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文 (IV).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02673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文 (IV).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文 (IV).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文 (IV).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文 (IV)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隐性传播”是相对于“显性传播”而言的,是指在特定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传播主体通过间接的、内隐的方式输出信息,使受众得到暗示和感染,并逐步接受和认同信息内容的过程。下列古语中与“隐性传播”意思一致的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已。A. B. C. D. 2.xx的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交接仪式上,中国人一改红绸、京剧、长城等展现东方文明的传统和文化的创作思路。而是用现代科技手段,运用人工智能、高科技“冰屏”展示了中国高铁建设、桥梁建设、C919大飞机、“天眼”等中国新名片,向世界传递出中国新时代新符号。这表明: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促进科学的进步 把握时代发展潮流,就能坚定文化的信念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与文化相互影响 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A. B. C. D.3.对鸡、牛和草三种事物如何归类?中国人一般把牛和草分在一起,而美国人一般把牛和鸡分在一起。中国人的分类标准是关系,而美国人的分类标准是本质属性。中美两国的这种差异表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优越 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文化环境不同决定人们对事物的分类不同 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A. B. C. D.4经济学家冯丹因认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存在如下图所示关系。据此,你认为下列表述中合理的传导顺序为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A. B. C. D. 5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比现在落后,但当时的诸子百家,群星灿烂,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孙子兵法至今为兵家经典,甚至被应用于当代企业管理。这一事实主要说明A. 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B. 文化有相对的独立性C. 文化对社会生产方式产生重人影响 D. 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6.20世纪初,歌剧艺术传到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师生主动拥抱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并与中国音乐元素相结合、与当时社会生活相结合,不仅创作出了白毛女等歌剧经典,也实现了歌剧艺术的民族化,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歌剧艺术形式。这表明:借鉴外来文化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促进民族文化发展与新的艺术形式相融合是民族文化富有生机的根本动力采用现代艺术形式更能凸显我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文化创新应以社会生活为源泉,并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A. B.C. D.7看到美景时,我们可以感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只会说“哇,真美”;表达志向时,我们可以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不是满脑子只知道升官发财;遇到感情纠葛时,我们可以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古人心易变”,而不只会说“蓝瘦香菇”。这意在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其特有的文化魅力而应内化为国人的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优于其他民族文化中华经典诗词文化因在表情达意上有其特有功能而不可忽视中华经典诗词文化因其博大精深而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A. B. C. D. 8.紫砂茶壶温润自然、质朴典雅,有君子之风,为喜欢寄情于物的古代文人所青睐。一些文人还主动地参与壶形设计、壶身书画篆刻创作等环节,并为其著书立说,进一步丰富了紫砂壶文化,推动了紫砂壶盛行。这说明:紫砂壶的自然属性是其承载人文意蕴的基础 紫砂壶与文人创作相结合实现了其价值增值文人创作完成了对紫砂壶从肯定到否定的转化 古代文人的青睐创造了紫砂壶新的文化特质A.B. C. D.9自xx1月起,上海小学数学教材现身英国课堂。近年来,中华文化教材输出、孔子学院以及诸多高校海外分校的建立,无不推动着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让他国了解和熟悉中国文明,理解中国的价值观,为我们在国际上得到理解与尊重打下基础。这A. 彰显着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B. 反映中国的软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C. 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D. 表明文化交流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10城镇化深刻地改变着中国。城镇化的浪潮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描述的那一种“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在。有人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城镇化过程中,要让人们留得住乡愁,留得住故乡。这是因为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留存于民族心理中的传统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品质乡村是人们寄托乡情乡思的重要载体,可以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现代多元文化的碰撞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导航A B C D “筷子”,古称“箸”。筷子文化圈的天人合一自然派明显有别于属于山地沙漠文化的手指文化圈和属于海洋工商文化的刀叉文化圈,后两者各属于亲证自然派和分割自然派。据此回答1112题。11筷子的产生有许多传说。这些传说都体现了中华先辈们的勤劳和智慧。关于筷子的使用更是有着民俗、卫生和礼仪的禁忌。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上述材料表明意识具有主动创造和自觉选择性,筷子的产生是坚持从实际出发的结果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筷子的产生是社会生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筷子的传说和禁忌体现了人们的价值判断是以价值选择为基础的筷子的产生和传说充分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A. B. C. D.12.筷子上方下圆的造型体现了天圆地方的朴素宇宙观,也体现出“民以食为天”的中国“吃”文化;筷子制作要求“一曰要直,二曰要齐,三曰要和”,蕴含了中国传统为人处世道理;“多一个人多双筷子”体现出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民族性格;中国筷子流传到日本后,日本把筷子誉为国粹,还专门为它成立了一个节日筷子节。由此看出筷子上方下圆的外观造型世代相传至今,显示出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制筷要求中的“齐”与“和”分别体现了“团结统一”和“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中国特色的“吃”文化体现出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彼此独立,没必要进行交流日本专门为筷子成立了节日,说明对传统文化极其重视,这种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A. B. C. D.1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爱国主义精神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5000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中华民族有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密不可分的。可见,爱国主义:始终具有共同的具体内涵 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强的精神支柱奠定了中华民族立业根基 是动员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A. B. C. D.14在安徽,由于长江、淮河两条大河横贯省境,把全省自然区分为淮北、江淮、江南三大地理板块,它们在各自的地形地貌、民风民俗、经济发展和居民观念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并因此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演化并形成江淮文化、皖江文化、徽州文化三大亚文化板块。由此可见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创造文化 中华文化能与外来文化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文化具有区域性 中华文明具有民族性,民族文化异彩纷呈A. B. C. D. 152017年3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规定“在人员流动量较大的公共场所、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区域以及留守妇女儿童较为集中的农村地区,配备必要的设施,采取多种形式,提供便利可及的公共文化服务。”这些规定意在减轻农民的商业性文化消费的负担 推进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满足群众多样化公共文化服务需求A. B. C. D.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规定,国歌纳入中小学教育。中小学应当将国软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学生学唱国歌,教育学生了解国歌的历史和精神内涵、遵守国歌奏唱礼仪。这是基于文化环境影响着人,国歌纳入中小学教育有利于发挥其特有的感召力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国歌纳入中小学教育是提高学生文化修养的需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国歌纳入中小学教育有利于强基固本爱国主义是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国歌纳入中小学教育有利于引领风尚A. B. C. D. 17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更深沉、能持久的力量。无论是家国情怀还是历史感,指向的都是文化的自信,是中国人共同拥有的历史和文化记忆。增强文化自信,应该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 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合作,繁荣世界文化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先进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A. B. C. D. 18.幽兰生八闽,清香飘四海。金砖厦门会晤文艺晚会上,南音随想节目让观众在缓缓流淌的南音中深深感受到了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南音作为中国现存最悠久的传统古乐,汇集了盛唐以来中原雅乐之精华,又汲取了元曲、戈阳腔的特长,并与闽南的民间音乐融会一体,至今已有1000余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南音:在博采众长中永葆文化生命力和创造力 以其民族性彰显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以其包容性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在薪火相传中成为民族文明程度重要标志A. B. C. D.19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从北京前往上海和嘉兴,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宣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习近平曾经把“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今天我们弘扬“红船精神”的时代价值在于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为民族振兴提供动力和源泉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时代内涵为党领导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现实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持A. B. C. D. 20电影芳华艺术再现了上世纪70、80年代一群正值芳华的青年所经历成长中的爱情萌发与充斥变数的人生命运的故事,折射出一个时代的面貌、烙印,展现出社会的纷繁、复杂,刻画出人情、世故,引起同龄人的情感共鸣。这告诉我们文艺创作应坚持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面向人民、扎根生活的作品才会有活力文艺创作应该倡导风格与形式的多样化 优秀文艺作品可以给人们特有的感染力A. B. C. D. 21文字学家对“正” “直”两个字的甲骨文起源做 了如下解释:“正”的上半部代表目标,下半部是“止”,指人的脚,如果脚冲着目标走,走的就是正路。“直”的下半部是“目”,上半部是直线,表示人的目光是直的。“正”“直”二字合起来,就是目不斜视,奔向目标!这启示我们A. 德是做人之本,要端正目标,践履笃行B. 关注社会,就不至于在现实生活中迷失方向C. 人生之旅,应勇往直前,不该踏上曲折的路D. 夯实学识根基,就能在未来引领社会正气22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血脉,已经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下列古语涵义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对应恰当的是( )A.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自强不息B.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爱好和平C.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勤劳勇敢D.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团结统一232017年11月2日上午,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对一起校园欺凌案进行宣判,五名犯罪时未满十八周岁的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或有期徒刑十一个月,该案判决符合罪刑法定原则,也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该案对青少年的启示是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避免人格上的缺失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学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事实和规避自己的责任A. B. C. D. 24.近年来,各地中学举行的成人礼,始于周代的冠(笄)之礼。对此,甲同学认为,成人礼应该回归古代已有的冠(笄)仪式,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乙同学认为,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只要在内容上让学生感受到成人的责任就好,复古式的冠(笄)仪式没有价值。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有:甲的合理性在于认识到传统礼仪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乙的不足之处在于忽视了传统礼仪文化的时代价值成人礼仪式演变是社会进步的突出表现和主要标志 中华传统礼仪文化需要因时而变,并注入时代精神A. B. C. D.25.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下列观点能体现对哲学基本问题回答的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A.B.C. D.26.美感是审美主体对客体产生的美的感受与体验。人们对美的感受能力是不同的。罗丹有一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品读漫画,下列阐释正确的是:A.客体是否具有美的属性取决于主体的审美观念 B.客体是否使主体产生美感取决于主体的审美标准C.主体美感的产生取决于客体是否具有美的属性 D.主体审美观念影响其对客体之美的发现与评价27.“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以古代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是人们把握气候变化、安排农业生产的重要指南。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人们对“二十四节气”进行了动态完善。这说明:对节气的正确认识是开展传统农业生产的基础 气候、物候的变化存在固有的、稳定的联系“二十四节气”能有效检验农事安排的合理性 对气候、物候变化规律的把握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A.B. C.D.28.“荷叶罗裙一色裁,荚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王昌龄的这首采莲曲虽然只有28个字,但我们从有限的描写中,似乎可以嗅到荷花的清香,窥见采莲女的娇媚、采莲小舟轻盈的剪影,听见舟行击水的轻响、品出采莲女歌声的悠扬,让人沉浸在清新、生动的采莲意境中。这首唐诗所营造的意境:是诗人对采莲女劳动场面的艺术再现 是诗人所生活的世界长期发展的物化场景是诗人对采莲女及其采莲过程的生动反映源自于诗人对采莲女劳动生活场景的认识A.B.C.D.二.非选择题:共52分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2017年 12月 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 xx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从1962年开始,三代塞罕坝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历经 年,将昔日飞鸟不栖、黄沙遮天的荒原,造成了112万亩的世界最大人工林海。目前,塞罕坝林业资源经济总价值为152.9亿元,且每年可产生120亿元的生态服务效益,完美地诠释了绿色发展的真谛。几代塞罕坝人用心血和汗水凝聚成了以艰苦创业为核心,以科学求实和开拓创新为支撑,以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为价值取向的塞罕坝精神,这一精神既充满了塞罕坝人献身“绿色事业”的豪情壮志,又体现了塞罕坝人特有的理想追求。(1)塞罕坝人用汗水凝聚成的的“塞罕坝精神”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结合这一精神的内涵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予以说明。(10分)(2)请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拟定 1条公益广告宣传语。(2分)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材料一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目标任务是:到xx,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基本原则强调要“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xx中央一号文件指出: 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材料二 针对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的农耕文化发展空间萎缩,某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农耕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扎实推进。以保护、传承和利用为核心,发掘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科学价值和社会功能,组织申报农业文化遗产;推动农耕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积极开展农耕文化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加强传统村落的活态保护,利用现有乡村建筑,留住乡村记忆;扶持农耕题材影视剧、纪录片、微电影、网络剧创作,增强各族群众对农耕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蕴含的哲理。(12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该省保护与传承农耕文化做法的合理性。(12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S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但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平衡,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年来,S立足本省实际,借鉴国内外经验,坚持经济发展的工作重心不动摇,以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建设文化强省;开展“科学发展”“感恩奋进”专题教育、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弘扬主旋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建成公共图书馆188个,文化馆(站、室)等十万余个,形成全国网点最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挖掘红色文化、民族风情等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文化产业连续多年保持28%以上的增速;搭建社区文化中心、农村文化中心等文化舞台,让老百姓自我参与、自我展示、自我教育。依据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S省是如何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8分)1-5:CDCCB 6-10:DBABA 11-15:CDCAD: 16-20:BCBDC 21-25:AACDB 26-28:DDB29 (1)塞罕坝人用汗水凝聚成的的“塞罕坝精神”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结合这一精神的内涵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予以说明。(10分)以艰苦创业为核心,丰富和发展、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以科学求实和开拓创新为支撑,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以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为价值取向,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与时代新风,提供了思想道德建设的典范,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请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拟定 1条公益广告宣传语。(2分)答案示例:“绿化与发展双赢,生态与和谐同行”、“共建生态产业,共享绿色文明”。分。30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蕴含的哲理。(12分)目标任务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3分)。坚持因地制宜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分)。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体现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3分)。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3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该省保护与传承农耕文化做法的合理性。(12分)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申报农业文化遗产,对研究农耕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积极开展农耕文化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能够培养素质优良的农耕文化传承人才。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保护传统村落,利用乡村建筑,留住乡村记忆,能够增强各族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大众传媒具有强大的文化传递、沟通、共享功能,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扶持农耕题材影视创作,能够最大限度超越时空局限,增强中国农耕文明的影响力。31依据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S省是如何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8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培育良好文化环境。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发展文化产业,为人民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依靠人民群众,激发创造活力,建设共有的精神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