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xx-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I)一、选择题(共50分,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禹建立夏朝,中国出现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A禅让制作为政治权利传承的方式未被突破 B禹直接将天子位传给子启C王位世袭制开始,“家天下”局面逐渐形成 D益将王位禅让给启2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贡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这种制度叫作(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3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4“古代的住宅,东偏是祠堂,即庙,西偏是家屋,即寝。古代的家庭,最重要的祭祖自属大事。”材料揭示了()A分封制的巩固 B宰相制的实行C内朝制的推行 D宗法制的影响5宗法制和分封制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的说明,最适当的是A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鲁国小宗C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D周天子为一族,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6.西汉主父偃认为:“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反映了秦始皇完成统一的功绩,下面关于秦朝完成统一的条件中,不正确的是( )A.商鞅变法使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B.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C.长期的分裂与战争使人民渴望统一 D.诸侯国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加7.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元元黎民,得免予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此段文字表现出司马迁认为秦朝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 B使人民从事生产有了安定的环境C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8封泥又叫“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封泥中隐含着诸多历史信息。下图是西汉时期关于地方制度的封泥,从中不能获取的结论是 A西汉初年分封同姓王 B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C西汉继承秦朝的地方制度 D中央和地方矛盾激化9下列知识结构图时最有可能得到的认识是( )A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的内部的森严等级 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C郡国并行,造成封国与中央分庭抗礼局面 D通过分割地方权力和削弱相权巩固了统治10.1史记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B皇位世袭,君权神授C收藏玉玺,皇帝喜好 D皇帝防范丞相擅权11.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小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C否定了汉初的郁国井行制 D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12.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是( )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唐朝中期设节度使 宋朝拍文官担任地方长官A B C D13.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14.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 皇权不断加强格 B. 君臣关系越加紧张C. 对地方控制越加规范 D. 等级制度越加严1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16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座大型水库,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户部17中国古代皇帝制度建立后,围绕集权与分权,官僚体制不断调整和变化。下列与“分宰相之权”相关联的是()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 宋设参知政事 宋设枢密使 清军机处A. B C D18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前代的尚书行台等,都是暂设的,以应付临时之事,事定即撤。元朝却于中原之地,设行中书省十,行御史台二,以统辖路府州县。”可见行省制度( )A源于唐朝的三省制 B加强了中央集权C主要功能是对地方巡察 D形成了地方割据19有学者在评论中国某一制度时说,它“导致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并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 B科举制 C察举制 D内阁制20王定保在唐摭言中提道:“三百年来,科举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喻显贵)望之继世。孤寒失之,其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由此可知该制度()A打破了贵族特权 B加强了中央集权C提高了官员素养 D实现了社会平等21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它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 )A. 汉代内外朝 B.唐代三省制 C.明代内阁制 D.清代设军机处 22明神宗实录载:“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这说明( )明朝内阁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阁臣权力大小取决于皇帝 明朝内阁的设置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A B C D23.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间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A清朝内阁权力得到加强 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24.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25.“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调()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病 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二、非选择题(50分)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材料二 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 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请回答: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4分)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4分)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4分)27.(13分)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二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材料三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中国论文网材料四: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请回答:(1)材料一论述到的西周、秦朝和汉初的三项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3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2分)(3)据材料三,说明元朝行省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2分)(4)依据材料四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6分)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北朝中后期,选官已经重视才干,而不全凭门第。隋文帝发扬此风。那时的吏部主管官卢恺,坚持以门第高低来选用人才,受到“除名为百姓”的处分。材料二 唐、宋时期,科举制度正当发展成熟之初,当时的政治环境也比较宽松,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儒家学说在中国历史上地位的升沉演变,跟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正是同步的。平等竞争的科举考试以及它所体现的对教育的重视、对知识文化的崇尚,对贵族倾向的排斥,它所促成的政治组织的完善等等,都相当接近于近代社会的价值取向。然而,这一切又与封建专制政治和封建经济基础完满地互相适应,从而保持了整个社会形态的凝固式长期稳定。摘编自金诤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材料三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朝代东晋隋唐北宋比例4%172%245%461%数据来源于何怀宏选举社会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出北朝中后期选官制度的标准产生了什么变化?(2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唐宋时期科举制度成熟的原因及影响。(6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有人认为这一变化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谈谈你的理解。(4分)29.(13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折共1160件,共3391件事。明太祖即使“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也无法把事情一一处理好。材料二 (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己。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编、检、讲读之官(指编修)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世宗时,三殿成,改华盖为中极为建极,阁衔因之。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明史卷72职官志材料三 至嘉靖以后,等怙宠行私,上窃朝廷之权,下侵六曹之职,怨毒盈于天下,而祸败随之。盖阁臣之外重势而蒙恶声至此而极。 叶向高纶扉奏稿卷10乞休第十一疏材料四 (明朝)国家并未正式与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权臣”,非“大臣”。故虽如张居正之循名责实,起衰振弊,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 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五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 摘自赵翼檐曝杂记问题:(1) 据材料一,当时送到皇宫的奏章如此之多,主要是因为明太祖采取了什么措施?明成祖时设置了什么机构来协助皇帝?(4)(2)有人认为严嵩、张居正等专权说明当时君主专制制度已经严重削弱,结合材料三、四谈谈你的看法。(3)(3)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4)(4)综合上述材料,反映出了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