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6046180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与朱元思书教材分析与朱元思书是一篇以骈文写成的书信。本文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信的一部分,是作者描绘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的一段。它以清丽的文字,明快的节奏,错落的韵致,隽永的意境成为山水小品文中的佳作,历久不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2.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过程与方法】1.以诵读带动课文内容的学习。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2.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积累感悟运用”的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高雅情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学情分析1.重点:(1)根据阅读提示和注释自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2)抓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的突出特征。2.难点:学习作者描绘景物的手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自然融为一体是文人志士的共同追求。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之美,赋予山水灵性、情感,甚至生命。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让我们悉心体味、尽情观赏。二、预习成果展示1.作者简介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梁武帝天监初年为吴兴主簿,累迁奉朝请。后因私撰齐春秋,触犯梁武帝被免官。不久又奉诏撰通史,事未竟而卒。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的文坛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今存诗歌140余首。多为友人赠答、赠别之作。音韵和谐,风格清丽,属于典型的齐梁风格,但语言明畅,用典贴切,无堆砌之弊。2.了解“骈文”知识骈文,又称“骈体文”,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骈文的最大特点是讲求对仗。全篇以偶句为主,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性、词义相互配对,句子的字数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所以这种文体,晚唐时被称为“四六文”,以后历代相沿,到清代才叫作骈体文。其次是讲求平仄,上下联要平仄相对,平对仄,仄对平。其三是讲究用典,目的是使文章委婉、含蓄、典雅、精练。为了追求形式美,骈文还讲究辞藻华丽,大量使用颜色、金玉、花草等类词汇。骈文对唐宋以后的文学语言,特别是律诗、律赋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由于过分追求形式,逐渐走向形式主义,妨害思想内容的表达,成为文章的桎梏。与朱元思书具有骈文的音韵美,却无骈文的繁复复杂,全文清新、优美;是我国古代文学中描写山水的经典之作。三、学习新课步骤一:朗读课文,感受声韵美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初步感知文意。2.学生独自读文,注意把握字音、节奏、重音、停顿。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1)读准字音。缥碧(pio)急湍(tun)邈(mio)泠泠(lng)千转(zhun)鸢(yun)戾(l)经纶(ln)横柯(k)(2)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3)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4)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5)注意节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当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3.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步骤二:译读课文,理解文意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语句。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3.各小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解决,可以指定某位同学回答,也可请老师回答。4.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步骤三:合作探究,赏析课文深入探究,感受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和语言美。(教师给出探究的角度,适当提出一些探究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小组内部合作解决问题,最后全班共同探讨,提倡有不同的见解。)(一)结构美1.本文在结构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明确: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环绕“独绝”二字展开生发和描摹,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2.本文在写景顺序和详略安排上有何特点?明确: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详略安排上,全文详写“山”略写“水”;写“水”的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的部分,详写动态,略写静态。这样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适宜,轻重有度。(二)意境美1.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字来写水和山的?明确:第二段写“异水”。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出其晶莹清澈的静态美:这水仿佛透明似的,可以一眼见底,连那倏来忽去的游鱼,水底累累的细石,都可以一览无余。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动态美:这水有时又迅猛奔腾,一泻千里,使人感到惊心动魄。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第三段写“奇山”。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叠嶂。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空山幽谷之中,泉水叮咚,百鸟和鸣,知了叫个不停,猿猴啼个不住。再次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山外虽然晴光万里,山中却别有景象。作者笔锋又从动到静,写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浓荫蔽日,在白天也只是“有时见日”的幽暗的景象。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奇”字。2.你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听到了什么?明确:听到的是欢快的声音,它们汇成了一曲对生命的颂歌,把这寂静的山谷,变成一个热闹、和谐、欢乐、祥和的世界。山包容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三)志趣美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我们从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中,从寥寥几句写观感的语句中,领略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明确:本文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我们可以从首段“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中,感受到一种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从对山水的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更令人赞赏的是,在描绘山景时,作者插入两句观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这几句感受,不仅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四)语言美本文是骈文,请找出文中出现的对偶句,并说说它们的妙处。明确:“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妙处: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感极强。步骤四:归纳总结,学习写法本文通过富有诗意的文字,把富春江上的动静景物、多样声响、变幻光影巧妙地结合起来,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活力的富春山水图,堪称写景范文。下面,请同学们归纳总结,学习本文写景的手法。明确:(1)关注描写顺序。观察有序,写作才有条理,这是状物的基本要求之一。景物描写的层次是按照人们观察事物的顺序进行的,不能杂乱无章。(2)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就是开放五官,打破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官界限,不拘泥于客观真实,而注重主观感受的一种描写方法。(3)在观察的基础上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巧妙灵活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其与众不同的韵味之美。(4)注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内外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等表现手法。(5)状物的文章在于写形传神,寄托情和意。这样就必须把理融入生动而形象的具体画面中,以景作为载体,做到景中含情,情中寓理,并以情染景,情景交融。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就是这个道理。四、课堂小结读与朱元思书,犹如赏一幅山水写意的图画,因为它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读与朱元思书,如同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使用辞藻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这篇课文中描山绘水精妙无比,让我们流连忘返。在古代诗词里有许多描写山水的句子,课后找来几句读一读,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高雅情趣。五、布置作业1.积累本文的实词与虚词。2.背诵全文。3.完成课时A计划相关题目。附:【板书设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分)异水清:千丈见底急:急湍猛浪奇山形:竞上轩邈声:泉鸟蝉猿色:光影交错课后反思这篇课文是初中教材中比较少见的一篇“骈体文”,在教学中,我通过范读、领读、速读让学生感受“骈体文”的特点四六句、对偶,并让学生自我总结,教师加以补充,使学生能对骈体文有一个简单的了解。但是,由于对富春江缺乏一定的了解,对教材的挖掘还不够,尤其是对“奇山”的特点没有挖掘到位,没有使学生深入感受富春江的山的奇、险、高。这一个难点的突破有待进一步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