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试卷A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92841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试卷A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试卷A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试卷A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书写 (共1题;共4分)1. (4分)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夏天的花有浓烈的生命之力,在阳光最饱满的季节zhn_放,如奔ch_、跳跃、飞翔着的生命精灵。夏花不惧怕艳阳,总是在jio_阳似火的盛夏jng_相开放,红色的花瓣如同最灿烂的火焰,他们绚烂地燃烧着,如同凤凰涅槃,宣泄着光和热,用生命点燃整个夏天。二、 默写 (共1题;共22分)2. (22分)补充句子(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 , _。(诗经关雎)(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 , _。(诗经关雎)(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_ , _。(诸葛亮诫子书)(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_ , _。(诸葛亮诫子书)(5)_ ,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6)_ ,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7)陶渊明饮酒(其五)中最能表现诗人远离尘俗、醉心自然的诗句是:_ , _。(8)陶渊明饮酒(其五)中最能表现诗人远离尘俗、醉心自然的诗句是:_ , _。(9)李清照武陵春中用夸张的比喻表现词人无限愁绪的句子是:_ , _。(10)李清照武陵春中用夸张的比喻表现词人无限愁绪的句子是:_ , _。(11)雨,是大自然的精灵,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爱物,请写出古诗词中含“雨”字的诗句(连续两句):_ , _。(12)雨,是大自然的精灵,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爱物,请写出古诗词中含“雨”字的诗句(连续两句):_ , _。三、 其他 (共2题;共10分)3. (5分)只想让您昕听我的心跳文中写道:十年累积的情感再也无处藏匿,我的心几乎要跳出来, 我好不容易忍住眼泪,终于说出了准备了千万次的话语:“父亲,母亲,我就是您10年来一直资助的那个孤儿。”请在横线上作一个动作和心理活动的片断描写。要求:(1)符合上下文情境;(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3)字数不超过150字。4. (5分)沐川有“竹乡”“茶乡”“草龙之乡”“天然氧吧”等称谓。近年来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假如你是导游,请选择家乡的一处景观(或者一项“地方文化活动”),设计一段解说词。要求语句通顺,至少使用一种修辞,60字左右。 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5. (10分)语段修改。倡议书阅读是生活永恒的主题,书籍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阅读是让人受益的生活方式,也是崇高的精神跋涉。捧一本好书,让平凡生活在阅读里精彩纷呈,让人生境界在阅读中提高升华。读高尔基的童年,可以使人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读繁星春水,可以使人在诗性的语言中,体会到革命的力量。阅读经典时要做有心人,不动笔墨不读书。在第21个世界读书日,我们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提升人生境界,阅读经典名著,共建书香校园。此致敬礼校团委4月23日(1)倡议书中有一处格式有误,请提出改正意见。(2)本段有一句语序有问题,应将“_”与“_”对调。(3)第_句内容存在问题,应改为_(4)文中第_句与主题无关,应删去。五、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0分)6. (5分)阅读语段,回答问题。大漠中的生命先锋沙漠,不知创造出多少幅令观赏者凝眸驻足的迷人画。一望无际的金黄世界,你看不到风沙弥漫,只感到是那么安定纯静;几峰昂首踯躅的沙驼,传来悦耳的丁冬驼铃声;夜幕上硕大如磐的月轮,令人憧憬起童话中的意境;在晨晖中跳动的朝暾又令人感到无限的温馨这只是作家和画家笔下的大漠。沙漠,不知创造出多少万古流传的浪漫诗篇,诸如陈子昂的“黄沙漠南起,白日隐西隅”;王昌龄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李白的“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杜甫的“一去紫台连逆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张籍的“无数铃声造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李贺的“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虽然这里我们会领略到比任何一幅图画都更深邃的壮观悲凉之意蕴,这毕意只是诗人眼中的沙漠。如果用这些诗与画的描述认识沙漠,所产生的只能是审美的错觉。沙漠到底意味着什么,只有沙漠里的生命才知道得最深刻。对于这里的生命来讲,沙馍从来就没有诗情画意可言,而是意味着罕见的艰难、残酷的生存威胁与随时的毁灭,意味着无边的荒寂、贫瘠与冷漠。因而,我们不能不说,能够在沙漠中得以生存的都是顽强的生命,诸如沙棘、怪柳、仙人掌、光棍树等等。然而,最令我感动的还是在北京林学院进修学习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师向我讲起的一种很小很小的植物。它一生中没有固定生处,亦无固定的死所,沙丘上的每一个脚印、沙坑、驼迹,都可能是它的临时驻地。它追随着太阳的走向,从日出开始,在大沙漠中不停地移动、奔波、跋涉到日落。因而,人们称它为走日兰。也许它并没有什么神圣的目标,命运也注定了奋其毕生也走不到太阳的身边,但是,它却像负了什么使命,矢志不移,忠贞不渝,永远向着光明前进,永远也不停止自己追求的脚步,移来移去,却仍是永远厮守着这片荒凉的热土每当我记起那位老师向我讲过的走日兰,便想起了那些在大漠中奋斗的石油工人、边防战士、航天试验基地的人们;同时也想起了为绿化沙漠而在西北探索了一生的那位白发苍苍的林学院老师,正是他们在沙漠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啊,走日兰,如果说能够在沙漠中生存的都是顽强的生命,那么,人当是顽强生命中的一族先锋。走日兰,你虽然生长在大漠沙原中,虽然在植物志上我没有找到你的名字,但你却又是时时在我的身边,你早已成为我心中的夸父。但愿在你走过的地方也能够生长一片片盛开着的烧天邓林,把那些在沙漠中跋涉着的人生之旅辉映得更加绚丽红火。【注】暾(tu):刚出来的太阳。沙碛(q):沙漠。作家和画家笔下的沙漠是“迷人”的,“迷人”之处在于什么?7. (34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给成人读的童话周国平最近又重读了圣埃克絮佩里的小王子,还重读了安徒生的一些童话。和小时候不一样,现在读童话的兴奋点不在故事,甚至也不在故事背后的寓意,而是更多地感受到童话作家的心境。我发现,好的童话作家一定是及有真性情的人,因而在俗世中极为孤独,甚是悲凉。他们之所以要给孩子们讲故事绝不是为了劝喻,而是为了寻求在成人世界中不易得到的理解和共鸣。也正因为此,他们的童话同时又是写给与他们性情相通的成人的,或者用圣埃克絮佩里的话说,是献给还记得自己曾是孩子的少数成人的。童话的主人公是一个小王子,他住在只比他大一点儿的一颗星球上,这颗星球的编号是B612。圣埃克絮佩里写道,他之所以谈到编号,是因为成人们的缘故大人们喜欢数目字。当你对他们说起一个新朋友的时候,他们从不问你最本质的东西。他们从不会对你说:“他的声音是什么样的?他爱玩什么游戏?他搜集蝴蝶吗?”他们问你的是:“他几岁啦?他有几个兄弟?他的父亲挣多少钱呀?”这样,他们就以为了解他了。假如你对大人说:“我看见了一所美丽的粉红色砖墙的小房子,窗上爬着天竺葵,屋顶上还有鸽子”他们是想象不出这所房子的真实模样的。然而,要是对他们说 :“我看到一所值十万法郎的房子。”他们就会高呼:“那多好看呀!”圣埃克絮佩里告诉孩子们:“大人就是这样的,不能强求他们是别种样子。孩子们应该对大人非常宽容大度。”他自己也这样对待大人。遇到被生活外在光环所蒙蔽的大人,“我对他既不谈蟒蛇,也不谈原始 森林,更不谈星星了。我就使自己回到他的水平上来。我与他谈桥牌、高尔夫球、政治和领带什么的。那个大人便很高兴他结识了这样正经的一个人。”在这巧妙的讽刺中浸透着怎样的辛酸啊。我敢断定,正是为了摆脱在成人世界中感到的异乎寻常的孤独,圣埃克絮佩里才孕育出小王子这个形象的。他透过小王子的眼睛来看成人世界,发现大人们全在无事空忙,为占有物质、拥有权力、炫耀虚荣之类莫名其妙的东西活着。他得出结论:大人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相反,孩子们是知道的,就像小王子所说的:“只有孩子们知道他们在寻找些什么,他们会为了一个破布娃娃而不惜让时光流逝,于是那布娃娃就变得十分重要,一旦有人把它们拿走,他们就哭了。”孩子们看重的是它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所以他们并不问破布娃娃值多少钱,它当然不值钱啦,可是,他们天天抱着它,和它说话,便对它有了感情,它就比一切值钱的东西更有价值了。这种对待事物的态度就是真性情。许多成人之可想,就在于失去了孩子时期曾经拥有的这样的真性情。安徒生也流露出这样的真性情。在一篇童话中,他让一些成人依次经过一条横在大海和树林之间的公路。对于这片美丽的景致,一个地主谈论着把那些数砍了可以卖多少钱,一个小伙子盘算着怎样把磨坊主的女儿约来幽会,一辆公共马车上的乘客全都睡着了,一个画 家自鸣得意地画了一幅刻板的风景画。最后来了一个穷苦的女孩子,“她惨白的美丽面孔对着树林倾听。当她望见大海上的天空时,她的眼珠忽然发亮,她的双手合在一起。”虽热她自己并不懂得这时渗透了她全身的感觉,但是,唯有她懂了眼前的这片风景。无须再引证著名的皇帝的新装,在那里面,也是一个孩子说出了所有大人都视而不见的真相,这当然不是偶然的。也许每一个优秀的童话作家对于成人的看法都相当悲观。不过,安徒生并未丧失信心,他曾说,他写童话时顺便也给大人写点东西,“让他们想想”。我相信,凡童话佳作都是值得成人想想的,它们如同镜子一样照出了我们身上业已习以为常的庸俗,但愿我们能够因此回想起湮没已久的童心。(选自周国平文集,有删改)(1)第 段中,作者感受到了童话作家怎样的心境?请简要概括。(2)第 段中,作者感受到了童话作家怎样的心境?请简要概括。(3)下面句子中加点部分的内容表现了大人们什么样的特点?(1)大人们喜欢数目字。_(2)我与他谈桥牌、高尔夫球、政治和领带什么的。_(4)下面句子中加点部分的内容表现了大人们什么样的特点?(1)大人们喜欢数目字。_(2)我与他谈桥牌、高尔夫球、政治和领带什么的。_(5)第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读懂这片风景的只是女孩子而不是其他人?(6)第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读懂这片风景的只是女孩子而不是其他人?(7)作者对写童话给成人读的这类作家持有怎样的态度?本文列举的给成人读的这类童话具有怎样的特点?(8)作者对写童话给成人读的这类作家持有怎样的态度?本文列举的给成人读的这类童话具有怎样的特点?8. (11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不是每朵花都要结果表哥种了20多年桃树,有几十亩的桃园。几年前,我从他那儿移了棵嫁接好的桃树苗,栽在院子里。“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见钱”,这农谚准得很。桃树栽下后的第二年,料峭春寒尚未消退,它的枝丫间便冒出了一个个花骨朵。紧接着,随着“春风又绿江南岸”,仿佛一夜之间,那小小的桃树,竟“满树和娇烂漫红”了。我兴奋地打电话向表哥报喜,表哥却叮嘱我,每条枝上只留五六朵桃花,其余的都摘掉。电话这端的我差点惊掉了下巴,问他为什么,表哥告诉我,不仅如此,等结了桃,还要疏掉多余的果,每个枝上只留一两只最大最好的。因为桃树太小,枝丫太细,桃子多了怕经不住就这样,在表哥的叮嘱下,我虽是万般不舍,但也只好忍痛割爱,按表哥说的办。不过看看桃树那稚细的“胳膊”,我也的确有点儿担心它承受不了太多的重负那年夏天,我收获了6只又大又甜的蜜桃。第二年,桃树虽粗壮了许多,但仍显得有些“身单力薄”。我怕它还是不能承受累果之重,便主动疏掉一些繁花,摘去一些赘果,只是比去年留的要多了许多。这一年,我收获了更多的桃子。只是个头不太均匀,有的品相也不怎么好。桃树渐渐长大,不再担心它的承受能力,我期待它结出更多的果实。于是,不肯再辜负每一朵花蕾,更舍不得糟踏结出的每一个果子。可是,最终收获的桃子竟小了许多,感觉也不如原先的甜。我以为这桃树得了什么病,打电话询问表哥。表哥问明原委,告诉我该疏的花一定要疏,该去的果坚决得去。他说:不是每朵花都要结果。我如梦初醒。是啊,不是每朵花都要结果!想想我们的人生,不同样如此吗?在人生的航程中,生活就如同一棵开花的树。有时候,我们的梦想很多,想做的事很多,想要的“花”和“果”很多,理想的树上花团锦簇。可是,现实却屡屡冷酷地告诉我们:尽管世界因生命而美丽,生命因梦想而精彩,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贝壳里都有珍珠,并不是所有的生命都能焕发光彩,并不是所有的梦想都能开花结果。为了实现人生最大、最美好、又最接近现实的结果,我们不得不学会取舍,适时摘掉那些多余的“花”和“果”。人生有涯而知无涯,精力有限而事无限,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诸事成功。不然,貌似满树之“花”、累枝之“果”,却终是得不到几个像样的“桃子”。舍弃,并不是放弃,而是为了得到最好的结果。“不是每朵花都要结果”,这何尝不是一种人生的智慧!(有删改)(1)第段加下划线词语“糟踏”中的一个错别字是_,它正确的书写应是_。 (2)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我”栽种桃树的过程“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桃花开满树兴奋表哥叮嘱摘掉多余的花和果_不舍桃树渐渐长大,不再疏花去果_不解表哥说明桃树疏花去果的原因_(3)第段中划线句的作用是_(4)下列对本文中心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我们在该放弃时要学会放弃B . 人生有涯而知无涯C . 并不是所有的梦想都能实现D . 舍弃是为了更好的得到(5)标题“不是每朵花都要结果”的含义是_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36分)9. (36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乙)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yn yn,小心谨慎的样子)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dn);以为且噬(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亲近而不庄重),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1)解释加横线字的意思。寻向所志 得其船,便扶向路 蔽林间窥之 乃去(2)下列句子中的“之”用法跟“虎见之”用法相同的是( )A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 . 然往来视之C .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 . 何陋之有(3)翻译下列句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4)根据上下文说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中,桃源人为什么“叹惋”?(5)“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是( )A . 因为他们要求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大家都过上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生活。B . 因为他们喜欢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生活。C . 因为他们希望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生活。D . 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生活。(6)结合全文看,陶渊明在世外桃源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7)如何理解渔人做了标志却“不复得路”这个情节( )A . 说明虽然这是一个虚构的与黑暗现实社会并不对立的社会形态。但这样写的目的是用以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B . 说明这是一个虚构的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这样写的目的并没有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也不是广大人民的愿望。C . 说明尽管这是一个虚构的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这样写的目的是用以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但并不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D . 说明这是一个虚构的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这样写的目的是用以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8)根据乙语段,写出两个成语:_、_。(9)读了乙语段,说说你有何启示。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作文。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不得抄袭。(1)请以“别样的精彩”为题,写一篇作文。(2)阅读下面诗歌,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蒲公英我想你也和我一样喜欢到处流浪所以鼓足了勇气送你一程我听见你从空中传来笑声你说那根本不是流浪是最勇敢的飞翔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书写 (共1题;共4分)1-1、二、 默写 (共1题;共22分)2-1、2-2、2-3、2-4、2-5、2-6、2-7、2-8、2-9、2-10、2-11、2-12、三、 其他 (共2题;共10分)3-1、4-1、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5-1、5-2、5-3、5-4、五、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0分)6-1、7-1、7-2、7-3、7-4、7-5、7-6、7-7、7-8、8-1、8-2、8-3、8-4、8-5、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36分)9-1、9-2、9-3、9-4、9-5、9-6、9-7、9-8、9-9、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