会负责,不对国王负责,故A项错误。首相不对国王负责,故B项错误。英国现有内阁制度,再有政党制度,故C项错误。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掌握立法权,故D项正确。20.有人认为,美国政府为第一圈的政策制定者,政党和利益集团属于第二圈的政策制定者,新闻媒介则是政党和利益集团争夺政治权力的舆论工具。这反映了美国( )A. 权力分配实现均衡性 B. 权力设置体现竞争性C. 制度完善具有连续性 D. 社会构成具有对立性【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政策制定者有“美国政府”和“政党和利益集团”,“新闻媒介则是政党和利益集团争夺政治权力的舆论工具”,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第一圈和第二圈的权力分配,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美国政策制定的连续性,故C项错误。第一圈和第二圈体现的不是美国的社会构成,故D项错误。21.美国开国者们设计的这样一种精巧的制度安排,使政府内部的行为时时处于互相制约的状态之中,从而确保了国家的稳定,这反映了美国1787年宪法的( )A. 联邦制原则 B. 人民主权原则C. 分权制衡原则 D. 法律至上原则【答案】C【解析】【详解】“政府内部的行为时时处于互相制约的状态之中”,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联邦至上、人民主权和法律至上,故排除ABD项。22.如果美国当时继续维持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为此美国( )A. 扩大地方各州的权力 B. 参众两院掌握立法权C. 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D. 特别强调分权与制衡【答案】C【解析】【详解】美国的地域性的国家结构指的是邦联制。为了解决邦联制的弊端,美国实行了联邦制,故C项正确。为此,美国缩小了地方各州的权力,故A项错误。参众两院掌握立法权,符合史实,和材料无关,故排除B项。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是美国内部的运行原则,和“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瓜分”无关,故排除D项。23.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认为:“北美既有继承自英国的自由主义传统,又有从法国启蒙运动中吸收了英国所没有的有关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理念。”材料中“吸收的英国所没有的民主政治的重要理念”是( )A. 民主制 B. 议会制 C. 政党制 D. 共和制【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主制、议会制和政党制都是英国的政治制度,而美国独有的政治制度是共和制,故D项正确,排除ABC项。24.1789年之后,法国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革命,两个帝国,两个王朝直到1875年才走上相对稳定的民主政治的道路,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艰难的。其影响因素不包括( )A. 专制传统和专制势力强大 B. 法国工业革命进展缓慢C. 多次遭到外国武装的干涉 D. 国家长期分裂政局动荡【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共和政体之所以艰难的原因有专制传统和专制势力强大、法国工业革命进展缓慢、多次遭到外国武装的干涉等原因,故排除ABC项。法国政局虽然长期动荡,但是没有长期分裂,故D项错误,符合题目要求。25.马克思说:“(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的主要政治特点是( )A. 军国主义 B. 专制主义 C. 封建主义 D. 君主立宪【答案】B【解析】【详解】“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体现了德国是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反映出德意志帝国的主要政治特点是专制主义,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军国主义,故A项排除。德国已经是代议制民主的国家,故C项错误。君主立宪不是材料体现的要点,故D项排除。第卷 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三小题,第26题1 6分,第27题12分,第28题22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二是官僚的选拔问题。 材料二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中国古代统治者为解决“中央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采取的措施。(2)根据材料一、二,为解决“官僚选拔问题”隋朝统治者有何创新?并根据材料二,分析该制度与以往选官制度相比有何不同?(3)据材料三,指出科举制的“客观历史合理性”的体现。【答案】(1)三公九卿制 三省六部制 二府三司制 (2)由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创立科举制)。不同:官吏选拔权集中到中央。用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按才学标准选拔官员。(3) 人才持续流动,而且制度化。公正公平,机会均等原则。激励个人奋斗精神。【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统治者为解决“中央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宋朝的二府三司制。(2)第一问,由材料“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可知隋朝创立了科举制。第二问,科举制和以往选官制度的不同。“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可知官吏选拔权集中到中央;“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可知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可知按才学标准选拔官员。(3)科举制的合理原因:“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人才持续流动,而且制度化;“机会均等”,公正公平,机会均等原则;“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激励个人奋斗精神。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以前长期作为英国政治生活中一个主要因素的国王宫廷和议会的冲突,却朝着一个固定的方向发展此后英国逐渐完善了其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 王觉非近代英国史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通过“比例制和平等制相结合的设计思想,对立法权进行再度分割,试图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政治生活冲突的发展方向。英国为完善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采取了哪些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能够体现“比例制和平等制”设计思想的宪法内容。为“防止任何一个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美国1787年宪法在设计时坚持了什么原则?【答案】(1)方向:王权日益削弱,议会权力逐渐加强。措施:颁布权利法案 实行代议制 形成责任制内阁 议会改革,完善议会制度。(2)内容:参议员每州两名,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众议员由各州按照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原则:三权分立、互相制约(分权与制衡)【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英国逐渐完善了其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权日益削弱,议会权力逐渐加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为限制王权采取的措施有颁布权利法案,实行代议制,形成责任制内阁,实行议会改革,完善议会制度。(2)第一问,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宪法中能够体现“比例制和平等制”设计思想的宪法内容具体为任期制、比例代表制,规定参议员每州两名,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众议员由各州按照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第二问,为“防止任何一个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 美国宪法贯彻了三权分立、互相制约(分权与制衡)的原则。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在雅典,凡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其权利通过公民直接参与和管理城邦事务的方式来实现。公民参政的最高民主机构是公民大会。 蒋云芳,胡长林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材料二 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民主的唯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 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材料三 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论在单个国家,还是在全世界,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又反复的过程。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于废除政治强制,遵守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共同的规则,以宪法规定的方式获取政治资源。一开始表现为思想家的构想,然后,政治家借助群众的力量将其细化为若干改造现行政治生活的要求。这种要求起初可能是温和的、建设性的、改良性的,以后却可能变得激进。再者,胜者或暂时胜者一方将其形式化、法律化,固定为一种永久性的、历史性的进步。 摘编自应克复西方民主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政治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条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古代“直接民主”发展为近代“间接民主”的主要因素。(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指出西方为实现近代民主制度的重要目标是如何努力的?【答案】(1)特点:直接民主。条件:濒临海洋(地理环境)城邦体制(小国寡民,独立自主)海外贸易发达商品经济活跃吸收东方文化,具有包容性。(2)因素:参政者素质不能保证,导致多数人暴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3)观点:过程艰难曲折;目标是建立民主政治并且法律化;努力:思想家的构想;资产阶级政治家领导人民革命推翻旧政权;制定宪法,巩固胜利成果。【解析】【详解】(1)第一问,依据材料,“其权利通过公民直接参与和管理城邦事务的方式来实现”,可知雅典民主的特点是直接民主。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形成的原因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特殊的地理环境四方面的原因。濒临海洋(地理环境)城邦体制(小国寡民,独立自主)海外贸易发达商品经济活跃吸收东方文化,具有包容性。(2)雅典的直接民主发展成近代间接的原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参政者个人素质等多方面的因素。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文化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个人因素上,参政者素质不能保证,导致多数人暴政。(3)第一问,概括观点。“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又反复的过程”,指的是过程艰难曲折;“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于废除政治强制,遵守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共同的规则,以宪法规定的方式获取政治资源”,指的是目标是建立民主政治并且法律化。第二问,西方为实现近代民主制度的重要目标的努力。 “一开始表现为思想家的构想”,努力方式是思想家的构想;“政治家借助群众的力量将其细化为若干改造现行政治生活的要求”,资产阶级政治家领导人民革命推翻旧政权;“胜者或暂时胜者一方将其形式化、法律化,固定为一种永久性的、历史性的进步”,制定宪法,巩固胜利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