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无答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84893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无答案)1.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中称牛为“田牛”,秦国还制定了“厩苑律”,规定奖励饲养耕牛的办法。这说明当时秦国() A.小农经济已经形成B注重保护牛耕农业 C.畜牧业得到了发展 D农业生产最为发达2.一位外国学者在评论秦汉时期中国的农业时指出,小农是“经济人”,虽然中国的“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是小农作为独立的“经济人”,效率是很高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的传统农业是脱离政府而独立发展的 B中国传统农业规模大,生产效率高C在自给自足的条件下,农民有生产的积极性 D传统农业的贫乏表现为忽视生产技术和耕作方法3.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 () 时间人口(人)人均土地(亩/人)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2735546232.54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1027500006.89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2080957963.564.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古代中西方交往中,丝绸、瓷器和茶叶在西方广受欢迎。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 A.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B.自然经济取得了根本性突破C.东西方的经济交流渠道不畅通 D.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5.民谣“山西人,大褥套,发财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反映了古代山西人外出经商的普遍追求。当然,从中亦可解释近代晋商衰落的原因是 () A.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彻底瓦解 B.以农为本传统观念的逐步松弛C.财富流向无益于资本原始积累 D.投资周期过长致使资金大量积压6.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江南其他一些城市。这种现象出现反映()A手工业的劳动力需求增加 B.农村的劳动力出现了富余C商品生产区域专业化明显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7.从这一活动开始,西方的地理范围扩展了。因此,今天我们可以在全世界哪怕是最偏远的地方发现西方的思想和技术。它的负面影响是欧洲中世纪早期已经灭绝的奴隶制死灰复燃,给被奴役的非西方世界的人们带来了毁灭性的后果。“这一活动”指 () A.新航路开辟 B.圈地运动 C.文艺复兴 D.工业革命8.1904年,德国讽刺画报刊登这样一幅漫画:非洲土著被商人灌酒,后被士兵放到滚压机下,直接压榨成一枚便士,站在一旁的传教士在向非洲土著布道。这幅漫画讽刺的是() A.价格革命 B.殖民掠夺 C.奴隶贸易D.工业革命9.奇波拉在欧洲经济史中写道:“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17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作者在此要表明的是 () A.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B.海外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C.血腥的殖民掠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资本 D.工场手工业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10.历史学家钱乘旦先生在一篇文章中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1803年,英国最富裕的1.4%的家庭就取得国民总收入的15.7%,到1867年,0.07%的家庭就取得16.2%的国民总收入。1803年收入最多的人占有国家财富的2/5,1867年则超过50%。钱乘旦利用这组数据要论证的观点可能是 () A.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工业革命加剧了贫富分化程度C.工业革命引发社会关系的变革 D.民主政治的完善加速了财富集中11.以下是1843年创办和主编医学杂志柳叶刀的医疗改革者托马斯维克利关于死亡的平均年龄的统计结果。该表格主要反映了() 区域城市士绅/专业人员农民/商人工人/技工农业地区拉特兰524138巴撕553725工业区利兹442719曼彻斯特382017A.曼彻斯特成为英国最大的工业城市 B工人遭受沉重的压迫C. 工业革命加速了人口流动 D. 工业革命深刻影响着人的身心健康 12.美国的“制造业之父”塞缪尔斯莱特在熟记英国新式纺纱机的每一个部件后乔装离开英国。当时英国政府严禁本国工匠出国及机器出口。1790年底,新式纺纱机在美国新建的工厂内开始运转,打响了美国工业革命的第一枪。由此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 A美国的“制造业之父”是工业间谍 B英国政府不应该禁止机器出口C工业发展需要学习先进的技术 D当时美国的工业水平已经超越英国13 .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 ) 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B.工厂纪律严格 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D.贫富差距缩小14.重商主义也称“商业本位”,是十八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早期以“货币差额论”为中心,追求“少买”以防止贵金属流出;晚期以“贸易差额论”为中心,追求“多卖”,实现贸易上的顺差。材料强调“少买”“多卖”实际上是 () A对外贸易的不同方式 B贸易保护主义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自由放任原则15.彭泽益的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中记载:洋布“幅宽质优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对材料所述现象的本质理解正确的是 () A.洋布完全占领中国的棉布市场B.西方的商品输出瓦解着自然经济C.洋布质优价廉有利于获取利益D.中国人开始认识到西方的先进性16.下图是1840到1894年间投资民族企业的人数比例表。从下表数据可知 () 投资者所占比例(%)官僚、地主30.86一般商人18.52手工作坊主7.41华侨商人7.41A.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B.民族资本来源较广泛C.民族资本超过外国资本 D.民族工业发展较迅速17.“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材料说明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主要来自 () A.地主阶级 B.官僚资本 C.封建官府 D.外国资本18.鸦片战争以后,地处长江口北岸的通海地区,因运抵的洋纱“条干均匀,不易断头,渐为机户所乐用,作为经纱,于是就出现了洋经土纬的改良土布”。当地众多农户扩大土布生产而对机纱的大量需求,促使通州大生纱厂在19世纪末应运而生。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洋纱大量涌入导致手工棉纺织业破产 B自然经济在近代社会始终占主导地位C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诞生 D中国近代手工业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19.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面 () 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20.下表主要反映了 ()新中国一五计划建设成就钢产量原煤产量发电量机床产量食品加工纺织粮食产量棉花产量年增长率60%1970%3520%354%870%750%370%470%A 建国初期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 B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协调发展 C一五计划钢产量的增加得益于武汉钢铁公司的建立 D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已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21.下列同一时期的四幅图表均体现了 () A.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失误 B.工作重心实现转移C.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D.人民公社化的危害22.小平同志有一段著名的论断:“不管白猫还是黑猫,只要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对这一论断最准确的理解是 ()A对外开放就是要全面学习西方的一切成果,能促进经济发展就行B不管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只要能发展经济就是改革的目标C不管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能促进经济发展,都可以为社会主义所用D发展经济可以不惜一切手段23.“作为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它最早成为中国开放的特区,与新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共舞,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它已从一个小渔村迅速发展成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上述材料是某一文学作品中对某一个城市的描述,这个城市应该是 () A广州 B上海 C深圳 D珠海24.1979年3月15日,瑞士雷达表首次在中国电视上播放了一条长达1分钟的广告。同一天,上海文汇报上也登载了瑞士雷达表手绘插图的通栏广告。这说明了() A.中国已经开始经济体制改革 B.中国企业开始面向国际市场C.中国已经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D.中国开始确立市场经济体制25.“在只有邸报的年代,怀疑官方记载的人们只能如鲁迅先生所说,到野史杂说中探求真相。而晚清近代化报刊的出现改变了这一传统格局。”材料认为近代报刊 () A.取代政府成为社会的评判法官 B.迎合民众多方了解信息的需求C.剥去了朝廷官方活动的神秘感 D.实际是社会上野史杂说的汇编26.女学报做学生的快乐(1903年)登载:“现在上海几个女学堂的女学生,一个个神清气爽、磊落大方身体没有一点弯曲,好似春天的修竹一样细直比那种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脚伶仃的样子,真是天地了。”这表明当时上海 () A.拥有宽松良好的办学环境 B.妇女政治地位超过了男子C.人们的审美观与西方看齐 D.社会风尚发生较大的变化27.据载,近代上海电车营运之初,曾闹出不少笑话。当时不少人相信,“电车电车,车上带电,乘者触电”。这反映出 () A.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认识有个过程 B.近代人们思想愚昧C.电车安全性能不高 D.在近代中国新式交通工具发展艰难28.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A.西方物质文明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 B.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 D.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的作用29.1983年,有人针对“杂志和日历的封面都是美女”这一现象说:“难道不能用女英雄代替美女吗?为什么不登卓越的工人、农民或在工作中作出特殊贡献的妇女的照片呢?”这一质疑说明改革开放初期 ()A.人们的审美情趣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人们的思想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C.不尊重劳动妇女的旧观念有所抬头 D.西方腐朽生活方式开始影响中国30.晚清时期在交易中,一些店铺所有权、经营权的转让,票股、信票、栈单的遗失等,其主人往往在报上登报声明,公告示人。仅1909年大公报上关于股票、信票、栈单遗失,登报“声明作废”的告示就有12条之多。这主要说明当时 () A.报纸的功能有所拓展 B.民众普遍拥有法律意识C.商业的环境日益宽松 D.国家金融体系已趋完善第II卷(非选择题)31.(20分)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材料二 (1958年)北戴河会议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造成原来的各个合作社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严重的平均主义。同时,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归社有。在各种“大办”中,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摘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只要生产发展了,农村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关键是发展生产力现在有些干部,对于怎样适合本地情况,多搞一些经济收益大、群众得实惠的东西,还是考虑不多,仍然是按老框框办事,思想很不解放。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请回答:(1)材料一中,明清时期的统治者实施了什么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策和“重农抑商”政策对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相同后果。(6分)(2)材料二中所述事件对当时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危害?(4分)(3)材料三表明,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在农村采取了什么举措?这一举措对农村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4)从上述经济政策的实施或调整中,你能得到什么启迪?(4分)32.(20分)工业化是近代化的主题,国情不同,各国工业化的道路和特点也不同。通过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发明了蒸汽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工业文明开采挖掘出地底深处的几百种矿产资源,将其转化为人类可支配使用的财富,支撑了人口新一轮的膨胀。又经过几百年的内外战争,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摘自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材料二 十九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中国于十九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当时,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如当时洋务派所说的“机船矿路”。“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矿”主要指煤矿,“路”指铁路。为了制造“机”、“船”,修筑铁路,钢铁的生产也突出出来。这些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都是追赶时代的。可以说,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从封建统治集团分化出来的开明派部分地捕捉到时代脉搏认识到这些基础产业和设施对中国“求强”、“求富”的重要意义。材料三1912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示意图材料四 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情况(单位:家)江苏(含上海)15浙江42广东33陕西3直隶(含京津)455山东31福建3广西1其他各省3奉天19湖北19甘肃1材料五 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1) 依据材料一,分析归纳西方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进程中的显著特征。(6)(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化兴起的时代背景及这一时期中国工业化发展的特点。(4分)(3)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说明原因。(4)(4)据材料五,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