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及防治措施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5915303 上传时间:2020-02-11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危害及防治措施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职业危害及防治措施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职业危害及防治措施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危害及防治措施 1 内容摘要 1 概述2 矿尘的来源 危害及预防措施3 矿山常见毒物的来源 危害及预防措施4 个体防护用品配备及使用 2 1 概述 1 1基本概念1 1 1职业病危害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 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 物理 生物因素 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3 1 1 2职业禁忌职业禁忌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 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 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 4 1 1 3职业病职业病是指企业 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 因接触粉尘 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 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1 1 4作业环境作业环境是指从业人员从事职业活动的周围环境 5 1 2矿山常见职业卫生危害 1 2 1作业环境中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简述作业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一般分为三类 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生物因素 6 1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主要包括噪音和振动 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 不良气象条件 异常气压等 2 化学因素化学因素主要包括粉尘 有机溶剂类毒物 铅 锰等金属毒物等生产性毒物 等等 3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主要是炭疽杆菌 森林脑炎病毒等微生物和寄生虫对人体所起的危害 7 1 2 2作业环境对从业人员安全与健康的影响无论是井下还是地面作业 室内还是室外作业 从业人员都将面临完全不同的生产作业环境条件 其情况与通常所说的一般自然环境有着显著的差别 在生产作业环境中 除安装着生产所需的各种设备设施给从业人员造成一定的危险以外 往往还存在着不同的职业危害因素 8 如 作业过程中生产的粉尘 爆破产生的炮烟 生产设备设施在生产过程中泄漏的有毒有害气体或蒸汽 还包括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本身就是有毒物质或含有有毒成分的各种原辅材料 成品半成品或副产品等 9 从业人员在含有职业危害因素的环境中进行生产作业 就会受到相应职业危害因素的影响 轻则降低生产效率 重则影响整个生产系统运行和危害从业人员人身安全与健康 使人的机体受到局部刺激 损伤生理机能 发生功能障碍 产生职业病 甚至死亡 如 长期从事接尘作业 如果粉尘浓度高 又不重视个体防护 很可能患上尘肺病 10 因此 为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就必须高度重视做好职业危害预防工作 1 2 3矿山常见职业卫生危害矿山常见职业卫生危害如表1所示 11 表1矿山常见职业卫生危害 12 1 3主要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1 3 1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应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 1 当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对策措施与经济效益相矛盾时 应优先考虑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对策措施上的要求 2 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对策措施应遵循消除 预防 减弱 隔离 连锁 警告的顺序 13 3 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对策措施应具有针对性 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4 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对策措施应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方面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等方面的要求 14 1 3 2主要职业危害预防措施如表2所示 表2主要职业危害预防措施 15 16 17 1 4个体防护用品的发放及使用 个体防护用品是保护从业人员安全和健康 避免遭受职业危害的一种特殊的劳动保护用品 个体防护用品主要有 头部防护类 如各类安全帽 呼吸器官防护类 如防尘 防毒口罩等 眼面部防护类 如电焊面罩 护目镜等 听觉器官防护类 如耳罩 耳塞等 防护服装类 如防静电 防酸碱工作服等 手足防护类 如绝缘 耐酸 耐碱 耐油等手套 工作鞋 防坠落类 如安全绳 安全带 安全网等 其他防护类 18 2 矿尘的危害及预防 2 1矿尘的产生矿山在开采矿石过程中 由于凿岩 爆破 装矿 卸矿 碎矿等工作 要破碎大量的矿石和岩石 会伴有大量的粉尘产生 这些粉尘就叫矿尘 尤其是含游离二氧化硅大于10 的矿尘 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可引起矽肺病 粉尘 当分散在气体中的微粒为固体时 称为 粉尘 当分散在气体中的微粒为液体时 称为 雾 19 生产性粉尘 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 能较长时间漂浮在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其粒径多在0 1 10微米 是污染环境 影响从业人员健康 造成尘肺病的主要因素 粉尘引起的职业危害 有全身中毒性 局部刺激性 变态反应性 致癌性 尘肺 其中以尘肺的危害最为严重 尘肺是目前我国矿山生产中最严重的职业危害之一 20 2 1 1粉尘的来源和分类 粉尘来源十分广泛 金属非金属矿山的凿岩 爆破 装运矿碴 矿石破碎 筛分 粉矿包装和搬运等 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 粉碎 金属的研磨 切削 耐火材料 玻璃 水泥和陶瓷等原料加工 皮毛 纺织物等原料处理 化工固体原料加工处理 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 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烟 沉积的粉尘二次扬尘等 根据生产性粉尘的性质 一般将其分为无机性粉尘 有机性粉尘和混合性粉尘3类 21 1 无机性粉尘无机性粉尘主要包括矿物性粉尘 如硅石 石棉 煤等 金属性粉尘 如铁 锡 铝等及其化合物 人工无机粉尘 如水泥 金刚砂等 2 有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主要包括植物性粉尘 如棉 麻 面粉 木材 动物性粉尘 如皮毛 丝 骨粉尘 人工合成的有机染料 农药 合成树脂 炸药和人造纤维等 22 3 混合性粉尘混合性粉尘是指上述两种以上粉尘的混合 一般生产环境中 最常见的为混合性粉尘 23 2 1 2粉尘的理化性质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 与其理化性质有关 与其生物学作用及防尘措施等也有密切关系 粉尘的理化性质 主要包括粉尘的化学成分 分散度 溶解度 密度 形状 硬度 荷电性和爆炸性等 24 2 2矿尘的危害 2 2 1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粉尘对人体的危害 根据其理化性质 进入人体的剂量的不同 可引起不同的病变 主要有呼吸性系统疾病 局部作用 中毒作用等 粉尘所造成的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有主要4种表现 25 1 尘肺尘肺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吸入生产性粉尘所引起的 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因吸入粉尘的质和量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造成不同种类的尘肺病 矽肺 煤工尘肺 石墨尘肺 碳黑尘肺 石棉肺 滑石尘肺 水泥尘肺 云母尘肺 陶工尘肺 铝尘肺 电焊工尘肺 铸工尘肺 其他尘肺等13种被列为职业病 26 2 粉尘沉着症铁 钡 锡等金属粉尘吸入后 可沉积于肺组织中 呈现一般的异物反应 并继续轻微纤维化 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小或无明显影响 脱离粉尘作业后 病变可逐渐消退 这类疾病称为肺粉尘沉着症 27 3 有机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棉 麻 亚麻 茶 谷类 甘蔗渣等不同的有机粉尘有不同的生物作用 可引起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常有胸闷 咳嗽 咳痰等症状 如引起棉尘症 支气管哮喘 职业过敏性肺炎 混合性尘肺等 一般认为 单纯有机性粉尘不致引起肺组织的纤维性变 28 4 呼吸系统肿瘤粉尘的局部作用 是指粉尘作用于呼吸道黏膜导致萎缩性病变 还可形成咽炎 喉炎 气管炎等 作用于皮肤可形成粉刺 毛囊炎 脓皮病等 金属和磨料粉尘可引起角膜损伤 导致角膜感觉迟钝和角膜浑浊 沥青烟尘在日光照射下可引起光感性皮炎 29 2 2 2粉尘分级及卫生标准依据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GB5817 1986 标准 根据粉尘浓度超标倍数 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共分为0级 级 级 级 级等五级 用人单位应将 级 级粉尘危害列为粉尘治理重点 各级安监部门应将 级 级粉尘危害列为职业卫生监察重点 粉尘浓度 是指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粉尘的重量 它同粉尘粒度 分散度一样 是衡量粉尘对人体危害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30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GB16423 20066 4 1 2 规定 入风井巷和采掘工作面的风源含尘量 应不超过0 5mg m3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2 2007 规定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 矽尘部分 见下表 31 表3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 矽尘部分 32 2 3矿尘的防治 粉尘治理措施主要是采用工程技术措施消除和降低粉尘危害 它是治本的对策 是防止尘肺发生的根本措施 2 3 1改革工艺过程通过改革工艺流程使生产过程机械化 密闭化 自动化 从而消除和降低粉尘危害 2 3 2湿式作业 33 湿式作业防尘的特点是防尘效果可靠 易于管理 投资较低 该方法已为厂矿广泛应用 如石粉厂的水磨石英和陶瓷厂 玻璃厂的原料水碾 湿法拌料 水力清砂 水爆清砂等 2 3 3密闭一抽风一除尘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场所应采用该方法 干法生产 粉碎 拌料等 容易造成粉尘飞扬 可采取密闭一抽风一除尘的办法 但其基础是首先必须对生产过程进行改革 理顺生产流程 实现机械化生产 在手工生产 流程紊乱的情况下 该方法是无法奏效的 密闭一抽风一除尘系统可分为密闭设备 吸尘罩 通风管 除尘器等几个部分 34 2 3 4个体防护和个人卫生当防 降尘措施难以使粉尘浓度降至国家标准水平以下时 应佩戴防尘护具并加强个人卫生 注意清洗 另外 应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 现场的安全检查以及对防尘的综合管理等 综合防尘措施可概括为 风 水 密 护 革 管 教 查 八字方针 35 风 通风除尘水 湿式作业密 密闭除尘护 个体防护革 技术革新管 科学管理教 宣传教育查 定期检查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经验总结 各矿山要因地制宜实施 但必须长期坚持 可以极大地减少或杜绝矽肺病的发生 36 尘肺防治措施主要是采取工程技术措施防尘降尘 依法治理粉尘危害 做好一级预防是根本 尘肺的病因是吸入致病的生产性矿物性粉尘 没有粉尘或控制粉尘浓度在容许浓度之下 则可以消除尘肺或明显降低尘肺的危害 防止粉尘危害 关键是生产过程中防止粉尘的产生 扩散和通风排尘与降尘 37 其次是对接尘人员开展健康检查与健康监护 做好二级预防 在尘肺防治工作中 对接触粉尘工人开展健康检查和健康监护 早期发现尘肺病人 做好二级预防 是尘肺防治的重要工作 38 1 开展健康检查 上岗前体检 有职业禁忌症者不得从事接尘作业 在岗期间定期体检 以便早期发现尘肺病人 早脱离接尘作业 早治疗 离岗时体检 主要是调离接尘作业或退休时 以确定有无尘肺 还应定期复查 2 合理膳食 给接尘作业人员发放保健津贴 增加营养 常吃猪血等排尘食品 39 3 健康教育 把相关尘肺防护知识教给接尘作业人员 增强个体自我保护意识 做到知道危害 坚信能防 积极行动 把好个体防护关 4 发现尘肺病人 积极治疗 减缓病情 40 3 矿山常见毒物来源 危害及预防措施 3 1生产性毒物及其危害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或使用的有毒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 矿山大量产生的生产性毒物主要有爆破产生的氮氧化物 一氧化碳 硫铁矿氧化自燃产生的二氧化硫 某些硫铁矿会产生硫化氢 甲烷等 人员呼吸和木料腐烂产生的二氧化碳 铅锰等重金属及其化合物中毒 汞 砷等有毒矿石 柴油设备大量使用产生的废气等 41 3 1 1生产性毒物侵人人体的途径生产性毒物侵人人体的途径有 一是呼吸道 它是毒物侵人人体的主要途径 凡气体 蒸汽 气溶胶形态的毒物都可经呼吸道进人人体 经过肺 肝脏进人血液循环 分布于全身 二是皮肤 有些毒物可通过皮肤进人人体 三是消化道 经过消化道的毒物大部分经肝脏转化 解毒后 才进入血液循环 42 3 1 2职业中毒分类人体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职业中毒按其发病程度可分为 1 急性中毒 毒物一次或短期的大量进入人体所致的中毒 2 慢性中毒 毒物少量长期进入人体所致的中毒 绝大多数是由于积蓄作用的毒物引起的 43 3 1 3生产性毒物的危害生产性毒物对人体不同系统或部位产生不同的危害主要有 1 神经系统 中毒性神经衰弱 多发性神经炎 脑病变 精神症状等 2 血液系统 血液系统损害 可以出现细胞减少 贫血 出血等 44 3 呼吸系统 中毒性肺水肿 支气管炎 哮喘 肺炎等 4 消化系统 口腔炎 胃肠炎 5 泌尿系统 肾脏损害 尿频尿痛等 6 皮肤 皮炎 湿疹等 45 3 1 4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与治理措施生产过程的密闭化 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 采用无毒 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 是从根本上解决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首选办法 常用的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与治理措施主要有 46 1 密闭 通风排毒系统该系统由密闭罩 通风管 净化装置和通风机构成 但必须注意整个系统必须注意安全 防火 防爆问题和正确地选择气体的净化和回收利用方法 防止二次污染与环境污染问题 47 2 局部排气罩就地密闭 就地排出 就地净化 是通风防毒工程的一个重要的技术准则 排气罩就是实施毒源控制 防止毒物扩散的具体技术装置 局部排气罩按其构造 主要有密闭罩 开口罩和通风橱3种类型 48 3 排出气体的净化工业的无害化排放 是通风防毒工程必须遵守的重要准则 根据输送介质特性和生产工艺的不同 可采用不同的有害气体净化方法 有害气体净化方法大致可分为洗涤法 吸附法 袋滤法 静电法 燃烧法和高空排放法 49 4 个体防护对接触毒物作业的工人 进行个体防护有特殊意义 毒物通过呼吸道 口 皮肤侵入人体 因此凡是接触毒物的作业都应规定有针对性的个人卫生制度 必要时应列入操作规程 比如不准在作业场所吸烟 吃东西 班后洗澡同 不准将工作服带回家中等等 个人防护制度不仅保护操作者自身 而且可避免家庭成员 特别是儿童间接受害 属于作业场所的防护用品有防腐服装 防毒口罩和防毒面具 50 3 2 矿山常见的职业中毒3 2 1中毒窒息 毒物 毒药接触 1 中毒窒息中毒窒息是指金属非金属矿山在井下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各种有毒有害的物质 使矿内空气成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其表现为 含氧量降低 CO2量增加 并混入了CO NO2 H2S SO2等有毒有害气体 当矿内空气含量变化较大时 就会引起人员中毒窒息现象 轻则危害身体健康 重则危害生命安全 51 1中毒 人的机体因过量或大量接触化学毒物 导致组织结构和功能损害 代谢障碍 从而引发疾病或死亡的现象 称中毒 2窒息 人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其他气体过多 或者呼吸系统发生障碍 而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危及生命的现象 称为窒息 3井下中毒窒息事故 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生人员中毒 窒息 伤害人身安全和健康的事故 52 2 毒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生物体后 能与生物体之间发生化学作用并导致 3 毒物接触人体以任何一种方式与毒物发生接触 称之为毒物接触 在数秒至数小时内与毒物的一次性接触 或是在一天内与毒物的多次接触 叫做急性毒物接触 毒物接触后 进入人体的毒物量大 就会引起中毒 生物体器官组织功能和 或 形态结构损害性变化的化学物 53 3 2 2有毒气体及化学品中毒基本知识金属非金属矿山 一般能够引起人体中毒的有毒气体主要是爆破后产生的炮烟 其主要成分为CO CO2 NO2等 其次是井下火灾产生的CO CO2等 能够引起人体中毒的化学品主要是选矿用药剂 主要有氰化钠 硫酸 黄药等 54 1 有毒化学品和有毒气体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 主要是指以气体 蒸气 烟雾或雾滴 粉尘等形态存在的化学因素污染了作业环境 随着作业人员的呼吸而侵入人体 它是侵入人体最主要的途径 通过消化道侵入人体 主要是指作业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手上沾染了有毒化学品 没有彻底洗手 在吸烟或进食时带入消化道而发生中毒 或者不慎误服而发生中毒 55 通过皮肤吸收侵入人体 有毒化学品经皮肤吸收可通过表皮屏障到达真皮 进入血管 也可通过毛囊与皮脂腺或汗腺绕过表皮屏障进入人体 还可通过皮肤伤口直接侵入人体血液中 通过其他途径侵入人体 如眼睛 耳孔 注射器 压力枪等 56 无论通过什么途径侵入人体后 都会逐渐侵入血液 随着血液循环或者淋巴循环分布到全身 有些毒物可直接或者经过转化生成中间产物 与人体正常新陈代谢的有关物质发生氧化还原 分解化合等作用而产生毒害 当毒物在作用点达到一定浓度 或毒性作用达到一定程度时 人体就可能发生中毒症状 57 2 毒物对人体的影响 对皮肤的影响 有毒化学品能够损害皮肤 引起皮肤发红 出现皮疹 疼痛 肿胀 水泡以及严重的灼伤 有毒化学品所引起的灼伤就像火的烧伤一样 刺激性化学品一旦接触到皮肤 就会引起发痒 烧灼感或者疼痛 如果及时清洗 就可以避免灼伤 腐蚀性化学品会立即引起疼痛和皮肤灼伤 58 对眼睛的影响 刺激性或腐蚀性化学品进入眼睛 会立即引起剧烈的疼痛 严重时会在极短的时间里灼伤眼睛的表层 引起瘢痕甚至致盲 病人表现为眼睛发红 流泪 怕光和睁不开眼 对胃肠道的影响 刺激性和腐蚀性化学品可损害口腔 咽部和胃肠道 病人会出现腹痛 呕吐和腹泻 呕吐物或粪便还可能带血 如果咽喉部被灼伤 会立即引起水肿 使病人无法正常呼吸 59 对呼吸道的影响 有的气体和蒸汽会刺激鼻腔 咽喉和上呼吸道 引起咳嗽和呼吸困难 有的气体和蒸汽会导致肺水肿 从而破坏肺的呼吸功能 这种情况可能在吸入毒物后立即发生 也可能在吸入毒物48小时后才发生 60 3 2 3炮烟中毒的临床表现金属非金属矿矿山的炮烟为爆破作业所用炸药爆炸后所产生的烟雾 其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 CO 二氧化氮 NO2 二氧化碳 CO2 等气体 61 1 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 无味的气体 对空气的比重为0 97 与空气重率很接近 易扩散在空气中 当浓度达到13 75 时 遇明火能引起爆炸 一氧化碳进入人体肺部 通过气体交换作用进入血液循环 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 碳氧血红蛋白的形成使血液降低输氧能力 造成缺氧血症 直至引起窒息 死亡 人在静止状态时 空气中一氧化碳不同浓度对人体的反应见下表 62 表4空气中一氧化碳不同浓度对人体的反应 63 2 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易溶于水 能够在呼吸道湿润的组织表面与水作用生成腐蚀性很强的硝酸 损害呼吸道黏膜 使之充血 水肿引起气管 支气管炎 进入呼吸道深部 损害毛细血管和肺泡壁而引起肺炎 肺水肿 脑细胞缺氧 形成脑水肿 甚至脑疝 最后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严重的程度与吸入气体的浓度和时间有关 浓度越高 吸入时间越长 病情越严重 空气中二氧化氮不同浓度对人体的反应见下表 64 表5空气中二氧化氮不同浓度对人体的反应 65 3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 略带酸味的气体 对空气的比重为1 52 比空气重 所以容易慢慢沉降 聚集在巷道底部和下山 盲巷等没有风流流动的地方 它易溶于水 生成碳酸 有毒性 对人体的眼 喉咙和鼻的粘膜有刺激作用 66 二氧化碳对人的呼吸系统有很大的刺激作用 当人体内二氧化碳含量增大时 能刺激人的呼吸神经中枢 增大呼吸频率 引起频繁呼吸 使人的需氧量增加 井下二氧化碳浓度过大时 又会使含氧量相对减少 使人中毒或缺氧窒息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对人体的影响见下表 67 表6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对人体的影响 68 金属非金属矿山井下炮烟中毒屡有发生 中毒者均可出现头晕 头痛 胸闷 气短 呼吸困难 全身乏力等症状 轻者表现为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或支气管炎症状 重者为中毒性肺炎或中毒性肺水肿 若抢救不及时 可因脑水肿 呼吸衰竭而死亡 69 3 3职业性危害预防措施 3 3 1有毒气体 炮烟 及化学品危害的防范控制措施 1 预防有毒气体和有毒化学品中毒的一般措施 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安全卫生法规 建立职业卫生档案 新建 改建和扩建的项目应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70 尽可能选用毒性最小的化学品 选择安全的设备和安全的方法使用化学品 在使用 储存或可能存在有毒化学品的地方采用机械通风装置 以减少环境中毒物的浓度 给作业人员提供个人防护设备和防护服 以防止与化学品直接接触 71 使用安全警示标志 在狭窄空间作业要有审批 检测 监护制度 告知作业人员所使用的化学品存在的危害 对其培训 使其能识别危害 能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设备 能安全操作 能处理意外 突发情况 经常检查作业人员是否按要求正确使用了个人防护用品和设备 是否按要求正确操作 72 2 预防有毒气体和有毒化学品中毒的应急和现场急救措施 每个工作地点都要配备现场急救设备和用品 在每个工作场所中都应该有一个或多个经过训练了的急救员 存在腐蚀性液体 就应当有冲洗眼睛和皮肤的水龙等 进入窨井 船舱和反应釜等狭窄空间作业时 一定要先测定里面是否存在有毒物质 并且一定要佩戴有效的防毒呼吸器才能进入作业 同时还一定要有监护人 以防中毒 73 发现任何意外情况 都要立刻呼救或报告管理人员 当发现有人可能发生气体中毒时 不要轻易进入到有害气体的环境中 没有有效的防护情况下 不能盲目施救 必须在具备自我防护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求助 怀疑中毒者衣服上吸有毒物时应脱去被污染的衣服 防止毒物继续吸收 怀疑是刺激性气体中毒时应用流动的清水及时反复清洗皮肤 毛发 眼睛等 74 4 个体防护用品配备及使用 个体防护用品是保护从业人员安全和健康 避免遭受职业危害的一种特殊的劳动保护用品 在无法将作业场所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降低到最高容许浓度以下或无法完全消除危害因素时 从业人员就必须使用相应的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 在作业场所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能够达到国家相关规定要求时 从业人员也必须使用相应的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 75 在矿山 化工 建筑等职业危害严重的企业 个体防护用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 在各类伤亡事故中 有15 的事故与个体防护用品有关 我国 安全生产法 职业病防治法 等法律法规 对个体防护用品的配备与使用作出规定 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安全要求个体防护用品 并监督 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 使用 76 企业个体防护用品配备和使用等管理工作 应包括以下9个方面的内容 1 设立管理部门 落实相关责任企业应由安全管理部门承担个体防护用品的主要管理职能 该工作还涉及到财务 物资采购 工会等多个相关部门 应将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范围审核 采购计划 劳动防护用品生产厂家选择 资格审定 劳动防护用品验收 保管和发放 使用情况监督等工作 划分到各个相关部门 并将责任落实到人 77 2 制订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制度企业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可包括以下内容 个体防护用品管理部门 人员 需要配备个体防护用品的工种 发放个体防护用品的种类与周期 从业人员使用个体防护用品的培训 维护保养办法等 78 3 作业场所危害因素辨识在选择个体防护用品前 需要对作业场所的主要危害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了解危害的性质 危害因素的强度 以确定个体防护用品的性能和配备使用要求 4 确定个体防护用品的种类在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识别 危害辨识的基础上 根据本企业作业场所的危害情况及程度 按照相关标准选择好个体防护用品 79 5 选择劳动防护用品生产厂家在确定了需要配备的个体防护用品的种类后 应选择有相关生产资质的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生产厂家或者品牌 选购时应注意选择3证 生产许可证 安全鉴定证 和 产品合格证 齐全的厂家生产的防护用品 80 6 培训从业人员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从业人员必须了解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限制 正确的使用方法 正确的佩戴方法及必要的保养方法 使用呼吸防护用品前 应认真检查各连接部位是否有损坏 检查气密性 以及佩戴者的适合性 舒适性 对于危害严重的作业场所 由于个体防护用品在现场使用的过程中会沾染有害物质 若穿戴不当可能带来新的污染 对人员健康造成危害 81 存在颗粒性致病因子 有毒有害的尘 烟 雾 放射性尘埃 病原微生物等 的场所 穿脱防护用品的顺序如下 穿戴顺序 首先检查呼吸防护用品的气密性 配戴呼吸防护用品 然后戴帽子或头罩 眼罩 穿防护服 防护鞋 鞋套 最后戴防护手套 脱去顺序 首先去掉眼罩 放入消毒液中 然后脱去手套 脱的过程中手不能触摸到手套的外表面 防护服 帽子 鞋 或鞋套 最后去掉呼吸防护用品 82 7 从业人员个体防护用品使用的监督为保证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正确使用个体防护用品 应对其使用状况进行监督 对危害因素严重的岗位 应将防护用品使用的监督工作交由生产班组负责人 并将其作为安全生产的重要考核指标 与其收入挂钩 可收到较好效果 8 个体防护用品的维护与保养要经常对个体防护用品进行清洁 检查和维护 使其处在可以安全有效的使用状态下 83 9 个体防护用品的报废与更换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期限 应考虑腐蚀作业程度 受损耗情况以及耐用性能等情况 对不符合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或在使用或保管贮存期内遭到损坏或超过有效使用期的个体防护用品 应作报废处理 84 谢谢大家 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