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普通班)(含解析).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95503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普通班)(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普通班)(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普通班)(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普通班)(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总分50分)1. 礼记中说:“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材料主要说明A. 主张实行宗法制B. 宗法制利于巩固统治C. 强调统治阶级要“尊宗敬祖”D. 强调嫡长子继承制【答案】B【解析】材料“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的信息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宗法制对于巩固统治的重要意义,故B项正确;材料中主要体现宗法制的作用,故A项错误;“尊敬祖宗”只反映材料一个方面,不是全部,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嫡长子继承制,排除D。2.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要让每个中国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下列表述中属于秦始皇当时的“中国梦”是A. 希望皇权至高无上,强化中央对地方直接管理B. 开始推行分封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C. 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加强君权专制D. 废除丞相和中央及地方官员世袭制,选贤任能【答案】ABCD【解析】材料中“于秦始皇当时的“中国梦”是说明秦始皇想结束长期混乱的诸侯割据局面,实现皇权集中,强化中央对地方直接管理,故A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时期推行的,故B项排除;C项属于唐朝政治制度,排除;D属于明朝政治行为,排除。点睛:首先明确此题的关键时间点“秦朝”;然后结合知识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3. 我国古代的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A. 监察权力B. 中央集权C. 专制皇权D. 对农民的控制【答案】C【解析】从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内部相权在不断削弱,皇权在不断加强,以军机处的设立为标志,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故选C。中央集权主要表现为地方行政制度的实行,排除B;上述机构并非都是专职监察机构,排除A;对农民的控制属于统治者的目的之一而非趋势,排除D。点睛: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趋势:一是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和专制主义;二是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尤其是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三是对人们思想控制日益加强。4. 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进入另一个阶层,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下列选项中,最能促进社会流动的是A. “立嫡以长不以贤”B.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C.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D.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答案】B【解析】“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科举制度使出身低的人也能通过考试成为统治阵营的一员,是最能促进社会流动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嫡长子继承制不能促进社会流动,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九品中正制被世家大族垄断,也不能促进社会流动,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察举制度在促进社会流动方面作用不大,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科举制度最能促进社会流动,而“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的是科举制度。5. 明朝的内阁制度独特而又影响深远。下列有关内阁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明太祖在诛杀丞相胡惟庸后,正式设立了内阁制度B. 内阁的地位逐渐上升,甚至拥有了“批红”的权力C. 从万历皇帝二十八年不上朝的史实看,说明内阁的权力已超过皇权D. 内阁制度在清朝虽继续沿用,但其仅负责处理日常事务【答案】D【解析】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A错误;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皇帝的批红,BC错误;D表述正确,故选D。6.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 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B.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C.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D. 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答案】A【解析】从“自然环境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可看出材料突出了自然环境与古希腊文明发展之间的关系,但材料并没有认为自然环境绝对决定思想文化及政治制度。故选A项,不选BCD三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民主政治的基础7. “古罗马众多的英雄豪杰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不可磨灭的烙印”主要是指A. 罗马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B. 罗马法成为近代欧洲法律的源头C. 罗马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D. 罗马建成了地跨亚非两洲的大帝国【答案】BACD【解析】试题分析: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众多的英雄豪杰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说明罗马法对现在西方法律的影响,故B项正确。A是从精神角度阐述;CD均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文明罗马法罗马法起源。8. 下表是对罗马法的分类,这体现出罗马法的主要特点是A. 博采众长B. 体系完备C. 影响长远D. 崇尚公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表格中从“调整对象”“ 现形式”“ 适用范围”“ 立法方式”“ 权利主体”介绍了罗马法,说明罗马法体系非常完备,故B项正确;表格中没有体现罗马法吸收其他法律信息,故A项错误;C、D项都与题意不符,故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的特点9. 著名学者钱乘旦先生认为:“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就此理解18世纪英国领先世界的最大优势在于A. 海外贸易B. 和平环境C. 地理位置D. 宪政制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结合题干中的信息,可确定英国领先世界的最大优势在于“政治制度”,即君主立宪制度。所以答案选D。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君主立宪制度10. 某校高二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读美国1787年宪法后摘录了部分宪法条文,拟定为接下来的探讨话题。指出他们在摘录过程中与原文(宪法内容)明显不符的是A. 联邦政府有发行货币等经济大权B. 地方各州享有一定的自治权C. 总统掌握行政权,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D. 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答案】C【解析】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故C表述错误,符合题意;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的原则,即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权力大大加强,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故AB两项的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美国1787年宪法把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故D项的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1.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17条规定:皇帝的所有命令,无论口头还是书面,均应由首相副署,若皇帝与首相意见相左,首相意见更具决定性。这说明A. 德国皇帝已成为虚位君主B. 首相拥有最高行政权力C. 德国政体具有一定民主性D. 德国延续军国主义传统【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皇帝的所有命令均应由首相副署,若皇帝与首相意见相左,首相意见更具决定性”可知世袭的君主权力受到一定约束,德国政体具有一定的民主性,C项符合题意;德国皇帝权力极大,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皇帝拥有最高行政权力,B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C。点睛:由材料“均应由首相副署”“首相意见更具决定性”可以看出本题考查德国政体的进步性,排除选项后即可得出答案。12. 近代以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或民主共和政体。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相比,最明显的不同点在于A. 实行相互牵制的政党政治B. 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的任期C. 君主的权力受到宪法约束D. 议会是权力中心并事实上拥有立法权【答案】B【解析】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都实行相互牵制的政党制度,比如英国和美国,故A项排除。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是君主,是世袭的;而民主共和制的国家元首是选举产生,有一定的任期。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民主共和制下没有君主,故C项排除。议会在民主共和和君主立宪制下都有立法权,故D项排除。13. 近代以来,欧美各国或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通过王朝战争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学习了政治文明历程中的“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后,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英国首相由议会少数党领袖担任B. 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权力不受任何机构的制约C. 法国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民议会依多数票选出D. 德意志帝国宰相主持帝国议会,对议会负责,不对皇帝负责【答案】C.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政治特点14. 按照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表中处应填写的内容依次是A. 普选方式、四年、行政权、对议会负责B. B国民议会间接选出、七年、行政权、不对议会负责C. 国民议会间接选出、四年、立法与行政权、对议会负责D. 普选方式、七年、立法与行政权、不对议会负责【答案】B【解析】法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美国总统拥有行政权,不对议会负责,双方权力相互制衡,所以处应填写的内容应该是参众两院联席选出、七年、行政权、不对议会负责,答案选B项。15.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A. 英国的船坚炮利B. 工业文明迅速发展C. 中国的闭关锁国D. 西方列强加紧对外扩张【答案】B【解析】随着工业革命完成英国必然要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所以鸦片战争不可避免,即“大势”主要是指工业文明迅速发展而非英国的船坚炮利、中国的闭关锁国、西方列强加紧对外扩张等选项,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B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因为工业革命而必然会有鸦片战争。16. 太平天国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廷对峙的标志是A. 金田起义B. 组织太平军北C. 定都天京D. 摧毁江北大营【答案】C【解析】定都天京是太平天国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廷对峙的标志,故C正确;A是起义爆发标志;B是对抗清政府活动;D是太平天国后期活动。17. 近代某条约规定:“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据此判断该条约A. 客观上引发了义和团运动B. 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C. 导致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D. 刺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答案】D18. “1840年,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扩大在中国的商品市场而发动鸦片战争。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八国联军洗劫并火烧了圆明园。1895年爆发甲午中日战争,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这是某同学所整理的读书笔记,其中错误的有A. 4处B. 3处C. 2处D. 1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为了获取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而不是廉价劳动力;火烧圆明园的是英法联军而不是八国联军;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占领的是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而不是东北三省,故C项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19.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A. 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 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答案】A【解析】材料“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了反对外来干涉的民族意识;“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民主意识增强,因此A项的表述最全面。B项是从辛亥革命对人民的思想方面的影响来说的;C、D项材料均未体现。20. “故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不但统一政府之建设无希望,而中华民国唯一希望所系之革命根据地,且有被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联合进攻之虞。”此段文字引自一份宣言,其发表的时代是A. 国民革命运动时期B. 国共对峙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该题中“中华民国”以推翻“帝国主义及其卖国军阀”“革命根据地有被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联合进攻之虞”等信息,可知B、C、D三项均不符合“中华民国”推翻“卖国军阀”之,应排除;题中所涉及内容与北伐战争相符,故A项正确。所以该题答案为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21. 1928年湘南暴动期间,“在分土地以前,农民藏匿土豪劣绅,到分配土地以后,农民都不藏了,并且看见土豪劣绅即抓,抓到就杀惟恐敌人之到来使他们不能稳定所分得之土地。”这说明A.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开始实践B. 土地公有的所有制形式已得到确立C. 土地改革鼓舞了农民反封建的热情D. 土地革命提高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答案】D【解析】材料“1928年”“到分配土地以后,农民都不藏了,并且看见土豪劣绅即抓,抓到就杀”说明了土地革命激发农民革命的积极性,故D项正确;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当时的土地是农民所有制;C项是建国后实行的。点睛:材料“1928年”“到分配土地以后,农民都不藏了,并且看见土豪劣绅即抓,抓到就杀”是解题的关键。22. 下面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几幅图片,综合这几幅图片,以下说法最恰当的是A. 抗日战争是一场国际战争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力量始终是抗战主力C.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始终积极抗战D. 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抗战【答案】D【解析】图片显示国民党、中国共产党、民众和少数民族都参与了抗日战争,说明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故D正确;国际力量没有体现,故A错误;B中始终说法错误;C中国民党积极抗战无法体现。点睛:整体把握抗日战争的主要内容一对矛盾: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一条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两个战场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三个阶段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战略反攻阶段三大意义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要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23. 1940年12月底,日本侵华大本营决定:“当前对华作战纲要的内容是,彻底肃正华北治安、空军进攻作战、对华集中作战谋略,加强封锁以及扶植中国武装的治安警察力量。”迫使日本侵华战争策略发生这一转向的原因是A. 七七事变后中国军人的顽强抵抗B. 日军在台儿庄战役中受到了迎头痛击C. 平型关大捷沉重打击了日军士气D. 百团大战打击了日本在沦陷区的统治【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日本侵华战争,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七七事变是在1937年,排除A项,B项中的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春天,C项中平型关战役发生在1937年9月,排除;D项中的百团大战发生的时间是在1940年年底,符合题意。24.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将领范汉杰被俘后说:“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范汉杰的言论所涉及的战役是A. 百团大战B. 辽沈战役C. 淮海战役D. 渡江战役【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锦州”“东北”等关键词可以推断出,这场战役是指辽沈战役。攻占锦州是辽沈战役中的关键战斗,锦州的解放使得东北和华北的国军被切断了联系,即“扁担被折断了”,故答案选B。百团大战是八路军与日军在华北地区的战役,排除A;淮海战役是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排除C;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的战役,排除D。25.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于1936年和1945年分别在西安与重庆进行了谈判,对于这两次国共谈判叙述正确的是A. 两次谈判国共两党的目的一致,但谈判的结果不同B. 两次谈判的结果说明了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C. 两次谈判中美国对国共两党谈判的态度与政策相同D. 两次谈判国民党都是为了赢得内战的准备时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国共两次谈判相关内容对国共两次谈判的评价及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共两次谈判是在不同背景下进行的,第一次谈判(即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发生在民族危机严重(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之后)的情况下进行的;第二次谈判(即1945年重庆谈判)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进行的。进一步可知,两次谈判的结果不一样,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有利于全民族的抗日;后者谈判的结果最终破裂,近代中国陷入第二次内战,即解放战争。不难判断出,只有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而其余ACD三项均不符合史实和题意,不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重庆谈判二、非选择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6分,共50分)26. 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闻名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材料三(美国)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的变化,就像一个新行星的出现会在太阳系引起一个巨大变化一样。“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曾说过,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区别。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重要意义。(2)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3)材料三中“新的种类的新国家”的含义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强制政府控制自己”的?【答案】(1)区别:分封制产生诸侯,享有世袭的权利,不受中央管理,具有很强的独立性。郡县制产生官僚,由中央任命,受中央管理监督,不得世袭。意义: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实现了权利向中央集中,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实现: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18 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制内阁,“国王统而不治”;1832 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3)含义:“新种类国家”是指美国成为总统制共和制国家;“控制自己”:政府内部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制约平衡;【解析】试题分析:(1)可以在材料一中寻找关键信息回答,如“世卿世禄制”“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下,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出任政府职务,实行世卿世禄制;郡县制下,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在国家制度中由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国家管理人员由职业官僚取代了世袭领主,彻底打破了世卿世禄制,使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地方的长官不再家族世袭,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可以依据所学的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及发展完善的史实从通过权利法案限制君主权力,确立君主立宪制;18世纪上半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1832年议会改革的影响等角度思考作答。(3)材料三的国家是指美国,所以材料三中“新的种类的新国家”的含义只能是总统制共和制国家、三权分立制国家。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强制政府控制自己”的其实就是回答美国的三权分立使美国实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均衡,从而达到了稳定政局、提高行政效率的积极作用。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确立过程;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1787年宪法27. 历史的长河不断向前,而众多的历史事件都离不开重要城市的承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费正清这样看待北京:“北京的气势雄伟,布局对称,毫无疑问使它成为一切首都中最有气派的没有一个西方的首都能这样的威严,清醒地构成君主专制政体的象征。”材料二电影南京!南京!在各大影院放映,引起巨大反响。它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历史故事。材料三(1)清朝使君主专制政体的“威严”达到顶峰的标志是什么?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是如何结束的?(2)在中国近代史上,南京有着特殊的地位。请列举四件除了“南京大屠杀”之外与南京有关的近代史上的历史事件。(3)材料三图一中会议的会址在哪个城市?这次会议有何意义?(4)结合材料三中的图二分析,为什么遵义成为历史名城?【答案】(1)雍正皇帝设军机处;1911 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1912 年清帝退位,君主专制统治结束。 (2)南京条约签订;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南京);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答出四条即可) (3)广州。标志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形成,促成国民革命高潮到来。 (4)1935 年 1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遵义召开;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与城市有关的史实,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清朝使君主专制政体的“威严”达到顶峰的标志,应当根据教材所学,其标志是雍正帝时军机处的设立。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的结束,应当联系教材所学,从辛亥革命的影响来回答。(2)列举四件除了“南京大屠杀”之外与南京有关的近代史上的历史事件,应当联系所学,回答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和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等。(3)图一所示为国民党一大会议旧址,根据所学史实,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这次会议的意义应当联系所学,从对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的影响来回答。(4)图二所示为遵义会议旧址,根据教材所学,遵义会议的意义应当从作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价值来回答。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碑文是:“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以来,在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三年以来”,人民解放军的那一次行动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这一军事行动的直接指挥者是谁?(2)“三十年以来”,革命历程的起点事件是什么?这一革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3)“一千八百四十年”(即1840年)以来的民主革命中,中国各阶级前赴后继,英勇斗争。请分别列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所领导的一次重大革命斗争?(4)请概述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答案】(1)行动:挺进大别山指挥者:刘伯承、邓小平(2)事件:五四运动导火线:巴黎和会外交失败(3)斗争:太平天国,辛亥革命(4)意义:标志着中国 100 多年屈辱和分离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期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中国即将诞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的斗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2)根据时间信息可知“三十年以来”的革命历程的起点事件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一千八百四十年”(即1840年)以来的民主革命中,中国各阶级前赴后继,英勇斗争农民阶级进行的重大革命斗争有太平天国运动(或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所进行的重大革命斗争有辛亥革命。(4)结合所学从中国和世界两方面回答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