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VI).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096564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V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V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V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VI)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其中18小题为单选题;912小题为多选题)1. 最早对自由落体运动有正确认识和研究的科学家是( )A. 亚里士多德 B. 伽利略 C. 爱因斯坦 D. 牛顿【答案】B【解析】伽利略最早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科学的研究,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重的物体下落的快的错误论,B正确2. 研究物体的下列运动时,能被看作质点的是 ( )A. 研究自由体操运动员在空中翻滚的动作B. 研究砂轮的转动情况C. 研究顺水漂流的小船,它漂流10km所用的时间D. 研究篮球运动员的投篮姿势【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A、B中如果把运动员和砂轮看成质点,则运动员的翻滚和砂轮的转动情况都将无法体现,故A、B不能被看成质点;C中的小船相对于10km的路程来说可以忽略不计,故此时小船可以年城质点,C是正确的;D中研究篮球运动员的投篮姿势时是不能看成质点的,如果将其看成质点,则投篮姿势则无法研究,故D也是不对的。考点:质点的选取。3. 下列有关时间与时刻、位移与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第5s末到第6s初是1s的时间B. 时刻就是很短的时间C. 沿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和路程总是相等的D. 物体位移的大小总是小于或等于路程【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A中第5s末也就是第6s初,故它不是1s的时间,A不对;B中时刻是一个时间点,而不是一个很短的时间间隔,时间点是没有“长度”的,故B也不对;C中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有往复的运动,则位移与路程是不相等的,C也不对;D中无论物体做曲线运动还是直线运动,其运动的路总是大于或等于位移,故D是正确的。考点:路程与位移的关系。4. 关于弹力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会产生弹力B. 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C. 压力在性质上属于弹力,且压力的大小总等于重力D. 放在桌子上的书本受到桌子对它的支持力,这是因为桌子发生了微小的形变,它对书本产生了一个向上的弹力【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A中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如果没有相互作用,则它们之间也不会产生弹力,故A不对;B中并不是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只要物体能够发生弹性形变,则都会产生弹力,B不对;C中只有将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时,桌面受到的压力大小才总等于重力的大小,故C不对;D中的说法是正确的。考点:弹力的概念,弹力与重力的区别。5. 从某高处由静止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 s从同一地点再由静止释放另一粒小石子,则在它们落地之前,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 ( )A. 不断增大 B. 保持不变C. 不断减小 D. 有时增大,有时减小【答案】A6. 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所受正压力增大时,它所受的摩擦力一定增大B. 物体受到摩擦力作用时,它一定受到弹力作用C.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D. 静止的物体不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只有滑动摩擦力时,当物体所受正压力增大时,它所受的摩擦力才增大,而静摩擦力与外力有关,与正压力无关,选项A错误;产生摩擦力的条件之一就是要有弹力,故物体受到摩擦力作用时,它一定受到弹力作用,选项B正确;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选项C错误;只要两个物体有相对运动就可能产生摩擦力,故静止的物休也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选项D错误;故选B。考点:摩擦力.7. 将一张A4纸(质量可忽略不计)夹在英汉字典内,书对A4纸的压力为3N,A4纸与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要把A4纸从书中拉出,拉力至少应为 ( )A. 0.6N B. 1.2N C. 2.4N D. 3N【答案】C【解析】A4纸与书上下两个接触面都有滑动摩擦力,则有,当拉力等于摩擦力时,拉力最小,所以有F=2.4N,C正确8. 物体自O点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A、B、C、D为其运动轨迹上的四点,测得AB=2m,BC=3m,CD=4m。且物体通过AB、BC、CD所用时间相等,则OA之间距离为( )A. 1m B. 0.5m C. 1.125m D. 2m【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设相等的时间为T,求出B点的速度,从而得出A点的速度,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再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求出0A间的距离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中相等时间内走过的位移差,设通过AB、BC、CD所用时间都为T,则B点为AC段的中间时刻,即,故可得,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可知,C正确9. 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微元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B. 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式,当时间间隔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用这一间隔内的平均速度表示间隔内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这应用了极限思想法C. 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把重物在空气中的落体运动近似看做自由落体运动,这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D.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答案】BD.10. 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第3s内的位移为12m,第4s内的位移为16m,则该质点运动过程中( )A. 第3s末的速度大小为14m/s B. 加速度大小为4m/s2C. 第4s内的平均速度为8m/s D. 前4s内的位移为50m【答案】AB【解析】第3s和第4s过程中的中间时刻为3s末,故3s末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A正确;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中,在相等时间内走过的位移差是一个定值,故可得,B正确;第4s内的平均速度为,C错误;因为第3s末的速度为,故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可知初速度为,第4s末的速度为,所以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可知前4s内的位移为,D错误11. 关于速度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加B.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就越大C. 物体的速度变化量v越大,加速度就越大D.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增加,速度可能减小【答案】BD【解析】有加速度,速度就会变好,可能增加(速度与加速度同向时),可能减小(速度与加速度反向时),A错误;加速度是描述的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所以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B正确;根据可知大,也可能很大,a不一定大,C错误;当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反时,做减速运动,此时,如果加速度增大,只不过速度减小的更快了,但速度仍在减小,D正确12. 如图所示,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等于1.5 m/s2B. 20s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C. 60s时,物体a在物体b的前方D. 40s时,a、b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200m【答案】AC【解析】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a加速时的加速度为,A正确;20s时b刚开始从静止运动,所以两者之间的距离仍继续增大,当两者速度相等时,即40s末两者之间的距离最大,根据速度时间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最大距离为,BC错误;根据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由图可以看出60s内a的位移大于b的位移,即a在b前面,C正确【点睛】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某一点代表此时刻的瞬时速度,时间轴上方速度是正数,时间轴下方速度是负数;切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加速度向右上方倾斜,加速度为正,向右下方倾斜加速度为负;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时间轴上方位移为正,时间轴下方位移为负二、实验题13. 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打出了一条纸带,已知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他按打点先后顺序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得到了O、A、B、C、D等几个计数点,如图所示,则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_s。用刻度尺量得OA=1.50cm,AB=1.90cm,BC=2.30cm,CD=2.70cm,打C点时纸带的速度大小为 _m/s。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a= _m/s2。【答案】 (1). 0.1 (2). 0.25 (3). 0.4【解析】试题分析:(因为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所以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0.1s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vC=0.25m/s;运动的加速度为a=0.40m/s2。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名师点睛】本题比较简单,考查了有关纸带处理的基本知识,平时要加强基础实验的实际操作,提高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3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14. 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方法估测反应时间。首先,甲同学捏住直尺上端,使直尺保持竖直状态,直尺零刻度线位于乙同学的两指之间。当乙看见甲放开直尺时,立即用手指捏直尺,若捏住位置的刻度读数为,则乙同学的反应时间为_(重力加速度为)。基于上述原理,某同学用直尺制作测量反应时间的工具,若测量范围为00.4s,则所用直尺的长度至少为_cm(取10m/s2);若以相等时间间隔在该直尺的另一面标记出表示反应时间的刻度线,则每个时间间隔在直尺上对应的长度是_的(选填“相等”或“不相等”).【答案】 (1). (2). 80 (3). 不相等【解析】试题分析:直尺下降的时间即为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根据x=gt2可得,即乙同学的反应时间为测量范围为04s,则所用直尺的长度即为自由落体下降4s的位移的大小,即h=gt2=10042=08m=80cm;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知,在相等时间间隔通过的位移是不断增加的,所以每个时间间隔在直尺上对应的长度是不相等的考点:自由落体运动【名师点睛】本题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在生活的应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结合自由落体运动考查了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难度不大。三、计算题(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题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5. 如图所示,一质量不计的弹簧原长为10cm,一端固定于静止在地面上的质量为m=2kg的物体上,另一端施一水平拉力F, 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00N/m,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m/s2)(1)将弹簧拉长为11cm时,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2)将弹簧拉长为13cm时,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答案】(1)2N(2)4N【解析】(1)弹簧弹力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故物体没动,所受静摩擦力(2)弹簧弹力,物体将向前滑动,此时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16. 有时圆周运动问题可当作直线运动处理。如图,玩具小赛车从A点在2s内由静止沿水平圆轨道匀加速到最大速率2m/s,然后保持最大速率沿圆周运动。若圆周长为19.5m,每隔2s从A点由静止沿逆时针方向发出一辆小车,要使小车最终都能以最大速率行驶而不致相撞(小车可视为质点),问(1)小车匀加速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多少?(2)当后一辆小车刚启动时,它与前一辆小车沿轨道逆时针方向上相距多远? (3)轨道上最多有几辆小车?当最后一辆启动时,第一辆与其相邻的另外两小车沿轨道方向间距分别为多少?【答案】(1)(2)(3)轨道上最多有5辆小车,当最后一辆刚启动时,第一辆与第二辆间距为4m,第一辆与最后一辆(即第5辆)间距为5.5m【解析】略17. A、B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车在前,其速度=10m/s,B车在后,速度=30m/s因大雾能见度很低,B车在距A车x=75m时才发现前方有A车,这时B车立即刹车,但B车要经过180m才能够停止问:(1)求B车刹车后的加速度?(2)若B车刹车时A车仍按原速前进,请判断两车是否相撞?若会相撞,将在B车刹车后何时相撞?若不会相撞,则两车最近距离是多少?(3)若B车在刹车的同时发出信号,A车司机经过t=4s收到信号后加速前进,则A车的加速度至少多大才能避免相撞?(结果保留2位小数)【答案】(1),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2)6s两车相撞(3)【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公式列式求解;当速度相同时,求解出各自的位移后结合空间距离分析;或者以前车为参考系分析;两车恰好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两部车相遇时速度相同,根据运动学公式列式后联立求解即可(1)B车刹车至停下过程中,由得故B车刹车时加速度大小为,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2)假设始终不相撞,设经时间t两车速度相等,则有:,解得:此时B车的位移:A车的位移:因设经过时间t两车相撞,则有代入数据解得:,故经过6s两车相撞(3)设A车的加速度为时两车不相撞两车速度相等时:即:此时B车的位移:A车的位移:要不相撞,两车位移关系要满足解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