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理财与资本运营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5911509 上传时间:2020-02-11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9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司理财与资本运营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公司理财与资本运营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公司理财与资本运营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司理财与资本运作 魔天记 1 引言 在国际化浪潮的推动下 管理者只掌握现代管理的理论是远远不够的 管理者不仅要熟悉现代经济体制和现代公司的运营规律 而且要掌握一定的金融分析技术 这在今天已经成为衡量管理者素质及其进行战略决策的重要内容 2 一 相关概念的说明 目前国内对相关选题的论述相当混乱 主要原因是国内的学科或专业分类过细 而且涉及到社会科学的重叠课程时各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理解课程设置 导致对科目和内容上与国际惯例差别较大 人为地制造了许多概念的混乱 公司理财和资本运作是金融学专业的核心内容 不是会计学专业的内容 也是MBA 工商管理 专业的核心内容 它是现代管理者必须掌握的知识 这种掌握主要是训练管理者对公司发展的战略层次的水平 以便在纷繁多变的经济中找准机会 扩张自己 3 1 公司理财 公司财务管理 公司金融 StephenA Ross有一本通行世界的教材 corporatefinance 中译本旧版叫 公司理财 后来很多人都认为这个翻译是错误的 因为中国学者印象里 公司理财 公司财务 应该是accounting 而不是finance 才有了 公司金融 的提法 在近年影印出版的国外英文版的 金融学院 和 管理学院 使用的财务管理教材里 就大多使用 公司金融 的名号了 不管中国人如何喜欢在某些名词解释上莫名其妙的争论 而经常把一些实质的内容忽略掉 根据我的留学经验 公司理财 公司财务管理 公司金融这三个概念实际上是大同小异 公司理财或公司金融的内容主要包括 价值和资本预算 风险 资产定价 投资决策 融资工具和筹资决策 资本结构和股利分配政策 长期财务规划和短期财务管理 收购兼并 国际理财和财务困境等 4 2 资本运作与资本运营 资本运营又称资本运作 资本经营 是指利用市场法则 通过资本本身的技巧去运作资本的科学运动 实现价值增值 效益增长的一种经营方式 发行股票 发行债券 包括可转换公司债券 配股 增发新股 转让股权 派送红股 转增股本 股权回购 减少注册资本 企业的合并 托管 收购 兼并 分立以及风险投资等 资本运营的核心或最高层次是资产重组 它是指为了整合经营业务 优化资产结构 改善财务状况 对企业的资产进行剥离 置换 出售 转让 或对企业进行合并 托管 收购 兼并 分立的行为 以实现资本结构或债务结构的改善 为实现资本运营的根本目标奠定基础 资本运作是以高度理财思想为中心经营管理现代企业的一种方式 它非常关注企业的现金流量 通过利用企业的产权 股权 债权的三权调整 合理地占用社会资源 从而获得企业运营的最大利润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5 3 资本运作是公司理财的最高形式 资本市场中公司的资本运作的活耀程度反映了这个国家经济运行机体的健康程度 一个公司如果能通过股权 债权或资产等形式去进行资本运作 从而实现规模经济和公司扩展 那么可以说这个公司是有活力的或有竞争力的 6 二 公司理财的内容 一 美国对管理者的训练一般包括相关公司理财的8个主要内容 1 公司理财的价值观念 包括成功理财新理念 理财文化 2 公司内部财务管理 包括公司内部财务分析与诊断 如何有效管理公司营运资金 公司成功控制 如何选择合理的收益分配政策 如何合理纳税与避税 公司票据管理等 3 公司融资理财 包括成功理财可以选择的融资方式 如何进行企业融资 资本结构优化管理 跨国公司筹资管理 4 公司投资理论 包括公司投资管理 投资理财操作技巧 跨国公司投资管理 7 公司理财的内容 二 5 公司理财决策 包括如何进行资金需求量预测 如何拟定科学的资金周转计划 资金周转危机预测与应对 如何进行有效的信用管理 如何进行公司风险管理 6 资本运营与公司理财 包括有效运用企业经营的战略 兼并与收购 剥离与分立 控股公司化 股权结构重组 7 公司理财技巧 包括成功理财有哪些技巧 如何利用网络理财 成功理财须理顺哪些公共关系 8 公司理财经典案例 主要有融资策略案例 投资策略案例 项目投资案例 财务控制案例 资本运营案例 成功避税案例 其他理财案例 8 三 公司理财的目标 一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是当前呈主流性的学术观点 其他的一些新见解有不少是围绕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中心观点的修补和完善 二 注重协调企业多边财务关系主体的相关利益 是确立企业理财目标的一个重要依据 这里的相关利益主体包括所有者和经营者 企业内部的员工 企业的债权人以及其他合作伙伴 理财目标只有充分考虑这些相关主体的利益才是合理的 三 关注社会责任已经引入企业理财目标的内容 尽管对企业理财目标如何具体体现社会责任还未进行明确的探讨 但是 众多学者开始关注企业理财目标中的社会责任问题 有的认为承担社会责任是实现企业理财目标的基本约束条件 有的认为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理财的目标之一等等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未来的企业理财目标必须考虑社会责任与社会利益 四 确立企业的理财目标更应看重企业的长期利益 学者们对利润最大化等理财目标的批评 反映出学者们的一种期望 容易导致企业经营行为短期化的理财目标不是好目标 因此 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试图确立一个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理财目标 在这样的理财目标中 体现资金的时间价值 经营的风险价值和长期效益 五 区分不同类型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将成为该领域研究的趋势之一 在我国现行的研究中 有的学者开始探讨中小企业的目标问题 9 四 公司理财的风险 研究公司理财的不确定性与风险问题 探索控制风险的方法与有效途径 是扩大企业财富和经营绩效的重要方面 理财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 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 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 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公司理财的各个环节 10 理财风险划分为五个方面 1 筹资风险 2 投资风险 3 现金流量风险 4 连带财务风险 5 外汇风险 11 1 筹资风险 它指资金供需市场 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筹资来源结构 期限结构等因素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 这方面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筹资成本费用过大 利率过高 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而造成的财务危机 12 2 投资风险 它是指企业由于进行投资活动而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 主要表现在由于投资项目规模过大 行业过多 扩张过度而无力控制管理 负债经营负债率过高 造成沉重债务负担 技术 市场等多方面情况发生变化 导致实际投资收益与预期相比相差甚远 等等 13 3 现金流量风险 它是指企业在收益不错的情况下 由于我国实行的是权责发生制原则 故不错的收益并不能表明和保证现金流入的实现 此时 如果企业债务规模过大 很可能造成偿债能力急剧下降 现金支出压力陡升 近而陷入财务困境 14 4 连带财务风险 它是指因为多种原因 一个企业为其它单位到金融机构贷款而用本企业的资产进行担保 由于借款单位因种种原因而到期无法还本付息 该担保企业则必须依法履行对金融机构的还本付息责任 15 5 外汇风险 它是指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企业的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而带来的风险 主要包括交易风险 经济风险等 16 五 公司分析 行业 指标与产品运营 一 行业地位分析 二 区位分析 三 产品分析 四 公司经营管理能力分析 五 成长性分析 17 一 行业地位分析 行业地位分析的目的是找出公司在所处行业中竞争地位 如是否是领导企业 在价格上是否具有影响力 有没有竞争优势等 在大多数行业中 无论其行业平均盈利能力如何 总有一些企业比其他企业获得能力更强 比如在高度竞争 平均盈利能力并不高的行业内 定位恰当的企业仍有可能获取较高的投资收益率 企业的行业定位决定了其盈利能力是高于还是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决定了其行业内的竞争地位 衡量公司行业竞争地位的主要指标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行业综合排序 市场占有率指标是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核心 18 二 区位分析 区位 或者说经济区位 是指地理范畴上的经济增长极或经济增长点及其辐射范围 区位是资本 技术和其他经济要素高度积聚的地区 也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 我们通常所说的美国的硅谷高新技术产业区等就是经济区位的例子 经济区位兴起与发展将极大地带动其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 公司的投资价值与区位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处在经济区位内的公司 一般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因为我们对公司进行区位分析 就是将公司的投资价值与区位经济的发展联系起来 通过分析公司所在区位的自然条件 资源状况 产业政策 政府扶持力度等方面来考察公司发展的优势和后劲 确定公司未来发展的前景 以鉴定公司的投资价值 具体来讲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公司的区位分析 第一是区位内的自然和基础条件 第二是区位内政府的产业政策和其他相关的经济支持 第三是区位内的比较优势和特色 19 三 产品分析 1 产品的竞争能力分析成本优势 技术优势 质量优势2 产品的市场占有率3 品牌战略 20 四 公司经营管理能力分析 1 公司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分析2 公司管理风格及经营理念分析分析公司的管理风格可以跳过有的财务指标来预测公司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而分析公司的经营理念则可据以判断公司管理层制定何种公司发展战略 21 五 成长性分析 第一 公司经营战略分析第二 公司规模变动特征及扩张潜力分析 22 第一 公司经营战略分析 对公司经营战略的评价比较困难 难以标准化 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通过公开传媒资料 调查走访等途径了解公司的经营战略 特别是注意公司是否有明确 统一的经营战略 2 考察和评估公司高级管理层的稳定性及其对公司经营战略的可能影响 3 公司的投资项目 财力资源 研究创新 人力资源等是否适应公司经营战略的要求 4 在公司所处行业市场结构分析的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公司的竞争地位 是行业领先者 挑战者 还是追随者 公司与之相对应的经营战略是否适当 5 结合公司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 分析和评估公司的产品策略专业化还是多元化 6 分析和评估公司的竞争战略是成本领先 别具一格 还是集中一点 23 第二 公司规模变动特征及扩张潜力分析 公司规模变动特征和扩张潜力一般与其所处的行业发展阶段 市场结构 经营战略密切相关 它是从微观方面具体考察公司的成长性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公司规模的扩张是由供给推动还是由市场需求拉动 是通过公司的产品创造市场需求还是生产产品去满足市场需求 是依靠技术进步还是依靠其他生产要素 等等 以此找出企业发展的内在规律 2 纵向比较公司历年的销售 利润 资产规模等数据 把握公司的发展趋势 是加速发展 稳步扩张还是停滞不前 3 将公司销售 利润 资产规模等数据及其增长率与行业平均水平及主要竞争对手的数据进行比较 了解其行业地位的变化 4 分析预测公司主要产品的市场前景及公司未来的市场份额 对公司的投资项目进行分析 并预测其销售和利润水平 5 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以及公司的投资和筹资潜力 总之 只有全面对企业或公司及其产品进行详细的企业金融分析后才能决定是否对公司实施资金支持 24 六 资本运营 并购 MergerandAcquisition 可缩写为 M A 或 A M 是公司金融或资本运营的核心内容 从某种角度来讲 一国并购活动的活耀程度是一国经济 阴晴 状况的重要判断标准 25 一 中外并购的历史 美国的并购历史是西方并购历史的集中反映和代表 从1898年起至今 美国企业已经掀起了五次并购浪潮 26 1 第一次并购浪潮 这次并购浪潮发生在1898年到1903年之间 它以横向并购为特征 使资本主义迅速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 形成了一大批垄断企业 这五年期间 美国的工业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100家最大的公司规模增长了400 并控制了全国工业资本的40 这次浪潮终止的原因有二 第一 美国在1903年出现经济衰退 股市低迷 股价大跌 并购资金来源不足 第二 以 谢尔曼法 的制定为标志 美国国内掀起了反垄断运动的高潮 政府开始抑制导致垄断的并购行为 27 2 第二次并购浪潮 这次并购浪潮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 以1929年为高潮 第二次并购浪潮的最大特点是相当规模的纵向并购的出现 虽然横向并购仍为主流 但是纵向并购风行一时 这次并购主要发生在汽车制造业 石油工业 冶金工业及食品加工业 它加强了第一次并购浪潮的集中 也加强了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 1929年爆发的美国经济危机导致该次并购浪潮的终结 28 3 第三次并购浪潮 这次并购浪潮发生在 二战 以后的整个20世纪50至60年代 它以混合并购为最大的特点 通过这次跨部门和跨行业的混合并购 美国出现了一批多元化经营的大型企业 这次并购浪潮终结于70年代的石油危机 29 4 第四次并购浪潮 这次并购浪潮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持续到80年代末 以1985年为高潮 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 高风险 高收益的 垃圾债券 这种新型的融资工具的出现 为杠杆收购 LBO 与经营者收购 MBO 创造了条件 杠杆收购 LBO 与经营者收购 MBO 的结合创造出一批全新的 积极投资者 他们集投资者 委托人 和经营者 代理人 于一身 有更大的动力去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 从而降低了企业的代理人成本 2 分解式交易 DivestitureTransaction 为许多综合型大公司采用 通过分解式交易 母公司将其子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分离出去 或者把它出售给别的企业 据估计 此类交易占总交易量的1 3左右 通过这类交易 企业经营者甩掉了包袱 把主要精力放在最有效率的业务上 由此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率 3 敌意收购的比例较高 30 5 第五次并购浪潮 这次并购浪潮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持续至今 以2000年至2001年高新技术领域的并购为高潮 它有如下特点 1 跨国并购风起云涌 比如美国得克萨斯公用事业收购英国能源集团 美国环球影城公司收购荷兰的波利格来姆公司 德国的戴姆勒收购了美国的克莱斯勒 英国石油收购美国阿莫科石油 2 强强联手引人注目 如 美国花旗银行和美国保险巨子旅行者集团的合并金额高达725亿美元 成为全球业务范围涵盖最广的国际金融集团 艾克森以近79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的美孚公司 缔造了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 美国在线公司和时代华纳公司组建美国在线 时代华纳公司 交易案金额高达1400多亿美元 打造了全球最大的网络传媒集团 3 大多数企业逐渐放弃了杠杆收购 财务性收购让位于战略性收购 企业开始更多地从自身发展的战略角度来考虑并购问题 31 三 跨国并购的特点 在前四次大企业跨国并购浪潮中 基本上形成了以美国企业为主 英国企业也参与其中的局面 而其他西方跨国公司 如日本 德国和法国等企业都持谨慎态度 他们更加重视增强公司的长期竞争力 而不仅仅是规模扩张的经济效应 在20世纪的最后几年里 以美国为首的跨国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又一次掀起了并购狂潮 这次跨国并购的规模之大 范围之广 资本之巨 震惊了全世界 以下特点是第五次并购的特点 32 1 跨国并购行为日益趋向全球化 跨国并购以美国和英国企业为火车头 拉动了其他发达国家 更可观的是过去从不过问此行动的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企业也随后加入了并购的行列 从这个新的发展趋势来看 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 逆向并购 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而且并购领域也正在逐渐从传统行业向历来是发达国家天下的高技术含量 高附加值行业渗透 这说明在商品经济价值规律的作用下 发展中国家某个部门或某个企业只要在资金 管理和技术等方面具有局部的或个别的相对优势 也有可能到国外去投资参与并购 33 2 跨国并购市场资本雄厚 金额庞大 最近的一次跨国并购浪潮 即第五次跨国并购浪潮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沿续至今 在2000年达到高峰 全球跨国并购市场总额创历史新高为12230亿美元 比1999年8010亿美元增长52 占2000年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88 34 3 跨国并购涉及领域更加广阔 此次跨国公司的并购不仅在新兴产业之间及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 而且在汽车 钢铁 金融服务 航空运输 石油 航空航天设备等市场集中度本来就很高的技术资本密集领域 也接二连三地发生了跨国公司并购 尤其是在电信行业的并购行为最为积极 2000年占全球并购活动的1 3 35 4 新兴产业之间的并购最为活跃与成功 为了争夺市场的份额 一些新兴产业如电子 信息 网络和通讯等高新技术领域 以及其配套服务行业正在不断地发动并购大战 仅信息业和电子业的并购市场总额就从1999年的440亿美元提高到2000年的1160亿美元 增长了近2倍 在新兴产业 技术创新和进步对企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不仅投资费用高 资金回收周期长 而且使用生命周期短 企业要想迅速占领技术制高点 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解决以上难题 而通过跨国并购企业能够迅速有效和安全地运用收购来的最新技术 这样既节省了高昂的研发或交易成本 又克服了中间产品市场不完全的缺陷 例如 思科公司 CISCO 就是通过不断并购技术创新型企业 在短短的10年时间之内 逐步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设备供应商 1993年至2000年间 思科公司共并购了71家处于成长阶段的小企业 仅2000年一年中就并购了23家企业 36 5 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并购不甘落后 在跨国并购的大潮中 新经济型优势企业及时利用其资本市场上暂时的高市盈率 用高溢价格或以互换股权的方式并购那些市场价值低估的但素质优良的传统企业 以实现优势互补和寻求更好的盈利模式 例如 美国在线与时代 华纳的并购交易案金额高达1400多亿美元 还有香港盈科数码通过换股并购了香港电讯 37 6 在技术 资本密集的传统领域出现了令人吃惊的超级并购 本来在技术 资本密集的传统领域 市场集中度已经很高 并有垄断市场之嫌 但在这次跨国并购浪潮中 仍然出现了多起超级并购案例 而且金额之庞大让人咋舌 例如 1998年德国奔驰汽车公司以400亿美元的价格并购克莱斯勒公司 组成了世界第二大汽车集团 花旗银行集团以730亿美元兼并了美国保险巨子旅行者集团 成为全球第一家业务范围函盖最广的国际金融集团 2000年最大的空前超级并购是英国沃达丰电讯用约2000亿美元兼并了德国的曼内斯曼电讯 38 小结 总之 这次世纪之交的跨国并购狂潮与先前的并购潮有很大的区别 正逐渐从过去单纯追求规模经济效应和市场占有率为主 转移到在全球范围内谋求资源的最优配置以及争夺有效创新技术 优秀人力资源的垄断竞争优势上来 也就是说 跨国公司追求垄断竞争优势的内容和范围已经发生了改变 通过跨国并购 使得各国大企业有足够的融资能力和庞大的国际营销网络 以及建立有效的研发试验中心 不断地开发出新技术和新产品 使自己在国际竞争中永远是胜利者 39 四 中国的企业重组 现状与案例 中国股票市场的资源再配置方式主要是通过资产重组来实现 按照国际惯例 资产重组的概念是指集团公司内部对其子公司或其他有经营权和控制权的关联企业在经营资产范围内的整合 由于我国股权结构的特殊性 导致现行资产重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被扩大 其内容也显得十分丰富 从1993年到1996年我国实行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只有52家 1997年一年中就有336家上市公司实行资产重组 是过去4年的6 46倍 1998年上半年又有290家上市公司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 资产重组和资本经营已经成为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的一道引入注目的风景线 40 资产重组 中国的方式 事实上 有关资产重组的概念相当宽泛 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本研究报告所采用概念 是从狭义的方面来理解资产重组 也就是侧重于对股权重组的考察 我们把股权重组的类型分作6类进行检验 即二级市场重组 股权无偿划拨 股权有偿转让 股权投资重组 整体并购 资产置换并购 二级市场重组是指并购公司通过二级市场收购上市公司的流通股而获得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资产重组 股权无偿划拨是指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把上市公司的产权无偿划拨到并购公司的资产重组 股权有偿转让是指并购公司根据股权协议价格受让目标公司全部或部分股权的资产重组 股权投资重组是指上市公司向目标公司投资从而把目标公司改组为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的资产重组 整体并购是指上市公司以资产为基础确定并购价格并受让目标公司全部产权的资产重组 资产置换并购是指上市公司用一定价值的资产并购等值优质资产的资产重组 41 1 存量配置 总体印象 截至1998年6月底 中国股市实行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共有678家 占全部上市公司的83 60 其中以二级市场重组方式进行资产重组的公司有9家 以股权无偿划拨方式进行资产重组的公司有34家 以股权有偿转让方式进行资产重组的公司有223家 以股权投资重组方式进行资产重组的公司有253家 以整体并购方式进行资产重组的公司有105家 以资产置换方式进行资产重组的公司有 家 统计数据表明 实行资产重组公司主要集中于股权投资并购 股权有偿转让和整体并购三种方式 它们分别占全部资产重组公司总数的37 32 32 89 15 49 三者合并占全部资产重组公司的比重为85 70 从重组的内容来看 这三种方式又集中于对国有股和法人股的资产重组上 毫无疑问这是弥补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直接上市流通问题的重要方式 42 2 资产重组及进入行业情况 从1990年到1998年6月底 通过6种资产重组方式进入同行业的上市公司情况是 房地产18家 纺织服装制鞋化纤55家 高科技50家 公用事业73家 机械制造67家 家电32家 建材21家 金融信托4家 酒业8家 农业4家 商业82家 石油化工64家 冶金36家 医药26家 造纸11家 综合108家 其他29家 从表象上看 中国股市中的资产重组的行业进入情况趋向于多元化 但从深层次上看 这不仅是一些优势企业对劣势企业的并购 成长企业向衰落企业的扩张 而且也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产业调整与升级 买 壳 借 壳 换 壳 无疑是资产重组这首恢宏交响曲中最活跃的音符 美纶股份 与 泰达股份 的重组 是没落的普通化纤产业向交通 能源 高科技工业等政策鼓励产业的转移 备受市场关注的托普控股 川长征 创智入主 五一文 以及北大方正收购 延中实业 等 则是新兴信息 微电子产业对机械 零售商业等传统行业的替代 而 烟台华联 等利润日薄的零售百货业更换大股东后 均明确了向潜力巨大的生物生化工程及投资业的方向发展 43 由重组导致的产业升级 更大规模的产业更新和升级换代正以 旧瓶装新酒 的形式普遍发生在广大上市公司中 通过局部的资产优化和结构调整 长虹 海尔 海信 TCL 等一大批已趋于成熟的家电企业纷纷向数字电视 电话 电脑一体化的新领域拓展 广州控股 湘中意 等则面向以大城市水 电 气工程为主的现代基础设施产业 而长期被视为 老大难 的纺织板块 也在政府的扶持下实施了大规模产业转向 龙头股份 嘉丰股份 等通过增发新股的方式进入了高附加值的名牌成衣业 高科技楼宇及新型建材等行业 让我们浏览一下1997年初至1998年6月底在中国股票市场上发生的626起形式各异的资产重组 一条清晰的产业结构变更主线便会呈现在人们面前 即由低技术含量 低附加值的产业向高技术 高收益的产业转化 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密集型产业特别是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化 由国家限制发展的竞争激烈 效益低下的产业向国家政策鼓励的新兴产业和瓶颈产业转化 其中最主要的发展方向是电子信息 新材料 生物生化 精细化工等高科技产业及与之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产业 而这些产业正是国际上公认的在21世纪综合国力较量的决定因素知识经济的核心构成 44 3 资产重组公司的经营业绩 通过资产重组给上市公司带来的业绩重组 是股票市场永恒的主题 比较中国股票市场实行资产重组公司的经营业绩可以发现 资产重组的水平在不断提高 1995年 我国实行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的平均净利润为0 44亿元 低于全国上市公司平均值0 62亿元的水平 平均每股收益为0 20元 低于全国上市公司平均值0 27元的水平 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 73 比全国上市公司平均值低7 96个百分点 1996年 我国实行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的平均净利润为0 65亿元 高于全国上市公司平均值0 53亿元的水平 平均每股收益为0 28元 基本上与全国上市公司对应指标持平 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 21 低于全国上市公司对应指标5 91个百分点 1997年 我国实行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的平均净利润为0 65亿元 基本上与全国上市公司对应指标持平 平均每股收益为0 28元 略高于全国上市公司对应指标0 27元的水平 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0 32 比全国上市公司对应指标高出2 28个百分点 资产重组效果的不断提高 已经成为中国股票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45 4 相关理论分析 追求企业更大的发展在竞争的市场经济下 企业只有不断地寻求自身的发展才能够生存下去 但企业又不能盲目地进行扩张 而要注意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 企业发展有两种基本方式 一是通过内部投资新建方式扩大生产能力 二是通过兼并取得行业内原有的生产能力 相比而言 兼并是效率较高的方式 因为兼并可以有效地降低进入新行业的壁垒和企业发展的风险和成本 46 注意 在西方的并购中 中介机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选择并购对象到价格谈判 全程都有中介机构的介入 一般都有投资银行或财务咨询公司自始至终参与其中 而我国在这方面则相距甚远 因此应积极学习西方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 首先应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帮助企业并购的中介机构 鼓励他们参与企业并购 有助于积累经验 同时制定相关法律 法规规范它们的行为 其次 从这些中介机构自身来看 应提高自身素质 增加技术含量 从而为并购提供更高效 更专业的服务 只有两方面相结合 才能更加顺利地推动我国企业并购的进一步发展 47 典型案例分析 公司理财中的现金流危机 中山爱多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 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 企业帐面和报表利润颇丰 却因现金流量的不足而疲于举债经营 有的甚至倒闭 现金流 在企业内部犹如一个潜伏的幽灵 它会使企业莫名地陷入困顿 也令看似坚实的企业大厦在一夜之间轰然坍塌 48 公司简介 曾几何时 爱多VCD 好功夫 我们一直在努力 等广告词在中央电视台每天准时与人们相约 使得爱多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尽人皆知 短短两三年间 胡志标成为中国当代商战中最响亮的名字之一 1996年11月 爱多以8200万元人民币获得了中央电视台广告招标电子类的第一名 1997年11月 爱多又以2 1亿元的出价获得了中央电视台第四届广告招标的 标王 一时轰动全国 爱多在当时产业背景下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高峰期年产值16亿元 但好景只持续了三年 49 危机背景一 1998年 VCD市场迅速萎缩 一是DVD开始替代VCD 二是生产VCD和DVD的企业一下子涌现出几十家 市场竞争加剧 爱多收益急剧下降 此时 爱多开始多元化战略 筹资8000多万元 一口气上马了电话机 彩电 音响等多个项目 选择投入的这些项目都是原本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产业领域 这些项目短期内难以收回投资 1998年4月 爱多出现了严重的资金周转困难 公司现金流几近枯竭 在这种情况下 爱多仍然与供应商签订了41份共计金额3415 3万元的订货合同 但却无力支付合同款 1999年2月 胡志标明知账上现金不足却向供货方开出12张金额为3115 4万元的空头支票 继续向多家供货商签订合同 巨大的资金缺口已令爱多窒息 此时 不用说有效的业务往来和财务管理 连胡也不得不四处躲债 公司资金链终于彻底断裂 造成实质性破产 50 危机背景二 1999年 胡志标因票据诈骗 挪用资金 虚报注册资本被判有期徒刑20年 处罚金65万元 一代 标王 就此终结了他的产业之路 2000年 中山市政府委托有关部门对爱多进行审计 发现爱多共有固定资金8000万元 库存物料近2亿元 负债却达4 15亿元 当爱多最终被正式破产清算的时候 各项实物资产加起来还不到2000万元 爱多危机爆发后车间里还有上亿元价值的原材料 从中不难看出危机的症结所在 囤积原材料 原材料不能迅速变成产品出厂 现金立即发生短缺 51 案例的启示 企业成败的关键不在于账面上的盈利多少 而在于现金流量 对企业来说 现金就是皇帝 现金可以用来支付工资 维持基本的成本开支 支付银行利息和支付货款 欠账再多 只要手中有现金支付最紧迫的开支 债权人和员工就不会找上门来 而爱多公司 在市场和技术发生变化的情况下 根本没有掌握公司的生存秘诀 对现金流的管理问题缺乏应对措施 终于导致公司破产 胡志标本人也锒铛入狱 一个企业 你可以出现亏损 但你不能断了现金流 亏损总是有希望扳回来的 但断了现金流 即使有很多的资产 也可能即刻崩盘 52 现金流管理的重要性 维持企业正常运营的直接要素是现金流 这项因素缺失 给企业造成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 上海麦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一 现金流决定价值创造 二 现金流反映企业的盈利质量 三 现金流状况决定企业的生存能力 53 一 现金流决定价值创造 首先 现金流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第一要素 企业只有持有足够的现金 才能从市场上取得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为价值创造提供必要条件 其次 只有通过销售收回现金才能实现价值的创造 企业生产的商品 只有全部转化为现金 包括预付资本的价值 价值创造才能得以实现 54 二 现金流反映企业的盈利质量 据国外文献记载 破产倒闭的企业中有85 是盈利情况非常好的企业 现金流和企业利润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尽管企业赚取利润和保持现金流量都是企业追求的目标 但是企业利润的减少是逐步反映出来的 甚至经过若干年公司运行上的困难才反映出来 但没有现金周转就立刻导致企业窒息 如同一个人 贫血时 可以治疗 但没有血液 很快就会失去生命 55 三 现金流状况决定企业的生存能力 现金流比利润更能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 利润作为反映一个会计期间企业财务成果的指标 在通常情况下 其大小固然与偿债能力有一定的关联 但不能从根本上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 而现金流在反映企业偿债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 比传统的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56 结论 现金流量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命脉 企业管理当局必须高度重视对现金流量的管理 努力使企业的现金流动处于均衡的良性循环之中 既不可让企业的现金流量长期出现负值 这样势必会造成企业现金资产不足 直接影响其支付能力 并可能进一步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 也不应使现金流量一直保持正值 因为如果一直保持正值则每年资金均有结余 而资金只有在流动之中才会增值 资金的闲置势必造成浪费 57 我们已经进入了专家时代 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