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D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69075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D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D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D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默写 (共1题;共10分)1. (10分)古诗文默写。(1)过尽千帆皆不是,_。(温庭筠望江南) (2)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3)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 (4)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_?(王磐朝天子 咏喇叭)(5)_,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6)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7)苏轼与辛弃疾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二人同为豪放词派,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为了家园,为了百姓,一心想为国家效力,建功立业。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苏轼借魏尚自比“_,_?”渴望得到重用。而辛弃疾则在睡梦中又回到了“_,_”威武雄壮的秋天点兵场。 二、 现代文阅读 (共4题;共75分)2. (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在繁忙的生活里,品读文言诗文是一方足以安顿心灵的秘境,在吟咏讽sng之际,天光轻轻_开云影,透出煦煦柔和:仿佛有一股清泉伴随的晓风,徐徐吹f;好似一轮剪开晨曦的朝阳,排沓而出日追诗文无尽景,于是,所有的郁闷都释然了,就像在阒黑的夜里看见了亮起的璀璨星空。(1)划线字“朝”在文中的正确读音是( ) A . zhoB . cho(2)填入文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拨B . 拔(3)跟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sngf吟咏讽_徐徐吹_(4)下列划线的“舍”与“所有的郁闷都释然了”中的“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便舍船,从口入B . 其人舍然大喜(5)下列划线的“尽”与“日追诗文无尽景”中的“景”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B .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3. (21分)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小题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1)写出这两段文字的记叙要素。时间:_地点:_主要人物:_事件:_(2)在横线上写出文段中插叙的语句。 (3)试分析“甚是仔细”“颇踌躇了一会”中两个加点字的作用。 (4)选文第一段中两个“踌躇”说明_;两个“终于”反映了 _。 (5)分析“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的表达作用。 4. (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捡来的手机(周广华)散步的时候,我在地上发现一部手机。没等我反应过来,儿子已经蹦过去一把捡起来。是款崭新的黑色手机,很漂壳。四处看看,还真不好说是谁丢的,决定等失主自己打电话过来联系。我觉得稀罕:“我还以为咱家只有丢手机的命呢。”看着捡来的手机,儿子问:“要是没有人打电话联系呢?”似乎猜到他的心思,给他三条提议:第一、通过存在手机里的电话号码寻找失主。第二、次日把手机交给老师,由学校处理。第三、如果确实没人来找,这部手机就归他所有。儿子歪着脑袋想想:“第一条可以考虑。第二条无聊透顶。我们班同学有次和他妈妈在外面捡到手机,也不理别人打电话过来,硬是等第二天带到学校交给老师。联系到失主后,还要人家写感谢信。开校会时校长拼命表扬,还说这是学校的荣誉。绕来绕去就是为了让别人都知道。第三条”他没继续说,我也不问知道他心里的那个结:说起来全家前前后后丢了五部手机,都没能找回来,最可气的就是儿子的那款苹果绿的手机,那是他的儿童节礼物,喜欢得不行,用了还没半个月,落在出租车里,发现时那车都没走远,打过去居然关机。倒是他对把手机交给学校的那番评论,出乎我预料。很惊讶,也很欣慰。果然,儿子有些想不通:“为啥别人捡到我们的手机都不还,我们捡到了却要还给别人?”我想都没想:“我也想不通。我只是相信:人不能贪小便宜,贪小便宜的人肯定会吃大亏。也赚不到钱。我丢手机那次,打过去听到关机,气得我可劲诅咒那个拿我手机的人。被人诅咒可不是件好事,除非你问心无愧。做过亏心事,就算别人不知道,还有天在看着呢。”儿子不再言语。总算等到失主的电话,告诉他我们所在的位置。很快就看见一个瘦瘦高高戴着眼睛的小伙子急匆匆地从远处奔过来。估计是附近院校的学生。看他急成那个样子,真替他庆幸他遇到的是我们。儿子把手机递给他时,可能是没想到手机如此轻易地失而复得,他竟愣在那里不知所措。好不容易缓过神,只知道冲着我们不停地说:“谢谢这位叔叔,谢谢这位阿姨,谢谢这位小弟弟。”挥挥手和他道别。直到我们走远,他还呆呆地站在那里。儿子心情很好,拉着我们有说有笑,还不时模仿那丢手机的小伙子语无伦次的样子。快到家时,儿子忽然不好意思地说:“其实,刚捡到手机那会儿,我还在想:要是没人打电话过来联系就好了。”我牵紧他的手:“不管怎样,你真的很棒,你比好些成年人都做得好。最起码,你不仅善良而且不虚伪。”正是因为怀有世俗的心态,所以能够懂得高贵。(1)填写下列丧格,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主要情节儿子的态度或感情捡到手机A_谈论处置的方案B_C_心情很好回顾还手机的事情D_(2)“你比好些成年人都做得好。最起码你不仅善良而且不虚伪。”中“善良”和“不虚伪”所指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3)“正是因为怀有世俗的心态,所以能够懂得高贵。”该如何理解? (4)文中“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5)假如你捡到了别人的手机,你会选择怎样做? 5.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俯而学与仰而思赵景芳古人所说的“俯而学,仰而思”,实际上说的是一个“怎么学”的问题,指的是一种甲_ _。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出版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曾特别警示世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我们今天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学了什么,而应致力于学会什么;不只是需要明确学什么,更应当知道怎样学,要用乙 _ _去学习,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而“俯而学”与“仰而思”的有机结合,正是这样一种丙_ _。“俯而学”,就是要沉下心去深入学习,潜心钻研。这就是说要树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钻研精神,细细揣摩,穷追不舍。否则,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将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难以承担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但要真正学得“学问”,能够“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不“俯”下身潜心地、深入地去学习是不行的。“仰而思”,就是要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放眼观察周围的事物,理论联系实际。只读书,读死书,不善于读思结合,最终是无法达到读书的真正目的的。战国时期的赵括可谓熟读兵书,谈起兵事来头头是道,可到了战场上,却只知道按照兵书行事,而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战术,结果导致惨败,在历史上留下“纸上谈兵”的笑柄。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在编撰史记的过程中,追求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境界。这里的“究”“通”就是思考;“天人之际”“古今之变”就是指客观世界和客观规律;“一家之言”就是在深思熟虑后,结合客观现实形成的独到见解。实践也一再证明:在学习时不联系实际思考问题,读书时功夫仅下在书本上,就只会人云亦云,就难有真知灼见,也就提不出新思路,拿不出新办法。孔子曾告诫我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有危险。孔子这句话再精辟不过地论述了“俯而学”与“仰而思”的辩证关系。我们应牢记先贤的教导,在实践中学有所得,思有所获。(1)请按照第段的论证思路,将下面三个词组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三处(只填序号)。科学的学习方法常用的学习方法联系实际的方法(2)文中所说的“俯而学”与“仰而思”分别指的是什么? (3)简要分析第段中列举赵括与司马迁的例子各有什么作用。 (4)读了这篇文章后,你对于自己今后的学习方法有何想法? 三、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6. (2分)下列句子投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一带一路”这个战略构想,举世瞩目,影响深远,实现它是中华民族兴衰的关键。B . 4月19日,庞公大桥江心主墩开始钻孔,此桥建成将大大缓解我市交通拥堵的现状。C . 襄阳古城墙保护条例将对古城墙的依法保护和科学管理发挥重要的作用。D . 由于对志愿者精神理解不深入,使得部分志愿者还不能主动投入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7. (2分)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我不知道他喜欢去哪里旅游?B . 花市上有蝴蝶兰,水仙,牡丹,山茶,梅花色彩斑斓美不胜收。C . 他的一篇文章在“语文报”上发表了。D . 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8. (2分)下列对邹忌的赞美,语气由轻到重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A . B . C . D . 9. (2分)依次填入下面句子空格的词语最正确的一组是( )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_罢了。我们瞧不起那起下流俗物,穿着绫罗,谈吐高雅,而且_着公爵头衔,却取笑一个才德胜过他们的人。我只想,楚国早已是湖北省,但楚辞的光辉,不是永远_于天地之间吗?在我们的灵魂被大海神秘的涛声陶冶得过分严肃以后,家中琐屑的_也许正是上天安排来放松我们 精神的人间乐曲。A . 茫远 顶 充塞 噪音B . 茫远 戴 充斥 噪音C . 渺茫 顶 充满 噪声D . 渺茫 戴 满溢 噪声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8分)10. (8分)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1)阅读下面语段,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北宋散文家_(作家名)因受滕子京之嘱而写下名篇岳阳楼记,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至今在耳;鲁迅在社戏里尽情刻画了许多真诚淳朴的少年,如胆大勇敢的双喜,甘愿叫大家偷自家豆的_等,勾起人们对童年的回忆;英国莎士比亚戏剧_那个为一磅肉而不顾人生命的吝啬鬼夏洛克,则永远地被钉在良知的耻辱柱上。(2)班里就“怜爱之心是人类最丰厚、最重要的精神财富”的话题展开讨论,下面哪个人物可以作为讨论的论据,请选择其中一个恰当人物,结合具体事例简述理由。简爱 格列佛 鲁智深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6分)11. (2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lIl南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不见曦月_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沿溯阻绝_ 与其奇者_(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何陋之有B . 下车引之C . 山川之美D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 (4)两文都写到了“猿呜”,请分别说明“猿呜”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夕日欲颓,沉鳞竞跃。(6)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六、 话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题一:没有谁能像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居: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士,连接成整个大陆。(约翰多恩)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在这个互联互通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而微妙,如何与人和谐相处就成为了一门艺术,智慧的人们总是由己及人,与人相处或理解,或包容,或欣喜,或谦请以“此刻,我在_中领悟到艺术”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题二:2018年的电视屏幕上:舌尖上的中国挑动的不仅仅是我们的味蕾,寻味中国更多的是寻找美食背后的人文底蕴,回家吃饭触动更深的是阖家团圆的其乐融融。其实,每个家庭餐泉都有自己的专属“味道”请以“我家餐桌上的专属味道”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默写 (共1题;共10分)1-1、1-2、1-3、1-4、1-5、1-6、1-7、二、 现代文阅读 (共4题;共75分)2-1、2-2、2-3、2-4、2-5、3-1、3-2、3-3、3-4、3-5、4-1、4-2、4-3、4-4、4-5、5-1、5-2、5-3、5-4、三、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6-1、7-1、8-1、9-1、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8分)10-1、10-2、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6分)11-1、11-2、11-3、11-4、11-5、11-6、六、 话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