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群优化算法(详细易懂-很多例子).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85434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粒子群优化算法(详细易懂-很多例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粒子群优化算法(详细易懂-很多例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粒子群优化算法(详细易懂-很多例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粒子群优化算法 PS0 ParticleSwarmOptimization 智能算法 向大自然学习遗传算法 GA 物竞天择 设计染色体编码 根据适应值函数进行染色体选择 交叉和变异操作 优化求解人工神经网络算法 ANN 模仿生物神经元 透过神经元的信息传递 训练学习 联想 优化求解模拟退火算法 SA 模模仿金属物质退火过程 解决最优化问题的方法 传统搜索方法保证能找到最优解HeuristicSearch不能保证找到最优解 由Kennedy和Eberhart于1995年提出 群体迭代 粒子在解空间追随最优的粒子进行搜索 简单易行粒子群算法 收敛速度快设置参数少已成为现代优化方法领域研究的热点 粒子群算法发展历史简介 粒子群算法的基本思想 粒子群算法的思想源于对鸟群捕食行为的研究 模拟鸟集群飞行觅食的行为 鸟之间通过集体的协作使群体达到最优目的 是一种基于SwarmIntelligence的优化方法 马良教授在他的著作 蚁群优化算法 一书的前言中写到 大自然对我们的最大恩赐 自然界的蚁群 鸟群 鱼群 羊群 牛群 蜂群等 其实时时刻刻都在给予我们以某种启示 只不过我们常常忽略了大自然对我们的最大恩赐 粒子群算法的基本思想 设想这样一个场景 一群鸟在随机搜索食物 在这块区域里只有一块食物 所有的鸟都不知道食物在哪里 但它们能感受到当前的位置离食物还有多远 已知 那么 找到食物的最优策略是什么呢 搜寻目前离食物最近的鸟的周围区域 根据自己飞行的经验判断食物的所在 PSO正是从这种模型中得到了启发 PSO的基础 信息的社会共享 生物学家对鸟 鱼 群捕食的行为研究社会行为 Social OnlyModel 个体认知 Cognition OnlyModel 粒子群特性 算法介绍 每个寻优的问题解都被想像成一只鸟 称为 粒子 所有粒子都在一个D维空间进行搜索 所有的粒子都由一个fitnessfunction确定适应值以判断目前的位置好坏 每一个粒子必须赋予记忆功能 能记住所搜寻到的最佳位置 每一个粒子还有一个速度以决定飞行的距离和方向 这个速度根据它本身的飞行经验以及同伴的飞行经验进行动态调整 粒子群优化算法求最优解 D维空间中 有N个粒子 粒子i位置 xi xi1 xi2 xiD 将xi代入适应函数f xi 求适应值 粒子i速度 vi vi1 vi2 viD 粒子i个体经历过的最好位置 pbesti pi1 pi2 piD 种群所经历过的最好位置 gbest g1 g2 gD 通常 在第d 1 d D 维的位置变化范围限定在内 速度变化范围限定在内 即在迭代中若超出了边界值 则该维的速度或位置被限制为该维最大速度或边界位置 粒子i的第d维速度更新公式 粒子i的第d维位置更新公式 第k次迭代粒子i飞行速度矢量的第d维分量 第k次迭代粒子i位置矢量的第d维分量c1 c2 加速度常数 调节学习最大步长r1 r2 两个随机函数 取值范围 0 1 以增加搜索随机性w 惯性权重 非负数 调节对解空间的搜索范围 粒子速度更新公式包含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粒子先前的速度第二部分为 认知 部分 表示粒子本身的思考 可理解为粒子i当前位置与自己最好位置之间的距离 第三部分为 社会 部分 表示粒子间的信息共享与合作 可理解为粒子i当前位置与群体最好位置之间的距离 區域最佳解 全域最佳解 運動向量 慣性向量 pg 算法流程 Initial 初始化粒子群体 群体规模为n 包括随机位置和速度 Evaluation 根据fitnessfunction 评价每个粒子的适应度 FindthePbest 对每个粒子 将其当前适应值与其个体历史最佳位置 pbest 对应的适应值做比较 如果当前的适应值更高 则将用当前位置更新历史最佳位置pbest FindtheGbest 对每个粒子 将其当前适应值与全局最佳位置 gbest 对应的适应值做比较 如果当前的适应值更高 则将用当前粒子的位置更新全局最佳位置gbest UpdatetheVelocity 根据公式更新每个粒子的速度与位置 如未满足结束条件 则返回步骤2通常算法达到最大迭代次数或者最佳适应度值的增量小于某个给定的阈值时算法停止 粒子群优化算法流程图 2維簡例 Note 合理解 目前最優解 區域最佳解 全域 區域 粒子群算法的构成要素 群体大小m m是一个整型参数 m很小 m很大 当群体数目增长至一定水平时 再增长将不再有显 但收敛速度慢 著的作用 陷入局优的可能性很大 PSO的优化能力很好 粒子群算法的构成要素 权重因子 权重因子 惯性因子 学习因子 失去对粒子本身的速度的记忆 社会经验部分 前次迭代中自身的速度 自我认知部分 基本粒子群算法 粒子的速度更新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惯性因子 粒子群算法的构成要素 权重因子 权重因子 惯性因子 学习因子 社会经验部分 前次迭代中自身的速度 自我认知部分 粒子的速度更新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学习因子 无私型粒子群算法 只有社会 没有自我 迅速丧失群体多样性 易陷入局优而无法跳出 粒子群算法的构成要素 权重因子 权重因子 惯性因子 学习因子 社会经验部分 前次迭代中自身的速度 自我认知部分 粒子的速度更新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自我认知型粒子群算法 只有自我 没有社会 完全没有信息的社会共享 导致算法收敛速度缓慢 学习因子 粒子群算法的构成要素 权重因子 权重因子 惯性因子 学习因子 社会经验部分 前次迭代中自身的速度 自我认知部分 粒子的速度更新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c1 c2都不为0 称为完全型粒子群算法 完全型粒子群算法更容易保持收敛速度和搜索效果的均衡 是较好的选择 粒子群算法的构成要素 最大速度 但 在于维护算法的探索能力与开发能力的平衡 Vm较大时 探索能力增强 作用 Vm较小时 开发能力增强 Vm一般设为每维变量变化范围的10 20 但 粒子容易飞过最优解 容易陷入局部最优 粒子群算法的构成要素 邻域的拓扑结构 全局粒子群算法和局部粒子群算法 粒子群算法的邻域拓扑结构包括两种 一种是将群体内所有个体都作为粒子的邻域 另一种是只将群体中的部分个体作为粒子的邻域 群体历史最优位置 邻域拓扑结构 决定 由此 将粒子群算法分为 粒子群算法的构成要素 邻域的拓扑结构 全局粒子群算法1 粒子自己历史最优值2 粒子群体的全局最优值局部粒子群算法1 粒子自己历史最优值2 粒子邻域内粒子的最优值邻域随迭代次数的增加线性变大 最后邻域扩展到整个粒子群 经过实践证明 全局版本的粒子群算法收敛速度快 但是容易陷入局部最优 局部版本的粒子群算法收敛速度慢 但是很难陷入局部最优 现在的粒子群算法大都在收敛速度与摆脱局部最优这两个方面下功夫 其实这两个方面是矛盾的 看如何更好的折中了 粒子群算法的构成要素 停止准则 停止准则一般有如下两种 最大迭代步数 可接受的满意解 粒子群算法的构成要素 粒子空间的初始化 较好地选择粒子的初始化空间 将大大缩短收敛时间 初始化空间根据具体问题的不同而不同 也就是说 这是问题依赖的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到 粒子群算法与其他现代优化方法相比的一个明显特色就是所需调整的参数很少 相对来说 惯性因子和邻域定义较为重要 这些为数不多的关键参数的设置却对算法的精度和效率有着显著影响 3 粒子群算法示例 例求解如下四维Rosenbrock函数的优化问题 种群大小 解算法的相关设计分析如下 编码 因为问题的维数是4 所以每个粒子的位置和 即算法中粒子的数量 取 速度均4维的实数向量 设定粒子的最大速度 初始位置 设各粒子的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为 对粒子群进行随机初始化 包括随机初始化各粒子的位置和速度 初始速度 设各粒子的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为 对粒子群进行随机初始化 包括随机初始化各粒子的位置和速度 初始速度 初始位置 计算每个粒子的适应值 历史最优解 更新粒子的速度和位置 初始速度 初始位置 群体历史最优解 个体历史最优解 更新速度 得 初始速度 初始位置 群体历史最优解 个体历史最优解 更新位置 得 初始速度 初始位置 群体历史最优解 个体历史最优解 不强行拉回解空间 更新位置 得 初始速度 初始位置 群体历史最优解 个体历史最优解 重复上述步骤 将迭代进行下去 历史最优解 从上述结果 可以看出 经过10000次迭代 粒子群算法得到了比较好的适应值 4 粒子群算法流程 第2步计算每个粒子的适应值 第1步在初始化范围内 对粒子群进行随机初始化 第5步更新粒子的速度和位置 公式如下 第3步更新粒子个体的历史最优位置 第6步若未达到终止条件 则转第2步 包括随机位置和速度 第4步更新粒子群体的历史最优位置 惯性权重 1998年 Shi和Eberhart引入了惯性权重w 并提出动态调整惯性权重以平衡收敛的全局性和收敛速度 该算法被称为标准PSO算法惯性权重w描述粒子上一代速度对当前代速度的影响 w值较大 全局寻优能力强 局部寻优能力弱 反之 则局部寻优能力强 当问题空间较大时 为了在搜索速度和搜索精度之间达到平衡 通常做法是使算法在前期有较高的全局搜索能力以得到合适的种子 而在后期有较高的局部搜索能力以提高收敛精度 所以w不宜为一个固定的常数 线性递减权值 wmax最大惯性权重 wmin最小惯性权重 run当前迭代次数 runmax为算法迭代总次数较大的w有较好的全局收敛能力 较小的w则有较强的局部收敛能力 因此 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 惯性权重w应不断减少 从而使得粒子群算法在初期具有较强的全局收敛能力 而晚期具有较强的局部收敛能力 1999年 Clerc引入收缩因子以保证算法的收敛性 速度更新公式为其中 收缩因子K为受 1 2限制的w 1 2是需要预先设定的模型参数收缩因子法控制系统行为最终收敛 且可以有效搜索不同区域 该法能得到较高质量的解 收缩因子法 PSO应用 PSO存在的问题 1 PSO存在的问题 2 PSO研究热点 PSO研究热点 PSO研究热点 Thank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