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19周训练试题.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33513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19周训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19周训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19周训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19周训练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我国的民俗传统节日源于农事,是在岁时节令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节日”最初并非“庆祝之日”的意思,而是由年月日与气候变化相结合而排定的节气时令。后逐渐由于生活、信仰活动的安排,发展形成了大大小小的节日,并在长期的社会传承中,成为我国的民俗传统节日。我国民俗传统节日从内容上考察,可大致分为农事节日、祭祀节日、纪念节日、庆贺节日、社交游乐节日等五类;如从性质上看,则有单一性质和综合性质之分。廿四个节气中的大部分节日是显示气温、降水的变化,预告农事的,所以除了像清明节之类的已经扩展了它的节日活动内容和范围,其余如立春、立夏、冬至等都是单一性质的节日。单一性质的节日由于目的内容的单一,故节日活动规模较小,活动方式较单纯,活动范围也较狭小。有的在传承演化过程中,由于风俗变迁,某些社会内容淡化,逐渐消隐为平常日子了。而综合性质的节日,是由于在节日传承发展过程中不断复合汇聚多种目的和内容而形成的。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新年的春节了。春节原是作为月朔“元日”而定下的,因为它居一年之首,所以特别被人们重视。但其后又复合了对天帝和祖先的祭祀内容,从祭天祭祖又演化出趋避魔鬼的内容,至于新春燃放爆竹,也是为驱禳灾祸而汇聚的一项内容,至今有些内容也还在逐渐增加。随着生产活动的发展、文化宗教的发达,节日活动内容又向着游艺竞技方面发展:春节活动中,画图腾演化为贴年画、剪窗花;设桃符演化为贴春联。这年画、窗花、春联就其内容来说,具有工艺特征,已从祭祀驱禳演化为祝愿纳福;就其形式来说,具有时代气息,造型精致并追求手工艺术上的创新和提高;就其用途来说,具有综合艺术,集装饰、欣赏和实用于一体。以至年画成为绘画中别具一格的形式流派;春联则发展为文学领域中的一种独特形式联语;燃放爆竹也变化为一种娱乐活动,由爆竹而至现代焰火,成为节日活动欢乐的主要标志。其他如清明节在长期的传承发展过程中复合汇聚了寒食节禁忌、祭祀、扫墓以及郊游踏青等内容,成为综合性质的节日;端午节从驱禳祭奠节日发展为竞技游艺性质的综合性节日等等,都体现综合性质节日活动规模大,活动方式繁复多样,活动的时空范围都比较大的特点。我国古代传统节日在其长期的传承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习俗,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汉民族是一个农业民族,有着较深的重农经济思想,而中国古代社会又以一家一户的自给自足的“男耕女织”为主,因此传统节日多源于岁时农事,且多以家庭为节日活动的范围。如清明寒食节的扫墓、郊游踏青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直至发展到汇聚有竞技游艺内容时,也还只从家庭扩大到以村社为单位。第二,在传统节日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活动的社会目的的多重性,形成节日活动内容上的复合性。传统节日活动目的的多重性是顺应了人们社会生产、文化、社交活动的要求而产生的,所以使传统节日从信仰、祭祀、驱禳发展到竞技、游艺、文化娱乐,在节日习俗中综合地展现了各项民俗。第三,宗教虽然是影响古代节日产生和发展的因素,但影响较小,习俗中较多地体现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祈福消灾的善良愿望。又因为我国古代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所以节日民俗中又较多地渗透了儒家礼仪的内容。第四,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同一传统节日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甚至在不同乡里,都有各自特色的表现。例如,春节放“开门炮”浙江宁波和广东海丰放法不同。 (节选自中国民俗学,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节日”最初是由年月日与气候变化相结合而排定的节气时令,后逐渐由于生活、信仰活动的安排,在长期的社会传承中,成为民俗传统节日,有了“庆祝之日”意。B我国民俗传统节日可以划分为农事节日、祭祀节日、纪念节日、庆贺节日、社交游乐节日等五类,这是从内容上考察进行的大致分类。C我国民俗传统节日中单一性质的节日,由于目的内容的单一,活动规模较小,活动范围也较狭小,所以逐渐消隐为平常日子了。D综合性质的节日,传承发展过程中不断复合汇聚多种目的和内容,随着生产活动的发展、文化宗教的发达,又向着游艺竞技方面发展。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春节居一年之首,原是作为月朔“元日”而定下的,但后来又复合了对天帝和祖先的祭祀内容,演化出趋避魔鬼的内容等,直至今日内容方面还在逐渐增加。B画图腾演化为贴年画、剪窗花,设桃符演化为贴春联;年画、春联又发展成为绘画流派、文学形式,这些表明春节的节日活动内容向着游艺竞技方面发展。C端午节从驱禳祭奠节日发展为竞技游艺性质的综合性节日,能够体现综合性质节日活动规模大,活动方式繁复多样,活动时空范围都较大的特点。 D传统节日多源于岁时农事,以家庭为节日活动的范围,但清明寒食节的扫墓、郊游踏青发展到汇聚有竞技游艺内容前,就已突破了家庭的制约。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民俗传统节日在传承演化过程中,有的是不断复合汇聚多种目的和内容而形成的,如新年的春节。B古代新春放爆竹、焰火原为驱禳灾祸而汇聚的一项内容,如今也是一种娱乐活动,成为节日活动欢乐的标志之一。C传统节日习俗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宗教影响较小,而我国古代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所以节日民俗中又较多地渗透了儒家礼仪的内容。D浙江宁波和广东海丰春节放“开门炮”放法不同,这说明同一传统节日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有各具特色的习俗表现。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一)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节选自鸿门宴)(二)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4.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B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C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D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距关,毋内诸侯 内:通“纳”,接纳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婚姻:儿女亲家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感谢D陈涉首难,豪杰蜂起 首难:首先起义6.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邦借项伯之口向项羽表明自己“日夜望将军至”“不敢倍德”,可见刘邦对项羽由衷地尊 敬。刘邦来到宴会上的致歉之词,更可见他的恭顺、虔诚。 B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坐为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座。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C鸿门宴选文中人物间的矛盾斗争以及不同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和情态的描述,使宴会上众多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D司马迁以一个睿智的史学家的眼光,既肯定了项羽的丰功伟绩,同时又对项羽的自恃武功, 逞弄个人聪明而不法古事作出严肃的批评。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5分)(2)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送琴师毛敏仲北行南宋汪元量西塞山前日落处,北关门外雨来天。南人堕泪北人笑,臣甫低头拜杜鹃。注:本诗作于南宋亡国之后。8.本诗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5分)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白行路难(其一)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表达诗人乐观自信的句 子是:“ , 。” (2)沁园春长沙中作者关注国家命运,对国家命运发出感叹的句子是:“ , 。” (3)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弘一大师李叔同:半世潇洒半世僧谢和琛1942年10月的一天,弘一法师李叔同挥毫作书“悲欣交集”四字后安详圆寂,走完了他辉煌而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李叔同幼年聪慧过人,五岁便跟随母亲习诵古诗格言,六七岁时即攻读昭明文选,八九岁时学习佛教大悲咒往生咒等,十岁始读古文观止和四书,十六七岁始学习诗词及篆刻,最爱唐代有“诗佛”之称的王维之诗。从幼年即接受中国传统教育,饱读经史子集和其他杂学,与当时天津士林学者多有接触,学有根底,故有“才子”之称。李家为天津当地富贾大户,李叔同也浸染了一身清末世家子弟的生活作风。他闲时养鸟品茗、刻石治印,出入梨园、广交名角,不时还游走于青楼瓦舍,吟风弄月,他是当时天津社会备受瞩目的风流公子之一。直到他18岁那年,康梁维新变法,士大夫中开明人士变法图强的思想给李叔同以极大的震动,自刻“南海康君是吾师”一印以明志,表明自己对民族富强,变法革新的向往。而变法的失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更使李叔同认识到千疮百孔的中国要向西方学习的重要性。 在上海南洋公学,他接触到了西洋的思想和文艺。与许幻园、黄炎培等人组织“沪学会”,提倡和演出学生剧,探讨新文化、新伦理、新道德。1905年东渡扶桑,进入上野美术专门学校,专攻西洋绘画和音乐。在学习钢琴时,因为手指距离短,他不惜动手术以助长,终成介绍钢琴进入中国的第一人。1906年,他创办了中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寄回国内发行,成为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的中国人。在日本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话剧团“春柳社”,开中国现代戏剧之先河。1907年,为赈济灾民,李叔同组织春柳社成员在东京排演了话剧茶花女遗事,亲自饰演茶花女玛格丽特,该剧公演轰动了日本的文化界,日本戏剧界评论家盛赞此举“在中国放了新剧的烽火”。 回国后,李叔同应聘于杭州第一师范、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担任图画、音乐教师。任教期间,李叔同不仅在文学、音乐、美术、戏剧等诸多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而且在育人上,也极重师表和师德。 有一次,在他的课上,一位学生往地上吐了一口痰。李叔同没有立刻责备,等到下课后,他用轻且严肃的声音郑重地说:“某某,等一等出去。”等别的同学都出去了,李先生和气地说:“下次吐痰不要吐在地板上。”说过之后他微微一鞠躬,那学生脸上发红。 还有一次下课,最后出去的人无心地把门一拉,碰得太重,发出很大的声音。李叔同把这个人叫回来后,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说:“下次走出教室,请轻轻地关门。”说着对他一鞠躬。丰子恺先生曾评价他的老师李叔同说:“在当时的杭州师范,先生的人格和学问统治了我们的感情,折服了我们的心。”在此后的七年间,李叔同致力于艺术教育,培养了一批很有成就的人才,如丰子恺、潘天寿、刘质平、曹聚仁等,无一不成为日后文学艺术领域中的佼佼者。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正当盛年,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这位年仅38岁的艺术大师突然来到杭州的虎跑寺,出家为僧了,取法名演音,号弘一。李叔同出家后一心向佛,谢绝所有俗世应酬。他有感于中国僧界往往为人所诟病,全是由于不守戒律,所以他积数年之功,他严守戒律,长年累月地过起了苦行僧的生活。他誓护南山律宗,遍考中外典籍,对律藏加以整理、编修,有着承先启后、兴灭断绝的功绩。由此,李叔同也成为了南山律宗的第十一代祖师,世称“弘一法师”。 尽管身在佛门,谢绝俗务,弘一法师却始终未曾忘记忧心国事。“七七”事变爆发,时局日紧。一次在吃斋的时候,法师突然泪如雨下,对众弟子说:“吾人所食,中华之粟。吾人所饮,温陵之水。我们身为佛子,不能共纾国难,为释迦如来张些体面,自揣不如一狗子。”在座僧众无不动容。 后来,当日寇有犯闽迹象时,丰子恺劝正在闽南四处弘法的他暂到内地避难。他坚决地说:“为了护法,不怕炮弹!”并将其居所命名为“殉教堂”,又题诗一首:“亭亭菊一枝,高标矗晚节。云何色殷红,殉教应流血。” 可惜的是,一代大师有生之年未能见证抗战的胜利,1942年他溘然长逝于泉州温陵养老院的晚清室中。他临终的绝笔“悲欣交集”四字与其说是他彼时的心境,不如说是李叔同为自己的艺术和人生作的注脚,悲欣交集中,他走完了他绚烂至极、复又归于平淡的一生。 (有删改) 相关链接李叔同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他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同时,他在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出版学、环境与动植物保护、人体断食实验诸方面均有创造性发展。(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 李叔同出身于富裕之家,青年时颇有才气,刻石治印,广交名角,游走青楼瓦舍,吟风弄月,是当时天津社会备受瞩目的风流公子之一。B. 李叔同奔赴日本留学,进入上野美术专门学校,他全面钻研西洋绘画、音乐、文学、戏剧等;在日本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话剧团“春柳社”,开了中国现代戏剧之先河。C. 文章在叙述李叔同任教期间对学生的两次鞠躬之事时,反复写他“用轻且严肃的声音”教育学生,意在突出李叔同极为温和的性格。D. 李叔同出家后,有感于中国僧界往往为人所诟病,全是由于不守戒律。他严守戒律,生活俭朴,戒绝一切奢靡,长年累月地过起了苦行僧的生活。E. 这篇传记采用了散文化的写法,细致地描写了传主的语言、动作、外貌等,展现传主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的成就。(2)文章开头写李叔同挥毫作书“悲欣交集”四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3)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李叔同的“潇洒”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4)文中说李叔同事业如日中天时出家让人意想不到,他的出家是否是一种遗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第卷 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鲁迅先生对国民精神状态 ,因而他笔下的人物个个生动鲜活,尤其是旧农民形象,被他描摹得形神兼备。赤峰市洪山区昭乌达社区党委书记是一个爱串门的人,每一户居民家有几口人、生活状况怎么样,他都 。铁路部门通过制作一幅购票日历,让旅客 ,即可掌握春运购票信息,受到广大网友的点赞。A了如指掌 洞若观火 一目了然B洞若观火 了如指掌 一目了然C了如指掌 一目了然 洞若观火D洞若观火 一目了然 了如指掌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屠呦呦实现了中国本土科学成果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的零的突破,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B建立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是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创新人口服务管理的重要内容。C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我们写作时却常常感到生活平淡,没有什么东西可写。究其原因是缺乏对生活的敏感所造成的。D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新词新语产生的源泉,新词新语又是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的一面镜子。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诗歌语言的外在音乐性是不能忽视的,尤其不能忽视的是诗人通过外在的音乐性所表达的内心情绪的律动。 。 。 , 。 , 。人的内心也存在有节奏的变化这种情绪的波澜起伏形成一种内在的节奏,即内在的音乐性这种情绪的律动,一般称内在的音乐性正如客观世界中普遍存在有节奏的运动内在音乐性似乎看不见摸不着,实际上并不难理解人的情绪有激昂与沉静、欢乐与悲痛、紧张与松弛、热烈与冷淡等变化,是波澜起伏的ABCD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5分)汉字是至今仍“活”着的最古老的一种文字,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文字。 ,如收在康熙字典里的汉字就达47000多个。 ,如汉字与年号、谥号、庙号,汉字与姓、氏、名、字,汉字与避讳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 ,尤其是书法和篆刻,为汉字插上了艺术的翅膀,使一个个平实的方块字灵动起来。16.仿照下面示例,根据文段内容另写三句,与划线句一起构成一组排比句。(6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它闪烁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 , , 。五、写作(60分)17.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请以“读书趣事”为标题作文。要求:叙述类文体,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