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0 文言文全解(II )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88031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0 文言文全解(II )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浙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0 文言文全解(II )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浙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0 文言文全解(II )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0 文言文全解(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文言文阅读 (共10题;共137分)1. (1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王艮,字敬止,吉水人。建文二年进士。燕兵薄京城。艮与妻子诀曰:“食人之禄者,死人之事。吾不可复生矣。”解缙、吴溥与艮、胡靖比舍居。城陷前一夕,皆集溥舍。缙陈说大义,靖亦奋激慷慨,艮独流涕不言。三人去,溥子与弼尚幼,叹曰:“胡叔能死,是大佳事。”溥曰:“不然,独王叔死耳。”语未毕,隔墙闻靖呼:“外喧甚,谨视豚。”溥顾与弼曰:“一豚尚不能舍,肯舍生乎?”须臾艮舍哭,饮鸩死矣。(节选自明史王艮传)【注释】燕兵: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驾崩,其孙朱允炆即位,是为惠帝,年号建文。建文四年(1402年),被分封北平的燕王朱棣(朱元璋的第二个儿子),以“清君侧”的名义,兴兵南下,来夺侄子的皇位。解缙明代第二位内阁首辅,著名学者。吴溥字德润,崇仁县人,名儒吴与弼之父。胡靖明朝福建南平人。豚小猪,亦泛指猪。鸩传说中的一种毒鸟。把它的羽毛放在酒里,可以毒杀人。(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吾不可复生矣A . 吾不可/复生矣B . 吾不可复/生矣C . 吾/不可复生矣D . 吾不可复生/矣(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三人去( )语未毕( )(3)用自己的话说说“食人之禄者,死人之事”的意思。(4)这篇短文写王艮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试举例分析。(5)读罢此文,请你简明扼要地评价一下王艮其人。2. (7分) 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学过的知识。B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相信。C . 诲女知之乎:教诲。D . 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2)下列句中划线的字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学而时习之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B . 仁以为己任 以丛草为林C .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D . 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恕乎(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选入本文的有的谈求知的态度,有的谈求知的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B . 孔子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一句中用比喻的手法强调了君子在恶劣的环境中保持自己高尚的节操。C . “温故而知新”谈的是学习方法,在孔子看来只要温习了旧的知识就一定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D . “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任重而道远”。(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 (7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农夫与行者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行者见而哂之,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田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谬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去。【注】息:呼吸。竟月:满一月,整整一个月。术:方法。(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行者解衣下田/下见小潭B . 一锄尽一身之力/一食或尽粟一石C . 乃子之术谬矣/久而乃和D . 数息而后一锄/大雪深数尺(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未 及 移 时 气 竭 汗 雨 喘 喘 焉 不 能 作 声 且 仆 于 田。(3)行者对于农夫“数息而后一锄”的认识先后有什么变化?结合原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 (9分)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小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袢、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1)下列各项中,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先帝不以臣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B . 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C . 深入不毛(毛发)D . 则责攸之、神、允等之慢(怠慢,疏忽)(2)下列各项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躬耕于南阳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以其境过清C . 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 . 若无兴德之言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3)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第两段在追述自己的身世经历时,五次提到“先帝”,目的是表明诸葛亮在刘备心目中地位高,显示自己为蜀国鞠躬尽瘁,劳苦功高。B . 选文第段指明君臣各自的责任,主要用意还是劝勉刘禅亲贤远佞。C .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的“此”指“五月渡泸,平定南方”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两件事。D . 全文以议论为主,以叙事为辅,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诹善道,察纳雅言。5. (2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出淤泥而不染_ 不蔓不枝_花之君子者也_ 宜乎众矣_(2)下列各组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且焉置土石B . 宜乎众矣 在乎山水之间也C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 . 濯清莲而不妖 水落而石出者(3)翻译下面的句子。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了莲花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高洁品质。B . 文章借菊花和牡丹的形象,从正面衬托了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寄寓了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C . 作者赞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提倡洁身自好的个人道德修养,体现了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D . 文章骈散相间,错落有致,音节和谐。比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5)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6. (19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草书大王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注释:流辈:人们。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得句,得到佳句。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熟:仔细。诟(gu):责骂。胡:为什么。(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 )执所书问曰(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的句子。“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并不自识。(3)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7. (14分)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李遇少子为淮南牙将,遇最爱之,徐温执之,至宣州城下示之,其子啼号求生,遇由是不忍战。温使典客何荛入城,以吴王命说之曰:“公本志果反,请斩荛以徇;不然,随荛纳款。”遇乃开门请降,温使柴再用斩之,夷其族。于是诸将始畏温,莫敢违其命。徐知诰以功迁升州刺史。知诰事温甚谨安于劳辱或通夕不解带温以是特爱之。(节选自资治通鉴)【注释】徐知诰,徐温养子。(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徐温执之/被坚执锐B . 遇由是不忍战/由是感激C . 以吴王命说之曰/公输盘不说D . 遇乃开门请降/乃悟前狼假寐(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知 诰 事 温 甚 谨 安 于 劳 辱 或 通 夕 不 解 带 温 以 是 特 爱 之(3)结合选文,分析徐温是一个怎样的人。8. (6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不见长安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注】:晋明帝:司马绍 元帝:司马睿 洛下:洛阳,西晋都城 居然:显然(1)解释下面画线词在句中的意思。潸然流涕涕 元帝异之 异 更重问之更 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尔 (2)下列与“何以致泣”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吾欲辱之,何以也B . 何以都不闻消息C . 一儿以日始出时远D .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划线句。(4)听了“举目见日,不见长安”的回答,元帝会有什么反应?请想象并加以描绘。9. (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解释下列画线的字。去国( )怀乡春和景( )明(2)与“而或长烟一空”中的“或”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或异二者之为B . 或王命急宣C .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D . 或以钱币乞之(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微斯人,吾谁与归? (4)文中写湖光月色交相辉映的句子是 , ;“是进亦忧,退亦忧” 一句中,“进”和“退”分别是指_ _和 _ _。(5)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曾激励了一代代的仁人志士,回望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历史,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你能从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吗?10. (19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上文选自课文_,作者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薄暮冥冥,虎啸猿啼”一句,参考资料一般译作: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这样译似乎有点不太确切。首先,岳阳楼当时所处的位置,一面濒临“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洞庭湖,另一面紧靠着“百废具兴”的巴陵郡城。以洞庭湖面积之宽广及岳阳楼与湖对岸山岳距离之遥远,即使那远山的老虎、猿猴的嗓门再大,也是不可能传入“迁客骚人”的耳鼓。当然“虎啸猿啼”,也不可能来自巴陵郡城内。请问:上述材料的作者认为“虎啸猿啼”应该如何解释呢?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文言文阅读 (共10题;共137分)1-1、1-2、1-3、1-4、1-5、2-1、2-2、2-3、2-4、3-1、3-2、3-3、4-1、4-2、4-3、4-4、5-1、5-2、5-3、5-4、5-5、6-1、6-2、6-3、7-1、7-2、7-3、8-1、8-2、8-3、8-4、9-1、9-2、9-3、9-4、9-5、10-1、10-2、1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