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导尿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课件.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3188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7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留置导尿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留置导尿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留置导尿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导尿操作的相关知识留置导尿的护理及导尿管相关感染 主要内容 导尿操作的相关知识留置导尿的护理导尿管相关感染 二 留置导尿的相关知识 留置导尿的目的1 尿潴留患者引流出尿液 以减轻患者痛苦 2 协助临床诊断如留取未受污染的鸟标本做细菌培养 测量膀胱容量 压力及检查残余尿液 进行尿道或膀胱造影等 二 导尿的相关知识 一 导尿的注意事项1 严格无菌操作 防止泌尿系逆行感染 2 选择合适的导尿管 插管动作轻柔 以免损伤尿道 一般选择14 18F的双腔气囊导尿管 年老体弱长期卧床的女性患者 应选择型号较大管腔较粗的导尿管 前列腺肥大患者 应选择相对较细的导尿管 因其尿道粘膜弹性差 比较脆弱 插管时容易引起尿道粘膜破裂 前列腺增生患者以及膀胱术后患者需要引流通畅防止导尿管堵塞而引起继发性出血 应选择18 22F双腔或三腔导尿管 二 导尿的相关知识 3 掌握尿道的解剖生理特点 女性病人插管深度插入尿道4 6cm 见尿后再插入1cm 老年妇女由于会阴肌肉松弛 尿道口回缩 插导尿管时应正确辨认 如误入阴道 应拔出尿管 更换导尿管重新插管 男性病人插管深度插入尿20 22cm 见尿后再插入2cm 前列腺部 膜部 海绵体部 男性导尿前要彻底的清洗包皮及冠状沟易藏污垢的部位 导尿时将阴茎提起与腹壁呈60 角 使耻骨弯曲消失 利于插管 导尿至三个狭窄时 如插管略有阻力 可稍停片刻嘱患者深呼吸 再缓缓插入导尿管 切勿用力过猛而损伤尿道粘膜 二 导尿的相关知识 4 膀胱过度膨胀且极度虚弱的患者 第一次导尿不得超过1000毫升 以免引起膀胱粘膜急剧充血 发生血尿 或腹内压急剧下降至血压下降而导致虚脱 5 留置导尿期间 应当妥善固定 防止牵拉损伤尿道 或者被强行拔出 二 导尿的相关知识 二 导尿及留置导尿操作并发症及处理1 尿道黏膜损伤处理 导尿所致的尿道黏损伤 轻者无需处理或经止血镇痛等对症处理即可 严重损伤外科治疗 2 尿路感染处理 一旦发生尿路感染 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 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根据病情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治疗 3 虚脱处理 发现患者虚脱 立即取平卧位或头低脚高位 以保护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 同时用手指掐人中 内关 足三里 合谷等穴位 使患者尽快苏醒 经上述抢救无效者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通知医生进行抢救 细菌经导尿管与引流管接口或经储尿袋进入膀胱引起菌尿 二 导尿的相关知识 二 导尿及留置导尿操作并发症及处理4 尿潴留处理 尽量避免长期留置导尿 对确需长期留置导尿者应定时夹闭 开放导尿管 以训练膀胱功能 认真观察尿量 定时检查膀胱区有无肿胀 及早发现尿潴留 及时治疗泌尿系统感染 对尿路刺激症状明显者 可给予碳酸氢钠口服碱化尿液 经上述措施无效者 须导尿或重新留置尿管 5 拔管困难处理 选用高质量导尿管 置管前认真检查6 引流不畅处理 膀胱痉挛者 遵医嘱给予痉挛药物 导尿管堵塞者可用导尿管附带导丝疏通引流腔 如仍不通畅 更换导尿管 三 留置导尿管病人的护理 1 做好心理护理 耐心向病人解释留置导尿的目的 取得病人的理解和合作 2 防止泌尿系统逆行感染的措施 保持尿道口清洁 女患者用消毒棉球擦拭外阴及尿道口 男患者用消毒液棉球擦拭尿道口 龟头及包皮 每天1或两次 每日定时更换集尿袋 及时排空集尿袋 并记录尿量 每周更换导尿管1次 硅胶导尿管可酌情延长更换周期 长期留置导尿管者 每2 3h或患者有尿意时开放尿管 让患者有意识地参与排尿过程 如此反复训练膀胱功能1 2天后 方可拔除尿管 拔管后发生排尿困难时 应积极借助辅助措施 如腹部热敷 温热水冲洗外阴 耻骨联合上膀胱底部按摩等方法诱导排尿 防止发生尿潴留 三 留置导尿管病人的护理 3 鼓励病人多饮水 达到自然冲洗尿路的目的 发现尿液混浊 有沉淀或者结晶时 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有血尿者可给予止血药物 4 训练膀胱反射功能 可采用间歇性夹管方式 夹闭导尿管 没3 4小时开放一次 使膀胱定时充盈和排空 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5 注意患者的主诉 病观察尿液情况 发现尿液浑浊 沉淀 有结晶时 应及时处理 每周检查尿常规一次 放尿时一次不能超过1000ML 以防大量放尿 导致腹腔内压急剧降低 大量血液滞留于腹腔血管内 造成血压下降 产生虚脱 亦可因膀胱突然减压 导致膀胱粘膜急剧充血 引起尿血 附 膀胱冲洗 膀胱冲洗 是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通过留置导尿管注入膀胱 达到清洗膀胱 稀释尿液 清楚沉淀物 防止导尿管堵塞 维持尿液引流通畅的目的 膀胱冲洗 膀胱冲洗过程中应注意 1 严格无菌操作 防止感染 2 冲洗过程中 应观察冲洗液和引流量 尿量 并观察是否通畅 病人有无疼痛或不适等 3 观察引流液颜色 性状 膀胱冲洗的注意事项 1 膀胱冲洗时穿刺点应当尽量靠近尿管与集尿袋连接处 防止刺破气囊导管 冲洗液体量不宜过多 少量多次 不宜过快 60 80d min为宜 2膀胱内灌注药物 应当使药物在膀胱内保留30min左右3冲洗液悬挂高度不宜过高 一般小于60cm4如果膀胱内有出血或者较多脓块造成导尿管堵塞 可间断 注射器冲洗 或者连续 输液器冲洗 反复冲洗 并在冲洗液中加入抗菌药物如庆大霉素等 三 导管相关感染 一 定义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 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 二 临床诊断 患者出现尿频 尿急 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 或者有下腹触痛 肾区叩痛 伴有或不伴有发热 并且尿检白细胞男性 5个 高倍视野 女性 10个 高倍视野 插导尿管者应当结合尿培养 三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三 病原学诊断 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清洁中段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 非留置导尿 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 104cfu ml 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 105cfu ml 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的细菌菌落数 103cfu ml 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 在每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 经手术 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 有尿路感染证据的 患者虽然没有症状 但在1周内有内镜检查或导尿管置入 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 104cfu ml 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 105cfu ml 应当诊断为无症状性菌尿症 导管相关感染预防要点 管理要求 医疗机构应当健全规章制度 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 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职责 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关于无菌技术 导尿操作 留置导尿管的维护以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的培训和教育 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应当评估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实施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工作措施 医疗机构应当逐步开展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目标性监测 持续改进 有效降低感染率 感染预防要点 置管前 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 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 如导尿包过期 外包装破损 潮湿 不应当使用 根据患者年龄 性别 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 材质等的导尿管 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 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 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置管时 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认真洗手后 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 动作要轻柔 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正确铺无菌巾 避免污染尿道口 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充分消毒尿道口 防止污染 要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 棉球不能重复使用 男性 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 然后自尿道口 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 女性 先按照由上至下 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 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 前庭 两侧大小阴唇 最后会阴 肛门 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 插入后 向水囊注入10 15毫升无菌水 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 不会脱出 置管过程中 指导患者放松 协调配合 避免污染 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置管后 妥善固定尿管 避免打折 弯曲 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 避免接触地面 防止逆行感染 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 通畅和完整 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 防止尿液逆流 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 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 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 应当消毒导尿管后 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 留取大量尿标本时 此法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 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 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 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 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 留置导尿管期间 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 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 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 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 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 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 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 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 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 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 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 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 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 拔除导尿管时 应当训练膀胱功能 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 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谢谢大家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