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鲁迅自传课时训练A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6002727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鲁迅自传课时训练A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鲁迅自传课时训练A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鲁迅自传课时训练A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鲁迅自传课时训练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双基积累 (共4题;共23分)1. (7分)虽有嘉肴选自_,礼记又名_,_家经典著作之一,是战国至秦汉间_论著的汇编。学记是_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_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_。 2. (12分) 进入中学,语文课就为你开启了一扇文学之门。生活化的语文学习,个性化的阅读写作成为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请你也参与进来吧,相信你一定会收获满满。(1)语文老师出示了一道知识竞答题,请你完成:小王子是_国作家_于1942年写成的著名儿童文学短篇小说。(2)小张同学阅读小王子后,感觉小王子非常可爱,想建议语文王老师在星期一下午举行一次“我心目中的小王子”读书报告会,怎样对王老师说呢?请你替小张写下这段话。(3)对联,是我国古老的文化形式。研究对联文化,是一项重要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本次活动中一个“搜集对联”小组的负责人,你们准备怎样开展活动?请拟定两种具体的调查方法。3.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横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浙江(zh) 旅费(l) 乞食(q)B . 纤维(xin) 和药(hu) 提倡(chn)C . 偶然(u) 侦察(zhn) 散文(sn)D . 厦门(xi) 给予(i) 兑现(du)4. (2分)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我便弃了学藉,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_改为_二、 课内阅读 (共1题;共12分)5. (12分)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夏天慢慢过去,秋天悄悄来临。地上满是深红色和金黄色的秋叶,花园尽头的葡萄架上一串串的葡萄,在阳光的照射下渐渐变成了酱紫色。我正是在这时开始写回忆自己生活经历的文章的,恰好是我写霜王那篇小说一年以后。当时我对自己写的东西仍然心存疑虑,常常被那些可能不完全属于自己的思想所折磨,只有莎莉文小姐知道我内心的恐惧不安。我不知为什么变得那么敏感,总是竭力避免再提霜王有时在谈话中,一种深层的意识闪过我的脑海,我轻声地对她说:“我不知道这是否是我自己的。”有时候,我写着写着,就会自言自语地说:“如果这又是跟很久以前别人的作品一样,该怎么办?”一想到这儿,我的手就抖个不停,这一天什么也写不下去了。即便是现在,我有时也感到同样的焦虑和不安。那次可怕的经历在我心灵上留下了永久性的后遗症,其含意我现在才开始理解。莎莉文老师一直安慰我,并且尽力帮助我,为了使我能恢复往昔的自信,她鼓励我替青年之友写篇我的生活介绍的短文。当时我只有12岁,写这样的文章是很吃力的。现在回想起来,我那时似乎已经预见到了将会从这次写作中得到好处,否则我一定写不出来的。我谨慎小心,但却不屈不挠地写了下去。莎莉文小姐在一旁鼓励并诱导我。她知道,只要我坚持写下去,就能重新树立信心,发挥自己的才能。在没有发生霜王事件以前,我像其他孩子一样,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后来变得沉默了,经常思考一些看不见的东西。过了一段时间,逐渐摆脱了那一段不愉快的经历给我投下的阴影,经过磨炼,我的头脑比以前更清醒了,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1)文段中的霜王事件是指“我”创作的小说霜王与玛格丽特康贝尔小姐的一篇名叫_的小说在_上都非常相像,“我”的小说因此被误解是剽窃来的,“我”还被带到一个由柏金斯盲人学校的老师和职工组成的“法庭”上,被他们反复盘问。(2)根据文段内容,概括霜王事件对“我”有哪些消极的影响。(3)本文选自霜王事件,结合选文及这一章节有关内容,谈谈你从“我”的这次经历中得到什么启发。三、 美文品析 (共1题;共22分)6. (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总与一缕炊烟有关写下这题目,我仿佛看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尘,拂理净发丛里的草渣。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有所待地张望着村前的小路时间往往是黄昏,彩霞满天,或傍晚,薄暮冥冥。父亲还在田地里劳作,我和妹妹走在由学校回家的路上。而那时,最迫切的意愿,便是能望见自家屋顶上的炊烟。那混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莱香的炊烟啊,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开放,并且歌唱。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灿亮我们的眼睛和脸庞。母亲等饭熟了,就在夕光薄岚里,在几缕炊烟的余烬中,默默地守望着。有时,也柔柔地喊一声:“吃饭了噢。”其实,母亲所能煮的,往往也只是“饭”而已。自每年三月下秧,到八月新谷入仓,这段漫长的青黄不接的日子,一天三顿,翻来覆去的,都只是红苕稀粥,或稀粥红苕。有时,我就忍不住要冲母亲撒气:“又是红苕稀粥,又是红苕稀粥!”每到这时,母亲总是默然无语。黯淡瘦削的脸上,隐现着一丝愁苦和讪然,仿佛她真是不该煮出这样的饭食。偶尔,能听到母亲和父亲焦苦的叹息:“这日子,哎,真是亏了娃们。”声音很低,很低,却沉重如石地砸在我心坎儿上。那时,我才知道,母亲除了如我们一样饥饿外,还承忍了更难以言说的痛苦。现在想来,也真是难为了母亲。那还是大集体时候,父亲体弱多病,不能干重活,便习了理发、补鞋的手艺,常常走村串户去挣钱。挣了钱,交给队里,由队里核算工分、口粮;可是,父亲常常是挣不够工分的。母亲就只好更累了。除缝连浆补,灶火炊饭,洗锅涮碗外,还得风来雨往地忙活队里。母亲很能干,手脚利索,能挣工分换回一些粮食。虽是如此,粮食却仍不够吃。吃饭时,母亲总是先给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再舀自己的。饭桌上,母亲也总是坐在靠近灶屋那“挂角”(方桌的四角)的位置上。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箸援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那神情里,满是瑟缩,迟疑。每看到父亲或我们的碗空了,便抢着去给我们添饭。倘若锅里也没了,脸上就又是一丝愁苦和讪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后来我才明白,母亲那殷勤得有些夸张的举动里,更多的,却是谦卑和愧疚;为她作为母亲却不能煮出更多更好的饭食,喂饱她的孩子。现在,母亲偶尔到我这儿来。吃饭时,仍瑟缩而谦卑地坐在“挂角”的位置。举箸援筷间,也满是小心翼翼。起初还以为是客气,或不习惯。多次让她坐在正位上,说,一家人,用不着那样的。不一会儿,她又不自觉地移到了“挂角”的地方。我才知道,这习惯,跟那时的生活有关,改不了了。便忍不住嘴里发苦,心里发灰,有一种懊然复怅然的感觉,拂之不去。那时,母亲只有过年时最快乐。记得每次煮“年夜饭”,母亲总是风风火火地进进出出,嘴里却悠闲地哼着歌儿。饭菜终于上桌了,母亲便会兴奋地宣布:“开饭罗,开饭罗!”在我们敞开肚子,尽情吞嚼母亲做的丰盛饭菜时,母亲总是很少动筷,凝望着我们喃喃地说:“真想天天都能这样!”终于能够天天都那样了。我和妹妹,却不能天天都吃到母亲做的饭菜了。我到外地求学了,然后工作了,成家了。妹妹也到异乡打工,然后出嫁了。母亲仍在老家,里里外外地忙碌着,一日三餐地灶火炊饭。我们偶尔回家,母亲总要亲自下厨忙乎。饭菜丰富多了,母亲脸上,却依旧常有黯淡和讪然。父亲来信讲,你妈每顿饭都要念叨,不知娃们吃饭了不;家里杀了猪,心舌肚都留着,你妈问你们啥时能回来吃。读信,我的鼻子就酸酸的,喉咙里也又涩又堵。那时,我才明白了“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我其实知道,自古以来的母亲,都是这样的良善,慈蔼,无私。只是,我不无遗憾地发现,这种传统的母亲,在我们的生活里,已是越来越少。一代慈蔼而伟大的母亲,或许从此就将渐渐地消失了罢。意识到这一点,我不禁为我们的后人,感到深深的悲伤和彻骨的绝望。“又见炊烟升起”每听到这歌声,都恍惚觉得,有一缕缕绵缠的炊烟,在眼前袅袅地飘升起来,与夕阳、晚霞、风和过去的岁月融在一起。那淡蓝淡蓝的烟里,满是最平常的人间气息,朴素、温暖而芳香,叫人莫名地感动,惆怅。眼睛里,也禁不住一阵灼痛、潮润,仿佛正被那烟火熏燎着。依稀看见,我苍老而慈蔼的母亲,正站在老屋的矮檐下,站在一缕缕炊烟的背景中,远远地望我,暖暖地喊我。那炊烟,我想,该就是母亲生命的光束了。而它,我知道,也正是我生命之流的初源。(1)作者几次写了母亲的“讪然”,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第段的作用。 (3)本文语言蕴涵丰厚,生动贴切,富有表现力。请赏析第段中两个画线的语句。那混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莱香的炊烟啊,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开放,并且歌唱。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灿亮我们的眼睛和脸庞。(4)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第段画线句子的理解。一代慈蔼而伟大的母亲,或许从此就将渐渐地消失了罢。(5)下列对文章的品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段卒章显旨,点明了写作目的,揭示了文章中心,升华了作者的情感。B . 以“总与一缕炊烟有关”为标题,表明文章写作的是“与炊烟有关”的人和事,有揭示内容和主题的作用;还能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阅读兴趣。C . 本文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刻画母亲形象,抒写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D . 文章以母亲从炊烟中走出开头,又以母亲站在炊烟中喊“我”结尾,两个实景首尾呼应。四、 写作练笔 (共1题;共5分)7. (5分)【写法借鉴】鲁迅自传一文是一篇自传,作者在文中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自己家境情况、主要经历及著述情况,语言平实含蓄,选材得当,重点突出,值得学习与借鉴。【片段仿写】请你写一个片段,对自己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别人对你有一个大体的了解。(100字左右)第 8 页 共 8 页参考答案一、 双基积累 (共4题;共23分)1-1、2-1、2-2、2-3、3-1、4-1、二、 课内阅读 (共1题;共12分)5-1、5-2、5-3、三、 美文品析 (共1题;共22分)6-1、6-2、6-3、6-4、6-5、四、 写作练笔 (共1题;共5分)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