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校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93058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校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教版五校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苏教版五校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校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辩论会上,正方咄咄逼人的气势压得反方连连失误。B . 当初他对奶奶的病不以为意,结果那次竟成了诀别。C . 要为前进寻找条件,不为后退拼凑理由。D . 马的头部比例整齐,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各得其所。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学校对极少数不尊重教师、无理取闹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B . 我们学校的课改成果昭然若揭,国内外同行大加赞赏,纷纷前来观摩学习。C . 传统文化如“四书五经”对初中生可能比较陌生,但对语文老师却是熟悉的。D . 经济是否迅速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加速培养出大量的高水平技术、管理人才。二、 默写 (共1题;共10分)3. (10分)(2015南宁)古诗文默写,按要求填空。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_。”(论语十则)_,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晨兴理荒秽,_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_,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典故感叹物是人非,世事变迁的句子:_,_ 。完整默写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_,_ 。_,_ 。三、 书写 (共1题;共4分)4. (4分)(2014黑龙江)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春来了,阳光明媚。绿意一直mn延到窗下的草坪,每一株嫩茎都迎风伸展。再细看那花朵,一簇簇、一团地盛开着,在阳光的照耀下,愈发亮,如水晶般晶yng,折射着不一样的光彩。阳光洒在花瓣上,给花瓣镀上了一层金。给文中划线的字注音。_嫩茎一簇簇根据拼音写汉字。mnyng_延晶_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4分)5. (4分)请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补充完整,使之与前面句子构成排比。大自然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从冰雪的消融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_ , _;_ , _。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6. (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节选自礼记檀弓下)【注释】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壹:真是,实在。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1)解释下面划横线的词语。阡陌交通:_ 便要还家:_子之哭也:_ 苛政猛于虎也: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今吾子又死焉。(3)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_(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_(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_(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 (4)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7. (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选自桃花源记)(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选自五柳先生传)(丙)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亲 旧 知 其 如 此 或 置 酒 而 招 之 造 饮 辄 尽 期 在 必 醉。(2)下列关于(甲)(乙)两文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写了发现桃林、进入桃源、离开桃源和再寻桃源的经历。B . (甲)文第二段描写了桃源中的美丽风光,其中有自然风光和社会风光。C . (乙)文中五柳先生宅门前有五棵柳树,所以取号“五柳先生”。D . (乙)文中五柳先生喜欢读书,而且深究书中文字之意,可谓“一字之证,博及万卷”。(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4)(甲)文中描绘桃源中人们过着丰衣足食、幸福美好的生活,具体表现在“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两处。(乙)文中五柳先生的生活却与此截然相反,具体表现在“_”。(摘录原文中的话) (5)联系(甲)(乙)(丙)两文一诗及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谈谈你对(丙)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的理解。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8. (15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试图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站稳并成就一番大事,什么最重要?才华?勤奋?人际脉络?都不是。是诚信。诚信,首先是重承诺,然后要讲诚实,守信用。不仅对别人必须如此,对自己,亦应该如此。但太多时候,我们将对自己的诚信忽略掉了,或者说,我们对自己,完全没有诚信可言。理由很简单:因为无人知道。无人知道,便可以“不讲诚信”。比如早晨的时候,你计划晚上要去看望一位朋友。但是一天工作结束,你有些累,于是便决定不去。你决定不去,因为你没有跟你的朋友谈及此事。就是说,既然没有对朋友做出口头承诺,也就没有恪守承诺的理由。但是,请注意,心里的承诺,也是承诺。你没有失信于朋友,但是你已经失信于自己。比如周一的时候,你计划周末去郊区爬山。但到了周末,或因为事情太忙,或因为你的懒惰,你突然不想去了,并将爬山的计划再一次延迟。爬山乃小事,但因为这件事,你将自己欺骗一次。你对自己失去诚信,可是你非常大度地原谅了自己。原谅自己的原因,只因为那完全是你个人的事情。比如月初的时候,你计划在这个月读完一本书。但是你天天在忙,将读书的时间完全挤掉。或者,即使你不忙,你还有别的安排,比如喝酒、健身、打牌、会友,等等。到月底,那本书,仍然被翻在第一页。读书乃小事,但因为这件事,你对自己失去诚信。你对自己失去诚信,可是你并未发觉。比如年初的时候,你计划做成一件大事。这件事无人知道,这是你的秘密。可是,或因为工作和家庭的琐事,或因为事情的难度,你终没努力去做这件事情。不努力去做这件事情,不仅因为难度,更因为你内心的懒惰。你对自己失去诚信,你却并不以为然。只因为无人知道。我们常常会批评不讲诚信的人,但事实上,如果仔细回忆,你大约会发现,其实你就是一个不讲诚信的人。诚信是一种习惯,当你屡屡对自己失去诚信,那么,距离你对他人不讲诚信的那一天,也许就为时不远了。对自己讲诚信,不仅是对你的事业负责,更是对你的人品负责。(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文章段论证了文中的哪句话?段对论证文章中心论点起了什么作用?(3)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杨震行为的看法。【链接材料】汉代官员杨震在赴任东莱太守途中,路经昌邑。当时的昌邑令王 密,是他任职荆州刺史时举茂才提拔的。王密听说杨震经过此地,为报答当年杨震的提携之情,于是白天去谒见杨震,晚上则准备了白银十斤赠送给杨震。杨震对他 说:“我们是老朋友,我很了解你的为人,你却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现在是深夜没有人知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有 人知道呢?”王密听完后,惭愧地离开。9.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月是故乡明季羡林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映月”等等,不可胜数。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的有。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的一半多。在我这个小孩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波撼岳阳城”那样有气派,却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着,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顾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清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上,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那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起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 , 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绕,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修养的老朋友过来看我。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感慨地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去干嘛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濠,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呜,其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斯,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在有甜美在。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注释】旖旎(y n)柔和美丽。 耄耋(mo di)指八十多岁的老年。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耋,指七八十岁的年纪。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1)作者在两段中追忆了哪些童年趣事?请分点概括。(不超过20个字) (2)为什么说“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3)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要写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月亮和朗润园的奇景? (4)作者在文章结尾处重申“月是故乡明”,请你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写作题目:从来没有这样要求:字数在600字以上的记叙文;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班名等,请用A老师、B班级、C学生等字样代替;请注意字迹端正,卷面整洁。八、 名著导读 (共1题;共12分)11. (12分)阅读威尼斯商人选段,回答问题。鲍西娅 你这场官司打得倒也奇怪,可是按照威尼斯的法律,你的控诉是可以成立的。(向安东尼奥)你的生死现在操在他的手里,是不是?安东尼奥 他是这样说的。鲍西娅 你承认这借约吗?安东尼奥 我承认。鲍西娅 那么犹太人应该慈悲一点。夏洛克 为什么我应该慈悲一点?把您的理由告诉我。鲍西娅 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它有超乎一切的无上威力,比皇冠更足以显出一个帝王的高贵:御杖不过象征着俗世的威权,使人民对于君上的尊严凛然生畏;慈悲的力量却高出于权力之上,它深藏在帝王的内心,是一种属于上帝的德性,执法的人倘能把慈悲调剂着公道,人间的权力就和上帝的神力没有差别。所以,犹太人,虽然你所要求的是公道,可是请你想一想,要是真的按照公道执行起赏罚来,谁也没有死后得救的希望;我们既然 祈祷着上帝的慈悲,就应该按照祈祷的指点,自己做一些慈悲的事。我说了这一番话,为的是希望你能够从你的法律的立场上作几分让步;可是如果你坚持着原来的要求,那么威尼斯的法庭是执法无私的,只好把那商人宣判定罪了。夏洛克 我自己做的事,我自己当!我只要求法律允许我照约执行处罚。(1)选段中划线的“这场官司”指的是_和夏洛克之间围绕_而引起的纠纷。(2)结合全剧回答:在众多贵族面对夏洛克的要求束手无策时,鲍西亚抓住了哪两个苛刻的条件使问题迎刃而解?(3)理解画线部分的台词,鲍西亚说这番话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结尾一句的潜台词是什么?这反映了鲍西亚怎样的个性特点?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默写 (共1题;共10分)3-1、三、 书写 (共1题;共4分)4-1、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4分)5-1、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6-1、6-2、6-3、6-4、7-1、7-2、7-3、7-4、7-5、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8-1、8-2、8-3、9-1、9-2、9-3、9-4、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1、八、 名著导读 (共1题;共12分)11-1、11-2、1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