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单元综合检测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6043895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单元综合检测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单元综合检测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单元综合检测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运动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一般中学生的步行速度大约是()A 40km/h B 100m/h C 80m/min D 5m/s2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匀速行驶,甲在1 h内行驶15 km;乙在3 min内行驶750 m;丙行驶100 m需24 s。则三人骑车的快慢情况是( )A 甲最快,丙最慢 B 甲最慢,丙最快C 乙最快,甲最慢 D 三人一样快3关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s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大B 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时间t越大C 物体运动的速度v和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D 物体运动的速度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4小王上学骑的自行车长度最接近于( )A 0.5米 B 1.5米 C 2.5米 D 3.5米5甲、乙两物体速度比是1:2,路程比是2:1,则运动时间之比是( )A 1:1 B 1:2 C 1:4 D 4:16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A 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B 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C 2s5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D 5s7s内,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7诗句“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中“远树来”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 山峰 B 远树 C 河岸 D 行船8“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下面四个图是小严同学利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不同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其中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图A B 图B C 图C D 图D9关于机械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机械运动就是物质的一切运动B 机械运动与参照物的选择无关C 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D 机械运动就是一切机械的运动,空气的流动不属于机械运动10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A 米 B 秒 C 摄氏度 D 安培112013年1月11日到1月16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被严重污染,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其中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者等于2.5m的颗粒物,单个PM2.5隐藏在空气的浮尘中,容易被吸入人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 2.5m=2.5m10-6m B 2.5m=2.510-5dmC 2.5m=2.510-6cm D 2.5m=2.510-9m12小东在百米赛跑中第1秒通过的路程是3米,第2秒通过的路程是5米,第3秒通过的路程是7米,则他在这3秒内( )A 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s B 后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6m/sC 3秒内的平均速度为7m/s D 最后1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s13某同学利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 2.45cm、2.46cm、2.4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 2.5cm B 2.457cm C 2.45cm D 2.46cm14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B 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C 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D 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15下列属于时间单位的是( )A 光年 B 岁月 C 旭日 D 小时二、计算题16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000 km,一列火车早上7:30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7:30到达乙地,火车行驶途中以144 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1800 m的桥梁,火车长600 m。求:(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2)火车全部车身在桥梁上行驶的时间。17火车在进入隧道前必须鸣笛.若火车速度为80km/h,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司机在鸣笛后2s 时听到自隧道口处的山崖反射的回声,则鸣笛时火车到隧道口的距离是多少m.18甲、乙两车都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甲的速度大小为20m/s ,乙的速度大小为15m/s.a. 若甲和乙的速度方向都向西,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应向哪个方向运动?速度为多大?b. 若甲的速度方向向西,乙的速度方向向东,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哪个方向运动?速度为多大?三、实验题19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本实验的实验原理为_ (2)小车从位置甲开始沿直线运动到位置丙为止,通过的距离是_cm (3)小车从位置甲出发开始计时,到位置乙时,所用时间如数字钟所示,小车从甲到乙所用时间是_ (4)小车由甲至乙的平均速度为_m/s,小车由乙至丙的平均速度为_m/s20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刻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中“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的原理是_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_ (2)由图可知,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的平均速度是_ m/s; (3)小组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实验时斜面的倾斜度_ 一些(填“大、小”)四、填空题21一做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了24 m的路程,前12 m路程用了4 s的时间,后12 m路程用了6 s的时间,那么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m/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m/s。22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_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比较_判定 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物理学中用_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其计算公式为_23下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相同时间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距离是_cm,小球做的是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24(1)我们确定物体是否运动,必须先选定_;如图甲所示,从早晨到中午,阳光下日晷晷针的影子相对日晷的盘面是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2)小明在马路边上拍街景照片,先后连续拍了两张,如图乙所示,如果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大卡车向_(选填“左”或“右”)运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速度最小的物体是_(选填“小轿车”“大卡车”或“自行车”)。参考答案1C【解析】【详解】人步行时1秒钟大约能走1m,所以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m/s。A、40km/h=11.1m/s,故A不符合实际;B、100m/h=100m3600s0.028m/s,故B不符合实际;C、80m/min=80m60s1.3m/s,故C符合实际;D、5m/s,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C。2D【解析】【详解】甲在1 h内行驶15 km,则甲的速度为:v甲=s甲t甲=15km1h=15km/h;乙在3 min内行驶750 m,速度为:v乙=s乙t乙=0.75km360h=15km/h;丙行驶100 m需24 s,速度为:v丙=s丙t丙=0.1km243600h=15km/h;故三人的速度一样快。故选D。3D【解析】【详解】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不变,速度是个定值,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个定值,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无关。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牢记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是不变的,所以速度与路程和时间都无关。4B【解析】【详解】A、0.5米太短了,故A错误;B. 成年人一步之间的距离在75cm左右,自行车的长度大约是两步的长度,在1.5m左右,故B正确;C.D. 2.5米、3.5米比自行车来说,太长了,故CD错误;故选B。5D【解析】【详解】由v=st得t=sv;则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为:t甲t乙=s甲v甲s乙v乙=s甲s乙v乙v甲=2121=41。故选D。6A【解析】【详解】根据路程时间图像可知,在02s时间段,小车前进的路程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且成正比,即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25s时间段,小车的路程没有发生改变,说明小车处于静止状态;57s时间段,小车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比02时间段时大.所以,C、D错误;05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st=2m5s=0.4ms,故A正确;由图知,7s时,通过的距离为6m,则07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st=6m7s0.86m/s,故B错误;故选A。7D【解析】【详解】由题意可知,本题研究的是树的运动状态,“远树来”说明树处于相对运动状态,那么它与所选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应该发生了变化。以行船为参照物,远处的树和行船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树是运动的,所以会感到“远树来”。故选D。【点睛】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看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8B【解析】【详解】A. 图A,间距越来越小,做减速运动,故A错误;B. 图B,间距不变,方向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C. 图C,间距越来越大,做加速运动,故C错误;D. 图D,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变化,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故选B。【点睛】注意匀速直线运动时运动状态不变,是平衡状态,即速度和方向都不能改变。9C【解析】【详解】A、机械运动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不包括微观的分子运动,故A错误;B、物体运动是相对的,判断物体怎样运动时,首先确定参照物,离开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就没有意义了故B错误;C、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故C正确;D、空气在流动时,空气相对于地面来讲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空气流动是机械运动故D错误;故选C。【点睛】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得出不同结论,所以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10A【解析】【详解】A、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用m表示.,故A正确;B、秒是时间的单位,故B错误;C、摄氏度是温度的单位,故C错误;D、安培是电流的单位,故D错误;故选A。11B【解析】【详解】单位换算的步骤是:首先物理量前面的系数(数字)乘以换算关系,然后把单位改变为要换算的单位,最后化简:故得:2.5m=2.510-6m=2.510-5dm=2.510-4cm=2.510-3mm。故B正确。【点睛】重点是长度的单位换算关系,不要小看单位的换算,有些同学在后面的计算中是经常出错的,是个基本能力,要加强练习。12B【解析】【详解】A. 前2秒内的路程为s3m+5m8m,则平均速度vst8m2s4m/s,故A错误;B. 后2秒内的路程为s5m+7m12m,则平均速度vst12m2s6m/s,故B正确;C. 3秒内的路程为s3s+5m+7m15m,则平均速度vst15m3s5m/s,故C错误;D. 第3秒内通过的路程是7米,则最后1秒内的平均速度为7m/s,故D错误。故选B【点睛】已知路程和运动的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运动员的平均速度13D 14C【解析】解:两人跑的总路程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公式vst可知,两人平均速度相等故选C点睛:平均速度的计算,关键是比较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二者相同,平均速度就相同15D【解析】A.光年是光在一年中所通过的距离,是长度单位;BC.岁月与旭日不是单位,岁月指一段时间,旭日是指刚出来的太阳;D.小时是时间的单位。故选D。16(1) 100 km/h(2) 30 s【解析】【详解】(1)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000 km,行驶时间:t=17.30-7.30=10h;所以平均速度为:v=st=1000km10h=100km/h;(2)火车通过桥时的速度为:v2=144km/h=40m/s;火车全部车身在桥梁上行驶的距离为:s2=1800m-600m=1200m;火车全部车身在桥梁上行驶的时间为:t2=s2v2=1200m40m/s=30s。【点睛】重点是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的应用,注意第二问中,火车全部车身在桥梁上应该是车尾进入开始,车头驶出结束,所以通过的路程为桥长减去车长。17362.2m【解析】【详解】火车速度为:80km/h=803.6m/s;根据v=st得:2s内火车所走路程:s1=v1t=803.6m/s2s=400.9m;2s内声音所走路程:s2=v2t=340m/s2s=680m;鸣笛时火车到隧道口的距离是:s=s1+s22=400.9m+680m2362.2m。18乙车向东运动,速度为5m/s;甲车向西运动,速度为速度为35m/s【解析】【详解】(1)甲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向西行驶,乙车以15m/s的速度匀速向西行驶,所以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运动,速度为两者的速度差,即:20m/s-15m/s=5m/s;(2)若甲的速度方向向西,乙的速度方向向东,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西运动,速度为速度为两者的速度之和,即:20m/s+15m/s=35m/s19v=st90.02s0.130.16【解析】【详解】(1)本实验测量平均速度采用的是一种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然后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平均速度,所以这个实验的原理是v=st;(2)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甲到丙的距离,s=90.0cm;(3)由图可知,甲到乙的时间,t甲乙=00:05:0600:05:04=2s;(4)由图知s甲乙=26.0cm,则甲到乙的平均速度为:v甲乙=s甲乙t甲乙=0.260cm2s=0.13m/s;t乙丙=00:05:1000:05:06=4s,s乙丙=90.0cm-26.0cm=64.0cm,则乙到丙的平均速度为:v乙丙=s乙丙t乙丙=0.640cm4s=0.16m/s。20 v=s/t 秒表 0.16 小【解析】(1)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中“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的原理是v=st;所以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秒表(停表)。(2)由图可知,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的距离为:s=64.0cm=0.64m;运动时间为:t=00:05:10-00:05:06=4s;根据v=st得平均速度是:v=st=0.64m4s=0.16m/s。(3)当斜面的倾斜度越大时,小车滑下时,速度增大越快,运动时间越短,则不易测量时间;当斜面的倾斜度越小时,小车滑下时,速度增大较慢,运动时间较长,有利于时间的测量。所以小组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实验时斜面的倾斜度小一些。点睛:重点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为了准确测量时间,实验时斜面坡度应小一些,则小车的运动时间会长一些。另外注意距离读数时,同样应该有估计值。21322.4【解析】【详解】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1=s1t1=12m4s=3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2=s2t2=12m6s=2m/s;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st=24m4s+6s=2.4m/s。【点睛】重点是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关键是明白全程的平均速度必须用路程除以时间进行计算,千万不可用两个速度求平均数,是不正确的。22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运动路程的长短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运动时间的长短速度v=st【解析】【详解】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运动路程的长短,判断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裁判员”通过比较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所用时间的长短,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运动快慢的程度,计算公式为:v=st。2312.50变速【解析】【详解】用刻度尺测长度时,注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小球A到F的距离记作12.50cm,其中准确值是12.5cm,估计值是0.00cm;根据照片可以发现,在相同的时间内,小球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24参照物运动右大卡车【解析】【详解】(1)我们确定物体是否运动,必须先指定假定不动的物体,即必须先选定参照物;如图甲所示,从早晨到中午,阳光下日晷晷针的影子相对日晷的盘面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所以是运动的。(2)小明在马路边上拍街景照片,先后连续拍了两张,如图乙所示,以地面为参照物时,卡车和小汽车都向左运动了距离,但卡车运动的距离短,如果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大卡车向右运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以树的间距为参考,在相同时间内,卡车运动了0.5个间距,小汽车运动了2.5个间距,自行车运动了1 个间距,所以运动速度最小的物体是大卡车。【点睛】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得出不同结论,所以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