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20年语文中考模拟试卷(六)(II )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68156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20年语文中考模拟试卷(六)(II )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20年语文中考模拟试卷(六)(II )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20年语文中考模拟试卷(六)(II )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20年语文中考模拟试卷(六)(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及运用部分 (共9题;共47分)1. (2分)找出多音字组词全都正确的一项( )A . 省:shng省悟 xng 归省 折:zh打折sh折本B . 吓:xi吓唬h恐吓 纤:xin化纤 qin纤细C . 薄:bo薄脆 b 稀薄 解:ji解放 xi解数D . 模:m模式 m模样 称:chng称赞 chn称职2. (2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烦燥 大庭广众 愧怍 惊天霹雳B . 斑斓 锋芒毕露 妇儒皆知 酣然入梦C . 哺育 慷慨淋漓 力挽狂澜 一泻万丈D . 屏嶂 不以为然 深恶痛绝 括目相待3. (2分)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 这部学术专著,使李教授花了多年心血,处心积虑写出来的。B . 老胡虽然年过花甲,但还是少不更事 , 书呆子气十足。C . 这样下去怎么行呢?厝火积薪,后果不堪设想。D . 学习上他从不满足,总是得陇望蜀 , 不断探索新的领域。4.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B . 是否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C .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D .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市学校很多都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5. (2分)下列语句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功能是很奇妙的。中国文学的鉴赏,要从语言入手,但不要被语言所局限,应当从言内到言外,品尝那些言外的滋味。中国的文学家深知“言不尽意”的道理,所以特别注重语言的启发性和暗示性,把那些微妙的意味寄诸言外,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然而语言的表现力又是有限的,即使是语言大师也常常遇到语言表达的苦恼。A . B . C . D . 6. (10分)阅读下面对诗词,回答相关问题浣溪沙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1)这首词的上阙写景,依次描写的三幅画面是 、 和。 (2)如何理解最后一句“休将白发唱黄鸡”?7. (12分) 岁月的年轮沉淀了斑驳的痕迹,冲天的狼烟留下了悲壮的回声。时值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历史,不由感慨万千。你校准备开展以“长征精神”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请你也来参与,完成以下任务。(1)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活动中,校报小记者需要采访一位曾经参加长征的96岁高龄的老红军,请你为他设计一个合理的问题。(3)校宣传部长已设计好了两种活动形式,请你帮他再设计两个。活动一:举办“长征精神”交流会活动二:举行“长征精神”知识竞赛活动三:_活动四:_8. (10分)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树木丛生,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2)_,小桥流水人家,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咏雪中两个以雪为喻的句子是“_”,“_”。(4)默写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_,_。_,_。9. (5分) 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_、_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_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_压在_下,受苦五百年,后给唐僧做了大徒弟。二、 阅读理解 (共3题;共68分)10. (21分)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完成问题。楚人有患狐者,多方以捕之,弗获。或教之日:“虎,山兽之雄也,天下之兽见之,咸詟而亡其神,伏而俟命。”乃使人作象虎 , 取虎皮蒙之,出于牖下。狐入遇焉,啼而踣。他日,豕暴于其田,乃使代象虎,而使其子以戈椅诸衢。田者呼,豕逸于莽,遇象虎而反奔衢,获焉。楚人大喜,以象虎为可以皆服天下之兽矣。于是,野有如马,被象虎以趋之。人或止之日:“是驳也,真虎且不能当,往且败!”弗听。驳雷响而前,攫而噬之,颅磔而死。【注】詟(zh):害怕。象虎;虎的模型。掎(j):牵住,牵制,此处意为分面把守。驳(b):兽名,形状象马,能吃虎豹。呴(hu),义同“吼”,大声地叫。磔(zh):裂开。(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咸豕而亡其神_ _豕暴于其田_豕逸于莽_被象虎以趋之_真虎且不能当_(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乃使伏象虎,而使其子以龙椅诸衢。以象虎为可以皆服天下之兽矣。(3)楚人做象虎获得成功是因为他懂得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可以用哪一个成语来解释?从楚人的做法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4)请用较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 11. (2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陈凌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3名男子竟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检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3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定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困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妹2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谈吐上、在胸襟中、在气质里,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景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人生气象万千。这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04月23日04版(有删改)(1)请说说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有人认为将第段和第段调换位置不会影响文意的表达,你的看法呢?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3)第段面线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4)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第段提到“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表明这则例子虽已被反复用过,但每次引用都足以让人震撼。B . 选文第段中画线句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C . 第段中武亦妹和雷海为身上那种从容淡定的独特气质就是“内在丰沛”的体现。D . 选文从多角度论述了阅读的作用,尤其是第段针对一般人可能有的认识进行论述,使论证更严密。(5)下面一则材料能否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请说明理由。二战期间,美国士兵往往因为战争间歇期间生活乏味而士气涣散、训练消极,长官为此头痛不已。在政府向军队提供了12亿本“军供版”图书后,士兵很快就恢复了士气,积极投入训练中。12. (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松林蘑菇香成熟的季节里到处飘荡着丰收的香气,除了广袤的田地,农家餐桌上更多的珍馐藏在山野林间。这其中最大众化的便是蘑菇。一人,一篮,不需远途跋涉,不需技术工具,只需来到山野林间。我虽在山里长大,但循规蹈矩的生活占满了全部的时间,总是错过蘑菇丰收的季节。难得的今年的雨水足,又常是夜下昼晴,采蘑菇的人总会收获满满地归来。窄窄的巷路旁,常摆满了邻居们晾晒的蘑菇,黄灿灿的,煞是好看。看得我心里痒痒的,非得亲自去一趟才算过瘾。吃过早饭,父亲启动了电三轮,在父亲的叮咛声中,我把自己从里到外捂得严严实实,然后就跟随他出发了。三轮车驶过宽阔的省道,再转入一条颠簸的小路。瞬间就有了从城市入乡村的感觉。刚下过雨的小路更加难行,三轮车在小路上醉汉般摇摇晃晃。我紧紧抓着车档方才坐稳。小路的两旁先是两排住家,然后是一片杂草丛。一只黄白色的猫咪探头探脑地侦查了一番,然后跃入草丛,倏忽不见。草丛过后便是农田和松林交替出现。彼时虽是夏末秋初,但农田里不论是黄豆还是稻子,都已散发出成熟的香气。半小时之后三轮车终于停了下来,四下一望,右侧是一片松林,左边一片齐整的白桦,白桦身后是几垄玉米,玉米地后隐藏着又一片松林。那便是我们采蘑菇的地点。我下了车,走到白桦树前看一下地形,竟然惊动了一个墨黑的小东西,闪电般蹿下树,奔到对面,一个闪身就进了丛林。我猜应该是只松鼠。去石林游玩时,见过被关在笼子里的纯黑的松鼠,尾巴粗黑,耳朵尖处一丛突出的绒毛。那时才知道它叫魔王松鼠,标价800元出售。相比之下这只被我惊动的松鼠要幸运得多。这片被松林遮挡的玉米因为缺少风吹长得细瘦不堪,又经一夜雨淋,倒伏不少。我和父亲穿过玉米地又经过一片杂草地,然后到了松林。远远一望,一垄垄悉意种植的松树高大挺拔,密密的连成一片,松林下的小蘑菇都顶着伞状的脑袋在张望,一片一片的,像长在地里的金子。我问父亲松林怎么长的这么齐,父亲说这是退耕还林的人工林,当初三十出头的姨夫还种过呢。这么算来,这片松林已经三十多年了。难怪十年树木,这密密匝匝的一片林子若是被当年的种植者看见也会颇有成就感吧。松林里蘑菇有两种,一种是灰色的,一种是金黄的。因为生长的时间有先后,并不冲突。现在正是黄蘑菇独占鳌头的时候,整个松林里到处是它们的身影,或一个,或一对,或一丛,傍着松树生长,像是精心种植的。这种黄蘑菇我不知道它的学名,却很爱吃。色泽金黄,口味浓郁,又好采。冷冬时节,炖上一锅小鸡炖蘑菇,农家绿色鸡肉配上蘑菇山野的香气,当真是人间美味。我和父亲开始在林间穿梭,松树枝杈交错,像是拿着长枪守卫宫门的武士。我弯着腰,小心避开那些枝杈,一垄一垄地采。小黄蘑菇长得也不尽相同,有的根茎短粗,伞状的头小小的,应该是蘑菇中的小胖子;有的根茎细长,伞状的头撑的很开,该是蘑菇中的大个子;有的细细瘦瘦,像个大头钉,是个婴儿;有的大大撑开了蘑菇头,很粗壮,煞有威风地站在那,该是个英俊潇洒的汉子。松林中的蘑菇少有泥土,它们都藏在厚厚的松针里,掐着它们的腰把它们连根拔起的时候轻轻捋捋,松针就全都掉了。我和父亲循着各自的路线慢慢前行,再回头时已不见对方的踪迹。四下一望,视力的极限尽是密林。于是扯开嗓子喊着:“爸”四野寂静无声,这声音如同被放置在巨大的湖面上,随着水波飘荡而去。紧接着四周就被这声音填满了。随后,父亲的应答声又穿过密林悠悠地传回来“哎”声音过来,心也就安定了,继续低头采这遍地的金黄。等再遇到一片草丛时,才发觉这片已经到了松林的边缘,再往前又是一片更大的松林。父亲说那里就是他和妈妈昨天采蘑菇的地方。我们简单商议一下,决定从松林的边缘再往回走,走到头就回家。便又一路采回去,虽说已采过一遍,但还是发现了很多“漏网之鱼”。昔年,这里林地尽毁,垦荒为田。然后又退耕还林,恢复生态。一毁一还之间,便跨越三十载的光阴。如今这里树高林密,蘑菇一年一年地生长,一年一年的被采,到底还是自然最为慷慨。原路返回,穿过白桦到达小路上时,日已偏西。明亮的日光穿透松林,越过白桦的枝杈照射到小路上。父亲带着深蓝色的鸭舌帽,坐在前头开车。我坐在父亲的车斗里,望着父亲的身影,身旁放着两个装满蘑菇的编筐,鼻尖萦绕着蘑菇的香气,耳边是呼呼的秋风,视所能及是一片温暖的阳光和阳光下的田野(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自然段划线句。 (3)如何理解作者第自然段划线句中说的“大自然的慷慨”? (4)第自然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5)由于工作生活的繁忙,越来越多的人没有机会和自己的父母一起亲近大自然,对于这种现象,你有什么想法?三、 写作 (共1题;共5分)13. (5分) 作文。生活中,总有一些香味令人难以忘怀。这种香味可能源于自然,如鲜花的芬芳馥郁、果实的成熟飘香;也可能来自生活,如书本里淡淡的墨香、餐桌上美味佳肴的鲜香,甚至是父母劳累一天后身体散发出的汗香。请以“_飘香”为题,结合自我经历或感受,写一篇文章。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不少于600字。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及运用部分 (共9题;共47分)1-1、2-1、3-1、4-1、5-1、6-1、6-2、7-1、7-2、7-3、8-1、8-2、8-3、8-4、9-1、二、 阅读理解 (共3题;共68分)10-1、10-2、10-3、10-4、11-1、11-2、11-3、11-4、11-5、12-1、12-2、12-3、12-4、12-5、三、 写作 (共1题;共5分)1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