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课标古诗词曲梳理40篇剩余篇目.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5835148 上传时间:2020-02-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课标古诗词曲梳理40篇剩余篇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课标古诗词曲梳理40篇剩余篇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课标古诗词曲梳理40篇剩余篇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标古诗词曲梳理40篇剩余篇目一、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修辞、内容理解: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主人公从军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炼字:一个“始”字,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多年来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凉悲伤的感情色彩。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写作手法:后两句用远景描写,写出了庭院凄凉破败的景象。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友的离去。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写作手法:近景描写,运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一幅荒凉破败的景象。内容理解:作者抓住野兔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从侧面表现征人从军时间之久,物是人非,揭露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内容理解:用野谷和野葵做饭,再次表明家园荒芜,没有粮食,“不知贻阿谁”,表现了老兵的孤苦伶仃。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表现手法:运用细节描写,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主旨:本诗借一个老兵从军回家后的见闻,表达了对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控诉,反映了百姓在战乱社会中的痛苦。】2、 黄鹤楼(唐 崔颢)画面描述: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表现手法: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做了铺垫。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炼字、情感:“不复返”包含了生不逢时、岁月不待人的无尽感伤。“白云”寄托着诗人对世事难料的感叹。“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间的广袤,而“千载”则使人看到了时间的无限。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抒发了诗人对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催生乡愁。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表现手法、画面描述: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万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做铺垫。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炼字、表现手法:诗作以一“愁”字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主旨:本诗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想,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伤感与思乡的情怀。】三、卖炭翁(唐 白居易)内容理解:写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人物形象:后两句仅用十四个字就勾画出一个长期遭受烟熏火燎、疲惫憔悴的老人形象。表现手法:诗人运用衬托手法,以“两鬓苍苍”突出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修辞:设问。前两句一问一答,通过愿望的卑微表现生活贫困。写作手法:描写。后两句属于心理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老人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这车炭上。炼字:诗人先用“可怜”二字倾注无限同情,继以一“忧”一“愿”来写卖炭老人的艰难处境和矛盾的心理活动。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表现手法:对比。“一尺雪”与上文“衣正单”形成对比,突出老人生活的艰难。炼字:“辗”字既写出了天寒地冻,已经结了冰,突出说明了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牛车的重量,从侧面表现了卖炭翁的勤劳。“牛困人饥”说明南山到长安城路途遥远,“泥中歇”表现出老人的疲惫劳累和处境的艰难。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炼字、表现手法:“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表现手法:“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绡一丈绫”,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炼字:“惜不得”写出了老人炭被夺走,心中可惜但又无可奈何的矛盾心理。故事在矛盾冲突的高潮中戛然而止,引人深思。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主旨:这首诗借卖炭老翁由“伐薪烧炭”到进城“卖炭”再到炭被抢走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使对劳动人民掠夺的本质,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表现出诗人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四、渔家傲(宋 李清照)炼字:“舞”字化静为动,变平凡为神奇,既出色地描绘了繁星的闪烁流逝,也传神地写出了词人魂魄的昂扬飞动。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炼字:“归”字在无形中缩短了仙凡之间不可逾越的距离,就好像词人本是仙子降凡,只是由于不堪人世污浊,才重返纯洁的天庭仙界。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情感、内容理解:“路长嗟日暮”化用离骚诗意,“路长”谓人生之路漫长修远,“日暮”指夕阳西下,喻人至暮年,表现了词人晚年孤苦无依以及空有才华却遭逢不幸的痛苦经历。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修辞:“九万里风鹏”则借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的形象,以喻腾飞之志。情感:词人以述梦的特殊方式,凸显心中之块垒,同时展示了自己的理想抱负。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主旨:这首词剪裁巧妙,典故信手拈来,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意境雄奇,气势恢宏。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5、 游山西村(南宋 陆游)炼字:“足”字表达了憨厚乡民待客时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画面描述:农家热情好客,以酒肉与友人共庆的欢乐场面。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炼字、哲理:“重”“复”二字突出了山与水的曲折幽深;“暗”字突出了绿柳的繁茂荫浓;“明”字则突出了鲜花的娇艳明丽。既写出山环水绕、花团锦簇的美景,又蕴含了只要正视现实,面对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那么逆境中就会蕴涵着无限希望的哲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情感、内容理解:“春社”是农家祭社祈年的古老节日。用热闹的乡俗民事,既表现诗人对古老淳朴的乡土民俗的赞美,也表达了其对乡民的爱。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情感:写出了诗人归途中的愉悦之情和对重游的期望,表达了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主旨:诗的前三联写了乡民的热情好客、农村美丽的自然风光、民风的淳朴和临近节日时热闹的气氛,后一联写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依恋和对重游的期待。整首诗赞扬了乡民的淳朴、好客,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6、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宋 辛弃疾)内容理解:词人站在北固楼上,极目远眺,不禁兴起千古兴亡之感,自然引出下文。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炼字:“悠悠”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情感:首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表达了自己望不见中原的惆怅之情。末句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将诗人的愁思和感慨,比作常流不息的江水。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情感:词人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南宋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修辞:采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用曹操的话,强调孙权的雄才大略,流露出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主旨:通过对三国时期孙权的歌颂,表达了词人渴望像孙权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7、 满江红(清 秋瑾)炼字:“又”字体现出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情感:后两句词人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词,表达了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修辞:第一句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情感:第二句表现了词人在浙江时过的貌似贵妇的生活,实则处于被奴役的地位。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情感:这三句写词人虽然过着贵妇生活,但对这样的生活,并不留恋,反而加以蔑视。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情感:运用“身”与“心”、“列”与“烈”四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正是上文进一步的思想发展。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内容理解:“青衫湿” 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指眼泪打湿了衣服。情感:在大千世界中,何处去找知音?如果找不到知音,又将会受到怎样的折磨?想到这一点,不觉伤心落泪,也是很自然的。这种担心和忧虑,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况。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主旨:这首词是词人写于赴日留学前一年,反映了词人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