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店一矿1.8Mta新井设计

上传人:机械****计 文档编号:60635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50 大小:6.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袁店一矿1.8Mta新井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50页
袁店一矿1.8Mta新井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50页
袁店一矿1.8Mta新井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录1 井田概况及矿井建设条件 .81.2 矿井外部建设条件及评价 111.3 矿井资源条件 122 矿井资源/储量、设计生产能力 及服务年限 .412.1 井田境界 .413 矿井工作制度、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 454 井田开拓 464.1 井田开拓 .464.2 矿井基本巷道 564.2.1 井筒 564.2.2 井底车场及硐室 .574.2.3 主要开拓巷道 .585 准备方式 采区巷道布置 705.1 煤层的地质特征 .705.1.1 采区位置及形状面积 705.1.2 采区煤层特征 .705.1.3 煤层顶底板构造情况 70根据该矿技术部提供的地质报告,煤层的顶底板情况如下: 705.1.4 水文地质 715.1.5 地质构造 715.2.1 准备方式的确定 .725.2.2 采区巷道布置 .735.2.3 采区准备巷道 .745.2.5 带区内巷道掘进方法 795.3 带区车场选型设计 806 采煤方法 826.1 采煤工艺方式 .826.1.1 采煤方法的选择 .826.1.2 回采工作面特征及参数 826.1.3 回采工艺 836.1.4 工作面设备配套选型 846.1.5 各工艺过程注意事项 896.1.6 工作面端头支护和超前支护 .906.1.7 正规循环作业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916.1.8 综合机械化采煤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956.2 回采巷道布置 .966.2.1 回采巷道布置方式 .966.2.2 回采巷道参数 .967 井下运输 997.1 概述 997.1.1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工作制度 .1007.1.2 煤层及煤质 1007.1.3 运输距离和货载量 .1007.1.4 矿井运输系统 .1007.2 采区运输设备选择 1017.2.1 设备选择原则 .1017.2.2 采区设备选型及能力验算 .1027.3 大巷运输设备选择 1037.3.1 主运输大巷设备选择 1037.3.2 辅助运输大巷设备选择 1037.3.3 运输设备能力验算 .1068 矿井提升 1078.1 概述 1078.2.1 主井提升 1088.2.2 副井提升 1099 矿井通风及安全技术 1119.1 矿井通风系统的确定 1119.2. 矿井通风系统的基本要求 .1119.2.2 矿井通风方式的选择 1119.2.3 矿井通风方法的选择 1139.2.4 采区通风系统的要求 1139.2.5 带区、采区通风方式的选择 .1149.2.6 工作面通风方式的选择 1149.3 矿井风量计算 .1159.3.1 通风容易时期和通风困难时期采煤方案的确定 1159.3.2 各用风地点的用风量和矿井总用风量 .1189.3.3 风量分配 1219.4 矿井阻力计算 .1229.4.1 计算原则 1229.4.2 矿井最大阻力线 .1239.4.3 计算矿井摩擦阻力和总阻力 .1239.4.4 矿井总风阻和总等积孔 1259.5 选择矿井通风设备 1269.5.1 选择矿井主要通风机 1269.5.2 电动机选型 1299.6 安全灾害的预防措施 .1309.6.1 预防瓦斯和煤尘爆炸的措施 .1309.6.2 预防井下火灾的措施 1319.6.3 防水措施 13110 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1321 井田概况及矿井建设条件1.1 井田概况1.1.1交通位置袁店一井位于安徽省濉溪县与涡阳县的交界处,在袁店集附近,行政区划属于濉溪县和涡阳县。本矿井位于淮北平原中部,陆路交通较为便利,北西约10km处有濉阜铁路的青疃站,东50km处有京沪铁路的宿州站;203省道(淮北 六安)及合(肥)徐(州)高速公路从井田东部穿过,区内县乡公路网纵横交错,与干线相连可达全国各地。因此,本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方便,矿井具备铁路、公路运输条件。交通位置见图1-1-1。1.1.2 地形地貌井田位于淮北平原中部,区内地势平坦,地面标高26.3829.788m,一般28m左右。1.1.3 地面水系袁店一井西侧有涡河,水流终年不断,可航行机帆船。南侧有北淝河,经曹市集向东南流去,属季节性河流。东北侧有浍河。涡河、浍河、北淝河均注入淮河,属淮河水系。袁店一井区内没有大的河流,仅有曹青河、殷阳沟、青龙沟、凤凰沟等纵横交错,大小不一的人工沟渠,它们均受大气降水补给,每年 7-9 月份雨季,河水位较高,流量较大,局部漫及地表,每年 10 月至次年 3 月枯水季节,水位较低,干旱严重时甚至断流。1965年7月15日浍河最大洪峰流量为 865,最高洪水位标高为28.34m。据临涣水文站观测资料20002005年浍河流量为 0437m3/s,水位标高为 20.3626.51m。1.1.4 气象特征本区属季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春秋季多东北风,夏季多东东南风,冬季多北西北风。平均风速为3m/s,最大风速可达18m/s。平均气温为14.4 ,最低气温(1988年12月16日)为-10.9,最高气温(1988年7月8 日) 为40.3。年平均降雨量为834mm,雨量多集中在七、八两个月。无霜期为208-220天,冻结期一般在十二月上旬至次年的2 月中旬。1.1.5 地震情况根据安徽省地震局1996年编制出版的安徽地震烈度区划图,本区属于4-6级地震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基本烈度值为 度区。1.1.6 地区经济概况淮北市是安徽省的省辖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淮海经济区腹心,市辖一县三区:濉溪县、相山区、杜集区和烈山区,总面积2741km 2,人口213.7万人。淮北市矿产资源蕴藏量较为丰富。目前,已发现矿产56种,矿产地488处,其中大型矿产地20处,中型矿产地 13处,小型矿点455处。在查明储量的 16种矿产中,煤、铁、铜、金、水泥用灰岩、高岭土储量分别居全省第2 、4 、6、2、6、1 、位。其中,煤炭资源最具优势,远景储量350亿t ,工业储量80亿t 。淮北矿区储量丰富、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分布广泛、矿床规模较大、综合效益凸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煤炭和精煤生产基地。2008年以来,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城市转型 ”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努力克服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国民经济运行呈现开局平稳、逐月回升、整体向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50亿元,比上年增长14.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 183亿元,增长20.1%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4 亿元,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7 亿元,增长22.5%;财政收入43亿元,增长2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50元,增长10.4% ;农民人均纯收入4100元,增长21.5%,综合经济实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1.1.7 矿区开发史淮北煤田在经历五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后,现有生产矿井27对,其中濉肖矿区17对,宿县矿区5对,临涣矿区5对。按隶属关系分:皖北煤电集团所属的矿井有 8对,淮北矿业集团所属的矿井有19对。袁店一井位于临涣矿区。临涣矿区现有生产矿井8对,分别为临涣、海孜、童亭、孙疃、五沟、界沟、任楼和许疃煤矿;在建矿井2对,分别为杨柳和青东煤矿。本井田的北侧已建有临涣煤矿,设计生产能力180万t/a,1985年12月投产。本井田的东北侧已建有童亭煤矿,该矿1989年12月投产,2002年达到设计生产能力90万t/a。本井田东部已建有五沟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60万t/a,2007年投产。1.1.8 地面已有建(构)筑物及设施根据当地军事、文物等管理部门出具文件,井田内无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军事防务区、油气管道、油汽井设施、水库。1.2 矿井外部建设条件及评价1.2.1 运输条件本矿井位于淮北平原中部,陆路交通较为便利,北西约 10km 处有濉阜铁路的青疃站,东 50km 处有京沪铁路的宿州站;203 省道(淮北 六安)及合(肥)徐(州)高速公路从井田东部穿过,区内县乡公路网纵横交错,与干线相连可达全国各地。本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方便,矿井具备铁路、公路运输条件。1.2.2 电源条件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已和安徽省电力公司淮北供电公司达成袁店一井供电协议。本矿井供电电源接自井田东北部约11.5km 的220/110/35kV 杨柳变电所。该变电所两台主变容量为120MVA,两路电源分别引自淮北一电厂及二电厂,可为袁店一井提供可靠电源。1.2.3 水源条件本区新生界含水层埋藏浅。新生界松散层一含分布稳定,水质较好,富水性较强,开采条件简单。区内灌溉机井多开凿于此层内,水量3050m 3/h,一含水可作为该井田工业和生活饮用水的水源。二含水质较好,各项指标均能满足生活饮用水标准,可以作为供水水源。矿井水源供应充沛。井上下消防洒水等工业生产用水采用处理后的井下排水。1.3 矿井资源条件1.3.1 地层袁店一井及其邻近煤矿均未见基岩裸露。经钻探揭露,新生界松散层下伏地层自上而下分别为二叠系的上石盒子组、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石炭系的太原组、本溪组;奥陶系的老虎山组马家沟组。地层自下而上为:1、奥陶系(O 2lO1m)揭露厚度 2.5413.16m。岩性为灰褐色、灰棕色、淡肉红色厚层状石灰岩,微晶结构,致密性脆,裂隙发育,质不纯,具豹皮状构造,顶部见少量黄铁矿结核。2、石炭系(C)(1)中统本溪组(C 2b)井田内无钻孔揭露。据邻区五沟矿资料,揭露最大厚度 23.83m,岩性为:灰白色、紫红色铝质泥岩,富含铝质,致密性脆,含少量菱铁鲕粒;灰到深灰色细粉砂岩,含较多泥质,见黄铁矿结核分布不均,顶部含细砂质,具明显的薄层理。与下伏奥陶系呈假整合接触。(2)上统太原组(C 3t)井田内无钻孔系统揭露,06-08、06-19、06-17、04-46 等孔分别揭露到 3-4 灰,揭露最大厚度 38.99m;06-13、 06-26、06-13 等孔穿过断层揭露太原组中下部地层分别为46.03m、58.43m、46.33m。据区域资料总厚度为 132.40m。岩性以浅灰色石灰岩为主,次为深灰色泥岩、粉砂岩和少量砂岩。石灰岩总厚 70.53m,占本组地层总厚度的 53%。石灰岩大多富含动物化石,其中二四灰含燧石结核。本组地层含石灰岩 12 层,中下部各层石灰岩之下发育有薄煤层,含煤 610 层,总厚 3.12m。煤层薄而不可采。顶部一灰,浅灰色,方解石晶体粗大,富含动物化石,薄而稳定,是本井重要的对比标志层。与下伏本溪组呈整合接触。3、二叠系(P )本系地层厚度较大,虽然各岩层相变频繁,岩性厚度变化较大,但全系总厚度变化不大,在物质沉积速度上表现出互为补偿。(1)下统山西组(P 1s)山西组下界为太原组第一层灰岩之顶,上界为铝质泥岩之底,厚 72133m,一般93m 左右。由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煤层组成。含 10、11 两个煤层组,其中 10 煤层为本区的主要可采煤层。根据岩性特征分述如下:下段:下自太原组第一层灰岩顶,上至 10 煤层。下部为深灰色粉砂岩或泥岩,局部相变为细砂岩,厚度稳定,底部普遍发育有菱铁质结核,具薄层状水平层理;上部为灰色细砂岩,常发育泥岩线理或相变为砂泥互层,具缓波状水平层理,层面多含炭屑及云母片,具底栖动物通道。上段:自 10 煤层至本组顶界。下部以浅灰 灰显绿色中、细粒砂岩为主,常见粉砂岩、泥岩和煤包裹体,可见冲刷痕迹,发育交错层理,水平层理;上部以灰色泥岩、粉砂岩为主,夹少量细砂岩,部分泥岩稍含铝质。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2)下统下石盒子组(P 1x)本组下界为铝质泥岩之底,上界为 K3 砂岩之底,厚度 210300m,一般 237m 左右。含 4、5、6、7 和 8 五个煤层(组)。下部(自铝质泥岩之底至 5 煤组顶界):为下石盒子组主要含煤段。为灰色细粒砂岩,含少量云母。67 煤组之间砂岩含菱铁质鲕粒,显示交错层理和槽状层理,钙质和硅质胶结;78 煤组之间的砂岩以互层状或灰色厚层状构造为特征。泥岩和粉砂岩为灰黑色深灰色。底部铝质泥岩:质不纯,含 Al2O33438%,灰白色,含紫斑,块状结构,厚度不稳定,09.55m,平均 3.80m。为本区良好的对比标志层。上部(自 5 煤组顶界至 K3 砂岩底界):砂岩约占 30%,大都为灰白色,厚层状构造,具斜层理。泥岩和粉砂岩中鲕状结构特别发育,局部有紫斑状。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3)上统上石盒子组(P 2s)自 K3 砂岩底界至平顶山砂岩底界,厚约 540580m,一般厚约 565m。含 1、2 和 3煤层(组),其中 32 为主要可采煤层。该组地层特点为含杂色泥岩和灰绿色砂岩。下部(自 K3 砂岩底界至 1 煤层(组)顶界),厚约 275m,砂岩约占 20%,浅灰灰白色,大都集中于 3 煤层(组)以下,下粗上细。K 3 砂岩为灰白色和灰色,微带灰绿色调,矿物成份单一,石英占 95%,具波状消光及次生加大现象,石英颗粒胶结紧密。含少量长石,含微量泥质和碳酸盐矿物。次棱角状及次园状,分选中等好,胶结物为钙质和硅质,胶结类型为孔隙式。厚 025.89m,平均 11.00m。23 煤层(组)间砂岩较少,以泥岩、粉砂岩为主,以紫斑和灰绿色为主。12 煤层(组)间,含少量灰白色砂岩,细碎屑岩类以灰 灰绿色为主,紫斑很少。上部(自 1 煤层(组)顶界至石千峰底界止),揭露约 300m,砂岩约占 19%,以细粒为主,灰灰绿色,具薄层状水平斜层理,层理面含大量白云母片,泥质、钙质胶结。细碎屑岩类中紫斑和灰绿色显著增多,夹少量黄斑,少量地层为深灰色。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4、上第三系(N)上第三系厚度 112.30188.90m,平均 171.70m,与下伏二叠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1)中新统(N 1)中新统厚度 43.30171.90m,平均厚度 81.60m,分上、下二个部分:下部为冲洪积残坡积相沉积物,岩性复杂,以砾石、砂砾、粘土砾石、粘土质砂为主,夹 04 层砂质粘土、粘土、钙质粘土、粘土夹砾石,粘土类多呈半固结状。下部厚度受古地形控制。沿古地形低洼处,砂砾颗粒较粗,沉积厚度较大;由西向东,由北向南沉积厚度逐渐减小。两极厚度 027.65m,平均 8.20m,分布不稳定。上部厚度 45.2092.90m,平均 73.40m,上部地层厚度较大,分上、下两段:下段岩性以灰白色泥灰岩,钙质粘土及灰绿色、棕黄色、棕红色半固结状粘土、砂质粘土为主,夹薄层砂及粘土质砂,为湖滨回水湾静水环境沉积。上段以灰绿色、棕黄色、棕红色粘土、砂质粘土为主,夹薄层砂及粘土质砂,局部地段夹厚层砂层。粘土类厚度大,岩性致密,可塑性强,具有较多钙质结核和铁锰质结核,具 45静压滑面。本统属河湖相沉积,分布较稳定。(2)上新统(N 2)上新统厚度 64.40116.20m,平均 90.10m,分上、下二个部分:下部厚度 41.70102.45m,平均 67.20m,中间有一厚层粘土,将下部分为上、下两段:下段岩性以土黄色、浅肉红色、灰白色细砂、中砂及少量粗砂,粘土质砂为主。砂层由石英、长石及少量云母组成,分选性较差。下段砂层一般不太发育,砂层单层厚度一般较小,泥质含量较高,局部在 170200m 为厚层细砂、粉砂。上段岩性以土黄色、浅肉红色、灰白色细砂、中砂为主,夹粘土、砂质粘土薄层,局部有 12 层单层厚度 12m 的钙泥质胶结的砂岩(盘),坚硬,有水溶蚀现象。砂层由石英、长石及少量云母组成,分选性较差,单层厚度一般较大,结构松散,泥质含量较低。上部厚度 6.7037.70m,平均 22.90m。以灰绿色、浅棕红色、土黄色砂质粘土为主,夹 12 层薄层砂。粘土致密,可塑性强。顶部富含钙质及铁锰质结核,为一沉积间断剥蚀面,是第三系与第四系的分界线。本统属河流相沉积,分布稳定。5、第四系(Q)第四系假整合于下伏第三系地层之上,厚度 72.5096.70m,平均 84.60m。(1)更新统(Q 13)更新统厚度 39.2566.20m,平均 54.10m,分上、下两个部分:下部厚度 20.1547.10m,平均 34.50m。以褐黄色、土黄色细砂、粉砂、粘土质砂为主,夹 16 层粘土、砂质粘土。砂层结构松散,发育分布不均,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次为云母,分选性较好。上部厚度 13.5525.20m,平均 19.60m,以土黄色、棕黄色及少量棕红色粘土、砂质粘土为主,夹 03 层薄层砂和粘土质砂。顶部富含砂礓及钙质、铁锰质结核。本统属河漫滩牛轭湖相沉积。(2)全新统(Q 4)本统厚度 27.0035.20m,平均 30.50m。中、下部以浅黄色、土黄色细砂、粉砂、粘土质砂为主,夹 24 层薄层砂质粘土,砂层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次为云母,具有水平层理,含螺丝化石;粘土中含砂礓及铁锰质结核。埋深 20m 左右,有一层厚 1.00m 的褐黄色、灰黑色富含腐植质和螺丝化石的砂质粘土或粘土质砂。顶部近地表 0.50m 左右为褐黄色耕植土,由近代河流泛滥堆积而成。本统由 24 个沉积旋迥,属河流相河漫滩相沉积。1.3.2 构造袁店一井总体上为一走向北北西,倾向北东的单斜断块,次级褶曲较发育,走向上地层线表现为波浪状。地层倾角较平缓,一般 515,浅部缓深部略陡。断层的走向以北东向为主,其次为近南北向,个别为北西向和近东西向。三维地震勘探前后,主要断层的位置及落差有变化,但总体构造格局没有变,总体构造形态变化不大。本井局部有岩浆活动,侵入层位从 10 煤到 7 煤,其中 7-8 煤受影响稍大。1、褶 曲袁店背斜:位于井田西部,轴部位于 1822 线附近,轴向 NNE,向深部倾伏,被五沟 杨柳断层切割,形态不完整,仅保留北端一段,轴长约 3.2km,背斜东翼较缓,地层走向 NW,为五沟向斜西翼;背斜西翼较东翼陡,地层走向 NE 转近 EW,在 22 线附近背斜形态十分明显。2、断裂构造淮北煤田由于受郯庐断裂及东西向挤压应力的影响表现为网格状断块构造,而本井田的构造则是东西向挤压应力及南北向等构造应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井田构造与区域构造特征基本相同。根据钻探、测井、地震资料共组合断层 237 条,均为正断层。按断层落差分:大于或等于 500m 的 1 条,小于 500m 而大于或等于 100m 的 10 条,小于 100m 而大于或等于 50m 的 13 条,小于 50m 而大于或等于 20m 的 23 条,小于 20m而大于或等于 10m 的 48 条,小于 10m 而大于或等于 5m 的 6 条,小于 5m 的 136 条。3、岩浆岩本井局部有岩浆活动,侵入层位从 10 煤到 7 煤,其中 7-8 煤受影响稍大。(1)岩浆岩种类:椐钻孔取芯及镜下岩矿鉴定分析,侵入本井田的岩浆为中性闪长玢岩和基性辉绿岩及蚀变岩浆岩等。(2)岩性特征闪长玢岩:暗灰灰绿灰色草绿色,致密块状,锯齿状 棱角状断口,方解石细脉发育,加稀盐酸剧烈起泡。镜下观察具全晶质微晶、粗晶,不等粒结构,以及似斑状结构。斑晶以中性斜长石、角闪石为主,次为正长石、石英、黑云母、铁质矿物等;基质具细晶全晶质显微花岗结构,基质主要由斜长石、角闪石、石英等组成。有的具不同程度的蚀变现象。蚀变岩浆岩:深灰色,致密块状,坚硬,加稀盐酸起泡剧烈。镜下鉴定:具斑状结构,基质为全晶质微粒结构。蚀变强烈,有碳酸盐化、硅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等。成分主要由斜长石(约 80%)、角闪石辉石(约 1015%)、石英(约 34%)、铁质矿物(约 1%)等组成。(3)岩浆岩的分布:岩浆以顺层的方式侵入在 7、 8、10 煤层组中,主要集中在井田西部 18-23 线间。7 2 煤层 2 个点,厚度 0.62、1.70m;8 1 煤层 1 个点,厚度 0.60m;8 2煤层 4 个点,厚度 0.382.69m; 10 煤层 2 个点,1 个点厚度 0.75m,另一个点吞蚀。侵入在煤层中间者,以夹矸形式出现,一般一层。(4)岩浆岩侵入对煤层的影响对煤层结构的影响:由于岩浆侵入,煤层被岩浆岩穿插,出现分叉合并现象,使煤层夹矸增多,结构复杂,可采性变差。对煤层厚度的影响:岩浆侵入煤层,对煤层具有熔蚀作用,使煤层厚度变薄或被全部吞蚀,使不可采区扩大,煤层稳定性变差。对煤质的影响:由于岩浆的热力作用,对煤层产生烘烤,使本为中、低变质阶段的煤变为天然焦等,灰分增高,发热量降低,结焦性和粘结性降低,降低了工业利用价值。4、陷落柱袁店一井未发现陷落柱。首采块段三维地震勘探也未发现直径 15m 以上陷落柱。1.3.3 煤层(一)含煤地层本井田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石炭系煤层薄,不稳定,煤质差,并且顶板多为石灰岩,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二叠系含煤地层总厚约900m,分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和上统上石盒子组,含1、2 、3、4 、5、6、7 、8、10、11等十个煤层(组),含煤20余层,煤层总厚14.38m,含煤系数为1.6%。1 、2、4 等三个煤层(组)为不可采煤层,3 2、5 1、6 3、7 2、8、10 等7层为可采煤层,可采煤层总厚13.51m,占含煤总厚的94%;其中3 2、7 2、 8、10 为主采煤层,总厚12.30m ,占可采煤层总厚的91%。可采煤层特征见表1 -3-3。可采煤层特征表 表1 -3-3夹矸 面积(km 2)煤层最小最大平均(m) 1 层 2 层 3 层 合计结构类型 总面积* 可采面积 面积可采率(%)可采指数(%)稳定程度32 0-3.391.74 17 6 4 27 较简单 20.16 16.45 81.5 91 较稳定51 0-1.740.67 4 2 6 简单 20.56 11.02 53.6 52 不稳定63 0-1.550.64 20 7 27 较简单 18.35 4.90 26.7 44 不稳定8 0.24-8.073.5 24 9 3 36 较简单 22.88 18.92 82.7 92 较稳定10 0-6.953.60 16 8 1 25 简单 23.74 21.10 88.9 94 较稳定(二)煤层可采煤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3 2 煤层位于上石盒子组下部,下距上石盒子组底界 K3 砂岩约 48m。煤厚 03.39m,平均1.74m,为主要可采煤层。穿过点 58 个,可采点 43 个,不可采点 4 个,可采指数0.91,为全区大部可采的较稳定中厚煤层。煤层结构较简单,以单一煤层为主,部分含有 12 层夹矸,夹矸多为泥岩、炭质泥岩。顶、底板以泥岩为主,砂岩、粉砂岩零星分布。不可采区主要出现在 1115 线深部,19 线以西均被剥蚀。 32 煤层底板等高线见插图 1-3-1。2、5 1 煤层位于下石盒子组中部,上距上石盒子组底界 K3 砂岩约 150m。煤厚 01.74m,平均0.67m。穿过点 77 个,可采点 35 个,不可采点 32 个,可采指数 0.52,为大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煤层结构简单,绝大多数为单一煤层,个别见煤点含有 12 层夹矸,夹矸为泥岩或炭质泥岩。顶、底板以泥岩为主,砂岩、粉砂岩零星分布。19 线以西仅个别点可采,8-19 线出现大片不可采区。5 1 煤层底板等高线见插图 1-3-2。3、6 3 煤层位于下石盒子组中部,上距 51 煤层 50m 左右,煤层厚 01.55m,平均 0.64m,穿过点 84 个,可采点 32 个,不可采点 40 个,可采指数 0.44,为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煤层结构较简单,以单一煤层为主,部分含有 12 层夹矸,夹矸多为泥岩、炭质泥岩。顶、底板以泥岩为主,砂岩、粉砂岩零星分布。5 线以东不可采,17 线以西仅个别点可采,可采区集中在 7-12 线。6 3 煤层底板等高线见插图 1-3-3。4、7 2 煤层位于下石盒子组下部。下距铝质泥岩底板 40m 左右。煤厚 04.78m,平均 2.02,为中厚煤层。穿过点 84 个,可采点 60 个,不可采点 15 个,岩浆侵蚀点 3 个,可采指数0.80。煤层结构简单,以单一煤层为主,部分点含有 12 层夹矸,夹矸为泥岩、炭质泥岩。顶、底板以泥岩为主,砂岩、粉砂岩零星分布。井田西部局部有岩浆侵蚀,19 线以西仅个别点可采,19 线以东发育较好,但 1119 线深部出现大片不可采区。全区大部可采,为较稳定的主要可采煤层。7 2 煤层底板等高线见插图 1-3-4。5、8 煤层位于下石盒子组下部。下距铝质泥岩底板 25m 左右,煤层厚 0.248.07m,平均3.5m,为中厚煤层。穿过点 88 个,可采点 69 个,不可采点 6 个,岩浆侵蚀点 3 个,可采指数 0.92。煤层原生结构较简单,多以单一煤层出现,少部分含 12 夹矸,夹矸为泥岩、炭质泥岩。煤层顶、底板以泥岩为主,砂岩次之,少量粉砂岩,砂岩分布无明显的规律性。含煤性 15 线以东好,西部较差。全区大部可采,为较稳定的主要可采煤层。6、10 煤层位于山西组的中部,上距铝质泥岩约 60m。下距太原组一灰顶界面约 50m。煤层厚06.95m,平均厚 3.60m,属中厚 厚煤层,以中厚煤层为主。穿过点 92 个,可采点 63个,不可采点 3 个,岩浆侵蚀点 2 个,可采指数 0.94。煤层原生结构简单,少数见煤点具 12 层夹矸,夹矸为泥岩、炭质泥岩。煤层顶、底板以粉砂岩、泥岩为主,其次为砂岩。全区大部可采,发育较好,为较稳定的主要可采煤层。10 煤层底板等高线见插图 1-3-7。各煤层(组)的间距有一定变化,但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相对稳定性,对邻近钻孔对比具有重要意义,各煤 层 间 距 见 表 1-3-4。各煤层(组)间距统计表 表 1-3-4煤层号 1-3 3- 51 51-63 63-72 72-8 8-10最小间距( m)151 160 40 5.5 10 46最大间距( m)203 250 68 20.7 27 50平均距( m)178 198 50 12.5 14 481.3.4 煤质根 据 袁 店 井 田 的 煤 种 及 煤 质 特 征 , 该 矿 井 生 产 的 原 煤 可 以 做 为 炼 焦 配 煤 、 动 力用 煤 和 化 工 用 煤 。 产 品 结 构 为 : 洗 精 煤 、 中 煤 、 煤 泥 、 矸 石 四 种 产 品 , 洗 精 煤 作 为冶 金 炼 焦 用 煤 供 华 东 地 区 的 钢 铁 厂 ; 中 煤 、 煤 泥 和 部 分 矸 石 一 起 作 为 动 力 用 煤 供 电厂 发 电 ; 剩 余 矸 石 制 砖 。1.3.5 水文地质(一)地表水系袁店一井地势较为平坦,地面标高为 27.2028.446m,一般 28.00m 左右。袁店一井西侧有涡河,水流终年不断,可航行机帆船。南侧有北淝河,经曹市集向东南流去,属季节性河流。东北侧有浍河。涡河、浍河、北淝河均注入淮河,属淮河水系。袁店一井区内没有大的河流,仅有曹青河、殷阳沟、青龙沟、凤凰沟等纵横交错,大小不一的人工沟渠,它们均受大气降水补给,每年 7-9 月份雨季,河水位较高,流量较大,局部漫及地表,每年 10 月至次年 3 月枯水季节,水位较低,干旱严重时甚至断流。1965 年 7 月 15 日浍河最大洪峰流量为 865,最高洪水位标高为 28.34m。据临涣水文站观测资料 20002005 年浍河流量为 0437m3/s,水位标高为 20.3626.51m。由于本井田煤层埋藏相对较深,地表水对矿井充水与矿井建设没有影响。 (二)含水层及隔水层袁店一井为第三、四系松散层复盖下的全隐蔽矿床。地下水含水层可根据其赋存介质特征进一步划分第三、四系松散层孔隙含水层、二叠系煤系砂岩裂隙含水层(段)和煤系下伏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段)。四含岩性复杂,由砾石、砂砾、粘土砾石、粗砂及粘土质砂等组成,其间夹有 04层薄层状粘土夹砾石、粘土、砂质粘土、钙质粘土等。从总体上看四含岩性泥质含量高,渗透性差,补给条件较差,一般富水性弱。其地下水以区域层间迳流为主,水平径流条件差,补给微弱,处于滞缓状态,与煤系砂岩裂隙含水层通过风化裂隙带及采空冒裂带裂隙构成直接水力联系。而与上覆一、二、三含水层无直接水力联系。据 04-98 孔抽水资料,四含静止水位标高+15.696m,q=0.009351l/s,k=0.12275m/d ,水化学类型为 HCO3Cl-Na,矿化度 0.679g/l,全硬度 4.71 德国度。生产实践证明四含直接覆盖在煤系地层之上,是矿井充水的主要补给水源之一,但一般补给量不大。3、太原组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段)袁店一井共有 62 个钻孔揭露太原组地层,最大揭露厚度 52.06m(06-26 孔),多数钻孔仅揭露一二层灰岩,少数钻孔揭露下部灰岩。据相邻五沟矿资料太原组地层厚度132.40m,有石灰岩 12 层,总厚 75m,占全组总厚的 60%。本矿一灰厚度 0.333.29m,平均 1.77m 左右,二灰厚度 1.533.55m,平均 2.89m 左右。三灰厚度 4.1810.83m,平均8.31m 左右,四灰厚度 2.4625.26m,平均 13.79m。 1-4 灰累计平均厚度 26.76m。太原组岩性由石灰岩、泥岩、粉砂岩及薄煤层组成,以石灰岩为主。地下水主要储存和运移在石灰岩岩溶裂隙网络之中,富水性主要取决于岩溶裂隙发育的程度。岩溶裂隙发育具有不均一性,因此富水性也不均一。石灰岩岩溶裂隙在浅部较发育,向深部逐渐减弱。当岩溶裂隙发育时富水性较强,反之就弱。第一、二层石灰岩厚度小,第三、四层石灰岩厚度较大。一四灰通常视为一个统一的含水层(段),并作为 10 煤开采时防治水的主要对象。五灰十三灰埋藏较深,距主采煤层较远,岩溶裂隙不太发育,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差,通常视为间接含水层段。钻探揭露太原组地层时,没有发生漏水现象。据 06-26、04-46 孔对太原组一四灰抽水试验:静止水位标高+15.412+22.325m,q=0.0097920.04521l/s.m,K=0.037670.1537m/d,富水性弱 中等,水化学类型为 HCO3-Na 或 HCO3ClSO4-Na 型,矿化度为 1.2731.182g/l,总硬度 16.89 德国度。1.3.6 其它开采技术条件1、矿井瓦斯袁 店 一 井 为 突 出 矿 井 ( 具 煤 与 瓦 斯 突 出 危 险 性 ) 。 鉴 于 该 矿 地 质 条 件 较 为复 杂 、 局 部 煤 层 赋 存 条 件 较 差 , 10 号 煤 层 目 前 尚 未 进 行 瓦 斯 突 出 性 鉴 定 。 建议 今 后 应 根 据 工 程 进 度 , 及 时 按 照 防 治 煤 与 瓦 斯 突 出 规 定 加 强 瓦 斯 参 数 收集 、 分 析 和 整 理 , 做 好 10 煤 可 能 向 突 出 煤 层 转 化 的 预 警 工 作 , 并 进 行 瓦 斯 突 出鉴 定 , 根 据 鉴 定 结 果 , 做 相 应 设 计 修 改 。 此 外 , 为 确 保 矿 井 安 全 生 产 , 矿 井 在建 设 和 生 产 过 程 中 应 加 强 瓦 斯 监 测 监 控 , 防 止 矿 井 瓦 斯 局 部 富 集 和 随 开 采 深 度 增加 瓦 斯 含 量 增 大 造 成 的 危 害 。( 二 ) 煤 的 自 燃各 煤 层 为 易 自 燃 不 易 自 燃 , 不 易 自 燃 的 点 数 所 占 的 比 例 较 大 。 参 照 淮 北 地区 相 似 条 件 矿 井 实 际 经 验 , 考 虑 一 定 安 全 系 数 , 矿 井 设 计 暂 按 自 燃 矿 井 设 计 , 建议 矿 井 揭 煤 时 按 新 的 标 准 对 煤 的 自 燃 倾 向 性 进 行 鉴 定 , 并 测 定 各 煤 层 自 然 发 火 期 。( 三 ) 煤 尘 爆 炸煤 尘 爆 炸 试 验 成 果 见 表 1-3-15。各 煤 层 煤 尘 爆 炸 试 验 中 , 火 焰 长 度 在 10-400mm, 具 有 爆 炸 危 险 , 需 通 入1095%岩 粉 方 可 抑 止 其 爆 炸 。 据 煤 矿 技 术 操 作 规 程 提 供 的 煤 尘 爆 炸 经 验 公式 K=V100/( V+Fc) , 计 算 出 本 井 烟 煤 部 分 的 煤 层 煤 尘 爆 炸 指 数 ( K 值 ) 皆 大于 15, 可 以 确 定 本 井 各 煤 层 皆 具 有 煤 尘 爆 炸 危 险 性 。煤尘爆炸试验成果汇总表 表 1-3-15煤层 挥发分 Vdaf 火焰长度(mm) 岩粉量(%) 有 无爆炸性 备 注32 31.08 0-150 0-50 有51 29.95 0-150 0-85 有63 28.66 0-100 0-85 有72 28.66 0-100 0-55 有8 27.77 0-150 0-90 有10 25.29 0-400 0-95 有(四)矿井地温通过对本井26个孔地温的校正,本井地温梯度平均为2.57/百米(见表1-3-16)。本井属正常地温背景下的正常地温区。在578.6m以深可能出现一级高温区,在812.1m以深可能出现二级高温区。钻 孔 平 均 地 温 梯 度 表 表 1-3-16孔号 测温深度 (m) 校正系数 (%) 地温梯度( /百米) 孔号 测温深度 (m) 校正系数 (%) 地 温 梯 度( /百 米 )04-45 425 3.2 1.96 04-61 350 5 3.2504-60 415 6 3.21 04-94 340 5.4 3.0104-85 595 4.4 2.66 04-95 748 4.2 2.5104-93 320 4.2 5.17 04-96 750 3.95 2.3904-59 365 4.65 2.76 04-47 600 1.9706-4 396 6.2 1.94 06-19 685 6.2 2.1506-5 460 5.1 2.42 06-21 870 5.7 2.3406-6 470 6.1 2.91 06-26 365 7.1 3.0106-8 824 5.1 2.62 检 1 785 5.7 2.6106-11 450 6.3 2.08 检 2 816 5.5 2.2806-12 645 5.8 2.36 检 3 970 5.5 2.4606-13 830 5.6 2.32 南 检 390 6.5 1.9306-14 750 6.3 2.52 06-7 695 2.6206-15 730 5.7 2.33 06-22 790 2.3906-16 890 5.1 2.46 平均地温梯度 2.57(五)煤层顶底板1、 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1)3 2 煤层顶、底板老顶:共有 18 个孔有老顶,占见 32 煤钻孔的 37.5%,岩性为细砂岩、中砂岩,厚度 3.3813.34m,平均 6.30m。 直接顶板:共有 48 个钻孔直接顶板,占见 32 煤钻孔的 100%,多数为复合顶板,少数为单一岩性,岩性为泥岩、粉砂岩、细砂岩、煤、炭质泥岩,其中 04-73 孔直接顶为断层破碎带。厚度为 1.7624m,平均 17.40m。伪顶:共有 13 个钻孔有伪顶,占见 32 煤钻孔的 27.1%,岩性为泥岩、炭质泥岩,厚度 0.140.55m,平均 0.40m。直接底:共有 25 个钻孔有直接底,占见 32 煤钻孔的 52.1%,岩性为泥岩、炭质泥岩,厚度为 0.181.06m,平均 0.60m。老底:岩性以泥岩为主,占 54.2%;其次为细砂岩,占 27.1%;粉砂岩老底较少,占 16.7%,另外 04-73 孔为破碎带底板。老底厚度为 0.937.24m,平均 2.2m。(2)7 2 煤层顶、底板老顶:共有 32 个孔见老顶,占见 72 煤钻孔的 43.8%。岩性为中砂岩、细砂岩。厚度 3.0528.38m,平均 6.20m。直接顶板:有 67 个钻孔见直接顶,占见 72 煤钻孔的 91.8%。多数为复合顶板,少数为单一岩性顶板。岩性为泥岩、粉砂岩、细砂岩、煤、炭质泥岩,厚度 024m。其中06-24、06-23、17 2 孔直接顶为断层破碎带。伪顶:有 13 个钻孔见伪顶,占见 72 煤钻孔的 17.8%。岩性为泥岩、炭质泥岩,个别孔为粉砂岩、细砂岩。厚度 0.140.63m,平均 0.37m。直接底:有 21 个钻孔见直接底,占见 72 煤钻孔的 28.8%。岩性以泥岩、炭质泥岩为主,个别孔为粉砂岩。厚度 0.140.99m,平均 0.61m。老底:岩性以泥岩为主,占 63%,其次为粉砂岩、细砂岩,粉砂岩占 21.9%,细砂岩占 11%。另外 06-23、04-63 、21 2 孔为断层破碎带。(3)8 煤层的顶、底板老顶:共有 33 个钻孔见老顶,占见 82 煤钻孔的 44%。岩性为细砂岩、中砂岩。厚度为 3.1528.38m,平均 8.20m。直接顶板:有 71 个钻孔见直接顶,占见 82 煤钻孔的 94.7%。多数为复合顶板,岩性为泥岩、粉砂岩、细砂岩、煤。厚度 024m,其中 06-9 孔为断层破碎带,04-82、04-66 孔为风化带岩石。伪顶:有 6 个钻孔见伪顶,占见 82 煤钻孔的 8%。岩性为泥岩、炭质泥岩,个别孔为粉砂岩、细砂岩。厚度 0.190.68m,平均 0.40m。直接底:有 15 个钻孔见直接底,占见 82 煤钻孔的 22.7%。岩性为泥岩、炭质泥岩。厚度 0.141.98m,平均 0.70m。老底:岩性以泥岩为主,占 76%;其次为粉砂岩、细砂岩,细砂岩占 12%,粉砂岩占 10.7%。另外 06-9 孔为断层破碎带。(4)10 煤层的顶、底板老顶:共有 54 个钻孔有老顶,占见 10 煤钻孔的 83.1%,岩性为细砂岩、中砂岩,其中 06-26 孔为风化带细砂岩。老顶厚度 3.2542.44m,平均 11.40m。直接顶板:共有 45 个钻孔有直接顶,占见 10 煤钻孔 69.2%,多数为复合顶板,少数为单一顶板,岩性为泥岩、粉砂岩、细砂岩、炭质泥岩,个别孔有岩浆岩。其中 06-23、06-24、04-85、04-70 孔直接顶板为破碎带,06-27 孔为风化带岩石。厚度 024m,平均 9.9m。伪顶:共有 8 个钻孔有伪顶,占 10 煤钻孔的 12.3%,岩性为泥岩、炭质泥岩及粉砂岩,厚度 0.220.59m,平均 0.38m。直接底:共有 17 个钻孔有直接底,占见 10 煤钻孔的 26.2%,岩性以泥岩、炭质泥岩为主,其次为粉砂岩,厚度为 0.20.77m,平均 0.61m。老底:岩性以粉砂岩为主,占 55.4%;其次为泥岩,占 24.6%;细砂岩、砂泥岩互层,占 20%。老底厚度 0.8825.46m,平均 7.50m。各可采煤层顶底板岩石的完整性及裂隙发育程度受构造制约,一般在构造带附近岩石较破碎,挤压揉皱现象明显,裂隙较发育,同时在风氧化带附近因受地下水的作用,岩石往往受溶蚀和泥化,使其强度降低。2、主采煤层顶、底板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各 煤 层 顶 底 板 岩 石 力 学 性 质 见 表 1-3-17。(1)可采煤层顶底板相同岩性的物理性质变化范围都较大,力学指标平均值有所波动并与其它岩石有较大范围的交叉。(2)不同岩石的载荷能力的大小不同,一般是砂岩大于粉砂岩,粉砂岩大于泥岩。各种岩石抗压强度值变化范围较大,这与岩石的胶结物的成分、结构、构造及岩石裂隙的发育程度的差异有关。(3)断层破碎带、风化带岩石由于受风化及地下水作用的影响及构造应力作用的破坏,岩石抗压强度也会明显降低,表现为泥岩、粉砂岩甚至砂岩的载荷能力差异不大。3、主采煤层顶板岩体岩性类型分类(1)8 煤层顶板岩体岩性类型8 煤层顶板岩体岩性类型主要为软质岩体和中硬岩体,分别占 46.4%、43.4%;硬质岩体分布较少,占 10.2%。(2)10 煤层顶板岩体岩性类型10 煤层顶板岩体岩性类型软质岩体和中硬岩体相当,分别占 30.5%、34.9%;其次为硬质岩体,占 25.6%。研究表明,煤层顶板为硬质岩体分布区,岩体以断裂变形为主,岩体中节理相对发育,顶板岩体为块裂结构,采动过程中沿节理易于发生顶板冒落;而煤层顶板为软质岩。4、地压袁店一井目前没有开展地压方面的研究工作,但相邻临涣矿、童亭矿在建井与生产期间所施工的采掘工作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地压现象,矿压情况见表见表 1-3-18,尤其进入中煤组的生产,高地压现象更加突出,如 7、8 煤的巷道普遍出现支架严重变形、底鼓,主要大巷掉顶,受挤压变形,采煤工作面煤壁片帮,回风巷断面缩小,巷道帮、顶位移量增加,等等这一切足以说明本区地压活动是相当剧烈的。矿井进入二水平生产,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顶压、侧压和底压也愈来愈大。建议本井今后补做地压测试工作,加强地压活动的观测工作,摸清影响地压的原因及规律,制订出适合本矿建井及煤层开采过程中具体情况的支护方式。临涣煤矿回采煤层及矿压情况表 表 1-3-18名 称 7 煤 8 煤 9 煤 10 煤基本顶 砂岩 13.5m 细砂岩 6.98m 再生顶板 砂岩 19.9m直接顶 泥岩 2.5m 泥岩 2.81m 泥岩 4.71m 泥岩 3.1m直接底 泥岩 2.6m 泥岩 4.91m 泥岩 5.83m 泥岩 4.1m煤厚 2.04m 3.05m 3.31m 3.2m煤层倾角 10-15 10-18 10-18 3-50直接顶初垮步距 2-5m 2-4m 0-6m 4-12m老顶初次来压步距 10-18m 10-15m 8-18m 14-20m老顶初次来压强度 平均 70KN/柱最大 240KN/柱平均 70KN/柱最大 180KN/柱平均 70KN/柱最大 240KN/柱平均 80KN/柱最大 260KN/柱周期来压步距 5-12m 6-10m 7-12m 10-18m煤层间距 8-20m 0-5m 80-90m2 矿井资源/储量、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2.1 井田境界2.1.1 井田境界袁店一井井田位于安徽省濉溪县与涡阳县的交界处,在袁店集的附近,行政区划属于濉溪县和涡阳县。袁店一井的井田范围:向西以袁店断层作为西界,与袁店二井井田相毗邻;向东至39467500 经线;向南与五沟煤矿井田相毗邻;向北到本井田区块的登记北边界。东西长度约 6.913.6km,南北宽度约 1.23.4km,井田的总面积约 37.22km2。2.2 矿井工业储量2.2.1 矿井地质资源量1、参加资源/储量估算的煤层本次参加资源/储量估算的煤层主要有有 8 号和 10 号煤层。2、资源/储量估算的范围各煤层资源/储量估算的范围均在袁店一井井田的登记范围之内,其具体范围如下:西界:是以袁店断层作为西界;东界: 以 39467500 经线作为东界;南界:以五沟杨柳断层作为南界;北界:以矿井井田区块的登记边界作为北界。3、资源/储量估算面积各煤层资源/储量估算的平面面积将采用地质块段法,由该矿生产技术部提供的1:5000 煤层底板等高线 CAD 图纸将全矿划分为以下五个块段如图 1-3-7 所示。根据煤炭工业设计规范,求得以下各储量类型的具体数值:(1)矿井的地质资源量矿井地质资源量可由下式计算:(2-2)610zZmF式中: 矿井地质资源量,Mt;z煤层平均厚度,m;煤层真实底面面积,m 2;F煤的容重,t/m 3。将各个块段内的各个参数带入式(2-2)可以得到各块段的煤炭储量并进一步计算 8号和 10 号煤层的总地质储量。则总地质储量为:=136.0(Mt)zZ由 cad 图计算得出每个块段的平均倾角和面积并计算每个块段的储量如下表煤层地质储量计算表煤 层 块 段 倾角/()块段面积/(km 2)煤厚/(m )容重/(t/m 3)块段储量/(Mt)煤层总储量/(Mt)总储量/(Mt)1 8.36 4.78 3.50 1.38 23.552 11.47 6.19 3.50 1.38 30.503 12.72 3.57 3.50 1.38 17.654 14.38 4.3 3.50 1.38 21.4385 13.24 3.1 3.50 1.38 15.44108.571 8.36 4.78 3.60 1.38 24.232 11.47 6.19 3.60 1.38 31.373 12.72 3.57 3.60 1.38 18.194 14.38 4.3 3.60 1.38 22.05105 13.24 3.1 3.60 1.38 15.88111.72220.292.2.2 矿井工业储量矿井的工业储量将由下式计算:(2-3)12123gbMZZZk式中:Z g 矿井工业资源储量, Mt;Z111b 探明的资源量重经济的基础储量,Mt;Z122b 控制的资源量中经济的基础储量,Mt;Z2M11 探明的资源量中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Mt;Z2M22 控制的资源量中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Mt;Z333 推断的资源量,Mt;K 可信度系数,取 0.70.9,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赋存稳定取 0.9;地质构造复杂、煤层赋存不稳定取 0.7。根据本矿实际条件,取 0.8。根据勘探地质报告,本矿井地质资源分类见表 2-2-2。表 2-2-2 地质资源分类表探明的资源量 控制的资源量 推断的资源量经济的基础储量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经济的基础储量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111b 2M11 122b 2M22 33360% 30% 10%由式 2-3 所示,则矿井的工业储量为:215.88(Mt)。2.2.3 矿井设计资源/储量根据定义,矿井的设计资源/储量=矿井的工业资源/储量永久煤柱的损失量(设计计算的断层煤柱+防水煤柱+井田境界煤柱+地面建(构)筑物煤柱等)。矿井设计资源储量按下式计算:(2-4)1()sgZP式中: 矿井设计资源储量, Mt;sZ断层煤柱、防水煤柱、井田境界煤柱、地面建筑煤柱等永久煤柱损失量1P之和。下面计算矿井永久煤柱损失量:1.断层煤柱损失由2.井田境界煤柱损失井田边界除去边界断层煤柱外还需留设的煤柱量:(2792+1068+2544)*100*(3.5+3.6 )*1.38=89.4 万 t3.地面建筑煤柱由于本井田的地面不存在铁路、水体、村庄就、建筑物所以就不予留设。断层名称 煤柱宽度 煤柱长度 煤柱损失总量(t)五沟杨柳 100 11214F1 100 3800*2DF14 100 2230*2DF13 50 1551*2F4 50 4518*2F5 50 2178*2EF35 50 1767*2EF48 50 2782*2F6 50 4536*23922.5 万 t综上所述,袁店一井矿井永久煤柱的损失量 =3922.5+89.4=4011.9 万 t1P则: =215.88-40.11=205.09(Mt)。1()sgZP2.2.4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矿井工业场地留设的煤柱损失量应该严格按照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留设,根据地质报告中所提供的参数,淮北矿区地表移动的参数为:冲积层移动角 45;基岩走向移动角 73;基岩上山移动角 73.3; 基岩下山移动角 73-0.57( 为煤层倾角) 。设计工业广场的形状为 400500m 的矩形,长边沿煤层倾斜方向,由上述条件,利用垂直剖面法,可以做出工业广场所留设保护煤柱的尺寸,如图所示计计算保护煤柱。由垂直剖面法可以测出梯形保护煤柱的面积分别为 8 号煤层 2.1km2和 10 号煤层 2.4km2,则两煤层的保护煤柱的实际面积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 sS=/co式中: 指的是煤层的视面积;S指的是煤层的倾角;则各煤层的实际面积为:S8=2.1/cos10=2.132km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