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七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93465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大版七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大版七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大版七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大版七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下列对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四部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唐僧师徒四人来到西梁女国,被迎阳驿驿承启奏西梁国女王,女王闻奏,满心欢喜,愿以一国之富,招唐僧为王,女王为后,阴阳配合,生子生孙,永传帝业。由于悟空用计,唐僧假装答应,后借送悟空、八戒、沙僧三人离开女国西行之际变卦,这时,另一女妖弄阵旋风把唐僧摄走了。B . 宋江、公孙胜和三阮兄弟正在商议投奔梁山泊,何涛并捕盗巡检带领官兵向石碣村开来,他们用迎敌的妙计,把何涛一伙一网打尽,最后只留何涛一人性命,让他自寻路回济州去了。C . 曹操在许都,正与众谋士商议荆州之事,忽然东吴使者捎信来,说吴兵将袭荆州,求曹操一起夹攻关云长,曹操派徐晃助战,徐晃用计大破关羽军队,关羽被迫败走麦城。D . 黛玉和湘云在欧晶馆联诗,湘云借池中飞出的大白鹤助兴,联出诗句道:“窗灯焰已欢。寒塘渡鹤影,”黛玉听后,又叫好,又跺足,说:了不得,这鹤真是助他了的!稍后,黛玉也不示弱,用了一句“冷月葬花魂”对上,湘云拍手赞道:“果然好极!非此不能对。”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2. (1分)给下面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_襁褓订正叱咤风云气吞斗牛ywncn断章取_心无旁_细_然一笑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 (5分)在横线上工整地填入正确内容。(1)_,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_。(王绩野望) (2)黄鹤楼中情景交融,抒发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 (3)使至塞上中写塞外奇特美丽风光的千古名句是:_,_。 (4)渡荆门送别中抒发作者思乡惜别之情的句子是:_,_。 (5)几处早莺争暖树,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四、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5分)4. (1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文言词语。 及其家穿井_一狼洞其中_非宁静无以致远_博学而笃志_5. (14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褊,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 , 楚人未既济。司马日:“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日:“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日:“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日:“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 , 不鼓不成列。”(选自子鱼论战)【注】宋公:宋襄公。成列:指摆好阵势。既:尽,全部。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陈:通“阵”,指摆好阵势。门官:国君的卫士。重(chng):重复再次。二毛:头发斑白的人。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神弗福也 福:_公伤股 , 门官歼焉 股:_(2)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只画一处) 下视其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4)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 【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5)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 五、 名著阅读 (共1题;共6分)6. (6分)为了打造绿色精神家园,学校开展了营造书香校园的“名著竞读”活动。请你从西游记、水浒传、名人传三部名著中任选一个典型人物,按下面两个栏目完成一期黑板报内容的撰稿。 (1)栏目一:“名著人物”介绍栏(写出人名并简介其性格特点) (2)栏目二:“精彩情节”大家看(简要概述与此人物紧密相关的一个精彩情节)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7.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扫码风行,你还花“钱”吗?近年来,无论是我国还是世界各地,“扫码支付”现象已经十分普遍。但是不论是我国还是世界各地,“扫码支付”的发展和普及依然有所不同。能够确定的是,这种“非现金支付”的方式已经引起了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思考。【社会现象】很多人调侃,手机支付发展太过迅猛,有两类群体深受打击,一是乞丐。以前出门很多人都会备点零钱,当看到路上的乞丐,产生怜悯之心时,便会顺手将口袋中的零钱给乞丐。可是现在很多人随身都不带现金。二是小偷。人们不带钱包,小偷就无钱可偷;改偷手机吧,一个个走到哪儿都机不离手,哪有下手机会啊!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花“钱”不用现金是再普通不过的事。虽然“扫一扫”“刷一刷”发展越来越快,但仍有不少人习惯买东西付款时花“钱”。郝阿姨说,孩子多次教她用手机支付,但她都记不住操作,听了那么多被盗刷的新闻,自己担心上当受骗,还是感觉用现金安全。“尤其是逢年过节的时候,作为一种传统习俗,取点新钞票,包个现金大红包给孩子更喜庆,更能表达心意。”像郝阿姨这样的老年人,以及一些对新技术还不熟悉的人,觉得移动支付的操作方法还很复杂,相比传统看得见、摸得着的现金,只是账户数字的变化让他们缺乏安全感。【专家分析】“现金支付与非现金支付,其实各有利弊。”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现金不依赖于任何介质,不同于刷卡需要POS机、手机支付需要网络,现金使用起来更简单便捷。从现实情况看,还有不少人依赖现金支付,对一些中老年人以及农村或偏远地区的消费者来说,现金支付仍将是重要的支付方式。同时不可否认,现金在印制、运输、存储等方面与非现金支付相比确有其劣势。如今,不少人会遇到这种情况:买东西付款时,扫微信或支付宝经常会有优惠,但用现金基本上什么活动都没有,甚至还会有一些商贩直接明确表示“拒收现金”。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根据相关规定,现金是合法货币,商家不能强行要求消费者只能用某种支付方式,否则就是触犯法律的行为。【图表分析】【国际动态】北欧地区是无现金社会建设的先行者,瑞典、丹麦、芬兰是全球对现金依赖最低的国家。2015年,在这三个国家的零售消费交易中,只有6%通过现金结付,而在美国,这一数字为47%。除北欧地区外,欧洲其他国家也出现了现金使用频率下降的趋势。英国自1988年以来,现金支付的比率下降了14个百分点。亚洲地区新加坡政府曾在2001年明确提出发展电子货币的最高目标,即建立“无现金社会”。印度莫迪政府2016年底发布著名的“废钞令”,规定在2017年3月31日后,正式废止旧版500卢比和1000卢比纸币。日本部分移动运营商也开发出了“手机钱包”,只要上传个人资料后就可使用,目前主要用于便利店和购买电车票。至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如澳大利亚储备银行2017年计划推出新支付平台(NPP),旨在继续推动澳洲无现金社会建设。而美国,现金交易仍在日常支付中占据较大比重,移动支付发展较缓慢。2013年的美联储数据显示,美国人逾四分之一的付账方式仍然是现金,并且国内民众中始终存在一股拒绝无现金社会的强大力量。可见,世界建设无现金社会的步伐日益加快,尤其以北欧、新加坡等地区为先。这些地区有几个共通之处,一是经济水平高,人均GDP和国民收入位居世界前列,国内消费欲望旺盛;二是国土面积不大,城乡差异、国内地区间差异较小,推行政策阻力较低;三是国民受教育程度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四是政府推动相关政策的颁布与实施,行政阻力、法律阻力较小。(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通过写乞丐和小偷的事例,说明只要以后都是“非现金支付”,那么这两类人将会消失。B . 研究员董希淼认为现金与非现金支付各有利弊,可推断这两种支付方式目前都有存在价值。C . 从【图表分析】可发现,移动支付安全隐患种类多,危害大,不利于移动支付的可持续发展。D . 对于“非现金支付”发展速度,欧美国家比亚洲国家发展地更加迅速,且更加有体系化。(2)在辩论赛中,正反双方对“非现金支付”与“现金支付”的利弊产生了分歧。请结合上文【社会现象】【专家分析】和【图表分析】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正方:非现金支付比现金支付弊大于利反方:非现金支付比现金支付利大于弊观点1:现金不依赖于任何介质,现金使用起来更简单便捷。观点1:_。观点2:_。观点2:_。观点3:_。观点3:现金携带不方便。(3)王奶奶在便利超市买了2罐牛奶,给了店家100元的纸币,店家借口说没钱找零,要求王奶奶扫码支付。请你结合上文,为王奶奶提供解决方案并说明理由。 (4)阅读上文后,请结合相关内容,为我国“非现金支付”的合理发展提出建议,不少于2条。 8. (17分)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壶口瀑布: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落日,苍鹰,暮色,群山,我们在这样的背景衬托下,恋恋不舍离开陕北,奔向秦晋峡谷,去寻找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壶口瀑布。黄河从约古宗列开始,从涓涓溪流,有容乃大,汇成(wi)为壮观的大河。她从龙羊峡走出,变得奔涌浑浊,像暴怒的雄狮,东冲西撞,给两岸人民带来幸福,更带来无尽痛苦。我们沿黄河一路采风,心情上总体是压抑悲壮的。壶口是黄河最壮观的景色,我们急迫地欲领略她奔腾(po xio)、千军万马的气度。车窗外,杳无人烟,屋舍稀落,断垣残壁,瓦砾成堆。车拐过最后一道山梁,黄河从视线中消逝。蓦然,一股惊天动地的声浪铺天盖地而来,黄河以雷霆万钧之势,呐喊着迎接我们这群不速之客。车停道旁,喧哗停止,苍茫暮色使我们看不见黄河之水,只能静静地用耳,准确地说是用心,听黄河母亲的倾诉。上古,黄河奔泻至此,形成滔滔洪流。河道不畅,横溢流淌,黄河成为不可抗拒的洪灾。大禹用疏导之法,劈开吕梁山,凿开龙门,给后人留下名闻(xi r)的壶口瀑布。翌日清晨,我们走近壶口瀑布身旁,立刻被她博大的气势所(zhn hn)。黄河之水显得宽宏博大,奔放无羁。此时,我才知晓李白为什么写“黄河之水天上来”。壶口两旁,山岩断裂,赤裸畸形,筑成两条坚固峰带,如鬼斧神工。金色的波涛从远方滚滚而来,惊涛拍岸,金液飘荡。雾气蒸腾,水天一色。七色彩虹在阳光照耀下,横跨两岸。黄水万顷,赤身裸体,无拘无束,在秦晋峡谷奔突涌荡,左回右旋,掀起团团浪花、泡沫。壶口河槽错落,岩石犬牙交错,水流跌宕,像烈马分尸般撕碎水层,又如古老的石犁犁开波面。云腾雾裹,浇入壶口,挤入龙槽。黄河雄浑博大的身躯突然被痉挛收缩,又被大自然鬼使神差般撕裂。此时,黄河畔上,气流在抖动,山在摇晃,大地在颤栗。“声震四十里,烟雾溅湿人”。天和地(bn ln)的色彩和声响都消失了,黄河似是地下奔突出的岩浆,发出无尽的雄伟轰鸣。久居都市,偶尔踏青,已习惯于风花雪月,小桥流水。猛然被苍凉悲壮激越的悲歌一击,心灵为之一振。你听,黄河之水低沉狂叫,像沙场将士的喘息,有雄壮,有阳刚,有激昂。两岸群山和游客,静默倾听。一切在这里都停止、凝固了,只有黄河奔流。她在青藏高原成长,在内蒙古沙丘壮大,在历经九曲回肠的磨难后,又被投入十里龙槽,她在生命的压抑中,带着生命的重负,在跳荡中完成生命的格斗。面对壶口,你只能高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壶口瀑布,观之,如万马奔腾, 听之,似惊雷行空。浩浩乎,中华民族之文化;荡荡乎,中华民族之精神!(选自1994年11月25日北京日报,作者宁明。有删改。)(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填空。 wipo xioxi rzhn hnbn ln_为壮观_名闻_(2)试着从文中找出一组形容词概括黄河的特点,并说明写壶口瀑布为何先着力描写黄河之水。_ (3)作者描写壶口瀑布是为了赞美中华民族的精神,试从本文中概述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 (4)文章最后以黄河大合唱和纤夫的爱来结尾,有什么好处? 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9. (7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甲)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乙)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这两首都是律诗,但甲诗是_律,乙诗是_律。 (2)两首诗的内容相同,都是写秋天的景色,但诗人的心境不同,所以整首诗的感情基调也不同,甲诗的整体基调是_,乙诗的整体基调是_。 (3)对甲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却下笔说是“空山”,这就造成了前后矛盾。B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C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描绘了一幅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D . 这首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4)对乙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B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树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写景的同时,更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C . “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秋之绪。D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前句点明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增多,于是便终日借酒浇愁,对生活失去信心。(5)乙诗中成为千古名句的是:_。 (6)两首诗你更喜欢哪一首?请简述理由。 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10. (1分)作文:善待 要求:半命题作文,先将题目补写完整,再写作;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1、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2-1、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1、3-2、3-3、3-4、3-5、四、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5分)4-1、5-1、5-2、5-3、5-4、5-5、五、 名著阅读 (共1题;共6分)6-1、6-2、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7-1、7-2、7-3、7-4、8-1、8-2、8-3、8-4、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9-1、9-2、9-3、9-4、9-5、9-6、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