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7课《昆明的雨》同步练习B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1277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7课《昆明的雨》同步练习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7课《昆明的雨》同步练习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7课《昆明的雨》同步练习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7课昆明的雨同步练习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6题;共15分)1.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划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捧一本好书,心无旁鹜 , 执笔批注,这就像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既能收获心灵的慰藉(ji),又可感受心灵的愉悦。B . 愿你有一颗年轻舵(du)手的心,眼望远方之光,手富千均之力 , 在青春的征途上,不畏风雨,无惧磨难,长风破浪。C . “天下无不散的筵(yn)席”,且行且珍惜,待到六月分别的日子,曾经的斤斤计较,曾经的争吵嬉闹 , 也终变美好之回忆。D . 在低谷中飞窜(cun),在泥潭中苟安 , 人生何意?青春只有一次,还望当下的你我在真实的奋斗中张扬个性,放飞自我。2. (2分)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自从学校门口安装了红绿灯,师生进出校门的交通安全和事故隐患都有了保障。(删去“和事故隐患都”)B . 根稻草丟在大街上一文不值,绑在大闸蟹上却可以卖出大闸蟹的价格。谁能否认位置不可以对价值产生影响呢?(把“可以”前面的“不”删去)C . 朝花夕拾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撰写的一部散文集。(把“的作者”删去)D . 自6月1日起,我国将降低部分服装、鞋靴、护肤品和日用消费品的进口关税税率。(把“护肤品”和“日用消费品”调换位置)3. (2分)下列语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B . 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C .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D . 密咂咂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4. (4分)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浩浩长江,巍巍长城,山川形胜,风俗人文中华之美,异彩纷呈:中华之美,美在武术,刀枪剑戟,舞出雄健风姿;美在音乐,鼓瑟笙箫,演奏美妙旋律;_,_,_。5. (3分)西游记全书共一百回,孙悟空自号_。 6. (2分)下列选项中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牛肝菌(jn) 避邪(xi) 鲜腴(y)B . 篱笆(ba) 扎(z) 洞 颓唐(tu)C . 扳(bn)尖 缅(min)甸 绿釉(yu)D . 炽(zh)红 卜卦(gu) 乍(zh)一看二、 综合题 (共1题;共15分)7. (15分)根据以下材料,回答小题。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陶渊明读山海经(1)读山海经中“孟夏”是指农历_月。( ) A . 四B . 五C . 六D . 七(2)山海经属于以下哪一类著作?( ) A . 神话故事B . 地理著作C . 人物传记D . 文人随笔(3)陶渊明是东晋诗人,名潜,字( ) A . 彦和B . 子建C . 元亮D . 德施三、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80分)8. (3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翠湖留下的心影张长翠湖,这个昆明市中心的公园,园内楼台亭阁,曲水回廊,树影婆裟,波光潋滟,于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中突现这样一个好去处,实为难得。汪曾祺先生在翠湖心影中曾说:“城市有湖,这在中国,在全世界都是不多的。”翠湖原名“九龙池”。据清人倪蜕滇云历年传载:“九泉所出,汇而成池,故名九龙池。”翠湖还有一个老名字“菜海子”,想当年定是“清回透彻,蔬圃居其半”。再早,翠湖只是昆明城外一片沼泽,出水成河,名“洗马河”。明初,沐英带兵入云南,曾在这里“种柳牧马”。1919年政府在此地修建公园,因其“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拂楼台”的湖光山色而改名“翠湖”。翠湖一年四季都是绿的。高处望去,树木几乎覆盖了全部亭台楼阁,只是一片绿树碧水,此时,就只剩一个字“翠”。引得汪曾祺又一次赞叹:“翠湖这名字取得真好!”汪曾祺还写道:“昆明人特意来游翠湖的也有,不多,多数人只是往这里穿过。”可以想见当时地处西郊的翠湖有多么静谧。随着城市的急剧膨胀,昆明城区较以往扩大许多,翠湖早已置身城市中心,成了一个大大的街心花园。闹市中能有这样一个好去处,自然会成为路人、游客抄近道、游览、休闲、健身的首选。我家住翠湖边,以往是好福气,现在却是好无奈。每日里尚未破晓,必有一中年壮汉在湖边仰天作狮子吼,道:“欧吼!”此公中气十足,声音极具穿透力和感染力,闻此一声,心尖一颤,整个人都要随他痛惜良久。随即,这类吼叫声层出不穷,此起彼伏,一时间翠湖中百家争鸣。稍后歌舞健身大军正式入园。“水月轩”面积不足一亩,却有五六群唱歌跳舞晨练的人,他们自带音响,各踞一方。五六种风格各异的音乐轰轰然混成一片,旁人早已分不清楚,舞者却能安之若素,互不见怪,依旧踩着自己的节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有的占据一个小亭子,一角小回廊,在一支笛子或一把二胡的伴奏下独唱,哪怕声音沙哑,尖锐刺耳,歌者也自得其乐。还有郑重地穿上演出服,化了妆的大妈们,三五成群,开足音响,边跳边唱,其乐陶陶。最有气势的当数彝族的左脚舞,一来便几十上百人围成个大圈子,弹着十几把月琴、三弦,一跳几个小时,中间不停不歇,通宵达旦也不成问题。临窗而望,如今的翠湖被几十层的高楼大厦团团围住,已成了一个小小的盆景,昔日那一片“柳林洗马”田园风光早已没了寻处。“逝者如斯夫”,吾梦寐以求之。我一直试图找回汪曾祺先生笔下的“翠湖心影”。一日傍晚,小雨淅沥,翠湖不再人头攒动,歌舞欢腾。我当即决定独自漫步翠湖,寻找一丝逝去的静谧。穿行于园中,听听细雨中沙沙作响的树语,看看影影绰绰的楼阁,品品这些百年前留下的风景“细雨鱼儿出”,“泼喇”一声,湖里果真跃起了一条大鱼。刹那间,我仿佛回到了翠湖心影里,心头一阵惊喜。然而当鱼儿落入水中,湖面却荡起了五颜六色的霓虹。那种变幻使我明白:鱼,早已不是汪曾祺的那条大红鱼了,翠湖留下的只是心影罢了。明天,又将是这个小盆景歌舞喧嚣的一天。(1)联系上下文,说说第段中划线的词“百家争鸣”的含义。 (2)作者住在翠湖边,对翠湖的感受有怎样的变化? (3)文中多处引用汪曾祺先生翠湖心影中的句子,有何用意? (4)作者先回忆了“心影”里的翠湖景象,然后描写了现实中的翠湖景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5)请展开想象,描绘选文第段中作者想寻找的当年翠湖“柳林洗马”的田园风光。(60字左右,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9. (3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阳春试笔墨亦香查干北京正值阳春,各种花木竞相开放,让人目不暇接。真乃春深似海,不知岸在何处?恰在此刻,一首早年的少儿歌曲,猛然闪进脑子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这般一问一答式的歌词,让人感到亲切、有趣,仿佛身临其境。是啊,春天究竟在哪里呢?有人说,春天只在母性的大自然之中。有人说,不尽然,春天更是在柔柔美美的人心里。的确,春在大自然的循环往复中,是时被更替的。因为还有夏秋与冬,出来亮相走台。而在人心里,春天是可以不被更替、可以永驻的。因为春,不仅是四季之首,也是生命之初。人的一生,不也是四季更替的过程吗?童年为春。青年为夏。壮年为秋。老年为冬。春里生、夏里长、秋中收、冬中藏。这是上苍早已安排好的循环秩序,也就是自然规律。春天,姓阳。只有在阳春时节,一切生灵与自然之物,才可以苏醒、萌生、成长。这便是我们偏爱春天的原因之一。在白雪覆盖的严寒冬季,人们总是盼望着春天,叩开每一扇久闭的窗棂。那么,这时的春,究竟在哪呢?答曰:在冰雪之下,在土地深处。她,正在和衣而眠,呼吸均匀,凭谁,也推不醒她。是啊,这是她休养生息的天定时段,也是蓄势待发的前夜,是不该惊扰她的。到了东太平洋第一股暖风吹到大地之时,冰雪便收拾行囊,准备辞行。而沉睡一冬的小草,却一骨碌爬将起来,搔搔痒,伸伸胳膊,蹬蹬腿,准备为大地披上新绿。此刻,昆虫们也先后从冬眠状态苏醒过来,整整皱褶的衣裳,捋捋卷曲的胡须,来一番深呼吸,准备出门远行。这时候你再来看,那日历上的“惊蛰”二字,似乎也在蠕动,爬将离去。在此刻,踏雪寻梅者,要赶紧。因为,积雪就要化为春水,腊梅也将躬身谢幕。为冬与春办理最后的交接手续之后,她就该与我们说拜拜了。而连翘,在水边,在石旁,却悄然而发,先于迎春,走入人们的视野。那些柳丝,由浅黄变为鹅黄,婀婀娜娜地飘在稍带寒意的春风里,惹人思春。有诗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那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先于众人捕捉到的春之信息。是啊,幽篁青竹绿了;桃花,这里那里,笑在春风里。而鸭群,早早地抢先下水,畅游在水波之中,仿佛在告诉我们,水是暖的咧。而我,在古都北京的早春时节里,所捕捉到的,却不仅仅是桃花以及鸭群了。我家的楼房傍依北二环,不远处就是古都北京的北护城河。近些日子,先是连翘、迎春、白玉兰、紫玉兰、二乔玉兰、榆叶梅、白海棠、紫海棠、八棱海棠、西府海棠陆续走上春之舞台。之后,梨花、紫叶李、杏花、樱花、桃花,也各绽各的婀娜,让痴情蜂蝶,飞来绕去,忙个不停。让人疑心,这是不是魔术大师在施展魔术?不错,春风不就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大师吗?掌中纸扇,呼啦一打开,大地便蓦地变了颜色、变了模样。如斯,万紫千红,的确不仅仅是一个形容词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确,春风的魔术剪刀,所裁出的何止是二月柳丝,更有万千花木,几处暖莺,以及人们醉醉的春之梦境了。诗人孟浩然,不也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吗?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爱鸟护花的人群渐渐多了起来。就在昨日,在公园广场上聚集了几十辆童车,孩子们在春光里显得格外兴奋。一大群鸽子,也与孩子们混在一起,来啄吃孩子们撒下的米粒,起起落落,手喙相衔,已不分彼此了。更叫人欣喜的是,那些胆小怕人的小小麻雀、灰喜鹊,也混在其中,虽有警惕性,然,亲近了许多,随和了许多。那些小小翠雀,虽然不敢下来抢食吃,却也在近处的高枝上,脆脆地叫,来凑热闹。你想出门踏青,森林公园里的二月兰,开得正盛,她使春天的氛围,一夜之间推向了极致。那一大片,又一大片的蓝色精灵,顺着地面绵延开去,把个空茫山野染了个透。台湾诗家余光中有“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之说,我猛然以为,这一大片又一大片的二月兰,也是蓝墨水所浸润起来的佳作。它,一定与春天的恩惠密切相关。“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假如此时来一场温润的、细细的春雨,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呢?万物不能不谢恩于春天。假如此时,丹青手们空手而归,将无颜面对这苍茫大地,这辽阔蓝天,以及花花草草和蜂蜂蝶蝶。是啊,趁此明媚春光,何不去试试春之笔?我在等待诸君,幽幽的、浓浓的墨香,和对春天的热忱颂赞。(1)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春天究竟在哪里呢? (2)请写出人们偏爱春天的原因。 (3)欣赏文中两处画线句子。而沉睡一冬的小草,却一骨碌爬将起来,搔搔痒,伸伸胳膊,蹬蹬腿,准备为大地披上新绿。让人疑心,这是不是魔术大师在施展魔术?不错,春风不就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大师吗?(4)文章多次引用了歌曲、诗歌,请联系文章具体说说其表达效果? 10. (20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最后的母爱很长时间了,我一直无法忘记她。她曾经是我的病人,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她的一双儿女将她送来时,她虽然已经非常憔悴,但依然保持着一个女人并未随时光老去的优雅头发没有白,梳理的非常整齐;黑色开衫毛衣套在一件墨绿色的衬衣上,黑色短裙,方口皮鞋;她人略瘦。习惯性地先微笑再开口,笑容苍白但很真诚。她的女儿说她刚退下来,之前是大学教授,曾经在国外呆过几年。但检查的结果很无情,脑瘤,已经晚期。职业本能告诉我,她的时间不多了,甚至已经没有手术价值即使手术,也无法延长她的生命,只能让她白白承受手术的痛苦。看得出来,她的儿女很孝顺,目光里满是焦灼和忧虑,但在她面前,还是努力保持着一份轻松。她的儿子偷偷告诉我,若检查结果不太好,不要告诉她实情;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拯救母亲。在我想如何婉转地告诉她的儿女这样的情况时,她却敲开了我的门。“我不是来询问检查结果的,我的身体状况我很清楚。”她微笑着说。我愣了一下 , 决定不再隐瞒,便点点头说:“是的,情况不太好。”她依然微笑着说:“我想请求您帮我安排手术。”我再次愣住 , 这样的要求并不理智,停顿了一下,我说:“也许保守治疗会更好一些。”“不!”她果断地说:“我要手术,可以做手术的是吗?况且,保守治疗的费用并不比手术少。”她忽然握住我的手说:“能够手术我还可以给他们一份希望,让他们相信我还有康复的可能;若连手术都无法做了,他们一定会很绝望,我不想他们现在就绝望。”这是我做医生的第十三个年头,在此之前,我不记得自己遇见过多少病人,给多少病人做过手术,又给过多少病人无药可救的绝望答案,也不记得邂逅过多少相互疼爱和不舍的亲人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因为经历太多,我已经不再随同他们悲伤和感动,可眼前这个平静而憔悴的老人,还是让我难以抑制地有流泪的冲动一切都在走向结束,那是她生命中最后的日子,她心知肚明,但她还要用枯树上的最后一片绿叶给孩子们最后一线希望。儿女们一直努力地计划怎样瞒她,却不知道,母亲为了给他们短暂的希望,不惜额外承受一份身体的痛苦和折磨。十天后,她在儿女的注视下被推上了手术台。手术很顺利,但已毫无意义,转回病房的一个月里,每次去查房,我都会看到她的儿女在哪里无微不至地照顾她。这个在女儿口中一辈子都不愿意麻烦人的女人,在最后的时间里,尽情地麻烦着她的孩子们,耍小脾气,要求他们帮她翻身,给她唱歌、读报纸、做各种饭菜背着孩子,她偷偷对我说:“让他们尽心尽力吧,这样,以后我不在了,他们会因为这些付出而得到安慰,就不会太痛苦了。”半年后,她去世了。她的儿女没有太过悲伤,如她所说,他们付出了能够付出的一切,在母亲最后的时间里,用尽力气去爱了一场,虽然母亲的离开依然让他们难过,但他们已经没有遗憾因为尽力了。在对母爱的诠释中,她的表达方式让我震撼。那是她生命dio零之前的最后一次盛开,以母亲的名义,开的那样饱满、绚烂。(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dio零( )(2)第段划线句运用了的修辞,表达效果是 。(3)第段中,“我愣了一下”是因为;“我再次愣住”是因为 。(4)文中这位母亲以她独特的方式来表达母爱,具体表现为:(5)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全文共有四处破折号,他们的作用是相同的,都表示解释说明。B . 第段独句成段,旨在强调那位已故母亲给“我”心灵带来的震撼。C . 第段意在说明文中的母亲尽管善解人意,但有时也难免矫情。D . 作者在文末以抒情的笔调给予母亲高度的评价,与首段遥相呼应。(6)请就描写及其作用两个方面谈谈你对第段划线内容的理解。(80字左右)。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6题;共15分)1-1、2-1、3-1、4-1、5-1、6-1、二、 综合题 (共1题;共15分)7-1、7-2、7-3、三、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80分)8-1、8-2、8-3、8-4、8-5、9-1、9-2、9-3、9-4、10-1、10-2、10-3、10-4、10-5、1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