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社会建制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5897122 上传时间:2020-02-11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1.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的社会建制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科学的社会建制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科学的社会建制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的社会建制 1 这一专题主要应清楚两个问题 第一 科学是什么 它有哪些属性 结构 第二 科学的发展有哪些值得注意的现象 了解这些现象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2 一 科学技术的性质 1 什么是科学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简单问题 简单 可以意会 复杂 不易言传 3 关键在于科学是一个多面体 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把握 认识它 起源 科学是实践与智慧的产物 内容 科学是客观事物属性和自然规律的反映 形式 科学是由事实材料 概念 判断组成的理论系统 职能 科学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者 4 对科学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和认识 形成了不同的学科 17世纪 F Bacon认为 真正的科学是实验和理性的结合 19世纪 达尔文说 科学就是整理事实 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或结论 这都是从认识和方法的角度去理解科学 按这种传统研究形成了 科学哲学 这门学科 科学哲学的研究展示了科学作为方法论和知识体系的侧面 5 18世纪一批科学家回顾了本专业发展的历史 19世纪30年代 英国的惠威尔 W Whewell 1794 1866 首次推出了他长期研究的成果 归纳科学的哲学 较全面地阐述了作为整体的科学发展的历史 这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科学 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科学史 科学史的研究展示了科学产生 变化 发展的侧面 6 从电力革命开始 更早可以从热机应用 特别是本世纪中叶以来 科学的社会功能大大加强 科学不再仅仅是少数科学家的个人兴趣和业余爱好 而成为一种社会职业 一种社会建制 它对生产力的提高 经济的发展 文明的进步 人们观念的变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都发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注意研究科学和社会其它方面的相互作用 这正是科学社会学的研究视角 7 科学是人类获得新知识的活动 这种活动涉及到人类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社会体制 科学还包括这种活动的结果即知识体系 是经过检验的系统化知识 科学是这两个方面的统一 8 2 自然科学的基本属性及特点 自然科学的基本属性 自然科学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 没有阶级性 自然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力 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9 1988年 邓小平提出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是根据8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新情况和新特点所做出的科学概括 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重大发展 1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体现 A 物化在商品中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科技进步因素在国民经济的增长中占主要分量B 世界性的经济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物化在商品中的科技水平的竞争C 作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汇产物的软科学 已进入物质生产过程 11 科学的一般特点 客观性 实践性 理论性 系统性 发展性科学态度 尊重客观尊重实践善于思考坚持真理不断前进 12 二 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1 科学技术的纵向结构2 科学技术的横向结构 13 科学技术的纵向结构 门类结构基础科学 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及其运动形式的科学技术科学 研究通用性的一般技术理论的科学工程科学 研究把基础科学 技术科学应用到特定生产过程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 14 学科结构基础科学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运动形式可划分为 力学 物理学 化学 生物学 天文学 地学等 技术科学按照人和自然之间的各种交换可划分为 材料科学技术 能源科学技术 信息科学技术等 工程科学按照生产部门可划分为 农业工程 建筑工程 机械工程等 15 分支结构学科还可以进一步微观化 例如物理学还可以分为 热学 光学 电磁学 原子物理学等等 光学也还可以再进一步分为 几何光学 物理光学 16 科学技术的横向结构 边缘学科 横断学科 综合学科以上三种学科亦被称之 交叉科学 影响 哲学不仅影响到科学研究导向 而且影响着决策者和管理者的思想以及整个社会的精神风貌与价值取向 17 三 科学的体制化 18 社会建制 社会组织制度 价值观念 行为规范 组织系统 物质支撑 19 1 科学的职业化 17世纪是科学体制化的起点 或者说是科学从业余向职业过渡的起点 20 1662年成立的英国皇家学会是欧洲第一个获得官方承认的科学组织 1666年法国成立了巴黎科学院 开始出现以科学为职业的专业科学家 1700年德国建立柏林科学院 1725年俄国成立帝国科学院 21 到了19世纪 科学研究大规模进入大学 22 其标志有 科学家以教授身份从事研究 大学开始授予科学学位 技工学校和理工学院出现 教学研究实验室建立 研究生教育制度开始建立 工业实验室开始出现 23 20世纪20年代后 科学作为一种成熟职业在美国完成了定型 美国的高等院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 成为从事基础研究的当代科学家最活跃的舞台 而大型企业则是从事应用性研究的科学家的集聚地 24 科学家以向社会提供专门化的服务为生 科学逐渐变成一种谋生必须掌握的技艺 科学家作为一种职业开始从神秘 神圣走向大众 25 2 科学界的共同体与分层现象 20世纪 科学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从小科学到大科学 国家科研管理部门的建立 科学基金的设立 科学产业的形成及大科学城 科技园区的建立 26 国际学术团体的出现 跨国研究机构的出现 科学家队伍成指数规律加速增长 科学已经成为一种完整的社会建制 与政治建制 经济建制 宗教建制 教育建制和文化建制等相互影响紧密相连 27 普赖斯在 大科学 小科学 指出 在二战前后的50年间 美国科学家的人数增加了6倍 科学家的人数以12 5年为倍增周期 呈指数增长 28 科学共同体共同体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概念 一是从科学知识增长 科学发展模式的角度 共同处 学有专长 教育和训练 探索目标 研究方向 趋同的科学思想和研究风格 29 二是从社会学的角度 科学共同体是一个亚文化群 即一种文化内具有独特性格的一群人 共同处 精神气质 信念 价值标准 活动方式 行为规范 30 科学共同体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新主体 是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科学家群体或集团合作交流的研究方式 取代了近代科学的那种分散 独立 业余地从事科学研究的状况 31 两种主要的科学共同体的构形 科学学派学派 School 是指由某个大师为领袖而形成一个群体 有固定的 可见的社会组织结构 具有相对集中 稳定的学术环境 32 特点 A 核心是学派领袖B 集团效应C 集约化的学术中心D 独特的风格和精神 33 无形学院 InvisibleCollege 无形学院是一种非正式的 非组织化的科学群体 34 1972年 美国科学社会学家D 克兰 无形学院 知识在科学共同体的扩散 35 无形学院的主要特点 具有共同的专业研究领域 趋同的学术思想和理论倾向 但在地域上存在着空间跨度 其社会结构是松散的和非正式的 36 无形学院的存在主要通过信息媒介 交流网络来沟通科学家之间的联系 尽管这些联系通道是非正式的 但它十分有效 正式的交流系统相对于无形学院具有明显的 滞后效应 科学家想要进入研究前沿 就必须在无形学院中获得席位 37 科学的社会组织 最广泛的社会组织 学会 最紧密结构的社会组织 研究院所 联结科技与产业的社会组织 科学园区 38 分层现象随着科学作为职业的向前发展 职业的成员 科学家开始出现分层现象 即依据一定的标准 科学家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层 39 社会承认 科学界的依据 学术贡献 社会承认的依据 40 社会承认的体现 学术职位学术声望 41 学术声望 职位 机构的知名度 奖励 奖励的等级 论文的数量与质量 刊物的等级 引证次数 42 美国社会学家哈里德 朱克曼描述了科学界的分层现象 美国科学家的分层从高到低表现为 诺贝尔奖获得者 美国科学院院士 获有博士学位的科学家 收入 美国男女科学家 一书的科学家 登记进 全国科技人员登记册 的科学家 美国科学家的全集 各个层次的科学家人数比例是一种典型的金字塔的结构 43 44 在中国 科研人员通过评定技术职称形成等级结构 包括初级 如实习研究员 助理工程师 助教 中级 如助理研究员 讲师 工程师 和高级 如副教授 副研究员 高级工程师 教授 研究员等 科研人员的最高荣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工程院院士 45 20世纪末 中国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总数为2905635人 科学家和工程师 具有高 中级职称和未评定职称但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 为1594625人 其中中国科学院院院士合计为653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合计为547人 46 3 科学研究职业活动的特征 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 科学逐步由业余发展为职业 47 第一 科学研究同其他职业活动一样 有比较稳定的工作地点 各种各样的实验室或者图书馆 科研仪器 科研试剂 实验动物和文献信息是科学家工作岗位必备的条件 48 第二 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工作时间具有明显的机动性 不像一般职业那样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 科学家多把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用于学习 而一般人则把它用于文体或者社交活动 49 第三 科学研究需要专门的知识或者技能 只有通过正规的学习获得严格的训练才能成为科学家 更重要的是 科学家具备的专业知识主要不是供他在工作时重复应用 而只是提供了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工具 科学研究工作必须是创造性的 50 第四 科学研究一般分为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 51 基础研究指没有特定商业目的 以创新探索知识为目标的研究活动 应用研究指运用基础研究成果和有关知识为创造新产品 新方法 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技术基础所进行的研究 开发研究指应用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和有关知识为创造新产品 新技术 新材料 以生产产品或完成工程任务而进行的技术研究活动 52 第五 交换劳动获取报酬 不管是政府 企业界还是大学 薪金和待遇的差别往往是诱导科学家到其部门从事科学活动的重要手段 科学界普遍的高薪和社会给与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以丰厚的报酬 更是吸引年轻人参与科学活动的功利动因之一 53 第六 科学作为一种职业 不仅要求其成员遵守普遍的社会规范 包括社会伦理道德 法律法规等 也要遵守科学共同体特有的行为规范 即通常所说的学术道德 科学精神 54 第七 职业声望的高低决定了从事这一职业人员的竞争和冲突的激烈程度 科学家具有较高的职业声望 因此科学家之间的竞争和冲突也比较突出 55 四 科学的社会规范 科学家角色的分化主要是在20世纪实现的 科学是一个完全自治和自我调节的系统 科学家会按照科学研究的精神规范做事 56 1 科学规范 科学家作为一种社会角色必然有其行为规范 最为著名的是美国科学社会学家默顿 R Merton 1910 2003 提出的科学家的四条社会规范 共有性普遍性无私利性有组织的怀疑 57 普遍性 普遍性是指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的正确性与研究者本人的种族 国籍 宗教 阶级和个人品质毫不相干 也和研究者本人的性别 年龄 社会声望与地位等没有关系 58 普遍性强调的是科学知识的客观性 科学家必须以客观存在为基础 凭借科学事实立论 用实验手段检验理论 普遍性还意味着科学是一种国际性事业 任何人的真正的科学成就都应当被承认 都可以被利用 科学的大门向一切热爱科学 献身科学的人敞开 59 公有性 公有性是指科学知识的公有性 即科学知识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任何科学成果都是在继承前人的劳动成果和吸取同代人的科学思想的基础上完成的 60 公有性规范具有促进科学家加速研究 及时公开 避免重复研究 通过交流激发别人创造性等作用 61 无偏见性 无偏见性是指科学的目的在于追求知识和占有真理 科学研究仅仅在次要的意义上才是谋生的手段 62 这条规范要求科学家用把观测和实验所得的数据 视为至高无上的权威 科学的研究成果要经受同行们的严格审查 这包括 新的发现必须向同行报告 并经他人重复验证 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要有同行的审查评论 以确定是否有价值 参加学术会议的论文要事先被审阅 批准后才能宣读 获奖成果要有权威人士推荐等等 63 有条理的怀疑论 有条理的怀疑论是指科学家对任何理论都不能不加分析地盲目接受和信奉 64 如果我们从事于分析那些流行已久的概念 从而指明它们的正确性和适用性所依据的条件 指明它们是怎样从经验所给予的东西中一一产生出来的 这绝不是什么穷极无聊的游戏 这样 它们的过大的权威性就会被戳穿 如果它们不能被证明为充分合法 它们就将被修改 如果能建立一个新的 由于无论那种理由都被认为是优越的体系 那末这些概念就会被别的概念所代替 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文集 一 P85 65 所谓有条理 指的就是要用理性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去分析他人的研究成果 应采用严密的逻辑推理手段和严格的实验验证方法 同时 科学家有责任评价他人的研究成果 也应允许他人对自己的成果进行分析与批判 66 2 越轨行为 默顿在40年代提出这些规范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被科学家所遵守 67 美国科学家M 戈兰于1972年写了 科学与反科学 一书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88年 美国人W 布劳德和H 韦德于1982年写了 背叛真理的人们 科学出版社 1988年 还有一本 怎样当一名科学家 科普出版社 68 科研越轨行为的界定 越轨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对社会普遍行为规范的背叛 69 科学家的越轨行为主要是指按照某种科学假说和理论演绎出的期望值伪造虚假的观察与实验结果 从而支持理论的正确性或者确认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70 三类行为 伪造类 剽窃类 僭誉类 71 科研越轨事件的一个典型案例 巴尔的摩事件巴尔的摩 D Baltimore 1938 在美国科学界是一位风云人物 他曾是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的校长 一位杰出的分子生物学家 他因发现逆转录酶能将核糖核酸逆向转录为脱氧核糖核酸 RNA DNA 而获得1975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72 1986年4月 巴尔的摩和今西加里在 细胞 杂志上发表了长达13页 题目为 在含重排MU重链基因的转基因小鼠中内源免疫球蛋白基因表达程式的改变 的实验论文 73 论文发表1个月后 今西加里实验室的一位博士后欧图勒 MargotO Toole 在仔细读了长达17页实验记录后 发现与论文不符 74 1991年3月 国会和联邦经济情报局的调查结果显示 实验的日期与今西加里的记录不一致 她是用截取日期转贴到日期记录纸带上的方法来造假 75 到这时 巴尔的摩才不得不承认自己为今西加里辩护的错误 撤回了在 细胞 杂志上发表的论文 并向欧图勒公开道歉 今西加里被禁止10年内取得联邦科研经费 巴尔的摩被迫辞去洛克菲勒大学职务 76 引人注目的舍恩事件 美国朗讯科技公司下属的 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工业实验室 贝尔实验室于2002年9月25日宣布 鉴于一个外部专家小组调查认定 该实验室的简 亨德里克 舍恩曾大量伪造实验数据 实验室将其开除 77 舍恩生于德国 2002年才32岁 1998年正式加盟贝尔实验室后 在两年多时间里 科学 自然 和 应用物理通讯 等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十几篇论文 舍恩的成果产出率和分量 都远远超出大多数同龄科学家 不少人士都看好他 认为他迟早会得诺贝尔奖 78 舍恩等人在2001年10月18日英国 自然 杂志和2001年12月7日美国 科学 杂志上发表了两篇论文 宣布制造出了世界上最小的纳米晶体管 此项成果被选为美国 科学 杂志2001年世界十大科学突破之首 79 这两篇论文中相似的数据 引发了贝尔实验室以外的科学家对舍恩研究工作的质疑 其他科学家随后进行的研究 却无法重复舍恩的实验结果 80 在接到有关投诉后 贝尔实验室邀请5名外界科学家组成独立调查小组 对此事展开调查 调查小组长达125页的报告指出 有 令人信服 的证据表明 在1998年至2001年期间 舍恩至少在16篇论文中捏造或篡改了实验数据 81 舍恩事件是贝尔实验室77年历史上查出的首起科研人员造假行为 82 究竟是什么原因驱使一位前途无量的年轻科学家铤而走险呢 83 延伸出的二句话 1 科研原始资料是极为重要的科研原始资料是科研活动中最重要的档案材料 也成为判定越轨行为的最重要证据 一般地 科学家的原始记录被要求保持完整 清晰 不得有修改或者遗漏 更不能遗失 84 2 共同署名者应分担责任 论文通常被认为是科研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 其署名往往意味着荣誉和贡献 多个署名的排列顺序也暗示了荣誉的分配和贡献的大小 另一方面 署名也意味着责任 全部署名者都应该对论文的真实性负责 85 科研越轨行为的原因简析 从科学心理学分析 科学家的越轨行为可能源于个性特点 更有可能源于社会压力 86 从科学心理学分析 科学家的越轨行为也可能源于他们渴望对社会生活中的丰富多彩做出回应 因此他们有尽快得到科学共同体承认的冲动 当一个年轻的科学家被认为论文发表数量不够职位得不到提升时 他可能会疯狂地炮制论文 87 从科学社会学角度分析 没有科学家生来就是越轨者 而是社会环境通过多种方式造成了越轨者的越轨行为 88 科学活动提出了作为普遍欲求的目标 科学家成功的最重要标志是得到科学共同体的承认 同时也明确指出了实现这些目标的合法手段 如发表科学论文 或社会认可的手段 同行评议 但是在科学快速变化和科学界的分层中不平等广泛存在的环境里 属于某些层次的科学家可能很难有机会通过合法的途径去实现成功目标 科层结构和不合理的制度限制了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 89 现行制度鼓励研究人员更多地发表论文 以便丰富他们的成就 当发表科学论文的数量而不是质量决定科学家的一切 项目的申请 职位的升迁 同行的认可 时 就要求科学家多发表论文 致使科学家心理压力普遍较大 只能采取一系列手段追求论文发表数量 如化整为零甚至伪造 剽窃 90 同行评议是科学活动最重要的评价制度 也被认为是越轨自我控制机理 但它固有的缺陷不能阻止越轨行为的产生 也成为越轨行为的有空可钻的严重漏洞 91 同行评议难以把关 原因有四 第一 科学研究是探索性活动 对前沿问题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质量难以确定 第二 论文审稿的随机性比较大 稿件的命运与审稿人的个人偏爱有很大关系 第三 同行评议中的保守性倾向使得一些新颖的科研思想得不到赞助或者发表 第四 在同行评议过程中 普遍存在着被默顿称为马太效应的现象 92 马太效应 来源于 圣经 的 马太福音 其第25章 有句话 对于已经富有的人 还要给予 使之锦上添花 而对一文不名的人 即使有了一文 也要强行剥夺 93 默顿所指的马太效应是 有名望的科学家的贡献被给予了过高的赞扬 相对不知名的科学家虽然做出了相近的科学贡献却只能得到低得多的承认 94 马太效应在某些情况下对科学发展具有不利的影响 使得很多具有才华的科学家被压制 埋没 当科学家体会到社会环境对他们的压抑 他们或者忍受着痛苦继续坚持不懈地努力 这种行为为社会所鼓励和赞扬 他们或者会失去对这些目标的兴趣 不再从事科学事业 或者失去通过合法途径达到成功目标的兴趣 转而产生用越轨的方法去获取成功的动机 如果科学组织对科学家的越轨冲动和诱惑未能加以充分的内在控制或外在控制 越轨行为就会产生 95 总之 对个体科学家来说 需要进行科学方法的培养 科学精神和社会道德的灌输 对科学共同体而言 要完善科学活动的自我控制机理 同行评议 论文审查和重复实验 尽量减少同行评议 论文审查的失误 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